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基础培优练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及答案

)八年级上试题一、填空题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 °C.(90-m)°D.(90-2m)°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y ≤8 D .8≤y ≤16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A.5种B. 6种C. 7种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131,则△ABC 中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 A.23y x =-- B.26y x =-- C.23y x =-+ D.26y x =-+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c k 1x +bx2y =-A.32B.23C.32-D.23-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效率高B.乙的效率高C.两人的效率相等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11、直线y=x -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x k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三、解答题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 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 1千米. ⑴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 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 2(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2=kt +b (k 、t 为常数,k ≠0),若李红从A 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 2=560. ①求k 与b 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A .B .C .D .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 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 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 求排水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初二上数学培优题(一)答案

初二上数学培优题(一)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题(一)1.如图所示,已知△ABC中,点D为BC边上一点,∠1=∠2=∠3,AC=AE,(1)求证:△ABC≌△ADE;(2)若AE∥BC,且∠E=∠CAD,求∠C的度数.【分析】(1)由∠1=∠2=∠3,可得∠1+∠DAC=∠DAC+∠2,即∠BAC=∠DAE,又∠1+∠B=∠ADE+∠3,则可得∠B=∠ADE,已知AC=AE,即可证得:△ABC≌△ADE;(2)由题意可得,∠ADB=∠ABD=4x,在△ABD中,可得x+4x+4x=180°,解答处即可;【解答】解:(1)∵∠1=∠2=∠3,∴∠1+∠DAC=∠DAC+∠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BAC=∠DAE,又∵∠1+∠B=∠ADE+∠3,则可得∠B=∠ADE,在△ABC和△ADE中,∴△ABC≌△ADE(AAS);(2)∵AE∥BC,∴∠E=∠3,∠DAE=∠ADB,∠2=∠C,又∵∠3=∠2=∠1,令∠E=x,则有:∠DAE=3x+x=4x=∠ADB,又∵由(1)得AD=AB,∠E=∠C,∴∠ABD=4x,∴在△ABD中有:x+4x+4x=180°,∴x=20°,∴∠E=∠C=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判定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重要方式,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如图,∠BAD=∠CAE=90°,AB=AD,AE=AC.(1)证明:BC=DE;(2)若AC=12,CE经过点D,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分析】(1)求出∠BAC=∠EAD,根据SAS推出△ABC≌△AD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2)由△ABC≌△ADE,推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三角形ACE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解:∵∠BAD=∠CAE=90°,∴∠BAC+∠CAD=∠EAD+∠CAD,∴∠BAC=∠EAD.在△ABC和△ADE中,∴△ABC ≌△ADE (SAS ).∴BC=DE(2)∵△ABC ≌△ADE ,∴S △ABC =S △ADE ,∴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CD =S △ADE +S △ACD =S △ACE =×122=7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割补法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3.如图,在△ABC 中,∠B=∠C ,AB=8,BC=6,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由点B 向点C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以每秒a 个单位的速度由点C 向点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0≤t ≤3).(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 的长;(2)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t=1时,△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3)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D 与△CQP 全等时,求a 的值.【分析】(1)用BC 的长度减去BP 的长度即可;(2)求出PB ,CQ 的长即可判断;(3)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PC=BC ﹣BP=6﹣2t ;(2)∵t=1时,PB=2,CQ=2,∴PC=BC﹣PB=6﹣2=4,∵BD=AD=4,∴PC=BD,∵∠C=∠B,CQ=BP,∴△QCP≌△PBD.(3)∵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BP≠CQ,又∵△BPD与△CPQ全等,∠B=∠C,∴BP=PC,BD=CQ,∴2t=6﹣2t,at=4,解得:t=,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如图1所示,AB=AD,AC=AE,∠1=∠2.(1)求证:BC=DE.(2)如图2,若M、N分别为BC、DE的中点,试确定AM与AN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题意证明∠BAC=∠DAE,利用SAS判断△ABC≌△A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M=DN,证明△ABM≌△ADN即可.【解答】(1)证明:∵∠1=∠2,∴∠1+∠DAC=∠2+∠DAC.即∠BAC=∠DAE.在△ABC与△ADE中,,∴△ABC≌△ADE.∴BC=DE.(2)AM=AN;理由如下:由(1)△ABC≌△ADE,∴∠B=∠D,∵BC=DE,M、N分别为BC、DE的中点,∴BM=DN,在△ABM和△ADN中,,∴△ABM≌△ADN,∴AM=AN.【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ABC中,D为AB的中点,AD=5厘米,∠B=∠C,BC=8厘米.(1)若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从点C向终点A运动,①若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相等,经1秒钟后,请说明△BPD≌△CQP;②点Q的速度与点P的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P以3厘米/秒的速度从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5厘米/秒的速度从点C向点A运动,它们都依次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多长时间,点Q 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追上点P?【分析】(1)①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再加上BP=CQ=3,PC=BD=5,则可判断△BPD与△CQP全等;②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则BP=3t,CQ=xt,CP=8﹣3t,当△BPD≌△CQP,则BP=CQ,CP=BD;然后分别建立关于t和v的方程,再解方程即可;(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方程得到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得到此时点P在BC边上,于是得到结果.【解答】解:(1)①∵BP=3×1=3,CQ=3×1=3,∴BP=CQ,∵D为AB的中点,∴BD=AD=5,∵CP=BC﹣BP=5,∴BD=CP,在△BPD与△CQP中,,∴△BPD≌△CQP;②设点Q运动时间为t秒,运动速度为vcm/s,∵△BPD≌CPQ,∴BP=CP=4,CQ=5,∴t=,∴v===;(2)设经过x秒后,点Q第一次追上点P,由题意得5x﹣3x=2×10,解得:x=10,∴点P运动的路程为3×10=30,∵30=28+2,∴此时点P在BC边上,∴经过10秒,点Q第一次在BC边上追上点P.【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找准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l1∥l2,射线MN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A、B,射线ME分别和直线l1,l2交于C、D,点P在A、B间运动(P与A、B两点不重合),设∠PDB=α,∠PCA=β,∠CPD=γ.(1)试探索α,β,γ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如果BD=3,AB=9,AC=6,并且AC垂直于MN,那么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CP≌△BPD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当△ACP≌△BPD时,PC与PD之间有何位置关系,说明理由.【分析】(1)过点P作PF∥l1,根据l1∥l2,可知PF∥l2,故可得出∠α=∠DPF,∠β=∠CPF,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MN,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P=∠DPB,根据垂直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γ=α+∠β,理由:过点P作PF∥l1(如图1),∵l1∥l2,∴PF∥l2,∴∠α=∠DPF,∠β=∠CPF,∴∠γ=∠DPF+∠CPF=α+∠β;(2)当AP=BD=3,△ACP≌△BPD,∵l1∥l2,AC垂直于MN,∴BD⊥MN,∴∠CAP=∠PBD=90°,∵AB=9,∴PB=6,∴AC=PB,在△CAP与△PBD中,,∴△ACP≌△BPD,∴当AP=3时,△ACP≌△BPD;(3)CP⊥PD,理由:∵△ACP≌△BPD,∴∠ACP=∠DPB,∵∠ACP+∠APC=90°,∴∠APC+∠DPB=90°,∴∠CPD=90°,∴CP⊥P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和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培优和答案

)八年级上试题一、填空题1、设∆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其中a ,b 满足0)2(42=+-+-+b a b a , 则第三边的长c 的取值范围是 .2、函数34+-=x y 的图象上存在点P ,点P 到x 轴的距离等于4,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__。

3、在△ABC 中,∠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O ,若∠BOC=α,则∠A=_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交角的度数是 。

5、已知直线()42-+--=a x x a y 不经过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度数为__ _________。

