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2、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各个专业的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4、教学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了解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能力;3)注重《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4)本课程讲授学时不少于54 学时;5、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必要时并辅之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及考勤+考查(期中)+考试(期末)。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考纲,知识点,习题)PDF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性质而言《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本课程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以上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了解我国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对教育评价活动的认识及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现代教育评价概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教育评价的常见模式并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评价的基本概念教育评价的概念。

理解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点。

教育评价的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中介性、综合性、预见性。

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教育评价的目的鉴定、诊断、改进。

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

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

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第三节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明确评价的问题、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用适当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报告评价情况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再评价。

最新整理自考《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历真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最新整理自考《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历真题及答案教程文件

一、单项选择题1.用公式形象表述:“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的人是【 A 】A.格兰朗德 B.斯塔费尔比姆 C.泰勒 D.德雷斯2.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我们称之为【 A 】A.形成性测量与评价 B.诊断性测量与评价 C.终结性测量与评价 D.安置性测量与评价3.在编制客观性试题时,题干要尽可能地采用【 B 】A.疑问陈述 B.正面陈述 C.否定陈述 D.似真性陈述4.解释测验分数的参照系为【 B 】 A.标准 B.常模 C.目标D.等级5.包含和目标相适应的一组题目构成的测验称为【 B 】A.领域参照测验 B.目标参照测验 C.掌握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6.以考试分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和决策的依据,把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学习历程用笼统的分数表达,这种分数我们称之为【 A 】A.表征性分数 B.实质性分数 C.掌握性分数 D.认知性分数7.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等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我们称之为【 D 】A.记忆 B.观察 C.思维 D.想象8.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零点的量表称为【 D 】A.称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9.科举考试制度始于【 D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10.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 B 】A.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B.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C.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精确的评定 D.改变教育的内外环境11.效度始终是针对一定的【 A 】A测量目的而言 B测量手段而言 C测量过程而言 D测量方法而言12.美国教育测验中心举办的“托福”考试线性变换分数是【 C 】A.500+100Z B.90+20T C.500+70Z D.100+15Z13.标准参照测验的定量标准是【 A 】 A合格分数线 B掌握分数线 C标准分数线 D等级分数线14.以下哪一项不是绝对评价等级制常见的方法【 D 】A.教师综合评价法B.测量结果转换法 C.核心内容参照法D.最佳行为评价法15.以下哪一项不是思维能力的测量与评价的方法【 C 】A.语言文字推理测验 B.图形 C.作品分析D.数字符号16.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和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或他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我们称这种方法为【 B 】 A.自陈量表法 B.投射测验法 C.情境测验法 D.逆境对话法17.在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控制无关变量,操纵某些自变量,激发学生内心矛盾冲突,从而测评学生的品德行为、品德动机、品德情感体验及认识评价的方法是【 B 】A.品德情境模拟测评B.品德现场情境测评 C.品德情境积分测评 D.品德现场评语测评18.学生身体领域发展目标,本质上是【 A 】 A.身体发育、增强体质 B.身体素质、身体形态 C.身体发育、身体形态 D.身体发育、身体素质19.由测验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程序而编制成的测验称为【 A 】A.标准化测验 B.非标准化测验 C.成就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20.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最高境界是【 D 】A.接受 B.反应 C.价值评价 D.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习指南《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学专业所有课程中最难的一门,又是教育研究非常重要的方法课程之一。

本门课程定位为四年制本科教师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有两层面意义,一方面是深化与巩固既有的教育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教师们的教育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克服畏难情绪。

在未正式课程学习之前要有学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心,不能认为它很难学、学不会它而在内心排斥、畏惧这门课程。

在信息文明时代,教育统计的学习不再需要记住繁杂的计算公式,用纸和笔去做复杂的运算演练,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原理,然后借助计算机、运用统计与测评的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

同时,也可以从统计学故事、统计案例中发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趣味性,进而培养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本门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因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和有的放矢。

从每一个模块、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点、能力点入手,建构最基本的知识系谱,并能从项目学习要求、重难点阐释中,找准每一个主题模块和学习项目的基本目标,厘清课程学习的主次,安排适合个人的学习进度,进而在实现每一个小目标和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完、学好该课程。

三、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除了最基本的授课视频之外,还有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人物资料、阅读文献,更有丰富的扩展资源库,案例资源库、试题库等内容,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大有裨益。

