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从1998年开始酝酿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标准》)已颁布,为了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现将就有关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作简要的说明。

一、新《标准》是怎样的一个文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标准》是有关音乐课程建设的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学科的定位、性质、目标、内容与要求,并针对课程实施中重要问题提出了意见。

《标准》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其评估的基本依据,因此,《标准》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纲领性的一个文本。

二、《标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标准》是由市教委教学研究室,汇集了从事本市音乐教育方面研究的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中小学教师中的精英,历尽四年的时间,反复调研、查阅并吸纳国内外学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形成的。

编制组对该文本进行了几十次的修订,并通过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审查。

《标准》的框架结构由五大部分组成:一是导言、二是课程目标、三是课程设置、四是内容与要求、五是实施建议,每一部分由若干条目组成。

课程目标有总目标与阶段目标两个条目。

内容与要求中分三个阶段: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与(三至五年级),初中阶段有(六至七年级),每阶段分别按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表述,同时提供探究型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内容示例。

上述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为全体学生及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大地空间和有选择地学习音乐而设置的。

实施意见有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学习训练、评价意见和保障措施五个条目组成。

这里重点谈一下导言部分的课程定位。

导言部分有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三个方面内容,它较科学、准确地对音乐课程的性质、功能进行了阐述,其依据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同上)。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1、课程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教育政策,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功能,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综合发展,培养中小学生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根据历次教育部组织国家有关开展的区域性调研与民意测验,我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综合有关文献资料,制订本标准,用以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

2、课程目标①根据本国文化传统和针对本地文化特色,探索和挖掘优秀音乐素养加以弘扬。

②引导中小学生发现对音乐活动的个人兴趣,满足他们的音乐审美和创作需求,以及健康的社会的音乐生活。

③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念,发展合法的音乐行为规范,以培养中小学生爱音乐、懂音乐、会音乐。

3、根据年龄特点的课程设置①初中预备组:让学生们熟悉音乐知识基本观念,培养对音乐的基本爱好和兴趣;②小学预备组:引导学生们学习、模仿、创作、演出和表演音乐,搭建一个艺术氛围,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创造力;③初中组:采用弹性设计,既可以选择上有关乐器拉动或弹奏课程,也可以选择融入乐器学习的听觉训练、机械训练和节奏训练;④小学基础组:介绍方向正确机械训练、听力训练、节奏训练等基本要素;⑤小学进阶组:提高唱诵能力,通过人声介绍、视谱法介绍、器乐合奏介绍等,从容熟悉各种乐器和管弦乐及歌剧歌曲。

4、课程架构①基础知识:音乐史、音乐理论、音乐心理、音乐技能与技巧、音乐赏析等;②技能训练:唱法训练、机械训练、录音训练、听觉训练和艺术训练;③音乐实践:歌唱、乐器演奏、排练、演出等;④专业研究:音乐视听分析、作曲实践、制作项目、表演项目等。

5、评价指标①技能指标:机械训练能力、唱法能力、听觉能力、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认知、创作能力及表演能力等;②素养指标:识谱能力、主题创作能力、音乐鉴赏及分析能力、音乐思维能力、音乐历史及文化概念、跨文化理解能力等;③其他指标:参与组织、品德发展、学习行为等。

6、课程评价课程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从课堂学习、实践研究以及表演比赛等各种场合,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

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与重视。

音乐教育已被纳入我国新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

但由于以往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影响,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影响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审美特殊功效的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为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贯彻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基础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基础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是“认识你自己”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2、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1)在音乐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相关文化知识;(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将音乐作为其终身的兴趣和爱好;(3)在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积累审美的经验,体验成功的自信;(4)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的能力;(5)在音乐教育中,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陶冶情操,为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以及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要点音乐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音乐课程标准”框架一、前言―― 背景、性质与价值、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段目标(1-2/ 3-6/ 7-9学年)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三、内容标准― 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 力图反映社会发展对国民相关素质的基本要求● 重视吸收国际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力图切合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课程定位:◆ 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价值一、审美体验价值二、创造性发展价值三、社会交往价值四、文化传承价值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改善评价机制原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与标准“教学领域”的比较原大纲的“教学内容”(5个):1、唱歌2、唱游3、器乐4、欣赏5、识谱知识和视唱听音标准的“教学领域”(4个):1、感受与鉴赏2、表现3、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标准“教学领域”的细化: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演唱演奏音乐风格与流派综合性艺术表演探索音响与音乐识读乐谱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两者的比较----- 整合与扩展1、唱歌2、唱游3、器乐4、欣赏5、识谱、视唱听音1、感受与鉴赏2、表现3、创造4、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人的歌声――乐器的演奏声―― 音乐情绪―― 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的文化内涵音乐教学活动力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新课程标准的五个主要特点:● 课程性质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重视音乐教育作用于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丰富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 改进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目标之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完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

