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社会制度
社工初级综合能力总结(3-9章)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5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身安全、摆脱失业、避免职业病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归属与爱(群体、友爱、伙伴、关心照顾、爱)尊重的需要(稳定的社会地位、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最大潜能)【高级出现低级仍存在影响会减弱】二、阿尔德弗尔ERG理论生存existence(人体机能、衣食住行)关系relatedness(人际关系、与他人接触)成长growth(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个人潜能才能)【不强调顺序,影响不减弱】三、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的需求理论基本需要(健康身体、自主)中介需要11种(食物、水、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自然环境、保健、童年期安全、初级关系、经济环境上的安全、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二)人类需要的类型1.生理性社会性2.物质精神3.生存发展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行为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2.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和反社会行为(攻击他人或消极作用)3.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和偏差行为(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划分标准→统计学标准(与多数人相同);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价值观);行为适应性标准(适应社会生活);人体主观体验(观察者的主观判断)标准也会发生变化(二)人类行为的特点5个适应性、多样性(外显内隐、遗传习得、生理社会,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发展性、可控性(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整合性(人的个体行为与自身生理情况、身心发展、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协调互动一致)(三)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3个生理、心理、社会第二节·社会环境一、含义和特点(一)含义:与人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以及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
包括人造物质环境(房屋、道路、活动空间、服务设施等外部环境)、纯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二)特点5个多样性可能是实体性的社会组织群体,也可能是舆论文化制度政策复杂性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层次性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影响大或小稳定性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正常有序生活变动性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一)家庭婚姻、血缘、收养初级群体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1.类型:核心家庭、主干(父母与已婚子女生活)、联合(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妯娌关系易发矛盾)、单亲、丁克、空巢2.家庭教养模式娇纵:溺爱疏于管教、反社会型人格支配:过分溺爱+严加管束,过度保护又期望过高专制:家长缺少爱心耐心、管理方式粗暴,亲子关系命令服从、反抗权威型人格放任:家长缺少爱心耐心、缺责任感,攻击性、易受诱惑冲突:家庭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反社会倾向民主:尊重、平等3.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经济功能4.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内互动发生,横向(成员之间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纵向(过去的事件)(二)同辈群体非正式群体特点4个:平等性、开放性(无规章制度、不限定特定形式)、认同性(心理归属感)、独特性(都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三)学校校园文化:主人翁意识、责任感、集体协作、约束规范行为班级规模教学模式: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师生关系(四)工作单位1.类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会组织2.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要与社会需要。
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制度,是指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 质设备等要素的复合体。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 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 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的起源 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2.杜林的暴力论
3.萨姆纳,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 求——饥饿、爱情、虚荣和恐惧。 4.白拉德,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的欲望。 5.结构功能学派,社会制度起源于个人和群体 的相互需要——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缺陷:忽视了满足需要的手段和途径,无法 解释社会制度的变异性。
当代中国家庭制度的特征: 1.家庭结构和功能的过渡性 2.家庭关系和分工的过渡性 3.家庭问题的复杂性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和 制度。 经济制度最初存于家庭制度中,后独立于家 庭制度。 经济制度的主要功能 规范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保障社会生 产和再生产的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 物质基础。
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特征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 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走向: 1.经济制度方面 2.政治制度方面 3.文化制度方面
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产生于满足 人类需要的手段和途径——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制度形成的途径 自发形成,民俗——民德——制度。 立法产生。 社会制度的本质 社会制度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固定化,是 把人类社会交往中各种关系,用规章、准则、制 度、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化。
社会制度的层次 第一,高层次的、广义的社会制度。总体社 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 制度。 第二,中层次的、中尺度理解的社会制度。 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 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等。 第三,低层次的、狭义的社会制度。社会生 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社会组织的 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9章第1节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共20张)
➢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 【答案】D
•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创新,加强现实题材 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 英雄的精品力作,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这一要求 旨在( )
• ①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③使党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答案】B
• 4.(2018•全国卷Ⅲ)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 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 》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 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
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 需求。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毛概第9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九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社会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它是某一特定领域中的制度。 • 派生的社会制度主要有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
后又发展为科学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后面增加社会制度构成要素 • (朱力的内容) • 1、观念系统 • 2、规范系统 • 3、组织系统 • 4、设施系统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王 192-193 ) • 1、普遍性 • 2、特殊性 • 3、相对稳定性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四个要素的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又决定了不同时期社会 制度的差别。
