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央政府行政制度

合集下载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是指国家对内实行的一种政府机构和管理体系的安排。

根据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不同,国家行政制度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国家行政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共和制和君主制:国家行政制度可以根据国家的政治体制的不同而分为共和制和君主制。

共和制下,国家行政机构由公职人员组成,例如总统、首相、国务卿等。

君主制下,国家行政机构通常由君主和其任命的官员组成。

2. 行政分权和集中制:国家行政制度可以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为行政分权和集中制。

行政分权指的是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在地方上进行管理和决策。

集中制则是指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和决策。

3. 行政机构和部门:国家行政制度包括各级行政机构和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

行政机构可以分为行政部门、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等。

不同的部门负责处理不同的事务,例如内政、外交、财政、教育、卫生等。

4. 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国家行政制度也涉及到对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的规范和安排。

行政程序指的是行政机关进行决策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则。

决策机制涉及到决策的方式和决策者的权力分配。

国家行政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政府的高效运行、公正决策和有效管理国家事务。

不同国家的行政制度也存在差异,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什么-精选word文档 (7页)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什么-精选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是什么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

中央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一、行政领导体制(一)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二)首长负责制1、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副总理、国委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委员会议、委务会议;签署上报国务院的重要报告和下达的命令、指示。

3、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三)行政监督体制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自身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法律和行政命令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

1、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人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

中国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

中國政治制度-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行政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下的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关系。

中央行政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一、行政领导体制(一)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二)首长负责制1、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总理代表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副总理、国委委员协助总理工作,并与秘书长、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一起对总理负责。

(2)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理具有最后决策权。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任免人选。

(4)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法规,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的议案,任免行政人员,须由总理签署,才具法律效力。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部长、主任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各部长、各委员会主任领导本部门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务会议或委员会议、委务会议;签署上报国务院的重要报告和下达的命令、指示。

3、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

(三)行政监督体制行政监督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自身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合乎宪法、法律和行政命令而实施的全面监察与督促。

1、上级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领导人有权对下级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实施监督。

上级行政机关一般通过撤销下级不适当的决定、命令,考核、奖惩下级人员和指导、检查、督促下级工作来实施行政监督。

中国行政史第七章ppt课件

中国行政史第七章ppt课件
5、工部:主管营造、农田水利诸事务。设尚书一人为 长,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副,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 田四清史;
6、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 造诸事务,同时兼管皇族事务,设尚书一人为长,左右 侍郎各一人为副,下设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史。
从上述可以看出,明代六部职掌虽无大的变化,但户、 刑两部之下实行按地区划分辖区的制度,打破了自唐以 来六部二十四司的体制,反映出户、刑两部在国家行政 管理中的重要性。
明代以内阁制度代替宰相制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 会晚期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翰林院与通政司: 翰林院:主管修史、图书等文化事务,内阁阁臣多出
自翰林院,所以是文化机构,也是决策咨询机构, 更是人才的培养机构。 通政司:负责收纳奏章,实际是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
二、司礼监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 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四、行政官员的管理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或以省内某一区域为辖区,有相互重叠的,也 有相互交叉的,还有毫不相关的,总之道的设 置依需要而定,无有定制,同一区域不同种类 的道各有治所,各有所掌,互不侵扰。 道的长官称道员,为布、按二司差遣职。明代 道员无专衔,仍兼带布政司参政(从三品)、 参议(从四品)或按察司副使(正四品)、佥 事(正五品),故虽为道员,品秩却不同。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七章

署与地级市政府实行合并,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周围各县。
第二节
一、中国的城市政府体系
地级市人民政府
1、1955年6月《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设置市、
镇建制的规定》,对市、镇设置的标准了规定:
(1)除直辖市外,其他市均属于省、自治区、自治州领导的行政单位。聚居
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可设置市建制;人口在20万以上的市,确有分设区的 必要的,可设置市辖区。
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
四、行政机构
按照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垂直管理的原则,省级人民政府参照国务院职
能部门的设立情况和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需要,设置与国务院基本相 应的行政机构。主管外交、国防等全国性重大事务的行政机构除外。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先后决定将广州、深圳、武汉、杭州、厦门、宁波、重庆(现为直辖市)、成 都、南京、济南、青岛、西安、大连、哈尔滨、沈阳、长春16个市作为计划单 列市,即将这些城市的国民经济计划从省的计划中单列出来。 (2)能制定行政规章的城市人民政府,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 (省会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计划单列市均有制定行政 规章的职权。
197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大的常设 机构,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1979年修改的宪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大设常委会。
由此,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便不再兼有本级人大常委 会的职权。
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2、管理权 即全面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行政事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得

