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

微生物和食品安全
。在食源性疾病体系当中,包含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 化学性、真菌毒素、有毒动物和有毒植物等,这也是全球公认 的七大类食源性疾病。
微生物与我们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 × 10 12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杆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霉菌及酵母菌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菌类植物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病毒
禽 流 感 病 毒
轮 状 病 毒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
当我们的眼睛紧盯着那些苏丹红、三聚氰胺、地 沟油、吊白块、马桶水的时候,鲜有人去深度关注 被微生物污染过的食品导致的安全事件,即使如此, 它的存在并没有因公众的忽略而消失。
痢、发热、腹痛为主的细菌性红痢。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7、沙门氏菌属(Salmonalla) 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已从人和家畜等哺乳 动物、禽类、蛇、龟、蛙等两栖动物中分离出该菌。 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鱼等中也分离出该菌。该菌 常污染鱼、肉、禽、蛋、乳等食品,在食品中增殖, 人食入后可在消化道内增殖,引起急性胃肠炎和败 血症等。该菌是重要的食物中毒性细菌之一。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微生物类群
5、大肠埃希氏菌(E.coli),简称大肠杆菌。大肠 杆菌污染食品后,可在食品中产生组胺,引起过 敏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是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
也是食品和饮用水的粪便污染指示菌之一。 6、志贺氏菌属(Shigella),该菌污染食品经口 进入人体后,可侵入大肠的上皮细胞,引起以下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毒性等指标, 对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微生物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某品牌牛奶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介绍该品牌牛奶的生产工艺、 销售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发现的
问题等。
热处理
采用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 物,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冷加工技术
利用冷藏、冷冻等冷加工技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抗菌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口感。
包装和储存过程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 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食 品发酵和腐败有重要影响 。
真菌
如酵母菌、霉菌等,可引 起食品发酵或霉变。
病毒
虽然不直接在食品中生长 ,但可通过食品传播,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在食品中作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危害 •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技术与策略 •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加工人员个人卫生
加工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勤洗 手等。
加工环境控制
保持加工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空气、地面、墙壁等进行消毒, 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储存运输条件改善
低温储存
采用低温储存技术,如 冷藏、冷冻等,可以延 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 期。
气调包装
采用气调包装技术,通 过改变包装内气体的成 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繁殖。
培养基培养法
02
将食品样品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条
件,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进而进行计数和鉴定。
生化试验法
03
利用微生物对特定底物的代谢作用,通过检测代谢产物的变化
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现代快速检测技术
1 2
免疫学检测技术 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检测抗 体或抗原的存在来判断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
病毒在食品中传播和危害
诺如病毒
通过食品和水传播,引起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 等。
轮状病毒
主要感染婴幼儿,通过食品传播,引起腹泻、脱水等症状。
禽流感病毒
通过禽类食品传播,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
CHAPTER 05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传统检测方法
显微镜检测法
01
通过显微镜观察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
碱性环境则有利于一些碱性食品的保藏,如皮蛋、碱水面条等。碱性条 件能抑制一些不耐碱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促进一些耐碱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营养物质需求
氧气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根 据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微生物可分为需
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三类。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与食品安全—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及其引起的食物中毒(食品微生物学课件)

三、病菌来源及防治措施
自然界分布广 土壤、污水中带有大量该菌,正常人、
畜肠道也常带有该菌 熟食制品如熟肉类、剩饭菜、以及凉拌
菜等很容易通过接触带菌容器、工具及 操作人员的手而染菌
三、病菌来源及防治措施
注意熟食制作的卫生,避免 在较高的温度下存放熟食
存放过的熟食,在食用前要 回锅加热处理
二、中毒机理及症状
食入带菌的食物后,菌体侵入空肠黏膜繁殖,菌体破坏后释放 出内毒素作用于肠壁、肠黏膜和肠壁植物性神经
病程一般l0~14h,最短者6h,最长者24h 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剧烈的腹痛,多次的腹泻,初期为水样便,
以后带有血液和黏液,体温增高,可达40℃,少数病人发生 痉挛,严重者出现休克症状
屠宰的猪、牛、羊等健康家畜,沙门氏菌带菌率为1%~45%; 患病动物的沙门氏菌带菌率更高
如果家禽的卵巢带有沙门氏菌,可使卵黄染菌,因而所产的蛋也 是带菌的
泄殖腔排出过程中如果蛋壳染菌,存放期间可侵入蛋内
四、防治措施
严禁食用病死畜禽 生熟分开 鸡蛋应煮沸8分钟 泄殖腔排出过程中如果蛋壳染菌,存放期间可侵入蛋内 肉类至少应蒸煮到肉块中心呈现灰白、硬固的熟肉状态
二、去毒
1.物理去毒
人工或机械拣出霉粒 加热处理法:干热或湿热可以除去部分毒素 花生在150℃以下炒0.5 h约可除去70%的黄曲
霉毒素,高压蒸煮法0.1MPa,经2h可以去除大 部分黄曲霉毒素
二、去毒
1.物理去毒
吸附去毒:应用活性炭、酸性白土等吸 附剂处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油品效果很 好
防霉方式与去毒措施
预防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根本措施是防霉,去毒只是 污染后为防止人类受危害的补救方法。
一、防霉
1.物理防霉