• 如古代与现代教育制度的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 统,设施系统都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现代社会主要有五种社会活动领域: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 化活动、公共服务、私人生活相应形成了五种制度:
• (如婚姻制度、财产制度、生产制度、产权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 3、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而不是经常处于明显变化之中的。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 三、社会制度的类型(王193-194) •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 本原的社会制度:那些在人类社会早期就形成、并在社
• (1)经济制度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行为主体相互关系的调整等方面 的基本规范的总和;(2)政治制度 即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 位与相互关系、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3)文化教育制度 即为了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创造、运用、传播而 设立的各种规范的总和;(4)公共制度 即关于由政府机关或社会团体 举办的公共事业,以及对于社会成员的直接社会服务方面基本规范的总 和。(5)私人制度 亦称婚姻家庭制度,即关于婚姻、生育、亲属以及 家庭的私人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若细分还有科学技术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文化艺术制度、军事制度等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课程结构:《社会保障学》教材共有十三章的内容,总体由四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基本理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思想原则、制度模式、历史发展等。
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基本制度。
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内容。
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包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主要介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四模块:社会保障运营与管理。
包括第三章和第十三章。
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监管,社会保障行政和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第二章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比工薪分配更注重平等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救助的原则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福利的原则社会优抚的原则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特征:强制性专项性储备性互济性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国家社会保障储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完全积累部分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章养老保险定义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支付责任模式养老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领取条件、保险支付、保险水平、遗属年金、基金运营和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定义医疗保险特点国民健康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强制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结构和内容:(基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中国现行制度安排为例)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待遇水平、两定点三目录、转诊转院和保险支付公费医疗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章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特点失业预防失业保险构成就业保障制度失业补救失业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等待期、支付水平、支付办法、支付期限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等第七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定义雇主责任制模式各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社会保险制模式普遍保障模式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待遇优厚原则救治、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认定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内容:劳动功能障碍鉴定工伤保险待遇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等第八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定义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的意义:中国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第九章社会救助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定义功能特征预算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1天1美元”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生活形态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九章社会制度
(四)制度影响的稳定性:已确立的制度系统,它的影响和作用 是相对稳定的。制度一经形成,便具有历史惯性。
四、社会制度的类型
一、社会制度的层次
作为一种复杂的规范系统,社会制度不是单一 的、具体的,而是由不同层次的制度体系构成 的,一般来说,社会制度系统是由三个层次的 制度组成的。
制度中所包含的价值如果能被人们所接 纳,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那么, 行动者就会自觉地按照制度来进行选择。 这样,制度就达到了规范、调节人们行 为的目的。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化
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称 为制度化。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承担某种 角色时,他们会按照彼此预知的,并被 认为是正当的与合法的方式去行动。
内在与外在制度
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 的规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 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 会的规则。
内在制度包括非正式的规则和正式的规 则.
外在制度的显著特点是由权力机构设计 制定出来、自上而下、由外部执行的。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第一,行为导向功能。规范会告诉人们应该做 些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
二、制度变迁
从一般意义上说,制度变迁就是改变旧 的制度框架、建立新的制度框架的过程。 在从旧制度向新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制 度建设和创新贯穿整个过程。
1、制度变迁是社会运行常态 2、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社会制度是处
于变化之中。 3、社会制度的变迁包括渐进变迁和剧烈
变迁。
三、制度变迁的动力
(1)政策层次的制度; (2)组织层次的制度; (3)操作层次的制度。
第九章 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 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它们对社会生活都具备一定 的社会功能。 社会制度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社会活动的规则体系,是系统的、 成套的规范,而不是单独、个别的规范。 社会制度是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什么样的条件,才有什么样 的制度。
四、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和调节 人与人关系的职能。
而社会制度是社会规范的体系,是较稳定、较普遍的社会规范系统。
制度化,是人们的行为方式或群体的社会生活从不固定到比较固定,从 变动不居到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制度定型化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建设 过程,也是社会制度从不健全到健全的过程。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
社会制度既是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又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有如下四 个方面的功能: 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 对社会起整合作用。 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当然,社会制度的功能并不是总是积极的。当社会制度所包含的价值观念、 行为规则已落后于现实社会和人们的需要时,它就对社会成员合理需要的满 足和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任务就是进行制度改革。
第三节
一、制度建设与制度化
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
制度建设是建立健全社会制度的过程,制度改革是改变或完善旧制度的 过程。
社会制度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性质,在不同的社会也有着不同的表 现形态,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存的社会制度会变得不适应新的需要,这就要求 建立新的制度和改革旧的制度。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制度.
