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精)

合集下载

抗菌性实验报告

抗菌性实验报告

抗菌性实验报告引言:抗菌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抗菌性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旨在评估不同物质的抗菌能力和效果。

本次实验通过对不同物质在抗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抗菌培养基、细菌培养物、试验物质(例如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消毒实验器材、制备抗菌培养基。

3. 制备培养皿:将抗菌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平坦的琼脂状后,开始实验。

实验步骤:1. 在培养皿上均匀地涂布细菌培养物,用灭菌的铂铁棒将其划成4个等份,建立4个对照组。

2. 在各自对照组中滴加不同浓度的试验物质,确保每个对照组的试验物质浓度一致。

3. 将试验培养皿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以37℃恒温培养24小时。

4. 24小时后,观察每个培养皿上的菌落形成情况,并记录结果。

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试验物质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物质的抗菌活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 高度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呈现出清晰的抑菌区,菌落无法在该区域生长。

高度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强大的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可以作为潜在的抗菌剂。

例子包括某些抗生素。

2. 中度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呈现出部分抑菌区,菌落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中度抗菌活性物质的抗菌效果较弱,可能需要更高的浓度才能达到有效抑菌效果。

例子包括一些植物提取物。

3. 低度或无抗菌活性:这类物质在培养皿上没有明显的抑菌区,菌落可以自由地生长。

这可能是由于该物质无抗菌效应,或浓度过低无法发挥抗菌作用。

例子包括一些普通溶液。

实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评估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机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物质对细菌的抗菌效果存在差异,有的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有的抑菌效果较弱甚至无抑菌作用。

2. 抗菌物质的抑菌效果可能与其浓度、种类以及作用机制有关。

一株生防细菌GB58的鉴定与抑菌能力测定

一株生防细菌GB58的鉴定与抑菌能力测定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6):198-204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一株生防细菌GB58的鉴定与抑菌能力测定卢钰升1,顾文杰1,蒋瑞萍1,孙丽丽1,徐培智1,谭志远2,解开治1,李文英1,李夏1(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南方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州510642)摘要:对从广东水稻土中获得能高效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细菌GB58进行鉴定、抑菌广谱性测定,明确其潜在应用价值。

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GB58抑菌广谱性,并参照细菌系统鉴定方法,通过形态、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菌株。

抗菌广谱性试验结果表明:GB58对多达12种的植物真菌性病害和1种细菌性病害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细菌常规鉴定试验结果显示:GB58为芽孢杆菌属,碳源利用分析表明GB58能够利用46种碳源物质以及耐酸耐盐,通过16S rRNA、gyr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GB58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GB58是一株抗菌范围广,营养竞争能力强的生防细菌,具备适应华南酸性土壤复杂环境的繁殖和代谢能力。

关键词:生防细菌;鉴定;系统发育;抗菌广谱性中图分类号:S182,S432.4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asb15100004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Broad-spectrum Analysis of a Biocontrol Bacteria Strain GB58Lu Yusheng1,Gu Wenjie1,Jiang Ruiping1,Sun Lili1,Xu Peizhi1,Tan Zhiyuan2,Xie Kaizhi1,Li Wenying1,Li Xia1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in South Reg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e,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Nutrient Cycling and Farmland Conservation,Guangzhou510642;2College of Agriculture,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Abstract:This article presente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timicrobial broad-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biocontrol bacteria strain GB58obtained in rice soil of Guangdong Province,which could inhibit plant pathogens,and aimed to clarify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The antibacterial broad-spectrum of GB58was determined by the plate confrontation method,and the bacterial strain was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 which were the reference for bacteria system identification.The antimicrobial broad-spectrum result showed that GB58had better antagonism to twelve plant fungal diseases and one plant bacterial disease.In the meantime,common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test showed that GB58was bacillus and the carbon utiliz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B58could utilize46kinds of carbon sources and was able to tolerate acid and salt.Moreover,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rough16S rRNA and gyrA sequence concluded that GB58w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l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B58was a biocontrol bacteria strain with wide antibacterial range and high nutrition competitive ability,which had the ability of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菜园退化土壤的功能性微生物接种剂研发与应用”(2013B02031000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橄榄有机无机专用肥的研制与应用”(2013B020419009);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肥料与高效施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14B09090406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型肥料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广东省财政厅项目“多功能生物复合型有机营养液肥的研发与应用”;广州市农业局农业科技攻关招标项目“城郊结合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GZCQC0902FG06017)。

