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必考成语及解释
![中考必考成语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7ef66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e.png)
中考必考成语及解释
1. “首当其冲”,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比如,战争一爆发,前线的士兵们可就首当其冲咯!
2. “脍炙人口”呀,是说诗文或事物被大家赞美和传颂。
像那首经典的歌曲,不就是脍炙人口,人人都会唱嘛!
3. “通宵达旦”,就是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还记得那次赶作业,我可是通宵达旦才完成的呀,累惨了!
4.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就像弟弟捧着他最爱的玩具,小心翼翼的样子,真可爱!
5. “焕然一新”,意味着面貌变得崭新。
哇,你看那间重新装修过的房子,简直焕然一新了呢!
6. “迫在眉睫”,表示情况十分紧迫,就在眼前。
中考马上就到了,复习可真是迫在眉睫啦!
7. “津津有味”,是说对事物很有兴趣。
他看那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连饭都顾不上吃。
8. “莫名其妙”,就是让人搞不明白,很奇怪。
这人突然就发火了,真莫名其妙啊!
9. “不耻下问”,是说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学习孔夫子,不耻下问才能有进步呀!
我觉得这些成语在中考中真的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9fe016581b6bd97f19ea91.png)
一、考情分析 1、考查的目的:能否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2、此道题型分值为2分。 3、近几年,衡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只有2014年 和2017年出现这类考题。 4、通常采用选择题形式命题。 5、考查的成语大部分是初中语文课本出现过的, 也有课本以外的较常用的成语。
2014年衡阳市考题回顾
C (2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 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 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 ,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 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例3:这些豆蔻年华的小伙子,也许在没 有喝酒前想也不敢想能干出这些伤天害理 的事。 辨析: “豆蔻”本为植物名称,在 成语里,“豆蔻”是比喻少女。指少女十 三四岁的妙龄年代。由此可见,用“豆蔻 年华”来修饰“小伙子”显然是用错了对 象,属于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适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具有很强的单一性,有的专指人,有的专指物, 有的专指景,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 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 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8.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 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9.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 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Hale Waihona Puke 10.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11.脍炙人口:原来比喻美味人人爱吃,后来比喻美好的 诗文人人称赞传颂。
12.阳春白雪:喻高雅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13.叹为观止:对象只能是精妙之极、完美之至的美好事 物。含褒义 14.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含贬义。
中考复习: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汇总
![中考复习: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f7551baeefdc8d376ee32da.png)
•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 学术报告。
• 辨析:“美轮美奂”中,“轮”是高大的 意思。“奂”:众多。这个成语形容高大 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 “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解题指导
• 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 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 栋。
•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的行为无从搭配,属于用错对象。
解题指导
•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 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 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 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错误6:重复用语
•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 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大方”是指某种专长的人。整个词语的 意思是被内行的人笑话,前面不能再加 “让人”。
谦辞(只能自己说自己)
• 蓬荜生辉、 敝帚自珍、 抛砖引玉、 贻笑大 方
• 无功受禄、 信笔涂鸦、 一孔之见、 才疏 学浅
• 挂一漏万、望尘莫及、不足挂齿、 洗耳恭 听
敬辞 (自己说别人或者说对方)
• 高抬贵手、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高朋满 座
• 大材小用、 率先垂范、 虚怀若谷、 虚座以 待
下列成语是褒义词,不可贬用:
• 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 • 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 • 沁入肺腑、别有天地、蔚然成风、 • 有头有脸、有口无心、从容不迫、 • 集腋成裘、来日方长、置之度外。
解题指导
•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 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 栩栩 如生,美轮美奂。
滔滔不绝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e87898ec3a87c24128c407.png)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
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的一天。
思路点拨
A 中“世外桃源”符合具体的语境,很有些“桃源 ”的韵味。B中用“声情并茂”来形容朗诵也是适合 的。D中“柳暗花明”没有用原意,而用了克服困难 后的美好前景,用在这里是准确的。关键是C中,“ 百废俱兴”是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而 句中强调的是“重建工作千头万绪”,意味着还没 有兴办起来,成语用在这里是欠妥,用“百废待兴 ”更合适。
我们可以“去同存异”,把不同的字分别组词加以
区分,如“留恋”与“留念”:“恋”可组词“眷 恋” ( 多指依依不舍之情 ) ,“念”可组词“纪念” (
多用于临别馈赠) 。“传诵”与“传颂”:“诵”可
组词“诵读”,“颂”可组词“颂扬”。
解题技巧 5.理解新生词语(包括网络词、外来词等)。 如:网民、扶贫、放心肉、雷人、给力、豆(逗)你玩
解题技巧 7.从前后词语的搭配习惯来辨析。 有些实词在句中作谓语或宾语,辨析选择时,就要 看该词与句中前后词语是否搭配。如“保持”与“ 维持”两个词虽然都有保持原状、不让改变的意思 ,但搭配习惯不同。前者常与“整洁”“传统”“ 联系”等词搭配;后者常与“纪律”“现状”“秩 序”等词搭配。
解题技巧 8.从词性和语法功能上区分。 词义相近或相同,但词性不同的词语在句子中所作 的成分也不同。如“勇敢”和“勇气”,“勇敢”
主要题型有:①选择题;②结合语境或根据释义写
出相应的词语;③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句中词语;④ 选用词语进行语段描述。 这一考点中所涉及的词语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 活中出现频率高且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语。值得注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初中易错成语释义及运用 课件(共17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初中易错成语释义及运用 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a6368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8.png)
