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ed410ac5acfa1c7ab00cc6b.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二、主题回顾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21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武松-《景阳冈》-《水浒传》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df828cf01dc281e53af0e1.png)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教案设计【2篇】【篇1】《走近鲁迅——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3、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并拓展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4、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了解鲁迅,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新课。
二、学生静读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三、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小练笔练习。
群文阅读资料:鲁迅爱书的故事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
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
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
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
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
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
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
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
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
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
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
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
中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中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10c9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9.png)
第2篇中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2、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3、能写作简单的说明文学习重点和难点:用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说明文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你所知道的表达方式提问,引出说明文这种文体。
二、讲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包括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三、快速浏览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牧鹅散记》《大自然的语言》《长河落日扁》,根据前面所讲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解读这几篇文章。
1、这几篇说明文的类别分别是什么?除《牧鹅散记》是事物说明文外,其余三篇文章都是阐述事理的说明文。
2、说明对象《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说明对象是声音,《牧鹅散记》的说明对象是鹅,《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或物候现象,《长河落日扁》的说明对象是落日。
3、说明顺序明确这几篇文章的说明顺序4、说明方法从这几篇文章中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例句。
5、说明文语言这几篇文章哪些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选作一题)1、仿照《母鹅散记》写一篇介绍动物生活习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会听见的》前三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教学后记:由于初次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不太习惯,所以上起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学生学习起来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后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3篇中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基本理论1. 含义: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2. 特征:同一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3. 研究者:赵镜中、吴敏而、王林、蒋军晶、孙双金、余映潮、郭初阳4.意义: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让学生自己去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依凭“多文本”优势,发挥阅读策略(连读、重读、比较…);引发学生的自由探究二、设计要领1. 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A 王林: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减什么?繁琐的课文分析;大量的无谓的朗读;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似是而非的语文知识;对课文人文内涵的过度挖掘……加什么?不同角度切入的群文;真实生活中的阅读策略;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B蒋军晶:教师“让学”,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要学会放弃,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教师不能将“朗读”、“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必须根据读物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尝试生活化阅读普通一线教师——“编者”,拥有“选择”的自由与责任!2. 结构化安排选文1) 选文类型丰富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实用性文本,例如新闻报道、说明书、广告、通告;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初中生群文阅读素养教案
![初中生群文阅读素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25e8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6.png)
初中生群文阅读素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筛选、整合、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的概念与重要性。
2. 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3. 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
4. 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群文阅读的学习。
2. 教学环节一: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1)教师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文章,并从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思考讨论的一种阅读方式。
(2)引导学生认识到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如提高阅读速度、拓宽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等。
教学环节二: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如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关键词、段落大意等。
(2)学生进行实践,阅读几篇文章,尝试筛选和整合其中的信息。
教学环节三: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1)教师介绍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技巧,如跳读、略读、扫读等。
(2)学生进行实践,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学环节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概念和方法。
(2)学生进行实践,对阅读过的文章进行批判性分析和创新性思考。
教学环节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思考方式,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筛选、整合、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3. 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4. 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群文阅读素材:教师准备相关的文章或阅读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和实践。
2. 阅读技巧指导:教师提供关于筛选、整合、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指导资料或视频。
七上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七上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df689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b.png)
七上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阅读多样化的文本,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七上语文群文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多元思维。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以“世界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为主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内容如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几幅名著插图,鼓励学生猜测插图中的人物身份并展开讨论。
引发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核心阅读(30分钟)选择三段名著中的对话或描写,让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理解并讨论文本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该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们的行为举止有何特点?这些特点给你的什么启示?3.分析评价(25分钟)学生回到整体课堂,每个小组从自己的阅读材料中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评价。
小组成员轮流陈述并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指导。
4.创设情境(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情境,要求学生扮演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段对话或剧情,在情境中展示人物形象。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并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探究人物形象。
