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清单完整版
高中数学259个知识点
高中数学259个知识点一、集合与函数概念。
1. 集合。
- 集合的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 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
-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么A是B的子集,记作A⊆ B)、真子集(如果A⊆ B且A≠ B,则A是B的真子集,记作A⊂neqq B)、相等(A = B当且仅当A⊆ B且B⊆ A)。
- 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A∩ B={xx∈ A且x∈ B}。
- 并集:A∪ B = {xx∈ A或x∈ B}。
- 补集:设U为全集,A⊆ U,则∁_UA={xx∈ U且x∉ A}。
2. 函数及其表示。
-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 A。
-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单调性:- 增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_1,x_2,当x_1时,都有f(x_1),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 减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_1,x_2,当x_1时,都有f(x_1)>f(x_2),那么就说函数y = 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 奇偶性:- 奇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于任意x∈ D,都有f(-x)= - f(x),且0∈ D时f(0)=0,则函数y = f(x)是奇函数。
- 偶函数:设函数y = 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于任意x∈ D,都有f(-x)=f(x),则函数y = f(x)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归纳(3篇)
高中数学重点知识归纳(3篇)文章一:一、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具有唯一性、确定性、有序性。
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
3. 基本初等函数:常数函数、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4.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函数通过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关系组合而成的函数。
5. 反函数:如果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可以通过反解法得到它的反函数f^(1)(x)。
6. 导数的概念: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变化率,是函数的局部线性近似。
7. 导数的运算: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反函数求导法则。
8. 导数的应用:求极值、最值、拐点、单调区间、凹凸性。
二、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1.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
2.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对称性。
3. 三角恒等变形: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4. 平面向量的概念:向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5. 向量的运算:向量加法、向量减法、数乘向量、向量点积、向量叉积。
6. 向量的应用:解三角形、物理运动问题、线性方程组。
文章二:三、数列与极限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2. 数列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收敛性。
3. 常见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
4. 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极限表示数列无限接近于某个值。
5. 数列的求和: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求和公式。
6. 数列的应用:求解级数、判断级数的收敛性、求解函数的极限。
四、解析几何1.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
2. 直线方程: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
3. 圆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4. 椭圆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5. 双曲线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6. 抛物线的方程:标准式、一般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学问点大全一、集合、简易规律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规律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
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对量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对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对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肯定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洁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洁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洁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洁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知识点考点大总结清单
函数定义域的求法根式分式对数抽象函数定义域函数解析式求法(代入配凑换元待定系数方程赋值)函数的图像描点画图函数图像的变换(平移对称翻折)分段函数画图求值函数单调性定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值域问题二次函数区间内值域问题(区间定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动轴定)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求法(分别常数判别式换元中间量图像不等式配方)证明函数单调性定义法因式分解推断函数单调性的结论复合函数单调性问题抽象函数单调性函数奇偶性的定义与巧解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图像与单调性特征奇函数与偶函数的性质奇偶性与分段函数解析式指数函数运算指数函数图像变换指数函数图像特征指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值域比拟大小对数运算对数函数图像特征对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及值域问题反函数几种简洁幂函数图像幂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比拟大小函数在定义区间内零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探讨推断函数零点所在区间零点—根—交点三者转化(个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区间分布简洁恒成立问题处理(图像、转化为一次函数、变量分别)三角函数随意角的概念终边一样的角象限角与轴线角弧度制弧长与面积公式三角函数的概念单位圆与三角函数线各象限正负单位圆应用给值求角,给角求值,范围问题同角三角函数根本关系切求弦的巧解三角函数整体代换三角函数图像三角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最值、周期y=A sin(ωx+φ)的图像平移与伸缩的先后y=A sin(ωx+φ)解析式确实定φ的求法探讨三角恒等变换熟记公式逆用三角形变换规则角的变换类型题协助角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正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形向量定义几何表示与相对位置关系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减法(加法逆运算)规律:首尾相接后者居前化减为加数乘与共线定理三角形、四边形中简洁线性运算与肯定值平面对量根本定理(存在、唯一、不确定)三点共线(共线、有公共点)正交分解与坐标表示坐标运算(加、减、数乘、共线、垂直、模、数量积)数量积几何意义几何运算数列由数列前几项写出数列通项公式通项公式与简洁根本量计算性质(等差中项、数列的复合抽取)推断或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方法等差数列的设项方法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与Sn有关计算性质等差数列依次得到k项和还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二次函数单调性求Sn最值方法(图像、二次函数解析式、正负分解)附加性质(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含有肯定值的数列前n项和处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计算等比数列单调性等比中项复合新等比数列相邻K项的和相邻K项的积推断与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设项方法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加、减、乘、除、倒数、构造)数列求和(公式法、聚合法、倒序相加、错位相减、裂项相消不等式线性规划问题线性目的函数可行域固定(不含参-可行解代入