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要求及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教学的目的本课程是继《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达到: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②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规范等)以及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一次训练;④可熟悉计算机和流行CAD 软件的使用操作,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为后继机械设备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设备设计、复杂的机械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1. 能从机器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电动机、传动机构和零件。
2. 能按机器的工作状况分析和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合理选择零件材料,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和确定零件主要参数及尺寸。
3. 能考虑制造工艺、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对机器和零件进行结构设计。
4. 绘图表达设计结果,图样符合国家制图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完整、正确,技术要求合理、全面。
5. 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装配图、零件图的方法。
三、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为主。
2.学生采用计算机绘图。
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共3周。
主要内容:(一)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二)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三)传动零件(齿轮或蜗杆传动、带传动等)的设计(四)轴的设计(五)轴承及其组合件的选择及校核(六)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七)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八)装配草图的绘制(九)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绘制(十)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十一)答辩本课程一般要求每个学生完成如下工作:1. 装配图(如减速箱或简单机械)一张(1号或0号图纸,为装订方便都采用A3号纸打印输出)2. 零件工作图2-3张(齿轮、轴等)3.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约25页,A4纸,小四号字,1.5倍行距,具体的要求按毕业设计的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本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设计能力,并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由于本课程的特点,它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其功能让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建立基础。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桥梁,同时,本课程的知识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实际,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本课程的内容与其他专业课或技术基础课的内容集合起来。
讲课中尽量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分开讲。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l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熟悉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其特点,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选用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的技能,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4具有通过实验和观察去识别常用机构组成、工作特性和通用机械零件结构特点的能力。
5了解机构组成原理,掌握机械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计算和运动条件的判定。
6了解机构运动和受力分析方法,并能用于简单机构的分析。
7掌握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基本设计和计算方。
8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动平衡原理,周期性与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9了解其它常用机构和组合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
10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基本知识。
11建立机械设计的总体概念,掌握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的概念和公式,学会用图解法确定零件的极限应力,了解零件接触强度、摩擦与磨损的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你好,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内容。
1. 设计背景机械设计是机械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它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机电一体化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次课程将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
2. 设计要求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能够承载适当重量的物品,最大承载重量为50kg;(2)移动方便,并具备一定的悬挂功能,以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工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方便日常维护。
3. 设计思路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需要设计一款手动搬运车,使其具备承载重物的能力,并且能够方便地移动和悬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车架设计:车架需要具备结构牢固、整体稳定的特点,同时应尽可能减少自重。
我们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进行车架设计,并进行适当的加强和固定。
(2)轮轴设计:车轮需要具备耐磨、承载重力大、防滑等特点,同时需要设计合适的轴承和悬挂机构,以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操作。
(3)推拉手柄设计:手动搬运车需要具备方便推拉的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合适高度和角度的拉杆,采用皮革或抗滑橡胶等材料包裹,以提高操作的舒适度。
4. 设计步骤(1)车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绘制手动搬运车的草图,并确定车架的结构、尺寸以及车架材料。