(2)管理公共事务。核心任务
A.多元论
多元论把社会看成是由不同利益群体组成的, 包括社会阶级、政治党派、工会、经济组织 和消费者。这些不同群体不断地提出要求, 试图影响政府决策者。
法 5、社会设置 6、社会规范
1、劳史、霍伯特
制度是“社会认可的集团或关系”。 ——劳史 (Ross)
制度是“既定的和认可的社会生活的装置的全 体或任何一部分”。 ——霍伯特 (Hobhouse)
2、季亭史、赫芝拉
各种制度是“保存人类以往最佳成绩的一些 机 关”。 ——季亭史(Grldings)
设施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 和物质基础。
三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核心是价值标准 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 具有抑扬性
四 制度的功能
一、行为导向 二、行为调控 三、文化创新 四、社会化促进
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为了使人们的角色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协 调和一致,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 性,社会总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来约束人们 的行为,社会制度就是其中的一种
四、政治制度 五、宗教制度
制度有哪 些。。。
五种社会活动领域
五种主要社会活动领域相应地形成了五种制度:
(1)经济制度: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调整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这种规范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社会的有识之士对其加以 比较、取舍、创新、改革,并加以组织化、条文化就创 造出适合时宜的制度。这种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自然而 产生的社会关系的系统模式就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制度, 例如,家庭、婚姻、宗教、国家等制度。
社会学 第九章 制度51插图版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 第二节 制度的功能
第三节 制度的类型
第一节
制度的内涵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形成
三、制度的构成要素
制度
一、制度的定义
1、劳史(Ross)、霍伯特(Hobhouse) 2、季亭史(Grldings)、赫芝拉(Hertzler)
3、爱尔乌德(Ellwood)、孙本文
是由习俗和已接受行为所授予的。传统权威基于固定不变的、历史 悠久的地位,韦伯称之为“永恒的昨天”的权威。 是由一位领袖所具有的与其追随者建立特殊关系的能力而导致的权 力。它亦称“感召的权威”,来自于个人人格的某种素质,这种素 质与普通人不同,具有超人的特殊力量与品质。 其基础是基于理性建立的规则,这些规则反映了组织依据制度来达 到目标的系统性尝试。
5、五种社会活动领域
五种主要社会活动领域相应地形成了五种制度:
(1)经济制度:关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产品如何分配与交换、 行为主体相互关系调整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关于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行政、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基本规范的总和。
(3)文化教育制度:为了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创造、运用、传 播而设立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执行,而现代社会,这些“少数人”就 是各种执行制度的专门机构与设备中的 工作人员。
第三节
制度的类型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教育制度
制度有哪 些。。。
一、政治制度
1、什么是政治制度? 2、政治制度的功能
3、政治权力
4、安全阀制度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科网页
1、什么是政治制度?