;含参-含参数的可行解代入或关键点代入)可行域不固定(关键点代入)非线性目的函数斜率类;间隔类等根本不等式证明常用结论利用不等式求最值举例常数的代换;平方处理;分别常数;构造;配凑用根本不等式求最值时留意等号成立的条件整体代换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主要几何体的截面问题三视图解题策略平面图形大总结空间几何体外表积体积公式棱锥复原到正方体、长方体中问题空间几何体与球的接切问题球面间隔问题体积比问题平行与垂直问题(两个图形)间隔问题(等体积法)角度问题(平移法、补形法、垂线法)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加减、数乘、数量积运算线性运算坐标运算向量法解决平行、垂直坐标求法法向量求法向量法解决间隔问题(异面直线、点面、线面、面面)向量法解决角度问题(异面直线、线面角、面面角)探究、存在问题解析几何倾斜角与斜率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斜率关系直线的方程间隔公式两点间隔公式的目的函数问题直线系及其用法对称问题最值问题圆的两个方程几种特别位置圆的方程的设法圆心所在直线圆的弦相关问题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圆系方程圆的切线方程最值问题(点、直线与圆)图像法解决直线与圆交点个数问题对称相关的最值问题轨迹方程的几种求法定义、干脆、代入、参数、交轨椭圆的相关概念定义、图像、方程、统一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坐标、长度、范围、对称、离心率、通经、点到椭圆间隔最值(原点、焦点、坐标轴上的点)利用椭圆定义求轨迹方程焦点三角形离心率的各种求法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弦长公式中点弦问题(点差法)椭圆定义在图形问题中的应用直线与椭圆间隔的最值(未相交)韦达定理的应用与设而不求双曲线的相关概念定义、图像、方程、统一方程双曲线几何性质坐标、长度、范围、对称、离心率、通经双曲线的渐近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表示焦点三角形双曲线定义在求轨迹方程的应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与点差法抛物线相关概念定义、方程、图像、焦点、准线抛物线的焦半径抛物线定义的应用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长度、倾斜角、定值、圆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弦长、弦中点(点差法)韦达定理应用统计简洁随机抽样(抽签、随机数表)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纵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回来直线方程概率事务频率与概率的定义事务的各种关系(相等、包含、并、交、互斥、对立)古典概型定义古典概型公式列表与数状图几何概型定义几何概型公式几何概型求法(长度,角度,面积,体积)计数原理加法原理(分类)思想乘法原理(分步)填空问题巧解涂色问题排列数公式与实际意义在与不在问题(干脆法-元素-位置)(间接法)相邻问题间隔问题定序问题三法错排问题数字问题间接法组合数公式与实际意义分类语言:至多、至少摸球问题分组问题安排问题(投球入盒)挡板法二项式定理二项绽开式通项最大二项式系数与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二项式系数和赋值法求绽开式系数和整除问题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试验与随机变量分布列性质两点分布摸球与超几何分布条件概率的理解条件概率性质独立事务的理解与概率公式A、B同时发生、同时不发生、不同时发生、至少、至多、恰有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以超几何分布概率为根底的二项分布均值求法与两点、二项分布均值方差求法与两点、二项分布方差正态分布曲线与性质3c原则正态分布应用回来直线方程、相关分析、独立性检验等公式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一、代数部分1. 整式与分式1.1 定义与性质1.2 合并同类项1.3 四则运算法则1.4 分式的运算2. 方程与不等式2.1 一元一次方程2.2 一元一次不等式2.3 二次方程2.4 二次不等式2.5 一元高次方程3. 函数3.1 函数的基本概念3.2 常见函数类型3.3 函数的运算3.4 反函数与复合函数3.5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数列与数列的表示4.1 等差数列4.2 等比数列4.3 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二、几何部分1. 几何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1.2 角的定义与性质1.3 相交线与平行线1.4 同位角与内错角2. 三角形与四边形2.1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2.2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2.3 直角三角形2.4 各类四边形的性质3. 圆的属性3.1 圆的基本概念3.2 圆心角与弧长3.3 切线与切圆3.4 圆的面积和周长4. 空间几何与立体图形4.1 空间图形的投影与展开 4.2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4.3 空间几何的性质与计算4.4 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1.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1.2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1.3 事件的计算与排列组合1.4 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2. 统计2.1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2 统计量的计算2.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2.4 抽样与估计四、解析几何1. 平面与直线的相关知识1.1 平面与直线的方程1.2 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3 两平面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4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2. 空间曲面与方程2.1 二次曲面的性质2.2 空间曲面的方程2.3 曲线的参数方程2.4 曲线在曲面上的投影与切线3. 空间解析几何相关定理3.1 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3.2 空间点的投影与距离3.3 空间线段的位置关系3.4 空间角的计算与性质五、数学思维与方法1. 数学证明1.1 数学归纳法1.2 数学递推法1.3 反证法与逆否命题2. 问题解决与数学建模2.1 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2 优化问题与约束条件2.3 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2.4 实际问题的数学求解方法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以及数学思维与方法等内容。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高考必背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一、代数1. 一次函数的性质:直线的斜率、截距和方程形式。
2. 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和方程形式。
3.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
4. 对数函数的性质:底数为正数时的定义、性质与常见公式。
5. 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周期、定义域、值域和图像。
6. 数列的概念及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二、几何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行和垂直关系。
2. 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三角形类型和重要定理(如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
3. 圆的性质:圆周角、弧长和面积公式。
4. 球和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体积、表面积和投影等。
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样本空间、概率以及概率的性质与计算。
2. 随机变量的概念及其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
3.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和统计量。
4. 样本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四、解析几何1. 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表示、向量的运算、向量的模和方向角。
2. 平面的方程:一般式、点法式、两点式和法向量式等。
3. 空间几何基本概念:点、直线、平面的关系与位置。
4.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与距离公式。
五、数学思维1. 基本解题方法和思维:分类讨论、递推法、数学归纳法等。
2. 数学证明的基本方法: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等。
3. 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4. 数学问题的模型转化与解决策略。