抗细菌实验报告

抗细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2. 了解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3. 熟悉细菌接种、培养及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抗生素是微生物或高等动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

本实验通过将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最低抑菌浓度。

三、实验材料1.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2.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

3. 培养基:LB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

4. 仪器与设备: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接种环、移液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LB液体培养基中,37℃、150 r/min培养12-24h,备用。

2. 抗生素制备:将不同抗生素分别用无菌生理盐水溶解,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

3.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将M-H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待凝固后,用无菌移液器吸取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滴加于琼脂平板表面,用无菌镊子轻轻涂抹均匀。

4. 细菌接种: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培养液,均匀涂布于抗生素处理过的琼脂平板表面。

5. 培养与观察: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1.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着青霉素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最低抑菌浓度为32μg/mL。

2. 链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随着链霉素浓度的增加,大肠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最低抑菌浓度为16μg/mL。

3. 红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随着红霉素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受到抑制,最低抑菌浓度为64μg/mL。

六、实验分析1. 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32μg/mL,可作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2. 链霉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16μg/mL,可作为治疗大肠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生防菌的纯化与鉴定精品文档

生防菌的纯化与鉴定精品文档
10g、葡萄糖20g、水1000ml。
2. 插片制作:
a. 试管斜面培养的放线菌中加入少许无菌水,或者用接种环挑取 菌体少许放入无菌水中制成孢子悬浮液; b. 用无菌吸管吸取孢子悬浮液1滴,加入高氏1号平板培养基上, 用无菌刮铲涂抹均匀。 c.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基中。 d. 置于28~30℃下培养4~5d。
2. 镜检:方法同上,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生殖方式。 3. 菌落观察:仔细观察平板培养基上的孤立菌落,记载所观
察酵母菌种类的菌落特征。
注意:1. 加盖玻片时,以一边先接触液体,勿使产生气泡 ; 2. 用完油镜后一定要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
五、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
1. 放线菌菌落特征:
菌落特征:圆形、较小、干燥、质地致密,表面粉粒 状或绒毛状,有呈同心环或辐射状。皿内菌丝与培养基紧 密结合,用针难以挑取。菌丝体与孢子常具不同色素,故 菌落正面和背面可显示相应颜色。有的种类可散发特殊气 味。
孢子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 囊呈袋状,有的呈袋状叶瓣状。成 熟时不脱落,萌发时形成泡囊,由 泡囊产生游动孢子,有性产生一个 卵孢子。 •
(2)疫霉属(Phytophthora)
取马铃薯晚疫病(P.infestans)标本,观察受
害部位。注意症状特点,特别要注意叶片 上病斑的位置,大小、状态、颜色,边缘 是否清楚,是否产生灰白色的霉层(特别是 叶背面)?挑取马铃薯晚疫病菌斜面培养菌制 片镜检游动孢囊梗、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 子,注意孢囊梗分枝的特点及游动孢子囊 的形态。
孢囊梗二叉状锐角 分枝,末端尖细, 萌发形成芽管。
白菜霜霉病•• • 波菜霜霉病
(5)假霜霉属 (Pseudoperonospora)
观察黄瓜霜霉病(P.cubensis)标本,注意为

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

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

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物质对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或抗真菌活性的实验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抗菌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性的增加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寻找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的新物质变得至关重要。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选择适当的菌株和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点。

在抗菌试验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同时介绍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真菌菌株,并介绍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菌株和方法。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的新物质,从而为解决抗药性问题做出贡献。

接下来将会在文章结构部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即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

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对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抗菌试验方法和抗真菌试验方法两个子部分。

在抗菌试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的准则,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选择适当的真菌菌株的准则,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通过这两个子部分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抗菌和抗真菌试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抗菌试验结果总结和抗真菌试验结果总结两个子部分。