一树百获: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育人才能长期 获益。树,种植。 名山事业:《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 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后来称著书立说为“名山 事业”。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褒义。危,正直。 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有声有色 ”。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 切教导。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 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当却一无所得 。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不稂(láng)不莠: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贬义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不齿于人:不能列入人类。意思是不能算人。齿,排 列、并列。 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不逞,不得 志,不如意。 粉墨登场:妆化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借 指登上了政治舞台。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 活动。不能误作褒义。附庸,追随。风雅,文雅,多指 才学。 始作俑者:开始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比喻第一个 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易滥用于一切倡 导人。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 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空谷足音:人迹罕至的山谷传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 的人事、音信或言论。 善刀而藏: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行事适可而 止,善于收敛自己。善,擦拭干净。 罪不容诛: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 恶极,死有余辜。诛,杀死,判处死刑。
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 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含贬义。 涉笔成趣:形容拿笔一挥就可以创作出很有意味很有 深度的作品。 见仁见智:意见不统一。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 诛求无已:强行索取贪求,没完没了。诛求,强行索 取,榨取。已,停止。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件
![2023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3c4f2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b.png)
【答案】 B(B项有误,“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再与“笑”连用, 语义重复。)
【类题归结】解答这类题,要熟悉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详见P199 《清单二十八》)
考点 二 近义词运用
【典例二】 核心素养·语言运用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
考点 四 关联词语的运用
【典例四】 核心素养·语言运用 在下面的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
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
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
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
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3分) 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 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 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 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 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悉的黄牛、公鸡和山羊等动物跃然墙上,令人耳·目·一·新·。
B.小明的妈妈,边刷朋友圈,边哼唱着歌曲,不知什么原因,她突然忍俊不禁地大 笑起来,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C.作为文明交通志·愿·者·,面·对络绎不绝的行人,如果有人问路,可直接告知对方 或者热情引导其询问交警或其·他·人·。·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f621190fe4733687f21aa58.png)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成语的理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8fe8fb9e31433238689309.png)
最绝望的前途
最难做的饭 最高的巨人 最短的季节
山穷水尽 无米之炊
顶天立地
一日三秋 偷天换日 一步登天 四海为家
5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最厉害的贼
最长的腿
6
7
最大的家
成语 之最
8
9 10 11
最有价值的话
最忠诚的语言 最大的誓言 最广的话
一诺千金
金玉良言
海枯石烂
一言千里
无所不知
12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中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考 复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 习 专 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题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A.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 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十年来他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他怎能不忧 心忡忡且耿耿于怀呢 。 C.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 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大趋势的今天,“与 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此此此 此此此 此此举
德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望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成语误用的原因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例: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 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 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 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中 考 复 习 专 题
1、他在敌人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 得遍体鳞伤。 2、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 笑了起来。 3、对于此次的工作失误,他一定有难 言之隐的苦衷。 4、80年代中期,他独自孓然一身来到 深圳闯天下。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3672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1.png)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理解和运用初中易错成语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30.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有时也指一言不发。
31.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32.不名一文:名,占有。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33.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悲。
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34.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之意)。
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中考语文分析之 专项复习--成语的正确运用
![中考语文分析之 专项复习--成语的正确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74a8ce3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办权。