(完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

(完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
目标
本文档旨在确立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以指导全国范围内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课程目的
小学音乐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其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2. 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 音乐常识:学生应当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高等。

- 音乐表演:学生应当研究唱歌和演奏乐器的基本技巧,并能参与小规模的音乐表演。

- 音乐欣赏:学生应当研究欣赏各种音乐形式,如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

- 音乐创作:学生应当培养创意思维,通过创作歌曲、编曲等方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

3. 教学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
- 适应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水平相适应。

- 全面性原则:综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欣赏和创作能力。

- 合作性原则: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系统性原则:课程设置应合理组织,构建有层次、有序、连续完整的教学体系。

- 德育性原则: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

4. 评价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标准应基于学生的表演、创作、欣赏等综合能力,要求评价方式科学、客观、公正。

结论
本文档确定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标准,旨在引导全国范围内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其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五篇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五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课教案教学内容:学唱《金铃铛》,体会二声部唱法。

教学目标:1、在学唱《金铃铛》歌曲中,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及合作的快乐。

2、能运用手势唱好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体会二声部合唱的和谐。

3、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金铃铛》。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金铃铛》。

教学难点:能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部分。

教学方法:模仿法、引导法、音乐欣赏法、创作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边拍手边聆听《丰收之歌》拍节奏跟随音乐,师播放秋天丰收时的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听赏《丰收之歌》1、随音乐小声哼唱。

2、出示打击乐器,用打击乐器给《丰收之歌》进行伴奏。

A、出示碰铃,教师敲击碰铃,学生边拍边念2/4叮―|叮―|B、出示铃鼓,师敲击铃鼓,师边拍手边念2/4咚铃|咚铃三、学唱歌曲1、师:看叔叔阿姨们正在果园里忙大丰收,在果园里,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有音符的苹果!2、这些果子有不同的音符,谁能摘下音符的果子,并结合手势唱一唱。

3、分组演唱高声部(苹果音符)和低声部(梨子音符)。

1=A3/4一声部3――|1――|2――|6――|二声部01―|06―|06―|03―|4、这些树上的果子,就像金铃铛一样发出了悦耳的声音,让我们来听听吧。

(播放歌曲《金铃铛》)5、师:秋风吹进果园,摇的树发出了什么声音?6、低声部跟琴唱,高声部做科尔文手势。

7、高声部跟琴唱,低声部做科尔文手势。

8、跟音乐伴奏唱(师唱歌词部分,生唱衬词部分)9、生完整演唱二声部歌曲《金铃铛》四、创编拓展1、听一听,生仔细聆听《摘果子》并看乐谱,找出乐曲中出现最多次数的节奏型。

2、找一找,生答3、练一练。

4、编一编,出示水果图示,按上面的节奏,看图编词。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30条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30条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30条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发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为规范小学音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第1条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通读教材,了解各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

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及音像资料,整体把握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3条了解、分析学生音乐爱好的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

第4条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本学期学段目标。

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规划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制定教学计划。

第5条明确学段目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安排课时教毕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案。

教案应含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分析处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第6条在书案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舞蹈、形体等技能备课,对要欣赏的作品要课前进行聆听和分析。

第7条乐器、音视频教学光盘、歌谱挂图、幻灯机(幻灯片)、录音机、投影机等教学软件、媒体器材准备。

第8条音乐教室布置力求整洁舒适。

教学用具、器材摆放应方便使用。

营造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

学生的凳子可以根据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灵活放置。

二、教学实施第9条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作品音乐知识、人文背景的介绍、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第10条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1l条注重基本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期学生的嗓音保护。

指导学生自信有表现地歌唱。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关于音乐教学的建议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关于音乐教学的建议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关于音乐教学的建议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予了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针对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些关于音乐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表达和音乐表演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教师讲述和学生作业外,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游戏教学、合作研究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音乐的乐趣。

2.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现代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对于音乐教育技术的要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音乐软件、互联网资源等工具,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播放音乐录音、观看音乐视频、参与在线音乐研究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3. 尊重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发展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擅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和感受。

