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报告1. 总体设计要求及方法课题要求设计一个伽利略望远系统,要求:放大倍率为5X ,筒长为250mm ,物镜最大直径不大于25mm ,接受器为人眼。

伽利略望远镜是由正光焦度的物镜和负光焦度的目镜组成,其放大倍率大于1。

光路图如下:图 1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为对光学系统进行迭代设计和优化,采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 对望远镜的物镜、目镜分别进行建模和优化,以取代繁琐复杂的光路计算。

之后再将二者组合建模,并对最后的成像质量进行详细的评价。

2. 光学系统设计2.1 初步参数设计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镜筒长度250mm ,而物镜到目镜的间距为:'o e l f f =-视觉放大率要求为5x ,故有:'/5o e f f =l 应当略小于筒长,因此将l 设计为240mm ,计算得出物镜焦距f o ’为300mm ,目镜焦距f e 为60mm 。

伽利略望远镜一般以人眼作为视场光阑,物镜框为视场光阑,同时为望远系统的入射窗。

由于视场光阑不与物面重合,因此伽利略望远镜一般存在渐晕现象。

出瞳应位于人眼观察处,为方便观察,设定出瞳距离目镜15mm 处,物镜的直径为25mm ,因此出瞳据物镜距离为:''2z o e z l f f l =-+当视场为50%渐晕时,望远镜的视场角为: tan Z Dl ω=计算得出望远镜的视场角ω为2.8°,可见伽利略望远镜的视场非常小。

2.1 物镜设计2.1.1 结构选择一般有三种结构形式:折射式、反射式和折返式。

而一般军用光学仪器和计量仪器中使用的望远镜物镜为折射式物镜。

单透镜的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望远镜一般都采用两块或多块透镜组成的镜组。

其中又可分为双胶合物镜、双分离物镜、三分离物镜、摄远物镜,如下图所示。

图 2 常见的物镜结构双胶合物镜是最简单和常用的望远物镜,由一个正透镜和一个负透镜胶合而成。

双胶合物镜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制造和装配方便。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一、设计题目:光学课程设计二、设计目的: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设计原理:光学望远镜是最常用的助视光学仪器,常被组合在其它光学仪器中。

为了观察远处的物体,所用的光学仪器就是望远镜,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其系统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当观察远处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距和目镜的物方焦距重合,光学间距为零.在观察有限远的物体时,其光学间距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间距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常见望远镜按结构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和牛顿式望远镜。

常见的望远镜大多是开普勒结构,既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组),这种望远镜结构导致成像是倒立的,所以在中间还有正像系统。

物镜组(入瞳)目镜组视场光阑出瞳1'1ω2'2'ω3 'f物—f目'l z'3上图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

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为了成正立的像,采用这种设计的某些折射式望远镜,特别是多数双筒望远镜在光路中增加了转像稜镜系统。

此外,几乎所有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为开普勒式。

伽利略望远镜是以会聚透镜作为物镜、发散透镜作为目镜的望远镜(会聚透镜的焦距要大于发散透镜的焦距),当远处的物体通远物镜(u>2f )在物镜后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这个象一个要让它成现在发散透镜(目镜)的后面即靠近眼睛这一边,当光线通过发散透镜时,人就能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虚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及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二设计目的及意义(1)、熟悉光学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2)、综合应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对基本外形尺寸计算,主要考虑像质或相差;(3)、了解和熟悉开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高斯公式、牛顿公式等)对望远镜的外型尺寸进行基本计算;(4)、通过本次光学课程设计,认识和学习各种光学仪器(显微镜、潜望镜等)的基本测试步骤;三设计任务在运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并介绍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同时对光学系统中存在的像差进行分析。

四望远镜的介绍1.望远镜系统: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一般特性望远镜的光学系统简称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当用在观测无限远物体时,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光学间隔d=o。

