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观察种子》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生豌豆的种植与观察记录

高中生豌豆的种植与观察记录

高中生豌豆的种植与观察记录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介绍了孟德尔潜心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生物遗传规律。

但实际上许多学生从未见过豌豆,不了解豌豆花的结构,更不要说豌豆杂交实验了。

基于此,锐意进取生物组在高一学年上半学期末带领学生开展了这个豌豆的种植与观察实验,希望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化为具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让他们切身参与实验中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准备分发给各个班级的豌豆种子与花盆2021年12月16日,生物组与各班学生们开始同步种植。

首先把豌豆种子浸泡一夜。

然后在翻松好的花盆中挖好小坑,每个坑内投放1-2粒种子后盖上2-3厘米厚的土,适当浇水保持土壤湿度,置于教室内窗台上,静待种子萌发。

每天定时测量并记录豌豆生长状况,6天后幼苗破土而出,13天后展开2片复叶。

30天后花盆里的豌豆苗长得郁郁葱葱,叶子大多已有10片以上,株高10-15厘米,卷须2-3厘米左右。

锐意进取生物组的豌豆长势良好。

与此同时,在各个班级同学们与班主任的细心照料下,花盆里播种地整整齐齐的豌豆们也都发芽了。

同学们对这破解了遗传奥秘的小小豌豆充满着好奇,大家期盼着豌豆的成长,就像当年在修道院的小院里种植豌豆的孟德尔一样。

生物组教师借助多媒体和班级的豌豆花来为学生讲解花的结构。

在切实认识了豌豆花的结构之后,同学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后才成功的原因。

豌豆有闭合的龙骨瓣将雌雄蕊紧紧包裹,自然状态下均为自花传粉,不受其他花粉的干扰。

并且豌豆的花朵相对较大,易于杂交实验操作中的去雄处理。

生物组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豌豆豆荚中种子数目,了解受精作用对种子形成的影响。

由于楼层以及温度等原因,各个班级的豌豆长势不完全相同,有部分豌豆在同学们寒假来临时尚未开花结果,它们在假期得到了仇娜老师的精心照料。

在师生的悉心呵护下,班级的豌豆硕果累累。

给同学们分发的豌豆种子在家里也长势喜人。

3.1.2 种子植物(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1.2 种子植物(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1.2 种子植物(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 2.根据观察结果,结合菜豆种子各部分的形状和所在的位置,并对照植物幼苗认识菜豆种子各部分的名称,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结合课件讲解)种皮:种子最外层——保护胚,防止水分散失。

种子胚芽:幼叶形态——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圆锥形——发育成根胚胚轴:介于两者之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子叶(两片):大,非常明显——储存营养。

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

3.如何证明子叶中储存了营养?用小刀划破子叶,滴加碘液。

现象:子叶变为深蓝色。

说明:子叶中含有的淀粉,储存了丰富的营养。

活动二:观察菜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1.采用纵切并滴加碘液的方式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

(播放操作视频)2.对比菜豆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玉米种子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结合课件讲解)结合观察到的种子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讲解种子的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当中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呈现观察玉米种子的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系统的进行理解记忆,学会有依据的分析和推测。

果皮和种皮:是果皮和种皮愈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层——保护胚,减少水分散失。

种子胚芽胚轴果实胚胚根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

子叶:小,不发达——转运营养胚乳:遇碘变蓝——储存营养环节3:对比发现1.对比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

(结合课件讲解)在比较中学习,突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特征。

环节4: 总结升华即使种子的外形多种多样,但是其内部都有种皮和胚这两个结构。

在生物学当中,多样性和统一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让学生明白多样性和统一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案例案例一:观察和记录生长的豌豆植物在生物课上,老师为学生们分发了一些豌豆种子,并要求他们观察和记录豌豆植物的生长过程。

学生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豌豆种子种在花盆中,并每天浇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他们记录了豌豆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叶片的形成,以及花朵和豆荚的出现。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案例二:进行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准备了果蝇杂交实验。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了具有不同基因型的果蝇。

他们根据老师的指导,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外部形态特征,然后将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杂交。

随后,学生们观察并记录果蝇杂交后的后代果蝇的表型比例。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遗传规律,并学会了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记录。

案例三: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一项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学生们将水生植物浮萍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分别测量并记录浮萍释放氧气的速率。