因此,学习本门课程,既要充利用好这些资源,更要善于选择和整合资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在开阔的学习视野中,高效地学习并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

四、要探索多种学习方式。

首先,每个人的学习模式都不尽相同,需要自行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最佳学习模式。

学习时一定要平心静气,坚信专心致志一定可以突破难题。

在课程学习时应当注重统计学、测量、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其次,统计、测量、评价学的内容很多,要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复杂统计计算的学习分开实施、分块学习,注重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最后,要关注实践,学会学以致用。

《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Measurement & Evaluation of Instruction,简称MEI(三)课程中文名称:教学测量与评价(四)授课对象: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五)开课单位:工学院(六)教材:《现代教育评价》,沈玉顺主编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七)参考书目[1] 《教育评价学》,陈玉琨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王德清著, [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教育测量学》,王汉谰著,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5;[4] 《教育测量学》,王孝玲著,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许建成等编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6]《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7]《教育测量与评价》,罗黎辉高翔编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2;[8]《现代教育评价》,姜凤华主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等主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教学教育评价》,魏超群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王景英主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2]《评价活动论》,马俊峰主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教育测量与评价》,[美] 格朗兰德著,郑军等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4]《教育评价》,[美] B·S·Bloom 等著邱渊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5]《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刘本固编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八)课程性质《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专业选修课,是为培养和检查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1.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3 教学过程引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讲解教育测量的分类和特点介绍教育评价的分类和特点探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的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案例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2.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2.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测量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2.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工具设计案例教育测量结果分析软件2.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3.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方法理解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与实施学会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3.2 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方法:目标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等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3.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评价的方法及其特点介绍教育评价工具的设计原则与步骤演示教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3.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评价工具设计案例教育评价结果分析软件3.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4.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育领域的应用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实践4.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特点与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注意事项4.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践的经验与教训4.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4.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学会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5.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隐私保护、公正性、标准化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诚信、尊重、公平、透明等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5.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及其重要性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原则与规范讨论处理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5.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第六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学会使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6.2 教学内容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相关与回归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线性回归等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可视化:图表制作与解读6.3 教学过程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作用介绍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演示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操作与结果解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分析实践6.4 教学资源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教程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集统计学教材与参考书籍6.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七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反馈与改进7.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重要性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学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7.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个体反馈、集体反馈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技巧:有效沟通、积极倾听等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7.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定义与目的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的方法与技巧讨论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教育改进的步骤与策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7.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反馈案例教育改进的策略与方法资料7.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参与政策制定8.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分析学生参与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8.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数据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案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8.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案例政策制定相关的软件与工具8.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视角9.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分析方法学会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9.2 教学内容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特点与方法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注意事项9.3 教学过程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国际领域的应用案例及其特点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的方法与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实践操作分享借鉴国际经验进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经验与教训9.4 教学资源教育测量与评价相关教材和文献教育测量与评价国际案例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经验与教训的分享9.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学生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应用能力评估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学会适应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关于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自考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讲义

自考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讲义

06231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教育测评概述第一节:教育测量概述★1、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

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特性:法则、事物、数字。

2、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

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

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

★3、测量的三个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

★4、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

★5、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6、教育测量的特点有测量结果的间接性,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测量对象的复杂性,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7、教育测量过对象的复杂性:首先,他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第二节:教育评价概述★1、评价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判断、衡量。

★2.、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①客观主义价值观;②主观主义价值观;③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3、教育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4、国外学者关于教育评价的观点:①泰勒: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度的过程;②克龙巴赫: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③斯克里文和豪斯: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④大桥正飞夫:教育评价就是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产生的变化进行价值上的判断。

★4、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教育测量不是教育评价,但是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获得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案:教育测量与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力目标:掌握测量工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教育测量的定义和作用;2.测量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和案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教育测量和评价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2.知识讲授(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板书,介绍教育测量的定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和认知。

3.测量工具的介绍(30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种类的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测试等,并讲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和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场景。

4.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取一个具体的教育问题,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5.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步骤(20分钟)教师介绍教育评价的常用方法和评价步骤,如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自我评价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教师还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教育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

6.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复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

四、教学资源1.课件或PPT;2.黑板和粉笔;3.实践操作的教学材料和测量工具。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参与度;2.实践操作的结果: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于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的掌握程度;3.课堂测验或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和相关教材,布置适当的测验或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原则。

