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

()
A.作者以游山为喻,强调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志、力、
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B.文章意在强调,要游山览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
够的力量,同时还须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C.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
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作者下面说的观察所得,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治学者就要像勇敢的登山队员那样,克服着前进道路上
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向风光无限的峰巅。
——穆青
2.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王充
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
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

4.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即“唐浮图慧褒始于其 址舍”)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即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 (三)省略句 1.而卒葬(于)之(省略介词) 2.有碑仆(于)道(省略介词)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宾语)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省略谓语) 5.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
第 17 课
游褒禅山记
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从课本中积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同步课件 第17课游褒禅山记

粤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同步课件 第17课游褒禅山记

B.③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⑧
D.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⑦作者推测洞更深,
到达的人就更少;⑧作者出洞后的心情。
答案:D
4.下列对第一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
一 项是
()
A.这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文章的
记叙部分。
B.第1自然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
容上环环相扣。
[环节二 分析文理]
7.下列各句属于作者“所得”的一组是
()
①于是予有叹焉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④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⑤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⑥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⑦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⑧此予之所得也 A.①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⑧ 解析:①发出感叹,②古人所为,⑧总括上文,都不 是“所得”的具体内容。 答案:C
D.第四自然段紧扣首段“仆碑”的伏笔,先批评“古 书之不存”,再正面提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 取之也”,凸现写作的目的。
解析:D项,作者批评的是“谬其传而莫能名”。 答案:D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 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 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 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 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 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
封群牧使时,司马光和王安石曾作下属,同为群牧司判 官。有一天,群牧司里的牡丹盛开,美不胜收。一向严 肃孤僻的包拯见此,竟也有了诗情雅兴,吩咐大家置酒 赏花,并一一给下属们敬酒。领导亲自敬酒,下属们自 然不敢“不给面子”,纷纷仰脖子一饮而尽,连素不喜 酒的司马光,也勉力喝了几杯。但包拯敬到王安石时,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第4单元-17 游褒禅山记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5课件:第4单元-17 游褒禅山记

) 何可胜 道( . n miù pū yǎo jiù shēnɡ 【答案】 shè zhǒnɡ chá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有碑仆道 何可胜道也哉 (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1.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始舍于其址 退避三舍 ( ) 2.舍客舍青青柳色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 ) ) ( ) ) ) )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4.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舍 于其址( . ( 褒禅 . 仆 道( . ( 咎 . ) ) ) ) ( 庐冢 . ( 音谬 . 窈 然( . ) ) )
名词,房舍
动词,停止 4.形容词, 名
3.动词,命名
名词,名字
尽 动词,能承担,禁得起 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优美的
动词,胜利
5.动词,得到
形容词,适宜,正确
6.形容词词尾,……的样 7.代词,那,指
子 连词,但,但是
代词,如此,这样
形容词,对,正确
褒禅埋葬地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代词,它,指仆碑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句)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大都有所收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省略句)

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最新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 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3.特殊句式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判__断__句_,__“__…__…__也__”__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__断__句__,__“__…__…__者__…__…__也__”_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省__略__句__,__“__不__随__(_之__)_以__止__也__”_ (4)有碑仆道:_省__略__句__,__“__有__碑__仆__(于__)_道__”_ (5)然力足以至焉:_省__略__句__,__“__然__力__足__以__至__焉__(而__不__至__)_”_ (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__词__结__构__后__置__,__“__于__其__址__始__舍__”_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译文:_世__上__的__奇__妙__雄__伟__、__瑰__丽__奇__特__、__不__平__凡__的__景__观__,__常__常__在__那__险__阻__、___ _僻__远__,__少_有__人__至__的__地__方__。_
③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_十__分__之__一__。_ 今义:数词。 ④而卒葬之 古义:“__终__于__”__或__“__死__”__。_ 今义:“士兵”或“完毕”。
(4)虚词归纳
①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为__、_是__,__表__判__断__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_副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才__”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转__折__副__词__,__相__当__于__“__却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副__词__,__就__
③以
险以远,则至者少:_连__词__,__而__且_ 由山以上五六里:_和__“__上__”__连__用__,__表__方_位__ 无物以相之:_连__词__,__来__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五)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五)

