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四班级上册《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试验进行观看,熟悉到加热和冷却可以转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做试验,熟悉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阅读温度计创造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蜡烛、火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等。

【学案】《3、加热和冷却》学案自主探究学习目标:1、熟悉到加热和冷却可以转变物体的形态。

2、熟悉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一、我看书:看书,熟识课的内容。

二、我思索:思索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1、上网查资料,熟悉"干冰'。

2、在家长的指导下,用打火机烤塑料吸管,弯曲吸管。

3、在家长的指导下,将瘪的乒乓球放进小盆里,加热水,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

4、在家长的指导下,给白糖加热,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再让糖冷却,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五、我提问:我经过思索,还不懂的问题有:【教学过程】一、话题"聚焦'。

1、提出问题: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2、同学争论、相互沟通、汇报。

3、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想?二、讨论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2、同学试验:老师巡察同学做试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关心。

(1)先将蜡烛点燃,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2)再将蜡烛熄灭,观看有什么现象发生?(3)老师引导同学有意识的观看糖和蜡有固体变为液体,再由液体便固体的过程。

(4)同学小组争论:蜡烛加热和冷却后,各有什么现象发生?(5)同学汇报:蜡烛在加热和冷却后,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3、小结:蜡烛加热后会溶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

加热与冷却教案

加热与冷却教案

加热与冷却教案教案标题:加热与冷却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加热和冷却是物质受热或散热的过程。

2. 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和相关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加热和冷却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和机制。

3. 加热和冷却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示例引起学生对加热和冷却的兴趣,如将一个金属勺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其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勺子在热水中会变热?为什么冷水能让勺子变冷?知识讲解:3. 介绍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解释物体受热和散热的过程。

4. 解释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和机制,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相关概念。

5. 通过实例和图示说明加热和冷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加热、水的沸腾和冷却等。

实践活动:6. 设计一个小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和特点。

巩固练习:8.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加热和冷却相关的问题,如计算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加热或冷却时间。

拓展应用:9.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加热和冷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业生产、能源利用等。

总结回顾:10.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加热和冷却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评价反馈:1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加热与冷却的知识。

拓展延伸:12. 鼓励对加热和冷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设计更有效的加热和冷却装置等。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不同材料的物体等。

2. 图片、图表、实例等辅助教学材料。

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2. 小组实验和讨论。

3.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练习题。

教学辅助手段:1. 投影仪或白板。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3. 电子教案和学习资料。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 加热和冷却 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 加热和冷却 教学设计

加热和冷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

教学重点:认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教学准备:
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话题“聚集”
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二)新授
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
提出实验的要求:先将蜡烛点着。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或蜡烛的实验,观察糖或蜡烛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铜球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铜球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2、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纸、固体热胀演示器、烧杯、吸管、气球、水槽、冷热水、红墨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糖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糖画是怎样制作的?"3、简述糖画的制作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热和冷却》。

(板书:加热和冷却)二、研究蜡烛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1、教师演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固体形态的蜡烛加热熔化为液体形态的蜡烛,老师把它倒在纸上,过一会冷却后你会发现什么?2、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状态?”“蜡烛原来是固体”(板书:固体)“被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状态?”“加热后变成了液体”(板书:液体)“流到纸上的蜡烛后来又变成了什么状态?“流到纸上的蜡烛又变成了固体”(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因为蜡烛冷了”(板书:冷却)3、“加热使糖和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他们是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

(板书:形态)4、还有哪些物体像糖、蜡烛一样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使液体凝结成固体?三、研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一)演示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铜球,铜球加热和冷却,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演示.”2、学生在老师的监护下做演示实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加热和冷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温度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温度高低的差别。

2.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后的变化,冷却后的变化。

3.学生了解常见物体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4.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2.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实验器材。

3.教师准备课件上的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上一堂课介绍了什么内容?(复习知识点)2.请同学们轮流说出几个已知物体和它们的温度。

2. 感性认识部分(15分钟)1.引入课题,介绍温度变化的概念。

2.展示常见物体受热后发生的现象,如巧克力融化、蜡烛燃烧等。

3.请同学们手触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通过探究实验现象体会温度变化的感受和受热、冷却后的变化规律。

3. 理性认识部分(25分钟)1.通过研究常见物体受热和冷却变化,引导学生总结物体受热后发生的变化,如变软、膨胀、变液体等。

2.展示课件上加热和冷却的实验视频。

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影响和规律。

3.通过学习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和应用。

请学生尝试从已有的知识中回答下列问题:–在哪些生活中,我们会运用到加热和冷却的规律?–如何合理运用加热和冷却的规律,保护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安全?4. 实验探究环节(20分钟)1.在实验课件中,请同学们搭建简单的实验装置,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