7、如图,折线ABCDE 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某一直线上行驶过程中,汽车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行驶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给出下列说法:①汽车共行驶了120km ;②汽车在行驶途中停留了0.5h ;③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03km ;④汽车自出发后3h-4.5h 之间行驶的速度在逐渐减少。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8、放假了,小明和小丽去蔬菜加工厂社会实践,•两人同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休息时小明对小丽说:“我已加工了28千克,你呢?”小丽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来考考,左图、右图分别表示你和我的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关系,你能算出我加工了多少千克吗?”小明思考后回答:“你难不倒我,你现在加工了___D_____千克.” 二、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Cm °则顶角度数为( )A.m °B.2m °C.(90-m)°D.(90-2m)°2、药品研究所开发一种抗菌素新药,经过多年的动物实验之后,首次用于临床人体试验,测得 成人服药后血液中药物浓度y (微克/毫升)与服药后时间x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 当1≤x ≤6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A . 8 3≤y ≤ 64 11 B . 64 11≤y ≤8 C . 8 3≤y ≤8 D .8≤y ≤163、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点到 6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下列论断: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个出水口;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④5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其中,可能正确的论断是(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 的截法有( )A.5种B. 6种C. 7种D.8种 5、在△ABC 中,适合条件C B A ∠=∠=∠4131,则△ABC 中是 (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6、直线l 1:y =k 1x +b 与直线l 2:y =k 2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不等式k 1x +b <k 2x +c 的解集为( ).A .x >1B .x <1C .x >-2D .x <-27、如图,把直线2y x =-向上平移后得到直线AB ,直线AB 经过点()a b ,,且26a b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是( ) A.23y x =-- B.26y x =-- C.23y x =-+ D.26y x =-+ 8、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当x 增加3时,y 减少2,则k 的值是( )c k 1x +bx2y =-A.32B.23C.32-D.23- 9、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10、一件工作,甲、乙两人合做5小时后,甲被调走,剩余的部分由乙继续完成,设这件工作的全部工作量为1,工作量与工作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两人单独完成这件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效率高B.乙的效率高C.两人的效率相等D.两人的效率不能确定11、直线y=x -1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点C 在坐标轴上,△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最多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12、已知一次函数()1-=x k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函数的图像经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 D.第一、三、四象限 三、解答题1、李明从蚌埠乘汽车沿高速公路前往A 地,已知该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它行驶t 小时后距蚌埠的路程......为s 1千米. ⑴请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1;⑵设另有王红同时从A 地乘汽车沿同一条高速公路回蚌埠,已知这辆汽车距.蚌埠的路程...s 2(千米)与行驶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s 2=kt +b (k 、t 为常数,k ≠0),若李红从A 地回到蚌埠用了9小时,且当t=2时,s 2=560. ①求k 与b 的值;②试问在两辆汽车相遇之前,当行驶时间t 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两车的距离小于288千米?2、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A .B .C .D .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3、某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经历了进水、清洗、排水、脱水四个连续过程,其中进水、清洗、 排水时洗衣机中的水量y(升)与时间x(分钟)之间的关系如折线图所示: 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 洗衣机的进水时间是多少分钟?清洗时洗衣机中的水量是多少升? (2) 已知洗衣机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19升, ① 求排水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9B.13C.20D.72.如图,在矩形ABCD中无重叠放入面积分别为16cm2和12cm2的两张正方形纸片,则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A.(8﹣3cm2B.(4﹣3cm2C.(16﹣3cm2D.(﹣3)cm232的倒数是()A2B.22C.2-D.22-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A3B1-C35D4π-5.已知:x3,y31,求x2﹣y2的值()A.1 B.2 C3D.36.设a3535+-b633633+-21b a-的值为()A621+B621+C621D621 7.下面有四个命题: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3323)=5;④如果点P(3-2n,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n=1,其中假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8.以下运算错误的是()A3535⨯=B.2222⨯=C169+169D2342a b ab b=a>0)9.使式子212 4xx+-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x>﹣2,且x≠2D.x≥﹣2,且x≠210.x ≥3是下列哪个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 A .3x +B .13x - C .13x + D .3x -二、填空题11.已知2216422x x ---=,则22164x x -+-=________.12.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⑴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1a =,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234,,,,n a a a a ,请求出234,,a a a 的值;⑵根据以上规律写出n a 的表达式.13.若a ,b ,c 是实数,且21416210a b c a b c ++=-+-+--,则2b c +=________.14.对于任何实数a ,可用[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4,[3]=1.现对72进行如下操作:72[72]=8[8]=2[2]=1,类似地,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 15.已知72x =-,a 是x 的整数部分,b 是x 的小数部分,则a-b=_______ 16.将1、2、3、6按右侧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5,4)与(9,4)表示的两数之积是______.17.=_______.18.mn =________.19.n 为________.20.能合并成一项,则a =_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1)2213113a a a a a a +--+-+-;(2)已知a 、b +b =0.求a 、b 的值 (3)已知abc =1,求111a b cab a bc b ac c ++++++++的值【答案】(1)22223a a a ----;(2)a =-3,b ;(3)1. 【分析】(1)先将式子进行变形得到()()113113a a a a a a +--+-+-,此时可以将其化简为1113a a a a ⎛⎫⎛⎫--+ ⎪ ⎪+-⎝⎭⎝⎭,然后根据异分母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化简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及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到2a +6=0,b =0,从而可求出a 、b ; (3)根据abc =1先将所求代数式转化:11b ab abbc b abc ab a ab a ==++++++,2111c abc ac c a bc abc ab ab a ==++++++,然后再进行分式的加减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113113a a a a a a +--+-+- =1113a a a a ⎛⎫⎛⎫--+ ⎪ ⎪+-⎝⎭⎝⎭=1113a a --+- =()()()()3113a a a a -++-+-=22223a a a ----;(20b =,∴2a +6=0,b =0,∴a =-3,b ; (3)∵abc =1, ∴11b ab ab bc b abc ab a ab a ==++++++,2111c abc ac c a bc abc ab ab a ==++++++,∴原式=1111a ab ab a ab a ab a ++++++++=11a ab ab a ++++=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和二次根式、绝对值的非负性,分式中一些特殊求值题并非一味的化简,代入,求值,熟练掌握转化、整体思想等解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22.(112=3=4=;……写出④ ;⑤ ;(2)归纳与猜想.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 (3)证明这个猜想.【答案】(12=5==;(2=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直接写出结果; (2)根据(1)中的特例,可以写出相应的猜想;(3)根据(2)中的猜想,对等号左边的式子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等号右边的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解:(1)由例子可得,④5=25,(2)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n, (3)证明:∵n 是正整数,故答案为5=256;(3)证明见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3.已知m ,n 满足m 4n=3+.【答案】12015【解析】 【分析】由43m n +=2﹣2)﹣3=0,将,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4m n +=3,)22﹣2)﹣3=0,)2﹣23=0,+13)=0,=﹣13,∴原式=3-23+2012=120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及二次根式性质.24.计算:(1﹣(2) (3)244x -﹣12x -.【答案】(1)2(3)-12x + 【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先因式分解,再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进行加减计算,再约分即可.详解:(1(2)(3)24142x x --- =41(2)(2)2x x x -+--= 42(2)(2)(2)(2)x x x x x +-+-+-=2(2)(2)xx x -+-=12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分式的加减运算,熟练应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25.先化简再求值:4y x ⎛- ⎝,其中30x -=.【答案】(2x -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 ,y 的值,继而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4y x ⎛- ⎝ ((=-(2x =-∵ 30x - ∴ 3,4x y == 当3,4x y ==时原式(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26.观察下列一组等式,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1)1=,1=,1=,1=⋯⋯(1)观察以上规律,请写出第n 个等式: (n 为正整数). (2(3【答案】(1)1=;(2)9;(3【分析】(1)根据规律直接写出,(2)先找出规律,分母有理化,再化简计算.(3)先对两个式子变形,分子有理化,变为分子为1,再比大小.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第n 个等式为1=;故答案为1=;(2)原式111019==-=;(3-==,<∴>.【点睛】本题是一道利用规律进行求解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差公式.27.计算下列各题(1)⎛÷ ⎝(2)2-【答案】(1)1;(2). 【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即可;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然后再进行合并即可. 【详解】(1)原式=1;(2)原式+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8.先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然后再解答.a ,b ,使a b m +=,ab n =,即22m +==0)a b ==±>.这里7m =,12n =, 由于437+=,4312⨯=,所以22+==,2===.. 【答案】见解析 【分析】应先找到哪两个数的和为13,积为42.再判断是选择加法,还是减法.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3m =,42n =,由于7613+=,7642⨯=,所以2213+=,====【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关键在于求得13m =,42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直角二次根式满足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A 错误;3=被开方数中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B 错误;=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C 错误;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满足(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2.D解析:D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AB =4cm ,BC =()cm ,利用四边形ABCD 的面积减去两个阴影的面积即可列式求出答案. 【详解】∵两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分别为16cm 2和12cm 2,4cm=cm,∴AB=4cm,BC=(+4)cm,∴空白部分的面积=()×4﹣12﹣16,=﹣12﹣16,=(﹣)cm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混合计算,正确理解图形中空白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倒数的定义进行解题. 4.A解析:A【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定义和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判断.【详解】解:A、符合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符合题意;B、-1<0B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三次根式,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D、π-4<0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a≥0.5.D解析:D【分析】先根据x 、y 的值计算x y +、x y -的值,再将所求式子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1x y ==,∴11112x y x y +==-=-=,则22()()2x y x y y 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乘法,利用平方差公式对代数式进行化简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首先分别化简所给的两个二次根式,分别求出a 、b 对应的小数部分,然后化简、运算、求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 ,∴b ,∴21b a -, 故选:B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来分析、判断、解答.7.D解析: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实数的运算及点的坐标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两条平行线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错误;②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故错误;)=17322+=,故错误;④如果点P(3-2n,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n=1或n=2,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实数的运算及点的坐标的性质,难度一般.8.C解析:C【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A、B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对C、D进行判断.【详解】A.原式=所以A选项的运算正确;B.原式=所以,B选项的运算正确;C.原式==5,所以C选项的运算错误;D.原式=2,所以D选项的运算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9.C解析:C【分析】根据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题意得:2x-40≠,2x∴≠±,又∵20x +≥,∴x ≥-2.∴x 的取值范围是:x>-2且2x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不等式,是基础题.10.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逐项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A 、x+3≥0,解得:x≥-3,故此选项错误;B 、x-3>0,解得:x >3,故此选项错误;C 、x+3>0,解得:x >-3,故此选项错误;D 、x-3≥0,解得:x≥3,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等于0.二、填空题11.3【解析】设,则 可化为:,∴,两边同时平方得:,即:,∴,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是:设原式中的,从而使原式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应用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化简变形解析:【解析】设24x a -====两边同时平方得:128a a +=++4=,∴3216a =,解得:12a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是:设原式中的24x a -=,从而使原式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应用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化简变形即可求得a 的值,使问题得到解决.12.(1)a2=,a3=2,a4=2;(2)an =(n 为正整数).【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1,∠B =90°.∴在Rt △ABC 中,AC ===.同理:AE =2,EH =2,解析:(1)a 2,a 3=2,a 4=;(2)a n n 为正整数).【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1,∠B =90°.∴在Rt △ABC 中,ACAE =2,EH =,…,即a 2a 3=2,a 4=(2)an n 为正整数).13.21【分析】结合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性质,将代数式变形,即可计算得,,的值,从而得到答案.【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解题的解析:21【分析】结合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性质,将代数式变形,即可计算得a ,b ,c 的值,从而得到答案.【详解】∵10a b c ++=∴100a b c ---=∴2221490⎡⎤⎡⎤⎡⎤-+-+-=⎣⎦⎣⎦⎣⎦∴2221)2)3)0++=∴123===∴111429a b c -=⎧⎪-=⎨⎪-=⎩∴2511a b c =⎧⎪=⎨⎪=⎩∴2251121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4.255【解析】解:∵[]=1,[]=3,[]=15,所以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255.故答案为25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解析:255【解析】解:]=1,=3,=15,所以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255.故答案为25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逆推思维能力.15.【分析】先把x 分母有理化求出x= ,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 、b 的值.解析:6【分析】先把x 分母有理化求出2 ,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2x === ∵23<<∴425<< ∴4,242a b ==-=∴42)6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 、b 的值.16.【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是:,(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解析:【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4,∴(5,4)与(9,4)故答案为17.【分析】设,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分析】t=,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t=,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244t=+=+8=+8=+81)=+62=1)∴=.1t.【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2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 ,∴故答案为21.解析:2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221343nm m-=⎧⎨-=-⎩,解得,73mn=⎧⎨=⎩,∴7321.mn=⨯=故答案为21.19.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若是整数,则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解析: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把28分解成平方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20.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能合并,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2,由最简二次根式与能合并成一项,得a-1=3.解解析: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能合并,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能合并成一项,得a-1=3.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同类二次根式是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

初二下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初二下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2B. πC. -1/2D. 无理数答案:C解析: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比的数,因此选项C正确。

2. 若a、b、c是等差数列,且a+b+c=0,则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A. a+c=2bB. a+b=2cC. a-b=2cD. b-c=2a答案:A解析:等差数列的性质是相邻两项之差相等,所以a+c=2b。

3. 已知函数f(x)=2x-1,则函数g(x)=f(x+1)的解析式是()A. g(x)=2x+1B. g(x)=2x-3C. g(x)=2x+3D. g(x)=2x-1答案:B解析:将f(x)中的x替换为x+1,得到g(x)=2(x+1)-1=2x+2-1=2x+1。

4.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B(4,5)、C(6,7)构成的三角形是()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计算AB、BC、AC的长度,发现它们分别是√5、√5、√5,因此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5.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AB=8,腰AC=BC=6,则底角B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答案:B解析: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因此底角B的度数为45°。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若x^2-5x+6=0,则x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2,3解析:因式分解x^2-5x+6=(x-2)(x-3),所以x的值为2或3。

2. 若sinα=√2/2,则cosα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2/2解析:在单位圆上,sinα=√2/2对应的角度是45°,所以cosα的值也是√2/2。