他们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以及二氧化碳浓度作为变量,通过实验得出了光合作用速率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并培养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案例四: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在细胞学的教学中,老师为学生们提供了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让他们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

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特征,观察到了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官。

随后,他们还进行了细胞染色实验,观察了染色后的细胞结构。

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了科学观察和实验技能。

案例五:进行DNA提取实验在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DNA提取实验。

学生们按照步骤,从水果或植物中提取DNA,并观察和记录DNA的形态特征。

他们了解到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这个实践案例,学生们深入了解了DNA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会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豆类种子如豌豆、黄豆等;
2.透明玻璃瓶、湿纸巾、盘子等实验用具;
3.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为植物的过程。

2.实验操作(15分钟)
a)每组学生准备一小瓶,将湿纸巾放入瓶中;
b)将豆类种子放入湿纸巾中,适量添加水;
c)在自然光下摆放瓶子,并记录观察每天的变化。

3.实验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在笔记本上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及总结(20分钟)
a)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萌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b)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种子的萌发过程。

5.实验报告(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在实践中学习、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种实验案例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进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加深对植物生长特点的理解。

实验材料:
- 豆类种子(如绿豆、豌豆等)
- 小花盆或花盆
- 水
- 喷壶
- 太阳光
- 土壤
实验步骤:
1. 准备种子和花盆,用土壤将花盆填满至三分之二的高度。

2. 在土壤中放入适量的种子,然后轻轻浇水使土壤湿润。

3. 将花盆放在充足的阳光下,并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生长高度和叶子的数量。

5. 持续观察几周,直到植物长大成熟。

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可以了解到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水分和土壤中的养分等因素。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水分则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物质,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实验注意事项:
1. 避免过量浇水导致根部窒息。

2. 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记录数据。

3.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影响植物的生长。

4. 注意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或危险化学品。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要素。

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对植物生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在实验中获得乐趣,同时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

七上生物79页《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

七上生物79页《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材料: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培养皿、碘液。

实验过程:观察种子的结构:师:对于生物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的观察,先观察外形特征再观察内部结构。

实验中应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记录要真实,边观察边记录,还要积极思考,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整理,达到实验目的。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学会类似实验的观察技巧以及对实验资料的处理方式。

学生进行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可以让每个学生动手,如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试验,注意学生间的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玉米种子要纵剖,而且在纵剖面上滴加碘液,然后观察。

但是玉米的不容易看清吧,教师要悉心指导。

如何观察种子的结构才能更科学呢?(分小组观察)甲组先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外部的特点;然后剥去菜豆种皮,掰开种子观察内部结构,将玉米种子纵剖,边观察边对照图示,认识各部分结构,同时进行记录;最后把两种种子放在一起比较着进一步观察,寻找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之处。

乙组先把菜豆种皮剥去,将玉米种子纵剖观察内部结构,然后再看种子的外部特征,最后回忆观察过程进行记录。

学生:甲组的做法更科学。

(也许说不出原因,但是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师:碘液滴在玉米的切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局部区域变蓝。

师:变蓝的区域含有什么成分?生: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含有淀粉。

师: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总结。

师:有的同学将淀液滴在菜豆种子的子叶上,没有变蓝,这说明了什么?生:说明菜豆种子子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不是淀粉。

总结;总结:判定植物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不是有无胚乳,而是子叶的数目。

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生命科学活动教案: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知识,以及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过程。

2、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思维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组成。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种植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和实验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和探究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理论授课介绍植物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然后详介绍种子的结构与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种子的成分和作用,明确种子在植物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2、实验操作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种子、土壤、花盆等。

然后将种子放入土壤中,控制好水分和温度,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记录萌发的时间、萌发的速度和萌发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观察种子的各个部位,了解它的结构和作用。

3、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种子的萌发过程,让他们学会相互交流和合作。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加深他们对种子结构与萌发过程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出对未来改进实验的建议,以便有更好的实验结果。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亲手实验并探究问题,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植物种子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量化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和对同学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不足。

七、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组成,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激发他们的观察力与思维力。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观察种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2、了解种子的外形和颜色特征3、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 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难点: 描绘种子的结构提前准备:1、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

2、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 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碘液、种子的结构挂图。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师: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后,描述图中的绿色植物生活史。

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花果实(含种子)二、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师:先观察实验桌上几种种子的外表形态,看看有什么特征?并出示种子结构挂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种子的形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瘢痕"。