然后,根据草图进行CAD绘图,进行车架的三维模型设计,最后进行车架的加强和固定设计。
(2)轮轴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承载重量和移动条件确定车轮的材料、规格及型号。
然后进行轮轴承受力分析,并针对力学问题进行调整。
最后设计合适的轮轴直径和悬挂机构。
(3)拉杆设计:根据手动搬运车的人体工学和操作要求,确定拉杆的高度和角度,然后进行拉杆材料、形状、大小和表面设计,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5. 设计成果最终的手动搬运车需要符合以下要求:(1)具备50kg的承载能力;(2)能够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悬挂和操作;(3)整体设计美观、结构牢固、操作舒适。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O347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1CourseDesign课程学分数:1课程学时数:1周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基础等。
一、课程设计简介(目的与任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1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题目常为一般用途的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C其工作量相当于以单级(设计时间为一周)的机械传动装置为最低要求。
每个学生应完成:1)装配图(轴系部件装配)1张(A1或A2图纸);2)零件图1~2张(轴、齿轮(或蜗轮)、带轮等);3)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说明书内容应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许用应力法和安全系数法)、键的强度校核,联轴器的选择、设计总结、参考文献等内容。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和掌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培养独立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基础。
3)能够正确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
三、进程安排时间表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法提交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老师对其质量进行检阅得出成绩。
2、成绩评定优秀:图面整洁,结构合理,标注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良好:图面较整洁,结构较合理,标注较正确,设计计算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中等:结构基本合理,标注基本正确,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及格:设计计算基本完整、正确,资料齐全,个别结构不合理,有些线条不正确;不及格:结构不合理,标注错误较多,设计计算不够完整并有较多错误,资料不够齐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机械零件的选型、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等。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设计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讲解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3.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和规范:介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讲解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公差、配合和表面粗糙度等。
4.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机械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相关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展示机械设计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一、引言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理论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款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系统。
学生需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1、确定机械系统的功能和用途;2、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和动力源;3、设计主要零部件,如轴、齿轮、轴承等;4、对设计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5、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1、明确设计任务:学生需根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任务和目标。
2、搜集资料:学生需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设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3、方案设计:学生需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制定设计方案,包括传动机构、动力源、主要零部件等。
4、详细设计:学生需对每个零部件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并进行强度和刚度校核。
5、编写说明书:学生需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案、计算过程等。
6、答辩与评审: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并进行答辩和评审。
四、经验总结与建议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总结和建议如下:1、学生应认真分析设计任务和要求,充分了解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2、学生应重视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及时更新知识储备;3、学生应注重方案设计和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计方案;4、学生应熟练掌握CAD绘图软件和相关计算软件,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5、学生应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应该看到,课程设计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加强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完善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等。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综合了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和选用原则。
2、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3、掌握常用轴系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
4、了解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2、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1、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2、用相对运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五)机械的效率和自锁1、机械的效率计算。
