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汇编

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及试验要点汇编

学习-----好资料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 触探试验现场操作规程一、标准贯入试验 1. 先用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 0.15m 处,清除残土。

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当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进行试验时,应使孔内水位高于地下 水位,以免出现涌砂和坍孔。

必要时应下套管或用泥浆护臂。

2. 贯入应拧紧钻杆接头,将贯入器放入孔内,避免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 入器、钻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

孔口宜加导向器,以保证穿心锤中心施力。

注:贯入器放入孔内,测定其深度,要求残土厚度不大于 0.1m。

3. 采用自动落锤法,将贯入器以每分钟 15~30 击打入土中 0.15m 后,开始记 录每打入 0.10m 的锤击数,累计 0.30m 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 N,并记录贯入 深度与试验情况。

若遇密实土层,贯入 0.3 吗锤击数超过 50 击时,不应强行打 入,记录 50 击的贯入深度。

4. 旋转钻杆,然后提出贯入器,取贯入器中的土样进行鉴别、描述、记录, 并量测其长度。

将需要保存的土样仔细包装、编号,以备试验之用。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深度的贯入试验,直到所需深度。

二、静力触探试验 1. 平整实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

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度 值为 1mm 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

2. 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打开电源开关,预 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

3. 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当测 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

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器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

启动动力设备并调 整到正常工作状态。

4. 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常; 采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

动力触探检测标准一、检测原理动力触探是一种通过锤击将圆锥形探头压入土中,根据锤击能量和贯入深度的关系,测定土的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和质量控制中,是检测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的重要手段。

二、检测仪器1.动力触探仪应包括锤、探头、支架、导向杆、加压装置和计时器等部分。

2.锤的质量、形状和落距应符合规范要求,锤的落距应通过导向杆控制。

3.探头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硬度,以保证其在贯入过程中不受损伤。

4.加压装置应能够均匀施加压力,以保持探头在贯入过程中的稳定性。

5.计时器应能够精确记录锤击时间。

三、检测步骤1.场地平整:将检测场地整平,确保探头能够顺利贯入。

2.仪器安装:将动力触探仪放置在检测点上,调整导向杆的高度,使锤的落距与地面垂直。

3.锤击试验:将探头压入土中,控制落距和贯入速度,记录每锤击的贯入深度和锤击能量。

4.重复试验:在每个检测点进行至少三次锤击试验,以获得可靠的检测数据。

5.数据整理:整理每次锤击的贯入深度和锤击能量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四、数据分析1.根据锤击能量和贯入深度的关系,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将实测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评估地基的可靠性。

3.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和措施。

五、检测报告1.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名称、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目的、场地条件、检测方法、锤击能量、贯入深度、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特性等。

2.报告中应附有锤击试验的原始数据记录表,以便查阅和分析。

3.根据检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和措施,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 测试方法 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

圆锥动力触探检测公路工程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的使用规范、测试方法、计算公式及试验记录一、概述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动力触探试验是用一定质量的击锤,以一定的自由落距将一定规格的探头击入土层,根据探头沉入土层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来判断土层性状和评价其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方法,具有勘察与测试的双重性能。

动力触探试验可分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两大类。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强风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各种软质岩及各类土。

圆锥动力触探DPT,简称动探,根据穿心锤质量和提升高度的不同,动力触探试验一般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

目前施工现场地基承载力测试一般选用轻型和重型。

二、标准采用现行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第12.6条“地基检验”第12.6.2款“按桥涵大小、地基土质复杂程度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1 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2 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宜采用触探和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3 特大桥或特殊结构桥梁的地基检验应符合设计规定”。

2009年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第七章《技术规范》第404.03-1-(4)条“地基检验可采用如下方法:对于小型构造物,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的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对于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物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一般采用触探和钻探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图纸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7 原位测试3.7.1 原位测试方法可根据勘察目的、岩土条件及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按表3.7.1 选用。

表中所列动力触探试验(DPT)对碎石土、砂土很适用,对粉土、黏性土适用,对软土较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静力触探试验(CPT)对砂土适用,对粉土、黏性土、软土很适用,对承载力测试适用。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标准GB/T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她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就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与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与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与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与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与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与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与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与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动力触探规范[参考]

动力触探规范[参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验办法运用规范的阐明200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华公民共和国国家规范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测原位测验规范》总则1.0.2规则: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测中的原位测验, 其他职业同类作业可按本规范履行。

现在该规范是我国最新说到运用动力触探实验来测验地基承载力的国家规范, 交通部关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实验办法还未有规范作翔实阐明, 为遵从“国标-行标-地标”原则, 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实验办法履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测原位测验规范》动力触探实验规程摘抄如下:7动力触探实验7.1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实验适用于断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点评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点评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实验孔数应结合场所巨细和场所地基的均匀程度确认, 同一场所首要岩土单元的有用测验数据不该小于3孔位。