师:这个瘢痕就叫种脐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挤压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回答:种子吸收水分、有机养料的通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露出里面的胚。

然后掰开两片肥大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等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学生认真操作和观察。

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玉米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什么?生:里面的胚。

师:用镊子夹住玉米粒沿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并比较玉米种子和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认真观察,回答: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种皮和胚。

2、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子叶2片,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师:把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看有什么变化?生:胚乳会变蓝色。

师: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上练习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种子的观察记录教案

种子的观察记录教案

种子的观察记录教案教案标题:种子的观察记录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种类。

2. 学会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实验记录的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豆类、谷类、果实种子等)。

2. 放大镜。

3. 显微镜(可选)。

4. 实验记录表格。

5. 彩色铅笔或绘图工具。

6. 纸张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生长成植物的吗?种子有哪些特点?2. 提出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变化和生长过程,以加深对种子的了解。

探究活动:1. 分发不同种类的种子样本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形状、颜色等,并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细节。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格,记录每种种子的名称、外观特点和观察时间。

3.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种子的哪些变化?有哪些种子开始发芽了?请记录下来。

实验记录:1. 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变化和发芽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2. 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或绘图工具绘制观察到的种子外观和发芽过程的图像,以便更清楚地展示观察结果。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到的种子变化和发芽情况,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2. 结合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总结,强调种子的重要性和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并与同学分享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种子,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浸泡、发芽、生长等各个阶段的变化。

评估:1. 观察记录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种子变化和发芽情况的描述和解释能力。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种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种子实验,如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种子的贮藏等。

教学提示:1. 确保种子样本的多样性,以便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

高中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高中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高中生物种子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 掌握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稻种、豌豆种子等种子样本;
2. 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
3. 化学品:碘液、苯酚溴水、酒精、五氯酚水等;
4. 实验操作步骤和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操作:将豌豆种子或稻种置于玄燥纸上,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其萌发过程。

同时,利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表面的结构。

3. 实验记录: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萌发过程记录下来,包括种子发芽的时间、顺序等。

4. 实验分析:分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讨论种子萌发的原理。

5. 实验总结:总结种子萌发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加深对种子萌发的理解。

教学延展:
1. 设计更多不同的种子萌发实验,比较不同种子的萌发速度和条件对萌发的影响。

2. 探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萌发过程,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进行研究。

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1. 落实实验安全教育,保障学生的实验安全;
2. 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种子作用教案高中生物

种子作用教案高中生物

种子作用教案高中生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作用的概念、种子内部结构及功能,并掌握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尊重和珍惜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及种子起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作用的概念、内部结构、功能以及发芽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细微区别和种子发芽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理解。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种子、水培皿、水、透明胶带、放大镜等。

2. 实验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或实验室。

3. 教学资源:教科书、图解资料、视频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和简单介绍种子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种子作用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功能,种子发芽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3.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种子的外观特征、种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在适宜条件下实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4. 分析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强化学生对种子作用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种子作用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研究兴趣。

五、课堂延伸1.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种子作用。

2. 分组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及原因,深化学生对种子作用的认识。

3. 拓展实验:布置学生自行设计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2. 自选一种植物种子,深入了解其种子作用和生长特点,撰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及时对学生实验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可通过课堂小结或讨论活动,对种子作用进行回顾和巩固。

八、教学资源1. 《生物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 视频资源:种子发芽过程的视频3. 图解资料:种子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图解资料以上为种子作用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拓展。

高中生物种子培育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种子培育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种子培育教案模板
课题:种子的萌发与生长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及条件要求。

2. 掌握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

3. 培养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萌发条件;
3. 种子的萌发实验。

教学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种皮、胚乳、胚芽等部分。

2. 让学生观察不同种子的外观,并发现其中的结构。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15分钟)
1. 讲解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水分、温度、氧气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并汇总到黑板上。

三、种子的萌发实验(30分钟)
1. 准备材料:不同种子、湿纸巾、小纸杯、透明塑料袋等。

2. 指导学生将种子放入湿纸巾中,装入小纸杯内,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3. 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对比不同条件下的种子生长情况。

四、实验总结与延伸(10分钟)
1. 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2. 提出延伸问题,如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生长情况等。

3.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重要性及保护种子资源的意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条件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实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种子萌发实验,深入探究种子的生长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观察种子,探究真实的结构大班科学教案