2、机械的自锁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1、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和实验。
2、平面机构的平衡。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1、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
2、机械零件的强度。
3、机械零件的耐磨性。
4、机械制造常用材料及其选择。
5、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八)连接1、螺纹连接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核心学科之一,是培养机械工程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本文将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进行报告,介绍设计过程和结果。
二、设计目标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台滚珠丝杠传动机构,实现线性运动。
设计要求包括:滚珠丝杠的选型、传动比的计算、支撑结构的设计等。
设计结果要满足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具有合理的结构和良好的工作性能。
三、设计过程1. 滚珠丝杠选型: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滚珠丝杠型号。
考虑到负载和速度要求,选取了直径为20mm的滚珠丝杠。
2. 传动比的计算:根据滚珠丝杠的螺距和滚珠直径,可以计算出滚珠丝杠的传动比。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传动比 = 螺距 / (滚珠直径 * π)。
根据选用的滚珠丝杠参数,计算得到传动比为10。
3. 支撑结构的设计:为了保证滚珠丝杠的传动效果和工作稳定性,需要设计合适的支撑结构。
根据滚珠丝杠的长度和负载要求,采用了两端支撑的结构,增加了滚珠丝杠的刚度和稳定性。
四、设计结果根据设计过程的计算和选择,最终得到了一台满足要求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
该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 滚珠丝杠选型合理,能够满足工作条件下的负载和速度要求。
2. 传动比计算准确,保证了滚珠丝杠的传动效果和运动精度。
3. 支撑结构设计合理,增加了滚珠丝杠的刚度和稳定性,提高了传动效果和工作性能。
五、结论通过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我深入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了滚珠丝杠传动机构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通过实际设计过程,我对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设计能力和技巧。
这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参考文献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2. 机械设计手册以上就是本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报告内容。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学到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提高了设计能力和技巧。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二、课程定位1.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3.课程定位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对学生进行专业思维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按照“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呈现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6.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机械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职业技能目标:1.认识《机械设计基础及课程设计》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3. 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4.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分析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机械设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心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2.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公式,分析机械设计实例。
3. 第三课时: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讲解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
4. 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完成情况,包括设计报告、图纸和实物模型。
2.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课程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及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籍:《机械设计手册》、《机械零件设计》3. 网络资源:相关机械设计的学习网站、论坛和视频教程4. 软件工具:CAD、SolidWorks等机械设计软件5. 实物模型:展示常用机械零件和完整的机械设备模型七、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讲解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习并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
3. 了解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掌握设计流程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结构设计和分析。
2. 学会使用机械设计软件(如CAD等)进行绘图,提高设计效率。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并能够进行作品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对机械设计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沟通与表达能力。
3. 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实际应用,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原理及其应用b. 机械结构设计方法与步骤c. 机械设计软件操作与绘图d. 机械设计实践与创新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第一周:回顾机械设计原理,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机械设计原理、第三章 机械结构设计方法。
- 内容:机械设计基本要求、设计流程、创新思维。
b. 第二周:学习机械设计软件操作,进行简单机械结构绘图。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设计软件应用。
- 内容:CAD软件操作、绘图技巧、二维及三维绘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场景。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与基圆半径