中国行政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
中国的行政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体系、职权设置、职责分工和管理办法。

中国的行政制度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中国的行政制度一般包括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委员会)的行政机构。

国务院是中国的中央行政机关,负责全国范围的行政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则是在中央行政机关的指导下,负责本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

中国的行政制度中,设立了多个部门(委员会)来负责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

例如,财政部负责财政管理,外交部负责外交事务,教育部负责教育管理等。

这些部门(委员会)在行政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配合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工作。

中国的行政制度还强调了行政职责的分工,明确了不同机构的具体职责。

这样可以确保各个机构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保证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中国的行政制度还强调了权力的制衡和监督,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中国的行政制度还注重了群众的参与和民主监督。

中国采取了分级选举制度,通过选举产生各级政府的代表。

同时,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中国还进行了公众听证和征求意见等形式的民主参与,以确保政策的公平和合理性。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
有效地管理国家的行政事务。

然而,中国的行政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国家行政制度上

国家行政制度上

国家行政制度上国家行政制度是指国家为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建立的有关行政组织体系、职权及办事程序等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安排。

就我国而言,国家行政制度包括行政机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程序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行政机构行政机构是实施行政职能的组织机构,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

在我国,中央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地方行政机关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和乡镇等。

其他行政机关指的是除中央、地方行政机关外的其他专门机构,如独立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海关、税务机关、公安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等。

二、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是保障行政权力运行的制度机制体系,包括政府职能配置、权力分立、问责制度、监察机制等。

政府职能配置指的是政府管理的范围;权力分立是指国家机关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职权;问责制度是指政府机关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和监察机关的审查;监察机制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三、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机关为了管理社会生活而制定的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等,目的是规范和规定行政事务的组织形式、处理程序和行为准则,保障权利和利益的实现。

行政管理制度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命令、行政决定等。

四、行政程序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程序,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执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

行政程序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保证行政机关的公正、公开、高效、便捷和质量标准,促进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总之,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为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建立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安排,是现代国家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权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央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

魏晋至隋唐:三省六部制
01
秦汉九卿变为虚职, 只是荣誉称号,例如 太师、太傅、太保、 太尉等。
02
唐六部设立及分工,在我 国行政制度史上的一大进 步,国家公职与宫廷私职 分离,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元:差遣制
由于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存疑,宋代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程度,便发明了差遣制。官名只用来表 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称为“官”、“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由皇帝灵活掌握,称为 “差遣”。 其要旨在于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1.宰相与丞相的关系。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 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官员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 的官名(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丞相是正式的官名。 宰相在不同时期,对应的官名不一致,也不一定是一个人。 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 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长官,甚 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算宰相。
明清:以六部为主体
最后一 任丞相, 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当时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死御史大夫陈 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 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 后共诛杀三万余人。借此为由,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胡惟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宋元:差遣制
由于蒙古族作为统治民族,但人数上却少于汉族,所以出 现了特色的行政制度: 1.达鲁花赤: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各级政府派驻 蒙古人担任达鲁花赤,具有最终裁定权,使蒙古人在各级 政府处于主导地位。 2.宣政院:是政、教、军三位一体的特殊机构,拥有治理 吐蕃事务的权力,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中央政府。 3.通政院:通过设驿站,建立遍布全国的信息情报网。 4.翰林国史馆:利用汉人智囊团帮助元蒙统治。 5.大宗正府:蒙古人、色门人的专属法庭。特权,比如现 在的军事法庭。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第七章)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二一国两制政策的明确与完善三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化三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化四一国两制政策的法律化与基本内容二某市关于征收城市容纳费决策的失误及其启示一决策原因与决策过程二决策出台后的反应三决策的修订与最终取消三决策的修订与最终取消四决策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第七章 当代中国政府的 决策与政策
7.2 政府决策体系
现代政府决策体系是以决策系统为核心, 以四个系统为支撑的体系。这四个方面的 系统包括信息系统、咨询系统、执行系统、 监督系统。
一、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机构和从事信息工作的 人员
二、咨询系统
有谋又有断,谋断相结合。 咨询系统就是谋。出主意,拟定方案,为 决策提供依据。
三、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决策问题进入决策议程需要以下因素的促 进作用: 一是问题本身的明朗化程度。 二是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三是一些突发事件和社会危机的产生。
决策信息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者直接收集信息。 (2)通过建立在各级党政机关内部的信息机 构来收集信息。 (3)通过各种咨询与参谋机构获得决策信息。 (4)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的信息渠道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 (5)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 (6)通过民情、民众信息渠道获得决策信息。
(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 (二)“一国两制”政策的明确与完善 (三)“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化 (四)“一国两制”政策的法律化与基本内 容
二、某市关于征收城市容纳费决策的失 误及其启示
(一)决策原因与决策过程 (二)决策出台后的反应 (三)决策的修订与最终取消 (四)决策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1、定量决策法
定性决策法 所谓决策定量方法,亦称决策的“硬”技术,就是根据调 查研究、资料收集以及预测所获得的信息情报,运用运筹 学、系统工程理论,建立决策分析的数学模型。然后借助 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来求得决策的方案及各种预期目的的 方法、技术总称。“硬”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可以对决策问题提供比较全面的方案。它对管理中经常出 现的常规问题尤其有效,将常规问题编成处理的程序,供 下次处理类似问题时使用,使决策者从日常常规事务中解 脱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常规性的战略问题上。