词性活用:
•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 B、“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
能穷也”。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 ①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 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 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 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那么 作者借助游褒禅山,阐发了怎样的道理呢?下面就来 学习这篇文章。
作者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卒谥 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仁宗庆 历二年中进士,嘉祐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客观上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在 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问,不迷信子古人, 主张为文要有“补于世”,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 清新,诗文思想同政治主张是一致的。著作收入《临 川先生文集》。
写作背景
•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 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 文。虽然是游记,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 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 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只有十八 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象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 石之胜”(曾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 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 “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 高远的知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 志士,其立场和世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 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 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 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 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版必修5)

址”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4)而卒葬之。/有碑仆道。 死后葬在这里。/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省略句,动词“葬”后省略介词“于”/省略句,动词
“仆”后省略介词“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紧扣题目,开门见山地先说明褒禅山又叫华山, 接着追述山名来历。作者由近及远,把笔墨转向眼前所见的
译文: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 。
(省略句,动词“随”后省略“之”,指别人)
4.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段开头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以古人作 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 人“往往有得”的原因。
B.作者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 “志”、“力”、“物”,强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这)
②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
④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那些)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⑥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⑦其孰能讥之乎(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⑧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 ⑨既其出(助词,无义)
【赏析】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 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
就要不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
踏出自己的路。结尾引用王安石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对自己的论点作出 了归结。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显大气和灵气,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的优秀样本。
﹒﹒

(2)至于①幽暗昏惑②而无物以相之:①古今异义,古义,

粤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文言文《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五第4单元文言文《游褒禅山记》课件
宋朝( 王
1021 1089
八江 安
大西 石
家临- 之川
一人

, 人 称 “ 王 荆 公 ” , 唐
) 字 介 甫 , 号 半 山 , 宋
练习
一、解释下面的字词: 卒:1、卒葬之。( ) 2、卒相与欢。( )
3、夫以疲敝之卒。( ) 文:1、其文漫灭。( ) 2、独其为文犹可识( ) 道:1、有碑仆道。( ) 2、何可胜道也哉!( )
3、传道授业。( )4、策之不以其道。( )
二、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并解释。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练习
• 三、“其”字用法归纳: • 1、指示代词,那,那些,那个。 • 2、人称代词,它,他。 •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它的,他的。 •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课件1 粤教版必修5

(教师参考)高中语文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课件1 粤教版必修5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
精选ppt
11
词类活用
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3、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精选ppt
12
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
3、今这言三“个句华子”都如用““…华…实者”……之也“”华表”示判者, 断盖。音其谬中的也“。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
精选ppt
15
2.为什么说“华(huá )山”是“音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篆中写

,像花形;“花”是后起字,有
此字后“花”与“华”分开,“华”才读
“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
照古音写的今字,仍然应读“huā ”,而不
应该读成“huá ”。
精选ppt
16
第二自然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 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 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 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4单元 17 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高中粤教版语文必修5 第4单元 17 游褒禅山记课件PPT
栏目导航
三、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莫能名.者 4.有泉侧.出 5.而其见.愈奇
(
)_________
(
பைடு நூலகம்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栏目导航
6.则其至.又加少矣 7.入之甚寒,问其深. 8.常在于险.远. 9.至于幽.暗.昏.惑. 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1.火尚足以明.也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栏目导航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 居住 2.名词用作动词 命名 3.名 词用作动词 说明,说出 4.名词用作状语 从侧面 5.动词用作名 词 见到的景象 6.动词用作名词 到达的人 7.形容词用作名词 深度 8.形容词用作名词 险峻僻远的地方 9.形容词用作名词 幽暗的地方,令人迷乱的地方 10.形容词用作动词 走到尽头 11. 形容词用作动词 照明
栏目导航
院 代词,它,指仆碑 代词,它,指洞穴 代词,那些,指好游 者 代词,它,指后洞 代词,他们,指游客 代词,他们,指古 人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代词,指自己 助词,无义 代 词,它,指洞壁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8.形容词,平凡 副词,常常 9.连词,表并列关系 相当于“而”, 表修饰 连词,因为
二、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