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对机构性能的影 响,能够进行合理选择。
ABCD
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能够绘制从动 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
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
了解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链传动设计
设计原理
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 、类型、特点及应用范
围。
设计计算
能够进行链传动的设计 计算,包括选择链型、 确定链轮齿数、链节距
、中心距等。
结构设计
了解链传动的结构组成 ,能够设计合理的链轮 结构、张紧装置及润滑
方式。
强度校核
掌握链传动的强度校核 方法,能够对设计结果
进行验证。
齿轮传动设计
设计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成果展示,提高学生的交流能 力和表达能力。
3
经验分享与反思
鼓励学生分享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 互学习和进步。
08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目标与要求
回顾课程的主要目标和 要求,包括掌握机械设 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 技能,以及培养创新思 维和实践能力等。
教学内容与安排
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素质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注意:
对于直径很小的齿轮,如果从键槽底面到齿根的距 离x 过小(如圆柱齿轮 x≤2.5m),则此处的强度可能 不足,易发生断裂,此时应将齿轮与轴做成一体,称为 齿轮轴,齿轮与轴的材料相同。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D
D
F
5、 轴系结构设计(参见指导书P96) (1)初估轴径
Ⅲ Ⅱ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三、步骤
1、传动方案的拟定或认证;(参看指导书P60) 2、选择电动机(确定类型、结构、转速和功率) 同一功率的电机转速一般有3000、1500、1000、 700r/min四种。转速越高,则磁极对数越少,外部尺寸 越小,价格越低;但传动装置总传动比越高,使传动装置 的外部尺寸越大,制造成本越高;若转速越低,则反之。 因此,应综合考虑。 推荐:Y系列。一般多用1500 r/min ;1000 r/min。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将上述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
轴号 转速n r/min 功率P kw 转矩T N.m 传动比i
Ⅰ Ⅱ Ⅲ
3、带传动设计(参见教材P183) 4、圆柱斜齿轮设计(参见教材P110) 设计内容:齿轮的材料、齿轮传动参数(如中心
距、齿数、模数、直径、螺旋角、齿宽等)。
要求: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并对两个齿轮进行计算。
O
设计时采用计算功率P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传动比计算和分配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nm i总 =i带i齿轮 nw
nm — 电动机满载转速;
60 1000V nw D
nw — 工作机所需转速(卷筒转速);
传动类型 圆柱齿轮传动
V带传动
i的推荐值 闭式 3~5 2~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sk03421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Machine Design课程类型:实践教学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2周/2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课程设计性质与任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典型的传动装置进行设计,其中包括连接件设计、传动件设计、轴系零件设计及箱体类零件设计。
主要设计任务有:典型零部件的设计计算与选择、零部件结构设计、总装配图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其他课程或教学环节的联系先修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相关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机械设计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通过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培养资料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5.通过设计及答辩过程,锻炼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最终成绩由平时表现、图纸及说明书质量、答辩情况等组合而成。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平时表现:30%。
主要考核设计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能否按时出勤,独立完成设计。
图纸及说明书质量:50%o主要考核结构设计是否做到正确合理,表达清楚,线条清晰, 内容齐全。
说明书撰写是否规范正确,内容是否齐全,书写工整。
答辩情况:20%o主要考核能否正确描述设计原理及所解决问题,正确回答与设计相关的问题。
八、课程设计参考资料[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连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宋宝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程光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概述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其目的为:(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际设计训练,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培养独立设计能力。
(3)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训练、计算、绘图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规范等)。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任务1、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课程设计选择齿轮减速器为设计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2)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及典型零件图(有条件可用AutoCAD绘制);(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要求在2周时间内完成以下的任务:(1)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2)零件工作图2张(齿轮、轴、箱体等任选2个,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6000字左右。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是一次较全面较系统的机械设计训练,因此应遵循机械设计过程的一般规律,大体上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计准备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和条件,认真阅读减速器参考图,拆装减速器,熟悉设计对象。
(2)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设计要求拟定传动总体布置方案,选择原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传动件设计计算设计装配图前,先计算各级传动件的参数确定其尺寸,并选好联轴器的类型和规格。
