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与生活案例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位置》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位置》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e2422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f.png)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位置》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位置》是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文中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如教室、操场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位置关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不同的情境确定不同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元素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2.能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3.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位置关系词汇。
【教学难点】:1.体验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2.在复杂的生活场景中准确应用位置关系词汇。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他们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场景更感兴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地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4cf21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d.png)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一些启发。
这个实践活动是关于“数学与生活”的主题。
首先,我给学生们出了一个任务,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收集各种数字资料,比如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家庭用水、用电量等等。
然后,学生们需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比如计算家庭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分析家庭用水、用电的规律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到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比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平均数的计算、图表的绘制等等。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比较自己的数据和结果,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口头陈述、图表展示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这样的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会更多的交流技巧和沟通技能。
通过这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发现学生们在实践中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各位老师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级数学与生活上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与生活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622a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e.png)
一年级数学与生活上册教案。
一、教材概述一年级数学与生活上册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数学运算、图形的认识等。
该教材总共分为6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内容都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单元,我们需要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例如,对于第一单元,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是帮助学生通过认识生活中的物品,理解数的本质和数量的多少之间的关系;对于第二单元,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是通过比较不同物品之间的数量差异,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教学内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第一单元,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物品,通过让学生观察物品的数量差异,让他们认识到数的本质。
对于第二单元,我们可以通过将物品数量相同的不同物品两两比较,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教学方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例如,在讲解数的大小比较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比较,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我思考能力。
4.教学环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数学运算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再逐步引入符号,逐步提高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场景。
数学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加深记忆。
2.积极鼓励学生参与。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我们需要积极鼓励他们参与数学学习,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
测试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改进,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
四、总结通过对一年级数学与生活上册教案的详细介绍,我们不难发现,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8a2e7d9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1.png)
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示例:
购物计算: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让学生学习货币概念、加减法和找零等技能。
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找零的金额,帮助他们理解货币的价值和使用。
餐饮分数:教授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餐饮场景进行教学。
让学生计算菜单中食物的分数比例,例如半份、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并讨论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
测量与图形:在教授测量和图形概念时,可以带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测量和绘制图形的活动。
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测量尺寸、绘制平面图,或者在花园中测量植物的高度和周长。
时间管理:教授时间概念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管理进行教学。
让学生绘制自己的日程表,计算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并讨论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任务。
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际的数据收集活动,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统计和概率概念。
例如,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喜好或兴趣,并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的结果。
