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学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a0b91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3.png)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质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平的使用2.难点:天平的使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二﹑讲授新课1.质量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察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⑴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⑵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新生儿的质量、鲸的质量”。
3.质量的测量——天平(1)教师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导学案,课件图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学案
![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a94fe184254b35eefd34d2.png)
初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学案§6.1质量□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我能行【学习目标】.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及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读书思考】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是由铁组成的,铁锁也是由铁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用什么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知识归纳】探究活动一: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性质叫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
练一练:0.02t=_____g0.3g=___g600g=g10g=g请你给下面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①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约为60____②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0____③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①一张纸: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探究活动二:常用测量质量的仪器及托盘天平的构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用什么仪器测质量?请你根据如图1所示的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填上合适的名称:典题解析•掌握基本技能我最棒下列质量最接近50g的是A一只鸡蛋B一本八年级物理教材c一张课桌D一只母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由于生活中我们常常以斤为单位,必要时应进行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的选项。
一斤是500g,一两是10g。
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g,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g;课桌约为20g,一只母鸡约为2g。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 教科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a4fcab90d6c85ed3ac6d3.png)
《质量与密度》活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达标检测1.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ρ冰3kg/m3)()A.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90cm3B.质量变大,水的质量为100gC.质量不变,水的体积为100 cm3D.质量变小,水的密度3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3.量筒做得细而高,主要目的是()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精确度较高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做量筒,因而不便读数4.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5.小聪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于是他与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①天平、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盐、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冰糖块。
请你想想,如何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
(1)选出所需器材(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简单的实验步骤:要求:独立完成。
积极动脑,做完后,举手回答。
让思路方法不一致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质疑评价。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2.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ρ铜>ρ铁>ρ铝)依次放在甲、乙、丙三个杯子中,水面恰好相平,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A )3.量筒做得细而高,主要目的是(C)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量筒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精确度较高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做量筒,因而不便读数4.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a物质的密度最大;×103kg/m3;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D.a、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https://img.taocdn.com/s3/m/5d13523e83c4bb4cf7ecd1ce.png)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物理授课教师:缪燕雄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1.质量及测量定义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用字母____表示性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如一杯水结冰后,______改变,质量不变;由宇航员从地球带到月球上的签字笔,虽然______改变,但质量不变单位基本单位:________(符号________);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换算关系:1 t=________kg, 1 g=______kg ,1 mg=______kg,姓名性别年级教学内容第六章质量和密度重点难点考点考纲要求常考题型2011201220132014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理解选择、填空选择题3分选择题3分天平的使用,质量的测量理解、探究实验填空题3分填空题3分填空题2分质量、密度的计算理解填空、实验、计算实验题7分填空题1分填空题1分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质量概念并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2.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概念并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常见值①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10-5 kg;②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6×10-3 kg;③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10-1 kg=150 g;④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10-2 kg=50 g测量工具生活常用:案秤、台秤、杆秤等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2.