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中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中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b9e0288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6.png)
高中地理中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在我们的高中地理学习中,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以及环境的变化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简单来说,人口增长模式就是反映人口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有三种:“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高高低”模式,也被称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这通常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的时期,人们主要依靠简单的采集、狩猎和游牧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料,生产力水平很低,医疗卫生条件差,人们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威胁,导致死亡率很高。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避孕手段和对生育的控制意识,出生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高低高”模式,又称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出生率高,死亡率迅速下降,自然增长率升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这种模式通常出现在工业化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但在这个阶段,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还没有改变,仍然倾向于多生多育,导致出生率仍然较高。
“低低低”模式,也就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此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自然增长率也很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这一般出现在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教育水平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注重子女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经济因素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
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人们为了增加劳动力,往往会选择多生育;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养育孩子的成本较高,人们更注重自身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生育意愿会降低。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d391669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2.png)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它是人口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不仅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显著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
例如,地形和气候对于农业、工业、交通和居住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平原、河谷和沿海地区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等因素,较适宜人口聚集。
相反,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区的自然条件艰苦,限制了人口的聚集。
2.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分布相对分散。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人口的流入。
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匮乏,人口流出成为常态。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社会因素包括文化、教育、历史、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文化和教育决定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进而影响其居住地的选择。
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历史遗留问题和历史事件都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长期的影响。
社会结构则决定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从而对人口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的高低不仅反映了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开发利用程度和人口承载力。
人口密度受到人口分布影响因素以外的因素制约。
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通常较高,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发达,人口就业机会多,生活条件较好。
相反,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流动性较大。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0577b49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f.png)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个特定地理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人口分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条件。
例如,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这些条件适宜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这些地区。
相反,高山、沙漠和寒冷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限制,人口分布较为稀少。
2.经济条件经济条件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它决定了人们在不同地区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经济水平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对外来的人口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相对较落后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寻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机会。
这种人口迁移又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的人口失衡。
3.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念、习俗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不同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偏好。
例如,有些人喜欢繁华的都市生活,注重职业发展和个人追求;而另一些人则更加倾向于自然环境优美、传统文化丰富的乡村地区。
这种不同的文化倾向也导致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差异。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于人口分布的变化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驱动、政府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
1.经济驱动经济驱动是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
人们迁移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条件。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例如,中国的广东省和浙江省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
相反,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就业机会有限,人口往往向相对富裕的地区迁移。
2.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至关重要。
地理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理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747c3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f.png)
地理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人口分布并不均匀。
有些地区人口稠密,而有些地区人口稀少。
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是由一系列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所决定的。
本文将探讨地理所了解的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 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自然环境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居住。
例如,气候宜人、土壤肥沃的地区往往有较高的人口密度,而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的地区则通常人口稀少。
这是因为适宜的自然环境能够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吸引人们聚居。
2. 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聚集。
例如,大城市往往是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往。
另一方面,资源匮乏和经济困难的地区则通常人口稀少。
资源贫乏的地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人口自然而然地会选择迁移到资源丰富的地区。
3. 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政治和社会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制度通常会吸引人口稳定和增长。
相反,战争、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会导致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流失。
例如,战争重创的地区人口分布通常不稳定,很多人选择离开,以寻求更为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此外,社会福利、教育以及医疗条件等因素也会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较好的社会福利和教育条件会使人们更愿意在该地区定居,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同样,良好的医疗设施和医疗保障也是人口分布较为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4. 历史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历史和文化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上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往往会延续至今,形成稳定的人口分布模式。
例如,古代的贸易路线往往会集中人口,如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城市。
另外,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某些地区的特殊文化背景会吸引人口迁徙。
例如,旅游胜地和文化名城常常吸引大量人口流动,以便更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综上所述,地理了解人口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是多样而复杂的。
高中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2b893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f.png)
高中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中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影响人口数量与分布经济发展是人口数量与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对富裕的地区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居,形成人口密集的城市。
