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虎门销烟

合集下载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寥寥几笔就把当时一种激昂奋发之情和豪壮之气描 绘得淋漓尽致。
互动反馈—心灵感悟
学完文章以后你的感悟是什么?
当万千中国人被入侵的鸦片毒害时,一批如林则徐 一样的胸怀祖国的仁人志士站起来了,面对帝国主 义的欺侮,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 击。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外商贩运鸦片 的严正抗议,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中 国人是顶天立地的柱梁!
一是观众多、 影响面大
二是仪式隆重
三是销毁的鸦 片数量多
是大快人心的一次伟大壮举, 史无前例的一次抗争!
精读课文
4、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这一段与文章第一段首尾照应,收束全文,点明了 虎门销烟的意义。
精读课文
6、关于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分为两类:
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是对周 围的非人为的环境描写
1.“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中“整整”一词的
作用是 强调销毁鸦片所用的时间很长,也从侧面反。
映出销毁的鸦片数量很大,销烟的规模很大。
2.当年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外国侵略者通过鸦片贸易非法攫取中国大量的白银,且 毒害中国人民的身体,使人丧失斗志,最后摧残生命。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互动反馈—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课内已学
历史 值得 虎门寨 装点 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震惊中外 盐巴 销毁 响彻 咆哮
语言积累—课外扩展
【形容人多的成语】
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项背相望 熙熙攘攘 人来人往 人潮汹涌
【形容欢庆场面的成语】
锣鼓喧天 鞭炮齐鸣 载歌载舞
水泄不通 门庭若市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教学目标:1.指导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练习朗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搜集有关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2.在预习的基础上,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练习复述销烟的经过,模仿第二自然段,用先、再、然后写一个片段,要求写清楚、具体。

4.指导写字:寨教学过程:一、导入1、180年前,中国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就是林则徐,他做的那件震惊中外的事情就是虎门销烟。

2、板书课题,知道虎门是地名。

学习生字:销,理解意思本意是溶化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在这里是销毁的意思。

这里销毁的烟是指鸦片。

鸦片是一种毒品,说说课前了解到的鸦片的危害。

二、初读1、学习词语收缴一旦粮食铁锅废渣卷发咆哮嚣张销毁历史值得村寨盐巴彻底千斤欺辱水泄不通震惊中外指名读说说理解的词语识记生字:寨销毁侮指导写字:寨2、自读课文,指名读二、学习课文1、哪一节写到了销烟的过程,请再读一读,看看林则徐是怎么销毁鸦片的。

2、写了销烟的经过。

写的很清楚、具体,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值得学习。

请圈出来。

交流板书:先撒再抛然后倒3、林则徐是怎么销毁鸦片的?同座位互相说说,指名说,评议4、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介绍背景:刚刚我们已经知道鸦片的危害。

既然鸦片是毒品,有这么大的危害,为什么外国人还要把鸦片卖给中国人呢?当时的中国是个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西方国家看到中国有这么丰富的资源,都想占为己有。

为此他们就发动了鸦片战争。

鸦片这么能打战呢?他们把鸦片运到中国,卖给中国老百姓,老百姓整天吸食鸦片,不去工作,不去劳动,国家就垮了,最重要的,鸦片毒害人的灵魂,吸食鸦片的人意志萎靡,不战而败,这就是鸦片战争。