以上是高考必背的最完整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认真复这些知识,做好各种题型的练,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取得好成绩!加油!。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代数1. 集合与函数- 集合的概念、表示法和运算- 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特殊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2. 代数式- 整式与分式- 多项式的性质和定理- 二次根式和完全平方式3.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4. 序列与数列-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数列的极限概念5. 函数图像-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变换-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二、几何1. 平面几何-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 圆的性质和相关公式2. 空间几何-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空间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性质和计算3. 解析几何- 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 曲线的方程和性质-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三、概率与统计1.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条件概率和独立事件- 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和公式2. 统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 - 概率分布和正态分布四、数学思维与方法1. 逻辑推理- 命题逻辑、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2. 数学证明-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3. 问题解决- 问题建模和数学建模- 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五、微积分初步1. 导数- 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函数的极值和最值问题2. 微分- 微分的定义和应用- 线性近似和误差估计3. 积分- 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 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积分在几何和物理中的应用以上总结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框架,对于理解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概念至关重要。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
1.函数与方程: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函数及其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的解法和性质2.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求和公式
数学归纳法的理论和应用
3.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
点、线、面、角的性质与计算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计算
立体图形(如球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性质与计算
4.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样本空间、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正态分布、抽样调查等统计学基本知识
5.导数与微积分:
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和应用
不定积分、定积分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
6.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与图像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恒等式的证明与应用
7.向量与立体几何:
向量的基本概念与运算
空间直线、平面与向量的关系与计算
以上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大致分类和内容概述。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1. 实数和复数:实数是数轴上的所有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复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可以表示为a+bi的形式,其中a和b 为实数。
2. 幂和根:幂是指数运算,如a的n次幂表示为an;根是幂的逆运算,开x次方根表示为x√a。
3. 代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代数运算的基本运算,它们遵循相应的运算法则。
4. 贝叶斯定理: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的应用,用于计算事件的概率。
5. 几何: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涉及到图形的性质,如平行、垂直、相似、全等等。
6. 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在代数中用坐标表示,可以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量乘法等运算。
7. 函数:函数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常见的函数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8.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等领域。
9. 极限与连续性:极限是指当自变量趋近于某个特定值时,函数的变化趋势;连续性是指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无断点。
10. 导数与微分: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微分是导数的几何意义。
11. 积分与不定积分:积分表示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面积或曲线长度,不定积分是积分的逆运算。
12. 概率与统计: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13. 矩阵与行列式:矩阵是一个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数的矩形阵列,行列式是矩阵的一种特殊表示形式。
14. 数列与数级数:数列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数级数是数列的无穷求和。
15. 数论: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之间的关系,包括质数、最大公约数、同余等。
16. 解析几何:利用坐标表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17. 空间几何:研究三维空间中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18. 数学证明:用严密的推理和逻辑方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19. 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
20. 科学计算:利用计算机和数值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如差值、插值、数值积分等。
超完整高中三年数学知识点纲要目录
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集合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二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圆的方程直线、圆的位置关系空间直角坐标系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句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随机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1 .1 任意角和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实习作业第二章数列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不等式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第四章框图流程图结构图选修2-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曲线与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第三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定积分的概念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二项分布及其应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选修4-4第一章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极坐标系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四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简介第二章参数方程一曲线的参数方程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直线的参数方程四渐开线与摆线。