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3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了解其特点。
2.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3.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2.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民族精神的歌颂。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领会多种手法描写瀑布的妙处。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壶口瀑布》,导入新课。
面对壶口瀑布,你能想到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之势、力量之美,领会作者引发的人生思考吧!可参考【图片资源】二、整体感知【精品课件】1.文体知识《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作者作品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管理司司长、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科学史章回体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只求新去处》《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夏感》等。
可参考【知识总汇】3.初步感知(1)准确掌握生字词。
告jiè(诫)mímàn(弥漫)推推搡(sǎng)搡shà(霎)时chíchěng(驰骋)旋(xuán)涡寒jìn(噤)雾霭(ǎi)乘隙(xì)而进折返迂(yū)回钻石mì(觅)缝汩汩(gǔgǔ)chánchán(潺潺)怒不可è(遏)挟(xié)而不服可参考【知识总汇】(2)解释词语。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壶口瀑布》优秀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壶口瀑布》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壶口瀑布》。
课文描述了壶口瀑布壮美的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壶口瀑布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b.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讲解课文内容。
c.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赞美壶口瀑布的情感,联系实际生活,分享自己的感受。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赏析,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壶口瀑布》2. 重点词语: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等。
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解释其意思。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
c.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2. 答案:a. 抄写内容: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等。
b. 仿写内容:自选一个自然段,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c. 谈论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谈谈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
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
(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
)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通过图片观察、课文描述,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朗读和默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和运用。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简介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运用。
(3)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教师讲解课文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视频资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5. 拓展延伸:(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瀑布。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7. 板书设计:《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形成原因:地壳运动特点:壮观、雄浑、清澈、流量大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4篇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学习写景细腻,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有力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做国河山河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激发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与学法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分享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面对美,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副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再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之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着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并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先生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三)自主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推搡()漩涡()汩汩()霎时()怒不可遏()出轧()挟而不服()(四)文本学习:1.整体感知: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形容词概括)2.品读感悟:品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而山是清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壶口瀑布》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的瀑布壮美景象;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读文章,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同时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 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感悟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壶口瀑布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特点、形成原因。
2. 写作技巧:细腻描绘、修辞手法。
3. 生词和短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壶口瀑布的特点。
(2)分析文章中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美景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的黄河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美,有“千里黄河一壶收”的赞誉。
(2)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壶口瀑布》的说课稿
《壶口瀑布》的说课稿《壶口瀑布》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第四单元《山水清韵》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
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朗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理解黄河瀑布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壶口瀑布有直观的印象及初步的感受:(1)导入。
在导入环节,通过老板50元人民币黄河,再引出壶口瀑布,然后再借助观看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对瀑布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小戏法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2)整体感知。
通过预习,学生能找到作者先后两次观赏壶口瀑布。
通过齐读来加深体会瀑布的雄伟磅礴。
设计意图:用典型的例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作的精妙之笔,让学生说说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做铺垫。
(3)品读文章。
学生了解了初识壶口后,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进行赏析在再访壶口的一部分。
教师先是帮助分析第一句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第二句师生合作完成,第三句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原本是设计让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而且在试讲的过程中也发现这种方法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所以我把这一环节调整为教师带领学生赏析,先是范例性地赏析一句,然后师生合作赏析,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游记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描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2)提问学生: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对壶口瀑布有哪些了解?2. 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哪些内容?3. 精读课文(1)雨季看壶口瀑布①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雨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雨季的壶口瀑布很危险、可怕呢?③作者在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枯水季看壶口瀑布①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至五段,其他同学思考:枯水季的壶口瀑布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雄伟壮观、震撼人心呢?③作者在描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 品读感悟(1)作者在描写壶口瀑布的过程中,不仅描写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还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主要围绕课文《壶口瀑布》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作者写作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四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如“磅礴”、“訇然”等;以及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对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自然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作者:梁衡3. 生字词:磅礴、訇然、惊涛拍岸等4. 文章结构:总分总5.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壶口瀑布的景象。
