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成本、利润的确定及计算方法--李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成本、利润的确定及计算方法--李强

关于我国收入、成本、利润的确定及计算方法的研究探讨

一、收入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一)、基本和具体会计准则关于收入确定的分析

对于收入的定义,基本会计准则认为,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这样是比较泛泛地将收入进行了大框架的划分归类,但是解释不清收入的内涵和外延;而具体会计准则定义了收入的内涵,本质是经济利益的流入,外延是三类活动在日常经营中形成的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及其他企业使用本企业资产的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或股利收入等。所以,从定义方面来说,具体会计准则能帮助我们更加合理准确地确认收入。

而从确认收入标准的角度来说,基本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以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并且具体到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这对于实务中越来越复杂的交易,显得过于简单。经过完善的具体会计准则从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出发,虽然对不同来源的收入规定了确认标准,但总的来说还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它不只是注重商品是否发出,款项是否收到这种表面化的条件。两者相比各有利弊,前者是单一的、表面化的确认标准,对于业务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来说,最直观、清晰。如果交易简单,则容易操作且指标口径容易统一,但这一确认标准在越来越复杂的商品交易中难于以一概全,因此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不同类型的业务按照具体会计准则的标准分析研究其特点后予以确认。比较两种确认标准可以说:基本会计准则的强人标准针对性强,适用范围窄;具体会计准则的强人标准指导性强,适用范围广。

(二)、特殊收入计量的探讨

总体来说,收入计量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客观性的一个含义就是计量不受个人情感影响,是存在于计量者心目之外的计量。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因素和心理因素不同,会不自觉地将个性代入计量工作中,导致对于原则规定的理解,操作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时非常重要的。具体如何解决者这一问题,只能是将不同的情况加以详细的规定,以便各有客观标准,就我国收入准则而言,分别在介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三部分收入时,对其计量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以交换价值即现行市价为计量属性,如商品收入计量按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这里想要讨论的是某些特殊收入的计量,由于计量的约束因素存在,应该对一般性的规定进行修正。

赊销收入计量的改进。因为交易活动从商品发出或劳务提供到经济利益收回,常常有时间差,并与未来相联系,因此计量即金额确定需要按估计进行,而这种估计数的可靠性会变动很大,真实的收入额难以计量。国际会计准则第十八号公告规定,当经济利益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要等待较长一段时间时,收入应以应收账款总额折现值记录。从收入信息的可靠性来说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我国收入具体准则没有采用现值来计量收入,原因:一是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提供者的能力。第二个理由

本人认为值得商榷。现行做法对未来才可以取得的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确认收入,并计提坏帐准备的做法是体现了部分稳健原则,即仍有虚计的可能。我们可以采取的补救方法是,设置“收入抵减”账户,并与“坏帐准备”账户相对应,在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时候,一方面冲减应收账款,一方面冲减收入,这样,虽然不能完全解决现值问题,但可以减少虚计收入,使得收入体现了稳健原则。

现金折扣计量的改进。基本会计准则规定:销售折扣,要作为营业收入抵减项目记账。但具体会计准则对商品折扣和现金折扣的规定不同:商品折扣是为销售而给予对方的价格扣除,且发生在销售前,故可以直接冲减收入。现金折扣是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所以发生时确认当期费用。根据现行规定,给予现金折扣是为了早日收回货款减少坏帐损失,从目的看现金折扣与预计坏账损失是相似的,由于坏帐损失是列为费用处理的,现金折扣也应如此。但本人认为两者本质上都不具有费用的特征,而是商品交换所得金额的减项,因此从收入指标的真实性出发,我们应该在实现原则的指导下,以基本会计准则规定的现金折扣冲减收入,即以实现收入的净额列示较为合理。

二、成本的确定和计算方法

(一)、传统成本确认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市场全球化和需求主导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需求的多样性和经营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过程管理,以保证企业能及时调整,顺应多变的市场要求。传统的管理成本计量模式依附于财务会计的账务体系,难以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提供用于管理决策的相关成本信息。(1)成本重心前移,使成本信息出现时滞。资料表明,制造行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在产品研发阶段已确定,只注重生产过程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成本计量模式易发生失真现象。(2)传统的成本计量模式“好量疏质”、“忽视核心竞争”等缺陷,与现代管理思想相抵触。(3)传统的成本计量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个月到1年),反映企业短期的成本信息,将固定成本短期期间化处理,淹没了大量战略信息,企业绩效难以真正体现。(4)间接费用简单化对待,没有揭示出业务活动背后真正的成本动因。

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由于依赖于账户系统,存在着结构性的先天缺陷,无法很好地满足多目标的要求。H·托马斯·约翰逊和S.卡普兰(H.T.Johnson & Robert S.Kaplan,1987)指出,目前的成本会计系统试图满足三个目标:(1)将部分期间成本分配到产品,以便能及时编制财务报表;(2)为成本中心管理者提供过程控制信息;(3)为产品和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个产品成本估计数据。典型的是仅用一种成本系统来实现这三种完全不同的目标。由于财务会计的思想已占主导地位,只有第一个目标完成得较好。然而,仅满足外部财务报告需要的成本系统,不能加强成本中心的过程控制,还将导致产品成本的歪曲和错误。

(二)、未来成本确认计量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都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面:战略管理活动、管理控制活动和作业任务活动。

而未来的成本确认计量模式能够分别很好地反映各个层面的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