B.近阶段,毒黄瓜、瘦肉精、塑化剂……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令人惴惴不安。
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遇着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做好抗旱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C.两岸实现“三通”以来,去台湾和大陆观光旅客滔滔不绝....,呈现出“两岸一家亲”的交往热潮。
D.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前辈,虽然他们早已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恩情我们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B.《木兰诗》情节扑朔迷离....,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不仅让中国的老百姓津津乐道,也让世界的“木兰迷”倍加赞赏。
C.与书为友能够让你获益匪浅....,将不同的书视为自己的朋友,就能增长阅历,丰富思想,增添情趣。
D.利比亚连日来遭受北约多国部队的空袭,反政府军又节节取利,加上美国等国的推波助澜,利比亚政府军已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前景让人堪忧。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眉山多风光,绿树葱笼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D.良妃娘娘刚走进辛者库,众奴便向良妃娘娘请安。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1865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4.png)
❖ 例句——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 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
❖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 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 样,造成重复。
B. 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 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 "美容师"。
C. 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 护林,防止沙漠的南侵。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 倍功半的效果。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坚忍不拔: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从容 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29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
❖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 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 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28
4、选出下列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 )
A.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 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 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 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 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及惯用语(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及惯用语(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5676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0.png)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及惯用语(解析版)一、知识点汇总常考成语汇总1、郑重其事: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2、责无旁贷:贷:推卸。
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3、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
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4、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
翻来复去,睡不着觉。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5、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6、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
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7、诸如此类:诸:众多;此:这,这样。
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8、中西合璧: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
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9、志同道合:道:途径。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10、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11、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12、自出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出于自己的创造。
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13、著作等身: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14、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15、自给自足:给:供给。
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16、壮志未酬:酬:实现。
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
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17、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18、惴惴不安:惴:忧愁、恐惧。
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19、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
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20、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1、自命不凡:自命:自认为;凡:平凡。
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22、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23、自怨自艾:怨:怨恨;艾:割草,改正。
中考攻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攻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aba6d2ed630b1c58eeb545.png)
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精确牢记成语。
常见成语;②辨析常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解成语
例 1 (20xx 娄底)先将成语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或更正错别字后的
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④推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
正确字写在括号内,再用正楷或行楷把成语抄写在田字格里。
语的'感情色彩;⑤依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解成语中加点字的
成语又要理解其意思。
的汉字,②选择题:从不同的选项中选出运用成语正确或错误的一个选
例 2 (20xx 恩施)依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
项,③主观运用题:用指定的一个成语造句或用指定的几个成语围绕一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成语。 (1)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
有多精致、多认真、多么地办事仔细,连最微小的地方也不马虎啊!( ) (2)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概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声震 提供的中考语文复习,是我们细心为大家预备的,盼望大家能够合
理的使用!