测量工具:天平天平的使用规格常见托盘天平的称量是200 g,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 g使用①看:观察天平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处;③调: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④测:把_______放在左盘,_______放在右盘,用______加减砝码,最后调节______使横梁重新平衡;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注意事项①观察天平的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所测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__,也不能小于天平的________;②②向盘中加减砝码和拨动游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_______、_______,加减砝码时要____________;③ ________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盘中测量分类直接测量:固体质量特殊测量:液体质量(质量差法)、微小质量(累积法)3.密度及测量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之比,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公式ρ=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换算关系:1 g/cm3=________kg/m3基本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①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V成________;②②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性质性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________;②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________2).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名称量筒、量杯用途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地测固体体积)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单位;单位:1毫升(mL)=1厘米3(cm3)“放”放在水平台上“读”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______相平3). 密度的测量(1)测量固体的密度原理________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方法一①用______测得物体质量m;②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V1;③③放入物体并用细针把物体压入(浸没)水中,记下V2,得V=________;④④固体密度ρ=________器材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的固体)方法二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m;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V1;③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浸没,记下V2;④固体密度ρ=器材天平、溢水杯、量筒、水(适用于特大固体)方法三①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m;②将溢水杯中________,使物体____________在溢水杯中,同时用量筒承接溢出的水,测出溢出水的体积V就是____________;③固体密度ρ=[点拨] 测固体密度时,如果先测物体体积,使得物体表面有液体残留,造成所测质量偏大,所以密度偏大,误差较大。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2addb58f5f61fb7366631.png)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说课“质量”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也不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的含义.本节将质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来作为标准使学生理解,是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在“质量”的概念上不作过多的讲述.在第一节的基础上,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多少”是比较容易的,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下天平的使用,应该给学生详细地介绍天平的使用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天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了解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教学重点1.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教学难点1.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2.质量的单位换算、科学计数法的应用.教学方法观察法: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比较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的概念.实验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钢尺、钢钉、铁片、铁锤、玻璃杯、琉璃球,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师]老师列举的这些东西,我们给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该叫什么呢?[生]这些东西都是物体.[师]铁钉、铁锤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室里同学们用的桌椅又是用什么做成的?[生]铁钉、铁锤是用铁做成的,桌子、椅子是用木材做成的,钢尺是用钢做成的.[师]如果我们也给钢、铁、木材一个统一的名称是什么呢?[生]钢、铁、木材都是制造物体的材料叫物质.[生]我明白了,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师]非常正确.物体是指具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体积的实物,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师]同学们用的课桌、椅子及教室的门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老师这儿的钢尺、钢钉是用钢做成的,铁块、铁钉及铁锤也是由同一种材料——铁做成的.那么桌、椅和门,尺和钉有什么不同呢?[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生]它们的用途也不相同.[师]还有什么也不同呢?二、新课教学1.质量[生]门、桌、椅中用的木材不一样多.[生]钢钉和钢尺中用的钢的多少也不一样.[生]应该说是物体中含(用)的物质的多少是不同的.[师]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质量用“m”表示.同学们说我们刚才列举的那些物体中还有什么不同呢?[生]物体的质量不同.[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哪里听说过质量这个词呢?[生甲]××电视质量优.[生乙]保证质量.[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质量和那些质量相同吗?[生]不同,今天所学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提到的质量表示品质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师]好,刚才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总结了它所代表的含义.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这个物理量有什么特性.我们还以这把尺子为例.[师]首先,我们把它弄弯,质量发生变化了没有?[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尺子弄弯以后,里面所包含的钢这种物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钢的含量也没变. [师]很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什么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师]然后我们给这把尺子加高温度,让它熔化掉,质量变了吗?[生]没有.[师]为什么呢?[生]尺子熔化了,就是说这把尺子由固态变为液态,但里面所含钢的量不会有所变化,因此质量不变.[师]那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态的改变而改变.[师]把尺子交给同学,让大家往后传递这把尺子,在传递过程中,尺子发生什么变化?[生]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师]尺子的质量变了吗?[生]没有,因为虽然尺子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尺子本身所含的钢的量没有变,因而尺子的质量没有变.[师]我们又可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生]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质量的属性,大家总结一下.[生]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形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师]大家总结得非常好.我们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生甲]千克.[生乙]不对,是克.[生丙]不对,是两、斤.[师]大家说得都对,质量的单位很多,而且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单位,这样交流起来很不方便,1900年,国际计量大会统一出了一套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要单位是千克,用字母“kg”表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单位:如克(g)、毫克(mg)、微克(μg)、吨(t).