4. 融入社会实践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鼓励音乐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音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剧、音乐会,举办音乐比赛、音乐社团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研究氛围,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动手实践,培养综合能力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研究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各类实践性活动,如合唱、乐器演奏、舞蹈创编等,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结论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教师要积极响应和适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尊重个体差异、融入社会实践和注重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小学音乐教学规定与准则

全国小学音乐教学规定与准则

全国小学音乐教学规定与准则一、前言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与准则。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音乐创新和实践能力。

2. 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3.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原则1.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坚持实践性原则,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3. 坚持综合性原则,融合音乐与其他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1. 基础知识:音乐基本理论、乐理、节奏、和声等。

2. 音乐欣赏:中外名曲、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3. 实践教学:合唱、合奏、独唱、独奏、舞蹈等。

4. 音乐创作:作曲、改编、即兴创作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等,提高教学质量。

3.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六、教学质量评价1. 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3. 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音乐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七、教师队伍建设1. 加强音乐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八、教学保障1. 完善音乐教育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2. 保障音乐课时,确保音乐教育质量。

3. 建立健全音乐教育教学考核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九、附则本规定与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认真贯彻执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content}。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小学音乐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和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是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内容、要求及其实施方式等方面所作的规定和规范。

下面就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进行具体的探讨。

首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总目标。

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审美情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等方面。

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此外,音乐教育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歌唱、舞蹈、器乐等形式表现自己的音乐情感。

其次,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和音乐情感等方面。

音乐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类型和风格等方面。

音乐技能包括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方面。

音乐情感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

此外,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还应当明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音乐教育要求,以及学生在音乐教育中的评价标准。

最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应当明确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式。

音乐教育的实施方式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当灵活多样,教学手段的使用应当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

2024年度最新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年度最新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年度最新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课程标准概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4年度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音乐技能的培养和音乐实践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术语、节奏、旋律、和声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创作、演奏、合唱等多种形式。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5.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世界音乐多样性。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术语、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概念。

2. 音乐欣赏:欣赏我国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世界音乐名篇,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实践:包括歌唱、演奏、创作、舞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音乐文化:介绍中外音乐历史、音乐家、音乐作品,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实践教学:注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4. 合作教学: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五、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积极性等。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考核。

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教育部部编版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2. 音响资料:包括CD、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资源。

3. 教学设备:教室内的钢琴、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保障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2023年最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3年最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

(2023年最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国版)1. 引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实际情况,规定了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2. 课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研究常见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法;- 掌握基本的音乐演奏技巧和音乐创作方法;- 了解我国音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世界音乐的基本知识。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唱、演奏、创作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运用音乐欣赏、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积极的音乐态度和价值观;-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 弘扬民族优秀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 课程内容3.1 研究领域- 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听力等基本音乐素质;- 歌唱教学:教授歌曲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演奏教学:研究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方法;- 音乐欣赏: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与舞蹈:结合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表现力;- 音乐与戏剧:通过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

3.2 主题单元-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符号、记谱法等;- 民族音乐:弘扬我国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外国音乐:介绍世界各国的音乐特点,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现代音乐:关注当代音乐发展,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认知;- 音乐与生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与艺术:融合其他艺术门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2025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4-2025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4—2025学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义务教育学段音乐学科的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持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依据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着服务教学、指导教学和研讨教学的宗旨,研究制定“昌乐县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仅供参照借鉴和指导使用。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

反映时代特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达成目标总目标: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丰富想象力,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情景生动、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

1~2年级学段目标:能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

在音乐体验中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身边人的友爱之情。

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最新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28条

最新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要求28条

最新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准备第1条各位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2条通读教材,了解各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

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及音像资料,整体把握本册教材主要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3条认真了解、分析学生音乐爱好的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

第4条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本学期学段目标。

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规划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制定教学计划。

第5条明确学段目标,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形成教案。

教案应含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分析处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

第6条在书案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舞蹈、形体等技能备课,对要欣赏的作品课前应进行聆听和分析。

第7条课前应对教学用乐器、音视频教学光盘、歌谱挂图、U盘、音频资料、录音机、投影机等教学软件、媒体器材做好准备。

第8条音乐教室布置力求整洁舒适。

教学用具、器材摆放应方便使用。

营造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

学生的凳子可以根据实际音乐教学活动灵活放置。

二、教学实施第9条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作品音乐知识、人文背景的介绍、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第10条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第11条注重基本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期学生的嗓音保护。