观察种子,探究真实的结构大班科学教案

观察种子,探究真实的结构大班科学教案。

1.植物产生种子的方式观察种子之前,首先了解植物是如何产生种子的。

任何一棵植物都需要繁殖后代以确保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种子则是植物繁殖的一种方法。

形成种子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将会开花,形成花朵。

•授粉:花内的花粉将会飘散到另一朵花或同一朵花的雌性部分。

这一过程称为授粉。

•受精:授粉之后,花朵内的雌性部分就会受到花粉的授精。

当雌性部分与花粉接触时,种子就会开始发育。

•种子成熟:在授精之后,种子就会成熟。

种子里包含了营养元素以及一些植物胚芽,这些都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观察种子的形态特征千奇百怪的植物每种都会形成独特形态的种子,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

在观察种子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种子的组成。

一颗典型的种子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种皮、种脊和胚芽。

•种皮:种子的外层就是种皮,它看起来像壳一样硬实。

种皮对种子的内部进行保护,还能够在种子成熟之后帮助种子散播到远处。

•种脊:种脊是种子的中间部分,也就是它的主要贮藏部分。

在一些种子中,种脊部分有明显的条纹或印记。

这些印记能辅助我们辨认种子归属的植物种类。

•胚芽:种子的最里层部分是胚芽,它是新植物发芽生长的部分。

胚芽通常包括根、茎和叶片,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挤出种子壳,并逐渐成长为植物。

3.观察种子的结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我们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

将一颗干燥的种子放入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更加详尽的结构。

•种皮:种皮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层构成的,它们在种皮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功能。

例如,种皮上的紧密排列的毛细管可以帮助种子在大气中保持湿润。

•种脊:种脊呈细长的形态,它的内部呈现出贮藏大量粮食浆液的结构,这些质地韧易于吃进嘴中,有利于储存和传播。

•胚芽:在种子的胚芽中,我们可以看到茎、根和叶的轮廓,这些是孕育一颗新植物成长的必要组成部分。

胚芽对新植物的成长十分重要,一旦胚芽内的组织遭受损害,新植物的生长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长。

观察种子教案设计

观察种子教案设计

观察种子教案设计引言:种子是植物生长的起点,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设计一个观察种子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探索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学生能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知道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植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与材料:种子、透明容器、土壤、水、放大镜、显微镜等。

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内设置观察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透明容器和种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种子的形状和种类,激发学生对种子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教师将各种类型的种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外部特征与种子的种类有何关系?3.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教师提供显微镜,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切面,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观察到的种子切面图,来加深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理解。

4. 播放视频教师准备好关于种子发芽和生长的视频,向学生展示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和生长的全过程。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要做好观察记录。

5. 实际观察教师分发种子和透明容器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视频中的过程,用实际操作观察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过程。

学生可以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发芽率、根长和茎长等数据,并观察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 总结与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总结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条件,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人教版高中生物《观察种子》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观察种子》教学案例

新课程教育、教学策略参评案例观察种子一、教学目标1.描述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态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3.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培养观察、试验的能力,引导发散思维,比较归纳的习惯。

4.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了解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形成。

2.难点:活动: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教师:1.表示生活史的某种植物生长挂图2.一些植物的种子。

3.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结构的应用器具(如刀片、解剖针、镊子、碘液等)。

学生:1.经浸泡充分吸水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粒。

2.培养一些种子(如菜豆)萌发。

3.收集其它植物种子。

2、学生分析本节课应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情感发展为基础,重视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能力。

3、教材分析本课节是全章的开篇部分。

前一章关于植物生活方式的知识,是理解本章内容的重要背景,它们共同构成对植物体生活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从种子的结构出发,以“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为线索,引出各阶段生长变化的知识。

既突出了生长发育阶段性的特征,又理清了生活史的连续性过程。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胚的结构需详细说明。

由于胚是植物的雏形,是完全分化的植物体。

种子的解剖是本节的难点,由于种子胚很小,各部分不易分离需借助教学挂图进行观察。

4.教学策略本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策略是:首先,从“生活史”现象的呈现来创设情景。

利用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

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种子是怎样变成小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本节课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课堂结构合理,时间安排恰当。

观察种子的教案

观察种子的教案

观察种子的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种子的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种子(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玉米、西瓜等)2. 放大镜或显微镜3. 纸和铅笔4.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概念,并问他们是否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能够长成植物?种子里面有什么?实验观察:3. 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分发给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微观结构,如种皮、胚乳等,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讨论和总结:5.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帮助他们理解种子的重要性。