此时,林则徐为国销毁鸦片,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8虎门销烟第1

8虎门销烟第1
▲3“新搭起的礼台上……外国商人。”
①场面的确盛大,连文武百官都来了。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是呀,可恶的鸦片就是有些外国商人运来的,我们现在要将这些鸦片销毁了,为什么还要邀请他们来参加呀?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
③指导朗读。
3、小结:同学们,课文第二节用短短的三句话由远而近的为我们描绘了销烟现场的壮观场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2)全班交流。(场面盛大、壮观)
(3)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好呢?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分小小组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4)全班交流,先读读该句,再说说理由(随机出示三句话)。
▲1“这一天,天气晴朗……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①虎门寨天还是那样的天,树还是那样的树,海还是那样的海,为什么今天在人们的眼里就显得格外美呢?(要发生一件大事——销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板书:装点得分外壮丽
课题
7虎门销烟第一课时
教学
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五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虎门销烟时的壮观场面,初步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4、会复述当时壮观的场面。
教学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销、历、史、值、寨
(1)领读。
(2)交流: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可以是读音、可以是字型等)
2、钢笔描红,师巡视指导。
3、讲评。
板书
设计
场面分外壮丽
7、虎门销烟挤得水泄不通伟大壮举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2)开头、结尾又写了什么呢?指名读,分别找一个词概括:值得纪念、伟大壮举。(板书:伟大壮举)
(3)重点理解“伟大壮举”。(师:“举”是举动、行为的意思,那么什么是“伟大壮举”呢?相信你弄懂了“壮”的意思就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出示词条,选义项,释词。
1、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次伟大壮举呢?默读第2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壮”的词语或句子。
小结:(课件出示图片)自18世纪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赚取白银。到1838年已增至400万斤一年,中国流失白银达1亿两,造成清政府财政严重困难,百姓极度贫困。士兵吸食鸦片后战斗力日渐减弱,做工种地的吸食鸦片后劳动能力日益丧失,甚至失去生命。英国政府深知鸦片的危害,他们禁止本国人吸食鸦片,却别有用心地支持不法商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无数的中国家庭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站出来一位民族禁烟英雄——林则徐,他被当时的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在虎门海滩上将收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4)指导朗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外国商人。”
(1)“彩旗林立”、“身着朝服”、“文武官员”说明什么?
(2)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还要邀请外国商人?)
交流:打击贩卖鸦片的不法商人,维护中国人的尊严,我们就是要告诉他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
8、虎门销烟
课 时 教 学 案
学校:
姓 名
学 科
语文
年级班

课 题
8、虎门销烟
课 时
2-1
பைடு நூலகம்课时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 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 点得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 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 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 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 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 点得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 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 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 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8、虎 门 销 烟
历史 咆哮 嚣张 一担担
虎门寨
值得 收缴 欺侮
盐巴 销毁 应邀
伟大壮举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 烟渣
卷进
开了锅
响彻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 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伟大壮举 沉重地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 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 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 点得分外壮丽。一大早从各地闻 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 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 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 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 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 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 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 国人们是不可欺侮的。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 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 国人们是不可欺侮的。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A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8.《虎门销烟》(完美版)

8.《虎门销烟》(完美版)
8 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烟指什么?他 是怎么来的?

虎门销烟背景资料
•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 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 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财政越发困 难。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眼看鸦片 危害之烈,上书朝庭,力主严厉查禁。 1838年底,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 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 月,在虎门海滩当众焚毁缴获的鸦片2 万余箱,约237万多斤。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是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泱泱大中华,面对远隔千山万 水之遥的英国,我们失败了,中国 为什么失败了?
总 结 本文记叙了1839年6 月3日震惊中外的虎门销 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 烟的伟大历史意义,歌颂 了中国人民爱国的精神。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跳哇 ,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
上空。
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么激动?
鸦片害得人——
丧失劳动力、战斗力
体力衰退
意志萎靡 家破人亡 妻离子散 穷困潦倒……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200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 200 多万 /35 年 35000 30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7889 10000 4000 5000 年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 着双脚的民工,1、先向灌了 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2、 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 3、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 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 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 ,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虎门销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全过程,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工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全国程,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句理解几个重点词语,并指导朗读。

3.感受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并通过朗读来表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抗拒毒品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二、说教法抓住课文第六小节中的中心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这次销烟的伟大和壮观,并通过朗读指导来进一步的体会。

三、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学法主要为以下三点:①注重学生读书的个体情感体验,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③注重课堂交流。