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名目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一、集合 (1)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第二章别等式 (1)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一、幂函数 (3)二、指数函数 (3)三、对数 (3)四、反函数 (4)五、对数函数 (4)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第五章三角比 (5)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二、三角恒等式 (5)三、解歪三角形 (7)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一、周期性 (8)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一、数列 (9)二、数学归纳法 (10)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一、矩阵 (14)二、行列式 (14)第十章算法初步 (16)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第十三章复数 (21)第一章集合与命题一、集合1.1 集合及其表示办法集合的概念1、把可以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那个集合的元素3、假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4、假如a别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别属于A”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别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7、空集是指别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集合的表示办法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那个集合的元素的普通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办法叫做描述法1.2 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1、关于两个集合A和B,假如集合A中任何一具元素都属于集合B,这么集合A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具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办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相等的集合1、关于两个集合A和B,假如A?B,且B?A,这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假如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彻底相同,这么这两个集合相等1.3 集合的运算交集1、由交集A和交集B的所有公共元素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并集1、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补集1、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这些集合往往是某个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个确定的集合叫做全集2、U是全集,A是U的子集。
最新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1 第一章 函数概念2 (1)函数的概念3 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4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5 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6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7 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8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9 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10 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11 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12 做[,),(,),(,],(,)a a b b +∞+∞-∞-∞.13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14 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 15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6 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17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18 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19 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20 ⑤tan y x =中,()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22 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23 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24 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25 [()]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26 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27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28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29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30 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31 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32 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33 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34 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35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36 2()()()0a y x b y x c y ++=37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38 域或最值.39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40 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41 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42 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43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44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45(5)函数的表示方法4647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48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49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50(6)映射的概念51①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52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叫53做集合A到B的映射,记作:f A B→.54②给定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且,∈∈.如果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a Ab B55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56(6)函数的单调性57①定义及判定方法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58 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59 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60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61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62 (7)打“√”函数()(0)af xx a x=+>的图象与性质63()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64 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 65 (8)最大(小)值定义66 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67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68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69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70 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71 max ()f x m =.72 (9)函数的奇偶性73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74函数的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75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76 反.77 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78 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 79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80 〖2.1〗指数函数81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82 (1)根式的概念83 ①如果,,,1n 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84 n a 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n a 负的n 次方根用符85号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86 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87 当n 为偶数时,0a ≥.88 ③根式的性质:n a =;当n 为奇数时,a =;当n 为偶数时,89 (0)|| (0) a a a a a ≥⎧==⎨-<⎩. 