例如,利用玻璃杯、水、冰淇淋棒、温度计、手套等材料,对水进行温度探究,探究水的温度变化和冷却规律,同时观察用水对各种物体进行冷却操作的效果和实际应用,尝试寻找应用加热和冷却规律的方法。

5. 课堂讨论及总结环节(10分钟)1.讨论实验结果,回答上述问题。

2.给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温度概念、常见物体受热后的变化及规律,学习掌握做实验、运用规律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和基本过程;2.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物体加热、冷却的现象和变化;3.能够理解加热和冷却的应用,如冷暖气、制冰及暖水袋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电子课件或黑板、彩色粉笔、尺、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2.教具:–温度计、烧杯、水、冰、锅、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创设情境,引入话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暖气片、一个冰箱、一包冰块或者一个电热水壶,让学生分别猜测这些物品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温度变化和与生活相关的现象。

1.2 思考问题,激发兴趣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 怎样才是最好的制冰、烧开水的方法? * 为什么夏天开了冰箱还是热? * 和外面大雪天气不同,为什么暖气片还是会发热?2. 学习环节2.1 冷却和加热的概念通过实际的物品,例如冰块、烧杯、水等物品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加热和冷却的概念。

可结合电子课件或实物进行展示,以便理解。

2.2 烧杯实验:观察水的加热变化给学生提供烧杯、温度计、火柴等物品,让学生自己操作烧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提问,如:•烧杯里的水温度是多少度?•开始烧水时,水温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烧开后,水的温度是否还在上升?2.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记录可以以画图、写字等形式方式进行。

3. 总结环节3.1 知识回顾通过和学生交流,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3.2 思考提升对于加热和冷却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和思考。

例如暖气片、制冰和烧开水方法等。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成功点通过教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除了学习基本的知识外,还能够替学生打开科学实验的大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记录能力。

4.2 教学失败点在烧水实验中,若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将会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产生误导。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教师备课:小学科学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案。

在小学科学中,水的性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

特别是在水的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上,更是需要教师充分备课,以保证教学效果。

本文就将分享一份小学科学中水的加热和冷却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理解温度的变化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2.掌握水从液态到气态以及气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时,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水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液体、固体、气体);2.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3.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模拟水的不同状态、水的热胀冷缩等现象。

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不同状态下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水的三种状态及转化(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教师讲解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然后采用示范法,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三种状态转化的过程:将水放在冰箱中冷藏,观察水的变化;将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

3.加热和冷却对水的状态和温度变化的影响(15分钟)通过多媒体或者实物,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状态和温度的变化。

同时,教师可以引入STEM活动,让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进一步体会温度对水状态和体积的影响。

4.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15分钟)讲解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如用来制造工艺品、热水器、水管等。

5.课堂练习(10分钟)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测试或练习题,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6.课后作业(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课后作业,例如:“研究在家中使用的水管与水龙头等水器,如何防止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了水的不同状态、温度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加热和冷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加热和冷却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原理;
3. 理解加热和冷却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
1. 加热和冷却的定义;
2. 加热和冷却的原理;
3. 加热和冷却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加热水和冷却水的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2. 进修:讲解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实践: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热和冷却的过程,观察实验结果;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加热和冷却的应用领域,并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应用加热和冷却技术。

四、导学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加热和冷却的知识;
2. 设计一个加热或冷却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思考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短文,进行评判和反馈;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热胀冷缩会引起体积发生变化。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4、学生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学情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1、(出示一个中踩瘪了的乒乓球)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爱打乒乓球的?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怎么办?(生:用开水烫一下)2、师:乒乓球受热后为什么能复原,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加热和冷却》。

(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活动2【讲授】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及体积的影响(一)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观察蜡烛的变化师:这个月,有没有过生日的同学?让我们点燃生日蜡烛为他们庆祝一下好吗?同时,请仔细观察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固体——液体)。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3)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1.能够通过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设计实验发现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三、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昨天是教师节,有一位同学啊送给老师一块巧克力作为节日礼物。

我把它呢放在了口袋里,到了中午的时候老师拿出来一看啊,奇怪了,巧克力本来是硬的啊,怎么变的软软的了呢?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巧克力怎么了?(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加热)2、那老师想要让这块巧克力恢复正常要怎么办?(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冷却)今天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加热和冷却(板书和)二、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状、形态的影响1、刚才那块巧克力冷却后还会和原来一样吗?看来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形状的改变。

