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目的意义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可靠性。

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受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和人为因素(耕作、施肥等)影响,土壤养分分布不均匀。

正确的采样方法是保证少量分析样品正确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的前提条件。

土壤样品的采集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代表性的土壤,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干扰,根据采样目的及分析项目确定采样方法。

土壤形成与土体发生研究,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土壤物理性质研究,需采原状土样品:农业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研究,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

采集到的土样,应当场记好标签,带回室内后要逐袋进行登记,立即进行风干处理。

处理样品的目的是:(1)使分析样品可较长期地保存,以防止微生物作用引起土壤生化性状发生变化;(2)挑去非去部分,使分析结果能代表土壤本身组成;(3)将样品适当磨细和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取的称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减少称样的误差;(4)将样品磨细,增大土粒的表面积。

使制备待试溶液时分解样品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

二、仪器设备(1)土样采集使用工具铁锹、小铁铲、小钢卷尺、剖面刀、样品袋(布袋、纸袋或塑料袋)、标签、铅笔。

(2)土样制备使用工具牛皮纸、硬木板、木棒、台称、镊子、玛瑙研钵、广口瓶(或纸袋)、标签、土壤筛(孔径2mm、1mm 和0.25mm)等。

三、实验步骤(一)土壤形成发育与土壤分类研究(土壤剖面样的采取)1.采样点确定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

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cm,不取过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土壤学实验指导书

Ca CO3
钟乳状
黑等
白色 玻璃至土状
3.5~4 3
完全 完全
参差 -
2.8~2.9
白云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主 要是在咸化海中沉淀而成,在湿润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以溶解为主, 或者是普通石灰与镁溶液 风化产物多细粒,含钙、镁丰富、酸性较弱
置换而成
2.71~2.7
为石灰岩及大理岩之主要 在含CO2的水作用下极易溶解、随水移动,
2、颜色和条痕
矿物的颜色是很明显的标志,但它往往因含杂质而有变化。所以.矿物表面的颜
色不是鉴定矿物的可靠依据。在描述矿物颜色时是用熟悉的东西来比喻,以便于掌
握标准,如乳白金黄等,余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
更为固定,因此更具有鉴定意义。观察矿扬条痕的方法,局矿物的尖端在不上琴由
石英
SiO2
粒块状
无,白至各种色 白 玻璃油脂状 7
酸性岩浆岩及砂岩中主要 质硬不易粉碎,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
无 贝状参差 2.65~2.66 成分,变质岩中亦有之。
而形成砂粒,为界生成土矿物。

化 物 赤铁矿 Fe2O3
致密状、粒状或土状。
铁黑或暗红 樱红 金属至土状 5.5~6.5 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 褐铁矿 Fe2O3.nH2O 块状、致密状、土状 棕黑、黄棕等 黄棕 半金属土状
种矿物的鉴定特征,即比较稳定而特有的性质,例如石英的硬度大(7),贝壳状断
口,油脂光泽,方解石的硬度小(3)遇冷稀盐酸起泡等都是鉴定特征。对矿物的一
般性质有了印象后,再深入地记住这些特征性质,将可有效的鉴定各种不同的矿物。
4
作业和思考题: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土壤植物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土壤植物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地区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土壤植物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土壤植物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了解土壤植物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3. 掌握土壤植物调查、采集、鉴定和观测的基本技能。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土壤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XX地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

通过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结构、pH值等指标,了解土壤的类型、肥力状况及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

2. 植物调查我们重点调查了XX地区的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识别,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关系。

3. 采集与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并利用植物学手册进行鉴定。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形态学、解剖学等基本知识。

4. 观测与记录我们通过实地观测,了解了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及生态环境。

同时,对观测结果进行记录,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四、实习过程1. 第一天:抵达实习地点,熟悉实习环境,了解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2. 第二天:进行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及适宜植物生长的条件。

3. 第三天:进行植物调查,观察植物种类、分布规律及生态环境。

4. 第四天:采集植物标本,学习植物鉴定方法。

5. 第五天:进行植物观测,记录植物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及生态环境。

6. 第六天: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7. 第七天:结束实习,返回学校。

五、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土壤植物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掌握了土壤植物调查、采集、鉴定和观测的基本技能。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4. 收集了大量实习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活动解读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参考的形式,结合探究过程,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这一实验预做情况展示出来,以便于有关师生在实际教学、学习中有所帮助。

文中重点叙述了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淀粉的分解作用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活动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制定以上教学目标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通过该实验可以探究土壤中落叶等物质的消失源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