刚才同学们说的斤和两是我国的质量单位,大家知道我国的质量单位和国际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吗?[生]1斤= 0.5 kg 1斤=10两[师]很好,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换算是以千分制递进的.大家可以根据这一点,再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想想质量的单位换算应是什么关系呢?[生]1吨=1000千克 1t=1000 kg=103kg 1千克=1000克1kg=1000g=103g 1克=1000毫克 1 g=1000 mg=103mg1毫克=1000微克 1 mg=1000 μg=103μg[师]现在请同学们关注我们教材中P9的“小数据”,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谁知道这些物体的质量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生]在小数据栏的最上一行标有“kg”,因此,数据栏中的数据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师]请同学们从数据栏中查出氢原子和一元硬币的质量,并将其单位换算成以克(g)、毫克(mg)、微克(μg)为单位;查出新生儿及成人的质量.将其换算成以“斤”为单位;查出大象和轮船的质量,换算成以吨(t)为单位.(请三名同学分别板演,全体同学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讲评)氢原子:m=1×10-27kg=1×10-27×103g=1×10-24g=1×10-21mg=1×10-18μg一元硬币:m=1×10-2kg=1×10-2×103g=10g新生儿:m=3kg=3×2斤=6斤成人:m=60kg=60×2斤=120斤大家:m=6.0×103kg=6 t轮船:m=107kg=107×10-3t=104t[师]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生]我体重差不多五十五公斤,就是55 kg.[师]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生]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师]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生]有台秤、戥子电子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用途.比如,菜市场用台秤,药店用戥子,商店、超市用电子秤.[师]实验中用什么呢?知道吗?[生]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2.天平[师](出示天平)同学们先来认识天平.(也可以用投影仪将天平的结构图放大,便于学生观察)[投影]托盘天平天平的最下部分是底座;从底座向上看有一根横梁,在横梁的中间有一刀口把横梁支撑起来,使它可以自由摆动;在横梁的中间还有一个向上的指针;靠近指针尖端有一个分度盘;在横梁的右端有一个调节螺母;此外还有两个天平盘,用刀口和支架支撑在横梁的两端:每架天平还有自己的一套砝码.[师]同学们在使用天平测质量,操作之前必须熟记下面的要求.[投影](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想想做做]天平的使用方法[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教材中的提示,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测量几个物体的质量,学会天平的使用.(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最后同学们交流、总结天平的使用方法)[生]天平在使用前必须先调平.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或指针左右摆动的角度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生]在使用平衡螺母调平时,如指针向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往右拧;反之,若指针向右偏,则应向左拧.[师]调平衡后,怎样用天平测质量呢?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生]调平衡后,天平不能再动了.测物体质量时,一般要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估计物体的质量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如果最小的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就要使用游码.[生]仔细观察指针的摆动情况,若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或指针指在分度盘的正中间,则天平再次平衡,砝码盘中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我们用下面的顺口溜表示出来,看合不合适.[投影]天平的调节和使用(36字)底座水平、游码拨零、横梁调平、左物右码、加码从大、切勿手拿、大否小定、游码补平、求和为秤.[生]为什么使用天平时物体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换过来不能测吗?[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一起讨论.[生]我认为左码右物也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只不过砝码放右盘时,增减砝码符合一般人的操作习惯,操作方便而已.[生]我也认为左码右物能测质量,但是计算结果时,应从砝码质量中减去游码的质量,才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师]关于天平的使用,谁还有问题要补充?[生]测量结束后,砝码应用镊子放回砝码盒中,游码也要拨回到零位.[生]还有在取放砝码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天平的刀口.[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如果都清楚了,同学们可以继续用天平完成教材P11中的测量内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按教材提示的方法分别用天平测出物体前后的质量,并进行比较.(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活动,最后交流结果)[生]将塑料瓶剪成碎片后的质量与瓶原来的质量相同.[生]白糖和水的总质量和将白糖溶于水后的质量也相等.[生]通过这两个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充分说明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三、小结这一节的重点主要是质量的测量和天平的使用.质量测量时必须分步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例如测液体质量时不可避免地要测出“空杯的质量”.但先测还是后测有很不同的意义)天平的使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之前的调节,手调螺母,眼看指针,脑要判断;二是测量,也就是使横梁恢复平衡,应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四、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略五、板书设计质量(mass)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量(m)单位及单位换算:kg、g、mg、t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测量(天平)构造调节(略)使用第二节密度说课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 第一组: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第二组: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第三组: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第四组: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质量[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体积[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 g/cm3=1×103kg/m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投影]练习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习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 t,体积是0.25 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练习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 正确,C错误.练习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已知:m=1.97t=1.97×103kg V=0.25m3求:ρ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 g/cm3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师]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生]应是1×103kg/m3.[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生]还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 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 cm3铝的质量是2.7 g).[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投影]教材P14例题.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解:a=1.7m b=0.5m c=0.3m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V=abc=1.2 m×0.5 m×0.3 m=0.18 m3由ρ=m/V得m=ρ水 V=1.0×103kg/m3×0.18 m3=180 kg2.略3.解:V=2.5L=2.5×10-3m3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由ρ=m/V得: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 2.5×10-3=m3=2.5 kg。
