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结语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后总结

教育学原理课后总结

教育学原理课后总结引言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教育学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对教育学原理课后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探讨该课程对我们的教育实践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课程内容回顾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我对课程内容的回顾: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旨在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方法和规律。

通过学习教育学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从古代教育思想家的思考,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交往主义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教育活动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法等。

通过运用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教育学原理课程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该课程对教育实践的意义的总结:提高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教育观念。

这将对我们的教育实践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育的需求。

改进教育方法教育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教育方法和策略。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了解各种教育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

促进个人发展教育学原理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实践而学习,它还对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和专业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总结期末

教育学总结期末

教育学总结期末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关注人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

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并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本文中,我将对教育学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谈谈我对教育学的看法和理解。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并探讨教育问题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并研究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教育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性:教育学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揭示教育的规律和机制。

2. 实践性:教育学不仅关注理论研究,还注重对实际教育活动的指导和改进。

3. 学科性: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渗透。

4. 专业性:教育学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指导和促进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教育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和研究领域。

根据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教育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思想、价值观和教育观念。

2.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

4.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5. 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机构和教育组织的管理和领导。

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教育学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念,这些原理和理念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我认为最为重要的:1. 个体差异原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智力、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效的教育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2. 激励原理:激励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学生在积极的激励下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激励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社会交往原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会交往、合作与发展的过程。

学生通过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互动,获得知识、经验和社会技能。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

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期末教育概论是教育学的一个基础性课程,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教育概论的学习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重大。

在教育概论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还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培养对教育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将对教育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是一种对人进行有目的引导和培养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综合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多个方面。

教育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人的过程。

2. 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的主体教育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者主要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机构等,而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4.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5. 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听课、讲课、实验、讨论、研究等。

教育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灵活多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展现。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1.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

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近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启蒙运动、德儒教育、功利主义教育等。

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个性教育、社会批判教育等。

2.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个性教育理论等。

行为主义理论主要强调对学习行为的塑造和强化;认知发展理论主张重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认知结构的建构;社会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个性教育理论主张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小教专业导论总结范文

小教专业导论总结范文

一、引言步入大学校园,面对纷繁多样的专业选择,我选择了小学教育专业。

在此之前,我对这个专业只有模糊的认知,只知道它是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摇篮。

然而,随着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我对小教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和责任重大。

二、专业认知小学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领域。

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教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教育事业,能够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小学教师。

三、专业特色1.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因此,小教专业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全面的教育素养。

2. 实践性教学:小教专业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方式,让学生提前体验教师角色,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

3. 个性化培养:小教专业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

四、学习体会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专业导论课程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升专业素养:学习小教专业,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等,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3. 培养创新精神: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我们要具备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和实践,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结语通过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我对小学教育专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的信念。

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我将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前教育导论期末总结

学前教育导论期末总结

学前教育导论期末总结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的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

学前教育导论课程反映了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践。

在本学期的学前教育导论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对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本学期学前教育导论课程的总结。

首先,本学期学前教育导论课程帮助我建立了对学前教育的整体认识。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学前教育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帮助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语言、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本学期学前教育导论课程强调了儿童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儿童发展理论是指对儿童成长和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在课上,我们学习了包括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等在内的著名儿童发展学家的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语言发展等方面,引导我们更好地实施学前教育。

在学前教育导论课中,我们还探讨了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方法。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了幼儿园常见的课程模式,如主题课程、项目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幼儿园常见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等。

这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

此外,学前教育导论课程还介绍了幼儿园的评估与评价方法。

评估与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课上,我们学习了幼儿园评估与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如观察、问卷、测验和记录等。

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幼儿园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提供更好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依据。

最后,学前教育导论课程也强调了家庭与学前教育的紧密联系。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上,我们学习了家庭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如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协同作用,以及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等。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导论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导论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导论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的导论一、引言教育是一个人类社会中至关重要的领域,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探索其在大学二年级教育中的角色与重要性。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学习评估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教育学可以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指导方案。