3. 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它的面积是__________。

答案:a^2解析: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为a^2。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1.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1)求证:BG=CF;(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详见解析;(2)BE+CF>EF,证明详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利用ASA判定△BGD≅CFD,从而得出BG=CF;(2)利用全等的性质可得GD=FD,再有DE⊥GF,从而得到EG=EF,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BE+CF>EF.【详解】解:(1)∵BG∥AC,∴∠DBG=∠DCF.∵D为BC的中点,∴BD=CD又∵∠BDG=∠CDF,在△BGD与△CFD中,∵DBG DCFBD CDBDG CDF∠=∠⎧⎪=⎨⎪∠=∠⎩∴△BGD≌△CFD(ASA).∴BG=CF.(2)BE+CF>EF.∵△BGD≌△CFD,∴GD=FD,BG=CF.又∵DE⊥FG,∴EG=EF(垂直平分线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在△EBG中,BE+BG>EG,即BE+CF>EF.【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要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HL.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交CD于F(1)证明:PC=PE;(2)求∠CPE的度数;(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ABP=∠CBP=45°,结合PB=PB得出△ABP ≌△CBP,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DAP=∠DCP,根据PA=PE得出∠DAP=∠E,即∠DCP=∠E,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和△CBP全等,然后得出PA=PC,∠BAP=∠BCP,然后得出∠DCP=∠E,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详解】(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 ≌△CBP(SAS),∴PA=PC,∵PA=PE,∴PC=PE;(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3)、AP=CE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PA=PC,∠BAP=∠DCP,∵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AP=CE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3.已知4AB cm=,3AC BD cm==.点P在AB上以1/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如图①,AC AB⊥,BD AB⊥,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1t=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 AB⊥,BD AB⊥”为改“60CAB 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全等,PC与PQ垂直;(2)存在,11tx=⎧⎨=⎩或232tx=⎧⎪⎨=⎪⎩【解析】【分析】(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详解】解:(1)当t=1时,AP=BQ=1,BP=AC=3,又∠A=∠B=90°,在△ACP和△BPQ中,AP BQA BAC BP=⎧⎪∠=∠⎨⎪=⎩,∴△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2)①若△ACP ≌△BPQ ,则AC=BP ,AP=BQ ,34t t xt =-⎧⎨=⎩, 解得11t x =⎧⎨=⎩, ②若△ACP ≌△BQP ,则AC=BQ ,AP=BP ,34xt t t =⎧⎨=-⎩, 解得232t x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4.(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BD+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AEC=∠BAC ,求证:△DEF 是等边三角形.【答案】(1)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因为DE=DA+AE ,故通过证BDA AEC ≅△△,得出DA=EC ,AE=BD ,从而证得DE=BD+CE.(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BDA AEC ≅△△,得出BD=AE ,AD=CE ,所以DE=DA+AE=EC+BD.(3)由BDA AEC ≅△△得BD=AE ,=BDA AEC ∠∠,ABF 与ACF 均等边三角形,得==60BA AC ︒∠F ∠F ,FB=FA ,所以=BA BA AC AC ∠F +∠D ∠F +∠E ,即FBD FAB ≅∠∠,所以BDF AEF ≅△△,所以FD=FE ,BFD AFE ≅∠∠,再根据=60BFD FA BFA =︒∠+∠D ∠,得=60AF FA =︒∠E +∠D ,即=60FE =︒∠D ,故DFE △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证明:(1)∵BD ⊥直线m ,CE ⊥直线m∴∠BDA =∠CEA=90°,∵∠BAC =90°∴∠BAD+∠CAE=90°,∵∠BAD+∠ABD=90°∴∠CAE=∠ABD ,又AB=AC ,∴△ADB ≌△CEA∴AE=BD ,AD=CE ,∴DE=AE+AD= BD+CE(2)∵∠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α∴∠DBA=∠CAE ,∵∠BDA=∠AEC=α,AB=AC∴△ADB≌△CEA,∴AE=BD,AD=CE∴DE=AE+AD=BD+CE(3)由(2)知,△ADB≌△CEA, 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DBF≌△EAF∴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点睛】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5.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答案】(1)4;(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理由见解析;(3)点M 的坐标为(6,﹣4),(4,7),(10,﹣1)【解析】【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 =PA '=PB ,由∠PAB +∠PBA =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 'B =45°;(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 ≌△MBP 、△ABP ≌△MPB 、△ABP ≌△MPB 时,点M 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 的坐标即可.【详解】(1)∵AB ∥x 轴,△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AB =∠PBA =∠APO =45°,∴△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 =OP =4.∴t =4÷1=4(秒),故t 的值为4.(2)如图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PA =PA ',又AP =PB ,∴PA =PA '=PB ,∴∠PAA '=∠PA 'A ,∠PBA '=∠PA 'B ,又∵∠PAB +∠PBA =90°,∴∠PAA '+∠PA 'A +∠PA 'B +∠PBA '=180()PAB PBA ∠∠︒-+180=︒-90°=90°,∴∠AA 'B =45°,即∠OA 'B =45°;(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①如图3,若△ABP ≌△MBP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AOP =∠PDM ,∠APO =∠DPM ,∴△AOP ≌△MDP (AAS ),∴OA =DM =4,OP =PD =3,∴M 的坐标为:(6,-4).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 ∴12∠=∠∴Rt AOP Rt PGB ≅∴34BG OP PG AO ====,∵BG ⊥x 轴BF ,⊥y 轴∴四边形BG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G OP PG ==+=+=在Rt ABF 和Rt PME 中∠BAF =45︒+1∠,∠MPE =45︒+2∠,∴∠BAF =∠MPE∵AB PM =∴Rt ABF Rt PME ≅∴71ME BF PE AF ====,∴M 的坐标为:(4,7),③如图5,若△ABP ≌△MPB ,则AB PM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P =∠MPB=45︒,PA PB =∵139023∠+∠=︒=∠+∠,∴12∠=∠∴Rt AOP Rt PEB ≅∴34BE OP PE AO ====,∵BE ⊥x 轴BF ,⊥y 轴∴四边形BEOF 为矩形,∴3OP BG ==,则431AF OA OF =-=-=347BF OE OP PE ==+=+=在Rt ABF 和Rt PMD 中∵BF ⊥y 轴∴42∠=∠∵42ABF PMD ∠∠∠+=∠+∴ABF PMD ∠∠=∵AB PM =∴Rt ABF Rt PMD ≅∴17MD AF PD BF ====,∴M 的坐标为:(10,﹣1).综合以上可得点M 的坐标为:(6,﹣4),(4,7),(10,﹣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第(3)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作此类型的题要结合图形,构建适当的辅助线,寻找相等的量才能得出结论.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1)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图形求出AB的长;(2)若Rt△ABC中,点C在坐标轴上,请在备用图1中画出图形,找出所有的点C后不用计算写出你能写出的点C的坐标;(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且PA+PB最小?若存在,就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在备用图2中画出示意图).【答案】(1)AB=52)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解析】【分析】(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B;(2)分别以A,B,C为直角顶点作图,然后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即可;(3)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即x轴上使得PA+PB最小的点,观察作图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如图,连结AB ,作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D ,由已知可得,BD =4,AD =2.∴在Rt △ABD 中,AB =25(2)如图,①以A 为直角顶点,过A 作l 1⊥AB 交x 轴于C 1,交y 轴于C 2 .②以B 为直角顶点,过B 作l 2⊥AB 交x 轴于C 3,交y 轴于C 4.③以C 为直角顶点,以AB 为直径作圆交坐标轴于C 5、 C 6、 C 7.(用三角板画找出也可) 由图可知,C 2(0,7),C 4(0,-4),C 5(-1,0)、 C 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l 3,则l 3上的点满足PA =PB ,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结AB ′,由图可以看出两线交于第一象限.∴不存在这样的点P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的综合作图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学会画好图形解决问题.7.(1)问题发现:如图1, 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①求证: BD CE =; ②求BEC ∠的度数.(2)拓展探究:如图2, AB C 和A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AF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CE①求BEC ∠的度数:②判断线段AF BE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3解决问题:如图3,AB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BAC DAE n ∠=∠=,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求AEC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即可).【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60°;(2)①90°;②BE =CE+2AF ;(3)∠AEC =90°+12n ︒.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6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依据其性质可得 BD CE =,再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9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因为DE=2AF,BD=EC,结合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出结论;(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n °,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得出∠ADB=BEC ∠的度数,结合内角和用n 表示∠ADE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①∵△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 AB=AC,AD=AE,∠BAC=∠DAE=60°,∴∠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BD=CE.②由△CAE≌△BAD,∴∠AEC=∠ADB=180°-∠ADE=120°.∴∠BEC=∠AEC-∠AED=120°-60°=60°.(2)①∵△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 AB=AC,AD=AE,∠ADE=∠AED=45°,∵∠BAC=∠DAE=90°,∴∠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BD=CE,∠AEC=∠ADB=180°-∠ADE=135°.∴∠BEC=∠AEC-∠AED=135°-45°=90°.② BE=CE+2AF.(3)如图3:∠AEC=90°+12n ,理由如下,∵△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ADE=∠AED=n°,∴∠BAC-∠DAC=∠DAE-∠DAC,∴∠BAD=∠CAE.∴△BAD≌△CAE(SAS).∴ ∠AEC=∠ADB=180°-∠ADE=180°-1801809022n n . ∴∠AEC=90°+12n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旋转型三角形全等,掌握全等常见模型及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解题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在等边ABC ∆中,点O 在BC 边上,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OA OD =.(1)如图1,若点O 为BC 中点,求COD ∠的度数;(2)如图2,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求证AD AB BO =+.