《质量和密度》学案
![《质量和密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e8a4f42f60ddccdb38a094.png)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叫质量,用字母表示。
2.性质: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
如一杯水结冰后,状态改变,质量不变;宇航员将签字笔由地球带到月球上,位置改变,质量不变。
3.单位:基本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 mg=kg,1 g=kg,1 t=kg4.常见质量估测:①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 g;②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 ;③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50 ;5.托平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和;②放:把天平放在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处;③调:调节横梁两端的,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④测:把放在左盘,放在右盘,用向右盘加减砝码,最后调节使横梁重新平衡;(左物右码,先大后小)⑤读: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⑥收:测量完成后,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点拨]天平使用常见问题:(1)游码未归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末示数-游码初示数。
(2)物码错位: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可记忆为“物码放反、二者相减”。
(3)问题砝码:使用磨损的砝码来称量物体质量,由于砝码本身质量偏小,称得的质量值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偏大;若砝码生锈或粘物,则砝码本身质量偏大,称得的质量值比物体质量的真实值偏小。
(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2.公式:ρ=,此公式是密度的计算式,不是决定式,密度由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决定。
3.单位: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符号:;换算关系:1 g/cm3=kg/m34.物理意义:例如,水的密度为1×103 kg/m3(或表示为1 g/c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1 m3水的质量为1000 kg(或1 cm3水的质量为1 g)5.基本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会随物体的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1a8a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7.png)
4.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体积为20cm³,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2kg/20cm³ = 0.1kg/cm³。
5.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为100kg,体积为1000L,求该物体的密度。
答案:ρ = m/V = 100kg/1000L = 0.1kg/L。
- 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认可,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 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氛围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生们对于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实例的讲解,他们也能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质量与密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密度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质量与密度问题。
2. 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ef8b4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2.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教案(教科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学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db15f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66.png)
6.1 质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天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使用天平,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古代的天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与天平的使用。
课前准备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当菜站的售货员用秤给你称了1千克的西红杮时,你可曾想过,这“1千克”说的是西红柿的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注意归纳学生的不同答案,可做如下说明:“1千克”指的是西红柿的质量。
若说是西红柿的重量也可以,因为质量和重量在生活、贸易中是同义词。
2.提高服务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这里所说的质量与西红柿的质量,含义是否相同?那么,物理学里所说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学生讨论这两个质量的意义。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二、新课教学(一)物体的质量1.质量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bc940a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4.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质量和密度复习教学设计质量和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呈现形式】本部分涉及的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
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一、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称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49757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7.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导学案第一部分:知识回顾1. 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抵抗外界物体改变它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的属性。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2.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稀疏的物体密度小,而密实的物体密度大。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³)。
3. 密度与浮力当物体浸入流体中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它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条件是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
4. 密度与压力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对它所作用的压力。
压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力面积和受力大小有关。
物体越重或受力面积小,所受压力就越大。
第二部分:问题解答1.质量的单位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例如,一只苹果的质量是0.1千克。
2.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请计算一下一根木棍的密度。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 = 质量 / 体积。
如果一根木棍的质量是0.5千克,体积是0.2立方米,那么它的密度就是2.5千克每立方米。
3.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解释一下为什么气球可以浮在空中。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流体的重量有关。