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教育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研究,教育社会学可以洞察教育对社会变革的作用,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彼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而教育社会学将教育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研究。

教育学的研究结果为教育社会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则揭示了教育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教育学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大学二年级教育中的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应用大学二年级教育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关键阶段,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的知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了解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提高他们对教育问题的觉察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大学二年级的教育中,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结论教育学和教育社会学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在大学二年级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学导论知识总结

教育学导论知识总结

教育学导论知识总结绪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1,教师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

从侠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首先,就教师的从业组织来看,既包括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大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学校机构,也包括少年宫,电教馆,青少年科技辅导站等校外教育机构。

其次,就从业内容来看,教师是指直接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尤指以教书为业的人员。

再次,就从业性质来看,教师是指以教育教学作为职业的专门人员。

2,教师职业的特点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3,当前,窝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

4,新型教师的专业素养一,要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二,要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三,要拥有相应的专业实力四,要练就必要的专业智慧5,教师的权利一,教育教学权二,科学研究权四,获取报酬待遇权五,民主管理权六,进修培训权义务~~~~146,主要有定向型和开放型两种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定向型又称封闭型,开放型又称非定向型7,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正呈现出一些重要的新态势其一,教师教育体系正在走向开放,封闭的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正在被打破其二,教师教育办学层次逐步提高,基本上完成了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度。

其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入新阶段,目标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第一章教育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下一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再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形态的教育,现代形态的教育和当代形态的教育四个阶段。

3,最近几十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世界教育发展仍有共同特征和趋势可寻一,教育的终身化二,教育的全民化四,教育的整合化4,教育终身化兴起的原因一,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可能再完成一次正规教育后便能应付一生的各种挑战二,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使得劳动者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三,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发现自己总是置身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只有持续的进行适时训练或再受教育,才能胜任自己的社会职责四,现代科技使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五,现代人总是面临挑战5,终身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

教育概论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期末总结

教育概论期末总结引言:教育概论课程是一门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明确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了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研究教育问题的方法。

教育概论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意识和素养的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和培养教育尽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概论的基本概念教育概论是研究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学科结构、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学科。

教育学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意识地为培养人而进行的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和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争取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四个方面。

同时,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产生的早期。

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目标。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行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为人们提供了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发展。

四、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收集和提取研究材料,然后进行描述和分析。

定量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试卷成绩和实验室实验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推理。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评估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发展包括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学校环境和推动教育科学化等方面的努力。

六、教育概论对个人的意义教育概论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加深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习教育概论可以提高我们的教育意识和素养,培养我们的教育尽职尽责的意识和能力。

七、教育概论对社会的意义教育概论课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导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4.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将学校组织起来,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5.课程:从狭义上讲,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从广义上讲,即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

6.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的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7.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8.综合课程: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使其成为一门关于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9.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10.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等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11.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12.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13.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学生对教育学总结期末

学生对教育学总结期末

学生对教育学总结期末一、教育的概念和作用教育是指一种有意识地对人进行引导、塑造和培养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传递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人格、传承文化等。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则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作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个人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二、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和教育方法论等。

1. 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追求的价值。

常见的教育目的有个体发展、社会适应和国家建设等。

个体发展是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社会适应是指使学生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的要求。

国家建设是指培养具备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 教育内容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

技能是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的总称,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态度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观点,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所追求的目标和意义的认知,通过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教育方法论: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常见的教育方法有讲授法、示范法、研讨法和实践法等。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的方式,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示范法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具有亲身感受的特点。

研讨法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来促进学习,具有自主性和合作性的特点。

实践法是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三、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教育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工具。

1.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内容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研讨法和实践法等。

2. 教育手段:教育手段是指实施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具体工具和资源。

教育学导论

教育学导论

教育学导论把教育学导论看做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既支撑个人对教育的基本理解,又能引领教育实践和研究。

它是一种解决教育问题和发展教育成果的综合性参考书,提出教育理论、实践性的认识和解释,展示人们对教育现象和发展未来的见解,支撑教育改革和创新实践,为科学教育提供最全面的基础性知识。

