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方法学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循证中心-临床试验的原则和方法

复旦大学循证中心-临床试验的原则和方法

临床试验的原则和方法陈世耀,王吉耀第一节临床试验概述一、临床试验的概念临床试验是一种前瞻性试验研究,指在人为条件控制下,以特定人群为受试对象(病人或健康志愿者),以发现和证实干预措施(药品、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段)对特定疾病的防治、诊断的有效性(包括药品的作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安全性(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为比较两种或更多种诊断或治疗措施提供基础;为诊断或治疗结果的正确性提供最大程度的可信性;为观察结果的差异提出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狭义的临床试验指药物,尤其是新药在人体进行的I期到IV期新药临床研究,目的是获得新药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评价新药临床应用的疗效、适应症和安全性。

二、临床试验的起源医学科学领域首次引入观察性临床研究见于希波克拉底的著述,提出不仅要依靠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动物实验结果并不能证实在人体的效果,因此药物实验应当在人体进行。

1898年丹麦医生Fibiger发表了著名的血清治疗白喉的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948年,在英国医学研究会领导下开展了世界上第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肯定了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疗效。

接着在1955年,Truelove进行了胃肠病方面的首项RCT,以后,RCT在临床各学科迅速开展,根据临床研究依据来处理病人的观念已经形成,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了以往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

三、新药临床试验20世纪初,青霉素、天花疫苗及现在普遍使用的维生素等新药的发现,曾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也有一些新药因为在广泛使用前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不足,致使很多人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害乃至失去了生命。

在新药发展中所经历的沉痛教训,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科学、规范的药品临床试验,以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世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0世纪初至60年代,药品从无管理状态到药品临床试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基本概念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基本概念
生物 等效 性试验
例数
盲法(对) 盲法(
耐受性试验 药动学研究 试验药(对照药) / 100 >300 随机对照试验 生物利用度试验 / 60 18-24
开放(例) 开放(
20-30
>2000 / /
临床试验受试人数的估算
根据试验需要, 根据试验需要,按统计学要求估算试验例数 n =[ P1×(100-P1) +P2×(100-P2) ] ÷ ( P2 P1)2 × f(αβ) (100(100f(α
常见的偏因(二)
估计偏因—试验者估计自己主观偏见造成 估计偏因 试验者估计自己主观偏见造成 心理偏因—病人情绪、 心理偏因 病人情绪、病人与试验者造成 病人情绪 混合偏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 混合偏因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不恰当仅考虑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 其中一个因素使分析结果产生偏因
抽样偏因、测量偏因、混合偏因最常见, 抽样偏因、测量偏因、混合偏因最常见,且往 往同时存在
阴性对照药 - 安慰剂(3)
安慰剂对照不用于急、重症或有较重器 质性病变的病人,如不用于:
急性心肌梗塞时溶栓药、β受体阻滞剂、抗心 律失常药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 重度高血压 肺水肿
临床试验受试人数的要求
根据SDA规定要求 试验期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随机化分配原则
将受试者随机分组(使受试者有同等机会均匀 分配到个组),是排除分配误差的有效方法 随机方法: 1.抛硬币法 抛硬币法(正、反面),随机即可把病人分配A或B 抛硬币法

2.随机数字表分配法 如先规定0-4数字为A组,5-9为B 随机数字表分配法
组,按数字顺序,即可把病人分配A或B组 30 36 65 ---AA AB BB---以上方法常用于大样本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临床试验入门学习

临床试验入门学习

临床试验入门学习临床试验是一种用于评估治疗方法的科学研究方法。

它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试验来验证新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临床试验的人士来说,掌握入门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试验设计和伦理原则,以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临床试验。

一、临床试验的基本概念临床试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旨在评估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具有疗效和安全性。

通常,临床试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新的治疗方法和标准治疗,结果会进行比较分析。

临床试验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准确的科学数据,以指导医疗实践和改进治疗方法。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必须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此,研究者需要制定严密的试验方案,并遵循国际通用的临床试验准则。

同时,试验的过程需要严格遵守伦理原则,保证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常见的临床试验设计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见的试验设计之一,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这种试验中,研究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新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或安慰剂。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出新的治疗方法是否更好的结论。

2. 单盲试验和双盲试验单盲试验是指研究者或患者不知道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以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

而双盲试验是指既有研究者也有患者不知道所接受的治疗方式。

盲法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因认知偏见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客观性。