这些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将数学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292ed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7.png)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们常常会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趣味性的主题来设计课程。《可爱的企鹅》这一教学案例,便是以一年级学生喜爱的动物——企鹅为载体,结合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本案例围绕企鹅的特性,将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比较等基本概念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以企鹅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企鹅的肚子是白色的,而背部是黑色的?”“企鹅们站在一起,我们可以怎么比较它们的高度呢?”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5.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极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角是谁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企鹅”。
3.教师展示各种企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企鹅的特点,如羽毛颜色、身材、生活习性等。
4.引导学生思考:“企鹅们站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高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
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让数学和生活发生联系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让数学和生活发生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775210950029bd64783e2cb2.png)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让数学和生活发生联系课堂上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从生活中去找一些数学例子,曾经听到一位专家讲过:“给孩子们举例子,沾吃就明,沾玩就灵。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吃的和玩的。
这是他们头脑里最熟悉的生活经验,也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景,当我们给孩子们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才能让数学和生活发生联系,才能促进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发生。
今天当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时候,例题是这样的:一共有16个人去踢球,现在已经来了9个人,我们已经踢进去了4个球,还有几个人没来?这是一个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种带有干扰条件的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最难的就是要剔除出其中的多余条件,运用需要的条件才能准确地解答这道应用题。
师:请大家认真读题,谁能找到哪个条件是多余条件?生:我发现了“我们踢进去4个球”是多余条件。
师:那么要解决“还有几个人没来?”这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
生:一共16个人,已经来了9个人。
才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已知条件。
师:怎么解答呢?生:16-9=7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我想到了先把16分成10和6,用10减去9等于1,再用6+1=7.师:这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破十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生:还可以想加算减。
师:对!这是我们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解答完这道题之后我们要学会检查一下看看对不对,谁有好的检查方法?生:我知道,可以对照着题目的条件认真看一遍,你看这里一共有16个人,所以第一个数字就是先写16,接着来了9个人,那么第二个数字就是9,得数就是7,就是还有7个人没来。
师:这位同学的检查方法非常好,就是对照着题目认真梳理一遍自己的思路。
谁还有不同的检查方法。
生:我们还可以利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进行检查,因为还有7个人没来,再加上前面的9个人,所以就正好是一共有16个人。
师:这就是回头检查的好方法。
小学一年级讲数学故事
![小学一年级讲数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6bd4a3f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1.png)
小学一年级讲数学故事在故事中学到知识,在愉悦氛围中体验学习乐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小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小熊开店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b8afac31b765ce0408147b.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背景分析1.教材定位:《2011年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对于第一学段一年级孩子来说,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和认识理解数的意义就是成功迈入数学知识殿堂的第一步。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教材安排了2个大主题(可爱的校园、生活中的数)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认一认、写一写、说一说等形式整体感知数的意义。
教材对数的产生和数的作用等方面知识涉及内容还不够全面、体现面不足,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对于数的产生和作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安排了本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寻找数字宝宝的“影子”,让学生能够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对数的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过程。
2.学情分析:知识层面: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数数的基础;对生活中的数也有较多的接触和认识;并对数字符号的书写到达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但对数字符号抽象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对具体数的作用(基数与序数)认识不够,只能正确读、写0——10以内的数。
技能方面:学生能一一数数,但数数的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对于怎样才能数得又对又快没有评判的标准,还不能及时从“移物数数到点物数数”能力上进行过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画图表示物体数的多少,但对数量的认识和表示还不够具体和明晰,需要在生活中找出更多实例让学生体验感知数字可以表示任何个数物体的数量,只是所用单位不尽相同而已。
3.资源环境分析:关于数的认识,除了教材知识呈现的内容以外我们还可以从有很多方面着手进行扩充和添加。
例如:找一找身边的数,说意义和用途、讲数字演变的故事、用数量词玩一次比一次大的“接龙”游戏、用数字宝宝构图等知识都可以融入进数的认识之中,以求使学生全面感受“活灵活现”的数字生活。
综上所述,我在这堂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上进行了如下设计:二、实践学习活动目标1.通过对各种数字符号的认识,发展学生从直观数到抽象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和发展的了解。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应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96af37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3.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和简单的日常生活应用一、时间的认识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学会了认识时间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 时钟和钟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时钟。
