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

题型:填空10题40分、选择10题20分、概念10分、简答2题10分、论述2题20分 计算约占50%,参考材料结合书本复习。

第1章 伐倒木材积测定

一、树干材积测定

(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

(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 —树干横断面;

d —树干平均直径

(3)树干纵断面

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

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

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

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

P —参数;

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

(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

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

(2)区分求积式

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

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 分为: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 ''3

1l g v =2

4

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

11

22

4V g L d L π==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g n)+∑g i]*L+1/3g n*L

(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

P v=2P d+P L

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

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

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

(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2)原木:经过造材后形成的木段称作原木。

原条测定直径2.5米处,原木测定小头去皮直径。

(3)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称为削度。

第二章立木材积的测定P27

1、测定胸径时注意事项:

①在我国森林调查工作中,胸高位置在平地是指距地面1.3m处。在坡地以坡上方1.3m处为准。在树干解析或样木中,取在根颈以上1.3m处。

②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时,可在胸高断面积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胸径值。

③胸高以下分叉的树,可以当作分开的两株树分别测定每株树胸径。

④胸高断面积不圆的树干,应测相互垂直方向的胸径取其平均数。

2、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关系

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以f1.3表示。(优点:测定容易(胸高断面是确定的)缺点:不能脱离树高单株反映干形)实践上作用:作为立木材积的换算系数V=G*H*F。

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消除胸高形数的缺点,其优缺点与胸高形数相反。)

实验形数: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断面积为胸高断面积,其高度为树高(h)加3m。(已知f1.3、H,可算出实验形数。)

3、立木材积三要素

胸高形数f1.3、胸高断面积g1.3、全树高h

4、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之为胸高形率。表达式q2=(d1/2)/ d1.3形数与形率的关系:

①f1.3=q22前提条件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

②f1.3=q2-c前提条件树干抛物线体,且树高在18m以上。

③形数、形率、树高有关系:在形率相同时,树干的形数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在树高相同时则形数随形率的增加而增加。

5、用形率法求立木材积:根据形数与形率之间的关系推算胸高形数,再按下式计算单株立木材积:V=g1.3*h*f1.3

6、望高法(记住两个概念)

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作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

第3章树木生长量测定

一、确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⑴年轮法;

⑵生长锥测定法;

⑶查数轮生枝法;

⑷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

⑸目测法。

二、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⑴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为总生长量。

设t年时树木的材积为V t则V t就是t年时的总生长量

⑵定期生长量Z 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为定期生长量。Z n=V t-V t-n

⑶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称为总平均生长量。θ=V t/t

⑷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称为定期平均生长量。

θn=(V t-V t-n)/n

⑸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Z=V t-V t-1 (代替计算定期平均生长量)

三、生长曲线的特性

1、当树木年龄t=0时,总生长量yt=0,此条件称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

2、总生长量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k,k是该树木生长极限值;

3、总生长量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yt> yt-1;

4、生长曲线存在一个拐点。

四、平均生长量的主要用途有:

其一、可根据同一生长期平均生长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树种在同一条件下生长的快慢或同一树种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快慢。

其二、体积平均生长量是说明平均每年材积生长数量的指标。在树木或林分整个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量最高的年龄在林业上叫做数量成熟龄,它是确定合理采伐年龄的依据之一。

五、连年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的关系:

(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A)> θ(A)。

(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

(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A)=θ(A)时。

(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A)〈θ(A)。

六、生长率: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它是说明树木相对生长速度的,即P(t)=Z(t)/y(t)*100

H20H19P(t)=( H20—H19)/ H19*100%

H20H18P(t)=( H20—H18)/ (H18+H20)*200/t

七、各调查因子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⑴断面积生长率P g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P g=2P D即断面积生长率等于胸径生长率的2倍;

⑵树高生长率P H与胸径生长率P D的关系:在H=aD k的前提下,P H=kP D即树高生长率近似等于胸径生长率的k倍,k值是反映树高生长能力的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