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自整
课程理论流派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课程就是教育性经验,而不是“思想”出来的,是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是在做中学到的。
主张在活动是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形态,让学生在“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实用主义认为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杜威反对科学中心论,主张儿童中心主义。
杜威所列出的“暗示、问题、加设、推理、验证”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实质上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他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
他根据经验发展的顺序,以儿童为起点,调和了“心里组织”和“逻辑组织”的矛盾。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认为,社会的遗传核心就是“共同文化因素的遗传”。
教育是影响人类社会进化的基本因素,因为它的存在,知识才能够进步、积累和精炼。
要注意那些相对稳定的、不变的“人类文化中的共同要素”。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传递文化遗产,“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的核心”。
要素主义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社会的进步,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传递文化遗产,“使每一代人拥有足以代表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宝贵的各种观念、意义谅解和理想的共同的核心”。
要素主义认为教师是宇宙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传递文化要素,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
因此,要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心理顺序来组织经验学科课程最明显的特征。
要素主义还使学科课程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从而确立了学科课程的地位。
三、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第四,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解析: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考点解析: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理论】1.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本质的差别。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在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它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每门学科的课程要根据科学的联系性、连贯性进行编制。
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其代表人物是巴格莱。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源于对杜威实用主义“儿童中心”课程的反思,认为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技能,而教育和课程应当将人类文化要素传授给下一代。
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①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②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这一流派认为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
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课程流派
1.结构主义教育的产生:萌芽: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形成: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重视学科结构的重要性;倡导螺旋式课程;倡导发现学习2.结构主义课程的理论基础:1)皮亚杰的发生结构主义心理学:智力发展的阶段论;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构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转换性、自调性2)乔姆斯基(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3)莱维-斯特劳斯(法国)的结构主义人类学3.结构主义的课程主张:1)学科基本结构论2)强调学科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一致,主张螺旋式编制课程3)强调课程评价是“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的”4.教授学科结构的理由:1)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2)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可以将相关的事情重新构思、回忆起来,既有助于记忆。
3)领会基本的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把一件事情作为更普遍的事情的特例去理解。
4)在教材中强调结构和原理,可以弥补早期教材陈旧或落后带来的缺陷。
5.对结构主义课程观的评价:贡献: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把结构主义引进课程论、重视学习者在课程中的地位。
局限:(1)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区别性,忽略了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渗透性;(2)所谓的学科结构标准难于统一(3)以“学科结构”作为编写材料的原则,增加了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抽象性,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一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思想布鲁纳认为,教学不只是为了学生目前的学习,还应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选择知识,记住知识和改造知识,从而促进今后的学习.为此,教材就应该把反映该学科发展水平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作为主体.概念和原理越是基本,它们对于解决新问题,掌握新内容的适用性也就越大.如果学生掌握了作为该学科知识结构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学习其它知识内容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进一步认为,学习的早期教学就应该使用这相差悬殊的教材.同时,布鲁纳指也,这相样的教材组织呈现只有与儿童的智慧发展相匹配,才能使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顺利进行。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优点: • 响应了60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提 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在一定程度上纠 正了战前过于重视经验而忽视系统知识的 偏向。 • 肯定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要求发展学生 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的 精选。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缺陷: • 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进行精英主义的科 学教育; • 知识过于结构化和精深,导致学生无法接 受; • 过于强调分科,而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应着重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恰当地体现有价值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Structure来源于拉丁文Structum, 意思是指“经过聚拢和整理,构成某种有组 织的稳定统一体”。 • 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并非人的意识或存 在状态,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普遍 存在的系统与结构关系”。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指望用一种“全新 科学模式”,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以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意识形态色彩浓 厚的人文主义”,及其习以为常的历史阐 释方式。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四)哲学基础:结构主义 • 强调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据 某种结构或系统而构成的。 • 强调关系。现实的本质表现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 中。每个个体都是与他有关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 消解主体。人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而是系统 结构的一个因子。 • 强调转换。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动态 关系,变化是根本的特征。