3. 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一种特殊的试验设计,患者在试验期间交替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治疗间的差异性,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临床试验的伦理原则临床试验必须遵循伦理原则,确保试验的进行符合道德标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以下是常见的临床试验伦理原则:1. 知情同意在进行临床试验前,必须向患者详细解释试验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益处,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患者有权选择是否参加试验,并随时可以自愿退出试验。

医学科研与临床试验方法

医学科研与临床试验方法

医学科研与临床试验方法一、医学科研方法的意义与目的医学科研是提高医疗水平和解决医学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推动新技术、新药物和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临床试验作为医学科研的核心环节,旨在评估新治疗手段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并严格实施临床试验方法,科学地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为改善患者生存率、延长寿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二、临床试验方法中常见的设计类型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目前最常见也最被广泛接受的临床试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

实验组接受新治疗或新药物,而对照组接受标准治疗或安慰剂(placebo)。

通过比较两组在指定时间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存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评估新治疗手段的疗效。

2. 单盲与双盲试验单盲试验是指实验中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是新的还是常规的,而研究人员知道。

双盲试验则同时使得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治疗组别。

这种设计能够减少心理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干扰,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三、医学科研方法中重要性分析1. 提供证据支持医学科研方法可以提供有效、客观的数据和结论,用于指导临床决策。

通过严谨科学地设计试验并依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能够确定新治疗手段是否安全有效,并有据可依、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佳方案。

2. 探索未探明领域医学领域进展迅速,而仍然有很多领域存在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科学方法开展医学科研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索未知领域,并挖掘出新知识。

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贡献于医学发展与人类健康。

3. 推动医疗进步医学科研方法的应用能够推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掌握最新的临床试验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等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效果,并根据实验结果调整和改进临床实践,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临床试验的道德及合规性1. 人体伦理审查进行涉及人体参与的临床试验前,必须经过专业机构或委员会进行人体伦理审查。

临床试验方案4篇

临床试验方案4篇

临床试验方案4篇临床试验方案篇11. 确定处理因素临床试验中,处理因素是指研究者施加的某种干预措施,主要是结合专业,根据研究目的来选定少数几个主要因素。

对人体进行试验,必须有临床前的动物性研究作为依据,经动物实验证实是有效、无害的干预措施才能过渡到人类机体研究,以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原则下开展研究工作。

当然患者有权中途退出正在进行的试验。

这一工作程序是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包括对照组的研究对象。

2. 选择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又称受试对象)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

研究者认为自己的选题有创新性且目的明确,可根据如下几项原则选择参与试验的对象:①制定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应有明确的诊断定义,诊断标准是公认的;研究对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能够说明研究目的所要解答的问题。

②敏感群体: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是敏感的,才能突出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般而言,临床试验选择中青年、病程和病情适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较为理想。

③制定排除标准:估计某些患者对干预措施会引发副作用,或病情较重,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不宜选为研究对象,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④研究对象的依从性:依从性是研究对象对干预措施的执行、服从的态度,包括服药、接受检查、回答问题等。

依从性好,所取结果让人信服且客观,这是防止测量偏倚的重要环节。

依从性差者,要及时寻找原因,予以纠正。

同时还须注意试验执行者(研究者)的依从性,例如主动性和责任心及相互间的.工作协调性等。

⑤确定样本含量:在对干预措施有效性检验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副作用)的安全性检验。

参与试验的例数多少又是由α、β和δ=μ1-μ2所决定的,而这些参数定量标准完全是由研究者凭经验、查阅文献或者预试验摸索出来的,还要考虑试验中途退出的受试者数量。

3. 设置对照组临床试验设置对照组的意义是为了充分显示出干预措施的效应。

在设计时须注意几点:①一般不设置无处理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或当今最有效方法作为对照组。

②高病死率作为对照:临床经验说明某类疾病很难根治,且有高病死率,若能在短期内治愈就有说服力。

临床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新药、新疗法或新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良好的临床试验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临床试验设计。

一、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常见也是最可靠的试验设计。

它将参与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随机对照试验能够消除选择偏倚和配准偏倚,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常见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包括平行设计、交叉设计和群组随机对照试验。

二、盲法盲法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设计手段,其目的是尽量减少研究者和参与者的主观偏见。

常见的盲法包括单盲法、双盲法和三盲法。

单盲法指的是研究者不知道参与者所接受的处理;双盲法指的是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所接受的处理;三盲法在双盲法的基础上,还包括评估结果的人员不知道参与者所接受的处理。

盲法的使用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三、平行设计和交叉设计平行设计是指试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进行,每组分别接受不同处理。

