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2013年鼠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四害监测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一、鼠密度监测1、共设四个监测点:司家、山旺、大新、卫生院。
监测次数:每月监测一次。
2、监测时间:监测工作应该在当月15日前完成,超过15日按缺测处理。
3、监测方法:统一使用中号铁夹板,每个监测点在居民区布夹10个。
一律放在室内,只调查居民区平房和楼房第一层,每一自然间放一夹。
面积超过25平方米放二夹,晚放晨收。
放夹时要求房屋连片,各类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同时放夹,避免随意选择。
同一地点半年内不再重复作业,诱饵统一使用生花生米。
4、结果判断:清晨查夹时,若夹已击发,但无任何鼠迹,视为无效夹,不计入布夹总数。
若鼠夹捕到鼠后,应将鼠取下重新布入。
再次捕到的鼠不计入捕到的鼠数之内,但一次捕鼠2只或3只,则应计入捕鼠总数。
5、记录:记载有效夹数,捕鼠种类。
二、蚊虫密度监测1、全市共设四个市级监测点:司家、山旺、大新、卫生院。
各监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卧室4间(平房或楼房的一、二楼),定人、定时、定工具监测成蚊密度,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单位。
2、监测次数:全年监测4,即6、7、8、9月监测。
3、监测应该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
时间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也可以在上午9到11点进行。
用三节手电筒照明。
每房捕捉15分钟。
4、记录:记录当时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
记载捕获蚊虫的种类。
三、苍蝇密度监测1、全市共设三个市级监测点:司家、礼参、新民。
每个监测点有农贸市场1处、小饮食店3~5个、空旷的绿化地带1处。
首次报表应记录周围小环境及附近500米内固定的孳生地和特殊情况,以后如有变动要及时记载。
2、监测次数同蚊虫密度监测。
3、农贸市场用5条粘蝇带(纸),小饮食店内用2条粘蝇带(纸),店外用1个诱蝇笼,空旷地带用2个诱蝇笼。
诱饵用糖醋混合物(糖50克、醋50ml)。
诱蝇笼高40厘米、直径25厘米;圆锥形蕊高35厘米、顶口直径2厘米。
粘蝇纸25×25厘米。
4、监测应该在每月的4~7日完成。
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附件浙江省鼠、蚊、蝇、蟑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一、监测范围与监测点设置每个街道确定为一个监测点。
在各个监测点中按监测的技术方法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场所作为调查点。
调查点在该监测点范围内不需要固定设置。
二、监测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场所类型及数量1.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1.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1.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3.1 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鼠迹数/延长线长度×100%。
”3.2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计算方法为“粘捕鼠只数/粘鼠板张数×100%”。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蚊密度监测1.各街道、开发区的监测场所类型及数量1.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1.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2.监测时间每月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3.监测方法3.1在居民区和单位,检查各类有水容器、坑洼积水中有无蚊幼虫(或蛹),密度计算方法为:有蚊幼虫(或蛹)的积水处数/积水容器(下水道)数×100%。
3.2对池塘或河流,用500ml长柄勺取水,检查有无蚊幼虫(或蛹),每隔10米取水1勺,取水总勺数大于50勺。
病媒监测-鼠类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1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草案)1.监测生境的选择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区县设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
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条件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
城镇居民区生境应选择当地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
粘鼠板法作为夹(笼)夜法监测的替代方法,主要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室内的鼠密度监测。
路径法选择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等三种类型的生境,用于城镇居民区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所在地市需至少2个区县参加监测工作,原则上须采用夹(笼)夜法,居民区室内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
由于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也是灭鼠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监测地点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范围,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
因此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的监测至少每两月(单月监测)监测一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两次监测的间隔不小于30天。
路径法作为夹(笼)夜法替代,监测时间同上。
各地也可以根据各地灭鼠工作需求开展。
3.监测方法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见附录1-1),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
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
农田沿直线或沿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 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50m 。
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2013年临海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2013年临海市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现根据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特制定蚊密度监测实施方案如下:1.方法:采用诱蚊灯法诱蚊灯性能要求:波长:2537A;功率:8W;功能:全自动或手动;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