课程与教学论流派
2.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传递文化要素,要把人类文化遗产 作为课程内容核心。因此,要按照逻辑顺序而不是心理顺 序来组织经验是学科课程最明显的特征。教师是教育宇宙 的中心,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指导。
要素主义使学科课程由从经验化转向了理论化,从而确立 了学科课程的地位,对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传递 社会文化、传递传统价值和社会主流价值方面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
发展主义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 论被学者们称为20世纪三大教学论流派
(四)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理论流派,其理论可追溯至皮亚杰
(J·Piaget)。
1.知识是在人的心灵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最终从 心灵内部建构而成的。
2.学习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 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问题
1、泰勒的课程理论介绍 2、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3、影响较大的现代教学理论流派
第二讲 影响较大的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影响较大的课程改革。 第一次改革出现在20世纪初,改革的理论是杜威的实用主 义思想; 第二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的理论基 础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第三次课程改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理论基础是 新兴的建构主义。
1.发展指的是儿童身心品质的质的变化。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指个性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二是指心理一般发 展而不是指身心的一般发展,三是包括动机,情感和意志 的发展。
2.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算是好的教学。
3.五项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 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 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一、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结构主义的定义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结构主义的 定义
六、论主动学习和活动教学法
• 皮亚杰认为,儿童真正的学习不是成人外加给 他的,而是自己独立进行的,儿童是通过自己 的活动来建构认知结构的,是主动的学习者。 主动学习的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奖励或惩罚之类 的外在强化,而是来自认知结构同化、顺应过 程中不平衡或冲突的状态的自我调节。
3.自我调节性(Self-regulation),指结构无需借 助外在因素而可自行进行自身的规律调节。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结构主义的 定义
• 由此,皮亚杰把结构视为“由具有整体性的若干规律组 成的一个自身调整性质的图式体系”。
所谓“图式”,乃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 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 图式不是神经系统的物质生理结构,而是指一种主体活 动的功能结构,即外部动作和内部思维的功能结构。在 婴儿出生之际,图式是本能动作,是遗传性的,在适应 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会得到不断的改变和发展。
?为此在教材的组织上布鲁纳反对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偏重知识本身逻辑顺序的直线式编排也不赞成进步教育儿童中心课程注重儿童兴趣的圆周式排列他强调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之间的转换和沟通提出以学科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螺旋式的课程编排
第五章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 一种西方教育思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 说为它奠定了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布鲁纳发起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是它形成 的标志。它强调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以及认知 能力的发展,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 现学习和早期教育。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曾对美 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课程改革产生过重大影 响。今天它的兴盛时期虽已过去,但在教育上 的影响仍较大。
第九讲 课程理论流派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进步主义课程理论)
(3)主动作业论:从活动论和经验论出发,杜威
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作业。
(4)课程平衡论:主张儿童与课程、活动与学科、
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兴趣与努力等都是统一
的。
(5)提倡课程实验。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进步主义课程理论) 4、历史功绩与不足
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一)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进步主义课程理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美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南北战争以后,美国生产力水平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经济突飞猛进,1894年工业 总产值就由1860年的19亿元猛增到95亿元,到1913年,工业 生产总量已超过英法德日四国总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主知主义教育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劳动力结构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美国的技术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率已经由19世纪末的30%上升 到20世纪前半叶的50%,人们信奉“有用即真理”的哲学观, 普遍“务实”,关注“实惠”。
馈标准、缺失性标准、困难性标准、生存性标准、适
当性标准、质量标准、兴趣标准。强调课程与学习者
四、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1、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初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开 始走上萧条之路,自 1929 年秋开始,欧美诸国相继 卷入一场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康茨 1932年《学校敢于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吗?》; 拉格 《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布拉梅尔 《教育目的和手段:世纪中的估价》、《走向改造 的教育哲学》等。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课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1.基本主张(1)经验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课程即那种对学生经验增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
(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活动课程论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实际经验为起点,从做中学。
一切学习都要通过“做”,由“做”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3)主动作业论所谓主动作业是着眼于儿童经验的发展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而获得的各种活动方式,如商业、烹饪、缝纫、纺织、木工等。
(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杜威并不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但他更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
他主张课程的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水平。
2.评价优点:(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1.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
课程理论流派的区分在教师招聘考试与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理论流派这一部分内容是常常会让学员陷入恐慌与迷茫,那么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各个课程理论流派的具体内容。