2. 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1.1 教育测量的定义1.2 教育测量的类型1.3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则2.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2.1 教育评价的方法2.2 教育评价的步骤2.3 教育评价的注意事项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3.1 学生学习成绩的测量与评价3.2 教学质量的测量与评价3.3 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测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2. 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测量的概念、类型和基本原则,教育评价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教育测量的概念与类型2. 第3-4课时: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步骤3. 第5-6课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4. 第7-8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5. 第9-10课时:总结与复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检查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续)4. 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4.1 编制测验的原则与步骤4.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4.3 观察法与访谈法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5. 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5.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与应用5.2 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在教育评价中的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续)4. 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5. 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八、教学方法(续)4.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九、教学安排(续)6. 第9-10课时: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7. 第11-12课时:教育评价的数据分析与报告8. 第13-14课时:实践操作与反馈9. 第15-16课时:总结与复习十、教学评价(续)4.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育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1.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类型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2.1 教育测量理论2.2 教育评价理论2.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论2.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与实施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流程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定义和意义4.2 学生评价的类型和方法4.3 学生评价的指标体系4.4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评价5.1 课程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2 课程评价的类型和方法5.3 教学评价的定义和意义5.4 教学评价的类型和方法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定义和意义6.2 教师评价的类型和方法6.3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育政策与法规7.1 教育政策的定义和意义7.2 教育政策的基本类型和制定过程7.3 教育法规的定义和意义7.4 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8.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应用8.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质量保障中的应用8.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8.4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概述9.2 计算机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3 网络化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9.4 大数据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10.2 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现状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策略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及目的意义:重点关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区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教育测量与评价全套讲义课件
少新的教育评价理论与模式; • 专业化发展阶段(1973年以后) • 这时期教育评价发展具有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走向专业化。
第二章 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
• 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采用四个指标: • 信度
主要对整个测量而言。 • 效度 • 难度
主要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 区分度
一、信度概述
• (一)什么是信度 •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程度。
1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教育评价的准备更加合理充分2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保证教育评价活动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3通过心理调控可以使评价的功能得以全面发挥圆满实现评价的目的二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准备过程的心理现象角色心理心理定势新奇感时尚效应和期望效应2施评过程的心理现象自尊心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参照效应理想效应时序效应成见效应宽大效应和附和权威心理3结果处理过程的心理现象类群效应从众心理逆反心理本位心理和模式效应2评价者心理的调控3通过心理换位使评价者自觉进行调控4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以调控三被评价者心理与调控1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心理现象自我认可疑惧心理和被审心理2受评过程心理现象应付心理迎合心理和自卫心理3结果反馈心理现象敏感心理护短心理嫉妒心理和对评价进行评价心自我评价不但是评价过程的必要环节而且自我评价对评价结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需要了解被评价者自我评价形成
(二)四种测量量表
• 量表一般称为测量工具。 • 1、名称量表—(类别量表)最低水平的一种量表 • 它只是用数字表明事物的类别或性质不同而已,没有任何数量大
小的意义,不能作数量化分析,也不能将之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2、等级量表—(顺序量表) • 用来描述各个类别的数字,不仅具有区分性,而且还具有等级性
(或顺序性),因此,量表上的数字之间能表示事物大小的位次 关系,但不具有等距性和可加性,也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3、等距量表— • 量表上的数值不仅具有区分性、等级性,还有等距性,这类量表 上的数值只能作加减运算,不能作乘除运算。 • 4、比率量表—最高水平的量表 • 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量表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 学会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1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1.2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特点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2.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2.3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3.1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3.2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进中的作用3.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技术。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2. 课件: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3. 案例材料:典型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4. 讨论题: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五、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类型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教育测量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教育测量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3.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特点:讲解教育评价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讲解各种类型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5.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讲解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决策、教育改进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讨论成果。

6.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6.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模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7.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7.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教育测量与评价案例的分析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

2、教学对象大一、大二各个专业的学生3、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4、教学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教学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了解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