在抗菌试验结果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抗菌试验的结果进行概括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结果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抗真菌试验的结果进行概括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抗菌测试检测标准一、目的和范围本标准旨在规定抗菌测试检测的实验方法、试剂、仪器、实验环境及条件、数据处理及分析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材料和产品的抗菌性能测试。

二、测试方法1.抗菌剂定性测试:采用纸片法、打点滴法等方法,将抗菌剂分别与细菌悬液作用,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判断抗菌剂的抗菌性能。

2.抗菌剂定量测试:采用振荡器摇瓶法、平皿法等方法,将抗菌剂与细菌悬液作用一定时间,测定抗菌剂对细菌生长的抑制率。

3.抗菌试验动物模型:通过将试验动物感染细菌后给予抗菌剂,观察其对试验动物的保护作用。

三、实验样品1.样品来源: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且符合实验要求。

2.样品处理: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以适应实验要求。

3.样品数量: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样品数量。

四、试剂和仪器1.试剂:实验中所用试剂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且在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验。

2.仪器:实验中所用仪器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并且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

五、实验环境及条件1.实验室温度: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5±2)℃。

2.实验室湿度:实验室湿度应保持在50%~80%。

3.设备状态:设备应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如有故障应及时排除。

4.安全措施: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如戴手套、口罩等。

六、数据处理及分析1.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抗菌剂的抗菌率、最小抑菌浓度等指标。

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抗菌剂的性能评价结论。

七、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对抗菌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

八、附录提供相关的试剂配方、仪器型号、实验操作流程等详细信息。

实验十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实验十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01
02
03
细菌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 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 征。
革兰氏染色
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 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 氏阴性菌两大类。
特殊结构观察
观察细菌的芽孢、鞭毛、 荚膜等特殊结构,以辅助 鉴定。
生理生化鉴定
生长特性测定
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最 适生长温度、pH值等指标。
碳源利用试验
谢谢
THANKS
06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结论
01
生防细菌种类鉴定
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成
功鉴定出实验中的生防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02 03
抗菌能力测定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培养法,对生防细菌的抗菌能力进行了测定。结 果显示,该生防细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萎病菌等。
采用牛津杯法测定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抑菌能力,结果显示抑菌圈直径大于15mm,表明生防细菌具有较强的抑 菌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
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显示MIC值为10^5 CFU/mL,表明生防细菌在较 低浓度下即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生防细菌种类与数量分析:本次实验鉴定出的生防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该属 细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且数量较多。实验结果表明,生防细菌在土壤中的数量 较高,这为其在土壤中的定殖和发挥生防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安全性评价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估了生防细菌对哺乳动物的安 全性。结果表明,该生防细菌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哺乳动物无明显毒性 作用。

实验报告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实验报告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实验报告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实验报告:细菌感染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一、引言细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其合理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研究细菌感染的类型以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临床标本:收集来自不同患者的各类感染标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等。

2、培养基:选用适宜的培养基,如血平板、麦康凯平板等。

3、抗生素药敏纸片: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多种常用抗生素。

(二)实验方法1、细菌培养:将临床标本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置于 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2、细菌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等方法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3、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将待测细菌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贴上药敏纸片,37℃培养 18 24 小时后,测量抑菌圈直径,根据标准判断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实验结果(一)细菌感染类型共鉴定出多种细菌感染类型,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较为常见。

(二)抗生素敏感性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2、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3、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对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存在耐药。

四、结果分析(一)耐药机制探讨1、产生灭活酶:某些细菌能产生β内酰胺酶等灭活酶,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2、改变药物作用靶点: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点,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构,导致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3、降低细胞膜通透性: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生素难以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二)临床意义1、指导临床用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实验教案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实验教案

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实验教案引言: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人体内外。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速度非常快,因此对于细菌的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教案旨在介绍细菌培养与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2.掌握细菌培养的常用培养基和培养条件;3.了解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原理;4.掌握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的操作步骤;5.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细菌培养基:如琼脂、LB培养基等;2.细菌菌株: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试管、移液器、培养皿等常规实验器材;4.抗生素药片:如青霉素、氯霉素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培养基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加热至沸腾,然后冷却至适宜温度。