当月在观测有限距离的物体时,两系统的光学问隔是一个不为零的小数量。

作为一般的研究,可以认为望远镜是由光学问隔为零的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

这样平行光射入望远系统后,仍以平行光射出。

图9—9表示了一种常见的望远系统的光路图。

为了方便,图中的物镜和目镜均用单透镜表示。

这种望远系统没有专门设置孔径光阑,物镜框就是孔径光阑,也是入射光瞳,出射光瞳位于目镜像方焦点之外,观察者就在此处观察物体的成伤情况。

天文望远镜 结构

天文望远镜 结构

天文望远镜结构
天文望远镜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支持和保护仪器的各个组件,以便能够准确地观测宇宙中的天体。

下面将介绍天文望远镜结构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首先,天文望远镜的主体框架通常由高强度的材料制成,如碳纤维复合材料或铝合金等。

这种材料能够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抵消外界的振动和变形,从而确保镜头和其他关键组件的位置和方向保持稳定。

天文望远镜中的次镜支架是另一个重要的结构组件。

次镜通常位于主镜的焦点处,用于将收集的光线聚焦到探测器上。

次镜支架的设计需要考虑到重量的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次镜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此外,天文望远镜还包括一套精确的定位和调整机制,以确保镜头的准确定位和指向目标。

这些机制通常由微调器和电动推杆组成,它们能够细微地控制望远镜的方向和俯仰角度,以便精确地对准天体。

为了保护天文望远镜的组件免受环境的干扰,额外的遮光罩和防尘罩通常也会被设计和安装在天文望远镜的结构上。

这些罩子能够有效地隔离光线干扰和灰尘污染,以提供清晰的观测条件。

总之,天文望远镜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确保仪器的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稳固的组件安装,天文学家可以获取清晰而准确的天体观测数据,推动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理解。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原理

伽利略望远镜设计原理

光电技术学院——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班级:光电子082班*名:**学号:**********指导老师:**2010年5月28日目录第一章引言......................................................................................... . (3)第二章概述 (3)2.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2.2 课程设计的内容 (3)2.3 望远镜的介绍 (3)2.4 望远镜的分类 (4)第三章伽利略望镜工作原理及发展简史 (5)3.1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5)3.2 望远镜发展简史 (5)第四章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 (6)4.1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 (6)4.2 开普勒望远镜的参数计算 (8)第五章物镜和目镜的选择 (9)5.1 物镜的选择 (9)5.2 物镜实例 (10)5.3 目镜的选择 (12)5.4 目镜实例 (13)第六章测微准直望远镜 (15)6.1 测微准直望远镜概述 (15)6.2 测微准直望远镜计量特性 (15)第七章棱镜转向系统 (16)7.1 Porro棱镜结构及其点 (16)7.2 Roof棱镜结构及其特点 (16)7.3 折转形式望远镜系统分 (17)7.4 类似棱镜结构晶体分析 (17)第八章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7)第九章光栅 (19)第十章心得体会 (19)第十一章参考文献 (20)第一章引言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工程光学基础、光学测试技术等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光学仪器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光学设计中主要的环节,掌握光学仪器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以便今后能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研发工作。

