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年

合集下载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完整版)

文件操作教学目的:1.能区分文件移动、复制、删除操作的不同之处;2.掌握用“拖放”方法实行文件操作的技能;3.初步了解“回收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幻灯1)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记得吗?对了,我们一起了解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基础知识,初步理解了“资源管理器”,掌握了查找文件的一般方法。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学习文件操作。

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2)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1.能区分文件移动、复制、删除操作的不同之处;2.掌握用“拖放”方法实行文件操作的技能;3.初步了解“回收站”的作用。

三、学习拖放的方法复制或移动文件(在学习拖放的方法复制或移动文件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拖放方法,如何选定文件)(出示幻灯片3)1.了解拖放的方法拖放的方法:将选定的一个或多个文件夹、文件,用拖动操作放到另一个磁盘或文件夹中。

2、选定文件的方法选定文件的方法是用鼠标单击文件夹或文件图标。

(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3.复制文件(幻灯4)(1)如何用拖放的方法复制文件呢?打开文件所在的目录窗口,同时打开需复制到的目录窗口,单击某个文件,把它拖放到目的窗口,屏幕上出现“正在复制”的画面,即复制完毕。

(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2)学生操作练习注意按照老师刚刚说的步骤操作练习,在练习中出现问题即时举手。

4.撤销文件复制(幻灯5)(过渡:大家已经操作的非常熟练了,不过有些粗心的同学在复制的时候把文件放错了文件夹怎么办呢?我们能够才用撤销文件复制)(1)如果要撤销文件复制,则单击目的窗口“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复制”命令,然后单击“是(Y)”按钮,刚才复制的文件便消失。

(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2)学生操作练习注意按照老师刚刚说的步骤操作练习,在练习中出现问题即时举手。

5.移动文件夹或文件(幻灯6)在同一磁盘中,打开需要移动的源文件或文件夹窗口,再打开需要移动到的目标文件夹窗口,用鼠标选中源文件或文件夹并移动,到目标文件夹窗口后松开即可。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案名称: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工作原理。

3. 示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后作业:2. 练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操作熟练度。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次计算机操作比赛,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十、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案名称:五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网络基础与应用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进行信息搜索。

3. 培养学生安全上网、文明用网的良好习惯。

八、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2. 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3. 浏览器的使用4. 信息搜索的方法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浏览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信息搜索的方法。

十、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标题: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使用、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应用软件的安装和演示文件。

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并让学生描述计算机的功能和用途。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常见的操作系统有哪些。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2. 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 OS等,并演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三、应用软件功能介绍与操作(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软件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

2. 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文档、编辑文本、插入图片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任务。

四、信息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15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或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五、网络安全教育(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 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5课算法的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5课主要介绍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材以生动的实例,如做家务、走迷宫等,引导学生理解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强调了算法的逻辑性和可执行性。

教材还通过简单的编程示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到算法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但他们对“算法”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法的定义,掌握算法的四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输入、输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识到算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描述算法的四个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算法,理解算法的逻辑性和可执行性。

教学过程: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算法”这一概念是现代科技教育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体验。

1. 导入新课:教学活动始于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例如“如何煮一个完美的鸡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详细描述煮鸡蛋的步骤,如加热水、设定时间、搅拌等。

这样的开场白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自然地引出了“算法”这一主题——即一系列有序的步骤,用于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

2. 讲解新知:接着,教师将深入介绍算法的四个关键特征:明确性、有限性、输入和输出。

每讲到一个特征,都要配以生动的实例。

例如,明确性可以通过描述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来体现,有限性则可以通过说明煮鸡蛋的步骤是有限的,不会无休止地进行来解释。

这样的讲解方式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3. 实践操作:理论讲解后,是实践操作的时间。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教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教案(全面完整版)
对了,首先是睁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 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1、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 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会开、关机
教学难点:1、了解计算机外设的开、关顺序
2、正确学会开、关机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一)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年

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年

一、奇妙的动画教学重点:1.会画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原理;2.能够识别传统动画与电脑动画;3.通过对动画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欣赏Flash动画,了解“层”与“帧”。

教学内容:观看动画片《神笔马良》,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画片,认识关键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师: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2、生讲故事。

