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打通小周天

合集下载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少林秘传:任督二脉打通法——小周天!
此方法用于打通任督二脉!是少林气功修炼的关键!附上之前的气功训练法:少林火珠训练法
方法:
取平坐姿势,仍从意守“丹田”开始,随吸气意想“火珠”由“丹田”吸向“命门”,顺脊柱上行过“大椎穴”至顶到“百会穴”。

随之呼气,意想“火珠”由头顶顺骨而下,沿脊柱下行原路返回,经大椎穴、命门穴、长强穴至会阴穴,然后分左右,沿髋关节分别顺两腿骨向下,经膝关节、踝关节至足部大指端。

然后随之吸气,意想“火珠”再由足趾端沿腿骨向上至“会阴穴”会合,沿“长强穴”顺脊而上引至顶。

如此上下反复升降。

次数可根据个人身体、病情及练功情况灵活掌握。

要点:
(1)“会阴穴”至顶“百会穴”要意想“火珠”基本成垂直线升降。

古时称为“中宫直透法”。


(2)意想导引过程中,“火珠”所走路线要沿骨内髓腔运行。

(3)呼吸要柔缓、均匀、深长、自然,初学时如感呼吸不足,可中间适当进行呼吸调节,但总的呼吸规律不可变动。

(4)练功结束前将“火珠”引至“丹田”或足趾端意守均可,但不宜上引“百会”意守。

效果:
透骨升降贯通法可使真气循骨而行,促其周围诸经穴疏通,使其达到平补平泻、调整阴阳平衡、加强气机运行、促进气血畅通、排泻补清和扶正祛邪的作用。

元代医学家、气功家朱丹溪指出,人的生命活动就靠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所以经常练习此功课使肝肠上逆、阴虚阳亢、上实下虚的顽疾沉疴得到升降,泻其实症,清热降火,滋阴济阳,平复疾患。

又可使肾阳虚、肾阴虚等诸症得其升降,补其元虚,进而达到补脑、补精、补气、补血、补神、强筋壮骨之功效。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

打通任督二脉不稀奇潘麟近来网上热议打通任督二脉(小周天)一事,起因是甘肃省卫生厅在其官网上发表一篇题为“41名医务人员学习9天打通任督二脉”的文章。

文章称:5月12日至20日,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

……经过9天的培训,学员们全部掌握了静功五步通督法和动功胃肠功、五禽导引的训练方法,感受了真气在任督二脉中运行的经过,体验了中医的博大精深,证明了经络学说的存在,对中医产生了信心。

其中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有2人因故休学,还有4人因年龄偏大和患有严重疾病暂时没有打通任督二脉。

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

……笔者与“真气运行法”的因缘笔者自幼即入生命修学之道,于20年前即已关注李少波老先生所传之“真气运行法”(以下简称“真法”)。

在这20年中,时有接触“真法”的修学者,他们自练习“真法”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各类重大疾病好转或痊愈、白发转黑、精力旺盛等神奇功效。

其功效之显著,着实超出一般人大胆之设想。

若仅个别人出现这些显著之功效,可谓之“例外”。

然事实是,绝大多数练习者,皆有此神奇显著之收效,此绝非可用“偶然”或“例外”等唐塞之辞以忽视之。

上个月(2012年4月)笔者应邀自印度回到西安讲授有“印度的《论语》”之称的《瑜伽经》。

期间看望西安一名好友,他是一个中医大夫,有自己的门诊部。

与友人聊天时得知他已于几年前开始学习“真法”。

几番寒暑下来,身心改善很大。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真法”,友人经授权成立了“真法”西安推广中心,为广大患者义务传授“真法”。

该中心已办“真法”义务学习班数期。

我随意翻看了几个学员亲笔写的关于学习“真法”后的体会,字里行间频繁出现诸如:“第一天就明显感到丹田里有热气”;“第三天(或第五天)小周天打通了,真气从背后督脉上前面的任脉下到丹田的感受,当你亲身体验时就会知道,此绝非心里暗示或幻觉”;“自第X天小周天打通后,多年的XX病明显好转,犹如神话。

太极拳理‖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

太极拳理‖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

太极拳理‖怎样用太极拳打通大小周天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内容,主要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什么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呢?练精化气就是打通小周天,练气化神就是打通大周天。

周天一词来源古天文学,古人依人体应天体,即“天人合一”原理,将其引入气功修炼中。

认为天体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

天有日月,人有两眼;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人有“肺肝肾心脾”五脏;天分四季,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经;天有360日,人有360骨节等。

如果真气沿着上半身的任督二脉循行一周,就是转了一个小周天,如果真气沿着全身十二正经,奇经八脉都转到了,也就是在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穴位转了一周,那就是转了一个大周天。

这就是人体周天的来历。

小周天是按人体子午线,即前南后北,前任脉后督脉,两脉所构成的环状脉线。

先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气沉丹田,让小腹膨胀。

再进行“行气”。

气在体前下降,过会阴,气在身后上升,最后依次冲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复归丹田,正好一周。

小周天有什么作用?小周天主要是练精化气,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中年人以后练此功有医疗保健推迟衰老的作用。

