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

换热器是热力工程中广泛应用的设备,它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在流体之间传递热量。

换热器的设计原则如下:
1.效率和能耗:换热器应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和降低能耗为设计目标。

可以通过优化导热表面积、改善热媒流动方式、减小传热阻力等手段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2.安全性:换热器设计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稳定、可靠。

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压力、温度、材料强度等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经济性:换热器的设计应当在经济上合理,既要满足工艺要求,又要尽量降低成本。

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和选用合适的材料、技术手段来实现经济性设计。

4.可持续性:换热器设计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废热、减少排放等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5.管理维护:换热器设计应考虑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包括易于清洁和防止腐蚀、结构设计合理、易于安装和拆卸等。

这些原则可以指导换热器设计,提高其效率、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设计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设计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设计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常用于化工工艺中。

换热器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并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换热器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确定热量传递需求:首先,需要明确工艺中所需的热量传递量,即冷热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和传热面积。

2.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和特定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

3. 确定传热介质和流体参数:确定冷热流体的物性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如水、蒸汽、油等。

4.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热量传递需求和换热器类型,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换热器的尺寸和成本。

5. 设计换热器结构:根据换热器类型和传热面积,设计换热器的结构参数,如管束布置、管道直径、板间距等。

6. 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工艺要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造换热器,确保其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7. 进行强度计算:对换热器结构进行强度计算,确保其能承受工作条件下的压力和温度。

8. 进行传热和流动阻力计算:通过传热和流动阻力计算,评估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流体流动特性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9. 进行换热器的工艺模拟和优化: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换热器的工艺模拟和优化,以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和设备性能。

10. 编制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最后,根据设计结果编制详细的设计报告和施工图纸,作为生产制造和安装的依据。

换热器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工艺要求、设备特性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并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

换热器设计计算详细过程1.确定换热器的换热负荷和传热系数:首先需要明确换热器所在系统的换热负荷,即所需传热功率。

根据系统的温度差、流体性质、质量流量等参数计算得到传热系数,该系数反映了换热器在给定条件下的传热能力。

2.确定流体入口和出口温度:根据所需的出口温度和流体的性质,可以通过传热方程计算得到流体的入口温度。

同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速、流态(单相流还是多相流)等因素。

3.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如壳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考虑换热器的传热特性、结构特点、施工方便程度等因素。

4.确定换热面积:通过传热方程和传热系数计算得到的换热负荷,可以反推计算出所需的换热面积。

同时还需要考虑换热器的热效率和流体流阻。

5.计算流体质量流量:通过需求传热功率、流体入口和出口温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流体的质量流率。

同时还需考虑流体的压降和速度等因素。

6.选择换热介质:根据流体的物性参数和流态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如水、蒸汽、油等。

7.根据系统运行条件确定换热器材料:根据流体的性质、温度、压力等参数确定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钛合金等。

8.进行换热器的压力损失计算:根据流体的粘度、比热容率、流速等参数计算压力损失,以确保流体能够在换热过程中正常流动。

9.进行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根据所选的换热器类型和尺寸,进行换热器结构的设计,包括换热管的布置、壳体的设计等。

10.确定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包括换热器的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以便在实际运行中调整和监控换热器的工况。

11.进行换热器的强度计算与选择:根据换热器的运行条件和使用要求,进行强度计算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以确保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12.进行换热器的经济性评价:对所设计的换热器进行经济性分析,包括建造成本、维护成本、运行成本等,以确定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引言换热器在许多工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冷却介质。

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换热器设计的详细说明和指导,以确保设计和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第二部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1 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换热器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来实现的。

基于传热原理,换热器可以分为传导、对流和辐射换热器。

2.2 换热器的分类根据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式和传热机理,换热器可以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因素3.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流量、温度、压力、热导率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和换热面积的确定。

3.2 材料选择换热器的材料选择对其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进行材料选择,并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等因素。

3.3 热负荷计算通过计算热负荷,可以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换热面积。

热负荷计算依赖于流体参数和换热器的设计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的设计步骤4.1 确定换热方式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方式,如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或传导换热。