5.总结和拓展(20分钟)学生回到个体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总结和拓展。
可以以写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个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以及小组合作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个人作品和表现来评价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名著的读书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群文阅读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0b60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8.png)
第1篇教学设计群文解读:本节课的四篇小小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选文在环境描写、语言运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方面极具特色。
教学目标:1、快速流利地朗读阅读材料。
2、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会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的高贵品质。
教学准备:《哑巴渡》《馒头的故事》《爱之链》阅读材料、群文阅读自学记载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梳理学法,交流体会1、梳理《桥》的写法及写作特点。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桥》的第一课时,胡老师相信文中的老支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屏显:图片《桥》的背景。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2)是呀,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多么的无私无畏啊!回忆一下,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课文是怎样表现出来的?2、梳理《桥》的写作特点,感受人物高贵品质。
(1)预设:“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运用了环境描写,它们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还为下文山洪的暴发做了铺垫。
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还有很多,谁还能补充?(2)听了他的发言,你有什么体会?你能有感情的读读吗?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样?请你也来读读?还有谁能说说像这样的句子?小结:它们都是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洪水疯狂、肆掠,而且烘托出了老汉的沉着、镇定、无私无畏。
(3)老支书的高贵品质还从哪里体会到的?你能读出来吗?除了这些,你们还有补充的吗?小结:课文多处通过对老支书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老支书在紧急关头不顾自己与儿子的安危,不徇私情。
(4)同学们,文章的结尾你想到没有,说说你的看法?小结:是的,课文的结尾设置悬念,不仅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而且感人至深,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3、小结学法。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97e6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3.png)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3篇(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人教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1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包含的父子深情。
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课文中心的作用。
教法——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述重点段落,体会描写的好处。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1、检查预习:⑴给加点字注音,齐读。
⑵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含义。
2、以小故事,激发情感,引入新课:父亲与母亲不同的送别方式:一个用行动,一个用表情或语言。
如父亲或许早早起床准备好行李,口理会说你走吧我就不送了,但在你走后父亲却会默默地站在某处目送,而母亲则会一边送一边流泪。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课文感情。
4、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⑴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着重写哪一次?⑵以背影为线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⑶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讨论:课文四次写“背影”。
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
着重写在车站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时的背影。
难忘背影——点题。
(1段)家境:祸不单行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2、3段)描写背影送别前:细心关照为写背影做铺垫(4、5段) 买桔子:周到入微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6段)再现背影——思念。
(7段)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抒发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5、分段朗读,加深理解。
思考: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讨论: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
这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爱的崇高。
6、朗读课文,准备复述“望父买桔”一段。
第二课时1、读4、5段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⑴因为事忙,托人送我,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
⑵尽管有事,终于决定自己亲自去送。
⑶给我选定座位。
⑷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52cd3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9.png)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群文阅读的概念和意义群文阅读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多篇具有关联性和可比性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式。
群文阅读强调学生对文章进行系统性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深化对单篇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3.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1.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关联性和可比性的多篇阅读材料。
2. 安排适当的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分析文章。
3.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对多篇阅读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群文阅读的实践案例以《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部经典小说为例,可以设计一个以“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形象与主题”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1. 选取三部经典小说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篇章,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2. 引导学生对三篇代表性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初步了解三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3. 引导学生对三部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小说之间的异同点;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加深对三部小说的理解;5.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七年级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ee6441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f.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七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写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合适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诗歌、短篇小说、传记等;2. 阅读指导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3. 组建小组,每个小组4-5名学生,确保每个小组存在多样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群文阅读。
解释群文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思考一下他们自己在学校或家庭中喜欢阅读的群文材料,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介绍群文材料(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准备好的群文材料,并简要介绍每个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 鼓励学生提问并对材料进行初步预测。
第三步:小组阅读与讨论(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篇群文材料。
2. 学生通过轮流阅读和讨论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回答阅读指导问题。
3. 教师在小组中巡视,辅导并引导学生的讨论。
第四步:小组展示(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阅读的群文材料。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提问。
第五步:个人总结(10分钟)1. 学生思考并记录下他们对群文阅读的体会和收获。
2.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第六步:课堂反思(5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群文阅读教学。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通过群体讨论和分享,拓展对群文的理解和诠释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通过这种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群文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初中群文阅读寓言教案设计
![初中群文阅读寓言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946a5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1.png)
初中群文阅读寓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寓言故事。