指导学生自信有表现地歌唱。

应轻声演唱,并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第12条重视、加强合唱教学,并注重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第13条指导学生使用简易打击乐器,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表现。

注重基本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期学生指导学生自信有表现地歌唱。

重视、加强合唱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2024年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前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课程标准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将能够:- 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节奏、和声等;- 掌握常见的音乐术语和符号;- 学习不同的音乐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熟悉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将能够:- 通过听、唱、奏、综合等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制作和表现过程;- 运用音乐创作技巧,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将能够:- 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情感;- 提高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音乐作品,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二、课程内容2.1 音乐基础- 音乐理论:音高、节奏、和声、旋律等;- 音乐术语和符号:音符、休止符、速度、音色等;- 音乐风格和流派:古典、流行、民族等。

2.2 音乐表现- 声乐:独唱、齐唱、合唱等形式;- 器乐:键盘、弦乐、吹奏、打击等乐器;- 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的融合。

2.3 音乐创作- 创作技巧:旋律、和声、节奏等;- 创作实践:即兴创作、乐曲编配等;- 音乐制作:计算机音乐制作软件的使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3.1 教学方法-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表演等;-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演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四、课程资源-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音乐教材;-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乐器等;- 网络资源:音乐网站、在线教程等。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

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小学音乐教学指导意见小学音乐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都得到提高。

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根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年级要认真贯彻执行,要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与欣赏音乐,积极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充分地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教学建议唱歌教学:演唱教学要充分地利用听唱法教学。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唱姿势,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的独唱和参与齐唱。

1-6年级每学年能够背唱4-6首歌曲,3-6年级要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片段。

欣赏教学:注意完整的聆听乐曲,教师应鼓励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音乐,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器乐教学: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各种乐器的音色,突出乐器的音乐性。

重点以课堂乐器竖笛和口琴为主。

乐理教学:音乐知识的教学应在音乐实践中进行,应避免单调的讲解,应突出音乐性。

三、具体措施1.课程开设各学校要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安排专兼职人员担任音乐教师,音乐教师缺乏的村小要利用多媒体和录音机上好音乐课,保证每周2节音乐课,不得挤占挪用。

2.开展常态课堂达标要根据青州市教研室录制的常态课堂为标准,开展常态课堂的达标,各位专兼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常态课要求,分别达标。

3.继续学习新课标各学校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加强贯彻落实,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更新观念,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教学视导。

利用教学视导,督促各学校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5.召开教学研讨会,上好研究课,示范课。

各学校要让教师开展好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定期举行不同范围的研究课,示范课,音乐教师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6.进行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doc

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指导意见一、教材分析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八个单元,单元包括“听”、“唱”、“动”、“乐器”等等内容,这些内容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视谱等,其要求如下: 唱:学习缓吸缓呼的呼吸方法,学习用轻柔或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认:认识全音符,断音记号。

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题目,比如:听音选择,合唱练习,用直线乐句合唱练习,选择结束音。

听:欣赏歌曲,简单介绍人声分类常识及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

器乐:学习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音乐情感的乐曲,提高演奏能力。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歌曲表演,做题目,欣赏。

教学难点:感受各种拍子的特点,欣赏能力,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音乐新课标》,领悟其中的思想、方法,钻研教材,备好每-•堂课。

课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放手让学生表达、演唱,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力求使每堂课的设计新颖、耐听。

2、对音乐上的特长生,要经常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学有所用。

对音乐有困难的学生,降低学习的要求,多鼓励、少批评、歧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另j。

3、学生平常唱歌时依赖惯了钢琴,要逐步训练他们脱离琴声进行清唱。

4、歌曲演唱时,方法仍需指导。

尤其是变声期的男生要教育他们轻唱、不喊叫,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尽量使齐唱时音色整齐、统一。

5、欣赏教学时,仍需提醒学生在完整听音乐时要静心、不分神,有想法听完交流,在班级同学面前大胆发言。

三、教学要求(一)知识要求:1、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规定的乐理知识,视谱,视唱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音乐教育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与重视。

音乐教育已被纳入我国新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

但由于以往的音乐教育受传统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影响,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影响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审美特殊功效的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来促进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为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贯彻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基础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基础音乐教育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是“认识你自己”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