小周天在太极拳起势和收势中有明显的运用和作用。

太极拳起势任督二脉表现为阴升阳降,也就是气在任脉上升,在督脉下降。

此时是小周天行气。

然后,松胯,命门外撑,鼓胀后腰、后背,将气送到两腿上的经络和两臂上的经络,气行太极拳动作。

此时是大周天行气。

起势是我们使用丹田之气。

太极拳收势是气在任脉下降,在督脉上升,使其收敛,逆行小周天一圈。

既气从下丹田向下到会阴,下鹊桥,向后转过尾闾关,向上到悬枢、夹脊、陶道、玉枕关、百会,再绕到下丹田。

丹田:指下丹田, 在脐下三分,就是将自己的手指平伸,放在肚脐下面三个指头宽度与肚脐同在中线的位置。

收势是我们将使用的丹田之气还回。

大周天是相对小周天而言的。

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继续打通八脉中的其余六脉,以及手足十二正经。

子午小周天为人体南北前后方向,而卯酉为东西左右方向,象征人体左右两手两足上的十二正经。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太极疗2017-05-28 17:40有人称: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是打坐,打通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是站桩。

打坐,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前一句只是引用,后一句才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

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站桩?其实这是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因为大周天这一概念,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尽管如此,像中医气论一样,大周天学说也自成一体。

为了搞清楚何为大周天,我们先来看看更为基础的小周天内涵。

小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鹊桥)。

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在对周天有一个基础概念后,我们再来看对大周天的代表性解释:大周天,古代道家术语,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

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

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

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

根椐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

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法

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法

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法小周天打通法1.叩首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叩首,就是磕头,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

“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

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像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

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后仰的动作,每15次为一小节。

接着从鼻根到下巴轻轻“撞揉”手背,每反复10次为一小节,“撞揉”时面部始终与手背相贴进行(“撞揉”时频率要快,如震颤一般),两节为一组。

如此可使任督二脉在头部顺接,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压患者暂不可练此功)。

2.震动尾闾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二)先双腿盘坐。

有些人说我盘不上,而咱们这个功盘不上正好!双脚微盘能交叉即可,然后用脚掌外缘骨用力站立(站的过程中膝盖不可触地),只要臀部离地10至30厘米就行。

由于重力作用,臀部落地时正好使尾骨撞击地板,这个动作就完成了。

这种撞击面积较大,安全无痛。

为保万无一失,开始时臀部可垫棉垫,站起的幅度也宜由小到大,或面前有人帮忙拽起也可,主要目的就是要震动尾骨,使任脉会阴穴与督脉长强穴得以顺接。

这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关键一步(有骨结核、骨质疏松及急性腰扭伤者,忌用此法)。

别小看这一站一坐。

这对妇科病、肛肠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还可强壮肝肾功能,且能降压安神,治疗腰膝疼痛,只要锻炼时从容和缓,不急不躁,锻炼后都会有气力大增的感觉。

3.壁虎爬行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三)我们都看过壁虎或诸如蜥蜴、鳄鱼的爬行吧,咱们这个动作就完全依照它们来进行,爬行得越像越好。

但在地板上练时不用真的往前爬,如果真的向前移动了,那就必然是四肢在用力,而这个锻炼法四肢是不用力的。

此功法主要用来打通任脉,对增强五脏功能效果卓著,尤其对肝脏有很好的养护作用,对肠胃疾病、便秘、妇科病痛经、不孕等诸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减肥消脂的作用也非常明显。

任脉乃阴经之海,总调阴经各脉,对于更年期妇女尤为重要。

打通左、中、右脉及大、小周天全套方法

打通左、中、右脉及大、小周天全套方法

打通左、中、右脉及大、小周天全套功法此方法是内力打通中脉养生功,由谷老师免费传授给大家。

怎么打通中脉下面我讲一下用内力打通中脉第一步:先找到内力 .伸懒腰的那个劲就是内力.拉大便时用的那个劲也是内力.第二步:找到内力后.用内力打通中脉第三步:打通中脉后多炼习.多排浊气.方法共享文件里都有.第四步:用内力打通小周天.当你用内力打通小周天后.一气走十几圈都用不上内力了.就开始打大周天了.第五步:大周天打完了.把左脉右脉走走.开始打七个轮.方法在小周天进阶群里都讲了.第六步:打完七轮后.开始走内经图. 如果内经图你都走完了。

那你就会感觉到自己都空了.与宇宙相融相通了.那时你就要走宇宙了.走中脉1) 练功前要全身放松,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全部放松。

站、坐、盘皆可。

2) 使劲踩地,找到向上的顶力。

把所有的意念和力都用到百会上。

3) 从下向上有一股展劲,这个劲展开了上去就不能泄掉,这个劲始终向上顶着。

4) 只要用上内力向上拔着你身体,真气自然就会上来了,真气一上来会逼着浊气往上走,你就可以用嘴把浊气呼出去,只要是内力源源不断的给上劲,精就会通过下丹田(气海)化成气,真气会像泵一样源源不断的往上走(启动胎息),所以你是不缺气的。

