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海岸带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一、概述(1) 198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以下建设项目必须作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岸工程建设海岸石油开发河口、海湾、海域排污(2)海洋环评任务查清受纳污染物的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区内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及分布,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海域环境功能要求。
预测项目建成后对海洋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域地形地貌的变化、流场和余流场等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物质浓度场和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根据环境结果提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操作安全、行之有效的防治对策。
二、海洋环评工作等级的划分划分为三级,划分依据为: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0000,5000,1000,500m3/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受纳水域规模:小型半封闭海湾,其他海域(开敞海域和大型海湾)三、海洋环境现状调查1.海域自然环境概况调查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及沉积物类型气象特征: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水文特征:潮位、潮流、波浪海洋自然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2.沿岸社会环境概况调查城市规模、性质、行政区划、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海域功能区划环境保护目标3.污染源调查入海点源:入海河流、混合排放口、直排和市政下水排海口。
入海面源:乡镇农村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生长剂等。
养殖污染源: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网箱养鱼。
海上污染源:海上船舶、石油平台、海洋倾废。
4.海洋环境调查(1)现状调查评价范围现状评价范围:海洋0m等深线~1-2km等深线——向海;大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顺岸。
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潮流场范围确定,如一般将整个海湾作为评价范围。
(2)调查断面和钻孔设置断面方向与海岸垂直,在主要排污口设主断面,在主断面两侧设3~5个辅助断面,每个断面3~5个测站。
(3)调查时期一、二级:枯、平、丰水期三级:枯期5.海洋生物调查《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范》:微生物:总异养菌、大肠杆菌、弧菌、烃类异样化菌浮游植物:种类、数量、初级生产力浮游动物:种类、生物量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测定生物浓缩系数(CF)值的测定:CF CiCwi式中,Ci——生物体内某一污染物的含量;Cwi——环境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2022年高考地理河流专题—淮河流域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淮河流域【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淮河是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它发源于河南省,在江苏省北部注入洪泽湖,大部分经高邮湖流入长江,少部分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
淮河全长约1000km,流域面积为26.9km2.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在图中补画淮河流域的北部界线。
(2)试从淮河流域的位置、水系特点、流域状况、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涝灾频发的原因。
(3)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
【标准答题】(1)画图略。
(提示: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2)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具有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降水时间长、强度大的双重性;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内农业等活动对植被破坏,加之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修建水库;利用中下游洼地修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等。
【分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河流域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支流众多,中游河道弯曲,且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水患频发,应对措施为建蓄洪、分洪工程;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退耕还湖。
【详解】(1)沿北侧支流源头,紧靠黄河下游干流南侧画出界线。
(2)在位置上,淮河流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在水系上,支流多,下游无天然入海口;流域内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及围湖造田,使流域调蓄能力下降。
(3)治理措施一方面要建蓄洪、分洪工程;另一方面要加固堤防,开挖入海新河;同时还要退耕还湖。
【同类专练】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有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
201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论述“气象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
气候的变化会对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气温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
每年所遭受和面临的灾难越来越多,损失的生命和金钱数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台风海啸等灾难不单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也会带来次生灾难,尤其是台风、飓风等灾难所带来的大量降雨,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严重威胁交通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饲料也同样减产。
粮食和肉类食品将面临匮乏,直接威胁国家稳定。
为食物而引起的恐慌和争斗,将不再是落后村落中才会发生的事。
气温升高所融化的冰山,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淡水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的地下淡水储备很大部分来自冰山融水。
在气温平衡正常时,冰山的冰雪循环系统,即冰山夏天融化,流向山下,流入地下,给平原地区积累淡水,并起到过滤作用。
冬天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山上,通过大量降雪重新积累冰雪,也是过滤过程。
整个循环过程使得我们的淡水有了稳定平衡保障。
而如今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这将会带来因缺水而产生的冲突和战争。
气温升高使得自然界食物链逐渐断裂。
【热点探究】2023届高考地理热点探究—自然地理演变过程
2019年7题
气旋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山东卷
2013年1~2题
2013年3~4题
2013年5题
2013年26题(1)(2)题
2013年33题
2013年34题
水循环主要环节、地表径流特征的变化
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对气温的影响
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类型;地形对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影响;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如2021全国高考真题珊瑚礁的形成过程;2021湖北高考真题考查天气系统形成过程;2021福建高考真题,考查三角洲演变过程;预测2023年高考仍然以新情景为载体考查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并分析某地理事物发生的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考情统计
类型
年份、题号
考查内容
全国卷
2019年Ⅰ卷9~11 题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2019年Ⅰ卷9~11 题
2019年Ⅰ卷37 题
2019年Ⅱ卷9~11题
河口-陆架-大洋耦合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和环境生态效应
河口-陆架-大洋耦合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和环境生态效应1. 引言1.1 概述河口、陆架和大洋是地球上重要的海洋环境,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
河口是河水与海水交汇的地方,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和水动力过程。
陆架是从海岸线延伸出去的浅海区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
而大洋是全球最大的水体,呈现出广阔深邃的质感和巨大的动力特征。
在这三个海洋环境中,河口-陆架-大洋形成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耦合机制。