教育学导论综合了早期教育的知识和思想,包括古今中外的传统教育思想和经验,以及创建性的教育实践。

它集中了文化传统、实践经验、社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多重结果,探究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目标,提出了对教育变革,教育发展研究的多种思路,以及全新的理论和思路。

教育学导论传达了当今教育变革思潮,反思传统有趣,建设性地概括了当代教育思想,为教育实践者提出了可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实质性进步,提供了一种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的系统性思维。

教育学导论介绍了教育发展历史,从过去到现在,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局部到全局,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教育理论发展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成果。

它强调文化历史和实践经验的统一性,反思传统教育,认识当代教育,探究未来教育,确立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和理论基础。

教育学导论的价值体现在启发性的思想、实践性的探究、应用性的研究和科学性的认识上,从宏观上揭示出整个教育体系的组织原理,全面、深入地揭示出教育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多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精华,同时构建出一个崭新的系统以及有助于改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

教育学导论既是一种支撑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又是一种引领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参考书,其内容非常丰富,有着深远的影响力,能够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教育服务。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育学导论仍然有待于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应对当今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和诉求。

因此,教育学导论仍然需要把握住社会现实的要求,反思传统的教育理论,向现代教育学知识转化,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提高教育学导论的科学性、运用性和系统性,把它有效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大学生导论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导论课心得体会

大学生导论课心得体会大学生导论课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大学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术素质。

在我学习这门导论课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其他大学新生有所帮助。

导论课的重要性大学生导论课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导论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我们从高中离开家庭进入大学的新环境,面临着许多陌生的人和事物,导论课可以引导我们了解大学的校园文化、学术规范和学习方法,为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导论课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

大学学习与高中有很大的区别,需要我们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导论课通过讲授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知识,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导论课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学术素养。

导论课会介绍学术道德、学术诚信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学术界的规范和要求。

这有助于我们从大一就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增强对学术诚信的重视,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态度的调整在导论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调整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高中时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被动的,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机械地接收和消化。

然而,大学的学习更加注重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导论课中,老师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索。

为了调整学习态度,我开始主动阅读相关课本和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我意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上,我尽量提问和参与讨论,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的改进在导论课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中,时间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技巧。

在高中时期,我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用,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无法兼顾。

但在导论课中,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在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分支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

五、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六、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法律适用等。

总结: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教师阅读推荐书目引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很宝贵,而教师作为一群专注于教育事业的人士,也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然而,阅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拓宽视野,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培养个人素养和修养。

本文将推荐一些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目,并从多个角度解读其价值。

一、研究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艺术》、《教育的哲学》等经典著作是每位教师都应该阅读的书目。

这些书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教师理解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并引导教师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专业发展的指导书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因此阅读一些专业发展的指导书籍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类书籍如《有效教学指南》、《教育心理学导论》等,教师管理与领导力提升类书籍如《领导力的激发》、《教育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等,这些书籍将帮助教师加强自身能力,提升专业发展。

三、深化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非常重要。

《李开复的未来学堂》、《未来世界的幼儿园》等书籍,从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未来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办法,让教师对于教育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四、心理健康与教育由于教师工作压力大,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

《悲伤与快乐的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等书籍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教育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处理压力,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并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五、教育文献综述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除了阅读书籍,还应该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阅读一些教育文献综述,如《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等,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方法论,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六、教育学者的著作教育学者的著作被认为是教育领域的经典之作,值得教师深入研读。

如詹姆斯·巴尔顿的《反思教学》,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罗尔夫·杰拉尔德·哈特的《教师的信念与行为》等,这些书籍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为教师提供了借鉴意义。

2024年学习“教育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学习“教育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2024年学习“教育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教育学概论》是一门广泛涉及到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等内容的课程。

在我参加2024年的《教育学概论》学习过程中,我对教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对未来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目标。

首先,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培养人们的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社会人。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自主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人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