5) 接着再往上给力,向上挺胸,胸要给上向上的力。

通过中丹田(膻中穴)把气往上送,到了泥丸宫就完成气化成神了,从泥丸宫再往上给力,在空中也能给上向上的力,这就是神化光的过程,这时你已经破了小我这个壳了。

6) 此时你不需要再吸外面的空气了,只要你不吸外面的空气,呼气时小腹会自然往里收的,收着收着这个内力就往上走了。

这个内力源源不断往上走,海底轮就有感觉了,这时你的中脉就通了!头一直向上拉着,吹着气配合着就不累了。

身体越垂直越好,身体越放松越好。

就像这个人似的,头向上拉,身体越放松越好,头向上拉着拉着惊喜会不断的。

拉着你的头能出去了就好了.金蝉脱壳脱掉我这个壳身体内的哪个真人,一但冲出身体它是无形的,想是什么就是什么。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站桩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站桩

打通大周天的最好方法——站桩?有人称:练习小周天最好的方法是打坐,打通大周天最好的方法是站桩。

打坐,我没有任何经验,所以前一句只是引用,后一句才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

运行大周天最好的方法就是站桩?其实这是个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因为大周天这一概念,并不属于科学范畴。

尽管如此,像中医气论一样,大周天学说也自成一体。

为了搞清楚何为大周天,我们先来看看更为基础的小周天内涵。

美女落你手里,你会怎么做?广告小周天,本义指地球自转一周,即昼夜循环一周;后经引申,被内丹术功法借喻内气在体内沿任、督二脉循环一周,即内气从下丹田出发,经会阴,过肛门,沿脊椎督脉通尾闾、夹脊和玉枕三关,到头顶泥丸,再由两耳颊分道而下,会至舌尖(或至迎香,走鹊桥)。

与任脉接,沿胸腹正中下还丹田。

因其范围相对较小,故称小周天。

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等。

小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一阶段,即练精化气的过程,也称百日筑基。

内丹术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精气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后天精气充实起来,并使之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小周天练精化气的目的。

完成这步功法,就可防病去病。

展开剩余75% 在对周天有一个基础概念后,我们再来看对大周天的代表性解释:大周天,古代道家术语,指地球绕太阳转一圈。

大周天是古代气功主要流派之一的内丹术功法中的第二阶段,即练气化神的过程。

它是小周天阶段基础上进行的。

内丹术认为:通过大周天,使神和气密切结合,相抱不离,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称它为大,是由于它的内气循行,除沿任督两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流走。

相对来说,范围大于小周天,故称为大周天。

根椐内丹术理论,通过小周天阶段,后天精气得到充实,并逐步返还成先天精气,故大周天就采用先天八卦图进行指导。

在先天八卦图上,南北方位已是乾坤两卦,但实际上,在内丹术中总是着眼在坎离两卦上,而坎离两卦,已处在卯酉的位置上,故大周天或称乾坤交媾,或称卯酉周天。

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

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

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太极拳内功心法解密古武秘籍小周天真气运行法:1、心静身正,以意运动“学者上场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气,两手下垂,身桩端正,两足并齐,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穆穆皇皇,浑然如大混沌无极景象,故其形无可名,名之曰无极,象形也。

”“太极者,生于无极也。

阴阳由微至著,循环无端,即其生生之机也。

……打拳上场手足虽未运动,两端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

此时壹志凝神,专主于敬,而阴阳开合,消息盈虚,特未形耳。

时无可名,亦名之曰太极。

言此以示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

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介绍)太极拳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以心静身正的外形技击的拳术。

心静,内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为静;身正,身体不偏不倚为正。

打拳时,心静身正,只是外形,此时虽然还没有虚实,但是心神抽合已经开始,心中已经有阴阳。

太极拳得以名为太极拳,取太极的阴阳转换之意。

而对于一种拳术,其中的阴阳只能以技击能量来区分,能量的阴阳就是虚实,实为生成能量,虚为无能量。

而虚实只能体现在由两腿主导的身体两侧之间,此为太极拳单重的原因,即能量只能在身体一侧生成,在传簇中转换,循环无端。

以意运动,即不用肌肉紧张发力运动,而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运动。

意为身体将压缩旋转习练到条件反射时的状态,不是大脑意识。

大家一定不要迷信,要用科学思维理解武学,不要以为大脑意识能够驱动身体运动。

在肌肉紧张发力中,也不是由大脑意识驱动身体发力的,而是大脑发出发力的指令,而发力过程是由一系列神经传导及生物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大脑意识,只是一种意识而已,不具备物质能量,不可能完成物质运动。

(原文)“静以待动”“太和元气到静时,不静不见动之奇。

”“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

如何打开太极拳的大小周天

如何打开太极拳的大小周天

如何打开太极拳的大小周天太极拳是可以防身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练习太极拳,这样可以让我们平静下来,那么生活中如何练习太极拳呢,太极功夫的大小周天是什么情况呢,桩功的大小周天如何练习,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如何打开太极拳的大小周天,欢迎阅读。