90(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91 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92 0.93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1()0,,,mm n n a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94 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 95 (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96 ①(0,,)r s r s a a a 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 97③()(0,0,)r r r ab a b a b r R =>>∈ 98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99 (4)指数函数100101 〖2.2〗对数函数102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103 (1)对数的定义104 ①若(0,1)x 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105叫做真数. 106 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107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 a x N a N a a N =⇔=>≠>. 108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109 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110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111 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112(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113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 MM N N-= 114③数乘:log log ()n 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115⑤log log (0,)b n a a nM M b n R b =≠∈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N N b b a =>≠且 116【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117 (5)对数函数118(6)反函数的概念119 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120 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121 子()x y ϕ=表示x 是y 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122 上改写成1()y f x -=. 123 (7)反函数的求法124 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 125③将1()x f 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 126 (8)反函数的性质127 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128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定义域. 129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 130 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 131 〖2.3〗幂函数 132 (1)幂函数的定义133一般地,函数y xα134=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α是常数.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157 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158 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159 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160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161 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162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pα=(其中163 ,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164 q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165 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166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167 线y x =下方.168 〖补充知识〗二次函数 169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70 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71 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72 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173 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174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 175 (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176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顶点坐标是177 24(,)24b ac b a a--. 178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时,179 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a -+∞上递减,180当2bx a=-时,2max 4()4ac b f x a -=.181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82 ********(,0),(,0),||||||M x M x M M x x a =-=. 183(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184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185 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186 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187 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188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189 数值符号. 190 ①k <x 1≤x 2 ⇔191192 ②x 1≤x 2<k ⇔193194 ③x 1<k <x 2 ⇔ af (k )<0195196 ④k 1<x 1≤x 2<k 2 ⇔ 197198199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200 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201202203⑥k 1<x 1<k 2≤p 1<x 2<p 2 ⇔ 204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205 (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206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207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208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 q a ->,则()m f q = 209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①若02b x a -≤,则()M f q =b ()f p 218 219 220 221 2222230x 0x225226 (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227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③若2bq a ->,则()M f q = 228229 230 231 232 233 234235 236 237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a->,则()m f p =.238 239 240 241 242 243244ff fx246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247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248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249 ))((D x x f y ∈=的零点。