中国行政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

中国行政制度中国的行政制度是指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机制,包括政府的职责、权力、组织结构和工作方法等方面。

中国的行政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现代行政制度的借鉴。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行政制度。

一、政府职责与权力中国的政府职责和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负责国家行政管理事务,实现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2、国家管理:履行国家主席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授予的职责和权力。

3、法律法规实施:负责颁布、执行和监督法律法规。

4、治安维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5、民生保障:负责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民生事务的管理和保障。

二、政府组织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实施职权。

其中,国务院是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

1、国务院国务院是中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

它是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和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总理是国务院的首脑,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他国务院成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免职。

2、部门机构除了国务院以外,中国政府还有大量的行政机构,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权力和职责。

比如,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

三、行政管理方式在中国,行政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行政审批:通过行政审批程序,对申请人提出的相关申请进行审查和管理,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保证安全和公共利益。

2、行政监管:对行政管理对象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其依法依规行事。

3、行政强制: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行政管理对象全部或部分地履行法律法规或行政机关的决定,以维护社会公正和正常秩序。

4、行政征收:根据法律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实体或个人,征收土地、房屋等财产用于公共利益项目建设。

政府行政制课件

政府行政制课件
府是最好的政府” ❖ 垄断资本主义后:职能扩大化 ❖ 第一、政治统治职能的强化和发展 ❖ 体现见下页
❖ 西方国家政治职能内容有所变化
❖ 1、民主共和制下,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 一定的权利,为公民参政提供途径,较之奴 隶制和封建制是个进步
❖ 2、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加强国防力量 等职能加强。为本国政治和经济服务。
❖ 宣统:末代皇帝
❖ 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 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 集体元首制:
❖ 是指国家首脑或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不是由 一个人而是由若干人或者一个集体担任,集 体合议,共同决定和处理国事的一种国家元 首制度的形式。是“单一元首制”的对称。
❖ 中国的集体元首制 :
❖ 1954年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 常务委员会和国家主席结合起来行使国家元 首职权。
清朝历代帝王相
❖ 清太祖:努尔哈赤
❖ 清太宗:皇太极(八子)
❖ 清世祖:福临 (9)
❖ 清圣祖:玄烨(3)
❖ 清世宗:胤禛 (4)
❖ 清高宗:弘历(4)
❖ 清仁宗:颙琰(15) ❖ 清宣宗:旻宁 (1)道光

