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
xx 二小xx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运算定律》,所选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内容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加法的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
在10 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也作了一些于孕伏。例如:
通过100 以内加法中出现小括号的学习,对加法结合律也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
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
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所有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技能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
活动来解决数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教具准备:
课件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质疑启发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分析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法、分析讨论法、概括总结法等学习方法去观察、猜想、探索、交流,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五、拓展延伸,体会用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通过谈话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1)xx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xx 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观察发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根据主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验证规律
a、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b、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3)、概括规律
a、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
b、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4)运用规律采用对口令的形式
2、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观察发现课件出示开始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学生口头列式。并鼓励用不同方法计算出结果。在对计算过程和结果加以观察。
(2)猜想探究猜想每组算式的结果会怎样,在计算验证猜想
(13+45)+2513+(45+25)125+(75+36)(125+75)+36
(3)概括规律观察 3 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后,集体反馈,并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四)运用规律用加法结合律填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
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揭示规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环节。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我设计了小组赛、男女对抗赛、挑战赛、个人赛等练习形式。
【设计意图】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力求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四)、质疑反馈,总结评价
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以下三个问题中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在发现这些规律的过程中你用到或学到了什么数学方法?
3、你觉得这些规律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设计三个问题,力求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拓展延伸,体会用处
必做题246+578+( 15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