课程理论流派主要分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和后现代课程理论四个部分。
1.学科课程理论流派中主要包括三个流派: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以及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故此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他强调在设计课程时要把学科结构放在中心位置,课程设计必须保证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符合。
所谓的学科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布鲁纳认为只要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能够了解学科内容,实现学习目标了,因此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分科教学。
其次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格莱,他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小学阶段强调学习:读、写、算。
到了初中以后主要是“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
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除此之外,还强调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第三个是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是赫钦斯,认为课程内容要选择那些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即古典名著。
赫钦斯说“永恒学科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的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所以强调经典名著的学习。
2.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课程理论以及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杜威代表的经验中心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该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联系儿童的生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并且课程的组织要心理学化,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存在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是奈勒,鉴于学科中心与儿童中心太过于绝对,所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课程要由学生来选择和决定,学生需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因此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记忆口诀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记忆口诀一)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我们考试中最常考的理论之一,经常性考查人物和观点匹配。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该理论的分支、代表人物及具体内容,接下类我们将从这几方面展开。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A.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B.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C.课程实施上倡导发现式学习法。
2.要素主义观点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巴格莱核心观点:A.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B.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C.要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之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
3.永恒主义观点代表人物:赫钦斯A.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B.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
(二)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生中心,对我们新课改所提倡的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在考试中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核心观点:A.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B.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主义课程理论相较前面而言考试的频率较低,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
核心观点:A.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B.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因为社会是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实验室;C.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
结合上面的具体内容,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那么结合几个具体的题目来加深理解。
练习巩固1.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践脱离的是( )。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课程论C.后现代主义课程论D.经验主义课程论【答案】A。
解析: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教材必须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精华。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五(结构主义)
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意义: 1.基本结构是学科的精髓和概要,掌握了
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理解和把握整个学科, 且使这种理解易于进行。
2.基本结构是一种简化的知识,有助于学 生记忆。
3.基本结构具有“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 性”,结构化的知识越是基本,它对新问题的 适应面就越宽广。
4.基本结构“能够缩小学校‘高级’知识 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各级学校中 的知识保持连贯性。
课程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由各科领域的学 者、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二)尽早教授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学科的基础知识应尽可能早地教给学生,这是 布鲁纳在“何时教”问题上的重要观点。 “任 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 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为此,在教材的组织上,布鲁纳反对传统的“ 学科中心课程”偏重知识本身逻辑顺序的“直 线式”编排,也不赞成进步教育“儿童中心课 程”注重儿童兴趣的“圆周式”排列,他强调 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之间的转换和沟通,提出 以学科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螺旋式” 的课程编排。
良好的知识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简约性。即任何良好的知识结构总是 以最经济、最简单、最具有概括性的方式 表述自己的。
二是迁移性或生成性。即经过简约的结构 化的知识具有繁衍的价值,可以概括化的 结构性知识推出或生成新命题,使知识具 有广泛的适应性,增加知识的活力。
三、论课程与教学
(一)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2.物理经验和逻辑数学经验。物理经验是主体作用于客体 过程中,通过抽象而发现的客体的性质;逻辑数学经验则 是主体从自身的动作中抽取出的经验。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 1.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儿童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代表: John.Dewey杜威 W.H.Kilpatrick克伯屈课程目的——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课程内容——把学生直接参与其中的生活活动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
课程组织——只要把教材引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就是最好的设计。
