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课文解读
孔子《大道之行也》原文注释翻译,解析及相关成语
![孔子《大道之行也》原文注释翻译,解析及相关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0bf3f0502768e9950e7382d.png)
孔子《大道之行也》原文注释翻译,解析及相关成语孔子的名字应该是家喻户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子《大道之行也》原文注释,翻译,文言知识,分层解析,还有出自这篇文字的相关成语及问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大道之行也作者:孔子原文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4d1c4d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e.png)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初中文言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
![初中文言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79459fa8956bec0875e35b.png)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
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 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 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 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
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 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 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 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己藏”)
文章感知
理 清
第一层: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1、2句)
文章解析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 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 的人和能干的人担任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 人人都能得到 社会关爱。
满足生存需要, 人人都能安居 乐业。
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故人 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有终老的保障。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能够发挥自己的才
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
能,为社会效力。
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者,……的人。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9ed4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0.png)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原文]大道①之②行③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信⑧修睦⑨。
故⑩人不独(11)亲其亲(12),不独子其子(13),使老(14)有所(15)终(16),壮(17)有所用(18),幼(19)有所长(20),矜(21)、寡(22)、孤(23)、独(24)、废疾者(25)皆有所养(26),男有分(27),女有归(28)。
货(29)恶(30)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31)身(32)也,不必为己(33)。
是故(34)谋(35)闭(36)而不兴(37),盗窃乱(38)贼(39)而不作(40),故外户(41)而不闭,是(42)谓(43)大同(44)。
[注释]①大道:这里指儒家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和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②之:结构助词,不译。
它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大道行”这个句子失去独立性,成为时间状语。
③行:动词,施行,贯彻。
④天下:古代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即“全国”。
⑤为:是。
⑥公:公共的,不是私有的。
⑦选贤与(jǚ)能:互文,即“选与贤能”。
应合译为:选拔推荐品德高尚的能干的人。
贤,能,形容词用如名词,指贤能的人。
与,通“举”,同“选”都指选拔推荐。
⑧讲信:讲究诚信。
讲,讲究,重视。
⑨修睦:倡导人际的和睦友善。
修,形容词,长,在这里用如使动词,使……增长,培植,倡导。
⑩故:所以。
(11)不独:不仅。
(12)亲其亲:把自己的父母当作父母(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后一个“亲”,名词,古代指父母。
前一个“亲”是意动词,以……为亲,把……当作父母。
其,自己的。
(13)子其子: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也就是“幼吾幼老,以及人之幼”)。
后一个“子”,名词,指子女。
前一个“子”是意动词,以……为子,把……当作子女。
(14)老:形容词用如名词,指老年人。
(15)所:代词,指代与行为有关的条件、方法、处所等。
(16)终:善终,指安度晚年,正常死亡。
(17)壮:形容词用如名词,指成年人。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b9b0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b.png)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如下:
大道之行也
西汉·戴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如下: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青壮年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a80e0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7.png)
《大道之行也》原文、翻译及赏析《大道之行也》礼记〔两汉〕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关闭的门。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赏析:主题思想: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课下注释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课下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1db25c6529647d272852e9.png)
人教版《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课下注释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大道之行也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2,讲信修睦3。
故人不独亲4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5皆有所养,男有分6,女有归7。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9。
是故谋闭而不兴10,盗窃乱贼而不作11,故外户12而不闭,是谓大同13。
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2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
3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亲:用如动词,以……为亲。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5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6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7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8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憎恶。
9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0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11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12外户:泛指大门。
13大同: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61bf8d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3.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鳏同:矜)翻译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9efac9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a.png)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大道之行也》是初二语文教材里的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14.〔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3e8ee0ae360cba1aa911da7e.png)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同:鳏)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为:是,表判断。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独:单独。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a61c73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7.png)
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原文及注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又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子:以.......为子
8、矜(gua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e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226ebb35cc7931b765ce153e.png)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61ace710661ed9ac51f324.png)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赏析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再看课文。
全文可分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诗大道之行也翻译赏析
![古诗大道之行也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fcbc63fab069dc5122012e.png)
古诗大道之行也翻译赏析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3 为:是,表判断4〔选贤与(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11〔货恶(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15 独:单独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17 养:供养18 是:这19 终:终老,终其天年2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课文注释及讲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课文注释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439287bb307e87101f69652.png)
大道之行也作者: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着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32b3b3f111f18582d05a0a.png)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译文《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赏析
![《大道之行也》译文《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a36f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8.png)
《大道之行也》译文《大道之行也》文言文赏析《大道之行也》中是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道之行也》的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大道之行也》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注释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
![礼记礼运大同篇(带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621375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7.png)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会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
所以每个人不英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
使鳏夫、寡妇、孤儿、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庭。
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
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的事发生了。
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
这就叫做『大同』世界.解释2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课文解读
隆都中学曾华遂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孔子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于是他构想了一个大同社会——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一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画卷。
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
本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
全文只有107个字,言简意赅。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不必为已。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是故谋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大道”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
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
它跟陶渊明描绘那个“世外桃源”有相似的地方。
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理想。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