7.2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实验设备应包含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号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实验机件的规范和加工要求应契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则。

7.2.2 探头应选用高强度钢材制造, 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意HRC=45~50。

7.2.3 落锤应选用圆柱形, 其间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设备须装备主动落锤设备。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 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契合实验锤击规范落距的要求, 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该超越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 接头衔接容许偏疼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 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总则1.0.2规定:本规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执行。

目前该规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1.1、适用范围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1.2、检测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1.4、检测原理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1.5、试验步骤1.5.1、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

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1.5.2当N10 >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1.5.3试验技术要求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过2%。

锤击时防止偏心及探杆晃动。

b、触探杆与土间的侧摩阻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试验过程中,可采取下列措施减少侧摩阻力的影响:c、使探杆直径小于探头直径。

在砂土中探头直径与探杆直径比应大于1.3,而在粘土中可小些;d、贯入一定深度后旋转探杆(每1m转动一圈或半圈),以减少侧摩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0.2m,转动一次;f、探头的侧摩阻力与土类、土性、杆的外形、刚度、垂直度、触探深度等均有关,很难用一固定的修正系数处理,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减少侧摩阻力,对贯入深度加以限制;g、锤击速度也影响试验成果,一般采用每分钟15~30击;在砂土、碎石土中,锤击速度影响不大,刚可采用每分钟60击。

h、贯入过程应不间断地连续击入,在粘性土中击入的间歇会使侧摩阻力增大。

i、地下水位对击数与土的力学性质的关系没有影响,但对击数与土的物理性质(砂土孔隙比)的关系有影响,故应记录地下水位埋深。

1.5.3、注意事项⑴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机具设备。

⑵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 年 4 月 1 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 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 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 3 孔位。

7.2试验设备7.1.2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 图D.0.2、表D.0.2 的规定。

7.2.2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 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 25Kg。

7.2.5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 0.5%。

7.2.6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 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动力触探最新规范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标准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21?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标准?总如此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工程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标准执行。

目前该标准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如此,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标准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标准?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图、表的规定。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外表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一样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如下规定: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动力触探试验细则1.1、适用范围浅部的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1.2、检测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3、试验设备试验设备由落锤、探杆、探头组成1.4、检测原理是用一定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形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的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力学特性,具有勘探和测试双重功能。

1.5、试验步骤1.5.1、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然后对土层连续进行触探,使穿。

心锤自由落下将触探杆竖直打入土层中,记录每打入土层30cm的锤击数N101.5.2当N10 >100或贯入15cm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并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1.5.3试验技术要求a、锤击能量是最重要的因素。

规定落锤方式采用控制落距的自动落锤,使锤能量比较恒定,注意保持探杆垂直,探杆的偏斜度不超过2%。

锤击时防止偏心及探杆晃动。

b、触探杆与土间的侧摩阻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试验过程中,可采取下列措施减少侧摩阻力的影响:c、使探杆直径小于探头直径。

在砂土中探头直径与探杆直径比应大于1.3,而在粘土中可小些;d、贯入一定深度后旋转探杆(每1m转动一圈或半圈),以减少侧摩阻力;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0.2m,转动一次;f、探头的侧摩阻力与土类、土性、杆的外形、刚度、垂直度、触探深度等均有关,很难用一固定的修正系数处理,应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减少侧摩阻力,对贯入深度加以限制;g、锤击速度也影响试验成果,一般采用每分钟15~30击;在砂土、碎石土中,锤击速度影响不大,刚可采用每分钟60击。

h、贯入过程应不间断地连续击入,在粘性土中击入的间歇会使侧摩阻力增大。

i、地下水位对击数与土的力学性质的关系没有影响,但对击数与土的物理性质(砂土孔隙比)的关系有影响,故应记录地下水位埋深。

1.5.3、注意事项⑴试验前或试验过程中,应认真检查机具设备。

⑵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部件连接处丝扣应完好,连接紧固。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480-201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关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讲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形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7 动力触探试验7.1 一般规定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样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判一样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判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平均程度确定,同一场地要紧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纳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纳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GB T 50480 202x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读书笔记模板