高中数学各章知识清单(高三,高考)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要点(一) 集合1.概念(1)(2)(3)⎧⎪⎨⎪⎩集合: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
(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元素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表示方法:列表法、描述法、图像法。
2.关系(1).(2)∈∉⎧⎨⊆⊂⎩集合与元素:属于()、不属于()集合与集合:包含()-子集、真包含()-真子集、相等(=)。
3.运算(1){|}(2){|}(3){|}UA B x x A x BA B x x A x BC A x x U x A⋂=∈∈⎧⎪⋃=∈∈⎨⎪=∈∉⎩交集:且并集:或补集:且(二)简易逻辑1.命题(1)(2)(3)⎧⎪⎨⎪⎩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
简单(复合)命题:不含(含)逻辑连词的命题。
逻辑连词:“或”(并)、“且”(交)、“非”(补)。
2.四种命题及关系3.充要条件(1))(2))(3))p q p q P Qq p p q P Qp q p q P Q⇒⊆⎧⎪⇒⊇⎨⎪⇔=⎩充分条件:若,则叫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若,则叫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若,则叫的充要条件。
(三、解题方法与规律1.注意空集的特殊性,它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掌握一些基本性质,如(1)含有 n 个元素的集合A ,其子集个数为2n个,真子集个数为12n -个。
(2)AB A A B B =⇔=A B ⇔⊆等。
3.灵活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思想来解题,化繁为简。
第二章 函 数一、知识结构图二、知识要点1. 函数定义:设A 、B 是两非空数集,若按某对应法则f ,对A 中任一x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与它对应,则称:f A B →的一个函数,记(),y f x x A =∈ .(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 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3函数性质121212121212:(),()()(1):(),()():.()()()1:.(2)a f x x x x x f x f x b f x x x x x f x f x c a f x x f x f x b <<⎧⎪<>⎨⎪⎩-=-〈〉增函数:函数给定区间,任意,;当都有单调性减函数:函数给定区间,任意,;当都有图形刻画、定性刻画、定量刻画。
高中数学知识清单
高中数学知识清单平面几何1. 直线的性质:二直线平行、一直线垂直平分、异面直线垂直2. 长度计算:勾股定理、余弦定理、正弦定理3.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外角和、中线定理4. 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5. 圆的性质:弧、弦、切线、切点、圆心角6. 直角坐标系:直线、圆的方程式7. 二次曲线的方程: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8. 图像的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对称9. 平面向量:加、减、数量积、向量积10. 解析几何:点线面之间的距离公式立体几何1. 空间向量:加、减、数量积、向量积2. 空间中的直线:交角、垂足、垂直距离3. 空间中的平面:交线、倾斜角、距离4. 球的性质:表面积、体积、弦长、切线、切点5. 圆锥的性质:侧面积、体积、母线、直角锥、斜面锥6. 圆柱的性质:侧面积、体积、母线、截面7. 圆台的性质:侧面积、体积、母线、截面8.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正方体、六面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微积分1. 极限:定义、性质、运算法则2. 函数与极限:乘法、除法、复合函数、极限保号性3. 导数: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4. 函数的极值和单调性:极大值、极小值、单调递增、单调递减5. 函数的图像:极值、拐点、渐近线6. 积分:定义、不定积分、定积分、换元求积分法7. 积分应用:面积、弧长、体积8. 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概率论1. 随机试验和随机事件2.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3. 条件概率和贝叶斯公式4. 独立事件和乘法公式5.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6. 随机变量和分布律7. 期望、方差和协方差8. 常见离散型分布: 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9. 常见连续型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数理逻辑1. 命题、公式和命题的逻辑连接词2. 否定、合取、析取和条件命题的真值表3. 推理规则: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等价命题、反证法4. 命题的简化和恒等式的运用5. 谓词和谓词逻辑的基础6. 一阶逻辑和命题简化7. 自然推理法和策略8. 形式证明和非形式证明9. 数学归纳法的基础统计学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数据概括、数据分析2. 总体和样本:抽样方法和抽样误差3. 数据的概括和描述统计: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4. 随机变量和分布:正态分布、t分布、F分布5. 参数估计和区间估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6. 假设检验:显著性水平、假设检验对象、检验统计量7.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8. 回归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9. 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随机化实验设计、程度实验设计数论1. 整数的基本性质:带余除法、互质数、质数、素数分解2. 同余方程式和同余方程式组:扩展欧几里得算法、剩余定理3. 互质、欧拉函数和费马小定理4. 模重复平方法和同余变换法5. 分数、真分数、不可约分数和连分数6. 数列和数列极限7. 序列、级数和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8. 等比数列、等比级数和等比级数求和9. 是质数的充要条件和质数函数的基本性质10. 线性同余方程组的解法。
最全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集)
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
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
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
③判别式法:若函数 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 y 的关于 x 的二次方程 a( y)x2 b( y)x c( y) 0 ,则
高中数学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知识点清单一、数学概念1、数:数是描述性质或统计关系的符号,可以是整数、有理数或实数。
2、集合:集合是一个其元素用通用函数或条件来确定的有穷或无穷数量的对象的有序结合。
3、函数:函数是把一些原有值转换成新值的运算关系。
4、极限:极限是函数y=f(x)在某点X=a无限接近时y的值,它反应函数f(x)在X=a 处的行为。
5、微分:是求函数在一点上的斜率及函数变化量与变量变化量比值。
6、积分:是函数f(x)在一个区域S内的积分,反映函数在S内的变化状况。
二、代数1、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表示未知数的特定范围取值的式子。
4、方程组:是几个一元多次方程的集合,由此获得未知数的组合方法。
6、逻辑表达式:是逻辑表达式的求解问题,用来表达综合实际情况构成的多项式关系,它涉及到逻辑运算概念。
7、分式恒等式:是对两个分式进行操作求得两个分式是否相等的运算概念。
三、几何1、平面几何:是描绘平面形体或其特征的数元素,及此形体由此特征而构成的几何逻辑。
2、立体几何:是三维空间以及其元素的数学研究,它涉及到三维空间中的形体及其各个属性的测量及概念的分析。
3、空间几何:是对空间几何体的分析,它涉及到空间几何性质的分析,如解决各种几何问题。
4、立体证明:是利用几何特征确认立体形体的性质的分析。
5、几何拼图:是把各种几何形状拼凑成一个图形,涉及到几何图形的分析和判断。
四、数论1、质数:是大于1且仅是1和自身之倍数的自然数,又称素数。
2、幂与根:幂是表示数字的乘方运算;根是表示数字的开方运算。
3、进制转换:是把不同进制的数字转换成另一种进制的数字的运算。
4、二分法:是按照给定待求函数值的区间采取中点作为收敛点的方法,求函数的最低值。
5、高等数论:是对组合数与系统一类数范数的分析,求解整数与分数的算术平衡关系。
6、概率论:是指以概率方法研究客观事件及把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到有关之事物当上的一类现象、实验及研究。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知识、方法清单
分段函数的概念: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x在不同取值范围内对应关系不同的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虽然由几部分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研究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注意分类讨论
会画分段函数图象;②会求分段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值域;③
会判断分段函数的单调性、最值与奇偶性。
求函数最值与值域的常用方法:
)图象法(2)单调性法(3)配方法(4)分离常数法(
提醒:函数的值域由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确定,所以求最值和值域时要先判断定义域。
.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及几何意义:
思考:(1)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点?