4.2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参数和介质的传热特性。

4.3 确定换热器尺寸和形状根据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参数,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

应确保设计的换热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和具有合理的流体阻力。

4.4 选择材料根据介质的性质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应考虑材料的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第五部分:换热器的安装和维护5.1 安装要求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操作规程。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换热器的密封性和防止外部损坏。

5.2 运行和维护换热器的运行和维护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

应注意定期清洗换热器以防止结垢和污垢的堆积,避免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计算技巧。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换热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传热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设计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换热器的基本概念、传热基本方程、对流传热、换热器类型(包括空气冷却器、水冷却器、热交换器等)、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计算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换热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换热器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将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多媒体资料将用于形象地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则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是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实时跟踪,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则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教学进度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既不过于紧张,也不过于宽松。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课程教学的环境,如教室、实验室等。

同时,教学安排还将考虑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差异化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

换热器设计完整版换热器是一种用于转移热量的设备。

它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使流体达到所需的温度。

换热器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广泛使用,包括化学、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等。

换热器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流体属性、流量、温度、压力和吸热面积。

为了确保换热器的高效性和长寿命,设计过程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换热器的流体类型、工作温度和压力、需要传递的热量以及换热器所需的尺寸和形状。

这一阶段需要考虑管道直径、管道长度、管道数量、流体流量、进出口口径、外壳厚度、热传导率等因素。

2. 确定热传导模型:在确定热传导模型时,需要考虑流体的传热系数、导热系数、表面积、热容量、温度梯度等因素。

热传导模型可以通过使用Fouier定律或热传导方程式来计算热量传递。

3. 计算换热面积:换热器的面积是影响其效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换热面积越大,热传递效率就越高。

在计算换热面积时,需要考虑流体和换热器之间的热传导和流动性能。

可以使用LMTD法、NTU法等方法计算换热面积。

4. 选择材料:材料的选择会影响换热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一般来说,换热器的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强度、耐磨性和热传导性。

常用的材料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铜、碳钢等。

5. 设计细节:设计细节包括换热器流路、管道排列、管束间距、管束支撑和固定方式等。

这些细节将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性能。

设计人员应该警惕设计中的环节疏忽和细节问题,确保设计方案正确无误。

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采用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设计方法,确保换热器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的技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确保设计过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安全的换热器,为工业制造和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方案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节能的换热器,以满足工业生产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二、设计原则1. 高效热能转移:通过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选用高效的换热材料,实现热能的有效转移,提高换热效率。

2. 可靠稳定:选用高品质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确保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减少故障率。

3. 节能环保:设计上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换热器结构,板片间距设计合理,使工作流体在换热器内获得较大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2. 材料选用:换热器材料选择优质不锈钢或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下的使用。

3. 换热介质:根据不同的工业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介质,以确保热交换过程的有效进行。

4. 热力控制:采用先进的热力控制系统,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工作温度和压力,以保证换热器的安全可靠运行。

5. 节能设计:通过增加换热器的隔热层或采用换热器集成闭合式设计,减少热能损失,提高能源利用率。

四、设计效果经过设计方案的实施,新换热器可以有效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高质量的材料和严格的制造工艺,保证了换热器的稳定可靠运行,满足了工业生产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抱歉,由于资源受限,我无法完成超过 500 字的要求。

以下是 500 字的内容:充分考虑了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并结合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新设计的换热器将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新换热器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许多行业,如化工、石油、制药、食品等,可以满足不同工艺过程中对热能转移的需求。

在热力控制方面,新的换热器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自动调节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换热器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同时,具有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进行调整,提高换热器的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摘要,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分类、选型、安装和维护等内容,旨在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第一章换热器的基本原理。

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通常由管束、壳体、传热介质和支撑结构等部分组成。

在换热器中,热量的传递主要通过换热面积、传热系数和温度差来实现。

第二章换热器的分类。

根据换热方式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接触式换热器和间接式换热器。

接触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冷却塔、冷凝器等;间接式换热器是指传热介质不直接接触的换热器,如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根据换热器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等。

第三章换热器的选型。

在换热器的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量、温度、压力、换热面积、传热系数、温差等因素。

根据实际工况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规格,以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四章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