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

1.读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新授。

1.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一次怎样的事件,默读课文,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

(1)交流板书:伟大壮举(2)依次理解“举”“壮举”“伟大壮举”。

(3)指导朗读“伟大壮举”。

2.为什么说它是一次“伟大壮举”,先来读第二小节。

(1)自读,思考: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画出有关句子,圈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请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四上第二单元课题8虎门销烟第1教时总第_个教案课型:新授课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谈谈你的印象好吗?如果没有看过,可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林则徐或虎门硝烟的资料,了解当年的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资料:林则徐,今福建福州人,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20200余箱,在虎门当众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将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林被革职,1850年病死于广东潮州。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日衰,意志萎靡,当兵的失去战斗力,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最后摧残生命。

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讲述“销” 的字形及“烟”指什么?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1.读书中碰到的疑惑之处(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六)顺读课文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理清课文叙述层次。

四上第二单元课题&虎门销烟第2教时总第___________________ 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反思:。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虎门销烟知识点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发生在184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以下是关于虎门销烟的一些知识点:1. 虎门销烟的背景: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40年,英国人在香港设立了一个鸦片制造工厂,将大量鸦片走私到中国。

2. 虎门销烟的发生:清朝官府得知英国人在香港制造鸦片并走私到中国后,派遣福建巡抚林则徐前往虎门查禁鸦片。

林则徐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查禁了鸦片,并在虎门海峡设立了销烟所,以追查和扣押走私鸦片的船只。

3. 虎门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政府主动采取的反对鸦片的行动,标志着中国反对鸦片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虎门销烟并没有完全消除鸦片问题,但是它对于中国人民抵制鸦片、保卫国家主权的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虎门销烟的影响:虎门销烟引起了英国人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中国政府的行动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英国舰队于1841年对中国进行了武力攻击,从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也使得中国政府认识到了西方列强的强大,进一步加强了对外交往的警惕。

5.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告诉我们,只有坚决抵制外来的毒品和不法行为,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虎门销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保持警惕,防范外部势力对国家利益的侵害。

6. 虎门销烟的教训:虎门销烟发生时,清朝政府在鸦片问题上的应对措施不够果断和坚决,导致了后来的战争和不利局面。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在面对外来侵犯时,政府应该采取及时、果断的行动,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7. 虎门销烟的启示:虎门销烟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意识,坚决抵制毒品和不法行为的侵害。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家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8. 虎门销烟的纪念: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国政府于1997年在广东省珠海市虎门设立了虎门销烟纪念馆。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

8虎门销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了解虎门销烟的那段历史背景,认识林则徐,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当时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课题。

学生读课题。

2、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对课文有哪些猜测?3、有意识引导到课题的意思:在虎门销毁烟(鸦片)。

我们从题目中猜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可这是个不完整的句子,缺少了什么?随机生、师简介林则徐(投影林则徐像及简介)。

4、过渡:先让学生说谁在哪干什么。

(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 暗示学生这件事还缺少时间,具体经过也是看不出的。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音,标出自己与老师读得不一样的地方。

2、生自读课文:标拼音,标小节,找出销烟的时间,想想课文具体讲销烟经过的是那几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指名读,集体评议纠正。

生领读,指名检查。

销烟历史值得盐巴销毁响彻欺侮提问上述词语的理解,学生互相解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读课文并及时纠错。

5、理清条理:(1)齐读找到写时间的第一节(投影)。

提问这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强调“值得纪念”与“中国历史”,告诉学生像这种以时间独立成段的,就是要强调这个时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节。

让学生加上时间再说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找找为什么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然后自由读一读找到的第六节(投影)。

说说哪些词语能看出这个日子值得纪念。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说“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是不可欺侮”。