3、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4、讨论马良有一支什么样的神笔。

二、上网搜索动画片《神笔马良》,下载并保存,播放欣赏。

三、动画的历史及形成A、我们唐山的皮影也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B、原始的动画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经过快速的播放,形成连续的动作;C、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的现象,看到的物体的形象在1/24内不会消失;D、所以每秒播放24张以上的连续画面动作,看起来是连续的动作也就是动画片。

四、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在书本的页脚上画一个花心,在下一张的书角上留下印痕,画好这个印痕再多画一个花瓣,如此每页多画一个花瓣,画满为止。

用手轻轻滑过,在眼前就会形成动画,这就是古老动画片的制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课上没有画完的或不能画的作为作业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一、欣赏导入:把上节课大家制作的简单的传统动画模型拿出来,哪位同学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二、讲授新知识:1、认识几种动画片中国动画:用中国画的形式画的动画片;剪纸形式的动画片。

二维动画片:如宝莲灯、狮子王等。

三维动画片:如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等。

2、动画的帧与层动画是由一幅一幅的连续呈现的画面组成的,每一幅画就是一帧,帧连续播放也就形成了动画片。

层是一个动作,不能在一张画面上完全表现,需要在上下几张透明的胶片上画出来,这时的每一张胶片就叫一层。

3、关键帧在传统动画片中一些对造型或运动效果等方面起决定作用的画面,是由高技术的画师完成的,其余的中间画面可以由普通画工模仿、添补绘制完成。

在电脑动画创作中也有一些帧被定为关键帧。

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17篇)

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17篇)

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精选17篇)冀教版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一位国家领导人讲过的一句话。

它体现了学习电脑的必要性,当今社会已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我们的下一代必需学会使用电脑,才会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生存空间。

为了顺应时代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认真学习电脑的基础知识,学会用电脑而努力。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共分为四个单元15课内容,其主要内容是:1、用计算机处理生活中的信息;2、制作名片;3、动画的制作;4、幻灯片的应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的功能及简单操作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兴趣浓厚,对于进一步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他们现在处于小学高级阶段,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可喜的是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上也有所提高。

四、学习目标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为背景,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最新应用融于一体,使之既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又吸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益经验。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体现操作性、应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又因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内容非常灵活,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所以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学习重点和难点1、认识在网站注册的意义,学会健康、负责地对网上资源进行评价,培训正确的信息道德规范。

2、感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的魅力,学会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

3、学会获取信息,并进一步加工、处理信息。

4、加强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方法措施: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_河北版-教育文档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_河北版-教育文档

第3课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20-P.21部分,边看书边思考: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

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异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 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 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5课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包括算法的定义、常见的算法类型(如排序、搜索等)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实现算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同时,感受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编程基础,如变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但对“算法”这一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法的定义,掌握几种常见的算法,如排序、搜索等,并能通过编程实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算法的兴趣,理解算法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常见算法的实现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算法,以及如何用编程语言表达算法。

五、教学过程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始终是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在教授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算法设计时,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种将生活实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流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算法。

1. 导入新课: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找路”问题来引入算法的概念。

例如,我们如何从家到学校,或者如何在地图上找到最近的咖啡店,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条理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即算法。

同样,也可以通过“排序书本”等实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初步感知算法的存在。

2. 讲解新知:在学生对算法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深入介绍几种经典的算法,如冒泡排序,这是一种通过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位置来实现排序的方法。

另一种是二分查找,它利用了有序列表的特性,通过不断缩小搜索范围来快速找到目标值。

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或实际操作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些算法的运行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象化。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_河北版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_河北版

五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_河北版第3课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 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

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

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

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

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版冀教版(冀人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2. 能够正确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3. 掌握在计算机中打开、关闭和切换程序的方法。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录入和编辑。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软件: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

2. 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如何正确使用鼠标进行单击、双击、拖拽等操作。

- 如何正确使用键盘进行文字录入和快捷键操作。

3. 打开、关闭和切换程序- 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中的程序。

- 如何在多个程序之间切换。

4. 文字录入和编辑- 使用键盘进行文字录入。

- 如何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如复制、粘贴和删除等操作。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呈现(5分钟)-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 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图片。