本课程主要研究光学仪器设计中的基本部分,如:光源、目镜、物镜、分化板等,以及光学仪器设计中考虑的基本问题,如:物象位置关系、系统放大倍数、系统分辨率、相差等。

课程涉光学基础、光学测试技术、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精密仪器设计等多方面。

望远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望远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v l a e er t n l y o eR- l s o eSsr cu e ai tst i a i f C t e c p ’ tu t r . d h ao t h t e Ke r s R- ee c p y tm; n t lme t n l ss d tc o y wo d : C t ls o es se f eee n ay i; ee t r i i a
元分析 。通过模 态分析得到总体结构的第一阶频率 为 133 z 8 . H ,高于系统要求的 10Hz 9 0 ,在热分析 中得到因温
度 变化导致主 、次镜 同轴度的偏差为 11 m,也 小于光学要求值 00 i。望远镜 系统 实物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 . 5 .1 n m
果 基 本相 符 ,验 证 了 R C望 远 镜 系统 结 构设 计 的合 理 性 。 -
r s l f et l s o ewi mp r tr a d c t a ec a i l e r eo r r ・ ro n u ・ ro .5 m, eut o ec p t t s t e h h e e au el d i i a et t h o x a g e f i o n h t d p ma y mi r ds b mi r s 1 1 r a r i wh c s a , ml e u se y t es se Th e r t a e u t ec i cd n m x e i n a n s wh c i h i l st n 001 T r q e t db y t m. et o e i l s l a o n ie t se h l h h c r sr wi e p r me t l e . ih o
Ab t a t T e sr cu a e i n o e R- ee c p y t m sr s a c e . e u i z d fn t lme ta ay i i e s r c : h t t r l sg ft C t ls o e s se i e e r h d W t i e i ee n n l s n t u d h l i e s h wh l tu t r f C ee c p y tm, i t lme ta ay i r s l fmo a n l ssi d c t a e f s au a o e sr cu e o R- t ls o e s se F n e ee n l ss e u t o d la ay i iae t tt rtn t r l i n s n h h i fe u n y o e tl s o e i 8 .9 Hz wh c sh g e h 0 Hz r q e t d b h y tm. n t lme ta a y i r q e c ft e e c p s l 3 3 . ih i ih rt a 1 0 e u se y t e s s h n e Fi i ee n l ss e n

利用光学原理构建简易望远镜设计

利用光学原理构建简易望远镜设计

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调整焦距,对准目 标,保持稳定
望远镜的维护方法: 定期清洁镜片,避 免潮湿和灰尘,轻 拿轻放
望远镜的存放:放 置在干燥通风处, 避免阳光直射
望远镜的故障处理: 如有故障,及时联 系专业人士进行维 修
简易望远镜的性能 测试与评估
测试目的:评估望远镜的分辨 能力
测试方法:使用标准分辨率测 试卡
尺寸设计:根据 观测需求,确定 镜筒长度和直径
固定方式:采用螺 纹、卡扣等方式, 保证镜筒的稳定性 和可调节性
作用:调整望远镜的焦距,使图像 清晰
工作原理:通过旋转调焦旋钮,带 动调焦齿轮转动,从而调整调焦筒 的长度,实现焦距的调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包括调焦筒、调焦旋钮、调 焦齿轮等
材料准备:透镜、镜筒、支架等 工具准备:螺丝刀、钳子、胶水等 场地准备:宽敞、明亮、通风良好的环境 安全准备: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安全设备
透镜的安装: 选择合适的透 镜,安装在镜 筒的一端,确 保透镜与镜筒
紧密贴合。
反射镜的安装: 选择合适的反 射镜,安装在 镜筒的另一端, 确保反射镜与 镜筒紧密贴合。
原理:利用光的折射现象,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结构:由物镜、目镜和筒身组成 优点:结构简单,成像清晰,易于操作 缺点:体积较大,携带不便,色散现象明显
原理: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使光线汇聚到焦点 结构:由两个反射镜和一个折射镜组成,反射镜位于折射镜的两侧 优点:结构紧凑,成像质量高,适合观测天体 应用: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和科研领域
亮度测试:测量望远 镜在不同环境下的亮 度,以评估其观测效 果和适用范围
测试方法:使用专 业仪器进行测试,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光学设计实验(一)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一)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

光学设计实验(一)望远镜系统设计实验1 实验目的(1)通过设计实验,加深对已学几何光学、像差理论及光学设计基本知识、一般手段的理解,并能初步运用;(2)介绍光学设计ZEMAX 的基本使用方法,设计实验通过ZEMAX 来实现 2 设计要求(1) 设计一个8倍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焦距f’=25mm ,出瞳直径D ’=4mm ,出瞳距>22mm ,视场角2ω’=25︒;考虑与物镜的像差补偿,目镜承担轴外像差的校正,物镜承担轴上像差的校正。

(总分:30分)(2)设计一个8倍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其焦距、相对孔径D/f ’、视场角、像差补偿要求根据设计(1)的要求来确定,要求给出计算过程。