太极功夫的大小周天小架拳精细,要求静有形、动有法,一招一式必有理有法,讲究内在的、无形的心法,拳架,本无优劣之分。

但看其中有无内涵,从小架的起式,也就是无极桩,看大小周天,太极讲圆,身必备6窝,两肩,两胯,两掌心。

身往后移,小架的膝盖是对着太冲穴,两胯掖住,两腿往里合,膝盖不动,丹田内收,命门外撑。

脚分阴阳,重心力量分配前掌4,脚后跟6,脚掌内侧6,外侧4.阴阳一分,气沉到涌泉穴,力从拇指缠到脚跟上一圈一圈往上到两胯跟,合住。

在到会阴穴,后到丹田。

这是大周天的运行,这时候,从丹田传送的劲,往左推,移重心走后弧,两裆的劲和在会阴,从后上,通过命门,灵台,夹脊传到手指,走督脉,金刚落的时候,走任脉。

重心分4,6.这是黄金分割线,手不能自己抬起,而是腰胯带起来,走一个立圆。

这是运行小周天。

桩功的大小周天人身体的状态无非放松、紧张两种状态,但是完全的放松和完全的紧张都不能技击!所有的拳术说的放松都是要在紧中求松!站桩就是紧中求松!紧中松是真松!求的真松之后,真紧自然就会了,松中紧才是真紧!练的是紧中松,用的是松中紧,用真紧打出刚猛爆列的力量,一辈子都是门外汉!很多人发劲,都是这么打的,你觉得这个好像不是太极拳的发劲,就是这个道理。

硬啊!明白了真松真紧之后,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感觉到身体的节节贯通,原来不通的地方都通了!比如一吸气就会有气息被吸到脑袋里的感觉!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充满活力,这就是有感觉了,接下来打通任督二脉真的就是水到渠成了!能不能打通任督二脉是门内与门外的分水岭!我们的发力在于裆,你只要能体会到裆劲就对了!而打通任督二脉是找到裆劲的前提,所以为什么太极拳1万人能练好的不超过一个人,纯属技术的,每个人都能学会。

练习小周天功的动作要领打通任督二脉

练习小周天功的动作要领打通任督二脉

练习小周天功的动作要领打通任督二脉练习小周天功的动作要领打通任督二脉小周天功是练习少林硬气功的重要功法之一,是少林硬气功从练到用的必循之功。

所谓小周天,即是内功从丹田出发,下过会阴,沿督脉而上到头顶百会穴,下行过口任脉而下至丹田,即内气运行于督脉的路线。

一、动作提示1、双手重叠捂在小腹,做太极聚气功,直到丹田内气凝聚,小腹气感充盈。

2、小周天功,纯是内气沿小周天路线的运行。

所以,在内气运行之始,必须使内气充盈。

内气不强,则会产生气滞、气断的偏差。

二、动作要领1、口轻呼气,呼气时两掌下按,意念内气下行至会阴穴,意守会阴穴。

2、口吸气,上下齿轻合,发出“嘶”音,同时提肛,两手变合掌上顶至头上,大指轻点百会穴,意引内气沿督脉上行,意守百会穴。

3、舌抵上腭,此之谓“搭鹊桥”。

口呼气,合掌下行成下按状,两臂稍弯,意引内气沿任脉下行至会阴穴,意守会阴穴。

4、如此反复4遍,每遍49次,三、动作说明1、周天功,又称周天搬运法。

古代称之为“内丹术”,这是相对于风行一时的“外丹术”而言的。

古代的统治阶级为了长生不老,四处聘请有名方士,以求神仙赐药。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些方士研究炼丹术,以朱砂(硫化汞)等作原料,熔炼后,称为“金丹”(后来被称为外丹),谓之服食金丹之后能白日飞升。

但人服后因丹中的铅、汞之类剧毒物质而致死。

于是“外丹术”受挫。

“内丹术”的兴起是北宋时期。

北宋的张柏端是大小周内天术的奠基人。

“内丹术”也是古代帝王秘不外传的养生大法,是通过气功锻炼在体内结“丹”,而不是靠服药来延年益寿的。

“内丹术”中所说的“丹”,就是练到一定程度时,丹田里形成一个气团,聚之有形,散则无形。

炼就这个“丹”,能在体内运行,就好像是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

虽然东西很小,但能量极大。

无论内丹、外丹,原本都是中国道家之术。

少林真功取其内丹之长,形成佛道共有的内功能量。

2、周天的概念与天文学有关联。

古人认为天体是个圆环形的。

圆环中间有个带子,称之为黄道带。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 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

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

大约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

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

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

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

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

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

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

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

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

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

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

练功者当慎之!真传丹道小周天功“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

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

练拳打通小周天

练拳打通小周天

练拳打通小周天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必须练好太极拳,第二阶段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打通小周天。

现按这两阶段,再分步骤叙述如下:第一阶段,练好太极拳。

怎样才算练好了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大体有四个步骤:第一步盘好拳架。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盘好架子,以求达到身法正确,动作标准,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

以传统杨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操作与实践。

所以“二十要”是杨式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第二步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

