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微课实录《散文二篇》
第11课《短文二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古今异义
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窗户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省略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 )解衣欲睡 ( )欣然起行 (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
在描写这些景物时,作者运 用了哪些写景技巧?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最后几 句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 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 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 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 的生命愉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也体现了 作者酷爱自然 ,归隐林泉的志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月光照在院中,像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 和柏树的影子。
课文朗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借助联想和想象,赏析 你读到的月夜景色。
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 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 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藻、荇 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点染出 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 美妙境界。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 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 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里可以纵览江山的 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张怀民被 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 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 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 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散文二篇》教案(精选3篇)

《散文二篇》教案(精选3篇)《二篇》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根据两片树叶的外形以及散文的情节进行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图片三幅,图一画有两片树叶的树苗若干棵;图二表现两片树叶象眼睛的背景;图三是表现两片树叶象耳朵的背景。
2、教师准备一些树林中的动植物图片。
活动过程:1、出示图一,激发幼儿想象。
出示图一,问:图画上有什么?(小树苗)小树苗有几片树叶?(两片)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幼儿充分想象)老师这里有一篇散文,我们来听听散文里说这两片树叶象什么,好吗?2、教师朗诵散文片断,引发幼儿想象。
①教师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眼睛。
(出示图二)提问:散文里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眼睛)小树的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图片一一贴入背景图)是啊,小树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看到了很多美丽的东西,它心里怎么样?它觉得它看到的这个世界怎么样?②教师继续朗诵: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的两只耳朵。
(出示图三)提问:散文里还说两片树叶象什么?(象小树的耳朵)小树的耳朵静静地听呀听呀,它听到了什么?(幼儿想象讲述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图片贴入背景图)③小树苗越看越高兴,越听越高兴,小树苗一高兴就蹦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幼儿想象后)教师讲述:哈,小树苗一蹦,就长高啦!3、学习朗诵散文。
教师完整朗诵散文一遍后,问:散文里讲了些什么?讨论后,教师放慢速度,以等待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朗诵散文。
4、幼儿讨论:学完这篇散文,你又什么感觉?引导幼儿体验春天的美好。
5、延伸活动:画小树苗。
上面画上两片叶子,画好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树叶象什么,它们在做什么,心里怎样想,你的小树苗长大了没有。
附:两片树叶小树苗种上没几天,就长出了两片树叶。
瞧!这两片新叶子,多象是小树上的两只眼睛。
两只眼睛好奇地看呀看呀,啊,世界多美丽!瞧!这两片新叶子,又象是小树上的两只耳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吧。
“记承天寺夜游……”起——生:“记承天寺夜游……”师:可以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寒山寺那一夜的钟声,让落榜的张继名垂千古;浔阳江上那一曲琵琶,让被贬的白居易泪湿衣衫;康河上那一支长篙,作别诗人徐志摩,化出漫天的云彩;承天寺那一夜的月光,到底又触动了苏轼怎样的情感?一起走进今天的内容《记承天寺夜游》。
大家把课文翻到《记承天寺夜游》。
”师:“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他写下了非常精彩的几篇文字:有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一篇游记就是《记承天寺夜游》。
接下来大家自由地、大声地把这篇《记承天寺夜游》读一遍。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确、读通顺、第三个读出情感。
一会儿,你可以来挑战哦!现在开始。
”(在教师强调下,学生由一开始整齐划一地读变为七嘴八舌地读)师:“谁来挑战一下?”(学生陆续举手)师:“武鹏飞,你觉得你能达到朗读的哪一个要求?”生:“全部。
