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文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正文

解读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隐、闲适、飘逸的情怀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时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身居田园的他,饱览了大自然淳朴自然的美丽风光,也感悟到了农村山水田园的清新与恬静。他在自然中发现了纯净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中表现了作者归依自然、顺应自然的人生理想。这类诗以自己的农村隐居生活体验为基础,直接描写农村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闲适的心境,同时,体现了作者淳朴的思想和深邃的人生意趣。当然,归田后,他仍然关心时事,在诗作中流露出对时政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怒。他的归隐,是对统治者所抱的幻想完全破灭之后所选的一条洁身自好的生活道路,这些思想均在其诗作中有体现。陶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可以说,陶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这首先是由于其高妙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对中国诗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假若没有这些田园诗,中国诗歌将大为逊色。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自然、闲适、友爱、情趣、理想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体验并描写农耕生活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是经过长期农村生活体验的结晶,充分体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恨和彻底决裂;从而抒发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歌唱农民、赞美劳动与农民建立深挚的友情。他亲身参加农耕劳作、自力更生、咏叹自己的劳作经历和感受。另外,陶渊明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在田园诗中表现了他全身心的归隐山林的隐逸情怀。

一走进田园,亲近百姓,感受生活

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得不到当时社会的重视,少时虽颇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社会动乱不安,有志难酬。先后做到了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四十一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而且,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接近了农民,对农村生活体验颇深,所以这类作品显得内容真实,感情深厚,形象明朗,表现了朴素的自然美和诗人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最为人们所传诵。

(一)描写田园自然风光,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多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自己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粗看像是在写景状物,内里却饱含着诗人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如:《归园田居》其五中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叙述了归田的原因,描写了农村的美好风光和田园生活的乐趣,从而表现出对上层社会的厌恶和对村居生活的热爱。诗的前八句追述往事,把官场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这表现了诗人对过去出仕的懊悔心情。以下写恬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和诗人愉快、欣慰的心情。写诗人的庭院风光,语言通俗自然,不假雕饰,而景色自在其中。写远处村落炊烟,朦胧疏淡,语极省净,却给人以无限亲切之感。写近处的犬吠鸡鸣,以动写静,反映出农村的和平宁静的生活气氛,与诗人“爱闲静”的情趣十分和谐。

陶渊明描写田园优美静谧和他悠闲生活的诗篇,没有在字面上揭示农村生活中的矛盾。但是人们能看到他是从黑暗险恶的官场回到田园的,他对田园感到分外的和平宁静和热爱,这是他带着对官场的憎恶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体验和感受田园生活的结果。他把田园看成唯一净洁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托身,可以洁身自好,可以自由的生活。他在诗里,把田园与官场对立起来了。他愈歌咏田园的美好,就愈反衬出官场的丑恶。所以,陶渊明描写田园的恬美宁静和个人悠闲生活的诗篇,表现了陶渊明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是有积极意义的。

再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写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诗人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见到庐山,山上的景色在黄昏是越发美好,飞鸟结伴而还。他从在景色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悟出了归朴返真的人生哲理,不胜欣慰。景语、情语、理语融为一体,诗的蕴涵特别深邃,使读者回味无穷。在陶渊明看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求得。本诗歌咏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和谐的第一步就是对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价值取向的否定,人们只有回到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中去,才能找回自我。全诗传达出诗人那种悠闲自得的深情和意趣。人那样闲逸而自在,山那样悠然而高远。

(二)咏农业劳动,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友情

陶渊明是个性情中人,他与邻里之间的交往,完全超越了相互间的功利目的。常年的劳动生活使陶渊明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与农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种交往反映在诗歌中显得极为真挚和情趣盎然。所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随便,又那么和谐。如《移居》二首就写了他与邻居的友好往来。与邻居们同劳动、共游乐、一起谈史论文,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情。那种真挚的交往令人羡慕。《移居》其二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家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谈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这里,诗人与农人之间率直融洽的关系被表现得如鱼儿与水一般,亲密无间。“过门更相乎,有酒斟酌之。”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让人感觉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些与农人之间和谐的生活,是陶渊明对劳动生活的认识,这种亲近农民的意识,与“田夫野老”共同的“躬耕自资”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突破了前代的一般农事诗的田园风光描绘,同时又超越其后代的以旁观者姿态出现在诗歌中的对农民的同情与关注的角色,而形成了自己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