(总分:30分)(3)将上述物镜与目镜组合成开普勒望远镜,要求望远镜的出射光束角像差小约3’左右。

如不符合要求,可结合ZEMAX 中paraxial 理想光学面,通过控制视觉放大倍率和组合焦距为无限大(如f ’>100000)等手段。

(总分:30分)(4)回答和分析设计中的相关问题(总分:10分)所有设计中采用可见光(F ,d ,C )波段。

问题1:望远光学系统和开普勒望远镜的特点问题2:目镜的光学特性和像差特点问题3:常用的目镜有哪些?常用的折射式望远物镜有哪些? 问题4:望远镜系统所需要校正的主要像差有那些?提示:目镜采用反向光路设计,目镜包括视场光阑,注意目镜孔径光阑的设置。

判定出射光束角像差小约3’左右的方法:在像面前插入一个paraxial 类型的面,若该面焦距(即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1000mm ,则Spot diagram 的Geo Radius 则应小1mm 。

m 91512.5COS 343831000COS 3438322'μω=⨯⨯=⨯⨯≤f R 3 设计流程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根据使用要求,来决定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数据,即决定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学设计过程分为4个阶段:外形尺寸计算、初始结构的计算和选择、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质评价。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设计
成本优化设计:在满足性能要 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性价比
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 确定望远镜系统结构参数
优化望远镜系统结构
验证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效 果
望远镜系统结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设计,提高了望远镜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
优化方法:采用了光学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望远镜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
空间探测:探索宇 宙、研究天体物理
望远镜系统向更高分辨率、更大视场、更高灵敏度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多波段、多目标、多任务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向小型化、轻量化、便携化方向发展
望远镜系统智能化:实现自动跟踪、自动聚焦等功能 望远镜系统小型化:降低体积和重量,提高便携性 望远镜系统多功能化:集成多种观测功能,如红外、紫外、X射线等 望远镜系统网络化: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高观测效率和共享性
优化效果:优化后的望远镜系统结构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分辨率和观测效率,满足了科研 和观测需求。
优化建议:在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望远镜系统的整体性能、成本和制造工艺等因素,以实 现最优的设计效果。
望远镜系统制造与 检测
材料选择:选 择合适的光学 材料,如玻璃、
塑料等
切割成型:将 材料切割成所 需的形状和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无线电波进 行观测,如射电干涉仪、射电望远 镜阵列等
地面望远镜:在地面上运行的望远 镜,如凯克望远镜、甚大望远镜等
口径:望远镜的直径,决定了望远镜的 集光能力和分辨率
焦距:望远镜的焦距,决定了望远镜的 放大倍数和视场大小
光圈:望远镜的光圈,决定了望远镜的 进光量和成像质量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指导教师:张翔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息08级1班姓名:学号: 20080320目录第一部分设计背景 (1)第二部分设计目的及意义 (1)第三部分望远镜介绍 (1)3.1望远镜定义 (1)3.2望远镜分类及相应工作原理 (2)第四部分望远镜系统设计 (3)4.1开普勒望远镜 (3)4.2望远镜系统常用参数 (4)4.3外形尺寸计算 (6)4.4伽利略望远镜 (8)4.5物镜组的选取 (9)4.6望远镜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 (10)4.7双胶物镜与双分离物镜分析 (12)4.8内调焦望远物镜分析 (14)4.9目镜组的选取 (14)4.10目镜主要像差及分析 (17)4.11棱镜转像系统 (17)4.12转折形式望远镜系统 (18)4.13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18)4.14应用光学系统中的光栅 (20)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1)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21)一.设计背景在现在科学技术中,以典型精密仪器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及其组合为关键部分的大口径光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天文、空间望远镜;地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激光大气传输、惯性约束聚变装置等等。

其中我国以高功率激光科研和激光核聚变研究为目的的光电系统——“神光二号”,颇具代表。

“神光二号”对于未来的能源危机和我国的军事领域有着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的及意义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远离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

三.望远镜介绍3.1 望远镜定义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光学设计报告

光学设计报告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设计目的及要求:运用应用光学知识,在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的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光路设计,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光学性能参数及其计算,并根据设计计算出适当光学性能参数使望远镜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法基本原理,光栅的作用及应用。