2、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注意到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变化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固体——液体)3、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干冰(PPT资料,板书气体)小结,看来加热和冷却不仅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还会使物体的形态也发生改变,真是神奇。

那么,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会不会使物体发生其他的变化呢?三、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的是染成黑色的水。

我们先把标记移到当前液面位置。

2、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3、提问: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4、小组讨论并回答,5、小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doc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doc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蜡烛6根、火柴6盒、水盆12个、暖瓶2个、冷水一桶、装有酱油的小瓶2个、装有酒精的小瓶2个、装有醋的小瓶2个、酒精灯1盏、铜球装置一个、(空玻璃瓶、带吸管的胶塞、密封的针管、塑料瓶、气球)6套、ppt课件一个。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冬天的时候,玩过堆雪人或打雪仗吗?在玩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冻手吗?这个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做?((瞿乖、、略電、、嫩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师总结:加热2、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玩的满头人汗,这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回脚驀、嚼紹为什么这样做呢?师生总结:冷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热和冷却》。

(板书课题)二、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同学们每年都会过牛H。

过牛H的时候我们会做哪些事情?这个月有同学过牛H吗?让我们为他们点燃生日蜡烛庆祝一下好吗?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取出其中的蜡烛和火柴,并用5秒钟的时间点燃蜡烛。

开始。

仔细观察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固态——液态: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把蜡烛吹灭。

再仔细观察蜡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会发生和蜡烛相似的变化?((冰、、族、、騒如癮瞬)请看大屏幕。

讲解干冰。

二氧化碳(气体)一温度很低时一干冰(固体)干冰(固体)一室温时一二氧化碳(气体)(板书:气体)作用:广泛用于舞台、剧场、影视、婚庆、庆典、晚会等烟雾效果制作。

通过以上事例和燃烧蜡烛的活动,我们知道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的形态产生影响。

小学实验课程:水加热和冷却变化的科学教案

小学实验课程:水加热和冷却变化的科学教案

小学实验课程:水加热和冷却变化的科学教案水加热和冷却变化的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变化。

2.掌握实验方法,培养观察、研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水加热和冷却变化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喝的热水是怎么来的?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喝的凉水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将做一个实验,来观察水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2.实验操作(1)实验步骤:a.实验前准备:准备好透明玻璃杯、水龙头、手套、电热板等。

b.将玻璃杯放在电热板上,并倒入温度较低的自来水。

c.开启电热板,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观察水的变化。

d.将玻璃杯从电热板上取下,放在桌面上,观察水的变化。

e.取下玻璃杯并将其放在冷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2)实验注意事项:a.在热水时,注意安全,要戴手套。

b.在加热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观察,避免烧坏电热板。

3.实验结果(1)加热过程中,水温上升,水面产生气泡,直至沸腾并蒸发。

(2)放置在桌面上时,水温逐渐下降,气泡消失。

(3)放置在冷水中,水温快速下降,水面出现水气。

4.实验总结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加热物质能使其温度上升并蒸发。

(2)凉物质时,温度逐渐下降。

(3)加热和冷却物质时,会产生不同的物理变化。

5.实验应用(1)将实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了解饮用水的处理方式,明确煮沸、滤净水等操作的意义。

(2)将实验应用于物理学中,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对于后续学习物理学理论有启发作用。

四、教学反思本次实验采用了观察法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的方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加热水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戴上手套,避免烫伤和其他危险。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不仅领悟了科学实验精神,而且加深了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他们将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科学原理,发展创新思维,为未来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原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

(原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

(原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共计5页)_苏教版市三小周静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能用文字、图表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明白物体受热或受冷后会发生形状、体积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变化;明白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明白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预备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固体体胀器、酒精灯、水槽、锥形瓶、胶皮塞、空矿泉水瓶、气球、热水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教师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幅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教师提示:这是蜡笔做成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二、探究活动(一)探究蜡笔受热融解、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明白这幅蜡笔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汇报:把蜡笔加热融解后,地在卡纸上做成的。

3.师生共同讨论制作蜡笔画的注意事项。

4.分小组制作。

5.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6.各小组汇报、展现。

7.学生汇报实验记录。

8.提问;还有那些物体加热、冷却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9.阅读资料:二氧化碳状态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蜡笔受热融解、受冷凝固的现象的探究,专门是对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蜡笔的制作,感受到蜡笔画的奇异,激发探究科学的爱好和积极性。

让小孩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空间,使思维火化得以绽放,并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大伙儿发觉冷和热对物体的阻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2.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3.教师提问:怎么说它会可不能发生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办?4.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明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2.掌握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和方法;3.能够区分不同物体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以实验为主、思维导入为辅;2.展开讨论,增强合作意识;3.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分配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现象;3.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惊喜与收获。