社会学概论第9章
二、社会组织的类型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1.以产业为标准,分为三类组织: (1))第一产业组织:是指以自然为开采对象的产业组织形式,包括农业、林业、牧业、 渔业,以及石油开采业和地质勘探业等。 (2)第二产业组织:是指在第一产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包括工业(制造业、电力、 煤气)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组织: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关键概念】
社会组织、正式组织、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科层制、单位制、民间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一、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规范 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 体表现。
2.地位 (1)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2)形式:归属地位、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种族等;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 位,如医生、教师等。社会组织中的地位主要是成就地位。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1.组织结构的设计 (2)微观结构—职务工作 组织结构的职务工作结构设计,是对某类工作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一工作的内容和数量 及完成该工作所应具备的责任、权力和技能。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1.组织结构的设计 职务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划定工作范围及经常出现的问题。 ·制定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推广适用的工作方法和劳动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量才用人,合理配置工作人员。 ·明确每一职位上的责任和权力,制定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奖惩。 ·制定完备的沟通渠道,以形成完备的职务网络。
一、组织结构
(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2.在组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企业内部的机构、职务、职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来设计。 (2)有效管理跨度原则。 (3)分工协作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指 (4)责权对等的原则。 (5)精简与效率原则。 (6)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
社会化管理制度
社会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范围1.为了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特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我司全体员工,包含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实习生等。
第二条社会化管理原则1.社会化管理是一种基于社交化、合作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开放、透亮、互信的沟通渠道,鼓舞员工间的互帮互助和共享资源,实现高效协同工作。
2.社会化管理强调员工自主性、创新性和团队合作,鼓舞员工乐观参加企业决策,供应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和沟通平台。
第二章沟通沟通第三条内部社交平台1.企业建立内部社交平台,供员工沟通、互动、共享经验和资源。
2.员工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工作相关的信息、经验共享、问题求助等。
3.管理者加强对社交平台的管理,鼓舞乐观参加,并及时响应员工反馈。
第四条沟通渠道1.企业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包含但不限于内部邮件、即时通讯工具、语音视频会议等。
2.员工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3.紧要事项和决策应当通过沟通渠道向员工转达,保证信息的透亮度。
第三章合作协作第五条团队合作1.鼓舞员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2.团队成员应乐观参加团队讨论,共同订立工作计划和目标,协同解决问题。
第六条项目管理1.企业采用项目管理方法,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和负责人。
2.项目构成员应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七条跨部门合作1.鼓舞不同部门之间开展跨部门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部门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沟通进展和共享资源。
第四章奖惩制度第八条评优嘉奖1.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杰出贡献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嘉奖。
2.嘉奖范围包含但不限于奖金、荣誉证书、晋升等。
第九条惩罚制度1.严禁员工泄露公司机密,违反劳动纪律和行为准则。
2.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依照公司规定的惩罚制度进行处理,包含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解雇等。
毛概第9章
<<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本章教学目的
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它主要 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哪些内容,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 艰巨性, 艰巨性,增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 和坚定性。 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下民 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 主、自由和人权的不同本质。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 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有机统一 二 人民民主专政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坚持党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 治国的有机统一
退出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人民民主专政
(一)一组重要概念 1.民主 1.民主 西方有不同的认识。 东、西方有不同的认识。 古代中国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主人” 古代中国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主人”。《 尚书·多方》中载“天惟时求民主”,是说上天依 尚书 多方》中载“天惟时求民主” 多方 时为民求主。 时为民求主。 西方认为民主(democracy)是指“ 西方认为民主(democracy)是指“人民的 统治” 人民的政权” 源于古希腊, 统治”或“人民的政权”。源于古希腊,希腊文中 ,由demos(人民) kratos( 作demokratia ,由demos(人民)和 kratos(权 两词合成。 力)两词合成。
第九章社会制度
第九章社会制度第九章社会制度第⼀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含义(⼀)什么是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基于⼀定的价值标准⽽设⽴和形成的⼀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们习惯和⾃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的核⼼是价值标准,组织规范体系和物质设备是制度的外在形式。