2. 示范与练(15分钟)- 示范学生如何使用鼠标进行操作。

- 让学生进行鼠标操作的练。

- 示范学生如何使用键盘进行文字录入和快捷键操作。

- 让学生进行键盘操作的练。

3. 讲解与演示(10分钟)- 讲解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中的程序。

- 演示在多个程序之间切换的方法。

4. 练与巩固(15分钟)- 让学生进行程序的打开、关闭和切换练。

- 让学生进行文字录入和简单编辑的练。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对学生的练情况进行评价。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资源1. 计算机硬件图片。

2. 计算机操作演示软件。

3. 练题。

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步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步骤并能够正确地使用鼠标、键盘以及程序的打开和关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总结与评价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有了初步掌握,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篇一: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在文章中添加、删除文字的方法。

2、学会使用“撤消”。

3、掌握调整文本顺序的方法。

4、了解写报刊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添加、删除文字的方法教学难点:学写报刊说明、并调整文本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一说在电子报纸中插入图片的步骤。

2、说一说在图片的设置格式中都有哪些选项?二、学习新课:1、认识修改的意义:在用文字处理软件写作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需要我们掌握修改错误的方法。

修改错误包括修改错误的文字、添加文字、删除文字、调整文字顺序等。

2、修改错误的方法:将光标定位在错误的字的后面,敲击退格键删除错误的文字。

再输入正确的文字。

注意: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可以撤消刚才所做的操作。

3、调整文字顺序的方法:选定要调整顺序的文字,然后单击“剪切”。

原有的字消失。

再将光标定位在正确的位置,单击“粘贴”按钮。

4、练习:自己动手改正文章中的所有的错误。

思考与练习:说一说修改电子报纸的方法应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教学反思: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篇二: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跨越时空因特网第12课网上冲浪乐趣多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因特网2.了解因特网的发展及特点3.了解因特网的ip地址和域名教学重、难点:理解ip地址以及域名教学内容:初步了解因特网,简单掌握它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因特网是由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形成的超大规模计算机网络,通过因特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这学期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因特网。

二、什么是InternetInternet是世界是最大的计算机互连网,是成千上万条信息资源的总称。

这些资源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在线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百万台计算机上;Internet上开发了许多应用系统,供接入网上的用户使用,网上的用户可以方便地交换信息,共享资源。

Internet 也可以认为是各种网络组成的网络,它是使用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互相通信的数据网络集体。

Internet是一个无级网络,不专门为某个个人或组织所拥有及控制,人人都可以参与。

三、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起源于美国、现在已连通全世界的一个超级计算机互联网络。

Internet在美国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大学校园网或企业网,上一层为地区网,最高层为全国主干网,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等主干网,它们连通了美国东西海岸,并通过海底电缆或卫星通信等手段连接到世界各国。

Internet是近几年来最活跃的领域和最热门的话题。

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到1996年上半年为止,Internet已连接5万多个网络,500万台计算机,拥有5000万个用户。

据预测,到2000年,Internet将连接100万个网络,1亿台计算机,拥有10亿个用户四、Internet的特点Internet之所以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主要归功于如下的特点:(1)它是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2)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3)最重要的是Internet是一个大家庭,有几千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 即资源)五、Internet的构成如前所述,Internet是一个网络,凡是采用TCP/IP协议并且能够与Internet中的任何一台主机进行通信的计算机,都可以看成是Internet的一部分。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材分析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2011-05-19 15:59:2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本学期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一、本册结构本册主要是学习运用Flash、Gif Animator、Ulead Cool 3D工具制作动画。

教材在结构安排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动画的类型进行编排。

全册共23课,第1课是对动画基本知识的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

第2——22课安排了二维动画的制作(其中第2——21课是Flash动画制作,第22课是GIF动画制作)。

第23课是三维动画的制作。

Flash是最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学习Flash动画制作,包括补间动画、逐帧动画、引导线动画、遮罩动画等。

教材精心设计了学生喜爱的、熟悉的主题活动,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动画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创作动画。

教材在编排上还考虑到了学习活动的时令季节,如《下雪了》一课排在第10课、《春节贺卡》排在11课,基本和季节、节日保持一致,这样的安排便于教师创设学习情境。

二、目的和要求本册教材为教师留了一定的机动课时。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意见,信息技术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一学年可安排36课时。