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

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

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

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

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

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太极拳与小周天

太极拳与小周天

太极拳与小周天作者:王占斌来源:《少林与太极》2021年第07期初练太极拳的人,总把通小周天当作一个目标。

小周天,又称子午周天、取坎填离、水火既济、玉液还丹、金液还丹、河车搬运等,简言之就是通任督二脉。

《内功经》上说:“前任后督,气行滚滚。

”我们虽没有明显的感觉,但人体的小周天本来就是通的,只不过运转得较慢,还时不时有不通的时候。

当人体阴阳不协调的时候,容易引发疾病。

练通小周天,人为地用意让任督循环周转的速度加快,有益于养生防病。

小周天于养生作用巨大,于太极拳技击没有多大作用,太极拳的技击主要靠哼哈二气的培养和正确应用。

小周天的功法在网络和书本上的介绍很多,大致都差不多,不再赘述。

循行路线沿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循环往复。

尾闾、夹脊、玉枕这三处,由于在人体中处于特殊位置,又表现为特殊形态,不易轻松通过,因此称作“三关”。

我国二十世纪中期发现的一块出土玉佩,是战国后期的产物,上面的文字记载了行气的方法,我们称作“行气玉佩铭”,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关于道家气功理论的文物资料。

原文为篆书,計36字,郭沫若的释读断句为45字:“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

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

”对这个玉佩上的文字释义,从其出土以来就争论不休,没有形成共识。

郭沫若解释说:“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

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

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

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这个解释明显是望文生义,有些牵强。

“行气玉佩铭”给出了运气的几个关键动词,深、蓄、伸、下、定、固、萌、长、退。

我们知道,人的自然呼吸只能到肺。

深就是呼吸要竭尽全力,努力用意送到丹田(脐下区域)。

丹田仿佛就是个蓄水池,集聚满了,水就溢出来了,气也一样。

丹田充盈了,气机自然而然就会寻求突破,扩张或向外舒展,这就是“伸”。

太极拳练不练大小周天,有没这方面功法?

太极拳练不练大小周天,有没这方面功法?

太极拳练不练大小周天,有没这方面功法?
先说小周天:常见理论是任督两脉连成循环圈即练通小周天。

个人通过自己理解《道德经》太极拳理论创编出转心舞,发现,只要能练好转心舞,都容易有舒通经络的感觉。

能够专心定心的人,经过一定时间量的训练,可以练出(尾椎骨)中丹田圆转,这就是小周天的基础功。

用同样方法,练出左右两个丹田(左右胯骨关节)圆转,三田合一形成太极图。

专心练好转心舞,时间一长,自然舒通全身经络(包括正经和奇经),也就舒通大周天,到此阶断,人天天都舒服。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通过腹式呼吸,培植丹田内气,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

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

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

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

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

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自然冲开尾闾关。

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

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形成循环,往复不止。

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

最后,呼吸变得细微欲止,若有若无,进入了胎息状态。

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

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真传丹道小周天功“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

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

大小周天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大小周天在太极拳中的作用

探索刚柔太极中国功夫太极拳是圆的运动。

当今科学时代,圆的运动已经可解。

圆的运动不提屈法是一大偏差,与清代重要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说“一伸一屈即为拳经”“五伸五屈为妙手”差距甚远。

陈鑫的伸屈二元哲理,解释了圆的运动,语言最为精准,千古不易。

对此我们只能认真探索理解,不可忽视。

人有屈法,才带出伸法。

阴为基础,屈蓄才能后发。

“经络学说”的大周天、小周天,阴经和阳经的流动方向是伸屈相反的。

所以按阴经和阳经流动方向进行运动,可确保人体圆的运动一伸一屈反做。

因此大小周天在太极拳中起重要作用。

一、大周天阴经包括手三阴加足三阴,其生长位置和流动方向及储能功能1.大周天手三阴“由手走胸”:其流动方向从手内侧走胸,同解剖手臂屈肌生长位置相同。

手臂内侧像有一股暗流指向胸部膻中穴中丹田,有储备能量的作用。

手胸这种鲜活的屈蓄运动,是大脑想得清楚的。

2.大周天足三阴“由足走腹”:其流动方向从足腿内侧走腹,同解剖足腿屈肌生长位置相同。

足腿内侧有一股暗流向腰腹屈蓄,人即下蹲。

屈蓄下蹲过程即是足下涌泉或下腹下丹田储备能量。

任脉把中丹田下丹田能量连接起来,直达足底产生强大足下反弹力。

大脑也是想得清楚的。

3.大周天手三阴和足三阴的流动方向,确定起了储备能量的作用。

①手三阴屈蓄,还带领上半身任脉下沉、肩关节内旋、胸腹屈蓄下沉,增强了整体屈蓄和储能的功能;②足三阴屈蓄,又带领下半身足踝和髋关节屈蓄、腰腿屈蓄,阴经入腹气沉下丹田。