监测器材:使用武汉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氧化碳光诱捕器.2.监测点设置:城区按东.南.西.北.中不同地理方位分别设立监测点5处,包括:居民区2处,公园2处,医院2处,农村民房和猪、牛栏各2处共10个点,监测点设置如下:1、大洋小区2、花街小区3、灵湖公园4、东湖公园5、台州医院6、市一医院7、古楼村民房8、江南村民房9、古楼奶牛场 10、江南养猪场。
3.监测时间方法每月中旬或下旬调查1次,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开始至一个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为4月至11月末);除猪、牛棚挂在室内,其它每处外环境使用诱蚊灯1只,夏天从19:00至22:00,冬天从17:00至20:00开始连续定时诱集3小时,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第二天清晨,取出集蚊袋中所捕获的标本,分类鉴定计数,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温度及湿度。
4.密度指数计算蚊密度(只/小时)=(捕获蚊虫数)/(捕获时间×灯数)5、监测经费预算每个监测点需人工1名,5个监测点共需5名,每人人工费预算80.00元,每月需400.00元,全年8个月监测合计3200.00元;另外,监测时约需用电100.00元;种群鉴定费需2000.00元;另外,需购置监测器材经费约1000.00元,预算蚊密度监测共需经费约6300.00元。
临海市疾病控制中心 2013年1月10日。
鼠类密度控制情况模板
鼠类密度控制情况模板1. 背景介绍鼠类是一类常见的哺乳动物,其数量的增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鼠类的密度控制至关重要。
本模板将介绍鼠类密度控制的情况,包括控制目标、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2. 控制目标鼠类密度控制的目标是维持合理的鼠类数量,避免其对生态环境、农田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农作物和粮食储存的损失;•降低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控制方法鼠类密度控制涉及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3.1 预防预防是鼠类密度控制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鼠类的危害和控制方法,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区域规划: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制定相应的区域规划,合理规划住宅、农田和储存设施等,减少鼠类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垃圾处理:加强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工作,减少垃圾对鼠类生存的诱因;•防护设施:安装防鼠网、密封门窗等防护设施,减少鼠类进入室内的机会。
3.2 监测监测鼠类的数量和分布是密度控制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定期派出专业团队对鼠类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定点监测:设置固定的监测点,通过设立鼠夹、粪便检测等方式监测鼠类的活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和森林等大面积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鼠类密度异常的区域。
3.3 控制措施当发现鼠类密度过高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化学控制:使用毒饵、毒气等化学药剂进行鼠类控制。
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生物控制:利用天敌、猫、狗等自然控制因素对鼠类进行控制;•机械控制:使用捕鼠器、捕鼠笼等机械工具进行鼠类的捕捉;•预警机制:建立与监测系统相结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鼠类密度异常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控制效果鼠类密度控制的效果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鼠类数量:通过监测数据比对,评估鼠类数量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损失减少:统计农作物和粮食储存损失的变化,评估鼠类控制对经济的影响;•传染病发生率:比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数据,评估鼠类控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生态平衡:观察生态系统中其他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变化情况,评估鼠类控制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一)鼠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
2.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m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鼠密度(捕获率)= 捕鼠总数(只)/ 有效夹数(只)×100 %有效夹数= 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二)蚊密度监测1. 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人工小时法: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
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
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见附件3)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捕捉15分钟,分类计数。
鼠密度监测方法
鼠密度监测方法鼠类动物是农田和城市环境中常见的害虫,它们以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为食,对农田和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鼠密度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农作物和城市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鼠密度监测方法,以供参考。
首先,最常见的鼠密度监测方法之一是使用粘鼠板。
粘鼠板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监测工具,它通常涂有一层黏性物质,鼠类一旦触碰便会被粘住。
在进行监测时,可以将粘鼠板放置在可能出现鼠类活动的地方,如厨房、粮仓等,然后定期检查粘鼠板上是否有鼠类的足迹或尸体,从而判断鼠密度的高低。
其次,还可以利用活捉笼进行鼠密度监测。
活捉笼是一种具有诱饵装置的笼子,当鼠类进入笼子内触碰诱饵时,笼门会自动关闭,将鼠类困在笼子内。
在进行监测时,可以将活捉笼放置在可能出现鼠类活动的地方,并设置诱饵,如谷物、花生等,然后定期检查笼内是否有鼠类被捕捉,从而了解鼠密度的情况。