气球可以浮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轻气体,气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受到的浮力大于气球自身的重力,从而能够浮在空中。
4.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条件是什么?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条件是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
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起来;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浸没在液体中;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没。
5.压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请计算一下一个压强为500帕的物体所受的压力。
压力的计算公式是:压力 = 力 / 面积。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压强是500帕,受力面积是2平方米,那么它所受的压力就是1000牛顿。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1e27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7.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学习。
本次教学活动以“质量与密度复习”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复习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活动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与密度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液体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现象。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手实验:分组进行质量与密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孩子们分析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质量与密度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孩子们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参加物理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科学八年级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学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科学八年级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学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a79fd89e31433238689300.png)
第6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能熟练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密度。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
【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梳理案I .知识导图Ⅱ.知识梳理1.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 、 、 的改变而改变。
2.托盘天平的使用(1)天平的调节: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 ,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对准 ,天平平衡后方可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2)天平的使用:称量时 放在左盘,右盘放置 ,通过 使横梁平衡,这时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刻度值,即为被测物 体的质量。
3.量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
量筒在使用时,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4.密度(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密度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即同种物质所组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不同物质所组成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的。
(2)公式:Ⅲ.复习自测1. (2011.广州)(l)如图6-1所示的量筒是以 为单位标度的,分度值是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形状规则的固体:天平、刻度尺应用质量与密度定义: 公式: 单位:质量概念: 单位: 结构 测量:天平 调节 使用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液体 测量密度(2)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6-2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是:首先将 ,接着调节使横梁平衡。
2.(2011.烟台)图6-3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画出的图象。
分析图象可知( ) A.ρ甲>ρ乙>ρ丙B. ρ甲>ρ丙> ρ乙C.ρ丙>ρ乙>ρ甲C. ρ乙>ρ甲>ρ丙3.(201 1.绵阳)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 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 kg/m 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6427f2336c1eb91a375dcd.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理解记忆本章基础知识。
2、能进行质量、密度、体积的简单计算。
3、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
重点:密度的计算;测密度难点:密度的计算;测密度基础回顾:1、理解质量的概念:(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叫做物体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无关。
(3)单位:国际单位,符号:,常用单位 t , g , mg。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t= kg= g、(4)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2、天平的使用:(1)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
(3)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1)量筒和量杯是测量的工具。
某次测量时读取数值为80mL= cm3= m3(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在。
4、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通常用字母表示密度,表示质量,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2)密度的单位: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密度的单位就是;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它表示。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一般情况下物质不同,密度不同;同一物质的密度还和其所处的状态有关。
(4)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和,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值。
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或进行测量。
典例分析:例1: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固体密度的测定: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
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1中所示,请你帮他完成下表。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个)。
(2)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其表达式为:。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学案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a2370c16fc700abb68fca2.png)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3、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108-11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所含的多少,叫做质量。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其它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
3、质量与物体自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无关。
4、测量质量的工具:生活中用,如、、等。
实验室用。