食品质量安全与微生物的关系.2021完整版PPT课件

食品质量安全与微生物的关系.2021完整版PPT课件
液相色谱法:用C18柱抽提纯化样品中的AFM1,乙醚对C18柱洗涤,再用CH2Cl2-乙醇洗脱AFM1,然后加入三氟乙酸(TFA)对AFM1进行衍生化处理,利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并与标准AFM1-TFA的衍生物比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免疫亲和柱法 (1)原理:试样经过离心、脱脂、过滤后,滤液经过键合有AFM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净化,AFM1被柱吸附,先用某一溶剂洗涤杂质,再用洗脱液将AFM1洗下,得到较纯的AFM1洗脱液,最后结合荧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AFM1含量的测定。
葡萄球菌及其肠胃炎
葡萄球菌肠胃炎:主要由葡萄球菌所产的肠毒素引起肠胃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主要存在人皮肤或大量存在皮肤感染的伤口处。 所产的肠毒素都是简单蛋白,有不同的类型,相当耐热,对蛋白酶有抗性,产毒素的条件比菌体的生长条件略窄,导致人体中毒的量20ng。 食品中的主要来源是鼻腔带菌者或食品加工人员手上的伤口(或疖子、痈) 在多数驯养的动物身上也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人肝癌的关系,至今没有直接的证据,但从流行病学调查,某地区食物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与原发性肝癌有密切的正相关。 但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体直接摄入AFB1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动物乳中AFM1的存在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至关重要。
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
对热稳定,分解温度300℃ 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强碱(pH9-10)溶液中可被迅速分解 5%的次氯酸钠溶液可瞬时破坏毒素 有很高的储藏稳定性
其它列为食源性的细菌
李斯特菌:奶、肉、水、蔬菜、水果,脑膜炎、败血症、死胎等 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摩根菌:熟肉、凉拌菜,食物中毒 耶尔森菌:牛奶、肉类、豆腐,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海产品,食物中毒 气单胞菌:熟肉、淡水鱼,食物中毒 腊样芽孢杆菌:几乎所有食品,呕吐型和腹泻型食物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微生物与食品安全第一节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人民健康和经济的发展。

微生物污染食品而危害健康最易发生,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

出现在食品中的细菌包括能引起食物中毒、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以食品作为传播媒介的致病菌及引起食品变质的非致病菌。

一、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一)通过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既是污染源,也是微生物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

(二)通过空气而污染:食品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污染。

(三)通过人和动物而污染:人体作为媒介接触食品而引起污染;鼠、蝇、蟑螂等污染食品。

(四)通过用具及杂物而污染:加工设备、工作用具等污染食品。

二、食品污染的控制——ACCP(一)HACCP概念及原理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Point)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是由食品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两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的管理方式。

(二)微生物在加工中的变化(1)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确定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4)确定监控CCP的措施;(5)确立纠偏措施;(6)确立有效的纪录保持程序;(7)建立审核程序。

三、HACCP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在冻菜加工中的应用在冻虾加工中的应用在冻罗非鱼加工中的应用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①垃圾(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无害化处理;②粪便无害化处理;③污水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雪水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大肠埃希氏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点:感染型食物中毒细菌性食品中毒类型毒素型食物中毒:感染型食品中毒:吃了含有大量活菌的食品,导致消化道感染;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污染食品后繁殖产生毒素,从而导致中毒。