”师:(面带微笑地)“是一还是二?”生:“一二三。
”师:“好,那你先来试试吧。
”(生读全文)师:“我来找一位同学点评一下,谁来做点评?”(几位同学举手示意)师:“郭立强。
”生:“我觉得他要求基本上达到,读得很准确,读得比较通顺,第三个读出情感方面,他大多数没有用到情感的基调,是一种很平平淡淡的,没有那种高高低低……”师:“抑扬顿挫是吧?好请坐。
我们先给这两位同学加上课堂表现分。
”师:“我们给他一个什么评价呢?”(有学生说:“最佳点评小组。
”)师:“其实他是一个人。
”师:“再谁来挑战一下?刚才我们同学点评时说读得比较通顺,情感上那块基本上没有。
那你能不能先来挑战第二个要求读通顺?谁来?”(学生举手示意)师:“刘佳鑫。
”(学生读课文,两个问句读出一点情感,但不太明显)师:“好,再来找一位同学做点评。
奥舒宇,你来点评。
”生:“我觉得他比武鹏飞读得好一点。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经典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课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散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教学材料。
3.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案例《散文二篇》

《散文二篇》教学案例◎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
从单元目标来看,本单元着重把握各类散文中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单元的前两篇课文是教读课文,第一篇《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第二篇《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散文二篇》则是自读课文,由两篇精短的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组成,它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得也较早,写人记事和写景抒情散文八上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但哲理散文没有接触,缺少深度解读的能力。
因此,本文的自读就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在阅读赏析中感受和体会哲理散文的特点,自行总结概括,做到“学文识类”。
◎教学目标基于这样的学情,我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及本课教学要点,把《散文二篇》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分两课时(连着上90分钟)达成:1.通过对标题和关键句的理解来掌握课文的中心观点,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 通过反复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3. 通过品味两篇文章的语言,初步理解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本课由复习导入、独立阅读、合作讨论、汇报交流、学习小结五个板块组成。
下面逐一展开叙述:第一板块:复习导入(5分钟)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
我们一起回忆下学过的散文,有同学知道这些散文的类型吗?(在这个学习活动中,我们需要给散文进行归类,本册新学的课文会最先被学生提起。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记承天寺夜游》是写景抒情散文。
《春》《紫藤萝瀑布》等散文名篇也易被学生提及。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精品课例【教学设想】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散文二篇》属于学生较陌生的议论性散文。
严文井和罗素所属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领域也不同,文章选择的材料和写作角度也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用生动的形象或自己的一生,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对精神的闪耀与传承,诠释豁达奉献的人生追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观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重新建构起来的意义大于局部相加。
对于这样的言简意赅、情理交融的议论性散文,我们需要运用“同类信息整合法”,从中提取“同类信息”,让这些信息汇聚成富有价值的课堂“信息源”,相机指导学生以这些“信息源”为思维抓手,真正走进文本内核。
两文的同类信息是什么?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诉读者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从如何达到永久的视角来诠释他对生命的理解。
所以,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让读者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完整的认识,教材如此编排更有利于对每篇文章的理解。
基于以上认识,聚焦“永久生命”这个点,就能将《散文二篇》设计为主题型加跳板型群文教学课,我在“青春语文公开课”丛书我的著作《徐敏红教阅读跳板型文本课堂实践》中,从四个板块推进教学:一、求同比异,整体把握;二、探究生命的永久性;三、探究生命如何永久,四、探究生命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很少用议论性散文的角度解读文本。
但是两篇散文都从生命的视角来展示展现对生命的探索和延续,这样的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却如一盏人生的明灯,他们几乎都能感受到文本的生动、凝练、真挚和热烈。
只是限于认知水平及阅读视野,只能对文章浅尝辄止。
所以,教学中应紧扣学生内在的思想和心理需求,立足文本,通过反复的诵读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应通过多种阅读方法的应用,点拨其联想拓展,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其与文本相交融。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七课《短文两篇》课堂实录本次语文课堂内容为《短文两篇》,讲解了如何写出简短精悍、条理清晰的短文。
下面是本次课堂的实录。
老师介绍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先以“怎样写一篇短文”为题向同学们提出问题:“短文是什么?所谓短文,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有同学认为短文是比较简短的文章,通常不长于600字。
