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识清单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知识清单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识清单一、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熔化,指的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比如,冰变成水,蜡烛受热由固态变成液态,都是熔化现象。

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冷却后变成固态的金属块,这些都属于凝固现象。

二、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要达到物质的熔点;二是要持续吸热。

凝固的条件同样有两个:一是温度要达到物质的凝固点;二是要持续放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例如,冰的熔点是 0℃,水的凝固点也是 0℃。

三、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特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以晶体为例,比如冰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一直在吸热,但温度始终保持在 0℃,直到完全熔化成水。

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断升高的。

像石蜡在熔化时,一边吸热,一边温度持续上升。

2、凝固特点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水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在 0℃,直到全部变成冰。

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是逐渐降低的。

例如,玻璃浆在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

四、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如铁、铜、铝等)、萘、食盐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松香、沥青、塑料等。

五、熔化和凝固的图像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是一条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表示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晶体的凝固图像同样有一段温度不变的水平线段,表示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都是曲线,没有温度不变的阶段,温度一直在变化。

六、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1、熔化的应用(1)金属的熔炼:通过加热将金属从固态熔化成液态,进行铸造或加工。

(2)医疗中的局部冷冻麻醉:利用某些物质的凝固点低,如液氮,在常温下迅速汽化吸热,使局部组织迅速降温而达到麻醉的效果。

2、凝固的应用(1)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熔化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性质,也是九年级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概念与过程。

一、熔化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从固体状态变为液体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例子就是冰块熔化成水。

熔化的过程中,物质内部的分子或离子能量增加,使得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使固态结构解除,转变为液态。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热,温度不变。

这是因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其具备足够的能量以摆脱原有的固体排列结构。

这个热量被称为潜热,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潜热是不同的。

例如水的潜热为334焦耳/克,而铁的潜热仅为24.8焦耳/克。

二、凝固的过程凝固,顾名思义,就是物质从液体状态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到外界条件变化(例如降温)的影响时,其分子或离子的内能减小,相互作用力增加,从而使原本具有流动性的液体排列成有序的固体结构。

与熔化过程类似,凝固的过程中也会有潜热释放。

潜热的释放导致温度的提高,这是因为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与吸收的热量之和保持平衡。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或凝固温度,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也是不同的。

三、熔点与凝固点的关系熔点和凝固点是同一个物质的两种状态下的温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对于纯物质来说,熔点与凝固点相等,且这个温度是恒定的。

例如水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0℃,铅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327℃。

然而,对于某些物质而言,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都存在着温度范围,而非一个单一的温度点。

这是因为物质在固液相变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熔化和凝固,因此液体与固体同时共存的时间会有一定的区间。

四、应用与实际问题熔化和凝固的性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冰淇淋制作中,我们需要将液态的牛奶或果汁冷冻,使其凝固成为固体冰淇淋。

而在热水袋使用中,我们需要将固态的氯化钠或硫酸铵加热,使其熔化成液体,从而产生热能。

在工业生产中,物质的熔化与凝固属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熔化和凝固》 知识清单

《熔化和凝固》 知识清单

《熔化和凝固》知识清单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来打破固态时粒子之间的规则排列,使其能够自由移动,形成液态。

例如,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铁块在高温下会熔化成铁水。

2、凝固凝固则是与熔化相反的过程,即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粒子的运动逐渐减缓,重新形成规则的排列,从而变成固态。

比如,将液态的水放入低温环境中,水会凝固成冰;液态的金属溶液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的金属。

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特点(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被称为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对于非晶体来说,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2、凝固特点(1)晶体在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点。

(2)非晶体在凝固时,温度持续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三、熔化和凝固的图像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

在加热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会逐渐上升,当达到熔点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固体不断吸热熔化,直至全部变为液体,继续加热,温度才会再次上升。

晶体的凝固图像:与熔化图像相反,在冷却液体的过程中,温度逐渐下降,当达到凝固点时,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液体不断放热凝固,直至全部变为固体,继续冷却,温度会继续下降。

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没有水平的线段,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上升或下降。

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1、生活中的熔化现象(1)冰雪在春天消融,这是冰的熔化。

(2)蜡烛受热变软并逐渐变成液态蜡,这是蜡烛的熔化。

2、生活中的凝固现象(1)冬天,水结成冰。

(2)制作豆腐时,将豆浆变成豆腐的过程就是蛋白质的凝固。

五、影响熔化和凝固的因素1、温度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物质的熔化和凝固速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熔化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凝固速度越快。