腰腿屈蓄有储能功能,大脑也是想得清楚的。

二、大周天阳经包括手三阳加足三阳,其生长位置和流动方向及用能功能1.大周天足三阳“由足走头”:流动方向也从足底起,从腿外侧入背督脉再到头止。

这时足下反弹力一路从后半片身体上升到头的上丹田,上、中、下三丹田贯成一线,用手把足下反弹力发出体外。

大脑也是想得清楚的。

2.大周天手三阳“由头走手”:从头到手臂外侧到手发放能量,最简单清楚。

小结:大周天手三阳加足三阳的生长位置和流动方向和功能,其实是一条包裹全身外层的储能和用能的兜圈流水线。

太极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太极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

太极百日筑基打通小周天后就可以达到以下境界很多朋友问关于太极拳初学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我的答案很简单,很实在,就是需要注意“观念”的问题。

树立了一个观念,而后很长一段时间,无论你怎么学习,如何用功刻苦,掌握了多少修炼的法门,你都是在强化自己的观念,圆一个观念的梦。

甚至那些你主动去求教的老师、找来的书籍、喜欢的招术,都实实在在从你的观念中派生出来。

观念就像一个招揽者,到处寻求合适的对象;也象一个严厉的看门人,把很多东西拒之门外。

把太极拳看成普通的体育活动,锻炼一下四肢协调性、活动一下筋骨,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纯粹的意识活动,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作用,用意不用力,是一种观念。

把太极拳看成哲学的文化活动,当成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了解你的本来,实现身心合一,与历史长河共舞,也是一种观念。

人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所能想到的,因为观念的不同,你的目标就有所差别,前往目标的路径差别就更远更杂了。

第一种观念比较平实,年轻者因为刻意以求,就事与愿违;年长者往往淡泊从之,收获却也颇丰,或许真的就成就了。

第二种观念有些味道,只见得满眼山花浪漫,百家争鸣,繁星璀璨;趣味浓厚者非此莫属,荒诞莫名也非此莫属。

一辈子寻觅了个开心快活地自娱自乐,也是足够了。

只有那些练到索然无味的人,才能成就前进一步。

第三种观念就不知所云。

这里就想谈谈第三种观念,前面对它的那种描述,确实令着迷于传统文化者血脉喷张,似乎就该如此,不如此就不配为太极拳;但是为什么如此,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太极拳,说到底,就是顺着人的本来本性,那么地动一动,静一静。

可是人的本性是历史和宇宙乃至整个人类生生不息,繁衍进化来的,与时间空间等量呼应契合。

以某人出生后的阅历知识来判别,往往就摸不准这个本性的模样,更不要说去顺应它了。

更经常的是,用这个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来瞎指挥,做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

第三种观念就是用动和静两个方法,帮助你去寻找你自己的本来面目,就是放弃脑子里面乌七八糟的东西,尤其是第一种观念中的力,第二种观念中的意,令自己的本性站出来讲话,给它一个表现的机会。

打通小周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打通小周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打通小周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打通小周天的成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说是偶然,是因为本来没想到要专门修炼小周天,是在学习催眠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运用自我催眠快速入静的好方法,于是联想到自己好多年前接触过的小周天的修炼,就拿来试试用在小周天的修炼上,结果效果非常好,也就很快成就了打通小周天的成果。

说他是必然,是因为我长期打太极拳,对经络学说,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体内的真气通过太极的锻炼,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在适宜的机缘下,就打通了。

打通小周天以后,往下怎么办,我还在迷茫之中,遇到了一些高人,说了一些东西,但我都似懂非懂,也不敢盲从,感觉再往上,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有哲学意味了,自己还需充电,学习。

看到博客的帖子里有人问,打通小周天是时会有什么感觉。

我在这里说说我在打通小周天时的自我感觉吧。

首先感觉最难的一关是,从真气在丹田内聚集到会阴的这一个阶段,进展比较缓慢,有时感觉丹田内的真气已经很充实了,可是它就是不往下去,不过我也没用意念去引导,因为觉得那样可能会不安全,从我开始意守,到第三周的时候,丹田里的热流终于自己运行到了会阴,这个时候会有隐隐的性的感觉。

但是那几天忍过来了,没敢房事,因为我知道那时候是关键。

接下来比较难的是从会阴到命门的这一关,命门比较难过,真气会在那里徘徊的比较久,但是腰部暖暖的感觉很好,很舒服。

再往下就比较容易些了,也比较快,从命门到颈椎的那一段,有点“云蒸霞蔚”的感觉,呵呵,那种感觉很奇妙,我也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词了。

这整个修炼的过程中,周身的肌肉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跳动,皮肤有时有针刺感,尤其是头部的针刺感最强。

有时在办公室坐着,只要是脊柱端正,比较放松,有时会突然气息乱窜,头顶针刺。

感觉身体就像是一个布满了污垢的筛子,正在被冲刷干净。

到了大约第四周以后,真气运行到了百会,也就是头部。

(补充一点,从命门到百会的这个环节,头顶会有向下压的感觉。

)个人认为这个环节是最舒服,也是最令人震撼的,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好像有被洗脑的感觉,当真气从百会通过鼻子,我当时下意识的感觉到,我的鼻炎,一定会好了!结果就真的好了。