设计过程:望远镜外形尺寸的设计;开普勒式望远镜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其光路图:开普勒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的一种。

物镜组也为凸透镜形式,但目镜组是凸透镜形式。

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开普勒(JohannesKepler)于1611年发明。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开普勒式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安装在目镜焦平面处),并且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正像系统分为两类:棱镜正像系统和透镜正像系统。

我们常见的前后窄的典型双筒望远镜既采用了双直角棱镜正像系统。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在正像的同时将光轴两次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望远镜的体积和重量。

透镜正像系统采用一组复杂的透镜来将像倒转,成本较高。

开普勒式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上图为开普勒望远镜原理光路图。

从物体射来的平行光线,经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处成一倒立缩小实像a ′b ′。

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a ′b ′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距焦点很近的地方,目镜以a ′b ′为物形成放大的虚像ab 。

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就好像是从ab 射来的。

望远镜棱镜内部结构及原理图

望远镜棱镜内部结构及原理图

望远镜棱镜内部结构及原理图
望远镜棱镜内部结构及原理图
光学设计方面,常见的望远镜一般采用二个基本设计之一:屋脊(Roof)或普罗(Porro,又译保罗,宝罗)棱镜。

普罗棱镜又叫直角棱镜,是传统的经典设计,比较常见的设计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棱镜构成,优点是形状简单,容易加工和装配,缺点是相对屋脊棱镜,重量和体积较大。

屋脊棱镜系统也称为别汉棱镜系统,比较常见的设计是由一个屋脊棱镜和一个半五棱镜构成,优点是外观为直筒型,光学结构相对轻便和紧凑,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便携产品,在小口径的产品上体积和重量的优势尤其明显,不足之处是即使是相对简单的屋脊棱镜,外形也比普罗棱镜复杂的多,加工难度大,此外从装配难度和维护性来讲也难于传统的普罗棱镜,因此成本较高。

普罗屋脊。

光学

光学

符合上式的视放大率称为望远镜的"有效放大率"。一般要求仪器的实际视放大率是有效放大率的2-3倍。
(5)、极限分辨角
表示观测仪器精度的指标是它的最小分辨角。人眼的极限分辨角为:
(3-9)
若以作为人眼的分辨极限,则望远镜的极限分辨角由式(3-7)可得:
(3-10)
1.Yb:YGG晶体激光器——光路分析实例
光路图如图2.1所示:
铱镓石榴石(YGG)是铱铝石榴石(YAG)的同行体,和YAG一样具有硬度高、稳定性强和热导率高等特点。但是Yb:YGG晶体的熔点很高,采用传统方式生长的晶体并不能满足激光实验的要求。如图2.1所示的Z型折叠腔结构。其中M1为双色输入镜,M2、M3为凹面反射镜,OC为输出镜,GTI1、GTI2镜片作为色散补偿器件,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SESAM)作为锁模元件。 Yb:YGG晶体长度为3mm,所用泵浦源为970nm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功率7W。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2011-06-12 14:16:18| 分类: 原创推荐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光电技术学院 光学课程设计
望远镜系统结构设计
姓 名: 裴明亮
5. 棱镜转像系统 Porro prism erecting system 24
5.1 棱镜结构及特点 24
5.2 折转形式望远镜系统 24
5.3 类似棱镜结构晶体 25
6. 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计算方法 25
于是有:
当望远镜的实际视放大率大于有效放大率时,虽然仪器视角分辨率提高了,但由于受衍射分辨率的限制,并不能看清更多的物体细节,对于实验室或者车间使用的建议仪器,为了保证检验精度和减轻操作人员的疲劳,一般取,即有: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

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一、背景介绍光学天文望远镜作为天文学中最常用的观测工具之一,已经成为了现代天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光学望远镜利用天然光线在折射、反射、聚焦等方面的特性,可以使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恒星、行星、银河系等天体时,获得清晰而准确的观测结果。

在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性能设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物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以达到最优的性能。