本册共编排23课。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灵活使用。

建议第一学期学习12课,第二学期学习11课。

本册教材基本上以主题活动任务组织编排。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或任务——采集素材或信息——动画制作——讨论交流——完善创新”等过程来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提高,在具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和锻炼,增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任务驱动”中,任务的提出非常重要。

在教材中,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小任务,即“试一试”。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 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 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2课模型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围绕“模型的建立”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简单的模型,如几何模型、流程模型等。

教材通过实例操作,引导学生理解模型的构建过程,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软件工具。

但模型的建立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新的概念,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模型的含义,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模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模型的建立过程,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模型的技能。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并建立合理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过程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始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以模型建立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导入新课:教学活动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为切入点,如展示桥梁、摩天大楼等建筑模型,或者生物体的微观模型。

这样的开场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导他们思考模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其独特性。

教师可以提问:“这些模型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的?”以此激发学生对模型建立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新知:在学生初步形成对模型的感性认识后,教师需要深入讲解模型的理论定义。

模型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和抽象,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未知。

接着,教师可以以天气预报模型为例,详细演示模型建立的步骤,包括问题识别、概念化、数学化等,使学生理解模型是如何从具体问题中提炼和构建出来的。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 算法的设计》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 算法的设计》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的一部分,主要讲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算法,以及如何设计和表示简单的算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如基本的操作系统操作、数据和变量的理解等。

但算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和活动,帮助他们形象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法的定义,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能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算法,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准确描述算法。

五、教学过程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算法是现代科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煮鸡蛋”为例,教师可以生动地描述煮鸡蛋的整个过程,从选择鸡蛋,到放入锅中,设定时间,最后取出鸡蛋。

这一实例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有序的步骤。

通过这种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即一系列有逻辑的指令。

2. 讲解新知:深入解释,算法并非只存在于科技领域,而是存在于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经典的算法实例,如二分查找法或欧几里得算法,让学生明白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或规则,是逻辑思维的具象化。

3. 实践操作:实践是检验理解的最好方式。

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他们熟悉的简单算法,例如“如何从家到达学校”。

他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或者用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一、奇妙的动画教学重点:1.会画简单的动画,了解动画原理;2.能够识别传统动画与电脑动画;3.通过对动画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动画的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欣赏Flash动画,了解“层”与“帧”。

教学内容:观看动画片《神笔马良》,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画片,认识关键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师: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2、生讲故事。

3、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4、讨论马良有一支什么样的神笔。

二、上网搜索动画片《神笔马良》,下载并保存,播放欣赏。

三、动画的历史及形成A、我们唐山的皮影也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B、原始的动画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经过快速的播放,形成连续的动作;C、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的现象,看到的物体的形象在1/24内不会消失;D、所以每秒播放24张以上的连续画面动作,看起来是连续的动作也就是动画片。

四、制作简单的传统动画:在书本的页脚上画一个花心,在下一张的书角上留下印痕,画好这个印痕再多画一个花瓣,如此每页多画一个花瓣,画满为止。

用手轻轻滑过,在眼前就会形成动画,这就是古老动画片的制作方法。

五、布置作业:课上没有画完的或不能画的作为作业课下完成。

第二课时一、欣赏导入:把上节课大家制作的简单的传统动画模型拿出来,哪位同学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二、讲授新知识:1、认识几种动画片中国动画:用中国画的形式画的动画片;剪纸形式的动画片。

二维动画片:如宝莲灯、狮子王等。

三维动画片:如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等。

2、动画的帧与层动画是由一幅一幅的连续呈现的画面组成的,每一幅画就是一帧,帧连续播放也就形成了动画片。

层是一个动作,不能在一张画面上完全表现,需要在上下几张透明的胶片上画出来,这时的每一张胶片就叫一层。

3、关键帧在传统动画片中一些对造型或运动效果等方面起决定作用的画面,是由高技术的画师完成的,其余的中间画面可以由普通画工模仿、添补绘制完成。

在电脑动画创作中也有一些帧被定为关键帧。

4、演示动画关键帧(变形动画)三、作业:下面的动画你最喜欢哪个?请上网搜索并下载保存。

传统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巴巴爸爸》《猫和老鼠》中国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空》《小猫钓鱼》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光盘)四、互相播放欣赏五、课上小结第二课、动画制作工具flash一、教学目标:1、了解界面中各部分的作用及常用菜单所在的位置,重点掌握工具的应用。