❖ 清文宗 :咸丰(4)
❖ 清穆宗:同治
❖ 清德宗:光绪。父奕寰 ❖ 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 其母是慈禧太后的胞妹
❖ 西方国家政治统治的形式变化
❖ 1、政府暴力机关大为膨胀,军队、警察、监 狱等规模增大。
❖ 2、政府的社会控制方式更为复杂、巧妙,通 常以纪律和规范的形式出现。
❖ 第二、社会职能的分化与分化。
❖ 西方国家:从国家起源看,社会管理是国家 的专业
❖ 经济职能:扩大化趋势
❖ 其他:公共教育、消防、交通管制、医疗、 社会保险、贫困救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等。

第七章 行政领导体制

第七章 行政领导体制
• 我国现行行政领导体制是:建立在民主集 中制基础上的,以集权制和一长制为主要 特征上的混合式的行政领导体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 与一般国家的一长制是有所不同的。
• 首长制的优点: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因 此便于统一指挥,效率高、易于保密、内 部矛盾较少。 • 缺点:易产生独断专行、家长作风、缺少 民主,不易发挥集体智慧,不易监督,易 产生人身依附,甚至腐败行为。 • 首长制下,首长个人的素质和对首长的监 督和制度约束是首长制能否有效运行的重 要条件。
• 委员会制的优点:集思广益,分工合作, 易发挥集体智慧与力量;便于相互监督与 制衡,不易发生大的腐败行为。 • 缺点:权责不明晰,易形成决策迟缓、行 政效率低下、相互牵制、相互推诿,甚至 无人负责的局面。
第七章 行政领导体制
第一节 行政领导体制的涵义与类型
• 一、领导体制涵义 • 体制: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机构设 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制度。 • 行政体制:国家机关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 划分制度。 • 体制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权力划分、组 织机构设置、工作制度。 • 体制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划分,即领导 体制问题。 • 行政领导体制:是规范领导活动的具体制 度或体系,其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 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 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 • 领导体制保证领导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 稳定性和连贯性。具有根本性与全局性的 作用。 •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领导者个 人因素的影响。
• 区别:分权制与中央政府下放权力的关系。 • 前者是地方具有法定的完整权力,中央政 府不得干涉, • 后者是在中央政府的同意下,按中央政府 的政策和允许的范围内,地方的自主权力。 这个权力中央随时有权收回。 • 我国采取民主集中制,即充分调动地方积 极性的中央集权制。调动两个方面的积极 性,实现两条腿走路。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

隋唐的中央行政制度一、制度背景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繁荣阶段,中央行政制度也逐渐完善。

为了更好地规范国家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目的1. 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国家行政管理有序进行;2. 优化行政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3. 规范官员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制度内容1. 官员设置(1)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制度;(2)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分别负责军事、民政、工部;(3)九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度支、都官、太仆。

2. 职责分工(1)三公职责:a. 太尉:掌管军事,监督军队,协调地方军事事务;b. 司徒:负责民政,管理户籍、土地、税收等事务;c. 司空:负责工部,管理工程、财政、货币等事务。

(2)九卿职责:a. 吏部:负责官员选拔、考核、晋升、降职等事务;b. 户部:负责户籍、土地、税收、财政等事务;c. 礼部:负责礼仪、教育、宗教等事务;d. 兵部:负责军事编制、调动、后勤等事务;e. 刑部:负责刑法、刑罚、狱政等事务;f. 工部:负责工程、财政、货币等事务;g. 度支:负责国家预算、财政收支、统计等事务;h. 都官:负责宫廷事务、地方官员选拔等事务;i. 太仆:负责皇室马政、车马等事务。

3. 行政流程(1)奏折上报:各级官员遇到重大事务,需以奏折形式上报皇帝;(2)批阅处理:皇帝对奏折进行批阅,提出意见或指令;(3)执行落实:相关部门按照皇帝的批示执行,并及时汇报;(4)考核评估:每年对各级官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其政绩。

4. 重点事项约定(1)官员选拔:实行科举制度,选拔有才德的人才;(2)官员晋升:根据政绩、品德、能力等因素进行晋升;(3)官员降职:对贪赃枉法、失职渎职的官员进行降职或罢免;(4)官员待遇:按照职务高低、任职时间等因素确定官员待遇。