时钟的外观通常是一个圆形的钟面,上面刻有数字和时针、分针、秒针等指针。
通过指针的位置,我们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从而了解时间信息。
2. 分钟和小时小时是用来表示一段时间的单位,通常用数字来表示。
一天被分成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又被分成60个分钟,分钟用来表示一小时内的时间段。
比如,8点钟可以表示为8小时,而8点30分则表示为8小时30分钟。
3. 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在时间的表示方式上,有两种常见的制度。
一种是24小时制,即一天被分成24个小时,从午夜开始,依次为0点、1点、2点,一直到第二天的午夜。
另一种是12小时制,即一天被分成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有12个小时。
上午从12点开始计算,下午从1点开始计算,一直到12点为止。
4. 时间的顺序时间是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的。
我们可以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词语来表示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
比如,早上起床是在天亮之后,下午放学则是在上午上课之后。
二、时间的简单应用时间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在我们的学习和游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关于时间的简单应用。
1. 日常活动的时间安排在一天中,我们有很多日常活动需要安排时间。
比如,早上起床、上学、吃午饭、上课、放学等。
了解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准时完成这些活动,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表。
2. 游戏和比赛中的计时在玩游戏或者参加比赛时,计时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知道自己花了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或者比赛。
例如,完成一个拼图游戏,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用了多长时间,以便与他人比较。
3. 制定计划和目标了解时间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计划和目标。
比如,我们可以设定一个学习目标,规定在每天的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https://img.taocdn.com/s3/m/7949deea5fbfc77da269b1d1.png)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内容: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练习一。
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 / 15单元学习重点: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学习难点: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数铅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范文最新推荐------------------------------------------------------ 数数、读数教学难点:有规律的数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师: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二、数数、读数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2、学生活动:3 / 15⑴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
⑵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
明确10个十是100。
(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3、圈一圈,数一数。
(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93d570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a.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在尊重教材、把脉学生的基础上,我对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了创造性重组,将“生活中的数”作为一节独立而完整的数学实践活动来进行设计与实施。
旨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此举不仅有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在从事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的同时,体会用数学的需求与乐趣。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在活动中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用曾经储备的数的知识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感受数学的魅力。
2.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探究、交流、操作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培养;经历互助研究、交流分享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培养。
3.学生对数学研究学习充满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主动尝试用所了解的数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
四、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数表示数量、顺序的方法并能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数的表达。
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1.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谈话:走进生活学习数学,我们身边就有数。
了解:同学们认识了哪些数,在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最小?哪个最大?这么多数,先将0到10这几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数,了解学生已有对数的认知与储备。
2.揭示课题导入:这么多数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能够见到它、用到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从事数学研究、数学思考、数学分享的积极性。
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初步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用到数,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呢?媒体呈现: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仔细观察、踊跃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71fc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f.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第1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
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测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测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0fbc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7.png)
小学一年级综合专项测题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学科,无处不在。
尽管在小学一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尚未深入探讨复杂的数学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可以发现的有关数学的生活例子。
1. 玩具计数:在玩具箱里,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概念来计算我们有多少个玩具。