魏
第2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考攻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个中心写语段。 【试题探究】
一、精确识记成语
【考点解读】
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渐渐形成的,是商定俗成的产物。其词型固
对成语运用的考核,是中考的一个典型考点,它表达了考生的积累
定,词义也相对稳定,每一个字不得任意换用和增减。所以,要求在
和运用能力,其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
忍俊不 jīn( ) ch 紫嫣红( ) 言简意该( ) 不屑置辨( )
中考复习专题-成语的运用概要
![中考复习专题-成语的运用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1d94442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1.png)
例句中的“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 处显然不当。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 “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 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而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如:
2.看谦敬是否错位。有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烙下了深深的古代文化的 印记,有的专用于自称(谦辞),有的专用于称呼别人(敬辞)。如果在理解时忽 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
(2)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 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 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是谦辞,其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我”, 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 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而语境中学生请教的对象是老师, 显然不合语境。
2.(2010·玉溪)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哀牢山是一个美的世界,美的景,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 无不令人触目伤怀。 B.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都取得 了喜人的业绩。 C.为了改变这个班学风不正的局面,李老师服从了领导的安排, 粉墨登场担任了该班的班主任。 D.遨游于艺术的海洋时,美虽然有时在印象中稍纵即逝,但仍能 使人感怀。
辨析成语使用“十看”
1.看成语的语义。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 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 理解就会出错。如: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9f50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4.png)
了联欢会。
8、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9、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
1、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B)
A、费雷罗这次不仅仅得到了法网男单冠军,在 最新的ATP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 他也以507分遥 遥领先。
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 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办的大理石和 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C )
A、暗淡的人间,茫茫的世路,就丢下我踽 踽独行。
B、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 的日子。
C、他喜欢打电游,虽经老师多次教育,他 还是矢志不移。
1、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把大家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2、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 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 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 神值得提倡。
为了让分别数载的老同学 不期而遇沟通信息,我们 精心组织了联欢会。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 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 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 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义
复习目标
1、了解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2、熟悉成语辨析的技巧
3、提升成语辨析题的解题能 力
我探究、我发现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 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运用 苏教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 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运用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5759685727a5e9856a6177.png)
2019-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运用苏教版考点解析:正确使用成语,是“中考说明”中考试内容的一个严重组成部分。
从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看,对成语使用的正误判断题则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
所以,对于即将走向中考考场的广漠中学生来说,全面正确地掌握成语误用的类型,就显得尤为严重。
辨析成语的方法:一、从意义上辨析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仍有细微差别。
如程度轻重,范围大小、表达侧重点等方面的例外。
例:“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二、从结构上辨析成语的结构类型很多,有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等。
成语的结构例外,意义、用法往往也例外。
例:“弦外之音”和“弦外有音”三、从色彩上辨析成语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成语色彩例外,在使用时也有所例外。
例:“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成语使用八戒:一戒xx病例: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二戒褒贬不分病例:我英勇的公安人员在车站守株待兔,一举将杀人后潜逃的罪犯擒获。
三戒xx病例:中国男子体操在世界锦标赛中,技压群芳,荣获冠军。
四戒轻重失当病例:李老师是班主任,又担任三个班的数学课,真是日理万机五戒自相矛盾病例: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六戒画蛇添足病例: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大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七戒胡乱模仿病例:这个工程如果出了问题,我拿你是问。
八戒使用超前病例:庞涓笑到:“齐兵被我追得仓皇而逃,简直是草木皆兵了友情提醒考试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弄清语境;(2)对易混淆的成语重点比较辨析;(3)弄清成语的意义;(4)采用排除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看表达重复与否。在使用时,成语语义可能与句子中有些词语 意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意思或 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有叠床架屋的语病,如不加细辨, 就会发生误判。如:
(5)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的怪石,于是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 军的妙计。
例句中的“出奇制胜”虽可作谓语,但其后不能带宾语。成语用在此 处显然不当。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 “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5.看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 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而选用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如:
4.看成语的语法功能。成语由于词性和词义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 能也会不同。对成语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词语之间的不搭配。 如:
(4)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 自食其果。
“置之度外”和“置之不理”“置若罔闻”词义相近,“置之度外” 常常和介词“把”搭配,“置之不理”“置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 配,因此要把“置之度外”改为“置若罔闻”,才是正确的。
(10)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 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形容众多,可见“莘莘学子”就是“众多的学子”。既然是 “众多的学子”,何言“一位”?删去“莘莘”,意思就通顺了。
