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期末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数学方法论与解题研究》期末试题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数学研究主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和问题。
2,陈氏定理是由我国著名数学家提出。
3,化归是实现化归的关键。
4,演绎法又称,它是一种逻辑证明的工具。
5,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
6,完全归纳法又分为和类分法两种类型。
7,在数学教育界第一个系统研究解题理论的人是。8,唐以荣教授得出是“解题过程的本质”。
9,解题“三步曲”是指观察、和转化。
10.应该反映原型,但又不等于原型。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对打√,错打×)
1,()通常把思维分为三类,即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2,()分析法即所谓“执果索引”的方法。
3,()悖论的出现说明集合论中包含着矛盾。
4,()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为概念、判断和证明。
5,()智力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三,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求高次方程的近似解法较早出现在()
A,《数书九章》B,《几何原本》C,《九章算术》D,《怎样解题》
2已知f(x+1)=x²,f(x)=( )
A x+1
B x²-2x+1
C x²-x C x²+2x+1
3非演绎法的类型有( )
A 三段法
B 假言推理
C 综合法 C 否定肯定式
4“万物皆数”的说法出自( )
A 欧拉
B 高斯
C 王阳明
D 毕达哥拉斯
5数学解题的目的和价值有知识基础性,方法技能性和( ) A 观念性 B 意识性
C 综合性
D 观念意识性
四.名词解释(10分,每题5分)
1.归纳法
2.公理化方法的含义
五.解题研究:(30分, 每题15分) ^
值,并证明其结果.
1,研究cos
2n
A
2(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 E
AB=AC AE=CF F BC B C 求证:EF≥
2
六.结合题( 15分)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2. 创造性思维有何特点?
3.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 解决
2.陈景润
3.方法
4.演绎推理
5.狭义相对论
6.群举归纳法
7.波利亚
8.连续化简
9.联想10.模型
二. 判断题
1.√
2.√
3.√
4.χ
5.√
三. 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四. 名词解释
1. 归纳法就是通过对同一类事物的特殊对象的研究而得出一般结
论的方法. 归纳法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属于 “合情推理”
的范畴,是一种 “似然”的推理方法。
2.公理化方法就是选取尽可能少的一组原始概念和不加证明的一组
公理,以此为出发点,应用逻辑推理规则,把一门科学建立成一门演绎
系统的一种方法。
五. 解题研究:
1,第一步,特殊化:COS 2π=0
COS 4π=
2
COS 8π
Cos
16π
第二步,猜想:cos 2n π
(n-1重根号)
第三步,证明:利用数学归纳法。
当1n =时显然成立。
假设n k =时成立,即有cos
2k π=1k -重根号)
则当1n k =+时有
1cos 2k π
+=
=
(k 重根号)
即1n k =+时成立。
综上所述,可知原命题对任意的正整数成立。
2,由2
BC 想到三角形中位线,作辅助线。 A 当E ,F 为中点时等号成立。 1E
现在只需证明E ,F 不是中点的情形。
E F
1F
B C
可设12,AB a AE x ==,则根据余弦定理有
22222cos EF a a A =-
22211(2)2(2)cos E F x a x x a x A =+---
2222444cos 2cos x a ax ax A x A =+--+
然后将两式相减,由基本不等式得
22
11222222222244cos 2cos 2cos 2(1cos )2(1cos )4(1cos )
2(1cos )(2)
0E F EF x a ax ax A x A a A
x A a A ax A A x a ax -=+--++=+++-+=++-≥
即 2211E F EF ≥,也即11E F EF ≥,结论得证。 六,结合题(答案要点)
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是主动地、独创地发
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形式。
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独立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
合性。
3,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学好“双基”;发展学生的逻
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直觉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
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转变教育观念,将“再创造”作为整个
数学教育的原则。
4, 要结合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
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做重点叙述,不能过于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