例如,我们可以咕噜玩具车按顺序排列,一辆接一辆地数,然后记下每一辆车的编号。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学会数数并了解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2. 购物计算:当父母带我们去超市购物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来计算商品的价格。
比如,如果我们想买两袋苹果,而每袋苹果的价格是5元,我们可以用数学的加法概念计算出总价格是多少。
3. 量度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尺子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
例如,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书本的长度,用平衡秤来称量水果的重量。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例如单位和比较大小。
4. 时间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管理时间。
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钟表上的时间概念,例如学会读时钟和计算时间的长短。
当我们安排活动时,我们可以使用数学的概念来计算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并合理安排我们的日程表。
5. 游戏中的数学:许多游戏都包含数学元素,例如拼图游戏、数独和乐高积木。
通过参与这些游戏,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技巧。
6. 饮食中的比例:当我们准备食物时,需要用到各种比例和分数的概念。
例如,我们需要知道面粉和水的比例来制作面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食材加入到菜肴中。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学习数学中的分数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比例运算。
7. 交通规则:交通规则也与数学有关。
例如,我们需要遵守红绿灯的信号来控制交通流量,而这些信号的时间间隔是按照规定的数学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的。
8. 金钱概念:我们使用钱来交换商品和服务,这涉及到数学的概念,例如面值和价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87090e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a.png)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
这是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一个教学内容。
案例:“认识钟表”教学片段。
师:(戴上时钟太阳头饰走进教室)知道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吗?生:老师戴的是个美丽的太阳;是个钟面;是一个正在发光的时钟太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
知道时钟的用途吗?生:我知道时钟和表都是用来计时的。
师:的确,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地球迎着太阳自转一周就是一天,一天有24小时。
在一天中,时钟嘀嗒、嘀嗒地走个不停,给人们报时。
同学们知道古时候有钟表吗?生:犹如没有,因为爷爷说我家的那个钟是我出生的那年买的,假如古时候就有钟表,那我家早就应当有了。
师: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全凭直觉,看太阳出来了就下地干活,太阳快要落山就回家休息。
后来呀,人们觉得这样只凭直觉推断时间不便利,要是遇到天阴下雨不出太阳,那就无法推断时间了。
于是人们就创造了一种“滴水计时法”,就是用一只水桶装满水,让水从一个小孔里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个时辰。
在晚上,过一个时辰就有专人到街上报时,这个人叫更夫,过一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过两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两下更,一个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
这种计时法虽然更进步了点,但人们还是觉得存在不足,要是更夫睡着了或是不当心敲错了更,人们的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于是,聪慧的人们才创造了钟表。
一开始创造的钟表可大了,但它优点许多,人们不用总在那里守着,一到时间,钟表就会自动报时。
但是,要是体积小一点,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那可就更好了。
于是,人们不断改进钟表的结构,使钟表的零件越来越小,外观也越来越好看。
这就是今天我们到处都可见到的钟表。
同学们会看表吗?生:我只知道有时针和分针;我知道钟面上有12格。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关于钟面的学问。
(出示大钟面,进行钟面认识,学习读写时间的方法)现在,老师给每张桌子发一个钟面,同桌相互检查把握情况。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实际运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实际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f136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6.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实际运用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一、家庭购物数学应用题可以帮助孩子在家庭购物中学会计算物品的价格和优惠折扣。
例如,妈妈带着孩子去购买水果,数学题目可以是“某水果店的苹果原价4元/斤,现正在打8折,那么购买1.5斤苹果需要多少钱?”孩子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计算出答案。
这样的实际应用题能帮助孩子了解折扣的概念,同时培养其购物时的计算能力。
二、公交车乘坐数学应用题在公交车乘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孩子想坐公交车去公园玩耍,题目可以是“小明从家走到公交车站需要10分钟,公交车从小明家到公园需要15分钟,那么小明需要花多少时间从家到公园?”孩子需要将两个时间相加,计算出总时间。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孩子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壁画涂鸦数学应用题还可以在涂鸦创作中得到应用。
例如,孩子们参加涂鸦比赛,题目可以是“有一面墙,宽度是2米,高度是4米,孩子们准备用彩色油漆涂鸦,每平方米需要3桶油漆,请问他们需要多少桶油漆?”孩子需要将墙的面积与每平方米需要的油漆量相乘,计算出所需油漆的总量。
这样的应用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和计算能力。
四、蛋糕分割数学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分割场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孩子们准备吃蛋糕,题目可以是“一块蛋糕有8个小朋友要分享,每个小朋友可以吃1/4块,那么一共需要准备多少块蛋糕?”孩子需要将蛋糕的总块数除以每个小朋友的份量,计算出所需蛋糕的总量。
通过这样的应用题,孩子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掌握简单的分数计算方法。
五、花圃种植数学应用题在花圃种植中也有实际运用。
例如,孩子们在学校的花圃中种植花卉,题目可以是“花圃的长度是6米,宽度是3米,每平方米可以种植5盆花,那么一共能种植多少盆花?”孩子需要将花圃的面积与每平方米的花盆数相乘,计算出总的花盆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分析小鸟的游戏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分析小鸟的游戏](https://img.taocdn.com/s3/m/aeca6dc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小学一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及分析:小鸟的游戏在数学《学习6之内的减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6只小鸟(其中1只大,5只小,有2只是黄色的,4只是蓝色的)目的是为了在活动操作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培育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踊跃思维能力。
一:开始部份,教师一出示小鸟,孩子们就被6只美丽的鸟儿吸引了,于是大家各抒己见的从小鸟的皇冠、羽毛、翅膀夸奖了一翻,还时不时表现出喜爱之情。
我给了孩子想说的机缘,孩子们兴趣更浓了。
二:说说不一样:说一说6只小鸟有什么不一样教师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幼儿1:有1只小鸟戴皇冠,5只小鸟没有。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这么,美丽的地方都被你发现了)幼儿2:有2只黄色的,4只兰色的(教师:小鸟它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哦,太伶俐了)幼儿3:有3只在树上,有3只在空中。
(教师:真不错,被你发现了这个不同,树上的鸟儿为你唱歌,空中的鸟儿要为你跳舞)教师一边回馈幼儿的回答一边列出6的分成式,温习6的组成。