10.看成语的本来意义。很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 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运用时一定 要追本溯源,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不少成语现在都使用它的比喻义或 引申义,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熟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 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利用考查汉字书写的形式考查了正确识 记成语的能力。A项“不记其数”中的“记”应为 “计”,“计算”的意思;C项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 “醒”和“励”,其正确书写为“省”和“厉”,很 容易误写;D项“与日惧增”中的“惧”应为“俱”。 正确识记成语的字形,一定要整体理解成语的意义,
(6)范曾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 也趋之若鹜。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范曾画展”的热 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可改 用“纷至沓来”。
成语的感情色彩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明辨褒 贬。特别强调的是融合反语修辞手法的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不应视为一种 错误。
6.看成语所指的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专门 指个体或群体,专指人或事物,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等等。如果不了解它 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如:
(7)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 次、高水平攀登。
“洗心革面”比喻人彻底悔改。指人的改过自新,而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成语意义的理解,理解成语的意义不能望文生义,要追 本溯源。“津津有味”在该句的意思是“形容对某事物兴味浓厚”。
探究类型之三:字形识记
成语的结构和意义都很稳定,识记成语的字形离不开 对成语意义的准确理解,答题时据义辨形。 例3:(2010·昭通)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人迹罕至 不记其数 深恶痛绝 B.无精打采 千姿百态 异想天开 无人问津 C.发人深醒 天真无邪 再接再励 断章取义 D.繁花似锦 与日惧增 心旷神怡 川流不息
集训点一 正误判断
1.(2010·连云港)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 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 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 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 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流逝的。
B.大家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只是浪得虚名而已,对他的
印象也就极Leabharlann 。C.在福州很少有人知道她,但在美国,她却是个赫赫有名
的才女。
D.玉树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
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成语的理解与运用。D项“蠢蠢 欲动”的意思是“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有阴谋捣 乱”,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显然与语境不合。
成语的理解与应用
【考点解读】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对成语的 考查,主要涉及到下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 解与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见成语;②辨析常 用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了 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承载的故事意义;④ 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 色彩;⑤根据具体的语境意义写出成语,理 解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考查的依据主要是 在所学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成语,试题载体主 要来自于课外。
辨析成语使用“十看”
1.看成语的语义。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成语,这时切忌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 很多的时候,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 理解就会出错。如:
(1)成都五牛队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 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多以否定形式应用。这里误解了词义,导致使用不当。易望文生义的成 语还有:“万人空巷”“炙手可热”“首当其冲”“久假不归”“明日黄 花”“细大不捐”“石破天惊”“危言危行”“文不加粗”等。
探究类型之一:正误判断 有两种形式:①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②选出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需根据具体语境和成语的意义、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 作出判断。 例1:(2010·黄冈)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 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 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 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 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 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 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 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成语的正确理解,所提 供的成语都是常见而又易混的。A句“响彻云 霄”的意思是“声音十分响亮”,与前面的 “名声”搭配不当;B句“各得其所”意思是 “各如其所愿”,不能用在相互的配合中;C 句“锲而不舍”的意思是“做事坚持到底,有 毅力”,用在此处恰当;D句“头晕目眩”的 意思是“头昏眼花”,与语境不合。
【题型分析】2010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成语试 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成语和 释义等搭配有误的一项;选出对成语中加粗字 解释有误的一项;选出句子中加粗成语解释有 错误的一项;选出成语中加粗字字义相同的一 项;选出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 一项;选出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 一项或两项;选出对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错误 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②填空题:填字将成语 补充完整;以一个成语的四个字为开头各写一 个与其意思相近的成语;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要 求填写相应的成语;根据相关提示在语段中填 写成语;在语段中用相关的成语替换画线文字。 ③简答题:简要评说借用成语制作的广告词。
7.看成语的使用范围。成语使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 要求我们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 语,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有些成语的 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如:
(8)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作好各方面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 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9)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 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 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 起来”,使句子表义简明。
9.看是否符合逻辑。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符合句意,似乎没有错误,但 从逻辑的角度考虑则可能事理不通。成语使用“不合逻辑”的主要表现是自 相矛盾。如:
探究类型之二:成语释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具有特殊表现力的一种结构比较稳固的短语, 它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稳定,这种题型,要求对成语非常熟悉,既要记 住成语,又要理解其意义。 例2:(2010·宁德)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揠苗助长:比 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B.千百年来,这里的渔民与珊瑚礁友好相处,相安无事。(相安无事: 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C.米妮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扇玻璃上的美丽景象,连要干的活都忘了。 (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形容味道好。) D.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以讹 传讹:把本来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理解和运用。A项“触目伤怀”意为看 到某种景象而心里感到悲伤,与语境不合;B项“相映成趣”是指 景色相互衬托,用在此处不符合语言环境;C 项“粉墨登场”是 一个贬义词,与这个句子的感情色彩不符。
3.(2011·锦州)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有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