有同学认为短文需要重点突出、结构清晰,需要概括性强,能够准确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接下来,老师通过一篇简短的例文《我的朋友圈》进行讲解。
文章首句“我有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直接剖面了文章的核心,文章以事件来说明了这个朋友为什么和自己志同道合,并把重点放在了朋友圈的互动中。
老师提示同学们,写一篇短文的时候就应该选部分性强的主题,以观点、态度、个人经历、阅读体验等为中心,理清思路,抓住核心,不必太复杂,不必泛泛而谈,要言简意赅、结构清晰,力求表达到位。
随后,老师要求同学们将《我的朋友圈》中的条理结构进行分析。
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对文章进行了逐段分析,清晰地找出每段的核心内容,紧扣主题,重视细节,达到了建立写作框架、明确连接词语的目的。
接着,老师分发了一篇比较常见的作文题目:“快递小哥给我的启示”。
同学们在一定时间内构思,完成了自己的初步写作。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文互相交流,并进行修改。
同学们在交流中,彼此讨论着各自的看法和修改建议,互相提出问题,帮助彼此得出更优秀的作文。
老师在旁边指导纠正,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完成短文写作。
最后,部分同学在课堂上背诵了自己的短文。
到了课堂结束的时间,老师再次回顾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同学们在写短文时要思路清晰、言简意赅,注重段落之间的连接。
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读多写,在写作中体会及体会写作的乐趣。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同学们全班通用的写作技能小贴士,提高大家的写作能力。
同学们纷纷表示在本次课堂中有所收获,学到了很多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本解读

《散文二篇》文本解读1.文题诠释(1)《永久的生命》:重点理解生命前的“永久”一修饰词,任何生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永久的呢?指引学生品读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就能找到答案。
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作者以此为题,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许多人都曾千百次地追问过自己,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回答。
那作者又为什么而活呢?此题,无疑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再次思索,揭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帮助读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2.主旨(1)《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文章开篇明旨: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虽然活得苦,但作者觉得活得值得,还乐意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这体现了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3.内容解读(1)《永久的生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开篇先谈过去的时间不可逆转,在时光里,人会慢慢丢掉很多东西,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迹,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都非常可怜。
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句承上启下,一“却”字可见情感明显转折。
生命有限我们没有时间去悲观,我们应该看到整个人类生命的永恒。
以小草生命的卑微、柔弱为例,表达个体生命虽短暂,但群体生命却不息。
岁岁年年春风依旧,年年岁岁小草相似。
再用初生小牛犊的美好来意蕴生命的快乐、永恒。
春天,小牛犊在山坡上跳跳蹦蹦,炫耀遍身金黄的茸毛,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在适合小牛犊自在生长的环境中,一只充满活力的,稚嫩可爱的小牛犊诠释了生命不止地繁衍和快乐、美好。
通过小草、小牛犊生命的不朽与美好让我们深刻体会“生命总是在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随处预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句话的含义。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线上教学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两篇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环节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游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从题目看,我们很明显可以知道这是一篇游记。
除此之外,文章题目还点明了游玩的地点和时间。
从题目入手,同学们心中一定还有一些疑问,比如作者为何夜游,与谁同游,怎样夜游?夜游时心境如何?为何会有这样的心境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闲人二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们将分析夜游的起因、经过,赏析夜游时看到的景物特点,以及理解作者自称闲人的心境。
带着这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去感受苏轼夜游时的心境。
环节二:介绍作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游记正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环节三:积累语言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积累以下字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一遍课文。
注意读音和停顿。
环节四:讲解课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共有七句话。
我们可以把这七句话按照记叙、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变化,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3句,叙写群友夜游,第二层第4句,描写澄澈月色,第三层第5-7句,议论抒怀。
我们先来看第一层。