从而巩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生物与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生态学知识,为今后开展土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背景资料“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实验是土壤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主要充当分解者,通过自身产生酶的作用,将落叶、淀粉等较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有机物或无机物分子,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境,土壤中有多种类群的微生物,它们对自然界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特别密切,不同的土壤和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的根际微生物由于其生理活性和代谢产物的不同,也将对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不仅对土壤的肥力和土壤营养元素的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自净、有毒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对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研究是最基础、最深入的,这次通过本探究实验,可以为今后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其它作用,更多涉足土壤生态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操作指南材料用具:1.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土壤、落叶、玻璃容器、标签、塑料袋、恒温箱、纱布2.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土壤、纱布、烧杯、玻璃棒、淀粉糊、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酒精灯操作要点:1.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它们可能影响实验者的判断。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农业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
注:本实验引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生态学实习指导 6
(2)在组分确立后,分别确定各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项目 对于生产者亚系统的输入,包括太阳辐射能和燃油、电力、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
草剂等各种工业辅助能以及人畜力、秸秆、有机肥料等可再生生物能;输出则包括主要目的 产品—粮食和收获的秸杆等。
对于畜牧业亚系统来说,输入部分有饲料、饲草、畜牧机械、管理畜牧的人工、畜舍和 棚圈等建筑物形式的能量输入部分;其输出部分则有肉、奶、蛋、皮、毛等畜产品以及畜力 和粪便等。在各亚系统中,有对系统外部的输出,也有其它系统的输出。例如,作物亚系统 的粮食和秸秆输出,通常可作为畜牧亚系统的饲料输入。畜牧业系统的畜力和粪便输出,可 做为作物亚系统的动力和肥料输入。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种间竞争生物现象。具有竞争关系的物种其生会在生态、形态及 生理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形态变化。
二、实验性质和学时
1.实验性质:必修 2.实验学时:2 学时
三、仪器及材料
1.仪器:花盆、烘箱、天秤、直尺 2.材料:腐熟土壤、小麦、大麦、蚕豆种子
四、方法与步骤
4
⑴以分蘖数为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小麦和大麦分蘖数的影响。当混作分蘖数 大于单作时,说明混作两种作物具有互补性,反之则说明有竞争作用;
⑵以株高为参考指标,做同(1)相同的分析; ⑶混作模式中,两作物间相对竞争力的量化
以侵占率作参考指标: Aab=a 混作产量/a 单作产量-b 混作产量/b 单作产量 其中,Aab 表示混作作物 a 相对于 b 的竞争力,如果侵占率 A=0,则说明组分竞争能力 相等;A>0 时,说明作物 a 的竞争力较强,反之较弱。A 值越大说明竞争力越强。预期产量常 以间作对照为标准。

保护土壤的实验报告(3篇)

保护土壤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土壤作为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疏松混合物,是植物生长、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壤污染、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讨保护土壤的有效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污染、退化的原因及危害;2. 探讨保护土壤的有效方法;3. 评估不同保护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植物种子、有机肥料、化肥、土壤改良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污染修复实验:将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箱中,分别施加有机肥料、化肥和土壤改良剂,观察土壤环境变化。

(2)植物修复实验:将植物种子播种在受污染土壤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及土壤环境变化。

(3)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4)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重金属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污染修复实验结果:(1)施加有机肥料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重金属含量有所降低。

(2)施加化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变化不大,重金属含量略有降低。

(3)施加土壤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等指标得到改善,重金属含量降低幅度较大。

2. 植物修复实验结果:(1)种植植物后,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降低,植物生长良好。

(2)不同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其中,苜蓿、紫花苜蓿等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较强。

3.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1)有机肥料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化肥处理组次之,土壤改良剂处理组最低。

(2)植物修复实验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未处理组。

4. 土壤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1)有机肥料处理组土壤重金属含量最低,化肥处理组次之,土壤改良剂处理组最高。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汇总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汇总

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手册浙江林学院生态学科二○○七年一月目录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 (2)实验二不同树种的比叶面积测定 (4)实验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查分析 (6)实习一森林群落调查实习之一——样方法 (8)实习二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二点一象限法 (18)实习三森林群落调查方法之三——样线接触法 (22)实验一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测定植物群落与环境是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植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植物不仅对环境具有适应能力,而且对环境也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随着植物群落发育到成熟阶段,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植物群落内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植物群落内的各生物物种在它们自己创造的环境中,井然有序地生活着。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群落环境因子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目的】(1)在掌握光照强度、温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内的光照强度、湿度和大气湿度等生态因子进行测定。

(2)认识不同植物群落内部生态因子以及植物群落与裸地间生态因子的差异。

【实验器材】便携式光照度计,温湿度记录仪,风速测定仪,钢卷尺。

【方法与步骤】(一)植物群落内光照强度的测定(1)选取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

(2)分别在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下,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均匀选取5个测定点,用照度计测定每一点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见表1-1)。