主要病原菌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病原性大肠杆菌。

中毒原因:由于进食含有一种或多种含葡萄球菌肠毒素的食物所引起。

病原菌:G+,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无运动力。

(一)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类型:毒素型食物中毒肠毒素:是结构相似的一组可溶性蛋白质,分子量26 000~34 000u,耐热、抗酸,能经受100 ℃30min或胃蛋白酶的水解。

症状:急性胃肠炎症状。

易感人群:婴儿,老人,虚弱者。

涉及的食品:禽、肉、烘烤品、三明治、乳制品。

防止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控制:防止肠毒素的形成(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G-短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的适宜温度37℃,不耐热,60℃经20~30分钟或70℃经5分钟即可杀死;如鼠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等。

类型:感染型食物中毒。

症状①分五类: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以胃肠炎型为多。

②四种综合症:沙门氏菌胃肠炎,伤寒,非伤寒型沙门氏菌败血症,无症状带菌者。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腹泻,发烧,畏寒,头痛等。

中毒发生的原因: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而引起。

食入活菌数量越多,发生中毒的机会越大。

易感群体:年幼儿童、虚弱者、年长老人,免疫缺陷者;涉及的食品: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酵母、酱油、沙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

(三)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G+芽孢杆菌,产芽孢、有鞭毛,为专性厌氧菌。

中毒类型:毒素型发生原因:受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污染并产生毒素,食品不经加热而食用,其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发生。

症状:乏力、头晕、头疼、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呼吸困难、腹胀、便秘、麻痹。

涉及食品:多为家庭自制豆或谷类的发酵食品,如臭豆腐、豆瓣酱、豆豉和面酱等。

感染剂量:几毫微克(NG)毒素。

死亡率:高。

(四)腊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病原:G+芽孢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周身鞭毛,耐热。

发病原因:由于食物中带有大量活菌和该菌产生的肠毒素引起的。

类型:毒素型食物中毒症状:腹泻型、呕吐型感染剂量:106个细菌可产生毒素。

涉及的食品:米、肉、乳制品、蔬菜、鱼、糊、调味料、布丁、糕点、沙拉。

预防措施:防止食品受其污染,食品应低温下短期时间存放。

(五)大肠埃希氏杆菌食物中毒四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杆菌1.病名:EPEC--肠胃炎症状:腹泻、脱水、发烧、电解质失衡;类型:感染;有关食品:猪肉、肉馅饼;预防措施:与预防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基本相同。

2.病名:ETEC──旅游者腹泻症状:腹泻、腹绞痛、发热、呕吐、恶心、不适、酸中毒;染病类型:感染;涉及的食品:水、奶酪、水产品。

3.病名:EIEC──杆菌性痢疾症状:腹绞痛、腹泻、呕吐、发烧、畏寒、身体不适;类型:感染;宿主:人;涉及的食品:奶酪、土豆色拉、罐装鲑鱼。

4.EHEC──出血性结肠炎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发烧;染病类型:感染;涉及的食品:牛肉糜、生牛奶、发酵香肠、苹果酒、未经巴氏杀菌的苹果汁、三明治等。

(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原:G-、无芽孢杆菌,兼性厌氧,嗜盐、对酸敏感,不耐热。

类型:混合型发病原因:由于大量活菌侵入造成或毒素引起以及两者混合作用所致。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所致,主要来自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

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

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菌落症状: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烧、败血症。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鱼、虾、贝类是该菌的主要污染源。

(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病原:无芽孢、无荚膜、有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耐酸不耐碱;对热敏感;具有嗜冷性。

中毒发生的原因:污染本菌的食品未经彻底加热,食用后引起中毒。

症状:初期为恶心、呕吐、发烧,最突出的表现为脑膜炎、败血证、心内膜炎。

引起中毒的食品:奶与奶制品、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及水果。

污染途径:粪便污染食品经口传播可能是该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切断污染途径、利用温度杀灭病原菌。

(八)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节真菌性食物中毒定义:人或动物食用了含有由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真菌产生毒素的条件:1.种类:主要为霉菌,如曲霉属的黄曲霉、青霉属等。

黄曲霉:长在食品上的黄曲霉,青霉2.基质条件:水分、湿度、温度、通风等。

中毒的特点:潜伏期短、对脏器有损害、愈后效果不良、无特殊疗法。

一、常见的真菌毒素中毒麦角中毒:麦角菌生长于禾本科植物形成菌核。

由于菌核形成时多露出子房外,形成像动物的角故称之。

黄曲霉中毒:毒性强,污染食品非常严重。

黄变米中毒:黄绿青霉黄变米、橘青霉黄变米、岛青霉黄变米。

(一)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中毒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