2. 通过群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分享阅读体验的习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三个不同主题的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刻舟求剑》、《乌鸦和狐狸》作为群文阅读材料。
2. 教学目标:理解每个寓言故事的主题,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三个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
2. 课堂导入:通过讨论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
3.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个寓言故事。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故事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寓意。
4.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寓言故事,理解故事的主题。
5. 深入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个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寓言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笔记、分享交流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思维品质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狐狸和葡萄》、《刻舟求剑》、《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故事。
2. 辅助材料:相关寓言故事的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寓言故事的背景知识、解读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共5篇)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04ae6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d.png)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学习目标:1、通过群文阅读比较发现写人文章的一些规律,完成一篇文章的构思,克服作文的畏难心理,激发对作文的热爱,对阅读的兴趣。
2、提高阅读能力,学习运用默读、精读、浏览、跳读、扫视、批注等阅读方法。
教学内容:群文:《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推荐阅读:《少年闰土》原文学习方法:1、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群文阅读去比较,去发现,去交流,去思考,从而获得写作的一些方法。
2、让学生在获得写作方法的同时,即时运用这些方法。
完成一篇作文的大体构思,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四张表格:1、文章人物、内容2、文章结构顺序3、人物描写4、群文阅读探究总表。
请同学们课前阅读三篇课文《詹天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完成表格1、2、3的填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周,老师问同学们学语文什么最难。
有很多同学告诉我作文最难,特别是写人的作文。
交给老师的纸条上这样写着:写人的作文太难了,要写人的优点、缺点,还要是特点,还要写外貌、性格、爱好,还要写什么口头禅之类,非常麻烦!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挑战这个难题,通过群文阅读来探寻写人作文的奥妙,找寻写作的方法,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也“活”起来。
二、群文阅读指导(一)让学生发现群文阅读的重要方法——比较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我们会自然的对他们进行——比较。
会发现它们的不同点,也会发现他们的相同点,通过思考从而找出写作的一些方法。
(板书)(二)群文阅读合作探究1.师引导生第一次合作探究写人的文章一定要从无数多的人中选出一群或一个来写。
比较这三篇文章作者选择的写对象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发现什么问题,又有什么收获,之后我们也来确定自己这次写人作文的写作对象。
解决第一个问题:写谁?不同点:选择的人不同。
相同点:作者对他们的写作对象非常熟悉或了解。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e51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8.png)
群文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通过群文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
2.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每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3.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4.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总结:教师总结每篇文章的特点,强调阅读技巧和方法。
6.拓展: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测试进行评价。
2.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3.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写作练习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相关文章,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体。
2.阅读理解测试题。
3.写作练习题目。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
2.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每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f622a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3.png)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辨能力;3. 提高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1. 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2. 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通过群文阅读,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群众文艺作品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第二步: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群众文艺作品的特点和分类,并讲解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
第三步:群体合作(3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群众文艺作品进行研究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推荐选择。
第四步:展示交流(2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群众文艺作品,并做出简要的鉴赏和评价。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
第五步: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分类、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住重点和要点。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情况、听取学生对群众文艺作品的鉴赏和评价以及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群文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群众文艺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这一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了多方面的教育目标。
希望这个教案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优秀11篇
![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优秀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02f7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png)
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优秀11篇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阅读《我们爱祖国》,认识“我、国、子、朵、坡”五个字。
(2)、学习韵母O,掌握其字形,读音及写法,会读带四声的O。
(3)、继续学习四声2、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书中图画、挂图、卡片、、游戏等手段服务教学。
(2)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记忆字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学习活动中领悟、体会。
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培养小朋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单韵母“O”,认识字形,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O的四声及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准备:带O及四个声调的字母卡片生字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出示拼音卡,认读a和它的四声。
二、识字1、看图:有哪些动物师:它们都喜欢什么?我们学完儿歌就知道了。
2、(出示《我们爱祖国》儿歌),读熟儿歌。
(1)让学生利用学前的识字基础试读。
(2)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指名读一读。
(3)会读的同学领读。
(4)自己练读(5)指名读3、在会读儿歌的基础上,认识五个字(1)在儿歌中认字(2)认词语(3)读生字卡(4)生字宝宝找家(游戏)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选文:古诗《元日》(宋)王安石、《元夕》(宋)欧阳修,《社日诗》(唐)王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勾画关键词句、写批注、交流”等方法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多文本阅读和分享,提升学生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1、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
2、尊重不一样的传统风俗,感受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课件、拓展阅读材料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读写结合。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02ecb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0.png)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进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1. 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
2. 优秀的中外经典群文作品选读,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群文作品的核心内容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进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方法:
1. 大课堂讲授法;
2. 小组讨论法;
3. 阅读速读法。
六、教学流程:
1. 课前热身(5分钟):师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群文阅读的认识和兴趣。
2. 知识讲授(30分钟):
(1)什么是群文阅读?
(2)群文阅读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进行群文阅读?