6.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鼓励他们归纳总结种子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应用活动:7.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种子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

8.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来探究种子的发芽条件、发芽速度等相关问题,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展示和评价:9.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成果。

10.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设计和展示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

拓展活动:11.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其他种类的种子,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12.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成海报或小册子,与同学分享。

教学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种子实验,如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种子的保存等。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

- 评价学生在展示中对观察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能力。

- 评价学生对种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观察种子萌发教案

观察种子萌发教案

观察种子萌发教案教案标题:观察种子萌发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

2. 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变化。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原理。

教学准备:1. 种子(比如豌豆、玉米、小麦等)。

2. 盖有透明盖子的花盆或小容器。

3. 湿润的纸巾或棉球。

4. 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

5.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种子萌发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2. 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征,并记录下来。

3. 将湿润的纸巾或棉球放入花盆或小容器中。

4. 将种子放在纸巾或棉球上,并轻轻按压。

5. 盖上透明盖子,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6. 要求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讲解:7. 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讲解种子萌发的原理和过程,包括水分、温度和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践:8. 学生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总结种子萌发的规律,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9.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种子进行类似的实验,比较不同种子的萌发时间和变化。

讨论:10. 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并讨论种子萌发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拓展:11.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强度等。

总结:12. 教师对种子萌发的过程和原理进行总结,并强调观察和记录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作业:13. 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察种子萌发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和记录的结果以及对种子萌发原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种子萌发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成熟植株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

3.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

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教案生物实验教案生物实验教案1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目的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的1.可以使用比照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验方案开展理论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的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展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比照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开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可以科学地设计比照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比照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玻璃皿、绿豆种子、土壤、滴管、水、纸巾、标签纸、学生活动手册。

老师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从中间切开的苹果剖面。

)大家看到苹果中间几颗小小的黑色物体了吗?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预设:苹果的种子。

)2.提问: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场的。

种子发芽需要条件吗?(预设:需要。

)需要哪些条件呢?(预设: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土壤、阳光;……)3.揭题:大家的想法有些不同,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看来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去寻找答案了。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观察过凤仙花种子的萌发,对种子发芽的条件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再通过常见的苹果种子来引发学生考虑会更具有针对性,也将学生引向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提醒了课题。

探究与研讨探究一:预测绿豆发芽所必需的条件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绿豆种子。

)假如想要这些绿豆种子发芽,你们刚刚提到的那些条件中哪些是必需的呢?(预设:水、阳光、土壤和空气。

)2.追问:大家的答复中提到土壤是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你们打算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呢?(预设:将一局部绿豆种子种在土壤里,另一局部不种在土壤里,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3.讲解:看来,我们需要设置两个实验组来进展比照,而且在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教育、教学策略参评案例观察种子一、教学目标1.描述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主要区别。

2.描述种子萌发时形态变化的过程,并指出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3.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剖,观察和记录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培养观察、试验的能力,引导发散思维,比较归纳的习惯。

4.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了解种子萌发及幼苗的形成。

2.难点:活动: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三、教学设想1、课前准备教师:1.表示生活史的某种植物生长挂图2.一些植物的种子。

3.解剖种子,观察种子结构的应用器具(如刀片、解剖针、镊子、碘液等)。

学生:1.经浸泡充分吸水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粒。

2.培养一些种子(如菜豆)萌发。

3.收集其它植物种子。

2、学生分析本节课应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考虑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以情感发展为基础,重视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能力。

3、教材分析本课节是全章的开篇部分。

前一章关于植物生活方式的知识,是理解本章内容的重要背景,它们共同构成对植物体生活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从种子的结构出发,以“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为线索,引出各阶段生长变化的知识。

既突出了生长发育阶段性的特征,又理清了生活史的连续性过程。

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胚的结构需详细说明。

由于胚是植物的雏形,是完全分化的植物体。

种子的解剖是本节的难点,由于种子胚很小,各部分不易分离需借助教学挂图进行观察。

4.教学策略本堂教学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策略是:首先,从“生活史”现象的呈现来创设情景。

利用挂图,来演示一个植物体的“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的变化经历。

然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谈谈“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种子是怎样变成小苗的”,“小苗要多久才长到能够开本节课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始终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课堂结构合理,时间安排恰当。