另外,使用红外线摄像机也是一种常见的鼠密度监测方法。
红外线摄像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对监测区域进行拍摄和录像,通过观察录像中是否有鼠类的活动轨迹,可以了解鼠密度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结合红外线感应器,当感应到鼠类的活动时,摄像机会自动启动录像,从而更加准确地监测鼠密度。
最后,还可以利用鼠类捕杀工具进行鼠密度监测。
捕杀工具包括夹子、捕鼠笼等,可以在可能出现鼠类活动的地方设置捕杀工具,然后定期检查工具中是否有鼠类被捕杀,从而了解鼠密度的情况。
总之,鼠密度监测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粘鼠板、活捉笼、红外线摄像机和鼠类捕杀工具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监测鼠密度,为农田和城市环境的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鼠密度监测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病媒监测鼠类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1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草案)1.监测生境的选择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区县设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
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条件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
城镇居民区生境应选择当地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
粘鼠板法作为夹(笼)夜法监测的替代方法,主要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室内的鼠密度监测。
路径法选择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等三种类型的生境,用于城镇居民区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所在地市需至少2个区县参加监测工作,原则上须采用夹(笼)夜法,居民区室内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
由于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也是灭鼠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监测地点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范围,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
因此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的监测至少每两月(单月监测)监测一次,每监测月中旬开展监测,两次监测的间隔不小于30天。
路径法作为夹(笼)夜法替代,监测时间同上。
各地也可以根据各地灭鼠工作需求开展。
3.监测方法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见附录1-1),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
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
农田沿直线或沿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 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50m 。
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农区鼠害监测实施方案
农区鼠害监测实施方案农区鼠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农区鼠害,制定科学的监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区鼠害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监测区域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农区鼠害监测的具体区域范围。
一般来说,监测区域应选择农作物生长密集的地区,以及鼠害活动频繁的地段。
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农民反映情况来确定监测区域,也可以结合专家意见进行判断。
二、监测设备准备。
在确定监测区域后,需要准备相应的监测设备。
常见的监测设备包括捕鼠器、毒饵、红外线摄像头等。
这些设备可以用于捕捉鼠害的活动轨迹和数量,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测周期安排。
监测周期的安排是农区鼠害监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监测周期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农作物生长周期来确定。
可以选择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阶段进行监测,也可以根据鼠害活动的季节性进行安排。
四、监测方法选择。
针对不同的监测区域和鼠害种类,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定点观察、定时摄像、毒饵监测等。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单一或多种方法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加全面的数据。
五、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过程中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鼠害的活动规律和数量分布,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对监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评估,为今后的监测工作提供经验总结。
六、监测结果应用。
最后,监测结果需要得到有效的应用。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鼠害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还可以对监测区域的鼠害情况进行预警和预测,提前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农区鼠害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鼠害的活动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农区鼠害监测工作有所帮助,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病媒监测 鼠类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1鼠类监测实施方案(草案)1.监测生境的选择夹(笼)夜法的监测中每个区县设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酿造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
各地可根据本地鼠传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地条件增加农田、林地等生境。