一方面,富裕地区提供了更好的生计条件、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往谋求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现象,导致城市人口的增加。
二、自然环境影响人口数量与分布自然环境也是地理人口数量与分布的重要因素。
地理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温暖湿润的地区等,往往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
这些地区通常有更好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和渔业资源,因此更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相比之下,地理条件较差的地区,如高海拔地区、沙漠地区等,由于缺乏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数量较少。
三、政策和社会因素影响人口数量与分布政策和社会因素也对人口数量与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政策措施直接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例如,一些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应对过快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同时,政府也会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和引导措施,吸引人口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流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社会因素也会对人口数量和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人口向城市集中。
城市通常拥有更多的高等教育和医疗机构,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往学习和就业。
同时,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安全问题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一些地区的社会福利较好,人们更愿意在这些地区居住和生活。
四、文化和历史因素影响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数量和分布还受到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留问题会导致人口的聚集或分散。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f5290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4.png)
高中地理人口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情况。
人口分布不仅与地理环境有关,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影响。
1.1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是指自然地理条件对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地区,适宜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聚集和定居。
同时,气候条件也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格局,例如炎热潮湿的沿海地区多为商业中心;其次,地形也会对人口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平原地带容易形成农业经济集聚区,而山区或高原则通常限制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
1.2 经济发展因素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从产业结构、居住方式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分散或集中到特定区域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在工业化进程中,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多选择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这样就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往这些地区。
其次,在农业发展中,人口会从贫困山区或不发达地区向城市和沿海地区流动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最后,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影响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密度分布。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理区域移居到另一个地理区域的现象。
人口迁移是一种主观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1 就业机会就业机会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某个地方出现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时,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迁往该地谋求更好的生计。
例如,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拥有着较好的经济环境和更高薪资水平,吸引了许多农民工向这些地方转移。
2.2 教育条件教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之一。
当某个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并提供良好教育环境时,家长们往往愿意将子女送往该地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此,人口迁移往往会出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趋势,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2.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也会对人口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划和措施,如土地政策、户籍制度、经济发展政策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和影响人口的流动方向和规模。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f5714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png)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人口分布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中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往往与多种原因相关联。
本文将对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1. 城市与农村城市和农村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两个区域。
一方面,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分散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导致农村人口密度较低。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人口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气候条件、水资源等。
人口更倾向于居住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而沙漠和高山地区则人口稀少。
3.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因为这些地区提供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相反,落后地区缺乏发展机会,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二、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1. 工业与农业结构差异人口分布差异与工业和农业的结构有关。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具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年轻人口。
而农业仍然是落后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高。
2. 政策和规划因素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还与政策和规划因素密切相关。
政府的发展策略会影响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有些地方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人口流入,例如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条件等。
3. 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更倾向于分布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适宜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
例如,人口更多地聚集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较为宜居。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的传统、民族和宗教因素可能会导致人口在特定地区的集中或分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41dd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3.png)
高考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讲解在高考地理中,环境与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表面人类活动的理解,还对我们探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比如,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过于炎热潮湿,疾病容易传播,不利于大规模的人类聚居。
而温带地区,气候相对温和,四季分明,既没有极端的炎热,也没有极度的寒冷,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较为适宜的条件,因此往往人口密集。
地形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所以往往是人口集中的区域。
例如,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就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而高山、高原地区,地势崎岖,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相对恶劣,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
水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那些靠近大江大河、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能够满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容易吸引人口聚居。
像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等,都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区域。
土壤条件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支持更多人口的生存。
例如,东北的黑土地,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相对较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反作用。
当人口过度集中在某个地区时,可能会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比如,过度的开垦土地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大量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可能会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而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对环境的直接压力较小,但可能由于缺乏人力和技术,导致资源开发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北美和日本,人口密度相对较高,且城市化水平也很高。
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67483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6.png)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人口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人口多寡、分布是否均衡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