基本特征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美国杜威:儿童和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编制课程要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特点:谁受教育;学习什么;为什么需要教育;如何进行教育;在怎样的环境中引起学习;需要怎样的控制。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法国卢梭:教育既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成熟的阶段,又要适应众多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两性差异。
代表: C.R.Rogers(罗杰斯) A.Maslow马斯洛目的——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实现为基本目标内容——以学生的需要和情意为基础设置的三类并行课程(学术性、人际关系及自我实现课程),来促进学生认知学习与情意学习的统一;组织——整合。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流派整理一、夸美纽斯的课程理论·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课程论: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即人人应该掌握各种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但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的理论。
1.课程分类夸美纽斯把课程分为三类: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宗教神学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体育、音乐、游戏等。
主要课程包括智慧、辩才、正直行为和笃信宗教的本质、核心和内容。
次要课程主要是指为主要课程服务的辅助性课程。
第三类课程主要是指增进健康和换发精神的娱乐游戏等课程。
2.课程体系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他提出,在国语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读、写、算和教义问答外,增加了几何测量、自然常识、地理、历史、唱歌和手工技艺等;在拉丁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七艺之外,主张增加物理、地理、历史,还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本民族语和一门现代外语课程。
3.教科的编写夸美纽斯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认为教科书应当是简明扼要的,内容排列应当是有系统的,而且应当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明白简单的语言来阐述。
4.课程论的特点:(1)扩大了学校教学科目的门类,突出了自然学科的地位,重视语文工具学习。
(2)确立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一)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
活动课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1.基本主张(1)(2),由“做”(3)(4)序。
2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二)学科中心课程理论1.主要流派(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重视联系性、它主张课(2)“儿童中心”③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
(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这一流派认为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
永恒主义对此的回答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永恒学科”是课程的核心。
2.评价优点:(1)按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编制课程,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3)受到悠久传统的支持,大多数教师对此习惯;(4)课程的构成比较简单,易于评价。
结构主义学派
例4-4
(a)((Poor)(John))((ran)(away))
如果用树形图表示会更加简明:
(b)
Poor John ran away
\ / \ /
\/ \ /
\ /
\ /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切分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说Poor John和ran away是句子的直接成分?而不是poor和John ran away,或者poor John ran和away?答案,也就是这里运用的标准,是替换性:看一个词语的序列是否可以被一个单词替换而结构保持不变。在Poor John ran away里,Poor John可以被John替换,ran away可以被ran替换。替换前后的结构都是表示某人做某事。用索绪尔的术语,我们可以说poor John和John, ran away和ran分别处于聚合关系之中。从句法功能讲它们是同一的。但是John ran away、poor John ran不能被任何单词替换而不改变结构。
由一个符号和那些跟它处于组合关系中的符号形成的序列有时叫做更严格意义上的结构(structure);处于聚合关系中的符号的类别叫做更严格意义上的系统(system)。现在,组合关系也叫做水平(horizontal)关系或链状(chain)关系;聚合关系也叫做垂直(vertical)关系或选择(choice)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我们给节点加上名词、动词、限定词、形容词、介词或名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等标记,可以更清楚地解析歧义,并揭示出用其他方法不易揭示的歧义。
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
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发现学习”为核心理念。
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
标签:结构主义;课程论;课程论流派;发现学习一、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已有的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
通过查阅已有的资料,了解到相关的著作和期刊论文比较多,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很少。
通过文献梳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一)国外的研究概况在查阅的资料中,发现国外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大都见于其流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中。
如: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观点。
施瓦布对美国课程从结构到实践乃至校本课程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是《学科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二)国内的研究概况我国关于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钟启泉写的《国外课程改革透视》1993年和《现代课程论》2003年;胡学曾写的《现代课程论纲要》1998年;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2007年;何其宗写的《现代外国教育理论流派述评》2006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2007年等。
国内的这些著作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但很少与我国的课程体系联系到一起,缺乏创新。
国内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相对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期刊比较少,而且有时二者会容易混淆其中的界限。
对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理论基础:①科学教育推动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产生;②以哲学为基础是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持此观点的著作及期刊有: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吕达写的《课程概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美岚,王琳写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载《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张华等写的《课程流派研究》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述评结构主义教育流派
述评结构主义教育流派
结构主义教育流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其理论基础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该理论认为,儿童从遗传性的认识“图式”开始,通过对环境的不断“同化”和“顺应”,发生主体与客体的平衡联系,从而使认识能力不断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识结构具有独自的特点,与成年人本质不同。
因此,他反对传统教育把儿童看做“年幼的成年人”进行教育,而主张依据儿童心理结构的特点进行教育与教学。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获得最好的发展。
总体而言,结构主义教育流派强调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依据儿童心理结构的特点进行教育与教学。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可能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走向建构主义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 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 • ……
谢谢大家!