其次,我在学习过程中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培养身体的健康和技能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个体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目标是多维度的,需要从整体上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我对教育的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手段。

教育方法需要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和设计。

在教育方法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习《教育学概论》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很多有效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通过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学习《教育学概论》,我对未来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追求和目标。

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校园导论课堂收获与感悟

校园导论课堂收获与感悟

校园导论课堂收获与感悟篇一校园导论课堂收获与感悟一、引言在大学的校园里,导论课堂是我们接触多元学科、拓宽视野的重要场所。

这些课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基础,更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

本文将探讨我在校园导论课堂中的收获与感悟,分析这些课堂如何塑造我、并对我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导论课堂:专业知识的摇篮导论课堂是我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石。

通过学习导论课程,我得以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发展历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这种了解为我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在理解更深层次的学术内容时能够游刃有余。

例如,在我学习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算法的设计与优化、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系统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学习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课程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使我在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三、导论课堂:思维方式的磨砺导论课堂不仅教授专业知识,更在无形中培养我们的思维方式。

通过引导我们思考各类学术问题,导论课堂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探索欲,培养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政治哲学导论课程中,我们探讨了众多哲学家的思想观点,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对比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寻找规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四、导论课堂:人生观念的塑造导论课堂对我人生观念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各类导论课程,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认识到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例如,在心理学导论课程中,我深入了解了人类心理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这使我意识到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我探索和成长的重要性,更加注重个人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

五、导论课堂:未来发展的启示导论课堂对我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启示。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我认识到了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育导论观点总结范文

教育导论观点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

在教育导论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个体潜能的开发。

以下是我对教育导论观点的总结:一、教育的本质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和历史性。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

2.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

3. 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等。

二、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等。

4.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育方法1. 传授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 发现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情境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提高教育效果。

4. 互动式教育: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育评价1.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育质量。

2. 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3. 综合评价: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五、教育改革与发展1. 重视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

2.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创新教育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总之,教育导论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教育理论框架。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这些观点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教育理念结语范文

教育理念结语范文

教育理念结语范文As we draw to a close, it is imperative to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and its underlying philosophy. The cornerstone of any successful educational system lies in its ability to foster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and life-long learning.在我们即将结束之际,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及其背后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任何成功的教育体系的基石都在于其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An effectiv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ust be inclusive and responsive, catering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students. It must encourage them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push boundaries, while also instilling a sense of purpose and belonging.有效的教育理念必须是包容和响应式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愿望。

它必须鼓励学生质疑、探索、突破界限,同时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归属感。

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is pivotal in enhancing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However, it should not overshadow the human element of education, which involves mentorship, collabor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此外,将技术融入课堂对于提升学习体验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教育学导论》李剑萍魏薇
结语:专业化的教师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亦随之有所不同。

通常,教育学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兼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尤其注重研究学校教育中的普通基础教育。

否则,通常将有特别说明,如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

所谓问题,一般指事物的关节点或矛盾的必须解决之处;所谓教育问题,一般指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实践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

教育现象则是教育本质的外部表现,既可能是直接的表现,也可能是间接的表现;既可能是完整的表现,也可能是零散的表现;既可能是正确的表现,也可能是歪曲的表现。

教育现象的范畴要比教育问题的范畴广得多,其中既有可称之为教育问题者,也有不能称之为教育问题者。

教育学既要研究教育问题又要研究教育现象,其实反映了教育认识对象中一般与个别、普通与特殊的矛盾关系。

对全部教育现象不分主次、不分轻重、不加选择地一一进行研究,不仅要耗费大量研究资源,而且实际上也无法做到。

但如果仅仅局限于研究当前的教育问题,又可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因为,囿于研究中的主客观条件,有些教育现象或许已经成为教育问题,可能已经是今后教育问题的根源,倘不及早着手,必将贻误将来。

所以,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都不能忽视,要在普遍调查基础上进行重点突破,要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即学会“弹钢琴”,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虑不在千里之外,患必在几席之间”。