)(⼆)社会制度的起源与基本途径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社会哲学家曾进⾏过许多探讨,如卢梭和杜林就分别⽤“社会契约论”和“暴⼒论”来解释社会制度的起源。
从⼈的需要的⾓度去探讨社会制度的起源以及匠⼈满⾜需要的⼿段和途径结合起来,⽆疑有⼀定的道理。
社会制度的形成,两条途径:⼀是⾃发形成,即从民俗升格为民德,再从民德发展为制度。
⼆是⽴法产⽣。
⼆、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社会制度作为⼀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是社会不同领域或⽅⾯的制度;三是社会⽣活中具体的⾏为模式和办事程序。
社会学注重从第⼆个层次上研究社会制度。
其构成要素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
(⼀)价值要素价值要素也称为价值标准,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有⽤性以及⽤处⼤⼩的判断。
价值标准是⼈格和⽂化中的核⼼要素,是制度的灵魂,通常⽤来阐释制度的⽬标与功能。
价值标准归根结底是由⼈的物质⽣活条件决定的,由于⼈们的物质⽣活条件具有差异性,⼈们的价值标准也有相应的差异。
(⼆)规范要素规范就是标准、规则和模式,是⼀系列有关⾓⾊⾏为的规定,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法规范等。
我们在这⾥将规范分为公开规范与隐蔽规范两种。
(三)组织要素组织要素是社会制度的实体部分,是价值和规范的载体。
组织要素包括组织领导、职能机构和组织成员。
(四)设备要素设备要素是社会制度运⾏的物质基础。
设备要素⼀般分为两⼤类:⼀是象征性的物质设备;另⼀类属于运⾏性物质设备。
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社会制度的核⼼是价值标准本书中使⽤制度这⼀概念时,是指包括价值标准、规范、组织和物质设备等要素在内的复合体系,其中价值标准是核⼼,⽽且是与权⼒设置和⼀定历史秩序相关的价值标准。
第9章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9.1.5社会主义在当时如何是有效、有用或正确的
• 对贫穷和经济周期予以关注。 • 社会主义促进了工厂立法、卫生改革、合作协会、工人 补偿法、工会、年金等。在历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 9.1.6社会主义哪些信条具有长远贡献 • 1.这些思想家奠定了当代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础,强 调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权,以及全国范围的计划和调控。 对日本、印度、意大利和法国、瑞典 • 2.社会主义提出的某些政策建议现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 国家的制度。如社保、工人补偿、失业补偿、最低工资 与超时工资法、职业健康与安全法。 • 3.他们强调并分析了垄断力量的增长、收入分配问题以 及经济周期的现实。
9.1.3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 1.他们都批判古典主义者的利益和谐观念。他们把社会 看作由经常存在着利益冲突的不同阶级组成。 • 2.都反对自由放任的概念。除了无政府主义,其余的社 会主义都将政府看作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一个潜在的先 进代表 • 3.都反对萨伊的市场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阶段 性危机或全面停滞。 • 4.否定古典学派思想基础的人性的概念,却相信人具有 完美性,资本主义通过强调寻求利润与财富积累产生 了自利行为,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人类的高尚美 德——如与人分享才会出现。 • 5.为了改善大众的生活条件,每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都提倡集体行动和企业的公共所有权。这一所有权可 以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合作企业来承担。
第三,把未来理想社会制度叫做实业制度。 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 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提出 了许多有价值的设想。 第四,认为要实现未来社会的实业制度, 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要通过向穷人和 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 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个 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 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可见,由于种种的局 限,圣西门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 路。不提倡剥夺私人财产。
中国公共政策第9章 社会保障政策
2. 建制理念
(1)维护社会公平,尤其是底线公平 (2)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3)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0/12/13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9.3.3 具体的政策建议
1.通过国家立法规范制度模式,促成新制度定型发展
2.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完整体系的建设,实行经济保障和 服务保障协调推进
2020/12/13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9.2.4 政策的可持续性
1.隐性债务的悬而未决使制度发展遭遇瓶颈 2.社保基金管理运营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制度的良性运转 3.责任划分不清,使得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不足
2020/12/13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9.3 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9.3.1 面临的形势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将对社会保障产生全面而持久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还直接带来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就业和失 业保障
•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滞后的收入分配制度将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的难度
2020/12/13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3.分清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有效化解隐性债务,在做 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完善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4.重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尤其是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 为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2020/12/13
公共中事国业公管共理政概策论(第二版) 21世纪2公1世共纪管公理共系管列理教系材列教LO材GO
复习思考题
9.3.2 政策目标与建制理念
1. 政策目标
(1)从近期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尽快通过立法实现新制度的定型发 展,并在政府主导下提高项目体系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 (2)从中长期来看,制度应发展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永久 制度安排,应致力于通过维护劳动力市场并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缩小收 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将制度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 途径
第9章 国家性质
(一)内涵
• 从“无产阶级专政”,到“人 民民主专政”,是否意味着国家 性质的改变??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知识分子已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三)爱国统一战线
1.