(3)选择一空旷无林地(最好地面无植被覆盖)作为对照,随机测定5个点,用照度计测定裸地的光照强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二)植物群落内温湿度的测定在上述同样针叶林、阔叶林与竹林三种不同类型的群落以及对照地中,实施大气温湿度的测定:(1)从林缘向林地中心在1.5m高处,均匀选取5个点,测定每一点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的数值(见表1-2)。

(2)同时在空旷无林地的1.5m高处,随机选取5个点,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并记录每次测定的数值。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PDF1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 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2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3 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 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 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生态学野外实习指导

生态学野外实习指导
计数据、统计年鉴、旅行社经营统计资料等; (5)问卷调查:针对居民和游客的感知。
八、旅游生态学实习
4. 实习案例:
(1)旅游地的环境容量调查: 如: 物质环境-基础设施、接待服务场所、景点旅游资源规模; 社会心理容量:如居民接受程度、游客感知最长游路、空 间面积
(2)不同旅游景区负氧离子含量的观测实习 如:AIC1000型空气负离子测定器
现场观测-----取样分析-----找出原因
一、生态学野外实习目的及基本类型
1.实习目的及意义: 观察、研究和认识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 如:生物组分组成、环境组分组成,物质 与能量流动过程如何?各组分结合完成怎 样的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观光农业监测
森林生态系统
一、生态学野外实习目的及基本类型
九、其它生态学实习
1. 水域生态学实习 2. 工业生态学实习 3. 环境生态学实习 4. 城市生态学实习 5. 作物生态学实习
谢谢!
2. 土壤生态学实习的基本内容:
(1)土壤环境与土壤结构特性; (2)土壤生物学特性,根系、土壤动物和低等植物; (3)人为土地利用方式:耕作、砍伐、退耕还林; (4)土壤与全球变化。
七、土壤生态学实习
3. 基本方法:
(1)实地勘察; (2)采样; (3)测定; (4)定位观测; (5)定位实验;
六、森林生态学实习
森林群落分层标准:
主林层:优势树种的林冠层(主林层)下限以上; 演替层:距地面1m以上至主林层下限; 更新层:距地面1m一下。
六、森林生态学实习
4. 实习案例:
(2)森林群落结构调查 方法:中心点-四分法抽样
七、土壤生态学实习
1. 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土壤环境

生态学实验

生态学实验
• 实验内容:
– 1、植物群落调查; – 2、种群分布、群落种类组成分析、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 分析、群落生活型分析。
• 实验目的及要求:
– – – – 1、掌握种群和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 2、了解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3、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计算的基本方法; 4、了解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主要仪器设备:
– GPS、皮尺、卷尺等。
• 实验原理:
– 1.取样方法——样方法
• 取样就是代表性群落的选取或确定,包括样地设置的方法、
范围大小等。
• 样地大小的确定一般采用巢式样方法,通过绘制种——面
积曲线来确定。
• 样地大小
巢氏取样法
种- 面积曲线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群 地 苔 沙 干 草 高 灌 温 热 落 衣 藓 丘 草 草 带 带 森 雨 类 群 群 群 型 落 落 落 原 甸 地 丛 林 林 群 落 最 小 面 积 0.1~0.4 ㎡ 1~4㎡ 1~10㎡ 1~25㎡ 1~50㎡ 5~50㎡ 10~50㎡ 200~500㎡ 500~4000㎡
– 3.调查记录 :
• 调查都要做调查记录,群落调查也不例外。调查记录内 容、项目随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原则是不宜罗列
太繁琐、太细致,以免影响调查进度。研究群落组成和
结构,可使用群落调查表格,群落调查表格根据研究目 的和对象而制定。 • 植物名称一栏,一行记录一个个体。胸径在野外测定时, 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用
• 仪器设备:
– 铲子、筛子、PVC管、锤子、油浴消化装置、 三角锥瓶、秒表等。
• 实验试剂及其配置: • 0.4N 的K2Cr2O7-H2SO4溶液:称取重铬酸钾 20g溶于500ml蒸馏水,后缓慢加入浓硫酸 500ml,并不断搅拌,贮于试剂瓶中备用。 • 邻啡罗啉指示剂:称取邻啡罗啉1.485g与 0.695gFeSO4·7H2O溶于100ml水中。 • 0.2NFeSO4溶液:称取硫酸亚铁56.0g溶于水 中,加5ml浓硫酸,定容至1000ml,用前标 定。

土壤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土壤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土壤学野外实习指导书(4) 土壤坚实度:表示土层坚实程度,根据剖面刀入土难易可分松、稍紧、紧、极紧、坚实等。