通过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种子结构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符合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本节课课前要求学生回去准备一些浸泡的种子,同时也要求学生亲手培养一些种子的萌发。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这一做法也顺应了课改的要求。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授课过程当中,语速略显过快。

2.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有制定德育目标。

因而未能借助本节的内容来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

3.有些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学生未经过思考就可以答出。

种子的结构知识目标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能力目标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教学建议一、知识体系图解二、教材分析1、本节的重点是种子的结构,而在种子的结构中种皮(包括种孔、种脐)和胚乳可以一般讲述,只要讲清其功能即可,而胚的结构则需详细说明。

由于胚是将来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雏型,是一个没有完全分化的幼小植物体,而种皮及胚乳只是帮助胚完成生长发育的辅助结构。

在胚萌发成幼苗的时候,种皮有胚乳就完成使命而脱落和消失了。

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2、由于要对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就必须要进行种子的解剖。

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种子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

所以,让学生了解胚的结构时可结合挂图、投影或利用实物投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在观察玉米种子时,为了更全面地进行了解,可以先选一粒吸涨后的玉米种子,去掉种皮,用针将种子一侧中央的白色船形结构剥离,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结构的全貌,它就是胚。

然后再按照教材指导学生将玉米种子沿胚的纵轴方向切开,然后向切面上滴加碘液进行观察。

使学生从形态到结构有一个完整的对胚的认识。

4、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的学生实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观察种孔时,只要轻轻挤一挤,就可以从种孔中流出少量水,以证实种孔的存在与功能;(2)使用放大镜要注意规范操作;(3)观察胚的结构时,可用解剖针轻轻拨动,以了解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间的联系。

(4)用刀片纵切玉米种子时,玉米粒一定要泡软,若使用双刃刀片时,应用胶带将一个刃粘封,防止把手切破,切时要垫纸板,防止切破桌面。

三、教法建议这是本章的重点节。

这节课可以采用在课堂上边讲解边观察的方法进行。

1、通过"实验七"观察并认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通过列表的形式比较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胚是植物的幼体,是种子中的重要结构。

在实验时,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时,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

(2)在观察玉米种子时,要强调什么是横切面,什么是纵切面,这对以后的生物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还要说明玉米种子只是习惯上的名称。

(3)教师讲清楚解剖方法,并指导学生对照课文插图或挂图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4)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结构的同时,了解其相应的功能。

如:"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胚根、胚轴、胚芽中的哪一部分与子叶相连?"为以后讲解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5)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出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进而提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名称和概念。

要注意,单、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不宜讲得绝对。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误认为胚乳是胚的结构之一,却不认为子叶是胚的结构之一。

因此,教师在比较种子结构时,应该特别强调胚的结构是包括子叶而不包括胚乳的。

3、联系实际,利用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探究当地常见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

使学生的认识不只局限在菜豆种子和玉米籽粒上。

教学设计方案重点: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手段:以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设计思想:本课最好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面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学校应该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2、强调: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大家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1)首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避免损伤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仔细观察。

2、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能对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完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观察完整的胚。

3、组织学生完成实验:(1)菜豆种子结构的观察: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2)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二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可与学生共同通过列表进行总结)三、总结;出示多种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总结:判断植物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不是有无胚乳,而是子叶的数目。

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板书设计:第一章种子的萌发第一节种子的结构一、实验: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探究活动蓖麻种子的观察步骤:1、观察蓖麻种子的外部形态。

用手捏一捏蓖麻种子的外壳,它很坚硬,光泽而有花纹,这是种皮。

种皮的阔面中央有一条纵线叫做种脊(图示)。

种脊底部有浅色的海状突起,叫做种阜。

它是种子在果实上着生的部位。

2、观察蓖麻种子的内部结构。

(1)剥开种皮,可以见到它分两层,外面一层是坚硬的外种皮,里面一层白色的薄膜是内种皮。

(2)种皮里面占有大部分空间的是胚乳。

蓖麻种子是有胚乳的种子。

(3)沿种脊纵切种子,可见胚乳中央有一条裂缝。

在裂缝两旁,贴近胚乳的是两片子叶,很薄,嫩黄色。

在靠近种阜的一端可以找到胚芽、胚轴和胚根。

蓖麻属双子叶植物。

种子的结构一文由公文易教育资源网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BR<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