概念
2. 4.
范围
3.
任务
组织 形式
* Footnote Source: Source
5
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 础 • 《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 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 群众集体所有制。……”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
• 2004年的修正案明确规定: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 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 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 改善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
•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国家民族或特殊群体的共同的 价值体系、社会心理、习惯性思维、道德 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文化制度,是指一国通过宪法和法律调 整的,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基本 文化关系的规则、原则和政策的总和。
•
我国现行宪法有关文化制度的规定,主要有:
1、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重要内容
2、国家发 展教育事 业
6、加 强思想 道德建 设
5、国家发 展文学艺术 及其他文化 事业
3、国家 发展科学 事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变迁的规律
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表现为: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 统一
2)可能性和现实性的 统一
3)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4)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三、中国的体制改革
(一)内容和特点 (二)积极的意义 (三)存在的问题
内容和特点
在一定意义上,体制改革表现为社会各重要领域的制度改 革,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 育体制改革等等。
2)宗教提供情感上的安全、认同感,并在诸多观念的冲 突中提供一种固定的参照点。
3)宗教使规范神圣化,并将群体的目标提升到个体的目 标之上。
4)宗教为对现存的社会模式的批判提供作为其基础的标 准,这是宗教的先知功能。
5)宗教使社会秩序合法化,为社会秩序提供稳定性,并 且经常帮助维系现状。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 四、社会制度的分类
一、社会制度的涵义
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由一组相关的 社会规范构成的,也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
在我国,制度一词有特定的含义,“制” 是制约或控制, “度” 指限度。社会制度主要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而 设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机构与设施。社 会制度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对人制 约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学中,制度常常被认为是人为设计的,制度的形成 是人们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当某种行为或互动方式使人 们感到有好处时,人们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方式,于是这种 行为方式、互动方式被制度化。制度可以减少人们共同活 动的“成本” ,减少成本成了某种行为方式制度化的理 由。
制度化的作用
不同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因而有不同的作用,但从总体上 说,制度化的基本作用是:
家庭制度
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 一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家庭制度包括婚姻、生育、财产分配、家庭成员之 间的责任等制度,这些制度维系着家庭生活和家庭生活共 同体的延续,也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秩序。
现代社会的家庭制度一般由民法明文规定,同时还辅以社 会的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公众舆论等形式作为补充。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用以限制、调节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指导着人们的经济活 动,保障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持续进行,从而维系着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2)对社 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的规定;3)对社会经济运行中 交换活动的规定; 4)对市场运行的规定;5)对经济活 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等。
社会制度被少数人垄断所造成的后果,是这些“少数人” 对制度内容的任意歪曲,从而造成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因此,加强对“少数人”的监督,是保证制度权威性和公 正性的重要一环。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化 二、制度变迁 三、中国的体制改革
一、制度化
1)制度化的涵义 制度化是指群体或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
1)制度化能够增强社会控制,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关 系。
2)制度化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期望性,即人们必须依 循一定的规范来行事。
3)制度化对人类社会的副作用。
二、制度变迁
1)制度变迁的原因 社会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变迁在速度上可分
为剧烈变迁与渐进变迁,在范围上可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 变迁。无论什么类型的制度变迁,其基本原因主要有:① 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断发展;②现实社会制度与社会 生活的矛盾;③社会制度有自身特定的生命周期。 2)制度变迁的要求 3)制度变迁的规律
三、社会制度功能的失调
社会制度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发挥其功能,当社会 矛盾普遍发生并尖锐化,导致原有的制度与社会现状不相 适应时,社会制度也会阻碍人类需要的满足,在功能上表 现为紊乱或不起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制度功能的失调。
1)制度的惰性 2)制度化逃避 3)被少数人垄断
1)制度的惰性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与政治权力相关的规范体系,广义的政治制度 包括狭义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体 和政体 。
在现代国家中政治体制中还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和司 法制度。