2、理解时间轴的概念及作用,运用工具箱中的圆形工具绘制一个小球,并在时间轴上进行相应的设置,使之运动。

二、教学内容:1、工作界面的介绍2、绘图工具的使用3、学习制作运动动画三、教学课时: 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播放上一节课自己下载的喜欢的动画。

(选两个较好的全体观看)师:你们想制作这样的动画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动画制作工具FLASH。

二、学生看书自学下面内容:(一)Flash MX的工作界面Flash mx工作界面主要分为:标题栏、常用工具栏、时间轴、工具栏、主工作区、浮动面板、属性面板及动作面板等。

(二)部分绘图工具的使用箭头工具:用于选定工作区中的点阵图或矢量图,并可对点阵图进行一定的编辑;副选工具:可对所绘路径进行精确调节;直线工具:用于绘制直线;索套工具:创建任何形态的选区;钢笔工具:可以精确绘制直线或曲线路径;文本工具:用于创建文本或文本域;椭圆工具:绘制椭圆或圆;矩形工具:绘制矩形或正方形;铅笔工具:可以绘制任意线条或图形;刷子工具:用于着色的一种工具,可以创造任意特殊效果;墨水瓶工具:用于填充线条或图形边框的颜色;油漆桶工具:改变物体的填充色;吸管工具:用于拾取颜色;橡皮擦工具:用于移动窗口中显示的视图。

……三、学习使用工具进入绘画四、本课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Flash的基本界面特征,强调工具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Flash 动画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六、课外作业上机操作,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出相应的图形。

第二课时一、找学生到前面绘画出立体球二、学生自学下面知识点:Flash中的时间轴主要由图层、帧组成。

A、帧(frame):传统意义上的动画是由一张张单独的胶片组成,将这些静止画面连续播放,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就产生连续运动的动画效果,而Flash的帧就如同电影胶片,按时间轴窗格中每一帧画面的顺序播放就产生了动画效果。

B、图层(layer):动画中的每一帧都是由多个图层中的图片重叠组成的,不同图层的画面元素,可以分别施加动画效果。

图层可以用透明的玻璃纸来比喻,当上面图层和下面图层的内容相重叠时,上面图层上的内容将遮挡住下面图层上的内容,所以有时需要调整图层的叠放顺序。

三、制作一个小球运动的动画步骤:通过大屏幕演示操作过程:1、打开Flash新建一个Flash电影文档;2、单击工具栏中的椭圆工具,即选定椭圆工具;3、在工作区里所要绘制小球的地方,按住鼠标左键进行拖动,松掉鼠标即完成绘制(同时按住Shift 键可绘出正圆);4、添加渐进色,去掉边线,使其看起来很像小球,5、绘制完球后,用箭头工具将小球选定,在插入菜单中选“转换为元件”然后移动到适当的位置;6、在时间轴上的第30帧按F6(或单击插入关键帧菜单)插入一关键帧;7、在工作区内用箭头工具将小球移动到结束运动的位置;8、单击回到第一帧,打开实例浮动面板,在帧数标签中选择图形;9、时间轴上从第一帧到第30帧出现了一个蓝色背景的实线箭头,动画制作完成;10、按Ctrl+Enter观看最终效果。

四、学生练习操作:1、演示一个小球的动画加旋转,方法:选中开始帧后打开属性对话框,在旋转中选择一项,再定义转几次。

2、学生制作练习3、制作一个纯色圆形,再作动画加旋转,让学生看看是不是在旋转,说说为什么?(小结:没有方向性的图形,没有办法看出在旋转)4、加停止命令:现在学的停止命令是加在帧上的。

比如要在动画的最后一帧上停止。

方法:选中最后一帧,打开动作面板,在影片控制中选stop一项,双击。

五、本课小结在这一课中,学习如何制作Flash的第一个动画,同时掌握了帧的应用,更深一步地了解了Flash制作动画的方式方法。

六、课外作业上机完成该动画的制作。

三、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导入图片绘制青蛙教学重点:1.在网上搜索青蛙、荷花、池塘等词查找相关的图片;2.学习在flash 中插入图片。