《GB T 50480 202x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读书笔记模板

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录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基本规定
5单桩静载试验
4载荷试验
6标准贯入试验
1
7动力触探试验
2
8电测十字板剪 切试验
3
9静力触探试验
4
10预钻式旁压 试验
5
11扁铲侧胀试 验
B.1一般规定 B.2传感器标定 B.3标定系数计算
读书笔记
这是《GB T 50480-202x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GB T 50480-202x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录。
17.1一般规定 17.2仪器设备 17.3测试方法 17.4资料整理
18.1一般规定 18.2仪器设备 18.3试验方法 18.4资料整理
19.1一般规定 19.2试验设备 19.3试验方法 19.4资料整理
20.1一般规定 20.2试验设备 20.3试验方法 20.4资料整理
21.1一般规定 21.2试验设备 21.3试验方法 21.4资料整理
1
12现场直剪试 验
2
13压水试验
3
14注水试验
4
15抽水试验
5
16波速测试
17动力机器基础地基 动力特性测试
18原位密度测试
19原位冻胀量试验
20原位冻土融化压缩 试验
01
21岩体应 力测试
02
22振动衰 减测试
03
23地微振 测试
04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
7.1一般规定
7.2试验设备
7.3试验方法
7.4资料整理
8电测十字板剪切试验
8.1一般规定
8.2仪器设备
8.3 试验方法
8.4 资料整理
9静力触探
9.1一般规定
9.2仪器设备
9.3试验方法
9.4资料整理
10旁压试验
10.1一般规定
10.2仪器设备
10.3试验方法
10.4资料整理
11扁铲侧胀试验
11.1一般规定
11.2仪器设备
11.3试验方法
11.4试验成果分析
12现场直剪试验
12.1一般规定
12.2试验设备
12.3试验方法
12.4资料整理
13压水试验
13.1一般规定
13.2试验设备
13.3试验准备工作
13.4试验工作
13.5资料整理
14注水试验
14.1一般规定
14.2试验设备
14.3试验方法
14.4资料整理
力学性质指标的各种测试方法,总称原位试验。
2.1.2平板荷载试验plate loading test
在现场使用刚性承压板模拟建筑物基础,对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逐级施加垂直荷载,直至地基出现破坏状态和接近破坏状态,同时测记在各级荷载下地基随时间而沉降变形,据此研究地基土的变形特性和承载力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2.2.1岩土强度和变形参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内摩擦角
——粘聚力
——原状土抗剪强度
——重塑土抗剪强度
——变形模量
——不排水变形模量
——排水
——干密度
——含水率
——灵敏度
2.2.3试验指标
——标准贯人试验锤击数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1总则 3.0.5原位测试成果的应用,应以地区经验的积累为依据。

由于我国冶金工业1.0.1冶金工业基本建设项目规模大,地质条件复杂,基础荷载大、埋置深,各地的土层条件、岩土特性有很大差别,建立统一的经验关系是不可取的;应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技术内容要求高。

因此,统一规范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建立地区性经验关系,并与室内试验结合使用,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其可靠性。

测试方法,应用先进的原位测试技术,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0.2岩土工程勘察原位测试,基本上是在原位应力条件下对岩土体进行的试验,其测试结果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

但是,近年来仍有一些工程的岩土勘察,不但缺少相应地质条件下的原位测试,甚至最基本的原位测试工作量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影响岩土勘察质量,造成工程安全事故或安全隐患。

为此,规定“岩土勘察必须进行原位测试,测试方法和工作量必须满足冶金工业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

”1.0.3本规范的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工业建设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工程质量检测均可采用。

对于专业性强、技术上有特殊要求的原位测试,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4本规范所涉及的内容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相关。

因此,勘察人员在进行工作时,还应遵守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本章对规范所涉及的常用技术术语和主要应用符号标示说明。

3基本规定 3.0.2选择原位测试方法时,在满足工程和设计要求前提下,应结合场地环境、地质条件、岩土勘察阶段、设备要求等因素,优先选择适用性强、地区经验丰富的原位测试方法。

3.0.3原位测试孔位和点位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和软弱下卧层,并应满足对其均匀性评价的要求。

在选定的代表性地点或有重要意义的地点,取少量试样进行室内试验,有利于缩短勘察周期,提高勘察质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6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08.10.15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36号
•【施行日期】2009.04.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36号)
现批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80-2008,自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八年十月十五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法使用规范的说明
2009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480-2008《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总则1.0.2规定:本规范适用于冶金工业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原位测试,其他行业同类工作可按本规范执行。

目前该规范是我国最新提到使用动力触探试验来测试地基承载力的国家标准,交通部对于桥涵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方法还未有标准作详尽说明,为遵循“国标-行标-地标”原则,在无行标、地标的情况下,公路工程地基承载力亦可按此规范试验方法执行。

一、现将《冶金工业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规范》动力触探试验规程摘录如下:
7 动力触探试验
7.1 一般规定
7.1.1 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判定一般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