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能力;(3)注重《教育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4) 本课程讲授学时不少于54学时;5、教学方式以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为主,讨论为辅;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必要时并辅之以“粉笔+黑板”的传统方式。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教材内容为主,采用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为:平时及考勤+考查(期中)+考试(期末)。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1.2 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1.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1.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2.1 测验法2.2 观察法2.3 调查法2.4 等级评定法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3.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原则3.2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设计步骤3.3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与反馈3.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与完善第四章:学生评价4.1 学生评价的内涵与方法4.2 学生评价的内容与标准4.3 学生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4.4 学生评价案例分析第五章:课程评价5.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作用5.2 课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5.3 课程评价的实施与改进5.4 课程评价案例分析第六章:教师评价6.1 教师评价的意义与目的6.2 教师评价的内容与标准6.3 教师评价的方法与工具6.4 教师评价的实施与反馈第七章:教学活动评价7.1 教学活动评价的定义与重要性7.2 教学活动评价的内容与方法7.3 教学活动评价的实施与注意事项7.4 教学活动评价案例分析第八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8.1 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意义8.2 数据分析的方法与技术8.3 数据分析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8.4 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第九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9.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问题概述9.2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隐私与保密问题9.3 教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公平性与歧视问题9.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法律规范与案例分析第十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概述10.2 教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创新与挑战10.3 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10.4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与比较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述: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与分类,以及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是理解后续内容的基础。

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以及发展历程对于全面理解该领域至关重要。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选修)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选修)

文山学院课程考核大纲课程名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分: 3教学部门:初等教育系拟定人:潘磊拟订日期:2010年11月1日修订日期:2010年月日审定人:《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考核大纲一、考核对象各个专业大一、二选修的学生二、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课程教学大纲,以及由顾荣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材而制定。

本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教学内容覆盖面100%,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考核内容难易适中。

三、考核形式及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100 分2、考核时限:120 分钟3、考核方式:闭卷4、学生携带文具要求:笔、尺子等基本学习用具5、试卷题型比例:本课程考试有五种题型:选择题20%名词解释20%简答题25%论述题20%案例分析15%四、课程考核内容及比例:本课程主要考核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1、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5%2、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10%3、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10%4、第四章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10%5、第五章制定教育评价表一般方法和步骤5%6、第六章教育测验的常摸及其建立方法10%7、第七章教育测验的标准及其建立方法10%8、第八章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5%9、第九章学生智能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0%10、第十章学生人格心理发展的测量与评价10%11、第十一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测量与评价5%12、第十二章学生体育发展的测量与评价5%13、第十三章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趋势5%五、参考资料(一)教材:《教育测量与评价》,黄光扬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二)参考书目[1] 《教育评价学》,陈玉琨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2]《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王德清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教育测量学》,王汉谰著,[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5;[4] 《教育测量学》,王孝玲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 《简明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许建成等编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6] 《现代教育评价》,沈玉顺主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7]《教育测量与评价》,罗黎辉高翔编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2;[8]《现代教育评价》,姜凤华主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9]《教育测量与评价》,胡中锋等主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教学教育评价》,魏超群著,[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1]《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王景英主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2]《评价活动论》,马俊峰主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3]《教育测量与评价》,[美] 格朗兰德著,郑军等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14]《教育评价》,[美] B•S•Bloom等著邱渊等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5]《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刘本固编著,[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六、样卷文山学院初等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20 分)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要,它是( )A.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与工具B.测量的重要方法与工具C.写文章的重要方法D.教学的重要手段2.下列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3.是非题的特点是( )A.不容易猜测B.评分误差大C.适用范围有限D.单位时间内答题量少4.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5.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6.平均数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需的样本容量至少为( )A.10B.20C.30D.407.标准参照测验的用途( )A.用于教育工作的选拔决策B.用于教育工作分流决策C.用于鉴别学生能力D.用于评价课堂教育与课程编制的有效性8.吉尔福特根据研究得出,发散性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和( )A.敢为性B.创造性C.独特性D.稳定性9.用于教育工作中选拔与分流决策的测验是()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诊断性测验D.形成性测验10.教师事先设计便于评价或记录学生操作行为表现的表格的做法,体现了实验技能考核中遵守的原则是()A.客观化原则B.全面性原则C.实践性为主原则D.个性化原则、名词解释题:(每题 5 分,共20 分)1、教育评价2、诊断性评价3、学生评价4、组内常模、简答题(每题5 分,共25 分)1、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方案(2008—2009学年2学期)李爱娟一、课程简介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应用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传导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新理念,提高学生从事考试设计和学生评价的技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研究考试与研究教育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增进学生从事教育研究与改革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对指导学生今后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研究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和价值判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在介绍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的课业发展、智能发展、创新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发展、体育发展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价,注重教学与考试评价结合、动态与静态评价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及纸笔测验与表现性测验结合等。