平行设计适用于长期的治疗干预试验。

而交叉设计是指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处理,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后,两组交叉进行另一种处理。

交叉设计适用于短期治疗干预试验。

平行设计和交叉设计各有优劣,选择适合的设计取决于具体的研究目的和试验对象。

四、自举法自举法是一种常见的非参数推断方法,通过重复抽样生成估计量的分布。

自举法可以应用于小样本试验设计,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提高估计量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五、无效试验设计无效试验设计是指针对预期结果为阴性的试验设计。

这类试验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疾病预防、早期筛查和药物无效性的评估等方面。

尽管无效试验设计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合理选择试验目标、确定样本大小和控制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临床试验设计。

良好的临床试验设计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进行临床试验设计时,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试验设计,以及合理控制各种偏倚因素,从而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结果。

常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包括

常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包括

常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常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这些方法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旨在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评估新药的疗效以及评估诊断和筛查方法的准确性。

下面将对这些临床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实验研究方法,被认为是评估药物疗效的金标准。

该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接受不同处理的组别,其中一个组别接受治疗(例如药物),而另一个组别接受安慰剂或标准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随机对照试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有效性,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注意样本选择、随机化的过程以及盲法的使用。

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方法,在该方法中,研究者根据暴露因素将参与者分为不同的组别。

随后,在一段时间内,研究者观察并记录参与者的发病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跟踪参与者的疾病发展过程。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能够更直接地评估因果关系,但也存在样本选择和控制其他因素的挑战。

病例对照研究是另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常用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在该方法中,研究者选择一组已患疾病的个体(病例),以及一组与其类似但未患疾病的个体(对照),然后比较两组的暴露因素。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暴露情况,研究者可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病例对照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成本,但也可能受到回忆偏倚和选择偏倚的影响。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针对特定时间点的观察性研究方法。

在该方法中,研究者同时收集参与者的暴露因素和疾病发生情况。

然后,通过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之间的疾病发生率,可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横断面研究通常快速且成本较低,但由于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其研究结果应谨慎解释。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也在医学研究中被运用。

例如,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可以综合多个研究的结果,提高证据的强度和精确性。

关于临床试验方法学的文章

关于临床试验方法学的文章

关于临床试验方法学的文章临床试验方法学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临床试验方法学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常用的试验类型和数据分析方法。

一、临床试验方法学的基本概念临床试验是指在人体中进行的一种科学实验,旨在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和医疗器械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方法学是指进行临床试验所遵循的一系列科学原则和规范,包括试验的设计、样本的选择、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

二、临床试验方法学的设计原则1. 随机分组:临床试验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偏倚的影响。

2. 盲法:试验者和受试者应尽量不知道自己所属的实验组或对照组,以减少主观干预的可能性。

3. 样本大小计算:试验前应进行样本大小计算,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有效性。

4. 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试验过程中应建立数据采集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值得信赖的终点指标:选择合适的终点指标用于评估试验结果,如生存率、生活质量、疾病进展等。

三、常用的临床试验类型1. 随机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

2. 非劣效性试验:旨在证明新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劣于已有的标准治疗。

3. 剂量反应试验:评估不同剂量下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与安全性。

4. 交叉试验:同一组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接受不同治疗,比较其效果。

5. 阶段试验:将临床试验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以逐步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四、临床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包括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

2. 假设检验: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判断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生存分析:对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生存曲线、生存率的估计和比较。

4. 多变量分析: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如Cox比例风险模型等。

临床试验方法学是进行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和医疗器械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国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中国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和要求

中国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随机化:临床试验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即将参与试验的患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以减少选择偏倚的影响。

2. 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应设立对照组,即将一部分患者接受新的治疗方法,另一部分患者接受已有的标准治疗方法或安慰剂,以评估新的治疗方法的疗效。

3. 盲法:临床试验应采用盲法,即试验参与者和研究人员在试验过程中对治疗方法的情况保持不知情,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4. 样本容量计算:临床试验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预期效应大小进行样本容量计算,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5. 治疗方案和观察指标:临床试验应明确治疗方案和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剂量、用药途径、观察时间点等,以确保试验的可比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6. 伦理审查:临床试验应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确保试验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7.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临床试验应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解读。

总的来说,中国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和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可靠性和伦理性,以提供有效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和药物注册。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1. 灵敏度(Sensitivity):灵敏度是评价检验方法对阳性样本的检出能力的指标。