换热器的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换热器的位置、支撑、固定、管道连接、密封等问题;在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压力测试、泄漏检测、流量调节、温度控制等工作,以确保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

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证其性能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检查、维修和更换,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可以有效地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结论。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电力、冶金、制药等行业常用的设备,其设计和运行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换热器,提高其设计和运行效率,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过程
换热器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换热器的负荷(换热量)。

对于冷凝器,其负荷约等于热泵制热量。

对于蒸发器,其负荷约等于热泵制热量减去压缩机功率。

2.结构参数计算,包括单位基管的尺寸面积、肋化系数等。

3.空气循环量计算。

对于冷凝器,主要是通过进出冷凝器的空气温度及热容等物性参数计算;对于蒸发器,由于会产生冷凝的作用,会有显热量和潜热量,通过计算进出蒸发器的空气的温度,得到其焓值和含湿量,最终计算出空气循环量。

4.根据经验数据或换热器的参数大致选取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可根据公式计算(计算热泵工质侧的对流换热系数、计算管壁导热、确定污垢系数、计算载热介质侧对流换热系数,根据管内外侧的换热面积比,即可得到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也可根据经验数据、换热器的参数大致选取。

5.确定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差。

6.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7.根据得出的传热面积和载热介质、工质特点从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样本中选择适宜的型号。

此外,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两流体流动通道的选择,根据两流体温差,选择换热器型式。

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初选的换热器型号进行校核,包括核算总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以及根据实际需传热面积对所选换热器进行校核。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调整管程数或折
流挡板间距,或重选其它型号换热器,并再次核算压强降,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1000字
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换热器,用于从一种热流体中传递热量到另一种热流体。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热传递的效率和换热器的成本。

设计要求:
1.设定两种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2.根据流量和温差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量。

3.选择一种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并计算出尺寸和效率。

4.根据选择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管的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管道长度。

5.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热传递量:
热传递量 = 流量 x 热容 x 温差
流量:两种热流体的流量
热容:热流体的比热容
温差:两种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2.选择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和壳管式热交换器。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传热效率、材料成本以及维护难度等因素。

3.计算换热管尺寸:
换热管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根据流量和传热效率来计算,同时需要考虑到管壁的热传递系数和管壁的厚度。

4.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
外壳的材料需要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和强度,同时需要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绝缘材料需要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以提高传热效率。

5.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计算和选择,得到符合要求的换热器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率、成本、材料选用和维护难度等因素,从而得出符合要求的总体设计方案。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

换热器的设计范文引言: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中。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能源的节约和热能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构造要素以及设计过程,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一、换热器的设计原理1.1热传导原理热传导是换热器中热能传递的主要方式。

热传导的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使得热能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换热器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热传导原理,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1.2对流换热原理对流换热是指通过流体的运动将热能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对流换热的效率取决于流体的速度和传热面与流体之间的接触程度。

设计时应该考虑流体的流动状态,以提高对流换热效率。

二、换热器的构造要素2.1传热介质传热介质是换热器中传递热能的媒介物质,通常是液体或气体。

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对于换热器的效果至关重要。

传热介质的选择应该考虑其导热性能、流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因素。

2.2热交换面积热交换面积是指用于传递热能的换热器表面的总面积。

热交换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设计时应该合理确定热交换面积,以提高传热效果。

2.3热阻热阻是指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阻碍程度,是换热器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

设计时应该尽量降低热阻,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

三、换热器设计的步骤3.1确定换热器的工作条件3.2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工作条件和传热要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空气换热器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3.3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根据传热介质的换热要求,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换热器类型和传热方程进行。

其中,传热方程可以根据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原理进行建立。

3.4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根据所选的换热器类型和计算的换热面积,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参数。

包括传热介质的进出口位置、传热面的布置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元件的设计等。

3.5进行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的初步结果,进行换热器的优化设计。

换热器 设计手册

换热器 设计手册

换热器设计手册第一部分:换热器概述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备,用于将热能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以实现热能的平衡和利用。

在化工、能源、制药、食品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手册将以换热器的设计、选择、运行与维护为主要内容,为工程师和操作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原理1. 热传导原理:介绍热量在换热器中的传导过程,包括对流、传导、辐射等热传导方式。