四、制度应用1. 各级官员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确保国家行政管理有序进行;2. 对违反本制度的官员,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3.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如有未尽事宜,由相关部门解释。

政府行政制度

政府行政制度

2、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内阁)相关内容
从纵向上看,一般分为四层:政府首脑、内阁、 政府各部、行政机关
◆在英国,内阁是政府的核心,政府首脑为内 阁首相 ◆在美国,内阁由总统指定的官员(通常是各 部部长)组成,它不是决策机构,而是总统 的集体顾问。 ◆在法国,政府首脑是政府总理,但是总理 由总统任命,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组成 政府。内阁成员由总理、国务部长、各部部长、部 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组成。总统主持部长会议,掌 握和行使国家最高行政决策权。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方案说明(2008-3-11下午) 总体:国务院组成部门调至27个,调整设计机构15个,正 部级机构减少4个; 组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新设:国家能源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民用航空 局、国家公务员局; 裁撤: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人事部、劳动 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等。 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情况
四、大部制改革的相关评价

1、有人给以极高的正面评价。认为此次国务 院“大部制”改革,涉及的范围之广、层次之 深、力度之大为历次之最。细察发现,其特点 可概括为:三从、四得、五利。
2、有人则评价不高 从人事安排看,理论界和政界多次放言这次机构改革 不会大量精简人员,以减少改革的阻力。实际也是如 此。从机构职能来看,效果也并不十分突出。 此外,大部委内部的协调和监督问题;条条块块的协 调问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改革问 题,都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内涵:总统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具有一 定任期,并且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独揽国 家最高行政权力的一种政体形式。 ◆总统制肇始于美国 ◆代表国家:美国、法国、俄罗斯
美国:总统直接组织领导政府,政府不对国会负责直 接对总统个人负责。内阁由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组 成,只是总统的咨询、参谋和执行机构。 法国:以总统为国家权力中心,总理为政府首脑的 “半总统半议会制”。“强总统,弱总理” 俄罗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力量的统帅, 凌驾于议会、政府和法院之上的 “超级总统制” 。

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一、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的概念和内容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遵循法律,在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下,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制定政府政策、法律规范,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制度。

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划分、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等。

具体包括1.组织结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织结构应当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结构相适应。

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应当符合国家政权机关的职权和职责。

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应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和行政部门的组织结构,它们分别是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职权划分。

职权划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范围和内容。

国家行政机关依照国家政权机关的授权,行使国家政权机关职掌的一部分行政职权。

国家政权机关的职权范围和内容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3.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程序和程序规定。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程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程序制度应当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家社会的和谐发展。

4.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

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规范和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行政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政权机关的要求,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家社会和谐发展。

二、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的体现1.国务院组织制度。

国务院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是国家政权机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是中央行政机关和中央各部委的核心组织,它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制定和实施国家政策和法律规范,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务院组织制度包括国务院的总体组织结构和各部委的组织结构。

国务院总体组织结构是由国务院领导成员会议、国务院组成人员、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等组成。

【史料及解析】中央行政制度

【史料及解析】中央行政制度

【史料及解析】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

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即吏、户、礼、兵、形、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元、明、清各朝官制均在此基础上稍加变化,实质情况变化不大
(3)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变革:
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西汉汉武帝改革官制,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
;隋唐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了皇权的加强;
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元朝设中书省,置右、左丞相,行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另设枢密使、御史台、宣政院分掌军事、监察和宗教事务;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永乐朝设内阁,实行“票拟”;
清朝设军机处,丞相制残余荡然无存,反映出皇权已达到顶峰。

从变化之中看到,皇帝对相权分割、削弱,一步步把各种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中央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中央行政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为实施国家政权的行政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措施,对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进行统一和规范。

中央行政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和有效运行。

首先,中央行政制度在国家政治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核心,通过制定并执行各项行政法规和政策,保障国家的政治稳定。

中央行政制度确立了各级政府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有效地履行着政府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能。

其次,中央行政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机关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央行政制度确保了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均衡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中央行政制度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中央政府负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划和组织,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中央行政制度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部门和机构,指定并负责执行相关政策和计划,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和谐和人民的福祉。