河口与陆架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比如由于河流输入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等溶质导致了土壤侵蚀、泥沙运移等现象。
这些物质通过沉积过程被输送到陆架上,并对生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受益于受潮湿度较高且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等自然条件,陆架生态系统也会对外部环境进行反馈。
另一方面,大洋的环流和水柱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河口-陆架系统的水动力过程和生态环境。
大洋环流与陆架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季风演变导致了海洋表层水温、盐度等条件的变化。
同时,大洋中溶解氧和营养盐的输运对于陆架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河口与陆架的相互作用、大洋与陆架的耦合机制以及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第二部分将介绍河口地貌与水动力过程以及陆架特征与水文环境这两个主题。
随后,在第三部分,将提出大洋环流与陆架水动力相互作用、大洋温盐特征对陆架环境以及大洋溶解氧和营养盐输运对陆架生态系统的影响这几个问题。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将介绍海洋动力学模型、生物标志物以及河口-领域工具和典型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河口-陆架-大洋系统中的生态演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在第五部分,总结与讨论主要研究结果,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研究河口-陆架-大洋耦合的海洋动力学机制和环境生态效应。
通过分析河口与陆架之间以及大洋与陆架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其对水动力过程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
海岸带的地理特征与管理
海岸带的地理特征与管理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之间那一狭窄地带,它是陆地与海洋交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理环境。
海岸带的地理特征多种多样,既有显而易见的地貌特征,也有隐秘的生态特征。
有效的管理海岸带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乎着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岸带的地理特征使得它成为一个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
海岸带的地貌特征包括海滩、海岸崖、河口和天然海港等。
这些地形的形成与海洋、大陆板块运动、水文循环等因素密切相关。
比如,海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浪的冲刷和沉积作用。
海滩上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珍稀的物种给海岸带增添了无限魅力。
而河口是由于河流的流经而形成,它是陆地与海洋相互影响的重要区域。
河口湿地是许多鱼类和动物的重要繁殖地,也是庇护着许多候鸟的睡眠地。
了解海岸带的地理特征对于保护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至关重要。
其次,管理海岸带需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平衡。
海岸带作为一个地域特殊、生态脆弱的地区,需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与方法。
保护海岸带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和划定海岸带保护区。
海岸带保护区可以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珍稀的物种,防止海洋污染和过度开发。
此外,合理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是保护海岸带的关键之一。
对于不同地区的海岸带,我们应该根据其地理特征、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制定相应的开发政策,以确保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第三,管理海岸带需要跨界合作和综合治理。
海岸带的特殊性决定了有效的管理必须跨界合作。
海岸带的河口、海洋和沿岸地区往往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管理。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确保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综合治理是管理海岸带的一种有效方式。
综合治理包括海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管理措施,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是管理海岸带的重要环节。
公众对于海岸带的认识和参与至关重要。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提就是要认识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它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联系密切,所以高考中经常以此为载体考察学生运用己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有那些呢?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又有怎样的关系呢?一、河流水系特征河流水系特征主要有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源地、沿河湖泊补给关系。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较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西岸河流较短,如台湾西岸河流较东岸河流长些;内流河受水源限制有些较短。
2、河流的流向可以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互相作为判断依据,还可用于等潜水位线分布图中,进行河流流向、潜水流向、地下水与地表水互补关系及洪水期与枯水期的判定。
3、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可能同时地壳在抬升,下切侵蚀更强)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考虑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还有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有:①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主、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
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
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②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构造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2.3.4.5.6.7.a.b.)c.(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9.河流航运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结冰期,地形平坦。
②经济条件:河流沿岸经济发达,城市众多,运输量大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1(23长江源云南,湖北,江西,江苏,11个(市,区)。
下岷江、游干流)、、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1自西向东2⑶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⑷养殖、灌溉、旅游等4、黄河概况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面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
内蒙古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清澈;自青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资源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别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数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量渐少,支流很少,且易发洪涝灾害。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河口是指河流汇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地理地貌。
河口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海洋与陆地之间生态平衡具有关键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河口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合理管理河口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一、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河口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储量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其次,河口生态系统是海洋和沿海活动的重要支撑,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此外,河口湿地还能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蚀,维护海岸线的稳定。
因此,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口生态系统的威胁与挑战1.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地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直接威胁到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和交通运输,增加了沿海地区水质和生态的压力。