是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的混合物,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已分离出B1、B2、G1、G2等十几种。

耐热,对人和动物有剧毒,是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

中毒类型:急性和亚急中毒;慢性中毒;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结构(二)黄变米毒素中毒霉菌污染稻谷,而使米粒变黄。

导致大米变黄的原因是由于霉菌代谢产物所致。

菌株主要是:黄绿青霉、桔青霉、岛青霉。

桔青霉岛青霉岛青霉产生的一组毒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谷物。

黄变米中,以受岛青霉污染者毒性最强,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岛青霉毒素主要包括黄天精(luteoskyrin)、环氯素(cyclochlorotin)、岛青霉毒素(islanditoxin)和红天精(erythroskyrin)等。

(三)麦角中毒(ergotism)麦角中毒:食用了带有麦角的麦类或麦制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原菌:麦角菌。

形态特征:菌核圆柱形或角状,稍弯曲,一般长1-2cm,粗0.3-0.4cm,生于禾本科草类植物的子房上,初期柔软,有粘性,干燥后变硬而胞,紫黑色或紫棕色,内部近白色。

一个菌核上可生出20-30个子座。

麦角菌含12种之多的生物碱,有麦角胺(ergotamine)、麦角新碱(ergotasine)、麦角素碱(ergoloemine)三大类。

(四)赤霉病麦中毒(trichlthecene toxicosis)麦类赤霉病是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病。

病原:几种桔青霉,产生两类霉菌中毒,一类为引起呕吐作用的赤霉病麦毒素,另一类是具有雌性激素作用的玉米赤霉烯酮。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降低食品中的水分和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减少食品表面环境的氧浓度,即气调防霉;降低食品贮存温度,即低温防霉;采用防霉剂,即化学防霉。

防霉去除法:人工或机械拣出毒粒、溶剂提取吸附去毒、微生物去毒。

灭活法:加热处理法、射线处理、醛类处理、氧化处理、氧化剂处理、酸碱处理。

第四节食品介导的病毒感染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主要途径粪——口传播模式。

起传播载体功能的食品只能是针对人类肠道的病毒。

在食品环境中胃肠炎病原病毒常见于海产食品和水源中。

水生贝壳类动物对病毒能起过滤浓缩作用,病毒会存活较长时间。

病毒污染食物的主要途径⑴污染港湾水:可能污染鱼和贝类;其他港湾生物表面也可能被污染。

⑵污染灌溉水:能够将病毒留在水果或蔬菜表面,而这些果蔬通常是用于生食。

⑶污染饮用水:冲洗或作为食品的配料,可以传播病毒。

⑷不良的个人卫生:通过粪便污染食物、加工者的手而被带到食物中去。

一、食品介导的病毒(一)能引起腹泻或胃肠炎的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肠道腺病毒、嵌杯病毒、冠状病毒等。

(二)能引起消化道以外器官损伤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

(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为肠道病毒72型,直径72nm,单股RNA,由4种多肽组成。

100℃加热5min可灭活。

潜伏期:2周~6周症状:发热、厌食、恶心、嗜睡、深色尿以及黄疸恢复期:1周~2周免疫性:终生甲型肝炎病毒电镜图涉及的食品:凉拌菜、水果及水果汁、乳及乳制品、冰淇淋饮料、水生贝壳类如牡蛎、贻贝、蛤贝等。

水是主要途径之一,生的或未煮透的来源于污染的水生贝壳类食品是最常见的载毒食品。

(二)轮状病毒(Rotavirus)病毒为球形,核酸由11个双股RNA节段构成。

耐酸、碱。

症状:水样腹泻,伴有发热,粪便中可排出大量病毒,引起人的急性、病毒性胃肠炎。

传播途径:由水源和食品经口传染。

轮状病毒电镜图(三)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小圆结构化病毒,二十面体对称,单股线状DNA。

对外界因素具有强大抵抗力,能耐受脂溶剂和较高温度的处理,而不丧失其感染性。

轮状病毒电镜图诺沃克病毒潜伏期:2小时~38小时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痉挛、头痛、体痛、低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