最后,中央行政制度在文化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机关对国家的文化事业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中央行政制度确立了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中央行政制度是国家政权稳定和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和提升,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中央政府的组成
英国首相
首相(Prime Minister)是内阁的首脑,由在 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 的领袖担任,但形式上还是由君主指定的。 首相的职权主要包括:任命权,担任政府的 重要发言人,作为财政部首席大臣对文官事 务负最终责任,指导和协调政府政策等。
英国内阁与枢密院
俄罗斯联邦政府
俄罗斯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是对总统负 责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的行政机 关。联邦政府总理(Premier)由联邦总统任命,但 事先必须征得国家杜马的同意。 联邦政府下设的各部(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是 政府的中央行政管理机关。中央各部在总理的统一 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总统制政府的特点
总统制是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体形式。总统制 政府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和权力 制衡原则。其主要特点是:第一,总统独立 于议会之外;第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 是政府首脑;第三,政府与议会完全分离; 第四,政府不向议会负连带责任。
委员制政府的特点
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白宫)
去年年底,普京在俄罗斯白宫内召开会议
中央政府的内部关系
所谓中央政府的内部关系(interior relations among central government),就是指政府成 员(特别是内阁成员)和政府首脑的关系, 也称为政府的组织原则。英国实行的是责任 内阁制;美国的内阁完全是总统个人的咨询 机构;德国内阁并不是一个集体的决策机构, 而只是各部部长的“集合体”。
法国中央政府
法国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是法国最 高行政机关,它担负着双重责任:既要对议 会负责,又要向总统负责。
法国总理
总理(Premier)的职权主要是领导政府的活动, 对国防负责,确保法律的执行。总的来说, 总统掌握政府的大政方针,而总理代表总统 负责领导政府的日常具体活动。在实际政治 生活中,法国总理主要起着“管家”、“纽 带”和“保险丝”的作用。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 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 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委员制政府 的主要特点是:第一,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 机关;第二,国家元首是虚位的,由委员会 成员轮流担任;第三,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委 员会集体行使,实行集体负责制原则;第四, 在重大立法过程中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形式。
各国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 (function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中央政府的外部关系
所谓中央政府的外部关系,就是指政府同议会的关 系(rela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parliament)。在英国,政府向议会负责,内阁阁 员同时又是议会的议员,英国内阁成为议会和政府 的连结体。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内阁不向议会 负责,而向总统负责,政府也没有必要向议会承担 任何责任,政府只向选民负责。联邦德国是典型的 议会内阁制国家,政府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 阁,并向议会负责。德国内阁制实行总理原则,在 政府和议会发生关系时,只有总理才能代表内阁。
英国内阁(Cabinet)是英国政府的核心,在英 国政府制度中,仍然保留着枢密院 (Privy Council) 这样一个旧时的行政机关。今天, 枢密院已无实权,仅仅在法律上仍然是英国 的最高行政机构。
英国枢密院 Privy Council of Britain
英王的私人顾问机关,也是代表王 权的最高行政机关。它是由国王的 佃户总管、宫廷官员和国王选定的 其他人组成的王国法院演变而来的。 中世纪时,成为协助国王处理立法、 司法和行政事务的中央政府机构。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枢密院遂失 去实际权力。其任务主要是主持王 室典礼和内阁宣誓就职仪式,处理 某些上诉案件,以枢密院令的形式 宣布议会的召开、休会和解散,对 外宣战或媾和以及发布内阁制定的 部分政府命令等。枢密院成员包括 全体入阁大臣、大主教 2人、全权 大使、下院议长、大法官以及国内 的和英联邦的著名人士等等,总计 约 300多人。他们均由首相提名, 英王任命,任期终身。院全体会议 只在英王加冕或结婚、内阁就职时 召开。
日本内阁
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 (Parliamentary Cabinet),内阁即中央 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 政机关。
2003年建造的日 本新首相官邸
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日本内阁由总理大臣及 各国务大臣组成。总理 大臣(Prime Minister) 先由国会决议在国会议 员中提名,再由天皇任 命。总理大臣是内阁的 首脑,也是内阁的中心。