(3)如图3,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点P ,连接,AP OP ,请判断AO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30;(2)见解析;(3)AOP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302CAO BAC ∠=∠=︒且,90AO BC AOC ⊥∠=︒,根据OA O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的度数,再通过内角和定理求AOD ∠,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2)过O 作//OE AB ,OE 交AD 于E 先证明COE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120AEO ∠=︒,120DCO ∠=︒,再证明()AOE DOC AAS ∆≅∆,得到CD EA =,再通过证明得到EA BO =、AB AC =通过,又因为AD AC CD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答案.(3)通过作辅助线先证明()ODF OPF SAS ∆≅∆,得到OP OD =,又因为OA OD =,得到AO=OP,证得AOP∆为等腰三角形,如解析辅助线,由(2)可知得AOE DOC∆≅∆得到AOE DOC∠=∠,通过角的关系得到60AOP COE∠=∠=°,即可证得AOP∆是等边三角形.【详解】(1)∵ABC∆为等边三角形∴60BAC∠=︒∵O为BC中点∴1302CAO BAC∠=∠=︒且,90AO BC AOC⊥∠=︒∵OA OD=∴AOD∆中,30D CAO∠=∠=︒∴180120AOD D CAO∠=︒-∠-∠=︒∴30COD AOD AOC∠=∠-∠=︒(2)过O作//OE AB,OE交AD于E∵//OE AB∴60EOC ABC∠=∠=︒60CEO CAB∠=∠=︒∴COE∆为等边三角形∴OE OC CE==180120AEO CEO∠=︒-∠=︒180120DCO ACB∠=︒-∠=︒又∵OA OD=∴EAO CDO∠=∠在AOE∆和COD∆中AOE DOCEAO CDOOA OD∠=∠⎧⎪∠=∠⎨⎪=⎩∴()AOE DOC AAS∆≅∆∴CD EA=∵EA AC CE=-BO BC CO=-∴EA BO=∴BO CD=,∵AB AC=,AD AC CD=+∴AD AB BO=+(3)AOP∆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过程如下:连接,PC PD,延长OC交PD于F ∵P D、关于OC对称∴,90 PF DF PFO DFO=∠=∠=︒在ODF∆与OPF∆中,PF DFPFO DFOOF OF=⎧⎪∠=∠⎨⎪=⎩∴()ODF OPF SAS∆≅∆∴OP OD=,POC DOC∠=∠∵OA OD=∴AO=OP∴AOP∆为等腰三角形过O作//OE AB,OE交AD于E 由(2)得AOE DOC∆≅∆∴AOE DOC∠=∠又∵POC DOC∠=∠∴AOE POF∠=∠∴AOE POE POF POE ∠+∠=∠+∠即AOP COE ∠=∠∵AB ∥OE ,∠B=60°∴60COE B ∠=∠=︒∴60AOP COE ∠=∠=°∴AOP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本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与角的关系,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A ∠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详解】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A 为顶角,∠B 为底角,∴∠B =1801002-=40°;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当AB=BC 时,∠B =90° ,当AB=AC 时, ∠B =67.5° ,当BC=AC 时 ∠B =45° ;(2)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90°≤x <180°,∠A 为顶角,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当x=60°时,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综上所述:90°≤x <180°或x=6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4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40°,DE 交线段AC 于E 点.(1)当∠BDA =115°时,∠BAD =___°,∠DEC =___°;(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与△DCE 全等?请说明理由;(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答案】(1) 25,115;(2)当DC =2时,△ABD ≌△DCE ,理由见解析;(3)可以;当∠BDA 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出BAD ∠,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出EDC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和定理,即可求出DEC ∠.(2)当AB DC =时,利用AAS 可证明ABD DCE ∆≅∆,即可得出2AB DC ==. (3)假设ADE ∆是等腰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 AE =时,40ADE AED ∠=∠=︒,根据AED C ∠>∠,得出此时不符合;②当DA DE =时,求出70DAE DEA ∠=∠=︒,求出BA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A ∠即可;③当EA ED =时,求出DAC ∠,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B ∠.【详解】(1)在BAD 中,40B ∠= ,115BDA ∠=,1801804011525BAD ABD BDA ∴∠=︒-∠-∠=︒-︒-︒=︒,1801801154025EDC ADB ADE ∠=︒-∠-∠=︒-︒-︒=︒.AB AC =,40B ∠=,40B C ∴∠=∠=,1801804025115C E DC D E C ︒-∠-∠=︒-︒-︒=∠=︒.故答案为:25,115;(2)当2DC =时,ABD DCE ∆≅∆.理由如下:40C ∠=,140EDC DEC ∴∠+∠=︒,又40ADE ∠=,140ADB EDC ∴∠+∠=︒,ADB DEC ∴∠=∠.在ABD △和DCE ∆中,B C ∠=∠,ADB DEC ∠=∠,当AB DC =时,()ABD DCE AAS ∆≅∆,2AB DC ∴==;(3)AB AC =,40B C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 AE =时,40ADE AED ∠=∠=︒,AED C ∠>∠,∴此时不符合; ②当DA DE =时,即1(18040)702DAE DEA ∠=∠=︒-︒=︒,1804040100BAC ∠=︒-︒-︒=︒,1007030BAD ∴∠=︒-︒=︒;1803040110BDA ∴∠=︒-︒-︒=︒;③当EA ED =时,40ADE DAE ∠=∠=︒,1004060BAD ∴∠=︒-︒=︒,180604080BDA ∴∠=︒-︒-︒=︒;∴当110ADB ∠=︒或80︒时,ADE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11.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0)ax bx c a ++≠变形为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方法,叫做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如:22222111111251151151124112422242222x x x x x x x ⎛⎫⎛⎫⎛⎫⎛⎫⎛⎫++=++-+=+-=+++-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用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则281=x x +- ________; (2)用配方法和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28x x --进行因式分解;(3)对于任意实数x ,y ,多项式222416x y x y +--+的值总为______(填序号).①正数②非负数 ③ 0【答案】(1)2(4)17x +-;(2)(2)(4)x x +-;(3)①【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所给方法解答即可;(2)材料所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3)局部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写成非负数的积的形式即可完成解答.【详解】解:(1)281x x +-=2816116x x ++--2(4)17x +-.(2)原式=22118x x -+--=2(1)9x --=(13)(13)x x -+--=(2)(4)x x +-.(3)222416x y x y +--+=()()22214411x x y y -++-++=()()221211x y -+-+>11故答案为①.【点睛】本题考查了配方法,根据材料学会配方法并灵活运用配方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若一个正整数x 能表示成22a b -(,a b 是正整数,且a b >)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明礼崇德数”,a 与b 是x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 例如:因为22532=-,所以5是“明礼崇德数”,3与2是5的平方差分解;再如:22222222()M x xy x xy y y x y y =+=++-=+-(,x y 是正整数),所以M 也是“明礼崇德数”,()x y +与y 是M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1)判断:9_______“明礼崇德数”(填“是”或“不是”);(2)已知2246N x y x y k =-+-+(,x y 是正整数,k 是常数,且1x y >+),要使N 是“明礼崇德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值,并说明理由;(3)对于一个三位数,如果满足十位数字是7,且个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7,称这个三位数为“七喜数”.若m 既是“七喜数”,又是“明礼崇德数”,请求出m 的所有平方差分解.【答案】(1)是;(2)k=-5;(3)m=279,222794845=-,222792011=-.【解析】【分析】(1)根据9=52-42,确定9是“明礼崇德数”;(2)根据题意分析N 应是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差,得到k=-5,将k=-5代入计算即可将N 平方差分解,得到答案;(3)确定“七喜数”m 的值,分别将其平方差分解即可.【详解】(1)∵9=52-42,∴9是“明礼崇德数”,故答案为:是;(2)当k=-5时,N 是“明礼崇德数”,∵当k=-5时,22465N x y x y =-+--,=224649x y x y -+-+-,=22(44)(69)x x y y ++-++,=22(2)(3)x y +-+,=(23)(23)x y x y ++++--=(5)(1)x y x y ++--.∵,x y 是正整数,且1x y >+,∴N 是正整数,符合题意,∴当k=-5时,N 是“明礼崇德数”;(3)由题意得:“七喜数”m=178或279,设m=22a b -=(a+b )(a-b ),当m=178时,∵178=2⨯89,∴892a b a b +=⎧⎨-=⎩,得45.543.5a b =⎧⎨=⎩(不合题意,舍去); 当m=279时,∵279=3⨯93=9⨯31,∴①933a b a b +=⎧⎨-=⎩,得4845a b =⎧⎨=⎩,∴222794845=-, ②319a b a b +=⎧⎨-=⎩,得2011a b =⎧⎨=⎩,∴222792011=-, ∴既是“七喜数”又是“明礼崇德数”的m 是279,222794845=-,222792011=-.【点睛】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此题的前提,(3)是此题的难点,解题时需根据百位与个位数字的关系确定具体的数据,再根据“明礼崇德数”的要求进行平方差分解.13.图①是一个长为2m 、宽为2n 的长方形,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然后按图②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1)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1: 方法2:(2)观察图②请你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m+n )2,(m ﹣n )2,mn 之间的等量关系. ;(3)根据(2)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已知:a ﹣b=5,ab=﹣6,求:(a+b )2的值;【答案】(1)(m-n)2;(m+n)2-4mn;(2)(m-n)2=(m+n)2-4mn;(3)1.【解析】【分析】(1)方法1:表示出阴影部分的边长,然后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方法2:利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四个矩形的面积列式;(2)根据不同方法表示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同解答;(3)根据(2)的结论整体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方法1:∵阴影部分的四条边长都是m-n,是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m-n)2方法2:∵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周四个矩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m+n)2-4mn;(2)根据(1)中两种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方法可知(m-n)2=(m+n)2-4mn;(3)由(2)可知(a+b)2=(a-b)2+4ab,∵a-b=5,ab=-6,∴(a+b)2=(a-b)2+4ab=52+4×(-6)=25-24=1.【点睛】本题考查几何图形与完全平方公式,应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主要围绕图形面积展开分析.14.阅读理解题: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记为i2=﹣1,这个数i叫做虚数单位.那么形如a+bi (a,b为实数)的数就叫做复数,a叫这个复数的实部,b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它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例如计算:(2+i)+(3﹣4i)=5﹣3i.(1)填空:i3=,2i4=;(2)计算:①(2+i)(2﹣i);②(2+i)2;(3)若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和虚部必须分别相等,完成下列问题:已知:(x+3y)+3i=(1﹣x)﹣yi,(x,y为实数),求x,y的值.(4)试一试:请你参照i2=﹣1这一知识点,将m2+25(m为实数)因式分解成两个复数的积.【答案】(1)i;2(2)①5②3+4i(3)x=5,y=﹣3(4)m2+25=(m+5i)(m﹣5i)【分析】(1)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2i 的概念直接运算;(2)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把原式展开,根据21i =-计算即可;(3)根据虚数定义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4)根据21i =- 将25转化为2(-5)i ,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八年级数学培优题精选18例(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题精选18例(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题精选18例(含答案)例题1、如图,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9 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 B 落在 CD 边上的 B' 处,点 A 对应点为 A' ,且 B'C = 3 ,则 AM 的长是(B)A、1.5B、2C、2.25D、2.5例题2、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 2 的正方体表面从点 A 出发,经过三个面爬到点B ,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则AC 的长度是多少?答案:AC =2√10 / 3。