城镇居民区生境应选择当地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
粘鼠板法作为夹(笼)夜法监测的替代方法,主要用于城镇和农村居民室内的鼠密度监测。
路径法选择公共绿地/公园/道路两侧,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单位/居民区院内,农贸市场/工地/车站等三种类型的生境,用于城镇居民区室外环境鼠密度监测。
国家级监测点所在地市需至少2个区县参加监测工作,原则上须采用夹(笼)夜法,居民区室内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
由于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也是灭鼠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监测地点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所以各地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地点的范围,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
因此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监测时间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的监测至少每两月(单月监测)监测一次,每监测月文档资料Word.中旬开展监测,两次监测的间隔不小于30天。
路径法作为夹(笼)夜法替代,监测时间同上。
各地也可以根据各地灭鼠工作需求开展。
3.监测方法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见附录2布夹,以各地便于获得的材料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1-1)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笼)1只,超过100m)1只。
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
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
农田沿直线或沿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50m。
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
公园鼠密度监测方案
公园鼠密度监测方案简介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内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鼠类是常见的公园害虫之一,它们的密度增加可能对公园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为了及时了解公园内鼠类的密度情况,制定一套公园鼠密度监测方案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简单有效的公园鼠密度监测方案,帮助公园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公园鼠类的密度状况。
方案概述监测目标该方案的监测目标为公园内鼠类的密度情况。
通过监测鼠类密度,可以了解鼠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为公园管理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时间和地点监测时间应选择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这两个季节鼠类繁殖和活动较为频繁。
监测地点应选择公园内与居民活动比较集中的区域,以及可能存在鼠类活动的潜在区域。
监测方法1.设置诱饵:在监测地点设置诱饵,可以使用常见的鼠类食物,例如谷物、坚果等,吸引鼠类前来取食。
2.安装捕鼠器:选择合适的捕鼠器,如板鼠器、夹板鼠器等,并在设置的监测点上布置捕鼠器。
捕鼠器可以有效地捕捉鼠类,但要注意人员和宠物的安全。
3.视觉观察法:在监测地点进行定点观察,记录鼠类活动的频率、种类和数量。
可以通过望远镜等设备辅助观察。
4.鼠类粪便识别:鼠类粪便是判断鼠类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监测地点搜索鼠类粪便,进行识别和记录。
数据采集和记录1.鼠类捕捉数据:记录每个监测点的捕鼠器设置情况,捕获到的鼠类数量、种类等信息。
2.视觉观察数据:记录每次视觉观察的时间、地点、鼠类活动频率、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3.粪便识别数据:记录每个监测点的粪便搜索情况,鼠类粪便的数量、位置等信息。
数据分析和报告收集完监测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监测报告,为公园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方案优势1.简单易行:该方案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易于实施。
公园管理部门可以自行进行监测,无需过多的专业设备和人力资源。
2.多样化监测方法:方案包含了多种监测方法,如捕捉、观察和粪便识别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鼠类的密度情况。
灭鼠前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
灭鼠前、后鼠密度和蚤指数检测结果
灭鼠前
1、鼠密度检测:在疫点室内投放150个鼠笼,方法为每10㎡间房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6只(黄胸鼠20只,褐家鼠6只);室外投放150个鼠夹,方法为沿墙脚或田埂每5米布1个,共2天,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4只(黄胸鼠12只,褐家鼠2只)。
笼夹均为晚放晨收。
笼、夹的鼠密度分别为8.7%和4.7%。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40只鼠中,有20只鼠带蚤,共发现蚤12匹,蚤指数为0.6。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32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21。
灭鼠后:方法同前。
1、室内投放鼠笼300个,捕到活鼠2只(为褐家鼠);室外共投放鼠夹300个,捕到活鼠1只(为黄胸鼠)。
笼的鼠密度为0,夹的鼠密度0.3%。
2、蚤指数检测:在捕到的2只鼠中,未发现鼠蚤,蚤指数为0。
3、地面游离蚤指数检测:在疫点室内放150张以上粘蚤纸,方法为每间房布5张,四脚及中心各1张,晚放晨收,共捕到鼠蚤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
农区鼠害监测工作方案
农区鼠害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速,农区鼠害问题日益突出。
鼠害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还可能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加强农区鼠害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鼠害的分布和数量,对于有效防控鼠害、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的。
1.了解鼠害的分布情况和数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掌握鼠害的活动规律,为农民提供防治建议。
3.发现鼠害的变化趋势,为农业部门提供预警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监测内容。