教学过程:1、在地址栏里写入在网上搜索青蛙、荷花、池塘等词查找相关的图片,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2、如果找不到的在网上邻居中的teacher中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打开flash在文件菜单中选导入一项,将找到的图片导入场景中。

4、用导入到库一项将其它图片导入到库中,然后拖到场景中,看有什么区别。

5、学生练习。

6、将荷花图片设为背景图片。

方法:将荷花图片放入场景中,选中后,打开属性设置图片大小与场景大小相同。

X、Y的值设为0。

7、学生练习。

8、学画青蛙。

插入第二层,插入青蛙图片用自由变形工具改变大小、位置。

9、将第一、第二层锁定,插入第三层,照着第二层的青蛙画出青蛙的形状。

10、学习使用铅笔工具和直线工具进行绘画,学习使用颜料桶工具进行填色。

11、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画蝌蚪和元件库的使用教学重点:学习元件库的使用,完成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1、打开荷花flash绘制蝌蚪并创建动画效果2、示范蝌蚪的画法,学生练习3、将蝌蚪转换为元件,然后制作蝌蚪由场景外部向青蛙游动的动画,(创建补间动画)学生练习。

4、建立新的图层,在窗口菜单中打开库,或按F11快捷键直接打开库。

在库中会有建立的所有元件和导入的图形文件,将蝌蚪直接拖到场景中的新图层。

5、需要几只蝌蚪就建立几个层,每层只能作一动画。

6、用自由变形工具改变蝌蚪的大小和方向,让蝌蚪从不同方向游向青蛙。

学生练习。

7、测试影片观看效果。

四、牵牛花儿开教学目标:1、制作牵牛花开动画,学会使用制作Flash逐帧动画;2、进一步熟悉Flash元件操作。

教学重点:制作逐帧动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用第一课介绍的书角花为例,引导学生说出逐帧动画的特点二、新授内容画牵牛花逐渐开放,每一帧都是关键帧,代表着牵牛花开放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花开的顺序不能错三、试一试引导学生尝试体会“洋葱皮”效果及其用途,并借助“绘图纸”工具调整牵牛花各帧上图形的位置,使动画更加流畅四、学生操作,老师巡回指导五、作品展示五、转动的风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制作风车,能了解运用Flash中动作补间的另外一种形式:旋转运动;2.在第三课的基础上再次运用图层,认识图层在Flash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教学重点:多图层的运用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练习法:实践演练,在做中学小组合作法:小组交流互助,学习他人优点,促进自我改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激情引趣师:转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转动也是动画制作经常用到的一种动画效果。

使用FLASH动作补间能方便地制作物体旋转的动画效果。

下面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老师制作的“风车”。

二、制作动画:师:今天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看谁的风车先转起来。

活动1:比赛画风车A、学生看书自学,P25-26(上),绘制风车小提示:画好一个叶片,复制出其余叶片后可以通过“修改——变形”实现风车叶片的旋转,教材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操作,学生可任意选择变形的方式;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来实现。

为风车配色的操作完成后,选择“查看——转到——场景1”或者直接单击“场景1”图标,回到场景中进行下一步操作。

风车的绘制,可按照教材中提供的方法,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

B、找学生到前面演示自学效果C、教师点拨“修改——变形”这部分内容D、欣赏学生绘制的风车活动2:风车转起来A、自学“我来做”上面的一部分——将风车图形转换成元件并设置旋转动作。

小提示:将风车转化为元件的时候,要将风车的所有叶片及中心一起选中。

B、大家一起播放,看谁的先转起来,同时播放歌曲《三月三》。

C、互相帮助,让大家有风车都转起来。

D、学生演示,巩固自学的知识,教师点拨。

三、集体再一次欣赏,在音乐声中,风车转动,课堂气氛活跃。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把上一节课制作的风车找出来,并一起播放。

二、继续完成做一做第二部分A、学生看书,自学P26下,学习动作补间的另一种形式——转动。

B、问:观察两个风车的转动速度,让学生体会在属性面板中所设置的旋转次数与最终的风车转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小提示:“插入图层,制作一个新风车”:使新风车的第二个关键帧选取的位置和第一个风车保持一致,通过设置新风车的旋转次数(与第一个风车不同),可以认识旋转次数与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旋转次数越多,风车转速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