( 5 )土壤干湿度:野外可用手测区分为以下几级:①干:把土放在手上,无凉润感觉。

②润:把土放在手上有凉润的感觉,捏紧不会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

③潮:用手轻轻挤压土块,土壤成团状,指缝无水流出,手上有湿印。

④湿:用手挤压土块时,指缝有水流出,沾手。

( 6) 孔隙状况:观察孔隙大小,孔隙密度,裂隙宽度以及根孔,虫孔的多少等状况;可用有无、多少来衡量。

( 7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及发育过程中,某些矿物质盐类或其它物质的细颗粒,在剖面的某些部位特别增加或集中,常常生成新生体。

如盐霜、盐结皮、石灰质斑点、假菌丝体和各种结核、胶膜等。

记载各种新生体的颜色,形状,分布的特点和深度等。

( 8 )石灰反应:用 1:3HCl 滴在土壤上,判断土壤石灰性强弱,视气泡发生情形可分为以下四级,无气泡 ( 一 ) ;徐徐地放出细小气泡 (+) ;明显地放出气泡 (++) ;急剧发生气泡,呈沸腾状,历时较久,并发出吱吱声 (+++) 。

(9) 、侵人体:土层中与土壤形成关系不大,大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物体,如砖块、瓦片、煤渣等。

(10) 、土壤酸碱度:用广泛试纸测出剖面上每一土层的 pH 值。

( 11) 、根系分布和动物穴:观察每一土层根系分布的多少、深度、粗细、动物穴的多少大小等。

识别土壤肥瘦一、看土壤颜色。

肥土土色较深,瘦土土色较淡。

二、看土层深浅。

肥土土层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较浅。

三、看土壤适耕性。

肥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质粘犁,耕作费力。

四、看土壤淀浆性。

肥土不易淀浆;瘦土极易淀浆,板结。

五、看土壤裂纹。

肥土土壤裂纹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纹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

水分下渗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为肥土;不易下渗或沿裂纹很快下渗的为瘦土。

七、看田水水质。

水滑腻、粘脚,日照或脚踩时冒大气泡的为肥土;水质清淡无色,水田不起气泡,或气泡小而易散的为瘦土。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

土壤学实训报告1000字_土壤学实习报告精彩4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

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1、测容重和含水量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1、野外调查分析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

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

土壤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XX农场。

实习内容:在这两周的实习中,我主要负责了土壤的采样、分析和研究工作。

在农场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正确地进行土壤采样,包括选择采样点、采样工具的使用以及采样深度的确定。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采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确保了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在采样完成后,我进行了土壤样品的分析工作。

我使用了pH计、电导率计等仪器,对土壤的酸碱度、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分析数据,我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土壤改良和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除了实验室工作,我还参与了一些田间的土壤调查和研究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观察土壤的结构、质地和色泽,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的性质进行土壤分类和评价。

这些实地的实习经验让我对土壤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收获:通过这两周的实习,我对土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土壤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技能。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分析和评价,也了解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实习也让我意识到了土壤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健康和肥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确保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总结:这次土壤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能力,也增强了我对土壤保护的认识。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土壤保护和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农场的指导和帮助,让我有了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山东大学环境生态学实验指导1

山东大学环境生态学实验指导1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态学实验指导实验一、土壤比重、容重和总孔隙度的测定一:土壤比重的测定(比重瓶法)实验原理: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一种三相结构,要测定土壤的比重,必须将土壤中的液相部分的重量减去,将土壤中气相的体积减去,才能准确地测得土壤比重。

将已知重量的土样放入液体中,排尽空气,求出由土壤代换出的液体的体积。

以烘干土重(105℃)除以体积,即得土壤比重。

实验仪器:比重瓶(容积50ml,图1—1);有盖称皿(直径40㎜,高25㎜);天平(感量0.01g,称量200g);分析天平;温度计(0—50℃,精度0.5℃);电炉、砂浴或电热板;真空抽气设备;滴管、小漏斗、毛刷、水或非极性液体(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或煤油等任选其一)等。

图1—1 比重瓶(1.磨口)实验步骤:取通过1mm孔筛的风干土样约10.**g,通过小漏斗装入已知重量(W b)的比重瓶(注1),称得瓶加风干土合重(W bs’),精确到0.01g。

同时称取5g左右土样,按以下步骤测定风干土样的吸湿水含量(W)。

取有盖称皿(直径40㎜,高25㎜)烘干,冷却后在分析天平上称至恒重(W1),用角勺将风干拌匀,舀取4-5g 均匀地平铺于称皿中,称重(W2),将启开盖子的称皿放在105℃的恒温干燥箱中烘6小时左右,称皿盖放在称皿的旁侧或倾斜放在称皿上。