例题3、如图所示,是由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图中带阴影的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如果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5 ,最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1 ,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 a ,较短直角边为 b ,则 a^2 - b^2 是多少?答案:a^2 - b^2 = 5 。

例题4、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沿东西方向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距车速检测仪 A 点距离为 40 米的 C (位于 A 点北偏东30° 处)处,过了 3 秒钟,到达 B 点,(位于 A 点北偏西45°)此时小汽车距车速检测仪间的距离为 60 米,若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 25 米/秒,请问这辆汽车是否超速?解:过点 A 作AD⊥BC 于点 D ,由题意知:∠DBA = 45° ,∴ BD = AD ,∵ AB = 60 米,∴ BD = √(AB^2 - AD^2)= 30√2 米,由题意知:∠DAC = 30° ,AC = 40 米,∴ DC = 1/2 AC = 20米,∴ BC = BD + CD = (30√2 + 20)米,∴ v = (30√2 + 20)÷ 3 ≈ 24 米/秒 < 25="" 米/秒="">∴ 这辆汽车不超速。

例题5、实数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后为(A )A、7B、-7C、2a - 15D、无法确定例题6、对实数 a , b ,定义新运算☆ 如下:a ☆ b =例如2 ☆ 3 = 2^(-3) = 1/8 , 计算[ 2 ☆ ( -4 ) ] × [ (-4) ☆ (-2) ] = ?答案: 1 。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八年级上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十一章三角形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专题一三角形个数的确定1.如图,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A.2 B.18 C.19 D.202.如图所示,第1个图中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中共有5个三角形,第3个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依此类推,则第6个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个.3.阅读材料,并填表:在△ABC中,有一点P1,当P1、A、B、C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当△ABC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样?完成下表:△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专题二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确定未知字母的范围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A.-6<a<-3 B.-5<a<-2 C.2<a<5 D.a<-5或a>-25.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如果b=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2、x、8,且x是不等式22x+>123x--的正整数解,试求第三边x的长.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2)中线: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角平分线: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温馨提示】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方法技巧】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参考答案:1.D 解析: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5-1)÷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2.21 解析: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3.解:填表如下:△ABC内点的个数 1 2 3 (1007)构成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 3 5 7 (2015)解析: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2+1;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2+1;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2+1=7;当有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2+1=2015.4.B 解析: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5.10 解析:∵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a=1,2,3,4.a=1时,c=4;a=2时,c=4或5;a=3时,c=4,5,6;a=4时,c=4,5,6,7.∴这样的三角形共有1+2+3+4=10个.6.解:原不等式可化为3(x+2)>-2(1-2x),解得x<8.∵x是它的正整数解,∴x可取1,2,3,5,6,7.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6<x<10,∴x=7.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专题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则∠D=()A.15°B.20°C.25°D.30°2.如图,已知:在直角△ABC中,∠C=90°,BD平分∠ABC且交AC于D. 若AP平分∠BAC 且交BD于P,求∠BPA的度数.3.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2)在图2中,若∠D=40°,∠B=30°,试求∠P的度数;(写出解答过程)(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4.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D=10°,则∠P的度数为()A.15°B.20°C.25°D.30°5.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B=72°.(1)求∠DCE的度数;(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6.如图:(1)求证:∠BDC=∠A+∠B+∠C;(2)如果点D与点A分别在线段BC的两侧,猜想∠BDC、∠A、∠ABD、∠ACD这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判定: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三角形的外角及性质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温馨提示】1.三角形的外角是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而不是两边延长线组成的角.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中的内角一定是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方法技巧】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可直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参考答案:1.C 解析:∵∠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1=12∠ACE,∠2=12∠ABC.又∵∠D=∠1-∠2,∠A=∠ACE-∠ABC,∴∠D=12∠A=25°.故选C.2.解:(法1)因为∠C=90°,所以∠BAC+∠ABC=90°,所以12(∠BAC+∠ABC)=45°.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BAP=12∠BAC,∠ABP=12∠ABC ,即∠BAP+∠ABP=45°,所以∠APB=180°-45°=135°.(法2)因为∠C=90°,所以∠BAC+∠ABC=90°,所以12(∠BAC+∠ABC)=45°,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DBC=12∠ABC,∠PAC=12∠BAC ,所以∠DBC+∠PAD=45°.所以∠APB=∠PDA+∠PAD =∠DBC+∠C+∠PAD=∠DBC+∠PAD+∠C =45°+90°=135°.3.解:(1)∠A+∠D=∠B+∠C;(2)由(1)得,∠1+∠D=∠3+∠P,∠2+∠P=∠4+∠B,∴∠1-∠3=∠P-∠D,∠2-∠4=∠B-∠P,又∵AP、CP分别平分∠DAB和∠BCD,∴∠1=∠2,∠3=∠4,∴∠P-∠D=∠B-∠P,即2∠P=∠B+∠D,∴∠P=(40°+30°)÷2=35°.(3)2∠P=∠B+∠D.4.B 解析:延长DC,与AB交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可得∠ACD=50°+∠AEC=50°+∠ABD+10°,整理得∠ACD-∠ABD=60°.设AC与BP相交于点O,则∠AOB=∠POC,∴∠P+12∠ACD=∠A+12∠ABD,即∠P=50°-12(∠ACD-∠ABD)=20°.故选B.5.解:(1)∵∠A=40°,∠B=72°,∴∠ACB=68°.∵CD平分∠ACB,∴∠DCB=12∠ACB=34°.∵CE是AB边上的高,∴∠ECB=90°-∠B=90°-72°=18°.∴∠DCE=34°-18°=16°.(2)∠DCE=12(∠B-∠A).6.(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BEC是△ABE的外角,∴∠BEC=∠A+∠B.∵∠BDC是△CED的外角,∴∠BDC=∠C+∠DEC=∠C+∠A+∠B.(2)猜想:∠BDC+∠ACD+∠A+∠ABD=360°.证明:∠BDC+∠ACD+∠A+∠ABD=∠3+∠2+∠6+∠5+∠4+∠1=(∠3+∠2+∠1)+(∠6+∠5+∠4)=180°+180°=360°.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专题一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或外角求值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12 B.11 C.10 D.9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A.360°B.540°C.630°D.720°5.如图,∠A+∠ABC+∠C+∠D+∠E+∠F=_________°.6.如图,求:∠A+∠B+∠C+∠D+∠E+∠F的度数.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多边形及相关概念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温馨提示】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要弄错.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而不是180°.【方法技巧】1.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外角和不变,都等于360°,可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不变求多边形的边数等.参考答案:1.A 解析:∵每个内角为150°,∴每个外角等于30°.∵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360°÷30°=1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12.故选A.2.1440 解析:∵多边形的边数为360°÷36°=10,多边形的内角为180°-36°=144°,∴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10=1440°.3.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180°=9×360°,解得n=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4.B 解析:∵∠1=∠C+∠D,∠2=∠E+∠F,∴∠A+∠B+∠C+∠D+∠E+∠F+∠G=∠A+∠B+∠1+∠2+∠G=540°.故选B.5.360°解析:在四边形BEFG中,∵∠EBG=∠C+∠D,∠BGF=∠A+∠ABC,∴∠A+∠ABC+∠C+∠D+∠E+∠F=∠EBG+∠BGF+∠E+∠F=360°.6.解:∵∠POA是△OEF的外角,∴∠POA=∠E+∠F.同理:∠BPO=∠D+∠C.∵∠A+∠B+∠BPO+∠POA=360°,∴∠A+∠B+∠C+∠D+∠E+∠F=360°.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BD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E,∠CDB 的平分线DF交BC于点F.求证:△A BE≌△CDF.2.如图,在△AB C中,D是BC边上的点(不与B,C重合),F,E分别是AD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BE.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2)证明:3.如图,△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BD=BE,要使△ADB≌△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CE;②AE=CD;③∠BAC=∠BCA;④∠ADB=∠CEB;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ADB≌△CEB的条件,并给出证明;(2)在(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ADB≌△CEB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A.6B.4 C.23D.55.【2013·襄阳】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将△ADC绕点A顺时针旋转,使AC与AB重合,点D落在点E处,AE的延长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M,EB的延长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N.求证:AM=AN.NME D B CA6.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B 边上一点,以C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 ,使点E 、A 在直线DC 的同侧,连接AE .求证:AE ∥BC .专题三 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 与∠DFE 的度数和是( )A .60°B .90°C .120°D .150°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 、B 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 、B 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为什么?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3.“HL ”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 【方法技巧】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 (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 (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 (4)对顶角是对应角;(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C ≌△DEF , 说明A 与D ,B 与E ,C 与F 是对应点,则∠ABC 与∠DEF 是对应角,边AC 与边DF 是对应边.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参考答案:1.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CD ,∠A=∠C ,AB ∥CD , ∴∠ABD=∠CDB .∵∠AB E=21∠ABD ,∠CDF=21∠CDB ,∴∠ABE=∠CDF .在△ABE 与△CDF 中,⎪⎩⎪⎨⎧∠=∠=∠=∠CDF ABE CDAB C A ∴△ABE ≌△CDF . 2.解:(1)DC BD =(或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ED FD =,BE CF =中任选一个即可﹒(2)以DC BD =为例进行证明: ∵CF ∥BE ,∴∠FCD ﹦∠EBD .又∵DC BD =,∠FDC =∠EDB , ∴△BDE ≌△CDF . 3.解:(1)添加条件②,③,④中任一个即可,以添加②为例说明. 证明:∵AE=CD ,BE=BD , ∴AB=CB .又∠ABD=∠CBE ,BE=BD , ∴△ADB ≌△CEB . (2)③④.4.B 解析:∵∠ABC =45°,AD ⊥BC ,∴AD =BD ,∠ADC =∠BDH , ∠AHE =∠BHD =∠C .∴△ADC ≌△BDH .∴BH =AC =4.故选B . 5.证明:如图所示,7654321NME D B CA∵△AEB 由△ADC 旋转而得, ∴△AEB ≌△ADC .∴∠3=∠1,∠6=∠C .∵AB =AC ,AD ⊥BC ,∴∠2=∠1,∠7=∠C .∴∠3=∠2,∠6=∠7.∵∠4=∠5,∴∠ABM =∠ABN . 又∵AB =AB ,∴△AMB ≌△ANB .∴AM =AN .6.证明:∵△ABC 和△EDC 是等边三角形, ∴∠BCA =∠DCE =60°. ∴∠BCA -∠ACD =∠DCE -∠ACD ,即∠BCD =∠ACE . 在△DBC 和△EAC 中,BC =AC ,∠BCD =∠ACE ,DC =EC , ∴△DBC ≌△EAC (SAS ). ∴∠DBC =∠EAC . 又∵∠DBC =∠ACB =60°, ∴∠ACB =∠EAC .∴AE ∥BC .7.B 解析:∵滑梯、墙、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又∵BC=EF ,AC=DF ,∴Rt △ABC ≌Rt △DEF .∴∠ABC=∠DEF ,∵∠DEF+∠DFE=90°,∴∠ABC+∠DFE=90°. 故选B .8.解:在△ABC 和△CED 中,AC=CD ,∠ACB=∠ECD ,EC=BC ,∴△ABC ≌△CED .∴AB=ED .即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两端的距离. 9.解:对.理由:∵AC ⊥AB,∴∠CAB=∠CAB′=90°. 在△ABC 和△AB′C 中,ACB ACB AC AC CAB CAB =⎧⎪=⎨⎪=⎩∠∠′,,∠∠′, ∴△ABC ≌△AB′C (ASA ).∴AB′=AB .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轴对称 13.2画轴对称图形专题一 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专题二 轴对称的性质4.如图,△ABC 和△ADE 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①△ABC ≌△ADE ;②l 垂直平分DB ;③∠C=∠E ;④BC 与DE 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 上.其中错误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5.如图,∠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 C和∠C的度数.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2)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 B.2 C.3D.18.如图,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9.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AB、BD、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5 D.-51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温馨提示】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参考答案:1.D 解析:∵将D图形上下或左右折叠,图形都能重合,∴D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2.圆、正三角形、菱形、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3.如图所示:4.A 解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得,如果△ABC和△ADE关于直线l对称,则△ABC≌△ADE,即①正确;因为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故l垂直平分DB,∠C=∠E,即②,③正确;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或延长线如果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故BC与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上,即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故选A.5.解:根据题意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有∠ABD=∠EBD,即∠ABC=2∠ABD=2∠EBD.B 点、C 点关于DE 对称,有∠DBE=∠BCD ,∠ABC=2∠BCD . 且已知∠A=90°,故∠ABC+∠BCD=90°. 故∠ABC=60°,∠C=30°.6.解:(1)对称点有A 和A',B 和B',C 和C'. (2)连接A 、A′,直线m 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3)延长线段AC 与A′C′,它们的交点在直线m 上,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也在直线m 上,即若两线段关于直线m 对称,且不平行,则它们的交点或它们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7.B 解析:在Rt △FDB 中,∵∠F =30°,∴∠B =60°. 在Rt △ABC 中,∵∠ACB =90°,∠ABC =60°, ∴∠A =30°.在Rt △AED 中,∵∠A =30°, DE =1,∴AE =2.连接EB.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EB =AE =2. ∴∠EBD =∠A =30°.∵∠ABC =60°,∴∠EBC =30°.∵∠F =30°,∴EF =EB =2.故选B .ABFCED8.8 解析:∵D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DB=DA .∵EG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EC=EA . ∵BC=8,∴△ADE 的周长=DA+EA+DE=DB+DE+EC=BC=8. 9.解:AB+BD=DE .证明:∵AD ⊥BC ,BD=DC ,∴AB=AC . ∵点C 在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C=CE . ∴AB=CE .∴AB+BD=CE+DC=DE .10.C 解析: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a=2,b=3.∴a+b=5. 解得1.5<a <2.5,又因为a 必须为整数,∴a=2.∴点P 2(-1,-1). ∴P 1点的坐标是(-1,1).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整式的乘法专题一 幂的性质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3a 2-a 2=2B .(a 2)3=a 9C .a 3•a 6=a 9D .(2a 2)2=2a 4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x ·622x x = B .4x ·82x x =C .632)(x x -=- D .523)(x x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 2+a 2=3a 4B .a 6÷a 2=a 3C .a 6·a 2=a 12D .( -a 6)2=a 12 专题二 幂的性质的逆用4.若2a =3,2b =4,则23a+2b 等于( ) A .7 B .12 C .432 D .1085.若2m=5,2n=3,求23m+2n的值.6.计算:(1)(-0.125)2014×(-2)2014×(-4)2015; (2)(-19)2015×811007.专题三 整式的乘法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2325a a a +=B .22(2)()2a b a b a ab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8.若(3x 2-2x +1)(x +b )中不含x 2项,求b 的值,并求(3x 2-2x +1)(x +b )的值.9.先阅读,再填空解题: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11x +30; (x -5)(x +6)=x 2+x -30; (x +5)(x -6)=x 2-x -30.(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有何关系?答:________. (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________.(3)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a +99)(a -100)=________;(y -80)(y -81)=________.专题四 整式的除法10.计算:(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________.11.计算:236274319132)()(ab b a b a -÷-.12.计算:(a -b )3÷(b -a )2+(-a -b )5÷(a +b )4.状元笔记【知识要点】 1.幂的性质(1)同底数幂的乘法:n m n m aa a +=⋅ (m ,n 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2)幂的乘方:()m n mn a a=(m ,n 都是正整数),即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n n nab a b =(n 都是正整数),即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单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3.整式的除法(1)同底数幂相除:m n m n a a a-÷=(m ,n 都是正整数,并且m >n ),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0a =1(a ≠0),即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温馨提示】1.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与合并同类项法则相混淆.同底数幂相乘,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而合并同类项法则是“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2.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相混淆.同底数幂相乘,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应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法则时,必须化成同底数的幂后才能运用上述法则进行计算.4.在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中,系数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多项式各项之间的“加、减”符号也可以看成系数的符号来参与运算.【方法技巧】1.在幂的性质中,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有理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容易造成漏项或增项的错误.3.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中,结果的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不要漏项.参考答案:1.C 解析:A 中,3a 2与-a 2是同类项,可以合并,3a 2―a 2=2a 2,故A 错误;B 中,(a 2)3=a 2×3=a 6,故B 错误;C 中,a 3•a 6=a 3+6=a 9,故C 正确;D 中,(2a 2)2=22(a 2)2=4a 4,故D 错误.故选C .2.C 解析:3x ·2235x x x +==,选项A 错误;4x ·2246x x x +==,选项B 错误;23236()x x x ⨯-=-=-,选项C 正确;32236()x x x ⨯==,选项D 错误. 故选C .3.D 解析:A 中,22223a a a +=,故A 错误;B 中,624a a a ÷=,故B 错误;C 中,628a a a ⋅=,故C 错误. 故选D .4.C 解析:23a+2b =23a ×22b =(2a )3×(2b )2=33×42=432.故选C .3m+2n=23m·22n=(2m)3·(2n)2 3·32=1125.6.解:(1)原式=(0.125×2×4)2014×(-4)=12014×(-4)=-4.(2)原式=(-19)2015×92014=(19×9)2014×(-19)=-19.7.B 解析:A 中,由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可得3a+2a=5a ,故A 错误;B 中,由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可得22(2)()22a b a b a ab ab b +-=-+-=222a ab b --,故B 正确;C 中,由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可得232322a a a +⋅==52a ,故C 错误;D 中,由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可得222(2)44a b a ab b +=++,故D 错误. 综上所述,选B .8.解:原式=3x 3+(3b -2)x 2+(-2b+1)x+b ,∵不含x 2项,∴3b -2=0,得b=23. ∴(3x 2-2x+1)(x+23) =3x 3-2x 2+x+2x 2-43x+23=3x 3-13x+23. 9.解:(1)观察积中的一次项系数、常数项与两因式中的常数项的关系是:一次项系数是两因式中的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因式中的常数项的积;(2)根据以上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出来:(a+b )(a+c )=a 2+(b+c )a+bc ;(3)根据(2)中得出的公式得:(a+99)(a -100)=a 2-a -9900;(y -80)(y -81)=y 2-161y+6480.10.-12x+3y -16解析:(3x 3y -18x 2y 2+x 2y )÷(-6x 2y )=(3x 3y )÷(-6x 2y )-18x 2y 2÷(-6x 2y )+x 2y÷(-6x 2y )=-12x+3y -16.11.解:原式。