请同学们听朗读,边听边思考作者为何夜游,与谁同游,怎样夜游?夜游时心情变化如何?第一句话有四个小分句,第一个小分区交代了具体的夜游时间,同学们要注意元丰六年这个时间。
根据课文注释1,我们知道元丰六年,作者正贬官黄州,这是写作此文的一个大背景。
再看十月十二日夜,十二日夜,距离月圆之夜只有三天,作者正准备解衣休息,却见月色入户,这个入字别有意味,入可解释为进入、跳入、照入、透入等。
但是无论哪种解释,这个入字都赋予了月亮于人情味,仿佛有长夜漫漫无心睡,明月有情来相邀之意。
再者,月色入户也足见月亮的皎洁明亮,如此美景怎可辜负?于是,作者的表现是欣然起行,我们要注意欣然这个词,欣然可解释为高兴的样子。
而月色入户正式欣然起行的原因,这时作者的心情是有些兴奋喜悦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6课 散文二篇 教案(教学设计)

16 散文二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1.体会本文语言平易通畅、哲理性强的特点。
2.理解本文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有关感受和思考。
领会作品的情思,激发对人生新的认识和思考。
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二)自我研读,生成新知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第一层:(第1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2~4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5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再读课文,理解情感(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4)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课堂实录(注:以下内容为AI自动生成,仅供参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散文二篇》这一课,散文是一种除了诗歌以外最为丰富、最具表现力的文学体裁,你能举出任何一篇著名的散文作品吗?学习一门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会识字、语法、修辞等基础要素,更要学会如何欣赏、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散文是我们日常阅读中非常常见的文学形式,对于掌握语文阅读、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散文分别是郑愁予的《女人》和鲁迅的《读书》。
首先,小朋友们请注意,良好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的积累和练习,所以,在阅读这两篇文章时,请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2.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进行表达?3. 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亮点和难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篇文章,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如下分析:第一篇文章《女人》作者:郑愁予散文《女人》描写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话题,即对女性的理解和观察。
作者表达了对女性的感悟和思考,提出了女人的种种特征和迷人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女性的脆弱和应该避免的弱点。
比如,文章当中写到:“珠胎暗结,肉眼凡胎。
惟看厨房下,手腕一圈肥银镯;惟听门外来,马车铃铛听别处”这一段话,生动地表现了女性的优美和魅力,但又透露出一些骄傲甚至虚荣的心态。
作者还在文章中提出以及反复强调夫妻双方应该保持平等、互相尊重的理念,批判了旧时代思想中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
第二篇文章《读书》作者: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位巨匠,他的散文作品广受赞誉。
文章《读书》中,鲁迅主要表达了对人类文明和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尊重,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责任和担当。
鲁迅在文章中提到:“每卷书不系上一卷,就如断了血脉”,形象地描绘了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强调了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同时,他对一些盲目的现代思潮进行了批判,“文化革命”中的破四旧等行为也一一进行了反驳。
他在文章中所秉承的,就是一种爱书却不盲从、尊重古人但不墨守成规的心态,为读者展现了一种健康而成熟的阅读态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教学实录

散文诗二首比较阅读版块教学实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点先听老师把这两首诗朗读一遍,请大家注意老师朗读时的情感。
生:掌声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这两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融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感情和意境,可以标画朗读符号。
生: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课文朗读师:请同学们给这两段话标注诵读脚本。
师:下面请王梓莲同学来朗读金色花的片段生:王梓莲语气词的地方读的特别好,把疑问语气都读出来了。
生:他注意了一些修饰词的重读,例如摇摆、跳舞这些动词,还有笑嘻嘻、暗暗的这些形容词。
师:请李建坤同学朗读荷叶母亲的选段。
生:我觉得他的语气读的还可以再加强一些,可以把保护的那种情感读出来。
生:我觉得李建坤重音和停顿的地方读的不错,处理的很好。
师:同学们,有刚才的朗读,我们来看一下表格上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分别是怎样的?生:我觉得金色花是非常轻松的,作者在写的时候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认为荷叶母亲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很温暖的,因为他起了母爱。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金色花用孩子的口吻来写,写得很轻松愉快,荷叶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显得很温和释然。
师:同样是写母爱的文章,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生:好像都都表达了爱。