2. 换热器工作原理:介绍不同类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如壳管式、板式、螺旋式等。

3. 换热器设计参数:详细介绍换热器设计中的参数,如传热系数、流体速度、材料选取等。

第三部分:换热器设计流程1. 换热器类型选择: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流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2. 换热器计算及模拟:对换热器进行热平衡计算和流体模拟,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和传热面积。

3. 换热器结构设计:设计换热器壳体、管束、管板、密封装置等结构。

4. 材料选取:根据工作条件和流体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等。

5. 换热器性能分析:对设计的换热器进行性能评估,确保满足工艺要求。

第四部分:换热器运行与维护1. 换热器安装与调试:介绍换热器的安装、泄漏检测、气密性测试等。

2. 换热器运行优化:讲述换热器的操作技巧和运行优化方法,包括流体控制、温度调节等。

3. 换热器维护与保养:指导换热器的定期检查、清洗、维护和更换零部件。

第五部分: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不同场景下的换热器选型、设计、运行和维护过程,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结语本手册以换热器设计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换热器的原理和应用,涵盖了设计、选择、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

希望通过本手册的阅读,读者能够对换热器设计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实际工程中有效应用。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ppt课件

换热器的机械设计ppt课件
11
保证紧密性的方法: •管板孔开槽; •胀接周边保证清洁; •管子硬度低于管板孔周边 硬度。
保证管端硬度较低并且低 于管板硬度的方法: •管端退火处理。 •选材考虑。
12
2.焊接
优点: • 高温高压下能保证连接
的紧密性; • 管板孔加工精度要求不
高,低于胀接; • 焊接工艺简单; • 压力不高时可用薄管板。 缺点: • 存在焊接热应力——应
1)
壳壁应力
2
t s
;
2)
管壁应力
2
t
t
;
3)壳壁应力 0 且 B ;
4)管子拉脱力q q。
3.膨胀节的选用及安装
依据标准:GB16749-1997《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安装注意:1)与壳体对接焊,保证焊透;
2)要进行无损探伤;
3)最低点设置排液孔。
49
点 ——无温差应力;
2.管束可以抽出,清洗;
3.结构复杂,浮头内漏不便检查;
4.管束与壳体间隙较大——影响传热。.
3
特点: 1.一端可自由伸缩— 不产生热应力; 2.管束可以抽出,管内外均易清洗; 3.填料将壳程介质与外界隔开,易外 漏,介质受限制;
4
U型管式换热器的二维图
1.只有一个管板,结构简单;
力腐蚀; • 管与孔间有间隙——形
成介质死区,间隙腐蚀。
13
管与管板焊接形式:
14
3.胀焊并用 克服了单纯的焊接及胀接的缺点,
主要优点是: • 连接紧密,提高抗疲劳能力; • 消除间隙腐蚀和应力腐蚀; • 提高使用寿命。 施工方式:先胀後焊;先焊後胀。
胀接——贴胀;强度胀。 焊接——密封焊,强度焊。 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制定施工工艺。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工艺设计
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过程装置,它能够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有不同温度的流体之
间热能的传递和交换,从而在一个生产系统中实现温度控制。

换热器的设计包括两个部分,热力学和机械设计。

本文简要总结一下换热器的工艺设计思路。

1. 热力学设计:热力学设计决定了换热器的效率和性能。

换热器的热力学设计主要
是根据换热器的受热体流体的物理性质、换热器的热能传递方式以及换热器的工作条件等
来确定的,包括换热器的内部结构、进出流体的流量、换热器的质量流量比、质量热损失
及换热质量流量系数等。

2.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决定了换热器的工作环境、运行及维护和安全要求,其包括
换热器材料选择、温度上限及结构尺寸计算,联接方式等。

3. 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决定了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的优化运行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1)设定的温度太高或太低时启动或停止换热;(2)适当调节进出口流量,以减少换热
负荷及损失;(3)使用维护及安全设施,以达到更好的换热效果和安全保护。

从上述可以看出,换热器的工艺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有效率的换热,使之更
加全面、经济、安全。