“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2、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实现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1)在音乐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相关文化知识;(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并将音乐作为其终身的兴趣和爱好;(3)在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积累审美的经验,体验成功的自信;(4)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的的能力;(5)在音乐教育中,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陶冶情操,为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以及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认真理解课程标准的价值、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是通过;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来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遵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听觉艺术特征和参与式活动特征,确立以审美体验为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在以整体的方式感受音乐的同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把握音乐要素,了解音乐历史和文化,理解音乐知识。

在参与音乐体验活动中,学习音乐技能和技巧,掌握和运用音乐知识来表达思想感情;遵循音乐艺术的创造性和发展性,确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以创造性和探索性为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明确音乐活动是音乐的创造过程(作曲、表演、欣赏),明确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在音乐参与和体验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才能;遵循音乐艺术形式的交往性和合作性,确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以群体性和合作性为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在参与和合作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自信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遵循音乐艺术的文化性和传承性,确立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文化性、民族性、多元性、开放性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十个方面来阐述的。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确立音乐教学的审美性,音乐的教学活动始终是在审美过程中完成;要确立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活动性,以兴趣为动力,以游戏为形式。

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内心听觉和想象的创造效果;教学中要贯彻情感性、参与性、愉悦性等原则;要确立音乐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在普及音乐教学中,注意培养特殊人才;要确立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创造性,要正确处理模仿与创造、即兴创造与创作的异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审美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要确立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提倡内容和材料的综合,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综合,学科内和学科外的综合,要体现教学环境、形式和内容材料的开放性;要确立音乐教学的文化性、民族性、多元性,通过音乐学习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拓宽视野,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确立音乐教学评价的民主性、促进性、综合性和自主性,探索评价的方法、形式、内容和结构,充分体现评价的自主性、发展性、民主性、互动性,要探索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主性与互动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实施课程标准的教学意见1、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改善学生学习的方式,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任何教学行为和方式,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要采用探究式,问题式,讨论式、游戏式、体验式的教学形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的主体性,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意识。

2、新教材体现了文化性、综合性、多元性,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研究和熟悉,教材是教学的媒介和教学内容的部分。

这次新教材的使用体现了“一纲多本”的原则。

因此,在教学中要“择优选择,综合利用,优化组合,完善补充”教材,要创造性,综合性、灵活性地使用新教材。

要在新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开发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要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

要开发教材,完善教材,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要做教材的奴隶。

要防止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使用教材。

3、器乐教学是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学主要的音乐实践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最佳形式之一。

因此,教学中要明确器乐教学的目的性,不是培养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只是通过乐器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实践,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学具在课内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在课外是音乐实践的乐器。

要防止重技能、轻表现,重演奏、轻创造的教学现象,不要使教学成为专门的技能训练课。

乐器学具要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选用鉴定审核通过的厂品。

4、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但要关注教法的研究,更主要的是对学法的研究,学法是以学生心理、生理为研究对象;教法是以学法为研究基础。

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怎麽学,怎样学,想怎麽学,喜欢怎样学,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来研究该怎麽教和怎样教的问题。

5、评价是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对课程标准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以及教育价值认定的依据,是评价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内容实施效果的依据,是评价学生学习提高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评价的作用和形式,要全面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相结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性和互评性评价相结合,定性性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教师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等。

要探索和研究评价的形式、内容、结构等,充分体现评价的自主性、促进性、发展性、民主性等。

可选用档案式、任务式、艺术实践式的评价形式和方法,构建评价体系和营造民主评价氛围。

总之,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三、建立和落实课程改革的有效机制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前所未有的一次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将涉及到每一位音乐教师和每位学生。

同时,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决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或几次报告、培训可以达到或完成的。

许多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价值理念和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都必需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熟读吃透课程标准来实现。

改革的关键还在于教学实践,在于实践中的正确的实施和探索,在于不断的完善、补充。

每位教师既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探索者、也是课程改革建设者,促进者,完善者。

需要教师从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型转变为教研型,从教研型转变为科研型。

因此,(1)各级地市、区(县)教育局,必须成立音乐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各级各类的学校必须成立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实验小组要以各级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根据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教学资源状况,组织设计出一些示范教案和研究课例,供教师学习研究和探讨,并可以将课程改革实验纳入科研课题研究项目。

(2)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基础经验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重点研究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以及评价要求等,使教师通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基本理念,掌握和了解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逐步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将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实施的成绩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范围中去。

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

所以,必须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中设计好一篇教案,上好一堂课,写好一篇论文(经验总结)。

通过新课程培训和新课程实验推广实施,以及新教材的教学推广,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达到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水平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