2.接种菌株:将细菌菌株接种于培养基中,用移液器将菌液滴入培养基中,注意避免污染。

3.培养细菌: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并设定适宜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4.制备抗生素试验板: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然后在培养基上均匀涂抹细菌菌液,待其干燥。

5.放置抗生素药片: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片放置于培养皿上,轻轻按压使药片与培养基接触。

6.培养抗生素敏感性: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宜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7.观察结果: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不同抗生素对菌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分析1.对照组:将未加抗生素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如果菌落生长良好,说明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适合细菌生长。

2.实验组:观察加入不同抗生素的培养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

如果菌落生长受到抑制,说明该细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如果菌落生长不受抑制,说明该细菌对该抗生素耐药。

3.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情况。

细菌培养以及抗菌测试相关内容

细菌培养以及抗菌测试相关内容

抗菌测试一代细菌:(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两个含营养液锥形瓶、冰冻细菌)1.配置营养溶液:用两个锥形瓶各配置125ml的LB肉汤,3.125g肉汤。

2.将配置好的营养液放入灭菌锅里灭菌。

3.等营养液灭菌后,将冰箱里的细菌解冻。

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酒精消毒手,用环枪在酒精灯上灼烧通红,之后降温,待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在细菌管里取一点到锥形瓶中,在门口的摇床中37℃,24h成为一代细菌。

二代细菌:(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两个以上的固体培养基、两个含营养液锥形瓶)1.将培养好的一代细菌用环枪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三横三竖,放到楼下烘箱12h培养。

2.用锥形瓶配置125ml的LB肉汤,将12h后固体培养基内的细菌用环枪转移到锥形瓶中,放进恒温震荡器中培育12h,成为二代。

(固体培养基里的细菌在使用后还可以保存2-3天)细菌的接种保存:(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含琼脂的培养液、试管、软木塞、二代细菌培养液)将含琼脂的培养液、试管、软木塞均在灭菌锅中灭菌,待含琼脂的培养液差不多70℃时,倒入试管,侧放形成斜面。

差不多时间就可以塞上塞子等待冷却完毕。

然后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将二代细菌培养液的细菌用环枪以Z字形式在斜面上划线,之后放到楼下烘箱培养12h,最后放入冰箱冷冻。

固体培养基配置(可以与接种细菌的试管同时配置)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固体培养皿、含琼脂的培养液。

将含琼脂的培养液在灭菌锅中灭菌,在温度降到70℃左右,开始转移到培养皿上,倒入的量足够均匀淹没底面即可,待冷却20分钟后倒置,然后用纸包裹,倒置的放入冰箱。

抗菌测试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两瓶生理盐水各200ml,两个空的锥形瓶、一个含250ml 肉汤的锥形瓶、5个1ml枪头及2个5ml枪头、根据实验需要数量的管子。

灭菌锅设置:锥形瓶用灭菌膜即可,生理盐水需要打开盖子不用包,管子、枪头需要洗干净(超声)后开盖用牛皮纸包。

注意:灭菌后需要开盖,防止水汽过重造成污染。

1.稀释:灭菌好的肉汤在每个空锥形瓶中加入80ml左右,然后用1ml枪头转移细菌,将两种细菌的吸光度稀释到0.1左右,用生理盐水稀释,注意:一个管子装的液体需要25-40ml左右,根据所需数量的管子进行增加稀释后的量。

细菌鉴定实习实验报告

细菌鉴定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与鉴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等基本技能。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细菌鉴定是指根据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特征,确定其种类的过程。

细菌鉴定方法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1. 实验材料:细菌样品、细菌培养基、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水、染色液等。

2. 实验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分离培养(1)取适量细菌样品,加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制成悬液。

(2)取少量悬液,涂布于细菌培养基表面,进行平板划线。

(3)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2. 细菌染色观察(1)将培养好的细菌菌落用接种针挑取,制成涂片。