2. 污染物的输入: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导致了大量污染物和营养物的输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这些污染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造成了威胁。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都对河口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河口湿地的盐碱化和水位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三、1. 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破坏河口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
2. 重建湿地与生态恢复:加大对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通过湿地的生态恢复,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3. 科学研究与监测:加强河口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其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全套)一、自然地理部分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因素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
(2)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天,降水少、风速小、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便于航天发射和跟踪测控(3)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5)人口你因素:要选择人口稀少的地区(6)其他因素:科技、国防安全等等例题:海南文昌成为我国除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外第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其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纬度低,自传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交通便利(海运大大方便运输),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2、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太阳辐射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越弱,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多: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虚弱作用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原因:盆地地形,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高考真题: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分)(1)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城市较②城市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海岸带生态保 护项目
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新 活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 创新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引进先进 技术与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参与国际组织,共同应对全球环境 问题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岸带生 态系统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对海岸带生态 系统的负面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海岸带资源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生态保护问题
第五章
中国海岸带生态保护 的对策与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制度保障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海岸带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建立健全海岸带生态保护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奖励和补偿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垃圾、油污、 有毒物质等污染源
海岸侵蚀: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导致海岸线侵蚀严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 枯竭,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人类活动和 环境变化,许多海洋生物面临灭绝 的危险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岸带的水文特征
潮汐现象:中 国海岸带存在 显著的潮汐现 象,潮差较大。
潮流:潮流是中 国海岸带最主要 的海水运动形式, 对海岸地貌的形 成和演变具有重
要影响。
波浪:中国海岸 带波浪类型多样, 包括风浪、涌浪、 近岸波等,对海 岸带环境和生态 具有重要影响。
高中地理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河流专题复习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二、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河流特征的成因1.河流的流向:受地势的影响;2.河流的流域面积、水系形状和海陆轮廓、地形有关;3.河流支流多少与地形和降水有关;4.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受降水量(河流补给)、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影响;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受雨季的早晚和雨季长短影响;5.水位流量变化与气候,补给类型,流域内水库、湖泊的调蓄有关;6.含沙量受下垫面(土质和植被状况)和流水强度的影响;7.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1)洪涝灾害的原因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支流的多少、干支流构成的形状、河道的弯曲度、河流落差的大小)b.水文特征(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及水位变化、含沙量大小及河床泥沙淤积情况、有无凌汛现象)c.气候特征(降水量的大小及变率)d.地形(地势平坦,水流不畅)②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等。
(2)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举例】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如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小(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10.河流地貌的形成(高一地理新教材)(1)侵蚀地貌:不同形态的河谷地貌(2)堆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与生态保护
台风影响:夏季多台风,对 海岸带造成严重影响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海 平面上升,对海岸带产生威胁
海岸带的水文特征
潮汐:潮汐是海岸带最重要的水文特征之一,对海岸带的地形、地貌、生物群落等都有重要影 响。
海浪:海浪是海岸带水文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对海岸带的侵蚀、沉积、生物群落等都有重 要影响。
第四章
中国海岸带的生态保 护现状与问题
生态保护政策与法规
国家海洋局:负责制定和 实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海洋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 施
海洋环境保护法:专门针 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
海岸带保护条例:对海岸 带进行保护和管理的法规
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划定 海洋生态红线,保护重要 海洋生态系统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加强国际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海洋污 染等问题
挑战:不同国家之 间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 合作困难
机遇:通过国际合作,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 理经验,提高中国海 岸带生态保护的水平
挑战:国际合作可能 带来知识产权、技术 转移等问题,需要加 强法律保护和监管
加强国际合作,借 鉴国外先进经验和 技术,提高我国海 岸带生态保护水平
推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
建立生态补偿基 金,用于支持生 态保护项目
制定生态补偿政 策,明确补偿标 准和范围
加强生态监测和 评估,为补偿提 供科学依据
鼓励企业和社会参 与生态补偿,形成 多方参与的生态保 护格局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活方式
中国海岸带地理环境 与生态保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目 录
文