而考察人口分布是高考地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着众多的人口资源。
但是,我国人口分布却是极不平衡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集中,而西部地区人口稀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现象呢?首先,历史原因是造成这种人口分布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自古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就是我国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所以人口自然而然就聚集在这里。
而西部地区地理条件相对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不大。
这种历史地理的原因造成了我国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造成人口分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和引擎。
许多大型工厂、企业集中在这里,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前往就业。
很多人离开家乡去东部地区谋生,导致了东部人口的快速增长。
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发展水平低,大量的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农业生活。
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基数小,人均资源相对丰富,因此人口增长率较快。
再次,自然条件也是造成人口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自然资源、气候等条件在不同地区有着显著差异。
由于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
而西部地区,尤其是高原山区和戈壁沙漠地区,气候恶劣,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人们对于这些地区的迁徙意愿较低。
在面对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现象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
首先,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例如发展西部大开发、实施转移农业人口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当地,缓解了东部地区的人口压力。
另一方面,这些措施也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另外,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各地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提升了人口流动的便利性。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问题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74849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b8.png)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
然而,中国的人口分布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
这一问题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口分布不均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1.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环境极其复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人口聚集。
而西部地区地形崎岖,自然资源缺乏,限制了人口的生存与发展,导致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平衡。
2.历史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西部内陆地区相对落后的格局。
历史上的战争、政治迁徙等因素导致了人口的不均衡分布。
3.经济因素: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
大量人口涌入东部地区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导致了人口的进一步集聚。
二、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1.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造成了东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
西部地区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2.城市过度拥挤:人口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导致这些城市人口过度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3.社会保障压力加大: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社会保障压力增加,包括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三、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方案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建设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西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人口流入。
2.推动产业转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东部地区的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散。
3.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支持,提高西部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减少人口流失。
4.扶持农村地区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改革、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措施,增加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减缓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
5.政策引导人口分流: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人口分流,避免过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促进中小城市和乡村的发展。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08c15d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a.png)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如藏族等世代生息的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贫瘠的土壤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迟缓,人口增殖也就缓慢,从而形成我国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区。
面积广大、尚未开发的藏北高原,更是地旷人稀甚至荒无人烟。
西北地处干旱内陆,草原面积广大,农业以灌溉为主,水文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因而其人口的分布明显与水资源分布相关。
广大荒漠地带,人迹罕至,而河水流经地区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带,则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区,如宁夏银川平原及内蒙古河套平原,均得益于黄河水灌溉之利而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成为塞上明珠;又如新疆阿克苏地区93%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占总面积6%的绿洲地带,人口密度为175人/平方公里;吐鲁番盆吐地中的绿洲上,人口密度高达376人/平方公里,而绿洲以外不足一人或为无人区。
西南地区虽然大部分地方地形崎岖,石山裸露,但由于气候条件有利,在一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农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的影响: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起作用。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造成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三、历史、社会和政治因素:人口的地域分布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历史的继承性,是历史的产物。
它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局的改变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变化又表现出较大的惰性。
越是历史悠久的地区,这种烙印就越深刻,在中原汉族地区,人口增殖的时间长,密度也较高;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多数地区,因开发历史较短,人口增殖时间短,迁移人口数量有限,人口分布一般较稀疏。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迁移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d23a4a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高考地理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问题一直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高考地理考试中,人口分布与迁移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本文将从人口分布的特点、原因以及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口分布的特点地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全球范围内,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河流流域、平原地带和温暖的气候区域。
而山地、沙漠、寒冷地区和高海拔的地方则人口稀少。
此外,人口分布也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对人口分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人文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社会文化等,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二、人口分布的原因1. 自然条件的影响(1)气候因素: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居住。
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稻谷等农作物的种植,因此人口相对较多。
(2)水资源条件: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吸引了人口的聚集。
例如,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等河流流域地区有利于农业发展,因而人口较为集中。
(3)土地资源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助于农业产出,吸引了人口居住和农业发展。
例如,美国中部的大草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因而人口相对较多。
2. 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因此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例如,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就业机会多、生活水平较高,因而吸引了大量人口聚居。
此外,发达地区往往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交通等,也是人口聚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人口迁移按照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内部迁移。
国际迁移指人口跨越国家边境进行定居或工作等活动,而内部迁移指人口在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城市化、农民工流动和环境迁移等类型。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迁移,通常是由于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平的变化而引起的。
农民工流动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寻找就业机会的迁移现象。
地理必修件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地理必修件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034f0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a.png)
国际关系:国际关 系对人口分布的影 响,如国际合作、 贸易往来等