2、杂质杂质的存在会改变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

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归纳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在中考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中考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的归纳:熔化与凝固的基本概念: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种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熔化与凝固的条件:1. 物质在达到其熔点或凝固点时,如果继续吸收或释放热量,就会发生熔化或凝固。

2. 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物质在这些过程中温度会逐渐变化。

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 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过程则释放热量。

2.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其温度保持恒定,这个恒定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

熔化与凝固的热力学过程:1.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转变为液态。

2.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温度同样保持不变,直到全部转变为固态。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1. 在工业生产中,熔化与凝固过程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玻璃制造等领域。

2. 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制作冰淇淋或冷冻食品时,也会涉及到凝固过程。

影响熔化与凝固速率的因素:1. 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熔点和凝固点。

2. 外界温度:外界温度越高,熔化速率越快;外界温度越低,凝固速率越快。

3. 物质的纯度:纯度越高的物质,其熔化与凝固过程越容易进行。

实验探究:在中考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冰的熔化或金属的凝固来加深对熔化与凝固过程的理解。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伴随的能量转换。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看到熔化与凝固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过程,它们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理解这些过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也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9物理沪科版 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知1-讲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表
知1-讲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2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66 72
总结
知1-讲
1.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5 火山爆发是某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 吗,岩浆是由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 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 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 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 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填 “升高”或“降低”)。
总结
知2-讲
1. 晶体的熔化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 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3. 晶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会熔化 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知2-讲
比较内容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内部原子排列无规则
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3)每隔1min记录温度于表格中。
(4)根据碎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数据,在教材的
表格中绘出它们熔化的图像。
(5)分析作出的图像,得出结论。
比较下面两图:
冰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 -3 -2 -1 0 0 0 0.5 1 1.5 2
知3-练
1 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凝固
B. 熔化
C. 先熔化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

根据常见晶体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 A、 温度是70℃的萘是 态 B、 水在-5℃时是 态 C、 铁、铜、铝在常温下是 态 D、 水银在-30℃时是 态 E、 酒精在-10℃时是 态 F、 中国北部的漠河冬季气温最低到 -52℃,应选用水银温度温度计还是酒精 温度计?为什么?
海波与松香熔化比较
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二、晶体与非晶体
1、固体分为———— 晶体 与 非晶体 。 冰、海波、盐、明矾、各种金属
等是晶体。
玻璃、塑料、橡胶、松香、蜂蜡 等是非晶体。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温度高于熔点,物质呈液态;温度低于
熔点,物质呈固态;温度等于熔点,物质呈 固态、呈液态或呈固态与液态共存。 晶体熔化条件
结论: 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非晶体凝 固时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凝 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 同的。
物态变化的现象在生产、 生活中应用
例如:⑴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 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当气温下 降时,桶里的水 会凝固成冰,在 凝固过程中,水 会放出热量,该 热量可使地窖的 温 熔化与凝固
1、像冰变水那样,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 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2、像水结冰那样,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 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寒冬来了,河水结冰
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为液 体?冰在熔化过程中与石蜡、 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情况相同吗?
熔化实验
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
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非晶体凝固过程
温度℃
时间min
时间min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 ①DE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填“吸”或 “放”),温度____。 ③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 ③FG段。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温度_____。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课件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课件

例2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





固态
固态
名称
水银

熔点/℃ 3 410
1 525
1 515
1 083
1 064
-39
-210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高于-210 ℃时氮是液态 D.-40 ℃的气温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的
解析 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钢块;钨的熔点高,不容易熔 化,所以用钨做灯丝;高于-210 ℃的氮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气态;水银温度计不可 测量-40 ℃的气温,因为在-39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 答案 B
实 验 装 置
实 验 方 法
为了使冰和石蜡均匀缓慢受热,可以采用水浴加 热的方法。为了能准确地测量冰和石蜡的温度, 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置于冰和石蜡中间

加热过程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温度计测得的冰

和石蜡的温度值,画出它们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实 验 现 象
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冰在熔化前,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 度逐渐升高;当冰的温度达到0 ℃时,开始熔化。 从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冰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温度不断上升。石蜡的 熔化过程与冰的不同,随着不断吸热,石蜡的温度 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黏,最后熔化为 液体
相同点 不同点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需要吸热
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2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2熔化与凝固