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是:1)规范社会秩序;2)管理公共 事务;3)维护阶级统治利益等。
教育制度
教育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把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有意识地、 系统地、正规地传授给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过程。教育制 度是针对这一过程而设立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这 一过程确定的原则、设立的规范体系和组织体系、设备设 施等。
社会制度的几种含义:
社会制度的几种含义
1)指社会形态,如 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家庭制度等。 3)指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
制度等。 2)指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如,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
奖金分配制度等。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社会制度中,社会学研究一般着重于第
二种涵义的制度。
二、社会制度的起源
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有两种观点:自然 起源和人为设计。
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是人们在长期的共 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萨 姆纳的民俗-民德-制度的观点,就是一种自然起源论。
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 实现目标而(由精英人物)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 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
价值系统是社会制度存在的意义系统,也即某种社会制度 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规范系统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传统、道德、伦理等 (这些大多是不成文的规范),还包括准则、章程、条例、 仪式、法律等(这些大多是成文的规范)。
组织系统是社会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保证,它主要起着 制度的组织实施的作用。
设施系统是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2)制度化逃避
“制度化逃避”是指违背制度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又能行 得通的行为或现象。它是形式上(公认的、成文的)的制度 与现实中(真正实行着的)的制度的矛盾。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其漏洞使越轨行为有了活动的余地。 从制度本身的要求看,两种制度重合的程度越高越好(完
全重合不可能) ,两者距离拉大了,就会产生制度的虚伪 性和软弱性。 任何制度如果只停留在书面上而不付诸实施……
任何制度都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肯定。一切社会关系都处 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而制度则是相对稳定的。因 此,相对于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关系来说,任何制度都 有其保守性,这种保守性也称为制度的惰性。
社会制度的惰性在社会变革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当某一 社会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时候,它对社会的发展 就不会起促进作用,甚至会起阻碍作用。这种情况发生 时……
6)宗教在人的成长中……教育作用。
宗教的负功能
1)宗教可能会通过使被压迫者屈服而阻挠对不义的抗议。 2)宗教使规范与价值观神圣化的功能可能会阻挠知识的
进步。 3)宗教借助于其守成(保守)主义可能会妨碍对变化着
的环境的适应。 4)宗教的先知功能会导向乌托邦主义和对变迁的不切实
际的期待。 5)宗教使个体依附于群体,有时会促进该群体与其他群
2)我国的分类
1)根据社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把它分为本原制度和 派生制度两种类型。前者指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 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如经济制度和家庭 制度等。后者指建立在本原制度基础上的其他一切制度, 如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宗教制度等。
2)根据社会制度的具体性质和作用范围,把它分为经济 制度、家庭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宗教制度、科学 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教育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它在推动社会 进)传授科学文化知识;2)实现社会化; 3)文凭功能;4)社会选择功能等。
宗教制度
宗教制度是人类有组织的信仰及相应的群体活动的规范体 系。它由神圣崇拜物、信仰体系、宗教仪式及组织设备等 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
3)被少数人垄断
制度确立之后,一般都由少数人专门负责执行。这些“少 数人”就是各种执行制度的专门机构及其人员。“如果一 个集团或整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不能够有效地监督这些作为 执行制度的少数人,那么这一制度就会被这些少数人所垄 断。被少数人所垄断的制度,只能体现个别社会利益集团 的利益,而不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宋林飞)
制度的生命周期
一种具体的社会制度从产生、发展到消亡(被新制度替代) 的过程就是其生命周期。
有学者从制度功能加以考察,将制度的生命周期大略地划 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形式化阶段和消亡 阶段。
制度变迁的要求
要使社会制度的变革或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 几点要求:
1)社会发展战略与制度建设的统一 2)制度体系的有机性(制度的构成要素之间要协调配套 ,
第九章 社会制度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等都是构成社会的实体要素, 这些实体要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或规定性形成一定 关系网络的,又是依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互动的,要 搞清这些问题就涉及到了对社会制度的研究。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要素与功能 第三节 制度化与制度变迁
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
中国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是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制度环境 和内在运行机制。
特点:政府推动,自上而下;依据国情,渐进改革;由浅 入深,先易后难。
在现代社会中,人为设计的制度越来越多。但也应该看到, 这些理性地设计的制度也有人们广泛的社会实践作基础。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和特殊性 2)价值性和强制性 3)系统性和稳定性 4)阶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