灵敏度越高,方法对阳性样本的检出能力越强。

灵敏度可以计算为真阳性(TP)与真阳性(TP)加假阴性(FN)之和的比值,即Sensitivity = TP / (TP + FN)。

2. 特异度(Specificity):特异度是评价检验方法对阴性样本的排除能力的指标。

特异度越高,方法对阴性样本的排除能力越强。

特异度可以计算为真阴性(TN)与真阴性(TN)加假阳性(FP)之和的比值,即Specificity = TN / (TN + FP)。

3. 准确性(Accuracy):准确性是评价检验方法的全面评估指标,它反映了方法对阳性和阴性样本的准确判断程度。

准确性可以计算为真阳性和真阴性的总数与总样本数的比值,即Accuracy = (TP + TN) / (TP + TN + FP + FN)。

4. 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阳性预测值是评价检验方法阳性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指标。

阳性预测值可以计算为真阳性与真阳性加假阳性之和的比值,即PPV = TP / (TP + FP)。

5. 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阴性预测值是评价检验方法阴性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指标。

阴性预测值可以计算为真阴性与真阴性加假阴性之和的比值,即NPV = TN / (TN + FN)。

6. 阈值(Cutoff):阈值是评估检验方法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是否将一个样本判定为阳性或阴性。

阈值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方法的特性和实际需求,并通过临床试验和验证来确定。

7. 灵敏度曲线(ROC curve):灵敏度曲线是以灵敏度为纵轴,1-特异度为横轴绘制的曲线。

灵敏度曲线可以用来评价检验方法在不同阈值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确定最佳的阈值。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试验性研究zb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试验性研究zb
临床试验研究方案中,论证强度最高 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的一项重要进展 其研究结果有说服力 经过严格的RCT有时可获得一些全新的结论,甚至是一些与以往 经验截然相反的结论,如: 用激光做视网膜弥散凝固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病变能有地 效降低丧失视力危险,即破坏一半视网膜能减少失明 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的治疗 链激酶及阿斯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等
(四)用途 治疗性药物的现场预防效果考核
预防性疫苗的效果考核
验证病因
三、社区试验(community tria)
(一)概念
社区试验也称以社区为基础的公共卫生试验 (community-based public health trial)
社区试验是以未发生所要研究的结局的人群作为研究 对象,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抽样、分组和干预,通过比 较两个社区人群研究结局的发生率差异,判断干预措 施效果的一种实验研究方法
(二)原理
现场干预 实验组 发病 发病率 未发病 发病 对照组 未发病
研究对象 非患病者
随机分组
发病率
图4-7
现场试验研究原理示意图
(三)特征
研究样本大,费用高; 对照的可比性难以控制,需要特别关注; 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有高而稳定的研究结局发 生率; 常用评价指标:保护率(protective rate, PR)、 效果指数(index of effectiveness, IE)、抗体 阳性率等
(四)用途
治疗研究:包括对药物、疗法及其他医疗服务效
果或不良反应的评价
优效检验
非劣效检验 等效检验 病因研究:主要用于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研究
临床试验性研究方案类型:
1. 随机同期对照试验 2.交叉对照研究 3.前-后对照研究 4.随机同期对照序贯试验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是指对其中一种或几种检验方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确定其可靠性、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等性能指标。

这些性能指标对于临床医学诊断非常重要,能够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1.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检验结果与标准结果或参考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准确性评价主要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检验结果与标准结果之间的差异来进行评估。

评价方法包括直接比较结果,比较差异的程度等。

2.特异性:特异性是指在没有疾病或者病变存在的情况下,检验结果能够排除疾病或病变的可能性。

特异性评价主要通过对正常人群进行检验,判断假阳性率来进行评估。

3.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在有疾病或者病变存在的情况下,检验方法能够正确识别并检测出疾病或病变的能力。

灵敏度评价主要通过对疾病人群进行检验,判断真阳性率来进行评估。

4.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指同一批次或者不同批次的样本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可重复性评价主要通过重复测试同一样本来进行评估。

5.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检验方法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水平的检测目标,如不同浓度的生物标志物或病原体。

评价方法包括比较不同参数或浓度下的测试结果等。

6.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是指检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费用和实施难度。

评价方法包括评估耗材费用、设备维护成本、操作步骤的复杂度等。

为了对检验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

评价可靠性的指标一般使用敏感性和特异性来衡量,而评价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则需要更加细致的数据分析。

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该检验方法的临床适应症和用途的限制性因素。

总之,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考虑,以提供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为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是指指导药物临床试验(包括药效、安全性、剂型、用量等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和原则。