(2)用酒精灯火焰固定涂片。

(3)用革兰氏染色法对涂片进行染色。

(4)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染色特性。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1)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

(2)将细菌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3)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中成功分离出细菌,培养出的菌落呈白色,表面光滑。

2. 细菌染色观察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显示,该细菌具有以下生理生化特性:(1)能发酵葡萄糖,产生酸和气体。

(2)不能发酵乳糖。

(3)吲哚反应阳性。

(4)甲基红反应阳性。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判断该细菌为葡萄球菌属。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鉴定实习实验,我掌握了细菌分离、纯化、染色、观察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抗菌防霉测试实验报告

抗菌防霉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抗菌防霉性能进行测试,评估其对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为电子电气产品、家居用品等领域的材料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涂料:塑料、木材、不锈钢等- 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2. 实验设备:- 培养箱-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电子天平- 显微镜- 试管- 移液器三、实验方法1.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 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37℃培养24小时。

- 将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接种于沙堡培养基中,25℃培养48小时。

2. 抗菌防霉测试:- 将待测材料切成相同大小的片状,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表面,干燥后备用。

- 将细菌和真菌的菌液用移液器分别接种于待测材料表面,37℃和25℃分别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

- 观察材料表面是否有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并用显微镜进行定量分析。

3. 数据处理:- 计算待测材料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率,抑制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

四、实验结果1. 细菌抑制率:- 塑料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5%和90%。

- 木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和70%。

- 不锈钢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5%。

2. 真菌抑制率:- 塑料材料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抑制率分别为85%和80%。

- 木材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抑制率分别为75%和70%。

- 不锈钢对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5%。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的抗菌防霉性能最好,其次是塑料,木材的抗菌防霉性能较差。

2. 在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具有良好抗菌防霉性能的材料,以降低细菌和真菌对产品性能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实验十 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实验十 生防细菌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 16SrDNA 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RNA小亚基 16SrRNA 的基因,与细菌整个基因组的变化相比, 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变化的概率与细菌的变 异和进化程度是一致的,所以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和分类。结合完善的数据库,16SrDNA 序列分析 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确定细菌 在进化中的位置。 16SrDNA 序列包含10个可变区和与之相间的11个 恒定区。根据恒定区的保守性可以设计出细菌的 通用引物,并且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 片段。 可变区因细菌而异,能够揭示生物物种特征核酸 序列,是种属鉴定的分子基础。
每组包扎培养皿1包(每包不少于6个)
DAY 2
生防细菌的液体摇瓶培养
挑取划线分离得到的一个生防菌的单菌落,接种 于10mL培养基三角瓶,置于30℃摇床培养备用。
抗菌谱的测定
将待测菌按照图示,在垂直于生 防菌培养物一侧分别接种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置于30℃培养箱备用。 每组准备小包装1.5mL离心管、蓝色白色黄色枪头若干
抗菌谱结果观察
观察抗菌谱平板。评价生防菌对 三种待测菌的拮抗性能。
生防菌抗菌能力测定
每组制3块敏感菌的混菌牛膏蛋胨培 养基平板。0.1mL的敏感菌菌液;倒 入融化好的牛膏蛋胨培养基(不烫 手)并轻轻摇晃混匀,冷却为平板。 用记号笔将平板划分为4个区域
Hale Waihona Puke 取1mL生防菌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 8000rpm离心5分钟 用灭菌小滤纸片均匀地吸足 上清放在敏感菌混菌平板上。 将平板置于30℃培养箱培养24-48h 观察抑菌圈并测量抑菌圈大小。
实验十 生防细菌 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2010.05. 11
实验目的
生防细菌的纯化培养 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 生防细菌的抗菌谱及抗菌能力测定

抗菌效果鉴定试验

抗菌效果鉴定试验

抗菌效果鉴定试验消毒技术规范95页到109页2.7 抗(抑)菌效果鉴定试验2.7.1 ⽬的测定抗(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抗(抑)菌作⽤。

常使⽤的⽅法有抑菌环试验、最⼩抑制浓度测定试验、滞留抑菌效果测定试验、洗⾐粉抗菌效果测定试验、振荡烧瓶试验、浸渍试验与帖膜试验,可视情况选⽤。

2.7.2 抑菌环试验2.7.2.1 原理利⽤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其抑菌作⽤。