此外,可以采用先进的换热器材料来提高其换热效率,降低热损失,并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

换热器设计引言换热器是工业和冷暖设备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将热量从一个流体传递到另一个流体。

换热器的设计对于设备的性能和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换热器的设计原理、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以及一些设计考虑因素。

换热器的设计原理换热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接触热交换面来传递热量。

换热器通常由两个流体流经并在换热面上进行传热。

热量可以通过对流、传导或辐射的方式传递。

在设计换热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物性、传热面积、传热系数以及流体的流速等参数。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1.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类型之一。

它由一个管束和外壳组成,一个流体流经管束,另一个流体流经外壳。

管壳式换热器适用于各种流体和工况条件,并且易于清洁和维护。

2.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一系列平行的金属板堆叠在一起组成。

流体在板间流动,通过板之间的壁面传热。

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紧凑的结构,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换热。

3.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将螺旋形的板片放置在一个圆柱形的外壳内,流体在螺旋通道中流动,并通过板片的表面传热。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和紧凑的结构。

4.管束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由一个或多个平行管束组成,流体在管束内流动,并在管束和外壳之间的空间中进行传热。

管束式换热器适用于高粘度流体和易于结垢的流体。

换热器设计考虑因素在进行换热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流体参数流体参数包括流体的物性、流量、温度等。

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物性和传热特性,这对于换热器的设计非常重要。

2. 传热面积传热面积是换热器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较大的传热面积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换热器的体积和成本。

3. 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衡量换热器传热效果的重要参数。

传热系数受流体性质、传热面积以及换热器的结构和设计等因素的影响。

4. 压力损失换热器在传热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损失。

过高的压力损失会降低流体的流速,影响传热效果。

5. 清洁和维护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洁和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摘要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完成某一设备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

本次的设计的内容是水—CO2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设计。

这方面的知识虽然我们在大三上学期进行了理论课的学习,但是了解和掌握的东西仍然很有限。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通过热量衡算,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校核等一系列工作,我们基本上完成了设计任务,也让我明白了怎么应用所学的化工设备知识,结合我们所掌握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计算机技术、参照相关的书籍文献等去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

并且通过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我们能够更加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

这些经验的积累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拓展,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积累。

当然在整个设计过程种,也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组各位组员的同心协力。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各位组员的分工合作和相互配合,我们才能比较顺利的完成各个时段的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我们能够一起参与讨论,通过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来解决。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发生过计算失误而重头开始计算,有过发现画图过程中的设计缺陷而重新设计等等问题,但这不但没有让我们知难而退,反而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科学设计中所应该持有的严谨务实的态度的重要性。

这些宝贵经验的积累,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也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结构设计,工艺计算目录第一章设计条件 (3)第二章换热器结构设计 (3)2.1管子数计算 (3)2.2排列方式确定 (3)2.3壳体直径确定 (4)2.4壳体壁厚计算 (5)2.5管板尺寸确定 (5)2.6封头尺寸确定 (6)2.7容器法兰选择 (6)2.8管子拉脱力计算 (6)2.9折流板计算 (8)2.10支座确定 (9)第三章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列表 (9)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第一章 设计条件1.1已知条件:(1)气体工作压力:管程:CO 2 压力1.5MPa ,进口温度100C ︒ , 出口温度60C ︒ 壳程:冷却水 , 压力1.0MPa , 进口温度20C ︒ , 出口温度50C ︒ (2)C t ︒=-=∆50501001 C t ︒=-=∆4020602Ct t t t t ︒=-=∆∆∆-Λ=∆444050ln 4050ln 212133.12050601002121=--=--=t t T T R375.02010020501112=--=--=t T t t P经查得91.0=ΦtCC t t t m ︒=︒⨯=∆⨯Φ=∆404491.0壳、管壁温差 40C .,s t t t >。

(3)由工艺计算求得换热面积为402m 。

第二章 结构设计2.1管子数n :选5.225⨯Φ的无缝钢管,材质20号钢,管长4.5mS n =nd n L 均πLd n 均πSn=∴=5.40225.0400⨯⨯π=126根其中因安排拉杆需增加6根,实际空数120个。