二、光学天文望远镜结构设计光学天文望远镜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望远镜主体、支架、平台、辅助设备等三个方面。

其中,主体是光学天文望远镜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镜筒、镜盘、鏡片等。

1. 镜筒镜筒是光学望远镜的主体,一般由钢筋、钢板等材料制成。

镜筒的主要功能是将光束能最大地聚焦,达到更好的观测效果。

此外,还需要考虑镜筒的稳定性、振动等因素。

2. 镜盘镜盘是光学望远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鏡片的核心。

一般由铝合金或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

因为镜盘对光束聚焦的影响较大,所以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表面精度,以保证望远镜的观测性能。

3. 镜片镜片是光学望远镜的核心部分,负责对光线进行折射和反射,使光线能够在焦点处集中,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观测。

常用的材料有石英、硼硅玻璃等。

三、性能分析研究光学天文望远镜的性能与其结构设计密不可分,影响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镜面精度、镜面表面质量和光学设计等几个方面。

1. 镜面精度镜面精度是评价光学望远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的准确度和表面精度会直接影响到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

为了提高镜面精度,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进行研磨和加工。

同时,加强对镜体的检验和监测,以及对望远镜的镜面保养和维护,也是保证长期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2. 镜面表面质量光学望远镜的表面质量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

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清洁度等都会影响到光线的聚焦质量和影像的清晰度。

因此,在望远镜的表面处理方面,需要充分考虑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表面处理和保养。

牛顿式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

牛顿式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

牛顿式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1. 牛顿式望远镜简介牛顿式望远镜是一种常见的望远镜设计,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并于1668年首次制造成功。

相比于其他设计,牛顿式望远镜具有简单、紧凑和高质量成像的优势。

2. 牛顿式望远镜的结构牛顿式望远镜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主镜:主镜是望远镜的核心组件,通常为抛物面形状。

它负责收集和聚焦光线。

•次镜:次镜是放置在主镜上方的平面镜。

它起到反射和改变光线方向的作用。

•接收器:接收器是设在次镜背后的组件,用于接收聚焦后的光线并转化为图像。

•眼镜:眼镜位于接收器的一侧,用来观察和放大转化后的图像。

•支架和调节装置:支架和调节装置用于固定和调整望远镜各个部分的位置和角度。

3. 牛顿式望远镜的工作原理牛顿式望远镜利用反射原理工作。

光线从天体上射向主镜,被主镜聚焦后反射到次镜上。

次镜将光线反射到接收器上,接收器将光线转化为图像,然后通过眼镜观察和放大图像。

牛顿式望远镜的主要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1.光线入射:天体的光线从主镜入射。

2.聚焦反射:主镜将光线聚焦到次镜上。

3.光线反射:次镜反射光线到接收器上。

4.图像形成:接收器将光线转化为图像。

5.观察放大:通过眼镜观察和放大图像。

4. 牛顿式望远镜的优势和应用牛顿式望远镜相比其他望远镜设计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因此在科学研究、天文观测和业余爱好者中得到广泛应用。

4.1 优势•简单紧凑:牛顿式望远镜采用反射原理,使得望远镜的结构相对简单且紧凑,易于制造和维护。

•高质量成像:由于主镜为抛物面形状,可以有效消除像差,使图像质量较高,尤其针对大口径望远镜。

•方便观察和调整:眼镜的位置便于观察,支架和调节装置可以方便地调整望远镜各个部分的位置和角度。

4.2 应用•天文观测:牛顿式望远镜在天文学中应用广泛。

其高质量成像和紧凑结构使得其适用于天体观测和研究。

•科学研究:以牛顿式望远镜为基础的引力波探测器等设备在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课程设计望远镜结构系统设计**:***班级:光通信082学号:**************:**摘要该报告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的历史,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