(2)是否存在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①②
提醒:分段函数的奇偶性判定,应分段讨论。
此类问题也可利用图象作判断。
、幂的有关概念
;
;
0的负分数指数幂 .。
高中数学知识点目录
高中数学知识点目录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定义: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集合 A 中的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 A 是 B 的子集。
真子集:集合 A 是集合 B 的子集,且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则称 A 是 B 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集合的运算交集: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并集:由属于集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补集:在全集 U 中,由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4、常用逻辑用语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 p 则 q 为真命题,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
二、函数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2、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函数的单调性定义: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某个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₁、x₂,当 x₁<x₂时,都有 f(x₁)<f(x₂)(或 f(x₁)>f(x₂)),那么就说函数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单调区间: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则这个区间称为函数的单调区间。
4、函数的奇偶性定义:设函数 f(x)的定义域为 D,如果对于定义域 D 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奇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 D 内的任意一个 x,都有 f(x)=f(x),那么函数 f(x)就叫做偶函数。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全总结1. 代数
•代数基础
•多项式与因式分解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与图像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2. 几何
•几何基础
•直线和角
•三角形
•四边形
•圆
•空间几何
3. 概率与统计
•随机事件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4. 数论
•整数
•因数与倍数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素数与合数
5. 解析几何
•坐标几何
•直线与圆的方程
•圆锥曲线
6. 空间几何
•空间中的直线和平面
•空间中点、向量、距离
•空间中的立体几何
7. 计算方法
•函数与方程的计算
•解析几何的计算
•统计问题的计算
8. 数学基础概念
•数学符号与公式
•重要的数学规律
•数学思维方法
9. 数学应用
•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
•数学在技术中的应用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份文档总结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数论、解析几何、空间几何、计算方法、数学基础概念和数学应用。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且仅有两种:属于(用符号“∈”表示)和不属于(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及其表示符号(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三、集合的基本运算x x}x B∈x x}x B∈(1)A A∅=;(2)A A A=;A B B=B A=⇔A(1)A∅=∅(2)A A A=;A B B=(4)A B A=⇔A B⊆()UC A=()U UC A=(4)()(UC A B=(5)()(UC A B=知识拓展:设有限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为n,则(1)(1)A的子集个数是2n;(2)A的真子集个数是2n-1;(3)A的非空子集个数是2n-1;(4)A的非空真子集个数是2n-2。
一、不等式的定义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称为不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作差法:理论依据: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基本步骤: (1)作差;(2)变形(方法主要有通分、平方差和公式、因式分解、配方法、分子分母有理化、指数对数的恒等变形);(3)结论(与0比较)。
四、不等式的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 b <): (1)x ax b>⎧⎨>⎩的解集为}{x x b >;(2)x a x b <⎧⎨<⎩的解集为}{x x a <;(3)x ax b >⎧⎨<⎩的解解为}{x a x b <<;(4)x a x b <⎧⎨>⎩的解集为∅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2y ax bx =+(0)a >的图像3、绝对值不等式(1)当0a >时,有{x a x x a >⇒>或}x a <;{}x a x a x a <⇒-<<; (2)当0a =时,有}{00x x x >⇒≠;0x <⇒∅;(3)当0a <时,x a x R >⇒∈;x a <⇒∅; (4)当0a >时,有{cx d a x cx d a +>⇒+>或}cx d a +<; {}cx d a x a cx d a +<⇒-<+<.(5)当0a =时,有}{00cx d x cx d +>⇒+≠;0cx d +<⇒∅。
(6)当0a <时,有cx d a x R +>⇒∈;cx d a +<⇒∅。