它关注如何设计、实施和分析药物临床试验,以获得可靠的试验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
1. 随机化:将参与试验的患者或志愿者随机分配到接受药物治疗或安慰剂(或其他对照组)的组别,以减少偏倚和提高试验的可比性。

2. 盲法:试验的参与者、治疗者和评估者(如研究人员)不知道参与者接受的是药物治疗还是对照组,以减少主观偏倚。

3. 并行设计:将参与试验的患者或志愿者分为两个或多个组别,每个组别接受不同的治疗,在相同时间段内进行观察和比较。

4. 交叉设计:参与试验的患者或志愿者在一段时间内接受一种治疗,然后在另一段时间内接受另一种治疗,以观察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5. 样本量计算:根据试验目标和统计学原理,计算需要的样本量,以确保试验具有足够的统计功效。

6. 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采集参与试验者的相关数据,并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7. 试验伦理:确保试验过程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参与者权益和安全,并获得合适的伦理批准。

药物临床试验方法学的目标是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学研究

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学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药的开发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千亿级别的产业。

而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临床试验则是关键的一环。

临床试验可以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方法学研究则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和数据分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学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临床试验的意义临床试验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它以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试验有助于验证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新药的研发成功率,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推广新药等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临床试验的阶段及其特点临床试验包括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两个阶段。

临床前试验包括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是为了评估新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预测人体内的安全剂量和副作用。

而临床试验阶段则是验证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使其能够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FDA)的批准上市。

临床试验阶段包括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

Ⅰ期临床试验主要是针对健康志愿者,探讨药物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

Ⅱ期临床试验则试验安排的患者数量通常在数十到数百人之间,主要是为了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Ⅲ期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大规模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安排的患者数量通常在数百到数千人之间。

而Ⅳ期临床试验则是为了评估新药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与副作用,试验结果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和指导药物再研发的价值。

三、临床试验的方法学研究为了使临床试验的结果更加可信、可靠,提高临床试验效率,降低试验成本,方法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方法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试验设计、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和安全监测等方面。

(一)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临床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确定药物试验的设计、研究的类型、治疗方案、患者人群、治疗时间、剂量等等。

临床试验pk方法学

临床试验pk方法学

临床试验pk方法学Clinical trial pharmacokinetics (PK) is an essential aspect of drug development, 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 into how a drug is absorbed, distributed, metabolized, and excreted in the body. 临床试验药代动力学(PK)是药物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揭示了药物在体内是如何被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Understanding a drug's PK profile is crucia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dosing regimen, ensuring both safety and efficacy in patients. 了解药物的PK特性对确定最佳的给药方案至关重要,这可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In clinical trials, PK studies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drug's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in humans, providing important data for regulatory approval. 在临床试验中,进行PK研究以评估药物在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为药物的监管批准提供重要数据。

Various PK methodologies can be employed in clinical trials, such as non-compartmental analysis, 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and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ing. 在临床试验中可以采用各种PK方法学,如非常规分析、种群药代动力学和生理药代动力学建模。

医学研究中的药理学与临床试验方法解析

医学研究中的药理学与临床试验方法解析

医学研究中的药理学与临床试验方法解析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作用机制及其效应的学科,而临床试验则是为了评估药物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而进行的研究。

药理学和临床试验方法是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下面将分别对药理学和临床试验的方法进行解析。

一、药理学方法解析药理学是一门通过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来揭示其使用效果的学科。

在医学研究中,药理学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1. 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对其作用机制和效应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者通过化学结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结构特征和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而揭示其作用机制。

2.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被称为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行为特点,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3.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产生治疗效应的机制是药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研究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可以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为药物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4. 药物副作用和毒性研究:药物的应用可能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或者毒性效应。

药理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揭示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并通过调整剂量或改进结构来降低药物的不良效应。

二、临床试验方法解析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药物在人体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而进行的研究。

在医学研究中,临床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验设计:临床试验的设计是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试验设计应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对照组和样本大小,同时合理制定试验方案和随访计划。

2.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需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包括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评估,控制潜在的不良事件发生,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药物疗效评价:临床试验的目的之一是评估药物的疗效。

通过选择适当的终点指标,例如生存率、疾病进展率或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等,来评价药物的疗效。

4.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临床试验完成后,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解释试验结果。

临床试验方法学

临床试验方法学

临床研究设计复习知识点梳理一、临床研究设计:概要介绍及观察性研究1. 临床研究设计中需要把握什么基本原则,在实施阶段哪些环节可能导致研究偏离这些原则?(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类型:(2)代表性和可比性是确保不同类型研究结果可靠的核心原则【目的不同,要求不同】:①情况描述——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和监测代表性:以调查样本分布推而广之了解总体的分布,数据代表范围越大越好a.普查:代表性最强,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和实施过程太难,因此很少使用;b.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都有已知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五种基本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c.连续(全部)入选:例如医院连续入选3个月的患者,进而推断全年的情况。