1.鼠害的种类和数量,通过野外调查和捕捉,了解农区鼠害的种类和数量分布。
2.鼠害的活动规律,通过夜间巡查和摄像监控,了解鼠害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
3.鼠害的危害程度,通过调查农作物的受害情况和农民的反映,了解鼠害的危害程度。
4.鼠害的传播疾病情况,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病例调查,了解鼠害传播疾病的情况。
四、监测方法。
1.野外调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调查,包括走访农户、观察田间情况、记录鼠害的活动轨迹等。
2.捕捉监测,设置鼠夹、鼠笼等捕捉工具,对农田和农户周围进行捕捉监测,了解鼠害的种类和数量。
3.夜间巡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夜间巡查,观察鼠害的活动规律和数量分布情况。
4.摄像监控,在重点地区设置摄像监控设备,对鼠害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5.实验室检测,对捕获的鼠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了解鼠害传播疾病的情况。
五、监测频次。
1.定期监测,每季度对农区鼠害进行一次定期监测,了解鼠害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情况。
2.不定期监测,根据农民的反映和农作物的受害情况,不定期对重点地区进行监测。
3.应急监测,一旦发现鼠害数量急剧增加或传播疾病的情况,立即进行应急监测。
六、监测数据处理。
1.数据录入,对监测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建立鼠害监测数据库。
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鼠害的分布规律和数量变化趋势。
3.数据报告,定期向农业部门和农民发布鼠害监测报告,提供防治建议和预警信息。
请描述单元内鼠密度检测流程及标准
请描述单元内鼠密度检测流程及标准介绍如下:
1.预备工作:在进行鼠密度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区域进行必要
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理杂物、封堵潜在的入口和出口、清理
垃圾等。
2.设置捕捉设备:在检测区域内设置捕捉设备,如鼠夹或粘鼠板。
这些设备应根据鼠类种类和检测目的进行合理布置。
设备应放
置在可能活动的区域,如墙角、通道、食物存放区等。
3.观察和记录:定期检查设备并记录捕获的鼠类数量。
这可以每
天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频繁的观察。
捕获的鼠类应记
录其种类、数量和捕获位置。
4.分析和计算: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单元内的鼠密度。
这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和指标进行计算,比如每单位面积内的
鼠类数量、每捕获设备的平均鼠类数量等。
5.对比标准:将计算出的鼠密度与相关的标准进行对比。
鼠密度
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或行业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
说,鼠密度高于一定阈值可能表示鼠类问题存在,需要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单元内鼠密度检测的流程和标准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最好参考相关的指南、法规或专业机构的建议,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需要进行鼠类防治的场所,建议寻求专业的鼠类防治公司的服务和指导。
种植技术-2013年农区鼠害防控方案
种植技术-2013年农区鼠害防控方案近年我县鼠害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部分农区鼠害发生严重,达到偏重发生程度,预计2013年我县农区鼠害中等发生,部分地区偏重发生。
为切实控制农区鼠害,保障粮食安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农田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农舍鼠密度控制在2%以下。
二、防控策略“春季灭鼠压基数,秋季灭鼠保丰收”的防控对策,实行春、秋两季统一灭鼠。
以安全高效药物灭鼠为主导,生物、物理、生态治理措施相结合,主推“毒饵站”灭鼠技术,安全有效控制鼠害。
三、防控措施(一)防控重点鼠密度3%以上的农田和2%以上的农舍,于3月中旬-4月上旬和10月下旬—11月上旬进行统一灭鼠。
(二)防控技术1、药物灭鼠(1)杀鼠剂选择:选用取得国家登记的安全、高效杀鼠剂,如敌鼠钠盐、杀鼠迷、溴敌隆等,科学轮换使用。
(2)饵料选择:选用新鲜的稻谷、大米、玉米、小麦、甘薯等鼠类适口性好的食物作饵料。
(3)投饵方法:一是常规投饵。
农田投饵,按自然田块,将毒饵投放在田埂、沟渠边、鼠洞附近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每10m投饵1堆,每堆5g-10g,每亩投饵量150-200g。
农舍投饵,将毒饵投放在居室、厨房、粮仓及畜禽圈旁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每15平方米投饵2堆,每堆5g-10g。
二是毒饵站投饵。
选用竹筒、PVC管、饮料瓶、瓦筒等材料制作毒饵站。
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3cm左右。
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用砖块等物固定。
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0g-30g,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
2、器械捕鼠。
采用捕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等装置或人工设置陷阱捕杀害鼠。
3、生态灭鼠。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采取耕作制度调整、农舍环境卫生整治和农事活动等措施,恶化害鼠栖息、取食、繁殖环境。
4、生物灭鼠。
保护利用猫、猫头鹰、蛇、鼬等鼠类天敌,应用对人、畜安全而对害鼠有较强致病力的生物制剂控制害鼠数量。
2013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附表
卫生县城监测方案附表表1-1室外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表1-2室外鼠密度监测汇总表表2-1室内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表2-2室内鼠密度监测汇总表表3-1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表3-2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表4-1室外蝇密度监测记录表表4-2室外蝇密度监测汇总表表5-1室内蝇密度监测记录表表5-2室内蝇密度监测汇总表表6-1容器积水监测记录表表6-2容器积水监测汇总表表7-1大中型水体监测记录表表7-2大中型水体监测汇总表监测工具规格、尺寸1.粘鼠板2.粘蟑纸3.粘蝇条表1-1 室外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年月日气温:℃市区(县) 街道(乡)环境类型:建筑工地、公共绿地、单位、居民区、河湖岸边。
监测人:审核人:表1-2 室外鼠密度监测汇总表年月市区(县)监测人:审核人:表2-1 室内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年月日气温:℃市区(县) 街道(乡)环境类型:餐馆、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单位食堂、农贸市场、超市。