知1-练
知识点 2 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知2-讲
1. 实验探究 观察什么时候出现液态 温度计 实验目的 不同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实验装置
知2-讲
①在两个分别盛有碎海波和碎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 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均匀 实 受热。 验 ②用酒精灯外焰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石蜡状 过 态的变化情况,以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程 ③ 待海波的温度升至40 ℃、石蜡的温度升至52 ℃, 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在海波和石蜡完 全熔化后再记录2 ~ 3 次。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0
铝 660 钨 3 410
3.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晶体
熔化
凝固
知3-讲
非晶体
熔化
凝固
图像
知3-讲
熔点(凝 固点) 温度 变化
特征
晶体
非晶体


没有
没有
吸收热量,放出热量,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固液共存,温度 不变
先变软再 先变稠再
变稀
变硬
知3-讲
知1-练
解析:要判断冻豆腐小孔形成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首先要弄清楚冻豆腐小孔的形成过程;豆腐冰冻时, 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当冻豆腐解冻时,冻 结的冰熔化成水,属于熔化现象。
1.[中考·济南节选] 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 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 世纪, 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 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 模内发生__凝__固__制成的。
知4-练
解析:由题意可知,将沸水倒入55 ℃水杯后摇一摇, 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 ℃,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 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是晶体,晶体熔化吸热导致 沸水降温。

熔化和凝固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熔化和凝固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

熔化和凝固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熔化和凝固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精选的提高是们提高总体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店铺为大家准备了精选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熔化和凝固,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5、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3)BC物体股、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8)EF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10)FG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以上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精选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熔化和凝固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整理精选】。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熔化与凝固

40

30
20 0 1 2 3 4 5 6
8 9 10 时间/分
以下图为例分析各点物质的状态、各线段的含义: t/℃
4
3 2
D A点:物质处于固态
1
0 -1
1
2
B 34
C 5 67
8
9 10
t/min B点:物质处于固态
-2 -3
C点:物质处于液态
-4 A
D点:物质处于液态
AB段:物质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
硫代硫酸钠的熔化曲线
蜂蜡的熔化图像
t/℃
.
53
52 51 50
..
49 48
.
47 46
.
45 44 43
..
. .42
41 4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随着不断加热, 蜂蜡的温度( ),升在高此过程中 ,蜂蜡( ),变软最、后变熔稀化为 液体。
实验注意事项
a、实验前,将物品打碎,用碎物品做实验, 以保证受热均匀。
b、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其受热均匀;使其缓慢升 温,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 c、试管底部不要接触杯底。 d、熔点受杂质和压强的影响,测出的熔点可能不准确 。 e、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海波的熔化图像
从实验现象及描绘出的图像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
液态
0 1 2 3 4 5 6 8 9 10 时间/分
时间/分 温度/℃ 物质状态
0 1 2 3 4 5 6 7 8 9 10 40 44 46 50 52 56 60 62 66 69 71
固 固 固固固 固 固 固 固 固 液 液 液 液液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盖盖灭(不能用嘴吹) 用外焰加热
(3)冰与石蜡熔化数据表
冰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6789
(4)冰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冰是什么状 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③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 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5)结论: 1.碎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0℃)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
热量,温度升高。
像冰那样,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像石蜡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度的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三、熔点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食盐晶体