2020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25】选修六环境保护(含答案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二十五、选修六环境保护【考点1】环境与环境问题(包括: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环境问题的特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2.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 D. 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考点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包括:主要资源问题、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的影响及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可再生资源)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2011排放量低的是的是文综,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判读。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GDP高于全国有京津沪等地区,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有闽粤浙等,符合两个条件的省份结合题意只能选B。
2. (2011文综,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大D.第三产业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知识迁移等方面知识。
山西、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故选C。
5.(2011)C.【选修6——环境保护】图21 示意19 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解析版)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2020·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月考)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有较缓的阶地面和较陡的阶地斜坡构成。
成因多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关。
下图为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Tl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则有可能是因为A.地壳抬升B.全球变暖C.兴修水库D.下蚀加强【答案】1.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若T1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说明河流水位上升,兴建水库水位上升淹没阶地。
C选项正确。
故选C。
(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
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答案】2.A【解析】2.材料信息表明,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被称为冰雾,冰雾一般产生于近地面大气温度很低的环境中。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容易形成冰雾,A符合题意。
甲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且近地面水汽充足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B。
凝结核排放多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C。
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形成的雾容易消散,因此这不是甲地多冰雾的原因,排除D。
故选A。
(2020·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月考)高寒荒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为弱。
该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草地生物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荒漠地带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地区原生高寒荒漠带的主要成因是A.寒冷干早,风力侵蚀强B.湖水蒸发,湖床裸露C.基岩裸露,土壤发育差D.临近沙漠,沙尘暴频发4.导致图示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变率减小②过度樵采③全球气候变暖④过度放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A 4.D【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原生荒漠化的成因及荒漠化扩张的原因的分析。
地理复习小专题:河口三角洲与海岸线变迁——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9年全国1)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
(2012年浙江)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P
P 冬枣产地
(1)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 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5分)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2分)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 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3分)
P 冬枣产地
理化建议。(4分) 鲁尔区
大力发展海洋农业;利用当地特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加大科
技投入,改造石油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新兴
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
二、河口海岸带地区的开发与保护
材料一: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三: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 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 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 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 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 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 盐碱示意图。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地形
入海 泥沙
地壳 运动
气候 水文 植被
流量 植被
海平面 土壤
一、三角洲的消长与海岸线变迁
黄河入海口段故道示意图(所注年份为故道曾为主河道的时间段)
1855年海岸线 1972年海岸线 1976年海岸线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带来的淡水与海水的交汇,河口湿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特征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河口湿地的地貌特征复杂多样。
在河流入海口的地方,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一片平坦的河口平原。
而在河口平原的周围,常常是高耸的海岸山脉。
这种地貌特征使得河口湿地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其次,河口湿地的水文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注入,河口湿地既有淡水环境,又有咸水环境。
这种水文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多种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河口湿地还有潮汐的影响,使得水位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形成了独特的潮间带生态系统。
再次,河口湿地的植被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泥沙沉积和淡水的供应,河口湿地土壤肥沃,植被繁茂。
河口湿地常见的植被有红树林、芦苇等。
这些植被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后,河口湿地的气候特征温暖湿润。
河口湿地常年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
在生态功能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由于河口湿地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选择在此繁衍生息。
例如,红树林是河口湿地的典型植被,它不仅为许多鱼类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候鸟在此栖息和繁殖。
其次,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河口湿地具有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河口湿地可以吸收和减缓洪水,降低洪灾风险;同时,河口湿地还可以过滤和净化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最后,河口湿地是人类文化和旅游资源。
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专题 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母题来源】2015新课标I文综地理10-11题【母题原题】(2015•新课标I卷)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10、D11、B【试题解析】10、该区域外力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则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距起点间的距离越大,反之当海水的侵蚀速度超过泥沙的沉积速度,则两者的距离变小。
图中两者距离在1975至1978年间,两者距离扩大。
此后两者距离总体上逐渐缩小。
故当地外力作用先淤积为主,后侵蚀为主。
D正确。