武道小周天之法

武道小周天之法

武道小周天之法很多朋友喜欢练小周天,想打通任督二脉,却不明其理,自己琢磨,最终练出了问题,因此慕白写这篇文章讲一下小周天。

首先我想问各位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打通小周天?打通小周天是什么原理?正常人的经脉本就是通的,为啥还要说打通?这些问题你都不知道,你能练成就是绝世天才!慕白不修丹道,所以慕白只讲武道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道家修炼之前都有一个百日筑基,这在武道里是什么?我说过武道与丹道一一对应,殊途同归。

其实这个问题很明白,说的就是抻筋拔骨。

经与筋通,内家拳里最基本的筑基方法就是练筋通经,这就是筑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练八段锦能将身体练通,其实就是这个原理,因此你不用力拉拉筋,怎么可能有效果?那么回到问题来,什么叫打通经脉?不是说原本它不通,而是说你的经脉太细了,承受不了那么多内气,因此有一个打通的过程,但是没有练出气你怎么打通呢?你就用意念带着原本那么微薄的气空转任督,你以为你打通了,其实你在瞎练那么怎么练出气来?其实小周天包含了两步功夫,炼精化气和炼气化神!炼精化气不需要走周天,这个过程是心肾相交,将肾精化为肾气,最终变成真气,也就是一个积精累气的过程。

具体怎么做?最重要的就是你要平心静气,这样心气才能下来。

孙禄堂总结了一大串: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其实就是降心气,至于升肾气慕白前面写过了,地反天提肛收阴,舌抵上腭~说过无数次了,不重复了!做到这些你自然就炼精化气了,根本不需要意念引导。

至于炼气化神,这是小周天要干的事儿,把你积累在下丹田的内气通过督脉往上走,一路到上丹田化神,然后一路下降返回丹田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这个过程才是所说的冲关,但是是自然的,强加意念引导会弄出事的,不引导啥事儿没有。

那么这些怎么练?其实站桩就行。

当然你要站了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这些东西。

就像三体式你几十秒就瘫了,你练什么气老老实实熬炼筋骨去吧,筑基都还没完成的,别乱想其他的了~最后附一首歌诀: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皱节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通小周天之所以太极拳养生最好,是因为它是以练意练气为主的内家拳,通过演练拳架套路(调形)、腹式呼吸(调息)和神意内敛(调心)等技法,来培补人的精气神,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只盘拳架套路(调形),不进行调息调心,也仅仅只起健身作用,因此练太极拳必须注重内在意气的修炼。

太极拳怎样内炼行气呢?其道理己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清楚了:“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

太极拳行气之法须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为依据,从拳经的原字原意去体悟,才不会走错路。

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内容,主要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

什么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呢?练精化气就是打通小周天,练气化神就是打通大周天。

什么是小周天?简单的说,用气打通任督二脉就叫做小周天。

所谓任督二脉就是人体经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从《灵枢.营气篇》中的叙述,可了解到十二经脉与任督两脉的循环次第:“…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骨入骶,是督脉也,经阴器,上过毛午,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

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这就是说,经脉的流注从肺经开始,依次循环到肝经;再由肝经入胸,上行经前额到头顶,再沿督脉下行至尾闾,经阴器而通任脉上行,然后再回流注入肺经。

这是《黄帝内经》所表述任督之气在人体运行的自然规律。

由此可知,就正常健康人而言,任督两脉本来就是通的,又何须还要打通任督二脉呢?修炼家认为任督二脉是阴升阳降,也就是任升督降,这样的运行轨道是耗散的。

而修炼家把它变成逆行——任降督升,使其收敛,恢复人在出生时中断了任督相通的内气运行渠道,返回先天状态。

所谓“顺则凡、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

”所以锻炼通任督或周天功夫,叫逆行周天。

逆行小周天循行一圈的路线,是从下丹田向下到会阴,下鹊桥,向后转过尾闾关,向上到悬枢、夹脊、陶道、玉枕关、百会,再到泥丸(上丹田),上鹊桥,中丹田,下丹田。

逆行周天有什么好处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通任督能产生功效,在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里下了结论:“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离水火交媾之乡……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

”通了小周天之所以一通百通,是因为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六条阴经与之相交,具有“总领”一身阴经的功能,即对全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六条阳经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因而督脉具有“总督”与调节一身阳经的功能,即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

任督二脉一旦疏通,内气循环运转就畅通无阻了,人体十二正经在任督行气的作用下,使十二经脉之间的沟通联系,会变得通畅,同时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正经的通畅又带动络脉的通畅……于是所有的经络都通畅,气血就会沿着特定的轨道,有序无碍地运行于五脏六腑、皮肉筋骨,身体各处的细胞都能得到气血的濡养,其新陈代谢也就随之旺盛,天长日久,有病的身体便能得以康复,健康者就更显得气足神旺。

小周天功,在道教界、中医界、武术界、气功界和养生界里,流传最久、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