备注中根据情况标明鼠种(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等)、性别、数量。
监测人:审核人:表2-2 室内鼠密度监测汇总表年月市区(县)备注中根据情况标明鼠种(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等)、性别、数量。
监测人:审核人:表3-1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年月日气温:℃环境类型:餐馆、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居民、食品制售或商场(店)。
监测人:审核人:表3-2 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年月市区(县)*注:1.德国小蠊;2.美洲大蠊;3.黑胸大蠊;4.日本大蠊;5.其它不同蜚蠊的捕获数量在代码后加横线注明。
例如德国小蠊43只,表示为1-43监测人:审核人:表4-1 室外蝇密度监测记录表年月日市区(县) 街道(乡)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环境类型包括公厕、垃圾中转站、居民楼道。
监测人:审核人:表4-2 室外蝇密度监测汇总表年月市区(县)监测人:审核人:表5-1 室内蝇密度监测记录表年月日市区(县) 街道(乡)气温:℃,风力:级晴□多云□阴□环境类型包括餐馆、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
防鼠工作实施方案
防鼠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集地区的鼠患问题日益突出,给市民生活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鼠患问题,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防鼠工作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本防鼠工作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全面减少鼠类在城市居民区的滋生和传播,保障市民的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
三、实施步骤1. 调查评估首先,需要对城市居民区的鼠类滋生和传播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鼠类种类、数量分布、滋生地点等情况的详细了解。
通过调查评估,可以为后续防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防鼠计划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鼠计划,包括鼠类防治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重点措施。
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防鼠工作的有序推进。
3.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针对市民的防鼠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防鼠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防鼠工作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鼠患的良好氛围。
4. 加强环境整治加强城市居民区的环境整治工作,清除垃圾堆积、修缮下水道、堵塞鼠类可能进入的通道等,消除鼠类滋生的温床,减少鼠类的滋生和传播。
5. 实施防鼠措施采取有效的防鼠措施,包括设置鼠类诱捕器具、使用鼠类药剂、布设鼠类监测点等,全面清除鼠类,防止其再次滋生和传播。
6. 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防鼠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防鼠工作的长期有效性。
四、预期效果经过本防鼠工作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预期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居民区的鼠类滋生和传播,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五、总结防鼠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和有力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鼠患问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洁、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海市2013年鼠密度监测实施方案
一、监测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密度监测,掌握我市鼠类密度及种群季节消长变化状况,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2、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3、分折鼠类种群和密度的长期变化和当地鼠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材料和方法
1、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鼠夹为中型钢板夹(规格:12cm×6.5cm),以生花生米作诱饵,夜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米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2、鼠密度统计方法:以夹死老鼠为计数。
鼠密度(捕获率)=捕鼠总数(只)/有效夹总数(只)×100%
有效夹数=布夹总数-无效夹数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和头体长。
三、监测点的选择
在城区按东、南、西、北、中方位,选择居民区、特殊行业、农业村等三个不同类型监测点,每月按不同类型室内外一次性布放鼠夹各200只。
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在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
内不在同一区域内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不同行业监测点设定如下:
1、农村自然村:下桥村、古楼村、泾头项村、国庆村;
2、居民区:摆酒营社区、人民社区、大洋社区、高桥社区;
3、特殊行业:
1)市中心菜场、城关粮管所、台州酒厂、双鸽大酒店、府前紫阳街小餐馆;2)下桥菜场、耀达商场、阳光三江超市、远洲国际大酒店、人民路小餐馆。
3)大洋综合菜场、大洋路小餐馆、华侨大酒店、花街粮站、客运中心。
四、监测时间
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下由消杀公司专业队进行。
五、经费预算
按每人工80.00元1天计算,每夜2人1组,每组放鼠夹200个,每月共10工,需人工经费800.00元,诱饵约需100.00元,预算全年合计9700.00元。
(见下表)
每月鼠密度监测经费预算一览表
六、统计汇总及总结工作
每月各监测点监测结束后,将原始资料数据汇总到鼠密度监测月汇总表,再汇总到年报表,全年监测结束后,对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后拟写专题监测工作总结,并将总结及时上报省中心病媒所、市爱卫办以及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