历史因素
战争和冲突:导致人口 迁移和分布变化
政治制度:影响人口政 策和资源分配
经济发展:促进人口流 动和城市化进程
文化传统:影响人们的 居住选择和社区形成
3
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人口密集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 求增加,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 生态环境破坏
应对措施与政策建议
加强教育 和培训, 提高人口 素质
优化产业 结构,促 进经济发 展
加强社会 保障体系 建设,提 高人民生 活水平
加强环境 保护,改 善生态环 境
制定合理 的人口政 策,控制 人口增长 速度
加强国际 合作,共 同应对全 球性人口 问题
提高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 培养高素质人 才
地理必修件人口分 布的特点及影响因 素
汇报人:
目录
01 人 口 分 布 的 特 点
02 影 响 人 口 分 布 的 因 素
03 04 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人口分布的未来趋势 及应对措施
1
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城市与农村: 城市人口密集, 农村人口稀疏
东部与西部: 东部人口密集, 西部人口稀疏
人口稀疏地区: 资源开发难度 大,经济发展
相对滞后
人口流动: 促进地区间 的经济交流
与合作
人口结构:影 响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进而影响经济
发展
4
人口分布的未来趋势及应 对措施
人口分布的未来趋势
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集中在城市地区 老龄化问题加剧: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劳动力市场压力增大 移民流动增加: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将更加频繁 环境变化影响: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将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3d772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6.png)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1. 地理环境因素:地理环境的差异,如山区、沙漠、草原等环境不同,导致人们在不同的地方居住和聚居,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人们聚居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发达地区,由于有更好的经济前景、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就业机会,人口密度通常更高。
而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条件较差,使得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导致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同偏好,例如一些人喜欢居住在传统社区,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居住在现代化城市中。
4.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政策制定者会采取吸引外来移民或劝导人口外流等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
5.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不仅仅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
例如,在大城市中,污染、交通堵塞、噪音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们远离市区,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6. 历史因素:历史因素也会因不同的国家、地区而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历史原因可能导致某些地区的人口分布不均,例如人口迁移、历史战争、种族、宗教、
财产不平等等因素。
高中地理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be5c1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高中地理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本的资源,人口的数量和结构一直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在地理学家的关注下,得到了深入研究。
那么,高中地理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呢?一、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宜人的地区往往人口稠密,如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寒冷干燥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人口数量较少。
2.地貌条件地貌条件是指地势起伏、河流、湖泊等地理特征所形成的地貌。
山地多为草场和森林,不适宜农业生产和生活,人口数量较少;平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人口分布相对较集中。
二、经济因素1.资源条件资源条件对人口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通常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而资源匮乏的地区,相对人口数量较少。
2.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程度对人口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往往集聚了大量的工业工人,形成了聚居点。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工业区通常也是人口密集区。
3.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地理位置对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
沿海地区通常人口较为密集,因为沿海地区可以进行港口贸易、航运等活动,具有较好的发展机会;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相对不便利,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三、社会因素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有较大影响。
政治稳定、社会福利保障完善的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集中;而战乱频发、社会不稳定的地区,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2.教育条件教育条件是指教育资源对人口分布产生的影响。
教育条件好的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尤其是高水平的学府所在地。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在人口分布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往往因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移民。
总结起来,高中地理探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和地貌条件;经济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工业发展和区位条件;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因素、教育条件和文化因素。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05040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8.png)
地理教案:了解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一、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全球范围内,人口分布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历史地理背景和政策等多种因素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因素中选取几个重要的方面加以探讨。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往往人口密度较高,例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
这是由于这些地方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另外,富裕的地区还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吸引人口流入。
2.自然环境条件自然环境条件也对人口分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等都可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适宜居住程度。
例如,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往往能够支持丰富的农业生产,并吸引大量农民居住。
而气候条件恶劣、缺少水资源的地方,可能会面临着人口稀少的问题。
3.历史地理背景历史地理背景对人口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几百年的漫长历史中,许多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扩张。
例如,欧洲殖民时期,大量欧洲人移居到亚洲、美洲等地。
这些历史事件导致了部分地区的人口集中或稀少,形成了现今的人口分布格局。
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除了考虑整体分布情况外,我们还需要关注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异。
以下即为几个可能影响人口密度的因素。
1.土地利用土地资源是限制一个区域内可以容纳多少居民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是耕作用途占据了很大比例的土地,在有限土壤面积上种植粮食和农作物以满足需求,所以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农业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常常有较高的人口密度。
此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长,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也相对较高。
2.资源分布某些地区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独特优越等原因,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充足的能源、矿产等资源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及相应人口密度上升。
例如,中东地区由于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
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51954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b.png)
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关注着人类在地球上分布的方式和原因。
地理教学也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了解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还能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气候、地形和土地资源等因素都对人口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气候条件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
适宜的气候条件通常会有更高的人口密度,而极端的气候条件(如极寒地区或沙漠地区)则通常会导致人口稀疏。
地形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例如高山地区、丘陵地区或沿海地区往往具有不同的人口密度。
土地资源的分布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一些富饶的农业区通常吸引着人们的居住和发展,而贫瘠的土地则通常会导致人口稀少。
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相比之下,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常人口稀少,因为缺乏基础设施和机会。
农业和工业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发达的农业地区往往有较高的人口密度,而工业中心地区也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
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在人口分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稳定度和政府的规划决策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稳定的地区通常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和人口流动,从而增加人口密度。
相比之下,政治不稳定的地区往往人口稀少。