盖上盖子,置称皿于干燥器中20-30分钟,使冷却至室稳,称重。

开启称皿盖,再烘2小时,干燥器中冷却20-30分钟,称至恒重(W3)(前后两次称重误差不大于0.003g)。

按下式计算吸湿水。

吸湿水,%(烘干基)=100×(W2-W3)/(W3-W1)沿比重瓶壁慢慢注入水(注2),水和土的体积约占比重瓶的1/3—1/2为宜。

缓慢摇动比重瓶,使土粒充分浸润。

将比重瓶放在电热板或砂浴上煮沸1小时(从沸腾时算起)(注3)。

煮沸过程中应不断摇动比重瓶,使较彻底的排除土粒及水中的空气(注4)。

农业实验生态学实验报告(3篇)

农业实验生态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主要生态因子的测定方法。

3. 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 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土壤肥力测定目的:了解土壤肥力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土壤肥力测定的基本方法。

方法:(1)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根据测定结果,评价土壤肥力状况。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实验土壤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1.2%,全氮含量为0.12%,速效磷含量为10mg/kg,速效钾含量为100mg/kg。

根据测定结果,该土壤属于中等肥力水平。

2. 实验二:作物需水量测定目的:了解作物需水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需水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1)选择典型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测定。

(2)采用土壤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3)根据作物需水量计算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

结果:通过测定,发现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200mm、300mm和200mm。

玉米在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需水量分别为150mm、300mm和150mm。

3. 实验三: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目的: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方法:(1)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循环。

(2)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如太阳能、化学能等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3)结合农业生态系统实际情况,探讨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存在以下特点:(1)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连续性和地域性。

(2)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性和非循环性。

(3)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合理施肥、科学灌溉、优化作物结构、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

三、实验结论1. 土壤肥力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农业生态学的实训报告

农业生态学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培养其运用生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 学会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问题;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农业大学生态农业示范园三、实训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考察(1)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园,了解其布局和功能分区;(2)考察农田、果园、林地、水域等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3)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效益。

2. 生态农业技术操作(1)学习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如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治、节水灌溉等;(2)了解生态农业养殖技术,如生态养殖模式、粪便处理等;(3)掌握生态农业加工技术,如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3. 生态农业数据分析(1)采集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2)分析数据,评估生态农业示范园的环境质量;(3)探讨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 生态农业案例研究(1)选择典型生态农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2)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3)提出改进生态农业的建议。

四、实训过程1. 参观生态农业示范园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生态农业示范园。

首先,我们了解了示范园的布局和功能分区,包括农田、果园、林地、水域等。

随后,我们考察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如农田的土壤耕作、果园的果树修剪、林地的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参观,我们对生态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生态农业技术操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

我们亲手操作了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治、节水灌溉等种植技术,了解了生态养殖模式、粪便处理等养殖技术,以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加工技术。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实验指导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环境土壤学》实验的指导书

《环境土壤学》实验的指导书

《环境土壤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室须知1.实验室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组织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在做实验前必须仔细地阅读实验指导,对实验内容、工作量和工作程序有一个完整了解。

2.实验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允许随便变更实验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危险事故。

3.实验时要携带记录本,把一切称量、化验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检查分析的准确性,所有分析材料不许先在单张纸上作记录。

4.凡器材损坏或发生障碍时,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及时修理。

5.玻璃仪器使用后,必须洗刷干净,放置柜内固定位置以便下次使用。

6.废土及用过的滤纸等,不准倒入水槽,应倒入垃圾桶内,以免水槽淤塞。

7.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保持安静,所有器材放置有条不紊,台面保持清洁。

8.每次实验完毕,须轮派同学清洁实验室。

离开实验室时,应仔细检查门窗、水电的安全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实验一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目的要求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养分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无利用价值,必须按科学的方法进行采样。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大田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所采样品能具有最大代表性,确保后续实验的分析结果能指导生产实践。

二、仪器用具小铁铲或普通取土钻、布袋或塑料袋或搪瓷盘、标签、铅笔、钢卷尺等。

三、方法步骤为了使样品具有最大代表性,在采集过程中,按“随机”、“多点”和“均匀”的方法进行操作。

1.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必须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进行。

采样点的分布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布点的形式以蛇形为好,在地块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对角线或棋盘式采样路线。

采样点要避免田边、路边、沟边、挖方、填方及堆肥等特殊地方;采样点的数目一般应根据采样区域大小和土壤肥力差异情况,酌情采集5~20个点。

2.采样方法:在确定采样点上,先将2~3mm表土刮去,然后用取土钻或小铁铲垂直入土15~20cm左右,每点取土深度、质量应尽量一致,将各点土样在盛土盘上集中起来,初略选去石砾、虫壳、根系等物质,混合均匀,采用四分法弃去多余的土,直至所需要数量为止,一般每个混合土样的质量以1Kg左右为宜。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