同时,结合各学科发展的特点,介绍了国外教育测量与评价近十几年来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3.教学目标及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希望学习者能够获得以下的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会用所学原理解决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要求:①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历史;②理解和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③掌握教育测量的质量指标与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方法;④掌握教育评价表的编制方法与实施;⑤掌握各类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⑥了解现代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

4.该门课程的课程师资队伍介绍(1)主持人与主讲教师李爱娟,中共党员,教育技术学硕士,讲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1、一次考试中某生在50名学生中排名第13名,则该生的百分等级应该是【 B 】A.13 B. 26 C. 50 D. 742、在现代测验理论的诸多模式中,最具有优越性的是【 B 】A.经典测验理论B.项目反应理论C.心理测验理论D.智力测验理论3、适合于某些用于选拔和分类的职业测验的效度是【 B 】A.时间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 D.结构效度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属于【 B 】A.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B.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C.非限时测验和典型作为测验 D.非限时测验和最高成就测验5、测验被试回忆或辨认某些特定事实的能力的认知层次是【A 】A.知识 B.应用 C.分析 D.综合6、学生成绩测验的主要类型有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 D 】A.智力测验 B.能力倾向测验 C.人格测验D.总结性测验7、学业成绩是一个【 D 】A.名义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比率变量8、通常认为|r|<0.2时称为【 A 】A.极低相关 B.低相关 C.中等相关 D.高相关9、根据测验编制程序的严格程度,可以简单地把学业成就测验分成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和【 D 】A.标准参照测验 B.纸笔测试 C.安置性测验D.标准化成就测验10、下面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的是【 D 】A.计算题B.证明题 C.作图题D.选择题11、最重要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 】A.难度 B.区分度 C.梯度D.效度12、评价的重点在于“过程”的评价是【 B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D.整体性评价13、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层次最低的是【 D 】A.领会 B.应用 C.分析D.知识14、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属于【 B 】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15、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不包含【 B 】A、专家判断法B、双向细目表法C、统计分析法D、经验推测法.16、下列几种效度中,不具有效度真正意义的是【 C 】A.结构效度 B.内容效度C.表面效度 D.效标关联效度17、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时使用的测验是【 A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终结性测验 D.能力倾向性测验18、标准化考试产生于【 C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19、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C 】A.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B.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C.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20、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 A 】A.相对地位 B.集中趋势 C.误差大小 D.差异程度 21、一个随机变量所有取值点的概率之和为【 B 】 A. 0 B. 1 C. 2 D. 3二、填空题1、教育调查依据目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常模调查),一是比较调查。

2、“记”是一种感知过程,心理学上也称为识记,可分为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也可分为(机械识记)与理解识记等。

3、泰勒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4、所谓指标结构性教育评价表,就是根据评价目标逐层分解评价指标,形成具有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结构)以及定性定量具体评价标准的教育评价表。

5、有代表性的样组,也称为(常模团体),指的是在建立测验常模过程中实际受测被试样组,他们代表着一个有明确定义的人群。

6、人们在解释教育测量和评价的结果时,总是要选择某种参照点。

这样,教育测量评价可大致分成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潜力参照三种。

7、以教育目标或标准为参照来评价学生发展,需要贯彻“多元的教育目标与(多元的评价方法)相适应”的原则。

8、所谓量表或量尺,指的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9、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的。

10、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系数)信度,它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

三、名词解释1、教育测量答: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

它是借助于一定的教育测量工具及其操作,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

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的心理特征,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2.句子完成测验答:又称作填句测验,去完成的句子(词干)构成,并且这些语句多为情境性、情绪性的。

2、品德情境测评法答:指测评者设置一定的情境和标准,并观察被测评者在该情境中的反应,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简而言之,是指对个体品德的测量与评价。

3、效度答: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4、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答: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数组成。

5.难度答: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在能力方面的测试中,它作为衡量测试题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

难度:难度指被试完成测验或量表时所遇到题目的难易程度记为P。

难度: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即某个试题的通过率(答对或通过试题的人数比例)5、常模答: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7.教育目标答: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这个目标可高可低按需而定(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