试验通过抑菌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

本试验适⽤于抑菌剂与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抗(抑)菌效果鉴定。

2.7.2.2 实验器材(1)实验菌株⾦黄⾊葡萄球菌(ATCC 6538)、⼤肠杆菌(8099 或ATCC 11229)、⽩⾊念珠菌(ATCC 10231)菌悬液(见 2.1.2)及根据抑菌剂特定⽤途所⽤的其他菌悬液(2)抑菌剂载体 5mm 直径圆形新华⼀号定性滤纸⽚,经压⼒蒸汽灭菌处理后,置 120℃烤⼲2h,保存备⽤(3)活菌培养计数所需器材见2.1.3(4)微量移液器 5µL~50µL,可调式(5)游标卡尺(6)营养琼脂培养基、胰蛋⽩胨⼤⾖琼脂培养基与沙堡琼脂培养基2.7.2.3 操作程序(1)抑菌⽚的制备:对液体抑菌剂,取⽆菌并⼲燥的滤纸⽚。

每⽚滴加实际使⽤浓度抑菌剂溶液 5µL,然后将滤纸⽚平放于清洁的⽆菌平⽫内,开盖置恒温培养箱(37℃)中烤⼲,或置室温下⾃然⼲燥后备⽤。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可直接制成直径为 5mm,厚不超过 4mm 圆⽚(块),每 4 ⽚(块)⼀组。

(2)阴性对照样⽚的制备:取⽆菌⼲燥滤纸⽚,每⽚滴加⽆菌蒸馏⽔5µL,⼲燥后备⽤。

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阴性对照样本,应取同种材质不含抑菌成份的样品,制成与试验组⼤⼩相同的样⽚(块)。

(3)试验菌的接种:⽤⽆菌棉拭⼦蘸取浓度为 5×105cfu/mL~5×106cfu/mL 试验菌悬液,在适宜的培养基平板表⾯均匀涂抹3次。

2020年抗生素抑菌实验实验报告

2020年抗生素抑菌实验实验报告

抗生素抑菌实验实验报告探究抗生素抑菌效果试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丌同种类抗生素的灭菌效果实验器材:培养皿,量筒,滴管,锥形瓶,显微镜等实验药品:琼脂,牛肉膏,蛋白胨,、溶液,菌落培养液,氯霉素,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等实验基本原理:一、常用的抗生素的分类:倍他-内酰胺类:(1).V、阿莫西林、哌拉西林针;(2).头孢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美满环素等; 氯霉素类抗生素:、甲砜霉素、无味氯霉素等其他类:甲氧苄啶、磺胺嘧啶、克林霉素、呋喃唑酮等。

(本实验中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青霉素、氯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二、抗生素抗菌的机理分类: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

不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

不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阻碍细菌 DNA 的复制和转录影响叶酸代谢实验步骤:用蒸馏水清洗用具并制作九只培养基。

适当稀释菌落培养基后,各取 0.1ml 菌液,使用涂布平板法分别接种到九只培养基上。

将九只培养基编号,并均分为 A、B、C 三组。

用滤纸剪出 18 个直径 2cm 的圆片,6 个浸泡青霉素,6 个浸泡氯霉素,6 个浸泡硫酸庆大素。

完成后贴在培养基上,每只培养基贴 2 片。

将做好标记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取出平板,测量出抑菌圈的直径大小,并做好记录。

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统计表(注:抑菌圈半径记为 R1;圆片半径 1cm 记为 R2)实验结论: 硫酸庆大霉素抑菌效果最好,青霉素抑菌效果最差。

实验11、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

实验11、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

实验十一
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
、目的
■了解不同抗生索对微生物的制菌作用。

二、基本原理
抗生索是某些微生物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在很低浓度就能抑制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

抗生索的种类很多,制菌作用也不同;同一种抗生素其浓度不同,制菌效果也有差异。

三、器材
1、菌种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四联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物;2、供试抗生素不同浓度青霉素、氯霉
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
黄连素等。