三:小鸟捉迷藏:学习6的减法师:美丽的小鸟很喜欢聪明的你们,它想与你们玩捉迷藏.幼儿闭上眼睛,相应小鸟躲藏,幼儿睁眼后说说哪些小鸟藏起来了!如幼儿:戴皇冠的躲起来了!(教师:6只小鸟中,最美的1只小鸟公主躲起来了,还剩哪些鸟?有几只?)根据孩子的回答教师运用相应数字列式孩子们在教师的游戏引导下自但是然中列出了很多不同的减法算式,初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
四:我来当小鸟:巩固6的减法请幼儿当小鸟玩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巩固6的减法列式。
孩子们超级积极的参与,不会为列不出算式而烦恼,他们只是在快乐的游戏。
五:小结:教师:哇,孩子们,看咱们的黑板怎么出现了那么多你们编出来的算式呀,实在是太棒了,让咱们看看咱们的功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都是6的减法算式,减数都是6。
)在数学《学习6之内的减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了6只小鸟(其中1只大,5只小,有2只是黄色的,4只是蓝色的)目的是为了在活动操作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培育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踊跃思维能力。
生活中的数字一年级数学日记50字
![生活中的数字一年级数学日记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62fc3c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0.png)
生活中的数字一年级数学日记50字
案例一:
20xx年×月x日晴
学习"数学"我曾有过许多的困难,每当我闼到困难的时候我都想过放弃,不过我对数学的好奇心很大,总想把题目做完做好。
困难一步步向我进攻,但我一次次的把它们击败,那真是"有志者事竞成"。
案例二:
2Oxx年x月x日晴
昨天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案例三:
20xx年×月x日时
上午,我和恩羽姐姐﹑恩祎哥哥一起去买东西·我们买了很多东西,每人有6份,我们买的东西分成了18份,总共花了34元3角。
我和恩祎哥哥合资,我出了17元·恩祎哥哥出了17元3角。
案例四:
今天早上,吃完饭后,我开始写作业。
我从11:00开始写,20分钟写完一篇日记,15分钟读完一篇故事,10分钟做了口算,我写完后,妈问我一共用了多少分钟?计算是:201510=45(分)我今天写作业一共用了45分钟。
案例五: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商店买东西。
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瓶的可口可乐,我馋的不得了!可口可乐是4.90元。
然后又买了三斤糖果,一斤是2元共6元。
我—看心想:“又可以吃好吃的了!”我们一共花了10.9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把算式套用到生活(二)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把算式套用到生活(二)](https://img.taocdn.com/s3/m/41de5cb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b.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6.6:把算式套用到生活(二)数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学科,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帮助。
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6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把算式套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并将其实际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这也是帮助我们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路径之一。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比例和百分比等。
这些知识都是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应该掌握得尽可能熟练。
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算式和运算方法,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角函数、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等。
接着,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要在一家餐厅就餐,我们需要计算出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
我们需要知道每个菜品的价格,还要考虑菜品数量和人数等因素。
此时,我们可以将每个菜品的单价加在一起并乘以总份数,再加上餐厅提供的服务费即可得出总价。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购物过程中需要计算折扣的价格,我们可以使用百分比算法,并根据不同的优惠折扣进行相应的计算。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数字和算式来帮助我们制定健身计划。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移项方法来计算出每周健身的总时间,以确保我们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健身目标。
我们还可以使用比例计算出每种锻炼方式所占的时间比例,以确保每个锻炼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学会如何将算式和数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提高自己数学水平和实用能力的重要一步。
我们需要认真地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积极探索和尝试,争取发掘更深层次的数学应用。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_0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_0](https://img.taocdn.com/s3/m/d9607992c77da26925c5b0d1.png)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新知识点: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正确数、写10以内的数。
难点:1、数数时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整齐、匀称。
教学要求: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与位置,1 / 5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课本第2、3页。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
2.让学生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对10以内的数建立初步的感知。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初步认识---------------------------------------------------------------范文最新推荐------------------------------------------------------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具准备挂图,1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这么多小伙伴在一起学习,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多有意思呀!(二)探究新知3 / 51.创设情境。
动物们看见小朋友们都背着新书包上学了,他们也想上学,于是,大象校长开办了动物学校,许多小动物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熊宝宝摇着铃铛,高兴地叫着:开学了。
2.出示挂图,看图数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喝的水多?
平时,弟弟做什么都要和我比一比,比如今天喝水,想要和我喝一样多。
妈妈帮我们倒了两杯水,弟弟在旁边看着:水的位置一定要一样高。
于是,成了图1里的样子:两杯水的水位一样高。
图1 水位一样高的两杯水
弟弟满意了,我们高高兴兴地要喝水。
可是我发现了问题:两个杯子不一样大,水位一样高,但是水可不是一样多。
谁喝的水多呢?妈妈问,我迅速回答:当然是弟弟,因为弟弟拿到的杯子比我的粗。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做了一个实验:
1.拍照后,把细一点杯子里的水倒掉(见图2)。
2.把粗一点杯子里的水倒进细一点的杯子里,再拍照(见图3)。
图2、图3
3.比较一下两张照片(见图4、图5):
图4、图5
哇,水的高度很明显,弟弟喝的水比我的多多了!
妈妈说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以后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要多观察、多总结,就一定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