3. 课内实践(3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经典群文作品展开互动交流。
(2)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体会文本内在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4. 课后延伸(10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阐述群文阅读对自己的意义。
七、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好坏程度;
2. 成果评价: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及文章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初一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f9259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a.png)
初一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选读:- 《孔子家语》- 《史记·弟子传》2. 现代文选读:- 《荷塘月色》(朱自清)- 《小桥流水人家》(朱自清)三、教学步骤1. 引入在课堂开始时,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你们知道他的家教是怎样的吗?”2. 文言文选读a. 学习《孔子家语》中的《临淄子》篇,了解孔子家庭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受古人的家庭教育观念。
b. 学习《史记·弟子传》中关于孔子弟子的记载,通过对孔子弟子人物形象的理解,拓宽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3. 现代文选读a. 阅读《荷塘月色》,分析朱自清通过对荷塘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意义。
b. 阅读《小桥流水人家》,了解朱自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乡村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促使他们思考乡村价值的重要性。
4. 总结综合群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对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学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文言文和现代文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互相启发思考,提高学习效果。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范围,增加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参与讨论和思考等,进行评价与记录。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并批改,评价学生对文言文和现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充实其人文素养。
同时,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fba3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6.png)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文本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世界观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以短篇小说为主要阅读文本,辅以诗歌和戏剧文本。
2.2 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问题、图片或故事情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预测和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2)整体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整个文本,了解情节和人物,回答与内容相关的问题。
(3)细节阅读: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关联词和重点句子,分析细节并进行理解。
(4)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写作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
(5)创意表达: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通过绘画、写作、剧本创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小说相关的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3.2 整体阅读学生阅读整个短篇小说并回答问题,确保对情节和人物角色有一定的了解。
3.3 细节阅读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通过标注关键词、关联词和重点句子的方式,分析文本细节,进行深入理解。
3.4 情感体验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以增强对文本中情感和思想的理解和体会。
3.5 创意表达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写作、剧本创作等,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以及评估他们在表达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群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和表达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加深对文化背景和世界观的认识和尊重。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bcf74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d.png)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阅读教学目标1. 理解群文的结构特点,初步接触群文的阅读方法;2. 通过阅读群文,学习文学概念、了解社会发展,体会文学艺术的美;3. 训练朗读群文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 通过群文的阅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提升学习能力;二、基本结构1. 激发学生积极性;2. 准备阶段:老师准备语文群文资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布置课堂阅读任务;3. 明确阅读任务,依据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资料的阅读;4.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群文的特色,拓展相关话题,加深顾客对文言文和群文的理解;5. 练习和综合应用阶段:利用老师教导的文言文方法和群文阅读方法进行有效地练习。
三、教学重点找出群文文本中的结构特点:群文是由“题干—针解—说明”组成,题干既是群文的主题,也是引导读者理解和表达的重要词素;针解把题干进一步解释,可以帮助读者获得正确的思考把握文本的方法;说明把群文的理论内容详细地讲述到位,可以根据群文信息记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积极性:开展一些游戏,让学生结交朋友,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2. 准备阶段:老师介绍群文的结构特点,分析群文的主题及题意;3. 领读阶段: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群文,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和群文的理解;4. 集体讨论: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方法,总结群文的特点,拓展相关话题,加深顾客对文言文和群文的理解。
5. 练习和综合应用:通过训练朗读群文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朗读群文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老师和学生可以得到把文言文阅读方法和群文阅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阅读文本中,从而提高其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3篇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8672c3bd64783e08122b0b.png)
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3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群文阅读优秀教学设计1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最聪明、最勇敢、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可要加油啊!我听好多老师都夸咱们班的小朋友聪明,那你认为咱们班谁最聪明?现在,我想请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帮个忙,就在刚才蓝猫和淘气在飞船上吵了起来,我想你们劝劝他们,你们愿意吗?(放课件:蓝猫和淘气吵架)在这么多小朋友的劝说下,我们看看他们怎么做?(课件:蓝猫和淘气和好了)小朋友,你们真能干!现在,蓝猫和淘气和好了,紧紧的挨在一起,笑得多开心啊!有个韵母就发挨在一起的挨这个音。
我们现在就一起认识它好吗?小朋友先看黑板(贴上单韵母a和i)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两个韵母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韵母,我们叫它复韵母。
(移动i紧挨着a的右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个复韵母aieiui。
(板书)二、互动学习(一)学习复韵母ai。
1、教师范读ai。
教发音方法。
(领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2、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字发ai的音?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非常认真,ai娃娃特别高兴,就请来他的好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看它们是谁?(课件:拼音娃娃dtnl)4、ai和他的好朋友见面,会怎样打招呼呢?和你的好朋友一块想一想,说一说。