师:这位同学说的太笼统了,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同呢?生:金色花作者通过想象来写,写孩子好像和母亲在捉迷藏,所以语言显得很活泼,很俏皮。
荷叶母亲通过荷叶互联的景象来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所以语言显得很生动。
师:除了生动,有没有其他的特点呢?生:充满真情实感。
生:书面语化的语言显得很优雅师:典雅。
师:这样我们就把表格上比较的方面完成了,除了这些方面以外,同学们再想想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呢?生:我认为还可以从艺术手法上进行比较,金色花儿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荷叶母亲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
师:嗯,这位同学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比较的,说的很不错,还有呢?生:我觉得还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比较。
金色花种的孩子是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荷叶母亲中的孩子是懂事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课堂实录

《散文二篇》课堂实录(部分)长泾第二中学曹蕾一、导入师:散文以其优美的文辞、深邃的意境、含蓄而充沛的情韵在众多文体中独树一帜,深受喜爱。
其中,有一类散文以发表议论,阐述哲理为主,从而使人获得思想的启迪,我们往往称其为哲理散文。
(出示第一张PPT)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散文二篇》,揭开哲理散文的面纱。
二、感生命之恒师:请同学们速读两篇散文,说说你觉得这两篇散文谈论的内容有什么共通点?生:我觉得都在谈论生命。
师:找得非常准确。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生命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1:我觉得生命是脆弱的。
生2:我觉得是伟大。
生3: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生4:我觉得是渺小。
师:对于生命,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认识。
那么在作者眼中,生命又是怎样的呢?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生:永久。
师:又快又准确。
其实标题中作者就表明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
师:围绕“永久”这个词,作者将生命层层剖析,请同学们通读全文,从2-5小节中找出与“永久”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在文字圈划出来,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生默读,圈划。
)生1:第二小节第二行“永远不朽”。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句子吗?生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师(找一名同学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2:读得太平了,没有感情。
师:读句子的时候一定要关注语气、语调的变化,该重点强调的地方要重读。
你能来读一读吗?生2再读,重读“永远不朽”。
师:同学们觉得谁读得更好呢?齐答第二个同学。
下面回答的同学要注意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再说说你的发现。
生3:“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这里有两个“永远”。
师:很好。
生4:“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生5: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生6:“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二篇》微课实录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一起学习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
在上课前,请准备好纸和笔,方便接下来的活动。
看到《散文二篇》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把目光聚焦在“散文”二字上吧!你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散文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暂停
按下PPT:《春》《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背影》《白杨礼赞》,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散文名篇。
你还记得它们的类型吗?
暂停
第四单元的单元提示告诉我们,
按下PPT:散文可以分为四类:写人记事、托物言志、阐发哲理、写景抒情。
我们给这些名篇归下类吧!
请暂停播放。
按下PPT:《藤野先生》《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紫藤萝瀑布》《春》是写景抒情散文,《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散文。
你做对了吗?阐发哲理散文是哪篇呢?对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
二、交流学习经验
你学习了这么多的散文,一定有自己的散文学习经验。
按下PPT:请你在纸上拟两到三个学习目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个,写出达成方法,并举例说明。
现在,请暂停播放,思考完成。
老师这里有四位同学,他们在自主学习了《散文二篇》后,想和你交流下学习经验。
按下PPT:
这四位同学分别从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个角度来确定学习目标,你是从什么角度确定学习目标的呢?这四位同学为达成学习目标运用了朗读、概括、勾画、摘录、对比阅读、做批注、朗读设计的方法,你将运用哪些方法?如何达成学习目标?
三、结语
按下PPT:
今天我们通过《散文二篇》交流了自己的散文阅读经验,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再读《纪念白求恩》,比较《散文二篇》和《纪念白求恩》在写法上的异同,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写写你对自己未来新的认识与思考。
好,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
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