松香 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晶体 熔点℃ 钨 3 410 铁 1 535 钢 1 515
灰铸铁 1 177 铜 1 083 金 1 064
晶体 银 铝 铅 锡 萘
熔化
刚从火山 口喷出的 液态岩浆 冷却之后 则成固态
凝固
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熔化
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 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1)实验装置: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2节 熔化与凝固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01 知识管理1.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__固__态变为__液__态的过程称为熔化.凝固:物质从__液__态变为__固__态的过程称为凝固.晶体与非晶体:有些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晶体;有些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熔点与凝固点:物理学中将__晶体__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__形成__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相同__的.说明:晶体的熔点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例如盐水的熔点就低于0 ℃.2.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特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__保持不变__,但需要__吸收__热量;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__吸收__热量,温度__升高__.晶体凝固的过程中__放出__热量,温度__保持不变__;非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__放出__热量,温度降低.说明:晶体在熔点(凝固点)时所处的状态有三种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02 基础题知识点1 熔化与凝固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A.铁块化成铁水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湖水表面结冰D.把白糖加水后化成糖水2.冰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是:将洗净的山楂穿在竹签上,然后将一定量的白糖放入锅中加热,待白糖__熔化__为糖浆后,将山楂蘸上糖浆,等山楂上的糖浆__凝固__后,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填物态变化名称)3.(遵义十二中期末)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实验图像,由图像可知固体乙是__非晶体__(填“晶体”或“非晶体”),固体甲第6分钟的状态是__固液共存态__(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知识点2 熔点与凝固点4.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B )A.沥青 B.冰 C.松香 D.石蜡5.(河南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图像描述的过程可能是( B )A.蜡的熔化 B.海波的熔化 C.水的凝固 D.玻璃的凝固6.如图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该晶体的熔点是( C )A.10 ℃ B.40 ℃ C.50 ℃ D.60 ℃知识点3 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7.(遵义中考)毛泽东同志曾用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描述我国北方的冬天.北方冬天气温下降至0 ℃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冰,水在凝固过程中__放出__热量,温度__不变__.8.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刚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玻璃杯的双层杯壁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 ℃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 ℃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是因为海波从水中__吸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发生了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03 中档题9.南极最低气温达-89.2 ℃,参考下表资料,要测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 )液体熔点(℃)固态酒精-117固态煤油-30固态汞-39A.酒精温度计 B10.(南平中考)如图是某种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面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A.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经历15 minD.在BC段物质放热,温度保持不变11.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12.(安徽中考)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__熔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13.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某同学将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温度可达-5 ℃)中相当长的时间后再取出,发现混合液仍为液态,由此现象该同学提出猜想:水中加入酒精,水的凝固点__降低__(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14.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虽然水在夜间结了冰,但桔子却没有被冻伤,这是因为什么?解:这是因为夜间气温骤降时,喷在桔子树上的水凝固成冰,放出热量,使桔子温度不会降得太低,所以没有冻伤桔子.15.(湘潭中考)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_BC__(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__吸__(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__液__态,在G点是__固__态.(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_相同__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下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_不同__的.(填“相同”或“不同”)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 404 拓展题16.市场上有一种“55 ℃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 ℃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D )A.处于固态B.处于液态C.处于固、液混合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熔化与凝固知识点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一种变化过程。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熔化与凝固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知识点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

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1、实验提示(1)冰块和石蜡尽量碎小,碎冰最好选用蒸馏水结成的冰块。

(2)将冰和石蜡碾成粉末,用下小上大的的金属圈旋转搅拌,这样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便于观察。

(3)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冰与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

(4)在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5)实验时,让少数小组观察石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如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

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冰、石蜡等。

3、探究活动(1)实验过程参照实验装置,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采用“水浴法” 给小冰块和石蜡碎屑加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冰、石蜡的状态变化。

实验结论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b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

c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体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课后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的“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头变模糊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2.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云、雨、雪……它们虽然形态各异,但实际上它们都是_________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状态。

沪科2021课标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熔化与凝固

沪科2021课标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熔化与凝固

38 .9
40
42
43 .5
45
47
47. 5
48
51.5
54
60
状态
由硬变软,由稠变稀,逐渐变成液态
分析论证
出海根B波据和C 表蜡海 D格熔波中化的时B吸A温海温CB热度段段波度温:固熔值随度温态化在不时度海时方变间达波有格变到吸确纸4化热定8上温的℃的描度熔海图升化波点像高温开,度始分熔别化画,
在熔化时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CD段海波全部熔化成液态,吸热温度
A
升高

蜡吸熔热化后时温没度有持确续定升的高熔, 化在 温这 度个过程 在中 成熔,液化蜡态时由过硬程变中软,、吸由热稠温变度稀一,直逐上渐升变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
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固态,温度升高) ②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B点)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③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 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④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
度如何变化? (液态,温度升高)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⑤ 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 温度一直升高
海波熔化
时间 (m)
0.5
1
1. 5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温度 (℃)
41 43 44
45
46
48
48
48
48. 5
49
51.5
53.5 55.5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融化和凝固