环境土壤学实习指导

环境土壤学教学实习实验一土壤质地的识别、测定和分析一、实验目的不同质地类别的土壤所呈现出来的物理性质如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耕性会有明显差异,化学性质如保肥性、供肥性、酸碱性等也会有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肥力状况,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要求能用比重计法和手测法分别测出土壤样品的质地;二、实验原理简易比重计法:能迅速准确的测定土壤质地类别,且费时少,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本的质地测定;手测法:是最简便的质地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于野外田间土壤质地的测定,但不如比重计法准确。

(一) 简易比重计法方法原理取一定量的土样,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分散成单粒,将其制成一定体积的悬浊液,使分散的土粒在悬液中自由沉降。

根据粒径越大下沉速度越快的原理,应用物理学上司笃克斯(stokes,1845)公式计算出某一粒级土粒下沉所需时间。

用特制的甲种比重计测得土壤悬液中所含小于某一粒级土粒的数量(g/l),经校正后可算出该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质量百分数,查表即可确定土壤质地名称。

本实验采用卡庆斯基分类制,只需测定<0.01mm粒径土粒含量,就可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二)手测法方法原理本法以手指对土壤的感觉为主,结合视觉和听觉来确定土壤质地名称,方法简便易行,熟悉后也较为准确,适合于田间土壤质地的鉴别。

可分为干测法和湿测法,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一般以湿测法为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土壤样品:准备三种已知待测土壤样品;过1mm筛的风干土壤样品3~5个。

2. 仪器、用具:量筒、特制搅拌棒、甲种比重计、温度计、橡皮头玻璃棒、烧杯、钟表、天平、角匙、称样纸、表面皿,白瓷比色盘、玛瑙研钵,酸度计、洗瓶、磁力搅拌器等四、操作步骤(一)手测法操作步骤湿测法取一小块土,去除石砾和根系,放在手中捏碎,加水少许,以土粒充分浸润为度,根据能否搓成球、条以及弯曲时断裂与否来加以判断,表1以供参考。

表1土壤质地手测法判断标准(二)简易比重计法1. 操作步骤(1)试剂配制① 0.5mol/L的NaOH溶液:称取20g NaOH,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生态学曹志平胡菊编2007年10月24日资源环境学院生态系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1 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4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6 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一、培养计数法测定土壤原生动物数量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有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两种。

直接计数法(direct counting method),顾名思义,就是对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不进行培养,而是取一定量的新鲜土壤,加一定量的水或土壤浸出液,摇匀后即进行镜检,得到土壤原生动物丰度(单位重量土壤中的原生动物个数)。

间接记数法主要是培养记数法。

鉴于土壤这一特定环境,土壤原生动物种类都能形成胞囊,以渡过土壤干旱环境。

风干后土壤原生动物形成的胞囊,用培养的方法诱导脱开胞囊,以推知其种类和数量分布。

在培养过程中一切器皿、培养基均经高压灭菌,接种时也应避免尘埃落入,以确保培养不受污染。

本实验主要采用Singh(1995)和Stout(1962)的“3级10倍”环式稀释法。

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培养箱、灭菌锅、培养箱、镊子、玻璃环、三角瓶、烧杯等。

方法与步骤1土样采集土壤原生动物很难直接从土壤、水体中采集,要通过室内培养。

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环境干旱时,都能形成胞囊,以等待土壤水分来临后再脱胞囊而活动。

所以土壤原生动物的采集,实际上是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培养而取得标本。

由于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一个采样区内,需采集10个采样点。

用圆形采样器取土样,把土样放入铝盒带回室内。

在培养之前,需测定土样含水量。

2 稀释土样2克风干土样(如有条件,也可以直接用湿土)加18毫升无菌水,充分振荡,可用超声波仪粉碎土壤,使之与水充分混合,这时的稀释度为10;然后用定量吸管吸取2毫升102的土壤悬浮液,加入18毫升无菌水,充分摇匀,此时稀释度为103。

依此法逐级稀释,即可得到103、104、105、106……的稀释液。

根据原生动物的丰富度选择土壤的稀释度,但每一定量土样均要选择连续的3个稀释度,,即“3级10倍”之意(图1)。

3培养基制备0.5克氯化钠加1.2克琼脂加98毫升蒸馏水(如用量较多,可按此比例增加),搅拌后在高压灭菌锅中加热灭菌,然后趁热到入培养皿,在凝固之前插入5个内径为1.8厘米、高为0.6厘米的玻璃环。