【除季节性的疾病】d.数据统计方面可通过偏性分析和权重调整来增强样本代表性。

②关联分析——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社区干预、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可比性:除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在组间均衡一致,使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a.随机分组:当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时,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平衡混杂因素。

b.因素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削弱对照总体自身的不均衡性,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打扰,提高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进而提高研究效率。

c.数据统计方面可以标准化来调整,使不同组间更具有可比性。

(3)在实施阶段可能造成研究偏倚以上原则的环节: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免造成研究偏倚,可能造成研究偏倚的环节有:a.入选具有科学性与否:影响代表性b.随访是否及时和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c.终点事件收集是否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d.生物样本采集、处置、运输和存储是否标准化:影响可比性e.关键生物样本是否集中检测分析:影响可比性2. 简述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举例说明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P103-4《流行病课本》)(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由因及果,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RR,Relatiive Risk)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

医学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方法在医学领域中,临床试验是评估新药物、治疗方法或医疗器械安全性和疗效的重要手段。

它是系统评价医学干预效果的金标准,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临床试验的设计与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临床试验的进行。

一、试验目标和研究设计每个临床试验都有明确的试验目标,旨在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试验设计是一个有组织的规划过程,涉及选择合适的试验类型、确定样本量和制定统计分析计划。

常见的试验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等。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是最为常见的试验设计,通过将患者随机分组,分配不同干预方案以评估其疗效。

二、样本选择和招募样本选择是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

合适的样本选择能够提高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研究人员会根据研究目的和目标人群的特点制定样本选择标准。

样本招募往往通过医院、社区、广告等多种途径进行,招募到的患者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以符合试验的入组条件。

三、试验干预和对照试验干预是指研究人员对试验组进行的治疗或观察措施。

常见的干预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行为干预等。

同时,为了评估干预效果,试验组通常会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或给予安慰剂,从而与试验组的干预进行对比。

四、数据收集和管理数据的准确收集和管理是保证临床试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研究人员通过制定问卷、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试验数据。

此外,数据管理也至关重要。

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现代化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也使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更加高效和精确。

五、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数据分析是临床试验的关键一步,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SPSS、SAS等统计软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并计算干预效果的显著性和实用性。

结果解读应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尽量避免过度解读和夸大干预效果。

六、伦理问题和安全保障临床试验涉及到人体和生命健康,伦理问题和安全保障是不可忽视的。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

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述临床研究方法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地设计、执行和评估临床试验,以获取可靠的医学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对临床研究方法学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和常用研究方法。

一、基本概念临床研究方法学研究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其目的是评估医疗干预措施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进行临床研究时,研究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这些步骤包括问题研究、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

二、研究设计原则在进行临床研究时,良好的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其中,随机对照试验是最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试验设计。

它通过随机分配患者到不同干预组或对照组,消除了干预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则主要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长期干预效果。

三、常用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方法学涉及多种研究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对一群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的研究。

通过收集患者的特征、疾病发生率等数据,可以了解特定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

然而,横断面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患者患病情况的概率。

2.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在研究开始时向前进行的研究。

研究对象在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后,接受一定时间的随访观察,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前瞻性研究通常时间较长,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观察,但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3.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回顾病历、统计数据等,来评估某种干预措施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

由于回顾性研究依赖于已有数据,其结果容易受到数据质量和选择偏倚的影响。

四、临床研究伦理在进行临床研究时,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者需要遵守一系列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避免伦理问题的发生。

其中包括尊重研究对象的自主权、保证研究机密性、确保研究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设计复习知识点梳理一、临床研究设计:概要介绍及观察性研究1. 临床研究设计中需要把握什么基本原则,在实施阶段哪些环节可能导致研究偏离这些原则?(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类型:①情况描述——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和监测代表性:以调查样本分布推而广之了解总体的分布,数据代表范围越大越好a.普查:代表性最强,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和实施过程太难,因此很少使用;b.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都有已知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

五种基本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c.连续(全部)入选:例如医院连续入选3个月的患者,进而推断全年的情况。