(2)分析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大自然的感悟。
2. 答案:(1)壶口瀑布雄伟壮观,激流勇进,涛声震天。
(2)比喻、拟人等。
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比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拟人)(3)答案开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壶口瀑布》教案《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壶口瀑布》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壶口瀑布》教案篇1学习目标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难点)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题目解说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壶口瀑布雄伟壮阔,气势恢宏。
以此为题,点明要描写的景物,简明概括。
文体常识游记是散文的一种,以记叙旅途见闻(如某地历史沿革、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等)为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数理化通俗演义》等。
生字词告诫(jiè ):告诉不要做某事。
弥(mí )漫:形容烟尘或水雾布满,到处都是。
凹(āo )凸(tū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
形容极深。
搡(sǎng):猛推。
霎(shà )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寒噤(jìn):寒战。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挟(xié):挟制。
全文段落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点明壶口瀑布所在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写两次观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详略得当。
第二部分第一层(2段):雨季观看壶口瀑布,采用了常见的站在河岸上俯视的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第四章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的《壶口瀑布》,让学生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及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教学重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板书材料。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3)分析课文,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讨论: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句子,讲解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6. 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谈谈你对壶口瀑布的印象。
2. 答案(1)壶口瀑布位于我国山西省临汾市吉县,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它是由黄河流经此地,受到地形的约束,水流急剧收缩,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瀑布景观。
(2)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特点。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
2024年《壶口瀑布》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壶口瀑布》,详细内容为第一至三段,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波涛汹涌”、“雷霆万钧”等。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特点。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壶口瀑布吗?它位于哪里?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第一段,讲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瀑布的壮观景象。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讲解瀑布的成因及特点。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讲解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教师讲解答案,强调答题技巧。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壶口瀑布地理位置:黄河中游特点:波涛汹涌、雷霆万钧成因:地壳抬升、河水侵蚀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象征2. 观察方法由远及近由表及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壶口瀑布的思维导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描绘家乡某处自然景观的作文。
2. 答案(1)思维导图答案见附件。
(2)作文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壶口瀑布的自然特点和文化内涵。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拓展延伸:(1)课后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壶口瀑布的历史变迁。
壶口瀑布教案5篇
壶口瀑布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壶口瀑布教案5篇壶口瀑布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掌握阅读游记的方法。
2.赏所见,品读语言体会黄河刚柔并济之美。
3.悟所感,体会黄河的伟大之处。
一、导入:由《望庐山瀑布》引出学习游记的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把握了所至、所见、所感,也就把握了阅读游记的方法。
而我们今天就通过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游记。
二、讲授新课:环节一、理游踪(所至)通过预习我们可以把握,作者一共去了(两次)壶口瀑布,分别是(雨季和枯水季)。
而枯水季的视角较之雨季更为独到,谁可以说一说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观察角度,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不断变换视角,这也是游记的游踪之一,即定点观景。
而抓住方位变换和视角转换的词句,我们就可以更好地把握游踪。
环节二、赏所见1.请大家小组合作,循着游踪,说一说你发现了壶口瀑布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语句品读出来的?并进行圈点批注。
①老师示例:“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在这里,刘老师最喜欢这一系列的动词,一个字的挤、撞从横向上写出了黄河水量之宏大,四字词推推搡搡、前呼后拥则从纵向上写出了黄河水流之湍急,而随着句式逐渐变长,文章的节奏并没有减缓而是愈发的紧张。
河道上排排黄河水在这排山倒海、争先恐后涌来的磅礴气势下碎成了堆堆白雪。
戛然而止,让人不禁为这份气势折服!好一个雄浑壮阔的黄河!好一个雄浑壮阔的壶口瀑布!②学生自主分析:示例一:“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壶口瀑布》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为《壶口瀑布》。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赏析、主旨理解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6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生词学习:讲解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美。
5. 修辞手法赏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主旨理解:讨论课文表达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壶口瀑布》2. 生词、短语:展示本节课学习的生词、短语。
3. 文章结构:梳理文章结构,标注重点段落。
4. 修辞手法:列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5. 主旨:概括课文主旨,强调作者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以“我眼中的壶口瀑布”为题的作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运用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与壶口瀑布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组织课外活动,如实地观赏壶口瀑布,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文章结构分析;2. 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分析文章结构,理解壶口瀑布的自然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 教学过程中的修辞手法赏析;5.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及反思1. 导言壶口瀑布是中国著名的瀑布景点,也被誉为“黄河第一瀑”。
它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壶口镇境内,是黄河在这里奔腾而下形成的一道壮观的瀑布群。
壶口瀑布的景色壮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介绍一节以壶口瀑布为主题的地理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2. 教学设计2.1 教学目标•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掌握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学习要点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学习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了解黄河的地质特征和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学习壶口瀑布的高度、宽度、水量以及形成的岩层等地理特征壶口瀑布的景观特色学习壶口瀑布的风景和周围环境•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壶口瀑布,亲身感受和观察其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收集和整理壶口瀑布的资料,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2.4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壶口瀑布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壶口瀑布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理的好奇心。