每个土样需6个培养皿30个玻璃环。

4接种、培养和镜检取其中的连续3级悬浮液,摇匀后每级稀释液各取1ml接种于各自的玻璃杯内,即1、2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各滴入1ml第一级稀释液,同样3、4号和5、6号培养皿的10个玻璃杯内分别滴入第二级和第三级稀释液(第一、二、三级稀释液的稀释度是多少,则取决于研究的土壤中原生动物数目的多寡,如采用104-106稀释度系列,则第一级稀释液为104,第二级为105,第三级为106),置于光照培养箱25℃以下培养(图1)。

分别在第4、7、11天时在低倍镜下观察每个环中有无原生动物,按肉足虫、鞭毛虫、纤毛虫分别记录。

低倍镜下可分清此三大类,但无法鉴定种类。

可在实验结束时,再吸出在高倍镜或油镜下鉴定种类。

图1 土壤原生动物定量培养法的稀释和接种示意图5 结果统计根据未出现环数,查Stout“3级10倍稀释法”(表1)原生动物密度换算表得知每克土壤中的原生动物数量,即密度。

例如,已知鞭毛虫在30个环中有5环中未出现,则查表得λ=69.5,若稀释度为104-106,则鞭毛虫的密度为695000个/克土壤。

肉足虫和纤毛虫的密度也同此法求得,三大类密度之和即为总的原生动物密度。

这是根据微生物数量统计法的原理从没有原生动物和土壤稀释度求出最或然数(MPN),以此推断每克风干土壤中原生动物数量。

将表上查得的数量乘以土壤湿度,即为每克湿土中原生动物数量。

表1 “3级10倍”环式稀释法原生动物密度换算表(Stout,1962)实验二、土壤中线虫的分离方法及杀死固定分离线虫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根据分离线虫的种类和数量、寄主植物种类、标本的固有属性、采集时间和所分离线虫的用途而定。

本文介绍传统的贝曼漏斗法和经改良后的淘洗—过筛—离心法。

(一)贝曼漏斗法贝曼漏斗法是Baermann于1917年提出来。

其本原理是:线虫是喜水动物,遇水便会从土壤或植物组织内游出,同时由于地心引力及线虫自身的重量,便会下沉至漏斗的管内集中。

这种方法仅限分离活动性的蠕虫型线虫,对死虫、不活动的线虫和虫态(如胞囊线虫和根结线虫的雌虫)则是无效的。

仪器、设备和材料贝曼漏斗:试验装置如图2。

常用的是直径为8-10厘米的玻璃漏斗,漏斗管连在一段乳胶管,以止水夹(弹簧夹)控制胶管的开闭,漏斗放在或铁架台上或自制的木制漏斗架的圆环内。

图2 贝曼漏斗法(Baermann funnel)分离线虫示意图(刘维志,1995)方法与步骤取土样或含线虫的植物材料(如根系)切成大约0.5厘米-1厘米长的小段,用四层纱布或二层高级卫生纸(棉质)包住土样或根样,轻轻放入盛水的漏斗内,令水漫过、浸透,如水量不足,轻轻加水,防止冲出泥浆,经48小时,用空烧杯接在漏斗的胶管内,轻轻松开止水夹,从漏斗流出水,内含大量线虫。

关闭胶管,向漏斗轻轻补充清水,可以再次收集线虫。

(二)淘洗—过筛—离心法淘洗—过筛—离心法是在几种最基本的分离方法上,为适应大量快速分离线虫的要求而改进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虫体大小及线虫的密度比水轻或与水的密度接近,线虫在淘洗过程中,可浮在水面或悬浮在水中。

在过筛时,依虫体大小可以在不同筛目上收集线虫。

过筛时,往往在密筛(如325目)上留有很多泥浆。

为了进一步把线虫从泥浆中分离出来,可利用比重差异,应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其他制剂(密度比水大),结合离心的方法,使收集到的线虫更加纯净。

仪器、设备和材料1.仪器、设备40、60、325目筛子各一,低速离心机,100ml或大于100ml离心管,天平,250ml烧杯,脸盆,洗瓶,喷头,试管,洗干净的青霉素瓶。

2.材料TAF固定液(三乙醇胺—福尔马林固定液):吸取2ml 40%甲醛,7ml 三乙醇胺溶于91ml 蒸馏水。

蔗糖溶液:454克蔗糖溶于1000ml水中(密度1.18g/cm3,浓度为38.5%)。

方法与步骤1 线虫标本的采集。

挖取植株根系,去掉5cm表土,在根围5-20cm深度取带根土样500cm3左右,放在大塑料袋中,在小塑料袋中放入标签,注明采集寄主、地点、采集人,将小塑料袋放入大塑料袋中,封口后带回实验室。