7.1.2 轻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一般黏性土、砂类土和素填土的地基承载力;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可用于评价砂类土、碎石类土、极软岩的地基承载力及测定砾石土、卵(碎)石土的变形模量。

7.1.3 动力触探试验孔数应结合场地大小和场地地基的均匀程度确定,同一场地主要岩土单元的有效测试数据不应小于3孔位。

7.2 试验设备
7.1.2 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应包括落锤、座垫及导杆、触探杆和探头等机件。

各类型动力触探试验机件的规格和加工要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图D.0.2、表D.0.2的规定。

7.2.2 探头应采用高强度钢材制作,表面淬火后硬度应满足HRC=45~50。

7.2.3 落锤应采用圆柱形,其中心通孔直径应比导杆外径大3~4m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设备须配备自动落锤装置。

7.2.4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座垫直径应不小于100cm,且不大于落锤底面直径的一半;导杆长度应符合试验锤击标准落距的要求,座垫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Kg。

7.2.5 探杆接头与探杆应有相同的外径,接头连接容许偏心度为0.5%。

7.2.6 探头直径磨损不得大于2mm,锥尖高度磨损不得大于5mm。

7.3 试验方法
7.3.1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验标准贯入量为3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记录贯入30cm的锤击数N10。

2 试验应先用钻探设备钻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0.3m 处,然后进行连续贯入试验。

3 当贯入30cm的击数超过100击或贯入15cm的击数超过50击时,可终止试验。

7.3.2 重型、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的标准贯入量均为10cm,落锤应按标准落距自由下落,记录标准贯入量锤击数N63.5、N120。

2 试验时锤击频率应控制在15~30击/min,试验应保持连续贯入。

3 试验过程中应防止落锤偏心和探杆的侧向晃动,并保持探头的垂直贯入。

4 遇地层松软无法按标准贯入量记录试验锤击数时,可记录每阵击数N(一般为1~5击)的贯入量△s,然后再换算为标准贯入量锤击数。

5 重型动力触探实测锤击数连续3次大于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当需继续试验时,应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超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小于2时,应改用重型动力触探进行试验。

6 在钻孔中分段进行触探时,应先钻探至试验土层的顶面以上1.0m处,然后再开始贯入试验。

7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15cm、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深度超过20m时,应注意触探杆的侧摩阴力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7.4 资料整理
7.4.1 动力触探记录应在现场初步整理,校核实测击数和试验贯入深度。

7.4.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N63.5需要进行触探杆长度修正时,应按式(7.4.2)进行动力触探锤击数的杆长修正计算。

7.4.3 超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击数,应先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重型动力触探实测击数后,再按式(7.4.2)进行杆长修正:
N63.5=3N120-0.5.
7.4.4 修正后的动力触探击数,应按规定的图例标示在工程地质剖面图和柱状图上。

7.4.5 进行地基土力学分层时,应兼顾相应的超前和滞后影响,确切地划分岩土层的分层界线。

7.4.6 当试验岩土层的有效厚度小于0.3m时,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小,宜取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大值;当上、下土层击数均较大,宜取小于或等于该层土动力触探击数的最小值。

7.4.7 动力触探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各试验岩土层有效厚度范围内,应剔除少数因试验土层不匀凸显的试验高值和其他异常试验数据,以确定参与统计分析的有效试验数据。

剔除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厚度内试验数据的10%。

2 统计分析秘层有效厚度以内的有效试验数据,应以算术平均值N63.5作为单孔试验分层的动力触探试验代表值,同时依据统计分析结果判别试验数据的离散变异性。

3 当试验数据偏差或离散性较大时,应同时采用多孔试验资料及其他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单孔分层试验代表值。

4 同一场地取得的有效数据,应按相应的置信标准统计分析各岩土单元的试验结果,以确定试验岩土层的工程特性。

二、各类土的锤击数N63.5与ƒ0的关系,可参照《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10018-2003)提供的表进行推定:
三、动力触探试验设备参数表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
探头规格直径(mm)40 74 74 截面积(cm2) 12.6 43 43 锥角(о) 60 60 60
落锤
锤质量(kg) 10±0.1 63.5±0.5 120±1 自由落距(cm) 50±1 76±2 100±2
能量指数(J/cm2) 39.7 115.2 279.1
探杆指标(mm) 25 42 60
触探指标(击) 贯入30c锤击数N10
贯入10cm锤击数
N63.5
贯入10cm锤击数N120最大贯入深度(m) 4-6 12-16 20
备注
能量指数n d=MHg/A,式中:M为锤的质量(Kg);H为锤的自由落距(cm);A为探头截面面积(cm2)
四、轻便触探:f0=N10×8-20(KPa)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