【除季节性的疾病】d.数据统计方面可通过偏性分析和权重调整来增强样本代表性。

②关联分析——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社区干预、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可比性:除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在组间均衡一致,使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a.随机分组:当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时,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平衡混杂因素。

b.因素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削弱对照总体自身的不均衡性,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打扰,提高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进而提高研究效率。

c.数据统计方面可以标准化来调整,使不同组间更具有可比性。

(3)在实施阶段可能造成研究偏倚以上原则的环节: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免造成研究偏倚,可能造成研究偏倚的环节有:a.入选具有科学性与否:影响代表性b.随访是否及时和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c.终点事件收集是否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d.生物样本采集、处置、运输和存储是否标准化:影响可比性e.关键生物样本是否集中检测分析:影响可比性2. 简述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举例说明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P103-4《流行病课本》)(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由因及果,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RR,Relatiive Risk)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由果及因,选择发病(病例组)和未发病且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对象,回忆比较发病前的病因暴露情况,测量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OR,Odds Ratio),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3. 怎样判断一个因素是否是研究中潜在的混杂偏倚,请举课件以外的例子说明。

1)概念: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是指与研究因素和研究疾病均有关,若在比较的人群组中分布不均衡,可以歪曲(缩小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真实联系的因素。

2)特点:①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②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③不是研究关注的危险因素与结局之间因果链上的一环。

举例一: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年龄是混杂因素。

肺癌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年龄与肺癌的患病率有关;年龄越大吸烟率越高,吸烟率与年龄有关。

年龄为潜在的混杂因素,若不予调整,可产生混杂偏倚,导致吸烟与肺癌关系效应的错误估计。

举例二:在体力劳动强度与冠心病关系的队列研究中,年龄是混杂因素。

冠心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年龄与冠心病死亡有关;轻度体力劳动强度者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体力劳动强度与年龄有关。

年龄为潜在的混杂因素,若不予调整,可产生混杂偏倚,导致体力劳动强度与冠心病死亡关系效应的错误估计。

二、研究设计:临床实验简述什么是随机对照,及其对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影响。

在研究设计、运行、结果分析阶段应注意哪些环节,以保证实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尤其是RCT,强调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干预施加给实验人群后,随访并观察比较各组人群的结局,以判断干预效果。

【随机】:是临床试验的四大原则之一,包含以下三点:①随机提供一个时间点,从此各组分开;②受试者分到各组的机会相等(等概率性);③无法预知分组情况。

随机是评价干预措施作用的唯一科学可靠的方法。

【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复杂,存在较多混杂和干扰,通过将一部分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去除非研究因素的干扰。

对照组与试验组在非处理因素上需均衡一致。

遵循随机对照原则是①确保研究组和对照度具有真正可比性的唯一方法;②控制偏倚;③双盲设计的必要条件。

随机分组是评价干预措施作用的唯一科学可靠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可靠。

1.设计阶段:科学设计临床试验。

研究设计尽量简明易行的疗法,避免过于复杂;纳入足够&适当的样本量(保证统计学把握度);按照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证组间均衡可比(设立严格对照,随机将研究对象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2.运行阶段:(1) 提高治疗的顺应性,采取措施降低受试者退出、失访和不依从。

(2)避免失访:加强随访管理,改善与受试者的沟通;随机前通过筛查,如服用活性药物排除不耐受和/或不依从者;随访过程中注意与受试者沟通并及时更新其联络方式。

(3)收集完整的终点事件;(4)保持盲性:避免中途揭盲;(5)保证获得足够的样本量(统计学把握度):疗法简明易行,易于推广,评价指标简单、重要,入选标准简单明了,研究表格简单,收集数据精简;3.结果分析:按照意向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 ITT),即根据随机分组,将全部受试者纳入分析,不考虑随机分组之后研究对象实际接受何种治疗以及是否符合入选条件,不排除退出研究者和失访者;强调整体结果,避免过多的亚组分析。

三、临床研究项目运行管理——临床研究运行管理的八大要素(简述)1. 伦理的合规性和前瞻性确保研究符合科学性和伦理原则是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前提,在首次研究批准、研究进展呈报、研究结束报告三个阶段都要进行伦理申报,伦理审查的8项内容包括: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试验风险与收益、受试者招募、知情同意书告知内容、知情同意过程、受试者的医疗和保护、隐私和保密、涉及弱势群体的试验。

2. 入选的科学性、合格性及进度管理(1)研究对象入选的管理:确保符合方案规定的入选标准,确保入选的科学性。

(2)入选进度管理:入选进度及时追踪,受试者招募采取有效的措施。

3. 随访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随访率>90%)随访质量追踪,必须尽量避免受试者退出研究,加强随访管理,改善与受试者的沟通。