c.港口雾中小型渔船W極2】受洋流影响,囹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崔慢蚀最严重的是A. 甲C.丙B.船电出港口常受大雾影吋D.当地瘗在一月箱引河水灌睡B.乙D.T12.在1992年一19即年间两者距离持续缩小,说明该海域泥沙沉积作用持续减弱-应是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壘减小所致__若该时间段董河流域年均降水壘増加,黄河的水量会增犬,河流输沙壘增犬,河口地冈泥沙淤积强烈,止错-此时段堇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小,吕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注入董河的径流量会増加,董河沿岸农业灌漑面积减少,也会使董河水量増加,故SD错口【命题意图】本组试题段一幅坐标图,肴查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重点■若查流水作用对地理环境的戢响-要求貝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名师点睛】解读此■題关键是读憧图中信息,要求学生通过正确提取图中信息,联系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壘交换地理原理,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图中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苴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与近岸海域的外力作用的关系,水深2米的位苴与监测距起点间的距离越犬,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外力農淤积作用为主,反之则以侵蚀作用为主-:299&&08题型:囲题难度:较易试题评价:来源:2015届天津市滨聞区五所重点学校肓三毕业班联考地理试卷(带解析)组卷次数:109更新时间:2015/4/7【题文】下图为全新世歼皓于1.15万年苗}以井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圧狀視5潼亂读圏回笞下極。
水文地理的特征
水文地理的特征水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等各种特征。
它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认识地球表面的水文环境、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水文地理的特征入手,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水文地理特征的概述水文地理的特征主要包括水体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变化等方面。
首先,水体的形成与降水、蒸发、融化、地下水补给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各种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其次,水体的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水体分布特征各异。
然后,水体的运动是指水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传递,在地球表面形成了水文循环。
同时,水体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呈现出周期性和随机性的变化,这是由于气候、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二、河流的特征与分布河流作为水文地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首先,河流具有明显的流域特征,即河流水系通过各级支流,形成了河谷、河床及岸边地带。
其次,河流的形态与地质构造、地貌变化等密切相关,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冲刷、堆积作用等。
同时,河流的分布受到气候、地形、岩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河流类型和数量各不相同。
三、湖泊的特征与分布湖泊是水文地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它与河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水域系统。
湖泊的特征主要包括湖泊的形成与演变、湖泊的水文特性以及湖泊的生态环境等方面。
湖泊的形成与大地构造、地质条件等紧密相关,如地壳运动、断层活动等会导致湖泊的形成和消失。
湖泊的水文特性包括湖泊水位、水生态、水质等方面,这与湖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密切相关。
湖泊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气候、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湖泊数量和大小也存在差异。
四、海洋的特征与分布海洋是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水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海洋的特征与洋流、海岸线、海洋生态等紧密相关。
首先,海洋的形成与地球的构造演化、海洋盆地的形成等有关,是水文地理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海岸带环境特征
海岸带环境特征
海岸带是指沿着海岸连接陆地和海洋的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岸带地区具有独特的物种多样性,其宏观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湿地环境相比也有显著的不同。
海岸带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地形,水质,气候,植被和潮汐等几个方面。
地形:海岸带有海岸,河口,湖泊,滩涂,浅海,陆架等多种斜坡形地形,其中尤以滩涂地形最为常见。
滩涂地形多为诸岛,碧海蓝天,对海洋物种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质:海岸带水质多为混合性,经过河口和湖泊贮存后,水质较淡,且水质稳定,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海岸带的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区域内的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日夜温差很大,对海洋生物有着较大影响。
植被:海岸带植被特征以海滨植物为主,如沿海海藻、海草、海棘等,可以分陆上地区的植被和海洋地区的植被,海洋植物的种类要比陆地海岸多得多,且有利于海洋物种的聚集生长。
潮汐:海岸带受潮汐的影响比较大,潮汐的升降对海洋生物的分布,生态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鱼类留食,幼鱼繁殖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上就是海岸带环境特征的一些内容,海岸带被称为“蓝色星球”,其中拥有许多自然美丽的地方,许多物种,许多经典的故事,它们在
不断发展,由此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自然,让我们有机会挖掘更多有待发掘的宝藏。
海岸带环境特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多样的生态系统之一,而且也是人类的重要来源,几乎所有的海洋物种都迁徙于海岸带,海岸带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经济产品,例如渔业,游览业和观光业等,所以人们应该努力保护海岸带的环境,减少对它的破坏,使其得以永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季节变化特点:径流量季节变化大(2分) ; 洪水期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在冬半年 (4分) 。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 水量最丰富、产流量最多的地区(2分),位于北 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 (2分) ;湿季 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 (2分) ;干季 出现在冬半年,产生径流少 (2分) 。
10°E
20°E
50 0
500
N
20 0
M G 河流 500 等高线/m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2分),终3 分),流域大部分为盆地(2分),支流多(2分),集(汇)水区面积广(2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2分),因为地形高差大, 河流落差大,流速大(4分)。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2分),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 (4分);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 轻。(4分)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 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10-11题。 10.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电站增多 B.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下游降水量减少 D.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D
11.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B A.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0°E 20°E
50 0 图6 0°
500
N
20 0
M G
500
河流 等高线/m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2014新课标2卷)36.(22分)河 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 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 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 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冻土发育,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 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 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 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 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8分)