何可胜道也哉 (

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17游褒禅山记

粤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17游褒禅山记
•17 游褒禅山记
• 可仁可隐,无适而不可——王安石
• “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同是中国古代士人汲 汲以求的两种高尚人生情操,但在实际社会生活 中,士人们更注重的是“兼善天下”的实现与否。 而宋朝的王安石则能审时度势,达时能积极用事、 变法图强、富国泽民,穷时则随缘自适、修身养 性、超然洒脱,真正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真正将“兼善天下”与“独善其身”完 整统一于人生进程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答案】①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 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
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
游山,实际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
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元祐元年(1086), 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 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 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王安石反对因循守旧,是中国 11 世纪的改革家。
背景解读
• 1054年4月,王安石辞官回家探亲,游览了褒禅山, 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补写此文。本文记述的是一次 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就是在这 深深的后悔和遗憾中,作者阐发了深刻的道理。
知识链接
•游 记
•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 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 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 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 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高中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高中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4.分古今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 古义:不平凡、非同一般。 今义:很,程度副词。
(2)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古义:到达,达到,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古义:读书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4)于是 予有叹焉 .. 古义:对于这种情况。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明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句 (3)有碑仆道。 省略句 6.积名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 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 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点亮你的慧眼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点评:这句话可翻译为: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文章开头的这句话,看起来只是叙说褒禅山名字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 奇。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它把有关全局的“ 华山”二字凸显出来,对全文来说, 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无懈可击; 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有碑仆道(道路) (3)道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慧褒埋葬 在褒禅山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指代慧空禅院) (4) 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代石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一个“其”, 代词,它,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一 个“其”,代词,那些,指代好游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7《游褒禅山记》课件5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7《游褒禅山记》课件5

菜单
YJ ·语文 必修5












课 前
“若”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

主 导
商汤、周文,则英雄终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



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
自 主
文 现、被赏识、被任用,他们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没
资 源 链 接

YJ ·语文 必修5

读 开 卷
17 游褒禅山记
素 材








【诗歌鉴赏】

主 导
浪淘沙令



自 主 文
王安石
资 源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 接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菜单
YJ ·语文 必修5



开 卷
2.一词多义
材 日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月 累
课 前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出
自 主
(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导 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义
教 学 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名词,道理


源 链 接
本 初 研
始舍于其址动词,筑舍定居 退避三舍 名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高中语文 4.17《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4.17《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
孟尝君传》等。其诗歌,长于
说理,精于修辞,也有情韵深
婉之作,风格遒劲有力。他的
作品今存《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
编辑ppt
背景知识
•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 作 品 。 四 年 后 ( 1058 年 ) 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 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 后 ( 1070 年 ) 拜 相 , 不 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 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的观点, 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 不能至,可以无悔矣” 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 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编辑ppt
编辑ppt
第一自然段
• 介绍褒禅山概况 • 行文顺序
本名①→别名由来及证 明②③→华山洞名来由 ④→从仆碑看出本名⑤ →指出音谬⑥
编辑ppt
• 思考题: • 1 为什么文章从洞
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 便于下文写游洞、 游洞的感想以及对 仆碑的感想,它是 文章记叙和议论的 基础。
编辑ppt
为什么说“华(huá)山” 是“音谬”?
•古文无“花”字,“花” 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 “花”是后起字,有此字 后,“花”“华”分开。
编辑ppt
褒 禅 山 洞 口
编辑ppt
重点字词
• 侧: • 上: 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深: 名词作动词,向上走。 • 穷: 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 见: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 • 至: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物。 • 明: 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 极 : 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编辑ppt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谬也。

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他的著作收在《 ___________》,《游褒禅山
记》是他八的大传世家名作之一。
临川先生文集
游前第9章洞扩与声系后统调洞音的情形有何不同?本段运 用了哪些对比?
前洞
后洞
平旷
窈然
记游者甚众
来而记之者已少 其至又加少
“余所至”之浅
“好游者”所至深
进洞时“其见愈奇”
出洞不得极夫游之乐
欣喜
懊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全文看
,作者又是以记游_______为主,课文第二段就先后写
慧了空游_禅__院____、__华__山___洞_的情况,其重仆点碑又在记游
_________。
华山洞
前洞
后洞
后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段:说山(山名、华山洞、仆碑) 第二段:游洞(怠而出、悔) 第三段:议论(志力物) 第四段:议论(深思慎取) 第五、六段:补叙游人、时间、作者
方是时,余之力 尚足以入,火尚足 以明也。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三第段9章补扩充声系注统调释音:
于是:对这种情况。 之:主谓间助词。 观(于天地……):观察。对于 非常:不同寻常 在:动词,表示一种存在。 险远:险而远的地方。形为名。 而人之所罕至焉:而且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志:志向,理想。 尽吾志:尽到了自己的心意 至于:到达。 (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 孰:谁。 所得:得到的,即收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实词:得、文、故、至、观、 虚词:其、之、以 古今异义: 非常、于是、学者 词类活用: 舍名侧上深穷明险远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