4. 终点事件收集的完整性,终点事件过程的可溯源性(1)意义重大:误报、漏报后果严重,临床试验会危及生命、观察性研究会影响公共卫生重大决策;(2)终点事件的管理内容:事件采集、事件初审、文件收集、事件审定、数据分析五大主要环节;(3)目标:收集完整的终点事件,且收集过程符合规范,具有可溯源性。

5. 安全性与治疗的依从性临床试验首先要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性,及用药依从性管理,数据的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原则,若受试者依从性差将影响研究结果。

6. 生物样本采集、处置、运输和存储的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是确保样本处理正确的关键。

应统一规范样本处理时间、温度条件、离心力设置、核对ID编码一致性以及正确分装。

7. 关键生物样本的集中检测分析8. 研究数据和文件妥善保存对整个研究实施细节的客观、即刻记录,按要求保存研究结束后5—15年,作为研究结束后稽查的全部依据。

(1)所有研究操作应有书面规范,研究过程中伦理法规相关文件应及时呈报,原始记录及时、完整归档。

(2)确保存档安全(防火、防水、研究标识清楚),及时备份,版本齐全,分类清楚,命名规范,便于查找。

四、临床研究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什么是临床研究分析中的多重比较问题,应如何避免?1. 多重比较有以下三种:(1)多个观察指标的多次重复检验——对临床研究中的多个观察指标中的每个指标都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无差别的假设检验,包括两种情况:多个终点和亚组分析;临床试验中常见对多个指标多次重复检验,如反应疗效的指标有生存率、病死率、多项免疫学指标等共8项指标。

检验水准为0.05,对各指标组间差别的假设检验重复进行8次,会增加假阳性概率。

(2)对同一指标多次重复测量;(3)多组间比较,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中只要一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总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

2. 避免方法(1)保留最主要的假设:对主要终点进行分析,如将死亡作为主要终点;应该总体分析,不能将某个部分有意义就推广到总体;具体比较对象,明确分析结果所对应的对象。

(2)调整置信水平:如果主要观察指标有k个,需调整置信水平为0.05/k(保证多个比较的I类错误概率的总和不超过0.05)。

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中的总体有差异时需要进行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

(3)研究方案注册:避免统计分析时认为修改方案,出现事后人为修改结局指标或方案,出现多重比较的现象。

五、如何撰写高水平论着——谈谈引言部分的写作要点。

文章的引言部分,是向编辑、审稿人、读者等推销文章的关键;应该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突出本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是除摘要之外决定文章命运的另一个关键。

引言的书写要注意逻辑的梳理,写好段首句和段尾句,简短紧凑350—450字;可以直奔主题,引言第一句话即揭示文章主题,也可以采用“漏斗结构”,从研究背景写起,逐渐逐层引出主题。

引言写作应包括以下3个要点:1. 研究的重要意义:为什么重要,如相关领域疾病负担(发病率、患病率、危害程度、花费等)2. 研究的空白领域:该研究相关领域已知什么,还存在哪些差距和空白。

3. 研究目的:提出科学问题或假设,表明研究目的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回应研究的重要性。

六、ISO质量管理理念及体系建设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几个要素?请以日常生活中的某一活动举例说明如何应用。

(1)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核心内容: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P(制定工作计划):①计划内容:明确相关要求、资源的准备(人、财、物)、操作方法(SOP/流程图/记录表等)、目标及时间表【乌龟图】;②制定任务列表:要求条目清晰、具有时限性,任务明确、分工到人,可行性高,可衡量,如有需要可分级。

③文件具有重要意义:单人操作时避免凭记忆产生的疏漏,保证重复操作的一致性有助于检查、改进,多人参与时有助于培训,有助于统一操作。

D(实施的关键点):实施应按照计划的时间节点执行,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SOP),由有资质的人员操作;操作过程中保留全程工作记录,是后面检查和改进两个环节的基础和依据。

C(检查实施过程):①目的和依据:检查目的是保证今后的实施,依据是实施过程中的全程工作记录;②形式:自我检查、日常质量抽检和质量数据收集(KPI)、定期全面检查和第三方审查,如:认证机构、主管部门、合作伙伴;③检查发现问题的处置:采取措施,遏制直接影响;全面清查周围同类情况、避免再发生;分析问题根源、制定预防措施;A(改进):持续改进是PDCA的根本,分为两个层面:①个人层面: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经验库或者信息库,优化工作流程,更新流程图、SOP等;②体系层面:优化管理途径、优化资源配置(人、财、物等)、相关人员再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