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仅是手段,其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人们只能认识、掌握、利用规律,却不能创造、改变规律。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认识揭示运用教育学规律,为确定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方法、组织形式等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检验丰富发展教育理论。

学过教育学的人未必真正懂得教育,也未必真正学会教学,但要想真正懂得教育、真正会教学,必须学习教育学。

也就是说,学习教育学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那种认为学过教育学就会教学和不学教育学照样会教学的想法,都是错误的。

教育学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教育学以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喂职志,而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是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反映。

其联系在于: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想要顺利实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同时,教育学也可以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做出评价、建议乃至批评。

当然,从古至今的教育实际来看,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并不总是符合教育规律,有时甚至逆规律而动,以致对教育事业造成严重损害;教育学也并非都能对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作出正确评价,有时甚至曲意阿附,最终丧失自身的主体意识。

此外,教育学也有别于教育经验。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是对教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教育学反过来又对教育经验具有指导意义。

总之,既不能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政策解释学”,也不能将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育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逐步深化,产生了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并用于影响和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思想日渐系统化,逐渐形成教育理论。

而教育理论日趋成熟完备,最终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于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分期、特征等,不同的研究者认识不尽一致。

本书综合考虑历史的整体发展与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将教育学形成、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教育学的古代准备时期
这一时期在西方是指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爆发之前,即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5、16世纪大约两千年的时间;在中国是指从先秦到清朝中期,即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后叶大约两千五百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从学科的分化程度来看,关于教育的论述还与政治、哲学、道德、伦理等思想、理论交织在一起,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更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科内容和表述方式来看,尚较多地局限于对教育现象的描述和教育经验的总结,停留在形象的比喻和简单的形式逻辑推理,理论的抽象概括层次还比较低。

但是,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对社会、对人生的思索中,依然留下了丰富的宝贵教育思想结晶与串串教育理论珍贝,值得后人诊视与借鉴。

这几种反映在古代一部分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的言论和著作之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莫过于孔子。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从探讨人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即“性相近,习相远”,因此,他注重人的后天学习和后天培养,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君子”和“圣贤”。

孔子的学说以“仁”“礼”为核心,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代朱熹对此的解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很强调学习与践履相结合,注重学以致用。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较为严整的专门教育论著。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著的最重要的篇章之意。

古希腊、古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教育思想、教育论著,是西方教育学的源头。

苏格拉底的倡导问答法是对教育教学的一大贡献。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教育也有深刻论述,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他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被公认为是西方最早的专门教育论著。

2、教育学的近代独立时期
这时期,在西方通常是指欧洲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发生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百年间;在中国一般指鸦片战争之后到五四运动之后,即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叶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

这时期的教育学,从学科分化的程度来看,已经从政治、哲学、道德、伦理等思想、理论的原始融合中分离出来,具有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试图揭示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各方面的具体属性;从学科内容和
表述方式来看,逐步从现象描述走向理论阐释,从单纯的比喻、类推走向科学的论证,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从出现到形成,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二百来年的历史过程。

从其标志来看,可谓始于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一书的问世,成于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出版。

前者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者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教育学的现代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在西方通常是指20世纪初至今的一百多年;在中国一般是指从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1922年“新学制”颁布实施以来的八十多年,这既是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的开创与发展时期。

这时期,产生了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并且其理论得到广泛传播;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并得到重要实践,这时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和科学化,教育学学科体系逐渐形成与丰富。

三、专业化的教师要学习和发展教育学
中国的教师职业正处于由满足数量向提高质量以及进一步追求专业化的方向迈进的时期。

而教育学、教育科学对于推动师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从教室对于教育学和教育科学的需求程度来看,往往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在职教师终于未来教师,优秀学校的教师、优秀教师重于一般教师。

同时,教师对于教育学的学习又不是完全被动接受、只是述而不作的,而是能动的、选择的、既述又作的
在学习中创造的。

教育学从来不是教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的专利,教师,尤其是反思型的教师往往才是丰富和发展教育学的直接动力和第一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