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若x=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2x+1=7B. 2x-1=7C. 2x+1=5D. 2x-1=5答案:B2. 下列各数中,有理数是()A. √16B. √-9C. πD. √4/9答案:D3. 已知a、b、c为等差数列,且a=2,b=4,则c的值为()A. 6B. 8C. 10D. 12答案:C4.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2 + b^2 = (a+b)^2B. a^2 + b^2 = (a-b)^2C. (a+b)^2 = a^2 + 2ab + b^2答案:C5. 下列各函数中,一次函数是()A. y = 2x + 3B. y = 2x^2 + 3C. y = 3/xD. y = √x答案:A6. 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腰长为6,则其面积为()A. 24B. 32C. 36D. 48答案:A7. 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A. √25B. √-16C. √0.25D. √16答案:B8. 下列各式中,等式成立的是()A. (a+b)^2 = a^2 + b^2B. (a-b)^2 = a^2 - b^2D. (a-b)^2 = a^2 - 2ab + b^2答案:D9.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的图象开口向上,且顶点坐标为(-2,3),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答案:A10. 下列各数中,偶数是()A. √16B. √-9C. πD. √4/9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1. 若x=2,则2x-1的值为______。

答案:312. 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______。

答案:013.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5,8,则该数列的公差为______。

答案:314.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C15. 若y = 3x - 2,则x的值为______。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 (1)——共点“手拉手”模型(又称旋转“一拖二”模型)(答案详解)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 (1)——共点“手拉手”模型(又称旋转“一拖二”模型)(答案详解)

共点手拉手模型(又称旋转“一拖二”模型)——兼谈最值、轨迹问题特点——公共点是等腰三角形顶角的顶点如图,若连接BB’、CC’,易证明△ABB’≌△ACC’(SAS)。

这就是传说中的“旋转一拖二”,又称为“手拉手模型”。

典型问题:【例1】(成都高新区2017-2018八年级上期27题)【例2】(成都金牛区2017-2018八年上期27题)如图,在△ABC中,∠B=45°,AB=22,2=BC,等腰直角∆ADE中,∠DAE=90°,2+3且点D是边BC上一点。

(1)(3 分)求AC的长;(2)(4 分)如图1,当点E恰在AC上时,求点E到BC的距离;(3)(3 分)如图2, 当点D从点B向点C运动时,求点E到BC的距离的最大值。

图1【例3】(2017届初二上期七中联盟半期)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动点P 在斜边AB 所在的直线上,以PC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Q ,其中90PCQ =∠,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①,若点P 在线段AB上,且AC =,12PA =,则: ①线段PB =________,PC =________;②猜想:222,,PQ PA PB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②,若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在(1)中所猜想的结论仍然成立,请你利用图②给出证明过程; (3)若动点P 满足4PA PB =,求PQAC的值.(提示:请利用备用图进行探求)图① 图② 备用图QCBPAQCB ACBA【例4】如图,已知30MON ∠=︒ ,B 为OM 上一点,BA ON ⊥ 于A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 为射线BM 上一动点,连结CP ,将CP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得CE ,连结BE ,若 4AB = ,则BE 的最小值为【例5】(成都武侯区2016-2017八年上期27题)如图,已知直线x y =过点A ,y AB ⊥轴于点B ,x AC ⊥轴于点C ,点P 是y 轴上的一动点,连接AP 交直线BC 于点E .点N 在直线BC 上,连接AN 且︒=∠90PAN ,在射线AN 上截取AE AD =,连接DE .(1)求证:2222AE EC BE =+;(2)若点A 的坐标是(6,m ),点P 的坐标是(0,m 32),求线段AD 的长; (3)当31=EC BE 时,求BPDE的值.27题【例6】(成都青羊区2016-2017八上期27题)在Rt ACB ∆中,90ACB ∠=︒,AC=BC ,D 为AB 上一点,连结CD ,将CD 绕C 点逆时针旋转90︒至CE ,连结DE ,过C 作CF ⊥DE 交AB 于F ,连结BE.(1)求证:AD=BE ;(2)求证:222AD BF DF +=; (3)若15ACD ∠=︒,1CD =+,求BF.【例7】(1)问题发现:如图1,△ACB 和△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当△DCE 旋转至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易证△BCE ≌△ACD .则 ①∠BEC =;②线段AD 、B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2)拓展研究:如图2,△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 =∠DCE =90°,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若AE =15,DE =7,求AB 的长度.(3)探究发现:如图3,P 为等边△ABC 内一点,且∠APC =150°,且∠APD =30°,AP =5,CP =4,DP =8,求BD 的长.E答案典型问题:【例1】(2017-2018上期成都高新区27题)解:(1)∵∠BAC=∠DAE=︒90 ∴∠BAD=∠CAE∵AB=AC ,AD=AE ∴△ABD ≌△ACE (SAS )(2)取AB 的中点G ,连接DG(I )∵∠BAC=∠DAE=︒120且点D是边BC上一点。