3、仪器或其他用具滤纸片,锻子等。

I、操作步骤
在无菌操作下接种(涂布平板)——用银子取经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抗牛素浸泡过的滤纸片,置于平板的相应位置—恒温培养——结果观察一报告。

滤嫖片法测拮抗活性
图抗生素的效价
五、实验报告
比较供试抗生素的制菌效果O
六、预习
・乳酸发酵与乳酸菌饮料■微生物菌种保藏和凝聚试验。

生防细菌LM-3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生防细菌LM-3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生防细菌LM-3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生防细菌LM-3的鉴定及其抗菌蛋白的研究
LM-3是一株来自土壤的广谱拮抗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等分析,LM-3菌株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采用盐析法提取获得了该菌株的抗菌粗蛋白,抑菌活性测定表明抗菌蛋白对辣椒炭疽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抗菌蛋白对链霉蛋白酶E和胰蛋白酶不敏感,对蛋白酶K部分敏感;高温(120℃)处理20min后抗菌蛋白仍保留84.71%的活性;酸碱处理发现抗菌蛋白在pH 8.5时最为稳定,而在pH 2.5时80℃处理1h完全失活;25W紫外灯(2400lx)照射8h对其活性没有影响.发酵上清液经硫酸铵盐析、高温(100℃)处理和SDS-PAGE分析,该抗菌蛋白的分子量介于6kDa和14.2kDa之间.
作者:宋永燕李平郑爱萍李姝晋谭芙蓉SONG Yong-yan LI Ping ZHENG Ai-ping LI Shu-jin TAN Fu-rong 作者单位:宋永燕,李姝晋,SONG Yong-yan,LI Shu-jin(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川北医学院,南充,637007)
李平,郑爱萍,谭芙蓉,LI Ping,ZHENG Ai-ping,TAN Fu-rong(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温江,611130)
刊名: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6 43(5) 分类号:Q93 关键词:多粘类芽孢杆菌生防细菌抗菌蛋白植物真菌病害。

抗菌活性的测定

抗菌活性的测定

(一)抗菌活性的测定(琼脂块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在琼脂中扩散使其周围的指示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抗菌活性。

2;材料与器材
菌种:白假丝酵母, 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草分枝杆菌607,金色葡萄球菌,灰棕黄青霉和黑曲霉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仪器:移液管。

培养皿。

无菌打孔器。

针头。

镊子
3实验步骤
(1)倒平板: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高氏一号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2)接种:将被测得放线菌的菌株制成悬液,均匀的涂布在每个平板上。

倒置,28℃培养2-3天。

(3)打孔:用无菌打孔器将小菌落琼脂块打下移至湿室中培养成熟24小时。

(4)用镊子将培养成熟的单菌落琼脂从湿室中移出,放置在分别含有白假丝酵母, 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草分枝杆菌607,金色葡萄球菌,灰棕黄青霉和黑曲霉的培养基表面,倒置,在28℃下培养24小时。