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融化和凝固

物质
金刚石 钨
纯铁 各种钢 各种铸铁

几种晶体的熔点 ℃
熔点
3550
物质

熔点
1064
物质

3410

962 固态水银
1535

660 固态酒精
1300-1400

327
固态氮
1200左右

232
固态氢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熔点
0 -39 -117 -210 -259 -272
从表格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知识?
神 七 问 天
海波的融化图像
我来帮你
小明同学进行了海波和蜡的凝固实验,通过记录的数 据绘成了如下图像,请同学们视察图像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55 温度/℃
50
45
400 2 4 6 8 10 12 14 海波凝固的图象 时间/min
蜡烛凝固的图象 时间/min
凝固点: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的温度规律
晶体
50
48
46
44
42
40
10 12 14 0 时间/min
2 4 6 8 10 12 14 时间/min
蜡烛的融化图像
晶体:
融化时具有一定的融化温度,熔 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点: 晶体融化时的温度 融化时没有一定的融化温度,
非晶体: 融化过程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固态 融化Biblioteka 凝固液态融化的温度规律
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海波的温度0C
蜡的温度 0C
温度/℃

沪科版初三物理 第十二章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初三物理 第十二章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沪科版初三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12.2 熔化与凝固一、知能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知识回顾1.物质由变成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熔化要热;常见熔化现象有:。

3.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常见凝固现象有:。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的物质叫做晶体;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_____________的物质.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熔点:叫做熔点,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点: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 。

7.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晶体熔化的图象(1)熔化前(AB段):此时物质状态为________,温度________ __。

(2)熔化中(BC段):B点为______态,BC段(不含B、C两点)为_________ _态,C点为__ __态。

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_ _。

(3)熔化后(CD段):此时物质状态为______ ____,温度 _____ ______。

非晶体熔化的图象非晶体熔化时不断_________,温度不断,没有确定的________ _。

三、诊断练习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湿衣服变干 B.把白糖加入水中C.秋天,小草上出现露水 D.春天,江河中的冰变成了水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 B.熔化的铜冷却为铜块C.水蒸气形成霜 D.水蒸气形成雾3.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状态皆有可能4.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可以熔化一部分B、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水可以凝固一部分C、水不能结冰,冰也不能熔化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重要原因是 ( ) A.水蒸发吸热 B.水凝固放热C.水的凝固点较低 D.水可以保持菜窖湿润6.如图1图像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7.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说法正确的是()A.在-265 ℃时,氢是固态.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8.“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县实验中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熔化与凝固知识点整理
1、叫做熔化。

2、叫做凝固。

3、固体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4、叫做熔点。

5、晶体熔化的条件:;。

6、晶体熔化的特点:;。

7、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

8、探究物质熔化实验中用水浴法的目的是:。

9、实验中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10、用碎冰的目的是:。

11、加热过程搅拌的目的是:。

12、若使冰受热均匀应选用(粗、细)试管好。

13、经过学习你知道物体吸热温度(一定上升、可能上升可能不变、一定下降)。

14、如图所示,请你分析AB段的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BC段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CD段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DE段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EF段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FG段物质状态及吸放热情
况:。

15、物质处于熔点时的物质状态、、。

16、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17、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重要原因是。

18、高热病人用冰块放在他的头部的降温原理是。

19、在众多金属中,选用何种材料做灯丝,查书上的熔点表简述理由?。

20、我国北部冬季(或南极考察)为什么不使用水银温度计?。

21、夏季,为了降温常在水中放冰块,小明发现放入水中的冰块常粘在一起,为什么?。

22用铜浇注铜像的过程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3、保鲜食品有0℃的冰和0℃的水可供选择,的效果好,因为:。

且所选物质应放在食品的(上方、下方)。

24、装有碎冰的小试管放在装有碎冰的大烧杯内,当大烧杯的冰未熔化完时,小试管内的冰。

25、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

26、正在熔化0℃的冰放入0℃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停止熔化)。

27、夏天,从冰箱中刚取出的-5℃的冰,(能、不能)立即熔化。

28、冻豆腐的形成经历了两个物态变化是、。

29、保温瓶中有1000 g水,水温为0 ℃,当向瓶中放10 g,温度为-2 ℃的冰块后,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
B.有少量水结成冰
C.冰和水温度都不会变
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改变
30、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
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

31、烧杯中的冰块上放上些盐,并搅拌,这时冰的熔点(低于、高于)0℃,将两块0℃的冰用力紧压在一起,可见接触处的冰熔化成水,这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