日本现任内阁总理大臣麻生太郎
日本政府机构
日本内阁政府主要设有两类组织机构:一是 内阁辅助机构(cabinet auxiliary organ),包括 内阁官房(Cabinet Office)、内阁法制局 (Cabinet Legal Affairs Bureau)和人事院 (Personnel Bureau)等;二是12个行政省厅 (administrative ministry)。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内阁(Cabinet) 行政各部(Department) 独立机构(Independent regulatory agency)
总统办事机构(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亦称为白宫直属机构。包括白宫办公厅 (White House Office)、行政管理与预 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等。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年 月 日
时任尼克松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 基辛格秘密访华,打开了中美关 系发展的大门。
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博士
内阁(Cabinet)
美国宪法中没有规定设立内阁,内阁是出 于实际需要由总统设立,作为总统的顾问 机关而出现的。
行政各部(Department)
联邦行政系统中直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 主要单位是行政各部,目前,美国联邦政 府共有15个部。
法国总理菲永
菲永1954年生于法国西 年生于法国西 菲永 部城市勒芒, 部城市勒芒,拥有公共 法学和政治学博士学位。 法学和政治学博士学位。 作为萨科齐的政治顾问, 作为萨科齐的政治顾问, 菲永为萨科齐赢得选举 出力甚多。 出力甚多。他以勇于改 革和善于与社会各界对 话著称。 话著称。
法国行政机构
政府的行政机构由总理的办事机构和直属 机构及中央政府各部组成。
法国总理府(马提尼翁府),是法国历届总理办公的地方。它始建于1719年,最早 是贵族的官邸。1944年,戴高乐将它作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1946年, 这里正式成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内阁总理府邸,一直到现今。
德国总理
德国联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由联邦总理 (Chancellor)和联邦各部部长(Minister)组成,联邦 总理是联邦德国政府首脑,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 领导人。联邦德国实行议会内阁制(Parliamentary Cabinet),内阁总理由联邦议院多数党领袖,或占 优势的政党联盟中主要政党的领袖担任。内阁总理 组织政府,政府对联邦议院负责,联邦议院可以对 政府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constructive motion of non-confidence)迫使内阁总理辞职。
总统制政府的产生
总统制政府首创于美国。1787年5月在费城 召开的制宪会议上,最终解决了有关政府制 度的五个问题,从而确立了美国的总统制政 府模式。
委员会制的出现
在欧洲,随着1848年革命的兴起,瑞士联邦 制定了联邦宪法,确立委员会制为共和国的 政府制度,并延续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长 期实行委员会制政府制度的国家。
内阁制政府的特点
内阁制政府是指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 全权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内阁制政府 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国家元首通常由“虚位元首”担任; 第二,多数党组阁;第三,内阁对议会负责; 第四,内阁成员通常都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 员;第五,内阁对它所执行的政策由内阁全 体连带向下院负责。
美国现任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
独立机构(Independent regulatory agency)
独立机构都是根据国会法令设立的,它们同 时兼有立法、行政、司法三项功能,以处理 性质过于复杂而不是普通行政机关所能包罗 的事务。
独立机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
半总统制的形成
法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共和制政体和君主制 政体交替出现的局面,戴高乐所制定的第五 共和国宪法在保留内阁制的前提下,增强了 总统的实权,从而确立了半总统制的全新政 府体制。
中央政府行政制度的类型(the types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即内阁制 政府(cabinet system of government)、总统制政 府(presidential government)、委员制政府 (collegial system of government)和半总统制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政府,内阁制政 府以英、日、德三国为典型,总统制政府以美国 为典型,委员制政府以瑞士为典型;半总统制政 府则以法国和俄罗斯为典型。
德国总理默克尔
安格拉·默克尔 (Angela Merkel) 1954年7月17日出生于联邦德国 汉堡的一个牧师家庭,出生后 不久,她的父亲带领全家迁往 民主德国。 默克尔1989 年11月加入原民主德国“民 主觉醒”组织。1990年, 她出任原民主德国最后一届政 府的副发言人,同年8月加入 德国基民盟,并在德国重新统 一后当选联邦议员。默克尔1 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 盟总书记,2000年4月起 任基民盟主席 。默克尔工作认 真勤奋,沉稳务实,成绩骄人。 因此,她在德国政坛素有“铁 娘子”之称。默克尔信奉基督 教。她已婚,丈夫是柏林洪堡 大学教授,无子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