政府的规划决策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例如,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可以促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而农村发展政策可以促使人口向农村地区分布。
四、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宗教、语言和文化习俗等因素会决定人口分布的一些模式。
相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通常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社区。
相同语言的人们也更容易相互交流和合作。
文化习俗对人们选择居住地点和迁徙也会有一定影响。
总结: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
地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究
![地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5ff6e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2.png)
地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探究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有的地区人口密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这种分布的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自然环境是影响地理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对人口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
例如,过于寒冷的地区,如北极圈附近,由于严寒的气候,漫长的冬季和稀缺的资源,人口往往较为稀少。
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地区,如温带地区,通常更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吸引了较多的人口。
地形地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的分布。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交通的建设,往往能够承载更多的人口。
相比之下,高山、高原和荒漠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口分布相对较少。
水资源的分布同样关键。
充足的水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河流、湖泊附近的地区,能够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有利于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因此往往成为人口聚居的区域。
而干旱的沙漠地区,由于水资源极度短缺,人口密度通常很低。
其次,经济因素对地理人口分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从而吸引大量人口涌入。
例如,一些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凭借其繁荣的工商业和服务业,吸引了众多的求职者和创业者,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人口往往相对分散,因为农业生产需要广阔的土地。
而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地区,人口则会相对集中,形成城市和城市群。
交通条件的改善也能促进人口的流动和聚集。
交通枢纽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能够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便于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往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
再者,社会和历史因素也在地理人口分布中发挥着作用。
政治中心往往会吸引大量的人口,因为政府机构、公共服务和相关产业会集中在这些地方。
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也可能影响人口的分布。
一些具有特殊宗教意义或文化传统的地区,会吸引特定的人群聚居。
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1fdac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3.png)
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人口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地球上分布与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它关注人口数量、分布和结构,以及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分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方式,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往往由一系列影响因素所决定。
本文将探讨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等。
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从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例如,热带气候下的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炎热潮湿,土地贫瘠,往往人口分布稀少。
地形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高山地区、沙漠地区以及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地区,由于地势险峻、气候恶劣或缺乏水源,往往人口稀少。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向,因为这些地区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完善的社会福利。
产业结构也直接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工业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而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口数量较少。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发达地区的交通、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聚集。
3. 政治文化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稳定和治理能力强的地区往往吸引了人口流入,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较安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享有更大的权益和机会。
文化因素也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语言、宗教、民族等因素会影响人口的选择和迁移。
一些地区因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居住和旅游。
4.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都会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会迫使人口迁离,寻找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例如,污染严重的工业地区和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洪水频发地区,往往会导致人口外迁。
人为环境因素如城市规划、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维建模
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实例】影响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较稠密,西北部人口较稀疏。
其原因是:该线东南部大部分为沿海、沿河、沿湖地区,平原面积较广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城镇密集,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该线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典题示范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0-1),回答问题。
图10-1
B线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各是什么?
解题分析
(1)自然原因:该线西北地区主要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分析。
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
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社会经济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落后。
这些都影响了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答题要领(1)自然原因必须体现地形、气候等角度
(2)社会经济原因必须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角度
[答案]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规范演练
1.图10-2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据此回答问题。
图10-2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需要永恒关注的问题。
读美国本土铁路交通示意图(图10-3)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区域图(图10-4),回答下列问题。
图10-3
图10-4
(1)简述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
(2)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不断吸引人口迁入,目前它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
试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图10-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5
(1)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图10-6为南亚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6
(1)当图10-6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画在方框内)。
(2)图10-7是图10-6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图10-7
(3)图10-6中M岛人口分布南部稠密北部稀疏。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1.(1)D (2)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
[解析] 第(1)题,本题需提取图示信息并结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理状况分析其区域地理特征。
主要信息有:“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这里土地辽阔,森林、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部分地区不足5人/千米2,这些说明该地地广人稀、矿产丰富。
由于纬度高、地冻天寒,因此该地气候条件较差,交通落后。
第(2)题,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城市分布较多,说明其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较高。
2.(1)科技水平高(或高素质人才多),交通便捷,环境清洁、优美。
(2)高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高度发达;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
[解析] 第(1)题,科技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
第(2)题,从经济条件和环境等方面说明促使人口迁入的原因。
3.(1)原料市场
(2)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等。
4.(1)
(2)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的平原。
(3)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宜人居住;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解析] 第(1)题,南亚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处于枯水期时为冬季,此时南亚吹冬季风,即东北风。
第(2)题,从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看出,半岛海拔较高,地势起伏比较平缓,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分布有平原。
第(3)题,M岛为斯里兰卡岛,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宜人居住;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沿海平原利于发展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