并应用光学设计软件对系统误差、成像质量进行理论分析。

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

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

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简要的介绍。

关键字:望远镜物镜目镜放大率分辨率内调焦望远镜 PW法光栅目录一概述…………………………………………………………页二望远镜尺寸设计与分析…………………………………页2.1 望远镜的简述…………………………………………………………页2.2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页三分物镜组与目镜组的选……………………………………………… 页3.1望远镜物镜需要消除的像差类型及主要结构形式…………………页3.2双胶物镜和双分离物镜………………………………………………页3.3内调焦望远镜…………………………………………………………页四.目镜组的主要种类及其结构:………………………….. 页4.1惠更斯目镜……………………………………………………………页4.2冉斯登目镜……………………………………………………………页4.3 Porro、Roof棱镜结构及其特点…………………………………页五.望远镜像差设计PW法………………………………….. 页5.2物体在有限距离时的P,W的规化……………………………………页5.5用C,表示的初级像差系数………………………………………页P,W六.光学系统中的光栅分析……………………………………页一概述1.1 课程设计的目的运用应用光学知识,了解望远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完成望远镜的外形尺寸、物镜组、目镜组及转像系统的简易或原理设计。

了解光学设计中的PW 法基本原理。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初级像差理论与像差的校正和平衡方法,像质评价与像差公差,光学系统结构参数的求解方法。

望远物镜设计的特点、双胶合物镜结构参数的求解和光学特性。

目镜设计的特点、常用目镜的型式和像差分析。

二望远镜尺寸设计与分析2.1 望远镜的简述1望远镜的定义望远镜是一种利用凹透镜和凸透镜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的目视光学仪器。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2望远镜的历史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

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现在人们用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天文望远镜是采用开普勒式。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当时的望远镜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为了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的望远镜,许多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1757年,杜隆通过研究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建立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并用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制造了消色差透镜。

从此,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完全取代了长镜身望远镜。

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很难铸造较大的火石玻璃,在消色差望远镜的初期,最多只能磨制出10厘米的透镜。

十九世纪末,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制造较大口径的折射望远镜成为可能,随之就出现了一个制造大口径折射望远镜的高潮。

世界上现有的8架70厘米以上的折射望远镜有7架是在1885年到1897年期间建成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897年建成的口径102厘米的叶凯士望远镜和1886年建成的口径91厘米的里克望远镜。

折射望远镜的优点是焦距长,底片比例尺大,对镜筒弯曲不敏感,最适合于做天体测量方面的工作。

但是它总是有残余的色差,同时对紫外、红外波段的辐射吸收很厉害。

而巨大的光学玻璃浇制也十分困难,到1897年叶凯士望远镜建成,折射望远镜的发展达到了顶点,此后的这一百年中再也没有更大的折射望远镜出现。

这主要是因为从技术上无法铸造出大块完美无缺的玻璃做透镜,并且,由于重力使大尺寸透镜的变形会非常明显,因而丧失明锐的焦点。

3望远镜的分类根据望远镜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三种:1.折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2.反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

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等几种类型。

3.折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是在球面反射镜的基础上,再加入用于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难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获得良好的像质量。

比较著名的有施密特望远镜。

2.2 望远镜的主要特性分析1.望远镜简化结构:由两个光组组成,其中第一个光组的象方焦点'1F 与第二个光组的物方焦点2F 重合。

该组合光组的成象光路特点和成象特点如图1所示:图1 望远镜简化结构2.望远镜的重要参数: 2垂轴放大率定义:代表共轭面像高和物高之比。

公式: oboc f ''=f -β 3轴向放大率定义:它表征像点与对应的物点沿轴移动量之比。

公式: 22⎪⎪⎭⎫ ⎝⎛''==obf ocf βα4角放大率定义:它是折射前后的一对光线与光轴夹角 u ’和 u 之间的比值。

公式: d Df ob oc-='-=⎪⎪⎭⎫ ⎝⎛''==ωωβγtan tan f -15视放大率定义:目视光学系统的放大率用视觉放大率表示:即通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视网膜上的像高与用人眼直接观察物体时视网膜上的像高之比。

由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相对于望远镜的长度来说要大得多,0ω 与物体对入射光瞳中心的张角ω可认为相等。