投影有关鸦片的图片资料(重点突出危害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回头再读第六节。

再读第一节。

(2)交流写销烟经过的是哪几自然段。

(现在应该很容易找出来了)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2、重点指导:销:左右结构,与“消”同音形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
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沉重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 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 :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你认为“壮举”的“壮”的意思 应该选
择( B )
“壮”体现在哪些地方?
.
林则徐,清 朝爱国官员,坚 决主张禁止鸦片。 1839年,他被派 到广州查禁鸦片, 把从外商那儿搜 到的鸦片全部烧 掉。
思考:
1、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1839年6月3日 2、事情发生在什么地点? 虎门海滩 3、事情大致经过怎样? 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当众销毁收缴
的洋人鸦片的热闹场面.
我会动脑

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 为什么选择了三组年龄段的人作为写作 的对象?
因为作者把他们作为代表,他们代表着 不同年龄的中国人民,不论老少都拍手称快, 突出了场面的热闹.

销烟池
销烟池大体
下面几幅图都写出了什么的过程?
想一想
1、看了销“烟”图片后,找一找课文哪些
自然段具体写了销毁鸦片的经过呢? (2-5自然段) 2、哪些句子是描写销毁鸦片的场面? (先…然后…又…再…) 3、这个场面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壮观、激动人心—从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 雷鸣般的欢呼声)
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者向中国倾销鸦片,使得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 政;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一些士兵也吸鸦片,军队的战 斗力更加削弱了;抽大烟如果上了瘾,每天几次不能间断,不然就涕泪齐下,浑身瘫 软;吸食时间一长,满脸烟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
林 则 徐
主抗人 雄片 权西。中 和, 和方鸦国 爱成 民资片清 国为 族本战代 者中 利主争爱 。国 近益义时国 代,侵期政 史缴略主治 上获,张家 第和坚严、 一焚持禁思 位毁维鸦想 民大护片家 族批中、、 英鸦国抵诗
1、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群情沸腾 2、仪式很隆重 3、销毁的鸦片数量很多
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 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 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 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新 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 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 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这时 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 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 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 巴,再把收缴来的鸦片抛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 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 “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主要内容呢?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1839年6月的一天, 广州城沸腾起来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记叙了6月3日虎门 销烟的壮观场面.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讲销 烟的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 者的威风.
• 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 林立;礼台下,一侧/ 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 员,另一侧/是应邀前 来观看的/外国商人。
默读完课文后,解决下面问题.
1、“烟”指的是什么?
(鸦片) 2、人们为什么要“销烟”? (鸦片给家庭甚至国家、军队带来了严重的
危害)
吸食鸦片危害
鸦片
罂栗
虎门销烟背景资料
8、虎 门 销 烟
学习生字新词

xiāo lì 销 历 销毁 历史 yán 盐 盐水 huǐ 毁 毁坏
shǐ 史 史记 chè 彻 彻底
zhí 值 值得 jīn 斤 斤两
zhài 寨 村寨 wǔ 侮 侮辱

• 收缴 一担 开锅 烟渣 • 卷进 咆哮 嚣张 脊梁 • 销毁 历史 值得 虎门 寨 群情沸腾 健步 • 食盐 彻底 一斤 欺侮
中国人民 是不可欺侮的!
如果此时,我们站在林则徐 的雕塑前,你想说些什么?
1949年10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1997年7月1日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 A损害人民身心健康。 • b白银外流。 • c削弱军队战斗力。 • d腐浊统治机构。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45000 50—100公斤/ 箱 40200 40000 35445 吸毒人数: 200 多万 /35 年 35000 30000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里 25000 20331 20000 12576 15000 7889 10000 4000 5000 年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盐巴 生石灰 45 米 45 米


45米

溶化
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成千
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
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
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被卷进了咆哮
的大海之中。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沉重地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 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 18世纪末期,英国商人开始向中国大 量输入鸦片,毒化中国,并使中国白 银大量外流,银价飞涨,财政越发困 难。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眼看鸦片 危害之烈,上书朝庭,力主严厉查禁。 1838年底,清朝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为 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 月,在虎门海滩当众焚毁缴获的鸦片2 万余箱,约237万多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