2 分离过程。

淘洗程序:从40目、60目和325目筛子上过筛,40目筛内收集根系(有根结线虫),编号后存入塑料袋内,60目筛内收集胞囊,亦存入塑料袋内,把325目筛子里的泥浆(内含线虫)洗入烧杯(150ml左右)。

离心程序:(1) 将烧杯里的泥浆倒入离心管(250ml),称重平衡(2) 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1000转/分,离心4-5分钟。

(3) 倾去上清液,加入蔗糖液(38.5%),称重离心,15秒钟,1000转/分离心(4) 用烧杯收集上清液,加水稀释,防止蔗糖液渗透压过高虫体破裂。

(5) 烧杯中的上清液在325目筛子过筛(筛子倾斜),将325目筛上的线冲洗到烧杯里,再转入试管里将试管垂直放置,过夜(24-48小时,夏天时间短,春、秋季时间长)饥饿,把上清液用长吸管吸掉,试管底部为线虫。

3 杀死.。

向试管加入热水到60℃,将线虫杀死,15分钟。

4固定。

(1) 将下部虫液用吸管吸入青霉素瓶,加入固定液。

(2) 固定一周后,再换洗固定液,永久保存。

固定两周后才能进行鉴定。

实验三、土壤螨类的分离仪器、设备和材料1 仪器、设备干漏斗架、40瓦灯泡若干、塑料瓶、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镜、挑针、吸管、显微镜。

2 试剂霍氏封固剂(Hoyers medium):配方为阿拉伯树胶15克,水合氯醛100克,纯甘油10克,蒸馏水25毫升。

该封固剂的配制按下列程序进行:先将阿拉伯树胶(粉状或结晶)完全溶解于蒸馏水,然后再加入水合氯醛和甘油,再经过滤去杂。

为便于阿拉伯树胶的完全溶解,可稍加大蒸馏水用量,减低了粘度也便于过滤。

待滤过后将清夜置如水浴锅上加热以蒸发多加的水分。

75%酒精:量取790ml95%乙醇用蒸馏水稀释1000ml。

方法与步骤1土壤螨的搜集称量250~300克土样置干漏斗带铁丝网的盘中,在放置盛有75%酒精的塑料瓶,注意瓶口于漏斗出口对齐,并注意补充塑料瓶中的酒精溶液防止干涸。

这样使用40瓦灯泡连续光照48小时,盖上塑料瓶既可。

2清洗保存。

对体表有粘附物的标本要进行清洗,用细毛笔在50%酒精中洗涮体表,剔除粘附物,但不要损坏体表结构。

以上方法不能去污时,可以将标本放入封固液中,拨动标本,让封固液粘去污物。

牢固的粘附物可用超声波震荡仪清洗,根据虫体大小确定清洗时间,防止虫体被震碎。

为准确观察虫体结构,应留下一些标本不清洗。

3透明去污后的标本,必须进行透明,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用乳酸浸泡。

为了缩短透明时间,可放在温箱或灯光下加热,透明时间根据标本大小、温度及乳酸浓度而定。

个体越大,温度越低,乳酸浓度越低,透明时间越长。

只要标本已透明,就应该将标本取出来放在70~75%的酒精中保存。

有些甲螨标本,体色极深,可用过氧化氢去色,但不必过份漂白。

4临时玻片与永久玻片的制作临时玻片:用盖玻片封盖凹玻片的半个凹孔加入乳酸,放入标本整形,调整位置,固定,马上可以镜检,完成后放入酒精中保存(图3)。

永久玻片:将处理好的标本放在载玻片上,沾一小点霍氏封固液于近旁,将标本整肢,象中气门螨类,应尽量使四足伸展,甲螨标本比较圆厚,应固定位置,让封固液稍干后,覆上加有封固液的盖玻片。

为了更完整、准确得镜检,还常需解剖标本,解剖需根据标本身体结构,以甲螨为例(图3),可先从后半体背腹沟将后背板剖开,再卸下四足、前背板、口器和基节板、腹板,依次制片。

永久玻片干涸后,沿盖玻片四周涂上一圈指甲油,以免受潮滑片。

图3 螨类标本制片法A.B.临时封片法;C:解剖标本永久制片法实验四、氯仿薰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一、采样与样品预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和要求与测定其它土壤性质时没有本质区别。

采集到的新鲜土壤样品立即去除植物残体、根系和可见的土壤动物(如蚯蚓)等,然后迅速过筛(2~3 mm),或放在低温下(2~4℃)保存。

如果土壤太湿无法过筛,进行晾干时,必须经常翻动土壤,避免局部风干导致微生物死亡。

过筛的土壤样品调节到田间持水量的50%左右,在室温下于密闭装置中预培养1周,密闭容器中要放入两个50mL的烧杯,分别加入水和稀NaOH,以保持其湿度和吸收释放的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