于是有0tan tan ωω=()f D D '-='==2f 2-tan tan 01ωω20202f -2D tan f D'=='ω其中,D0为视场光阑的孔径。

这样,望远系统的视放大率Γ为:21tan tan tan tan f f ''-='='=Γωωωω意义:目镜的焦距确定时物镜的焦距随视放大率增大而加大。

若望远镜镜筒长度L=f1′+f2′表示,则随f1′的增大镜筒变长。

当目镜所要求的出瞳直径确定时,物镜的直径随视放大率增大而加大。

表示望远镜精度的指标是它的最小分辨角。

若以 60"作为人眼的分辨极限,为使望远镜所能分辨的细节也能被人眼分辨即达到了充分利用望远镜分辨率的目的。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应与其最小分辨角Φ有如下关系:06*''=ΓΦ把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公式代入上式中得:3.214006D D≈"''=Γ由此可见,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越大,其测量精度越高。

6.极限分辨率望远镜的分辨率,也可以说是光学透镜的分辨率。

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通过透镜汇聚的光线投射到感光元件上 ,如果两个像点距离很小,就会发生 干涉,角度这个参数就是望远镜 或者透镜的理论分辨率 ,一般用弧度表示。

这 个数值越小也就是可以分辨的物体越细小,那么透镜的分辨率越高,这个角度 与透镜的口径和所使用波长有关,理论计算可得最小分辨角 :r=1.22λ /D ,其中λ为观测波长 ,D 为望远镜的口径,二者取同一单位时 r 的单位为弧度。

对于目视观测,通常取λ为肉眼最敏感的 550nm 。

望远系统一样存在分辨能力的问题,而此问题的产生也是由于衍射的存在所以其分辨率的大小仍是从衍射所造成的极限分辨角求起,即:DD01422.1''==λϕ同样由于人眼是望远镜最终的接收器,属于目视仪器,所以必须考虑到人眼的作用。

现取人眼的极限分辨率为 60",则为了令所设计的系统能够对物体分辨的细节也同样能为人眼所分辨,故望远镜必须与人眼匹配。

否则,系统虽然能分辨但是人眼不能分辨。

也同样没有意义。

那么望远镜的Γ与人眼分辨极限应有以下关系现在将D D '-=Γ和3.2D -=Γ比较可知,在正常放大率的情况下,D ’=2.3mm ,但是这种结论的得出是在人眼分辨极限为 1’ 情况下得出的,但是如果取 1工作时,人眼特别容易疲劳,故为了减小眼的疲劳程度,设计系统时通常取ε=1.5 —2 ,由此得出的放大率为工作放大率,即:Γ=(1.5—2) Γ0。

7.望远镜的参数计算与步骤 a.目镜的视场角 2ω ':ωωtan tan ⨯Γ='即: 667.1tan tan ⨯Γ='ω所以: 2130'='ω42642'=' ωb.望远镜的分辨率α :由望远镜分辨率与视放大率关系式 :3200606''=''=Γ''=α31055.0-⨯=λ3.201406DD =T ⇒⎪⎩⎪⎨⎧''=''=Γϕϕc.物镜的通光口径 D :物镜的口径取决与分辨率的要求,若使物镜的分辨率与放大率相适应,望远镜口径与放大率的关系满足3.2D ≥Γ )1,21(D D **∈Γ所以: Γ⨯≤=3.2D取系数为1.5,则D=30mm d.出瞳直径mm 5.12030=='⇒'=ΓD D D 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由:⎪⎩⎪⎨⎧=''='=20315f -目物目物f f f L 得 mm 300;mm 15f 物目='='f 视场光阑的直径:mmf 46.1767.1tan 30022D 物视=⨯⨯==目镜口径: 如图所示:目目目2;tan R R D l R xz ='⨯'+=ω带入数据,则mm334.21目=D出瞳距: 如图所示:孔径光阑选在物镜框上,轴外光束的主光线通过物镜中心O ,假设目镜的高为R ,mm LL z 75.15tan tan l =Γ=⨯'='ωω目镜的适度调节量:mm 125.11000155x f -x 22目=⨯±=''=8.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