一般先计算外传动件、后计算内传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B 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步骤
一、设计任务
根据给定工作条件,设计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完成一张装配图(A1)、一张零件图(A3 ---低速轴)和一份设计说明书。
(图纸要求计算机绘图、打印,说明书必须用专用稿纸手写)。
说明书封面要求统一(教务处网页内下载),档案袋统一(去教材科统一购买)。
二、传动方案的总体设计和要求
1.选择传动装置的方案;
已确定用带传动和一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
题目: 设计一用于带式输送机上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输送机连续工作,单向传动,载荷变化不大,空载启动。
减速器小批量生产,工作期限10年,两班制工作。
输送带的允许速度误差在±5%以内。
工作机效率为 0.96(不包含其轴上的一对轴承效率)。
1----电动机;
2----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卷筒;
6----输送带。
2.选定电动机类型和型号;
1)确定工作机转速和功率
已知工作机卷筒带上的力、速度和滚筒直径,可以求得工作机输入功率Pw 和转速nw 。
工作机所需功率Pw ,应由机器工作阻力和运动参数计算求得:
w
w 1000Fv P η=
kW 式中:F ——工作机的阻力,N ; v ——工作机的线速度,m/s ;
ηW ——工作机的效率。
2)确定电动机的转速范围和功率要求
(1)带传动的传动比一般取2-4;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一般取3-5;所以设计的题目要求总传动比可以在(2-4)*(3-5)=(6-20)之间,故电动机的转速n=(6-20)nw ,在此中间可以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2)工作机功率 / 总效率=原动机功率,选择电动机的功率大于此值即可;
kW
式中:P d ——工作机实际需要的电动机输出功率, kW ;
P w ——工作机实际输入功率,kW ;
η ——电动机至工作机之间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总效率η按下式计算: η=η1η2η3η2η4η2
=η1η23η3η4
其中η1、η2、η3、η4分别为传动装置中带传动、轴承、齿轮传动、联轴器效率,其概略值见表1-7。
选用此表数值时,一般取中间值,如工作条件差,润滑维护不良时应取低值,反之取高值。
本设计题目的传动效率包括:一级V 带传动、一级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三对滚动轴承(均选深沟球轴承)、联轴器(一般选弹性柱销联轴器)效率。
根据计算的转速范围和需要的功率值,由机械设计手册可查出电动机型号,并记录其型号、额定功率、满载转速n m 、中心高H 、轴伸尺寸D*E 等参数备用。
3.确定总传动比并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
已经确定了电动机的转速(满载转速n m ),又知道工作机的转速nw ,那么二者的比值就是总的传动比,将总传动比进行合理分配。
分配传动比时重点考虑以下几点:
(1)要保证带传动的传动比必须在2-4中;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必须在3-5中;
(2)应使传动装置结构尺寸较小、重量较轻。
在后面的计算中保证大带轮尺寸不会过大,以至于碰地(这只有在后面计算完之后才知道,当然还与小带轮的基准直径,齿轮的材料选择有关……),这时确定带传动的传动比在取值范围内稍小一点,尽量减小后面出错的可能。
传动装置的实际传动比要由选定的齿数或标准带轮直径准确计算,因而与要求传动比可能有误差。
一般允许工作机实际转速与要求转速的相对误差为±(3~5)%。
4.计算各轴转速和转矩
已将总传动比进行了分配,根据传动的布置,各轴的转速就可以算出了;
如一传动装置从电动机到工作机中间有两根轴,依次为I 、Ⅱ轴,则
1)各轴转速 r/min
ηw
d P P =0I i n n m =
r/min
式中:n m ——电动机满载转速,r/min ;
n Ⅰ、n Ⅱ ——分别为I 、Ⅱ轴转速r/min ;I 轴为高速轴(减速器输入轴),Ⅱ轴为低速
轴(减速器输出轴);
i 0、i 1——依次为由电动机轴至高速轴I ,I 、Ⅱ轴间的传动比。
(即i 带、i 齿轮)
2)各轴功率
P I =P d η01 kW
P Ⅱ= P I η12=P d η01η12 kW
式中:P d ——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kW ;(即P D =P W /η,注意:不是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P I 、P Ⅱ ——I 、Ⅱ轴输入功率,kW
η01、η12——依次为电动机轴与I 轴,I 、Ⅱ轴间的传动效率。
(η01=η1 、η12=η2η3)
3)各轴输入转矩 N ·m T I =T d i 0η01 = 0109550η⋅⋅⋅i n P m
d N ·m = 119550n P ⋅
N ·m 同理: T 2= 2
29550n P ⋅ N ·m 式中:T d ——电动机轴的输出转矩,N ·m ;
T I 、T Ⅱ——I 、Ⅱ轴的输入转矩,N ·m 。
I 轴为高速轴(减速器输入轴),Ⅱ轴为低速轴
(减速器输出轴);
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数值可以整理列表备查。
三、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1.带传动
用前面计算的数据,结合指导书的计算步骤完成。
注意,带传动设计的已知条件中,功率、转速即为小带轮所在轴的功率、转速,也就是电动机的实际输出功率(注意不是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电动机满载转速(注意,不是同步转速)。
101I i i n i n n m ==Ⅱm
d d n P T 9550=
设计带传动时,应注意检查带轮尺寸与传动装置外廓尺寸的相互关系,例如小带轮外圆半径是否大于电动机中心高H,大带轮外圆半径是否过大造成带轮与机器底座相干涉(要求带轮直径最大不能超过大齿轮直径60—80mm)等。
注意:带传动设计时要注意参数的合理范围(见书上例题)。
考虑带轮的结构设计(特别是轮毂宽度,注意,其可能与带轮轮缘宽不相等)。
2.齿轮的设计
齿轮传动设计的已知条件中,转矩、转速即为小齿轮所在轴的转矩、转速(前面已经计算过了)。
,结合课本的计算步骤完成设计。
注意:
1)一般材料选软齿面,小齿轮材料的HBS大于大齿轮的HBS:30—50(软齿面),若选硬齿面材料可相同;
2)小齿轮齿数取20-40。
3)模数取第一系列;
4)齿轮宽度B1 = B2 + (5-10)mm, B2 = φd * d1
5)考虑齿轮的结构设计。
(特别是轮毂宽度)
四、装配草图设计
1.润滑和密封方式的选择;
(提示:轴承润滑方式的确定可以根据大齿轮齿顶圆线速度,或者轴承处的dn的值来判断)。
2.进行箱体和附件的设计;
3.选择联轴器类型和型号;
4.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5.绘制草图,确定各轴段尺寸(包括轴承的选择、键的选择);
要求前面的计算和按比例绘制的草图(俯视图,一般大小不小于A3(白纸或坐标纸),并将尺寸进行标注。
便于检查轴系结构,并有助于后面计算机绘图)!
之后自己进行以下计算:
校核轴及轴承(校核低速轴以及相应的轴承寿命计算);
进行减速器附件的设计;
五、完成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准备答辩
六、整理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设计技术文件之一,它提供设计理论根据和计算数据,为审核设计及使用设备的人员查阅。
对于传动装置,计算说明书(有标准格式的封面)的内容大致包括:
(1)目录(标题及页次)
(2)设计任务书
(3)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附传动方案简图)
(4)电动机的选择
(5)传动装置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6)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7)轴的结构设计
(8)滚动轴承的选择
(9)键联接的选择
(10)联轴器的选择
(11)润滑方式、润滑油牌号及密封装置的选择
(12)其他相关零件设计
(13)轴的强度校核、轴承的寿命计算、键的校核
(14)致谢
(15)参考资料(资料编号主要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以上对设计过程进行说明,请按照以上要求完成设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