5、在用天平称量前应先调平,即:水平、调零、平衡。
6、横梁平衡的标志是或。
7、使用天平是,估测物体的质量,用加减砝码,并由到加砝码;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8、读数时是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所对的刻度值。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113-116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密度:某种物质_________的质量。
它是物质的_______,“铁比木头重”实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是。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
5、密度的大小取决于、、。
6、铜的密度是8.9×103kg/m3,合 g/cm3。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117-11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密度的器材有和,其理论依据是。
2、量筒是测量的仪器,使用时应先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并且要以液面的为准。
3、如图,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分度值是,若内装盐水的质量是60g,则盐水的密度为。
4、测量盐水的密度,用次天平,次量筒。
最后密度的表达式是。
5、测量石块的密度,用次天平,次量筒。
最后密度的表达式是。
学习活动四:阅读教材P120-121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交通工具、航天器材中,常采用、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b6081d336c1eb91b375d20.png)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这一章的复习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节,以梳理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第二节,以讲授典型题目为主。
本次授课是第一节。
从教学大纲上来看,本章考点主要涉及“质量及测量”,“密度及测量”,所以我把这一章分成了三个主题,即“质量及测量”,“密度及测量”,“密度及应用”。
主题一“质量及测量”:首先请同学们复习课本第一节,注重概念和笔记的复习,同时复习课后练习第3、4题。
(5分钟左右)接下来,针对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合上课本,点名提问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的含义是什么?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托盘天平可以测量质量,使用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这一环节,应该在放上物体之前,还是之后?4、测量质量的过程中,有两次调节天平,使衡梁平衡的操作,那么,衡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1、天平上放物体之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该把左侧的平衡螺母向那边调?调整完成后,如果指针仍然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该把右侧的平衡螺母向那边调?2、读数时,横梁上的游码,应该按照左侧读数?还是右侧读数?(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补充课件设计和复习课本的不足。
)接下来,领着同学们一起看课件上的第三张到第十张。
这里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和重量的区别(2)关于质量的单位换算(3)常见的物体的质量(4)天平的使用方法(5)对应的强化练习主题二“密度及测量”:首先请同学们复习课本第二节和第三节,注重概念和笔记的复习,同时复习116页第2、3、4题,和119页第4题。
(大约5分钟左右)接下来,针对同学们的复习情况,合上课本,点名提问以下几个问题:1、密度的含义是什么?密度的表达式是什么?1、由密度的表达式,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对不对?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请想一下,学过的物理量中还有那个量是像密度的?3、看着课件图片,说出固体密度的测量,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调整一下实验顺序,最终的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4、看着课件图片,说出液体密度的测量,正确的步骤是什么?如果调整一下实验顺序,最终的测量结果会偏大还是偏小?6、精选了一个密度测量实验题,一个密度大小比较的选择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52fd33b84ae45c3b358ca4.png)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复习目标:1、理解质量、密度概念,知道其单位及换算关系。
2、学会物质密度测定,会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
3、了解密度知识应用,使学生从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的理解及物质密度的测定难点:熟练进行有关密度的计算二、自主学习:(一)概念部分:1、质量:⑴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质量。
⑵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变化而变化。
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⑷ 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
2、密度:⑴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 公式:密度公式为___________,还可变形为_________和________。
⑶ 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
1千克/米3=_______克/厘米3;1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⑷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部分:1、质量测量──天平的使用: ⑴ 水平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横梁平衡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_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盘;横梁重新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质量预习梳理一、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能估测熟悉物体的质量1.物体所含叫质量,质量用字母表示,它的单位有吨(t)、千克(kg)、克(g)、毫克(mg)。
1t= kg,1kg= g,1g= mg。
2.质量是物体的性质,与物体的温度、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如一块铁皮将它卷成一团,将它熔化成铁水,将它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二、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1.看: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
2.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3.调:归0;调节,让横梁平衡。
4.测:左物右码:左盘放称量物,然后用往右盘加砝码(先大后小)和移动游码,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m物=m砝+m游,即被测物的质量等于所有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在位置的读数。
对于天平,实际上有:m左=m右+m游。
6.记:记录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趣味资料一吨木头和一吨铁大家都知道这个用来开玩笑的问题:一吨木头和一吨铁,哪一个重些?有人不想一想就回答说一吨铁重些,常常引起大家的哄笑。
假如回答的人说一吨木头重些,那么大家就要笑得更厉害了。
这样的说法,好像一点没有根据,可是严格地说,这个答案却是正确的!问题在于阿基米德原理不但在液体方面适用,在气体中也适用。
根据这个原理,每个物体在空气里所“失”的重力,等于被这物体所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重力。
木头和铁,在空气里当然也要失去它们的一部分重力,要求出它们的真正重力,得把所失的重力加上去。
因此,在我们这个题目里,木头的真正重力应该等于一吨加上跟这块木头同体积的空气重力;而铁的真正重力应该等于一吨加上跟这块铁同体积的空气重力。
但是,一吨木头所占的体积,要比一吨铁多得多(大约等于铁的15倍),因此,一吨木头的真正重力要比一吨铁的真正重力大!说得更明确些,我们应该说成这个样子:在空气里重一吨的木头的真正重力,要比在空气里重一吨的铁重些。
一吨铁大约占据1/8米3的体积,而一吨木头大约占据2立方米的体积,这两种物体排出的空气相差大约2.5千克。
你看,一吨木头实际上要比一吨铁重这么多!轻松演练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用字母表示,国际单位为,符号是。
质量与物体的、、无关。
2.(2010江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①调节天平平衡时,将天平放在 上,再将 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发现天平指针静止时如图6-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②图6-1乙中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g 。