(同桌试拼音节指名拼读齐拼音节男女对口令)(二)学习复韵母ei1、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大力水手)大力水手力气非常大,他经常帮助别人,你们有谁愿意当一当大力水手?那好,咱们举行一次大力水手扳手腕比赛,谁赢了,谁就是大力水手!你们想参加吗?(扳手腕比赛)2、刚才听到小朋友憋足了劲,拉长声音都发ei的音。
声音短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复韵母ei的音。
(出示ei)3、练习发ei的音。
初三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738c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1.png)
初三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和文学知识;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等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写作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群文阅读选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选择一些名著、经典文学作品等进行群读;2. 阅读分析: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等;3. 交流讨论: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见解;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作品当中。
【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通过简短的导入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2. 知识讲解:对群文阅读的方法、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3. 阅读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群读,让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情节设置等;4.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范围内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5. 作文写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作品中的情节或人物形象等进行写作练习;6.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分享,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写作情况,了解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通过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评估他们的表达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3. 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和分享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教学资源】1. 群文阅读的书籍或文学作品;2. 讲解PPT;3. 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或讨论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交流和写作的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准备
与资源
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
准备教具材料:
电脑多媒体课件
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
——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生互动
激趣导入
课前了解秋天时候周围景色的变化。
师:四季各有各独特魅力之处,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在四季时候的基本变化情形:春天,万物复苏,小草破土而出及树叶渐渐长出的过程;夏天:各种花朵的盛开,绚丽多彩;秋天,金黄大地,农民丰收之际,但是秋风萧瑟,落叶一地;冬天,漫天白色,阳光的反射更是另一番景致。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设计》
单位:xx乡xx中学执教人:x云x
课题名称
抓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借景抒情
教材版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
课时
1课时
教材
分析
“自然风光”是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的一组课文。这一组课文中主要介绍的是作家对于“自然环境”在不同时期的外在表现: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其中朱自清《春》是一篇描写和赞美春天之景色的浪漫文章;老舍《济南的冬天》借对济南冬天景色之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对该城市那种念念不忘的情怀;何其芳《秋天》则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深情絮语。
1.抽生回答,集体评议。
2.朗读感悟景色的奇丽。
(二)作者借景抒情的句子
1.小组合作,找出描写诗人心情的句子,并在组内说一说其实如何展现自己内心的心情。
2.抽生回答,集体评议。
3.朗读感悟诗人的作诗感情。
4.教师PPT演示,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小结:通过学习了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我们了解了作者在表达自己感情时候往往与周边景物结合起来进行表达。知道他们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当时所处的位置。通过对同一类文章的阅读和了解,拓展学生知识的视野。
教师从三篇文章进行小结,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按要求完成。
约20分钟
课文
总结
师: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地大物博、山河秀丽的国家,尤其是四季的变化更为其添加了另一层色彩。
约3分钟
板书
设计
《春》 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春天的到来
《济南的冬天》 温晴空灵 冬天的济南 赞美之情
《秋天》 清静悠远 乡村秋景图
板书
欣赏图片
约2分钟
谈话导入,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一、教学活动一:
教Hale Waihona Puke 介绍作者:师:询问学生喜欢那个季节及原因,再引出今天要讲的主题: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以及何其芳《秋天》
学生齐读课题
约2分钟
合作
探究
二、教学活动二: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一)体会景色的奇丽
师过渡: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PPT展示)请同学们小组进行合作探讨: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给我们描绘了四季奇丽的景色?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把它标出来。
学情
分析
本课为群文阅读教学课,是在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的情况下开展的,所以本课教学通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进而感悟四季风景之变化。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课题,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学会浏览这一阅读方式,作快速同步阅读,进一步感悟借景抒情之意。
1.学生小声读课文,注意文中字词的读音。
2.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3.学生举手回答。
约14-
16分钟
拓展
创新
三、活动三:朗读感悟(群文阅读)
1.出示阅读材料,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要求:快速阅读;勾画文章重点句段。
2.学生根据导读提示,自主阅读。
2.组内选举代表发言,集体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展示PPT。
作业
设计
结合课外文章《夏感》。用快速阅读和抓文章重点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作家在写作之时如何进行借景抒情。
展示《夏感》
2 分 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了解诗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如何借景抒情。
3.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动脑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同步文章,进一步了解作者们的写作手法及生活背景,了解四季景色之变化及作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描写的。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与如何借景抒情。
课后
反思
本次所上的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组诗文。诗文中诗人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在四季之中,作者看到大地的四季景色之变化与自己当时的基本生活背景及情形相结合,恰当地表现与完美的结合将作者的思想表现的淋淋尽致。诗人在大地独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用最简练诗句揭示了意味深长的生活色彩,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