初二数学培优试卷及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已知方程x^2 - 4x + 3 = 0,那么它的解是()A. x1 = 1,x2 = 3B. x1 = 2,x2 = 2C. x1 = 3,x2 = 1D. x1 = -1,x2 = -32. 若a > 0,b < 0,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 bB. a < bC. -a > -bD. -a < -b3.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的是()A. y = √(x - 1)B. y = √(x^2 - 1)C. y = √(x + 1)D. y = √(x^2 + 1)4. 已知一次函数y = kx + b,其中k ≠ 0,若函数图象经过点(2, 3),则k和b 的值分别为()A. k = 2,b = 1B. k = 1,b = 2C. k = -2,b = 1D. k = -1,b = 25.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且∠BAC = 40°,则∠B和∠C的度数分别为()A. ∠B = ∠C = 50°B. ∠B = ∠C = 70°C. ∠B = ∠C = 40°D. ∠B = ∠C = 30°6. 下列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是()A. 729B. 256C. 1234D. 9877.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C = 90°,AB = 5cm,BC = 12cm,那么AC的长度为()A. 13cmB. 15cmC. 17cmD. 19cm8. 若一个数x满足不等式2x - 1 < 5,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A. x < 3B. x ≤ 3C. x > 3D. x ≥ 39. 已知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a ≠ 0),若函数图象开口向上,则a的取值范围是()A. a > 0B. a < 0C. a ≥ 0D. a ≤ 0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 3)关于x轴的对称点Q的坐标是()A. (2, -3)B. (-2, 3)C. (2, 3)D. (-2, -3)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 若方程2x - 3 = 5的解为x = 3,则方程3x + 4 = 11的解为x = _______。

初二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

初二数学培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方程x^2 - 5x + 6 = 0的解?A. x = 2B. x = 3C. x = 1D. x = 42.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4B. -4C. 2D. -23.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周长是:A. 10B. 11C. 12D. 134. 计算下列式子的结果:\(\frac{2}{3} \times \frac{3}{4} \times \frac{4}{5} \times \ldots \times \frac{9}{10}\)A. 2B. 3C. 4D. 55.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A. 25π平方厘米B. 50π平方厘米C. 100π平方厘米D. 200π平方厘米6.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0D. 107.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以是:A. 5B. -5C. 5或-5D. 08.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C. 2D. -29.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是3和4,那么它的斜边长是:A. 5B. 6C. 7D. 810. 一个数的平方是25,那么这个数是:A. 5B. -5C. 5或-5D. 0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一个数的立方是27,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2. 一个数的倒数是\(\frac{1}{4}\),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10,那么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4.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5.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已知一个矩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这个矩形的面积。

2.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BE平分∠ABC,CE平分外角∠ACD,若∠A=42°,则∠E=_____°.
【答案】21°
【解析】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解:由题意得:∠E=∠ECD−∠EBC= ∠ACD− ∠ABC= ∠A=21°.
A.n·180°B.(n+2)·180°C.(2n-1)·180°D.(2n+1)·18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1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3;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2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5;依此类推得到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3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7;当△ABC内的点的个数是n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2n+1,所以这些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2n+1)·180°
故答案为21°.
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
此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有规律变化,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ABC中,E是AC的中点,延长BC至D,使BC:CD=3:2,以CE,CD为邻边做▱CDFE,连接AF,BE,BF,若△ABC的面积为9,则阴影部分面积是()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 (4)——最短路径问题(答案详解)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 (4)——最短路径问题(答案详解)

.
【变式 2】(2016-2017 上青羊初二期末)
如图,一次函数 y 1 x 2 的图象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点 A、B,以线段 AB 为边在第二象限 2
内作等腰 Rt△ABC,∠BAC=90°.
(1)求线段 AB 的长;
(2)过 B、C 两点的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3)点 D 是 BC 中点,在直线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 PC PD 有最小值.若存在,则
- 14 -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4)
答案 例 5 如图,圆柱形玻璃杯展开(沿点 A 竖直剖开)后,侧面是一个长 18 cm,宽 12 cm 的长方形,作点 A 关于杯上沿 MN 的对称点 B,连接 BC 交 MN 于点 P,连接 BM,过点 C 作 AB 的垂线交剖开线 MA 于点 D.
由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知 AP+PC 为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且 AP=BP. 由已知和长方形的性质,得 DC=9,BD=12.
C
【变式 2】两动两定
O
B
如图,∠AOB=30°,点 M、N 分别在边 OA、OB 上,且 OM=1,ON=3,点 P、Q 分别
在边 OB、OA 上,则 MP+PQ+Q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4-
Hale Waihona Puke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4)答案 【例 2】解:
【变式 1】10,120° 【变式 2】
-5-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4)
最短路径问题
——将军饮马及拓展、胡不归问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问题
(一)“两点之点线段最短”问题(对称求最短路径)
1.“两定点,一个动点”——“将军饮马”
当题中只出现一个动点时,可作其中一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利用两点之间线 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求出最值 【例 1】(2015 内江中考)如图所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

初二培优习题含答案

初二培优习题含答案

初二培优试题1.已知,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若∠1=60°,AE=2.(1)求∠2,∠3的度数.(2)求长方形ABCD的纸片的面积S.20.解:(1)∵AD∥BC,∴∠2=∠1=60°;又∵∠4=∠2=60°,∴∠3=180°﹣60°﹣60°=60°.(2)在直角△ABE中,由(1)知∠3=60°,∴∠5=90°﹣60°=30°;∴BE=2AE=4,∴AB=2;∴AD=AE+DE=AE+BE=2+4=6,∴长方形纸片ABCD的面积S为:AB•AD=2×6=12.2.如图,直线y=﹣x+10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点A的坐标为(8,0),P(x,y)是直线y=﹣x+10在第一象限内一个动点.(1)求△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x的取值范围;(2)当△OPA的面积为10时,求点P的坐标.解(1)∵A(8,0),∴OA=8,S=OA•|y P|=×8×(﹣x+10)=﹣4x+40,(0<x<10).(2)当S=10时,则﹣4x+40=10,解得x=,当x=时,y=﹣+10=,∴当△OPA的面积为10时,点P的坐标为(,).3.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连接AD、CF.(1)求证: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为什么?(1)证明:∵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DE∥AB,∵AF∥BC,∴四边形ABDF是平行四边形,∴AF=BD,则AF=DC,∵AF∥B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2)当△ABC是直角三角形时,四边形ADCF是菱形,理由:∵点D是边BC的中点,△ABC是直角三角形,∴AD=DC,∴平行四边形ADCF是菱形.4.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取一点E,连接AE,BE,D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DE于P,若AE=AP (1)求证:△ABE≌△ADP;(2)求证;BE⊥DE;(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AD=90°,∵AE⊥AP,∴∠EAP=90°,∴∠EAB=∠PAD,在△ABE和△ADP中,,∴△ABE≌△ADP;(2)证明:∵△ABE≌△ADP,∴∠APD=∠AEB,又∵∠AEB=∠AEP+∠BEP,∠APD=∠AEP+∠PAE,∴∠BEP=∠PAE=90°,∴BE⊥DE;5.A市和B市分别有某种库存机器12台和6台,现决定支援C村10台,D村8台,已知从A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村和D村的运费分别是400元和800元,从B市调运一台机器到C村和D村的运费分别是300元和500元.(1)设B市运往C村机器x台,求总运费W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要求总运费不超过9000元,共有几种调运方案?(3)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最低运费是多少元?解根据题意得:(1)W=300x+500(6﹣x)+400(10﹣x)+800[12﹣(10﹣x)]=200x+8600.(2)因运费不超过9000元∴W=200x+8600≤9000,解得x≤2.∵0≤x≤6,∴0≤x≤2.则x=0,1,2,所以有三种调运方案.(3)∵0≤x≤2,且W=200x+8600,∴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W的值最小,最小值为8600元,此时的调运方案是:B市运至C村0台,运至D村6台,A市运往C市10台,运往D村2台,最低总运费为8600元.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0),C(0,b),且a、b满足(a+1)2+=0.(1)直接写出:a= ,b= ;(2)如图,点B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B作BE⊥AC于点E,交y轴于点D,连接OE,若OE平分∠AEB,此时,OB与O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在(2)的条件下,求直线BE的解析式.解:(1)∵(a+1)2+=0,∴a+1=0,b+3=0,∴a=﹣1,b=﹣3,(2)OB=OC,证明如下:如图,过O作OF⊥OE,交BE于F,∵BE⊥AC,OE平分∠AEB,∴△E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OC+∠DOF=∠DOF+∠FOB=90°,∴∠EOC=∠FOB,且∠OEC=∠OFB=135°,在△EOC和△FOB中,,∴△EOC≌△FOB(ASA),∴OB=OC;(3)∵△EOC≌△FOB,∴∠OCE=∠OBE,OB=OC,在△AOC和△DOB中,,∴△AOC≌△DOB(ASA),∴OD=OA,∵A(﹣1,0),C(0,﹣3),∴OD=1,OC=3,∴D(0,﹣1),B(3,0),设直线BE解析式为y=kx+b,把B、D两点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BE的解析式为y=x﹣1.7.如图,A是∠MON边OM上一点,AE∥ON.(1)在图中作∠MON的角平分线OB,交AE于点B;(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2)在(1)中,过点A画O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ON于点C,连接CB,将图形补充完整,并证明四边形OABC是菱形.【考点】L9:菱形的判定;KB: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13 :作图题.【分析】(1)角平分线的作法:用圆规以顶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个弧(要保证有两个交点,不要太小),再以刚才画出的交点为顶点,以大于第一次的半径为半径画弧(左右各画一个弧),再取两道弧的交点,并连接这个交点的一开始最上面的顶点,这就是角平分线.(2)本题可根据“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先证明OABC是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OA=AB即可.【解答】解:(1)如图,射线OB为所求作的图形.(2)证明:∵OB平分∠MON,∴∠AOB=∠BOC.∵AE∥ON,∴∠ABO=∠BOC.∴∠AOB=∠ABO,AO=AB.∵AD⊥OB,∴BD=OD.在△ADB和△CDO中∵∴△ADB≌△CDO,AB=OC.∵AB∥OC,∴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AO=AB,∴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评】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特殊四边形的判定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基本作图,熟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8.如图,直线l1,l2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4,0)、D(0,4),直线l1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1)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l2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2)求△ABC的面积;(3)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B、D不重合).设点P的坐标为(m,n),△PBC的面积为S,写出S与m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考点】FF: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分析】(1)设出直线l2的函数关系式,因为直线过B(﹣4,0),D(0,4)两点利用代入法求出k,b,从而得到关系式.(2)A点坐标是l1与x轴的交点坐标,A点坐标是把l1,l2联立,求其方程组的解再求三角形的面积.(3)设点P的坐标为(m,n),△PBC的面积为S得出解析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y=﹣2x+2,令y=0,得﹣2x+2=0,∴x=1,∴C(1,0),设直线l2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图象知:直线l2经过点B(﹣4,0),D(0,4)∴,解得,∴直线l2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x+4;=×3×2=3;(2)由,解得,∴A(﹣2,2),∵BC=3,∴S△ABC(3)设点P的坐标为(m,n),△PBC的面积为S,可得:S=,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4<m<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求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与两个函数的交点问题,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比较典型.9.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1)求证:△ABF≌△ECF;(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考点】L7: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KD: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LC:矩形的判定.【专题】14 :证明题.【分析】(1)先由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得出AB∥DC,AB=DC,⇒∠ABF=∠ECF,从而证得△ABF≌△ECF;(2)由(1)得的结论先证得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得出FA=FE=FB=FC,AE=BC,得证.【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ABF=∠ECF,∵EC=DC,∴AB=EC,在△ABF和△ECF中,∵∠ABF=∠ECF,∠AFB=∠EFC,AB=EC,∴△ABF≌△ECF(AAS).(2)∵AB=EC,AB∥E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FA=FE,FB=F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又∵∠AFC=2∠D,∴∠AFC=2∠ABC,∵∠AFC=∠ABC+∠BAF,∴∠ABC=∠BAF,∴FA=FB,∴FA=FE=FB=FC,∴AE=BC,∴四边形ABEC是矩形.【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关键是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三角形全等,然后推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证矩形.10.如图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压扁为边长为1的菱形ABCD .在菱形ABCD 中,∠A 的大小为α,面积记为S .(1)请补全下表:(2)填空:由(1)可以发现单位正方形在压扁的过程中,菱形的面积随着∠A 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不妨把单位菱形的面积S 记为S (α).例如:当α=30°时,1(30)2S S =︒=;当α=135°时,(135)2S S =︒=.由上表可以得到(60)S S ︒=( ______°);(150)S S ︒=( ______°),…,由此可以归纳出(180)()S S α︒-=.(3) 两块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图2的方式放置,AD AOB =α,试探究图中两个带阴影的三角形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注:可以利用(2)中的结论).图2(1)2;12。