这种功法,能延续至今,几千年都经久不衰,何以它具有这么大的魅力,何以能吸引难以胜数的追求者呢?其主要原因是它具有养生祛病功能,人们可以借助自身的力量——内气运转与疾病作斗争,无需吃药打针等外力帮助,就能使痼疾顽症霍然而愈,达到保健益寿,创造自力延长生命的奇迹,难道不是千金难买的“宝”、世上难寻的“贝”吗!那么有没有人通过练拳打通了小周天?我们能不能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传统杨式太极拳内功传承体系中,有一描述杨家祖孙功夫进阶的图画——全图共十三层台阶,最高处绘着一座南天门,在打通小周天功法第八层台阶上,标写着师祖杨禄禅的名字。

这就回答了我们:练拳能够打通小周天。

其实对此应勿庸置疑,太极拳本是天然的动态气功,是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兼炼了内气,靠内气来打通大小周天的。

前人能我们也应该能,只要树立信心,揣摩方法,精心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够通过练拳打通小周天。

练拳打通小周天要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必须练好太极拳,第二阶段在太极拳的基础上打通小周天。

现按这两阶段,再分步骤叙述如下:第一阶段,练好太极拳。

怎样才算练好了太极拳,练好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大体有四个步骤:第一步盘好拳架。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盘好架子,以求达到身法正确,动作标准,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

以传统杨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操作与实践。

所以“二十要”是杨式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第二步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

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

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

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

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

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

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

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十六字中的难点是行拳“协调”,王宗岳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实际上是要做到五个“一”,即:一动都动,一静全静,一开百开,一合俱合,一转齐转(一转无有不转)。

杨澄甫《十要》中也有“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的要求。

在行拳中常常会发生:左动右不动、上动下不动、肢动身不动、身动眼不动、外动内不动等情况。

此时必然会发生某一部分身肢停顿、呆滞和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行拳就属于不合格。

这种动作不协调不同步的毛病,之所以难改,就在于人们平时大脑是指挥肢体单向运动,不习惯于行拳时大脑要调控身肢同时进行异向运动,所以行拳协调的难度就大些。

但是,只要下决心多练多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达不到的“协调”。

第三步练好用意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用意,王宗岳《十三式歌》中写道:“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意思是行拳时要把用意放在主导的地位上,使意起主导作用。

杨澄甫《十要》中要求“用意不用力”,更具体地指明了行拳要用意。

所谓练好用意,是指能够娴熟地“以意行拳”。

“以意行拳”的具体方法是“以意导形”,“以意导形”就是运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变,故行拳时意在形先,动在意后。

即“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这就是形与意的统一。

用意要求“无过不及”,即用意不能过,过则易僵、易呆、易滞,不能轻灵松柔;用意也不能“不及”,“不及”则易丢、易散、易断。

故“以意行拳”首先心要静,不静则心不专、意散乱,行拳时会发生“过”与“不及”现象。

心专一才能把握好用意的度,使用意度恰到好处,做到“劲断意不断”。

第四步练好呼吸要练好呼吸,必须在第三步“以意行拳”达到娴熟的基础上,减少意念对形体动作的导引,把一部分意念转移到调整呼吸上面来。

因为太极拳行拳的呼吸,不同于人们平时的呼吸,其区别在于行拳呼吸方式有三大改变,不用心用意对呼吸方式的调整,就难得改变过来。

这呼吸方式方面的三个变内容是:1)行拳时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慢、匀、轻”。

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2)行拳时要求呼吸为“腹式逆呼吸”。

太极拳行拳时的呼吸,是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并且要调整为腹式逆呼吸。

腹式逆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

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

如果能够再做到腹式呼吸日常生活化,全都还原为婴儿的先天腹式呼吸,那就时时刻刻在练功了。

3)行拳时要求呼吸符合“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

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那么行拳时是以动作为主,还是以呼吸为主呢?当太极拳发力技击时,是以动作为主,即要“呼吸配合动作”;而当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时,则要以呼吸为主,即要“动作配合呼吸”。

这是因为太极拳养生要求呼吸均匀,每分钟呼吸的频次基本相等。

由于太极拳每个动作行程的弧线长度不相等,只有在行程弧线长的姿势动作加快点速度,在行程弧线短的姿势动作放慢点速度,使动作到位与呼吸完成同步,以保持呼吸基本均匀。

第二阶段,练拳打通小周天。

在前面良好太极拳的基础上,再按下面两个步骤操练,就会练通小周天。

第一步气聚丹田。

气聚丹田是指内气集聚于丹田(不是指呼吸的气)。

在“以意行拳”操练中,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有时行拳会虚静到“得意忘形”,真正做到了用意不用力,这时行拳用意度大大减少,甚至减少到“有意又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实际上已经转换到神在摧动姿势的演变!基本符合武禹襄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的要求,即能“以神行拳”。

虽然这时的“以神行拳”,还离“纯以神行”有一定差距,但对训练“聚神”“凝神”“敛神”起了很大作用,明显提高了调心调神的质量。

神主气,神敛气自收。

故调整心神,为收气聚气之首要,是气聚丹田的基本功。

为气聚丹田的需要,对所练的太极拳套路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说套路长度要能连续打30分钟以上(少了不行,可以重复),套路中的动作要作一些小调整与修改,以为满足养气养生的需要,去掉发力和跳跃的动作,把外八字脚(135度)的动作姿势更改为60度左右,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