2.讲授:讲解黄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它所在的地理环境。
3.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地质特征和壶口瀑布的形成过程,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或实验等方式促进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4.学习:通过课堂演示、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壶口瀑布的壮丽和美丽。
5.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前往壶口瀑布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同时也可以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6.总结:回到教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总结壶口瀑布的地理特征和景观特色,并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等评价学生对壶口瀑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
2.整体感知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l.情境导入。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欣赏。
师:壶口瀑布给你带来的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对壶口瀑布的感觉几乎是一致的:气势宏伟,声如震天,犹如万马奔腾,震撼人心。
同学们看到这震撼人心的景观后,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呢?生抢答。
师:大家的联想很丰富哦。
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板书课题: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目的是以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壶口瀑布的初步认识,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2.作家作品。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3.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读音。
铸成(zhù) 推搡(sǎng) 寒噤(jìn) 潺潺(chán) 汩汩(gǔ) 出轧(zhá)告诫(jiè)霎时(shà) 驰骋(chěng) 迂回(yū) 怒不可遏(è)(2)解释下列词语。
寒噤:寒战。
迂回: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读懂课文,初步感知。
思考并回答:这篇散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讨论、明确。
全文可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第2段):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具体描写枯水季节时,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6段):赞美黄河精神,揭示象征意义。
2.本文仅仅是赞美黄河吗?请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不仅是赞美黄河,更是赞美有着黄河精神的人(民族精神)。
相关语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全班齐读这一段,要读出气势和赞美之情。
3.结合全文,思考讨论: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明确:为了借赞美黄河来表达对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
4.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整体感知、定点探究等,使学生了解了文意,体会了情感:初步感受到象征手法的运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试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旱季有哪些方面不同,并完成下面表格。
(请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并做批注)讨论、明确:【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把握景物的特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四阶段:检测小结l.作者去过两次壶口瀑布,为什么略写第一次?2.旱季时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3.作者写这篇课文是为了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他为什么要借助赞美黄河来达到其写作目的,而不直接赞美民族精神呢?检测小结答案1.略写雨季时的壶口瀑布,表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为后文写旱季的壶口瀑布蓄势。
2.刚柔相济、气势磅礴、凝重猛烈、雄伟壮阔、撼人心魄。
3.作者借赞美黄河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表现出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礼赞,用的是象征的写法,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在壶口将其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学情诊断1.听写生字词。
2.学生选读认为精彩的语段。
(师生评议)3.问:壶口瀑布有怎样的特点?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师:壶口瀑布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刚柔相济。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赞美黄河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
深情朗读更使上课伊始充满热切的气氛,能让同学们带着兴趣进入新课。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赞美黄河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作者是如何来描绘黄河的。
1.雨季的壶口瀑布。
(1)学生默读第2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雨季的壶口瀑布的?圈点勾画相关句子,然后回答。
指名回答后,教师明确:首先,用别人的话来衬托、渲染壶口瀑布之“危险”,为全段奠定下情感基调。
然后,正面描绘壶口瀑布之“危险”,气势之大: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来突出雨季瀑布之壮美。
“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是从听觉角度写其壮美气势;“雾气弥漫”“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回望那团白烟”等是从视觉角度写其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的水汽”是从触觉角度来写。
请男同学齐读本段,读出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讨论、发言,明确:“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描写的是作者的感受,从侧面突出壶口瀑布之险,气势之大。
2.旱季的壶口瀑布。
(1)听第3、4段朗读录音,学生思考: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旱季的壶口瀑布的?圈点勾画相关句子,然后按照以上的思路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后,教师明确:从正面描写:①视觉角度:“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②听觉角度:“前呼后拥”“更闹”“向龙槽里隆隆冲去”“汩汩如泉”“潺潺成溪”。
从侧面描写(衬托):①“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用青冷的山和寂寂的蓝天来衬托黄河水如千军万马般的磅礴气势。
②用当地人关于野猪掉进旋涡毛被拔光的话,侧面衬托一个个旋涡之疾速、力量之大,令人胆寒。
③“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用作者的感受来衬托。
(2)第3、4段的描写极为精彩,请你任选一个语段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要读出气势。
学生自告奋勇,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诵。
师生评议。
(3)作者由眼前的黄河想到了什么?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齐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明确作用:总结上文,深化主题,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3.指名一女生朗读第5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脚下的石头?讨论后,明确:坚硬的石头有的被水凿得千疮百孔,有的被水齐齐切下去,柔弱的水却能切断石头,可见“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作者描写石头,是为了反衬黄河水柔中有刚、坚忍不拔、奋力抗争的性格。
【设计意图】设计各种形式的朗读及各个层面的问题,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触摸文字的脉搏,调动起了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成了共鸣。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1.赏析精彩语言。
(1)引导学生品析动词的准确运用以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妙。
采用“删一删”“换一换”等方法加以体会。
(2)归纳:课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讨论后,明确: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生动、气势磅礴。
尤其是遣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
如用“涌”“挤”“撞”等动词写黄河水流速之快、气势之大;用“平坦如席”“一卷飞毯”写水之“平”之“大”;用“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写水的声音……用词贴切,准确地描写出黄河水之壮美。
2.探究象征手法。
(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爱莲说》一文中的莲、菊、牡丹各自象征什么。
(2)想一想:判定象征手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学生交流后回答:象征的事物与被象征的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特点,能引起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
(3)你觉得《壶口瀑布》一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讨论后,明确:黄河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形象,正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相似,所以作者对黄河的礼赞,正是对民族精神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