3.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指针如图6-2所示。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6-3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
称量时,合理增减砝码后又出现了如图11-3所示的情况,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只三穗麻鸭的质量大约是1500_______;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一瓶饮用水的质量约为500_________.5.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当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右盘时嫌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通过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6.(2010广东)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50g 的是( )A 、一个乒乓球B 、一只母鸡C 、一只鸡蛋D 、一张课桌7.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A .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B .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C .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D .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8.(2012茂名)小明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左侧,要使天平平衡,他接着应该(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 .向右移动游码9.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为0~1000g ,用它可称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 .一个铅球B .一个苹果C .一位学生D .一袋大米10.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A .偏小B .相等C .偏大D .无法确定11.(2011福州)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 .将它熔化成铁水B .磨掉铁块一个角C .把它轧成薄铁片D .从地球运到月球12.(2012泰州)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 )A .20gB .200gC .2kgD .20kg图6-1图6-2 图6-36.2 密 度 预习梳理一、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会用图像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由此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物质一种特有的性质(即特性)。
二、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1.定义: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Vm =ρ,其中,m 表示________,V 表示__________,ρ表示__________。
3.单位:1g/cm 3=__________kg/m 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
5.水的密度是1g/cm 3(或 1.0×103kg/m 3),意思为:体积为1cm 3的水,质量是_______g ;或体积为1m 3的水质量是_______kg 。
三、会利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1.已知质量和体积。
求密度ρ=__________。
2.已知密度和体积,求质量m=__________。
3.已知质量和密度,求体积V=_____________。
趣味资料 密度中的“大王”和“小鬼”在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
在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中,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其数值是22.6×103kg/m 3.锇能否称“密度大王”呢?不能!宇宙间有一种白矮星,它的密度是3.0×1010kg/m 3,它能否称“大王”呢,还不能!因为还有一种叫“中子星”的天体,其1立方厘米的物质有1000万吨,脉冲星核的密度高达1015g/cm 3,即1立方厘米这种物质有10亿吨,但是,它还是小于宇宙中新发现的天体“黑洞”。
这样一来,密度“大王”的桂冠被“黑洞”戴上了。
地球上的氢气的密度值只有0.0009kg/m 3,可否戴“小鬼”的帽子呢?不行!宇宙间有一种庞然大物叫“巨星”和“超巨星”,它的平均密度约为氢的17万分之一。
而彗星几乎腹中无物,即使是比较密集的彗星头部,每立方厘米中的物质也不超过0.00000000001g ,即 1.0×10-11g ,然而星际间还有一种叫星际物质充满整个宇宙,体积大小与地球相仿的星际物质,其质量只不过有1~2kg ,于是,“小鬼”的帽子便被星际物质乖乖地收下来了。
轻松演练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公式表示为 。
密度的单位: 。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 (“相同”或“不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相同”或“不同”)。
2.水的密度为 kg/m 3= g/cm 3,其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 m 3的水,其质量是 kg ;或者:体积为 cm 3的水,其质量是1 g 。
3.一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 3,把它锯掉3/4,剩下的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4.(2012益阳)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60 (填单位),若苹果的密度为0.8g/cm 3,这个苹果的体积约为 cm 3。
5.(2012烟台)如图6-4,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至瓶口,乌鸦喝到了水。
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 ,内有0.2kg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石块的质量是 。
(石块密度为33m /kg 10×6.2)6.(2012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 .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 .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7.如图6-5所示,甲、乙、丙是三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根据下表给出的密度值可知,甲容器装的是_________。
8.图6-6是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得哪些信息?试写出三条。
9.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g ,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g ,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kg/m 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物质 密度(kg/m 3)盐水 1.03×103 酒精0.8×103 硫酸 1.8×103 图6-5 图6-6 m/g V/cm 3 图6-46.3 测量物质的密度预习梳理一、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测液体的体积:将液体倒入量筒,液面静止后,观察凹液面(或凸液面)所对的刻度。
2.测小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①将适量的水(以能完全浸没待测固体、且液面刚好到整十刻度为宜)装入量筒,记下水的体积;②用细线系好待测固体,小心沉入量筒的水中直到被完全浸没,液面静止后读出示数即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
③用总体积减去_______的体积即为待测固体的体积。
二、能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量物体的密度,要用天平测出物体的,用量筒测出物体的,再根据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固体的密度: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0,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固体的______。
③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④用细线拴好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入量筒的水中,测出总体积。
⑤算出固体的体积,再根据密度公式________算出固体的密度。
3、测液体的密度①在烧杯中装入待测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____________。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适量倒入量筒,测出它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④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趣味资料水的密度与地球生命在地球环境条件下,水是已知惟一三态共存的自然物质。
水的不同状态对应分子的不同排列形式,在固体状态下分子呈高度有序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