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而可观测的变化(或进步)。

7.真分数答:值小于1的分数,即分子小于分母(二者都是正整数)的分数称为真分数,但等于1不算(那属于假分数)。

真分数: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

四、简答题1、简述罗杰斯关于健康人格的具体特征答:①情感和态度上是无拘无束的、开放性的,没有任何东西需要防备;②对新的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自由地分享这些经验;③信任自己的感觉;④有自由感;⑤具有高度的创造力。

2、简述课业考评改革的主要目标答:a.首先要实现考试观向发展性评价观的转变,b.要努力实现从重视“掌握性结果”的评价转变既重视“掌握性结果”又重视“发展性结果”的评价;c.内容要从认知领域转变到涵盖学习结果更广泛的教育目标领域上d.要努力实现从表征性分数机制到实质性内容机制的转变。

3、简述教育测量与评价按照按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如何分类答:1)按运用时机分:形成性测量与评价;诊断性测量与评价;终结性测量与评价2)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3)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4)按量表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2、简述课业考的主要作用答:1.课业考评的主要作用:首先,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为学生发展提供较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其次,合理的课业考评制度将有助于评价学生的发展进步,从而对教与学双方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调节和促进等作用;再次,课业考评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发展的动力;最后,课业考评在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控制、调节、促进和加速的作用。

简述多元智力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答:多元智力理论有下列主要特点:一是多元性。

二是文化性。

三是差异性。

四是实践性。

五是开发性4、简述表现性测验类型答:(一)口头测验(二)论辩或辩论(三)短文题考试(四)写作测验(五)过程反应题(六)实验技能教学考试评价5、简述主观题的编制原则答:1.如果测量的行为目标能够用客观题来测,就尽量不要用主观题。

2.挑选的材料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类似性或是全新的材料。

3.设计的试题应该能够测量相关的行为目标并且与某一内容领域相关。

4.应该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背景材料和问题。

5.对材料分析题而言,设计试题应该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6.设计的试题数应该与背景材料的长度相匹配。

7.对试题的赋分应该合理。

8.对每个问题给以适当的完成时间。

突出重点结合世界允许发挥答案多样难度适宜6、简述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的局限性答:(1)原始分数未能反映考试分数相对于团体的位置信息。

(2)不同科目或同一科目不同次考试之间分数可比较差。

(3)原始分数不宜直接相加。

(4)在高考中不便于控制各科目的权重。

(5)在教育评价时,常提供不客观、不准确的信息。

6、简述常模的用途答:常模的作用是让测验者明白测验结果分数的意义。

心理测验是一种测量人的心理状态的技术手段,如同一个医生量一下你的血压就可以知道你的血压是否偏高偏低一样,心理测验也希望达到类似的心理测量的目的。

五、论述题1、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所要求的项目恰当难度及难度分布是什么?为什么?答:(1)常模参照测验的项目恰当难度是P值尽量接近0.50。

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题目区分性能最好,(2)常模参照测验所要求的项目恰当难度分布是,围绕P=0.50这个点,有一个适当宽的全距。

(3)这样的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测验时,通常希望开始有几个难度较低的题目来稳定被试情绪,末尾用几个难度稍大的题目以便只有少数高水平者才能通过。

(4)二是让全部项目都取0.50的难度,通常难以实现。

当然,在允许有适当宽的全距的前提下,仍然要力争大多数项目难度取值接近0.50。

(5)标准参照测验的目的是要考察被试的水平是否达到应有要求,因而测验项目的难度,就不应由被试的实际通过率来决定,而应由项目的考核要求是否体现应有标准或教学目标来决定。

(6)无论项目的通过是高还是低,只有体现了应用的标准或教学目标,项目的难度就是合理的恰当的。

2、举例说明结构效度验证步骤答:(1)考察测验的内容效度,因为有些测验对所测内容或行为范围的定义或解释类似于理论构想的解释,所以内容效度高实质上也说明结构效度高。

(2)计算测验的同质性信度的方法来检测结构效度。

若有证据表明测验不同质,则可以断定该测验结构效度不高。

3)利用相容效度法,考察新编制的测验与某个已知的能有效测量相同特质的测验之间的相关。

若两者相关较高,则说明新测验有较高的效度。

(4)利用区分效度法,考察新编测验与某个已知的能有效测量不同的特质的旧测验间的相关。

若两者相关较高,表明测到了其他心理特质,则新测验效度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