2.2管子排列方式,管间距确定管子的排列方法常用的有正三角形直列,正三角形错列,正方形直列和正方形错列。

a .正三角形错列b .正方形直列c .正方形列列正三角形排列比较紧凑,在一定的壳径内可排列较多的管子,且传热效果好,但管外清洗较为困难。

而正方形排列,管外清洗方便,适用于壳程中的流体易结垢的情况,其传热效果较正三角形差些。

以上排列方式中最常用的是正三角形错 列,用于壳侧流体清洁,不易结垢,后者壳侧污垢可以用化学处理掉的场合。

本设计采用正三角形排列,经查得层数为13层。

取管间距a=32mm ,如图1-1图1-1 排管图2.3换热器壳体直径的确定壳体内径为lb a D i 2)1(+-=式中i D ——换热器内径;b ——正六角形对角线上的管子数,查得b=13l ——最外层管子的中心到壳壁边缘的距离,取l=20d .4842522)113(32=⨯⨯+-⨯=i D取壳体内径mm D i 500=。

2.4换热器壳体壁厚的计算材料选用Q235,计算壁厚为[]PPD n ti -=ϕσδ2+C式中P ——设计压力,取P=1.25MPa;i D =500mm85.0=ϕ;[]MPa 113=σn δ=5.325.185.0113250025.1+-⨯⨯⨯=6.77mm圆整后实取n δ =7mm.2.5管板尺寸确定选用固定式换热器管板,并兼作法兰。

由《钢制列管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结构设计手册》4.11.7节,查得2/16cm kgf P P s t ==(1.6MPa )(取管板的公称压力为16 kgf/2cm )的碳钢管板尺寸。

2.6换热器封头选择上下封头均选用标准椭圆形封头,根据JB1154-73标准,封头为8500⨯DN ,曲面高度mm h 1251=,直边高度,252mm h =材料选用20钢2.7容器法兰的选择材料:16MnR根据JB1160-82标准,选用500DN ,)(6.1MPa P N 的突面密封面甲型平焊法兰。

法兰尺寸如图1-3所示。

图1-3 法兰2.8管子拉脱力计算pp q =ld pf0π式中f =0.866a 2-24d ⨯π=0.866⨯2225432⨯-π=396mm 2=3.96410-⨯m 2 P=1.5MPa l =30mm 03.0025.0101096.35.164⨯⨯⨯⨯⨯=-πp q=0.25MPa2温差力导致的每平方米胀接周边上的拉脱力t q ()ld d d q io t t 0224-=σ()st s t t A A t t aE +-=1σns S D A ∙=中π=8508⨯⨯π=1.276210-⨯m 2()n d dA iot 224-=π=()1202025422⨯-⨯π=21800mm 2=0.022m 20127.0022.01401021.0108.1166+⨯⨯⨯⨯=-t σ=42.3MPa()03.0025.0402.0025.03.4222⨯⨯-⨯=t q=3.17MPa由已知条件可知:p q 与t q 的作用方向相同,合拉脱力 t p q q q +==3.42<[]q =4.0MPa 拉脱力在范围之内2.9折流板设计折流板为弓形,mmD h i 3755004343=⨯==,经查得折流板最小厚度为4mm; 折流板外径为496.5mm ,材料为Q235A 钢,。

拉杆选用12φ,共6根,材料为Q235 折流板数量11.0'0--=hL N B16001004500--=B N =6.33取整的N B =7块 实际折流板间距为: mmh 550171004500=+-=折流板开孔直径由参考文献3表4-23查得为40.08.25⨯φ2.10支座设计采用鞍座查文献二 314 ,315页取DN500-A I M -200型鞍式支座第三章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列表参考文献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2.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刁玉玮.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2.12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198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4. 《化工原理》.张宏丽.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25. 《化工机械工程手册》余国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6.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朱有庭.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67. 《化工设备与维修》王灵果.孙爱萍 2009.88. 《化工设备制造技术》庞春虎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59. 《常用化工单元设备设计》李庆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410.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换热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1.《JB1154-7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2.《JB1160-82》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这三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