4、分式不等式 (1)()()()()()*000f x g x f x g x g x ≥⎧⎪≥⇔⎨≠⎪⎩;(2)()()()()()*000f xg x f x g x g x ≤⎧⎪≤⇔⎨≠⎪⎩ (3)()()()()0*0f x f x g x g x >⇔> (4)()()()()0*0f x f x g x g x <⇔<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1)两个非空的数集A 、B ;(2)如果按照某种确定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3)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定义域: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值域:与x 相对应y 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二、函数的相关结论1、相等函数: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相同。
2、表示函数的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
3、分段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不同,需要不同的对应法则。
(1)定义域:各个部分的并集; (2)是一个函数;(3)求()f x ,要判断自变量x 在哪个范围内,在代入相应的表达式。
4、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定义域,即整式为R ;分母0≠;偶次根式下0≥;奇次根式为R ;0次幂底0≠;指数为R ;对数0>。
(2)若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函数()()f g x 的定义域由()a g x b ≤≤求出。
(3)若已知函数()()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g x 在[],x a b ∈时的值域。
5、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若已知()f x 的解析式类型,设出它的一般式,根据特殊值,确定相关系数即可;例1、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43ff x x =+,则()f x 的解析式。
(2)换元法:设()t g x =,解出x ,代入()()f g x ,求()f t 的解析式即可;(3)解方程组法:利用已经给出的关系式,构造新的关系式,通过解关于()f x 的方程组求出()f x ;例2、已知函数()12f x f x x ⎛⎫=+⎪⎝⎭,求()f x 的解析式。
(4)赋值法:给变量赋予某些特殊值,从而求出解析式。
例3、已知()01f =,对任意的实数,x y 都有()()()21f x y f x y x y -=--+,求()f x 的解析式。
一、函数的单调性若函数()f 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称函数()f 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单调性,区间D 叫做()f x 的单调区间。
3、判断(证明)单调性的方法(1)图像法:在区间D 上,图像呈上升趋势,则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反之,图像呈下降趋势,则函数在区间D 上是减函数。
(2)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a. 任取12,x x D ∈,且12x x <; b. 作差()()12f x f x -;c. 变形(通分、因式分解、配方法、分母分子有理化);d. 定号(即判断()()12f x f x -的正负,和“0”比较);e. 下结论(即指出函数()f x 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性)。
4、几种初等函数单调性的判断(证明) (1)一次函数(0),y kx b k x R =+≠∈解(证明):在定义域R 上任取12,x x R ∈,且12x x <,则()()12f x f x -=()12()kx b kx b +-+12()k x x =-12120x x x x <∴-<当0k >时,有()()1212()0f x f x k x x -=-<即 ()()12f x f x < 故函数y kx b =+在R 上是增函数。
而当0k <时,有()()1212()0f x f x k x x -=->即 ()()12f x f x > 故函数y kx b =+在R 上是减函数。
(2)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 解:单调区间为,2b a ⎛⎫-∞-⎪⎝⎭,,2b a ⎡⎫-+∞⎪⎢⎣⎭,当0a >时,函数在,2b a ⎛⎫-∞- ⎪⎝⎭是减函数;在,2b a ⎡⎫-+∞⎪⎢⎣⎭上是增函数;当0a <时,函数在,2b a ⎛⎫-∞- ⎪⎝⎭是增函数;在,2b a ⎡⎫-+∞⎪⎢⎣⎭上是减函数证明函数()20y ax bx c a =++>在,2b a ⎛⎫-∞-⎪⎝⎭是减函数;在,2b a ⎡⎫-+∞⎪⎢⎣⎭上是增函数。
证明:a. 在,2b a ⎛⎫-∞-⎪⎝⎭上任取12,x x ,且12x x <,则 ()()()()()()()()()()22121122221212221212121212121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ax ax bx bx a x x b x x a x x x x b x x x x a x x b -=++-++=-+-=-+-=-++-=-++⎡⎤⎣⎦12120x x x x <∴-<又12,22b bx x a a<-<-1212,22b b b x x x x a a a∴+<---+<- 又()120,a a x x b >∴+<-()120a x x b ∴++<()12()f x f x ∴-()()12120x x a x x b =-++>⎡⎤⎣⎦即 ()12()f x f x >故函数()20y ax bx c a =++>在,2b a ⎛⎫-∞- ⎪⎝⎭是减函数。
b.在,2b a ⎡⎫-+∞⎪⎢⎣⎭上任取12,x x ,且12x x <,则 ()()()()()()()()()()221211222212122212121212121212()f x f x ax bx c ax bx c ax ax bx bx a x x b x x a x x x x b x x x x a x x b -=++-++=-+-=-+-=-++-=-++⎡⎤⎣⎦12120x x x x <∴-<又12,22b bx x a a>->- 1212,22b b bx x x x a a a ∴+>---+>-又()120,a a x x b >∴+>-()120a x x b ∴++>()12()f x f x ∴-()()12120x x a x x b =-++<⎡⎤⎣⎦即 ()12()f x f x <故函数()20y ax bx c a =++>在,2b a ⎡⎫-+∞⎪⎢⎣⎭是减函数。
(3)反比例函数(0)ky k x=≠ 解:单调区间为(),0-∞,()0,+∞,当0k >时,函数在(),0-∞和()0,+∞上都为减函数;当0k <时,函数在(),0-∞和()0,+∞上都为增函数。
证明函数(0)ky k x=>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证明:在(),0-∞上任取12,x x ,且12x x <,则()()121221122112()k kf x f x x x kx kx x x k x x x x -=--=-=12210x x x x <∴->又()210,0k k x x >∴->又120,0x x <<,120x x ∴>()()211212()0k x x f x f x x x -∴-=>即 ()12()f x f x > 故函数(0)ky k x=>在(),0-∞上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