⑵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 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 (10分)
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
(2009年全国文综Ⅰ)根据图表资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 分布。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特点及原因。(16分)
D
(2016全国2)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 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 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 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 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 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4—6题。 图2 4.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D )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5.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B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
9.(2016全国1)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 (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 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 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 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 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 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 海水富营养化。
① 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 ② 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 ③ 便于浸沤黄麻。
12.(2011年全国)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 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6.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15年全国2)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 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 完成7~8题。 图4 7.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D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8.推测1992~1997年期间 B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右图为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 降水量分布。表格为尼罗河径流量构成。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①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流量少; (3分)
②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分)
右图为尼罗河三个源流 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 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 生产的影响。(14分) ①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 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 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3分) :洪水每年定期泛滥, (2分)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2分);枯水季节是 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2分) 。 ②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一层肥沃的淤泥(3 分),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 。
人口与城市 交通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3 4-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河口海岸带河流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右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暖流 C 寒流 D 径流 D 2 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 中,Q点(2.8等值线上 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 的时段是 A A 2月 B 5月 C 7月 D 10月
图10
12.(2011年全国)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 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 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 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 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 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1)盆地(3分) 从(向心状)水系和 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 图6 0 南三面高(3分);再从(500米)等高线 ° 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3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
3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 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 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5所示的 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 沼泽广布。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 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 少的原因。
(2016全国1)贝壳堤由死亡的贝 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 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 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 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 此完成1—3题。 图1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C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B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 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西北高、 布、地势特征(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地 东南低;地表起伏小。 表起伏大小、海拔高低、特殊地形、可能的地 质灾害等。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12.(2011年全国)36.(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 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 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 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 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 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 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接近原料产地 稠密水系利于原料运输 连河通海利于产品外运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工业基础好 麻纺织历史悠久,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13.(2009年宁夏)36.(3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 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 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 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 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 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 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 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