八年级数学培优10答案

八年级数学培优10答案
△=(-2k)2-4(k-1)(k+2)≥0,解得k≤2.即k≤2)知k<2且k=1.由题意得(k-1)x12+(k+2)=2kx1.
代入(k-1)x12+2kx2+k+2=4x1x2中得:2k(x1+x2)=4x1x2.
又∵x1+x2= ,x1x2= ,∴2k· =4· .
八年级数学培优(10)答案
1.1或9或02.B
3.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2,0)在抛物线上,即0=4a+4,∴a=-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
(2)∵点B与点A关于y轴对称,∴B(-2,0).S△ABC= AB.OC .
设点P(xp,yp),则S△PAB= AB. ,∴ .当 =2时,xp= 。
顶点坐标(2,-10);
(2)由点P(m,m)在抛物线上有 ,即
∴ 或 (舍去),
∴P(6,6)
∵点P、Q均在抛物线上,且关于对称轴x=2对称
∴Q(-2,6);
(3)连接AQ,AP,直线AP与对称轴x=2相交于点M,
由于P,Q两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由轴对称性质可知,此时的交点M,能够使得△QAM的周长最小,
解得:k1=-1,k2=2(不合题意,舍去).
∴所求k值为-1.②如图5,∵k1=-1,y=-2x2+2x+1=-2(x- )2+ .且-1≤x≤1.
由图象知:当x=-1时,y最小值=-3;当x= 时,y最大值= .
∴y的最小值为-3,最大值为 .
当 =-2时,xp= ,∴P1( ),P2( ),P3( ),P4( ).
(3)存在.理由:设Q(x0,y0).连接OQ,∵∠AQB=90°,OA=OB,∴OQ=OA=OB=2,
∴ 解得 ∴Q1( ),Q2( ).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5)——折叠问题(答案详解)

初二数学培优专题(5)——折叠问题(答案详解)

折叠问题(一)正方形内的十字架结构结论1: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别为AB、CD、BC、AD边上的点,若EF⊥GH,则GH=EF【例1】如图,将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点A落在CD的中点E处,折痕为FG,点F 在AD边,求折痕FG的长;【变式2】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F处,折痕为MN.(1)求线段CN的长;(2)求以线段MN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3)求线段AM的长度.(二)折痕垂直于对称点的连线结论:折痕上的点到对应点距离相等【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将矩形折叠使得点D 与BC 上的点E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CD 于点G 、F ,若BE=1,求AG 的长.【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的B'处,点A 对应点为A',且,则AM 的长是______________.【变式2】(2016年山东威海中考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BC = ,点E 为BC 的中点,将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矩形内点F 处,连接CF ,则CF 的长为( )A.95 B.125 C.165 D.185(三) 折叠中动点轨迹与最值【例3】(2015四川自贡)如图,在矩形ABCD 中,4AB = ,6AD = ,E 是AB 边的中点,F 是线段BC 上的动点,将EBF ∆沿EF 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 F ∆,连接'B D ,则'B D 的最小值是( )。

A. 2B. 6C. 2-D.4【变式】(2014成都)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 ∠=︒ ,M 是AD 边的中点,N 是AB 边上的一动点,将AMN ∆ 沿MN 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 MN ∆,连接'A C ,则'A C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 。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及答案大全1.如图所示,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若AB=?14,?AC=19,则MN的长为.A. B.2.C.D.3.2.如图,在周长为20cm的□ABCD 中,AB≠AD,AC、BD相交于点O,OE⊥BD交AD于E,则△ABE 的周长为4cm 6cm8cm 10cmAEOBCAFMDQ3题oBCN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C于E,AF⊥CD于F,∠EAF=45,且AE+AF=ABCD的周长是4、如图,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M,N分别是AD,BC 的中点,把BC向上翻折,使点C恰好落在MN上的F点处,BQ为折痕,则∠FBQ= A 0° B 5° C 0° D 15°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均在其内部,且DE=EF=FG=GH=HB=2,∠E=∠F=∠G=∠H=60°,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A.B.2C.D.326、如图是一块长、宽、高分别是6cm、4cm和3cm的长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顶点A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和A相对的顶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7、已知一组数据10,10,x,8的众数与它的平均数相等,则这组数的中位数是.8、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BA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9、所谓的勾股数就是指使等式a+b=c成立的任何三个自然数。

我国清代数学家罗士林钻研出一种求勾股数的方法,即对于任意正整数m、n,取a=m-n,b=2mn,c=m+n,则a、b、c就是一组勾股数。

请你结合这种方法,写出85、84和组成一组勾股数。

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OAP沿x轴正方向连续翻转2008次,点P依次落在点2222222P,P12,P3,,P2008的位置,则点P2008的横坐标为.11、12、已知4x2+y2-4x-6y+10=0,则xy=13、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kx?b和x轴上,已知点B1,B2,则B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14、如图,点O是矩形ABCD的中心,E是AB上的点,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点O重合,若BC=3,则折痕CE的长为B.3C. D.1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 于点G,连结AG、CF.下列结论:①△ABG≌△AFG;②BG=GC;③AG∥CF;④S△FGC=3.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 B.2C.3D.4⑤HFCG16.如图,①②③④⑤五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含30°内角的菱形EFGH.若①②③④四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和为14cm2,四边形ABCD面积是11cm2,则①②③④四个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总和为8cm36cm24cm18cm17.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8.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基础培优练习题参考答案1.B,B
2.C
第二题图3.D
4.D
5.C
6.ABCDEF
8.(1)Δ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结OA,
因为O是BC的中点,∠C=90°
∴OA=OB
因为AC=AB
∴AO平分∠CAB,∠B=45°
∴∠1=(1/2)∠CAB=45°
∴∠1=∠B
因为AN=AM
∴ΔANO≅ΔBMO
∴ON=OM,∠2=∠3
因为∠4+∠3=90°
∴∠2+∠4=90°
∴Δ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Δ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结OA,
因为O是BC的中点,∠C=90°
∴OA=OB
因为AC=AB
∴AO平分∠CAB,∠B=45°
∴∠1=(1/2)∠CAB=45°
∴∠1=∠B
因为AN=AM
∴ΔANO≅ΔBMO
∴ON=OM,∠2=∠3
因为∠4+∠3=90°
∴∠2+∠4=90°
∴ΔO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1. 1求证:AB∥CD
作直线i平行于AB
∴∠1=∠A
因为∠AED-∠A+∠D=180°∴∠1+∠AED-∠A+∠D=180°∴∠AED+∠D=180°
∴i∥AD
∴AB∥CD
2求证:AB∥CD
作DE的延长线交AB于点F
因为∠AED-∠A+∠D=180°,
∠AED=∠A+∠1
∴∠A+∠1-∠A+∠D=180°
∴∠1+∠D=180°
∴AB∥CD
12.(1)因为BD⊥AC,CE⊥AB
∴∠1+∠BAC=∠2+∠BAC=90°∴∠1=∠2
因为BP=AC,CQ=AB
∴ΔABP≅ΔQCA
(2)AQ=AP,AQ⊥AP,理由如下:因为ΔABP≅ΔQCA
∴AQ=AP,∠1=∠2,∠Q=∠3
因为∠1+∠BAD=90°
∴∠1+∠3+∠CAP=90°
∴∠2+∠Q+∠CAP=90°
因为∠2+∠Q+∠CAQ=180°
即∠2+∠Q+∠CAP+∠QAP=180°∴∠QAP=90°
∴AQ⊥AP
13.答:DC=D'C';∠DAC=∠D'A'C';∠C=∠C',BC=B'C'
14.连结BC
因为AB=AC,AD=AE
∴BD=CE
因为BC=CB
∴ΔBCD≅ΔCBE
∴∠1=∠2
∴BF=CF
因为AB=AC,AF=AF
∴ΔABF≅ΔACF
∴∠3=∠4
∴AF平分∠BAC
15.作DE=DA交AB于E
因为DE=DA
∴∠DAB=∠DEA
因为∠A=∠B
∴∠DEA=∠B
∴DE//BC
因为DC//AB
∴四边形BCDE为平行四边形
∴DE=BC=AD
17.不符合,是线段AF出了问题应该为如图1所示,角度略。

证明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