(4)抑菌圈大小测定:测量抑菌圈直径,分别记下每种抑菌圈相对应的大小
4实验所需控制的条件
温度,适度,无菌条件。

植物内生菌的筛选及其抗性测定

植物内生菌的筛选及其抗性测定
3.1.1、对种子萌发测定法方法:取 5% NaClO 对 待测种子进行表面消毒后,使用灭菌水淋洗 3 次。 培养皿中铺灭菌纸,生防菌发酵液的不同倍数稀 释液;CK:SNB 对照,设置 3 次重复,每皿培育 30 粒种子,28℃暗培养,在种子露白后的 24h 和 48h 测定各种子胚芽长度。
Page
7
3.1.2、植株生理指标测量:将菌株的 SNB 发酵液拌土,每克土接种量约为 108cfu〃g-1,采取花盆育苗,第 1 片真叶 展平后进行移栽,30d 后重复浇灌发酵菌 液。60d 后开始取样,测定植株的地上部 株高以及植物的鲜重和干重等,分析待测 菌对盆栽青稞的促生效果。
Page
8
3.1.3、叶绿素含量测定:取 0.1g 新鲜青稞 绿色叶片,在无菌研钵中剪碎,加入少量 石英沙及 0.5mL 丙酮进行研磨,后再加 10mL 80%丙酮继续研磨。过滤提取液用 80%丙酮 25mL 定容。CK:80%丙酮溶液, 分别在 645、652、663 和 470nm 时的光 密度,计算叶绿素 a、b 和胡萝卜素的浓度 (mg〃L-1)以及叶绿体色素含量。
Page
4
1.2、复筛拮抗菌
具体步骤:对初筛后的优良内生菌,用打孔器打成 4mm 菌饼,将 3 块接种于 150ml 的液体培养基内,28℃, 180r/min 培养 60h,后于冷冻离心机上 8000r/min 离心 20min,上清液既为待测发酵液。将上述处理后的内生菌 发酵液 3ml 与 20ml 的培养基充分摇匀混合制平板,待培 养基冷却后在平板中央接种直径为 4mm 各植物致病菌菌 块,以加灭菌水的 PDA 培养基为对照。试验设 3次重复, 28℃暗培养 3d,观察测量并记录菌落直径。记录结果并 计算抑制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 生防细菌 的鉴定及抗菌能力测定
2010.05. 11
实验目的

生防细菌的纯化培养 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 生防细菌的抗菌谱及抗菌能力测定


实验原理和步骤

生防细菌的纯化培养
粗筛分离得到的生防细菌 需要在平板上划线分离, 直至分纯出单菌落。

抗菌谱的测定准备
将单菌落生防菌按照图示, 在培养基一侧接种成为一条 直线,置于30℃培养备用。

(二)细菌的16S rRNA分子鉴定 反应体系:在一个PCR管中用微量移液枪依次加入: Taq buffer(10×) 5ul MgCl2 1 ul dNTP 2.5 ul Primer K1+K2 2 ul ddH2O 39 ul 用灭菌小枪头挑取单菌落于PCR管中,使菌体悬浮于反 应体系中。 rTaq(2U/ul) 0.5ul

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 16SrDNA 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RNA小亚基 16SrRNA 的基因,与细菌整个基因组的变化相比, 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其变化的概率与细菌的变 异和进化程度是一致的,所以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和分类。结合完善的数据库,16SrDNA 序列分 析可以快速准确的对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确定细 菌在进化中的位置。 16SrDNA 序列包含10个可变区和与之相间的11 个恒定区。根据恒定区的保守性可以设计出细菌 的通用引物,并且扩增出所有细菌的16SrDNA 片段。可变区因细菌而异,能够揭示生物物种特 征核酸序列,是种属鉴定的分子基础。
取1mL生防菌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 8000rpm离心5分钟 用灭菌小滤纸片均匀地吸足 上清放在敏感菌混菌平板上。 将平板置于30℃培养箱培养24-48h
观察抑菌圈并测量抑菌圈大小。
结果及讨论

观察抑菌圈的产生, 并测量其半径

讨论:如何进行下一步分离提取该生防 菌的抑菌物质,并验证该物质为抗菌肽?
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 min后,95℃变性1 min, 55℃退火1min,72℃延伸1min,共25个循环,72℃ 延伸10min。

抗菌谱结果观察
观察抗菌谱平板。评价生防菌对 三种待测菌的拮抗性能。

生防菌抗菌能力测定
每组制3块敏感菌的混菌牛膏蛋胨培 养基平板。0.1mL的敏感菌菌液; 倒入融化好的牛膏蛋胨培养基(不 烫手)并轻轻摇晃混匀,冷却为平 板。用记号笔将平板划分为4个区域
每组包扎培养皿1包(每包不少于6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AY 2

生防细菌的液体摇瓶培养
挑取划线分离得到的一个生防菌的单菌落,接种 于10mL培养基三角瓶,置于30℃摇床培养备用。

抗菌谱的测定
将待测菌按照图示,在垂直于生 防菌培养物一侧分别接种大肠杆 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置于30℃培养箱备用。
每组准备小包装1.5mL离心管、蓝色白色黄色枪头若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