二、教学过程第一步认知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通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开展初步认知。

第二步示例实验示范实验:通过示例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了解加热和冷却的表现形式。

选择一些常见物体,如水、金属、石头、纸张等,用水杯和温度计进行实验。

第三步讨论加热引导学生在示范实验后,进行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实验中,加热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升高?第四步讨论冷却在讨论加热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冷却的讨论。

讨论问题包括:1.在示范实验中,冷却后水的温度变化如何表现?2.如何让水温度降低?第五步课后练习安排学生进行加热和冷却相关练习,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加热和冷却相关知识点。

三、教学效果评估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单独练习和课堂问题回答来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表现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教学反思1.通过实验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认识加热和冷却的概念;2.讲解时,要深入学生的思想,并适时地提醒、激励他们;3.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因为互相讨论能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四、总结本教学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加热和冷却知识点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惊喜与收获,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热爱。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通过做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3、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发明的。

4、通过发明温度计的故事,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后才得以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难点:实验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火柴、蜡烛、饮料瓶、气球、温度计、水槽、热水、冷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老师导语:通过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学生举手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加热和冷却》。

大家准备好了吗?教师板书课题。

2、老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学生活动,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1、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点燃手中的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发生的变化。

2、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老师板书。

(二)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分层互助):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1、老师: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会不会有其他情况发生呢?学生:做出猜测,然后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验观察。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老师:实验发现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气体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做出猜测,根据手中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3、老师:通过大家刚才做的两个实验,我们发现气体和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固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学生:做出猜测,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4、老师:绝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师生总结:加热后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3、烧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热水、滴管、乒乓球、4、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我们学校综合楼前面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想不想亲自看看?(想)好!那我就为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请大家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喷泉实验”:水从塑料管中喷出来,形成一个小喷泉)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第3课《加热和冷却》(板书课题)。

看看加热和冷却除了像我们上节课研究的,可以影响物体的形态以外,还会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

加热与冷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加热与冷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加热与冷却教案引言:加热和冷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对我们理解环境变化以及一些实践应用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加热和冷却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一些实验和实践应用。

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1. 理解加热和冷却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 了解加热和冷却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材和资源:1. 教科书《物理》或其他相关教材;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烧杯、温度计、热水浴、冰块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 (约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加热和冷却现象。

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加热和冷却的例子有哪些?2. 引导学生思考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并与他们的日常观察进行联系。

二、知识讲解 (约20分钟)1. 介绍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加热是物体温度升高,冷却是物体温度降低。

2. 解释加热和冷却的原因。

加热是由于热量的传递,冷却是由于热量的流失。

3. 讲解加热和冷却的方式。

加热可以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方式进行,而冷却主要通过散热和对流等方式实现。

三、实验操作 (约30分钟)1. 提前准备好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2. 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由2-4名学生组成。

3. 实验1: 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并记录初始温度。

b. 在烧杯底放置热水浴,加热水至沸腾。

c. 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结果。

d. 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图,观察水的加热过程。

4. 实验2: 测量冷却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a.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并记录初始温度。

b. 在冰箱中放置烧杯,让水进行冷却。

c. 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结果。

d. 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图,观察水的冷却过程。

四、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约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加热和冷却的温度变化规律。

2. 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可以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据科学家测算,每升温1℃,钢轨便伸长10万分之一米。冬夏温差达50℃时,北京至太原的514千米钢轨在夏天会伸长257米
你们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吗?它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1、加热和受冷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
2、加热和冷却对物体提及的影响
(2)学生提出假设。(最好把自己的设计画出来)
(3)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四)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补充讲解具体事例。
讨论:以上事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实验。
学生汇报:糖或蜡在加热和冷却后的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二氧化碳液化和气化的资料。
学生猜测。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实验
学生提出假设
学生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并汇报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资料。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应该将交流时间放长些
固体 液体 气体
3、温度计的发明
课后反思:
注:所有填写内容均为楷体小四号字。
XX小学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加热和冷却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能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形态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做试验,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做成的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很多事情
4、了解温度计的发明,体验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认识到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研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具学具
铜球、铁圈、水槽、玻璃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Biblioteka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讨论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有哪些变化?
(二)研究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提出问题:糖和蜡受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
2.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与糖和蜡一样的变化?.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铜球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
(3)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认识。
(4)小结:铜球受热后会膨胀,冷却后会收缩。
2.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提出问题:水加热和冷却后有没有类似铜球的变化?
3.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1)提出问题:气体会热胀冷缩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