• 先后获得美国卓越科学贡献奖(1962年)、 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和教育出版机构联合 奖(1969年)、梅里尔—派尔美机构的嘉 奖状(1970年)等奖励。
“战后以来,对现代的日本教育界产生了广 泛影响的人,恐怕就是杜威和布鲁纳 了。” ——广冈亮藏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布鲁纳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 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 异的三个阶段组成的阶段性的质的过程。 即: • 行为把握 • 图像把握 • 符号把握
三、关于课程内容
结构主义教学的原则: • 动机原则:教师要善于激发内在动机。 • 结构原则: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最 佳的知识结构。 • 程序原则: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符号性 表征。 • 反馈性原则:为更好地学习,学生必须得 到反馈。
四、关于课程组织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 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发展 潜力是可以发掘的,儿童做好了学习的准 备。 课程组织的关键:知识的“可转译性”和 “个别化”。
三、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学科结构:构成某学科框架的那些基本概念、 原则和方法。包括: • 组织结构:表明某一学科探究的界限。 • 实质结构:某门学科的概念、原则和原理。 • 句法结构:某门学科探究所使用的方法。
三、关于课程内容
为什么要学习学科结构: • 每一个学科(知识领域)都存在着基本的 结构,它可以使人的学习更经济和连贯。 •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实质性的知识; •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一般思维和方法的知识。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Structure来源于拉丁文Structum, 意思是指“经过聚拢和整理,构成某种有组 织的稳定统一体”。 • 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并非人的意识或存 在状态,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普遍 存在的系统与结构关系”。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指望用一种“全新 科学模式”,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以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意识形态色彩浓 厚的人文主义”,及其习以为常的历史阐 释方式。
四、关于课程组织
提出“螺旋式”课程组织: 吸收了直线式和圆周式课程编排的形式。直 线式组织体现出一阶段又一波扩散、加宽。
四、关于课程组织
学生学习的“发现法”: •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 以称为发现学习。 • 学生要像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知识。 • 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 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 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 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
二、关于课程目的
“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 于它可能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 们服务。”——布鲁纳 课程目的: • 利用课程所占有的知识容量,在学生有限 的接受能力之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传授 学科知识。 • 帮助学生获得训练迁移,培养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课程目的
训练迁移的两种类型: “训练的特殊迁移”:学生运用学过的东西, 发挥知识对某些工作的特殊适用性; “训练的非特殊迁移”:学习基本概念和原 理,使其成为日后进一步探究的基础。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皮亚杰: •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同化、顺应、 平衡。 • 学习是儿童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 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 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感觉运动阶段(0-2):通过反射等本能活 动发展认知能力。 • 前运算阶段(2-7):以表象或形象思维为 主要特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具体地作用于对 象,尚未达到使用语言和假说进行运算。 • 形式运算阶段(12-15或更大):形成了解 决各类问题的推理及逻辑能力。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应着重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恰当地体现有价值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优点: • 响应了60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提 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在一定程度上纠 正了战前过于重视经验而忽视系统知识的 偏向。 • 肯定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要求发展学生 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的 精选。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缺陷: • 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进行精英主义的科 学教育; • 知识过于结构化和精深,导致学生无法接 受; • 过于强调分科,而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内容提要
• • • • • 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关于课程目的 关于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组织 对结构主义课程的评价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 •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 《国防教育法》颁布; • 伍兹霍尔会议。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二)什么是“结构主义” • 广义地说,结构主义指的是60年代初以法 国巴黎为中心、继而在欧美知识界形成的 一种“时髦的思想方式”,或一股企图大 举改造传统人文学术的革新思潮。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三)代表人物 布鲁纳(J. S. Bruner ),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和教育家。1937年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 获学士学位,194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心 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西北大学等9所 高等学校获荣誉学位。 1959年撰写《教育过程》。 影响: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四)哲学基础:结构主义 • 强调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据 某种结构或系统而构成的。 • 强调关系。现实的本质表现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 中。每个个体都是与他有关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 消解主体。人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而是系统 结构的一个因子。 • 强调转换。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动态 关系,变化是根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