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答:工程地质条件定义: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之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现象、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工程地质问题定义: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或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之为工程地质问题1、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2、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3、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又是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它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从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岩体:由一定岩石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赋存于一定的地质和物理环境中等地质体。
岩石: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2、风化壳;3、风化作用;4、变质作用;5、地质作用;6、岩浆作用;7、地震作用?;8、内力地质作用;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2. 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
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 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工程地质常用名词解释
地质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山地,进一步划分为:(1)低山,海拔500—1000米。
2)中山,海拔1000—3500米。
3)高山,海拔大于3500米。
呈线状延展山地,称其为山脉。
具有成因联系的若干平行或大致平行的山脉,称其为山系,例如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米内的起伏不平的地区。
平原: 地势相对平坦、面积较大,相对高差仅几十米的地区。
高原: 海拔600米以上,地势平坦广阔的地区。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形似盆状的地区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通常可分为以下次一级单元: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地带,水深范围约为130——2000米,平均坡度约为4度17分。
宽度各地不,其上常发育海底峡谷和陆坡阶地。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缓倾斜地带,坡度通常为5′——35 ′,多分布于水深2000-5000米的海底。
大陆基主要由大陆坡上发育的浊流物质及滑塌物质堆积而成。
大陆架:指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谷地,地势平坦,平均坡度大于0.3度(围绕大陆的浅水台地,平均坡度0度7分平均宽度约75公里,深约60米,下界深度约为130米。
)。
岛弧:延伸远,呈带状分布的弧形列岛。
岛弧向洋凸出,内侧为大陆。
海沟:岛弧外侧常发育深度大于6000米的狭长形凹地。
宽约几-几十公里。
岛弧与海沟组成了弧—海沟体系,常发育于陆、洋交界地带。
大洋盆地:海底的主体,它是介于大陆边缘与洋中脊之间的较平坦地带,一般水深4000—6000米。
深海平原:靠近大陆边缘一侧、平均深度约为4877米,坡度极小(<1/1000)的平缓地带。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把地质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际,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即研究工程设计,施工和营运的实际过程中合理运用地质资源,正确改造不良地质条件,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等问题的学科。
2.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作用。
3.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单体和化合物。
4.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自然集合体5.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6.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沿解理面以外的方向破裂,破裂面称断口7.岩石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彼此组合的方式8.岩石构造:岩石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之间组成部分之间排列和填充方9.变质岩:原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作用性很强的气体或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10.大理石:是又石灰岩或白云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
11.条痕:矿物在白色粗糙瓷板上刻磨时遗留在瓷板上的矿物粉末颜色。
1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13.节理:岩石破裂后,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为节理。
14.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位移,15.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发生破裂或位移,而使岩石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16.褶皱构造: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形成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而组成的褶皱构造的单个弯17残积土:岩石经风化剥蚀后未经搬动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碎屑物18.冲积土:经河流的流水将碎屑物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堆积而成的19.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形成的暂时性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沿冲沟搬运到出山口或山前倾斜的低平带堆积而成的洪积土体20.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
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21.红粘土:有碳酸盐类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经强烈风化作用而形成的高塑性粘土22.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23.承压水: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称为承压水24.渗透:是指水在岩土体中的流动过程25.毛细水:岩土中的细小空隙称毛细空隙。
工程部使用地质术语专业名词解释
地质术语专业名词解释斜坡: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面的地质体。
它包括自然斜坡和人工边坡两种。
前者是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海岸、河岸等。
后者则是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的,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其特点是具有较规则的几何形态,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运河(渠道)边坡等。
石山: 岩石积成的山,断层(要素:下盘、上盘、断层线、断层面、断层破碎带、断距)主要类型:走滑(平推)、倾滑(正断层、逆断层)、斜滑、枢纽、垂直断层。
偏坡:坡度是坡的高度和坡的水平距离之比。
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故称为新月形沙丘。
它的高度不等,一般为几米到几十米,最高达50米,宽度一般在100-500之间,也有更小一些的。
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朝风向的一坡称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坡度一般在10度-20度之间;相反的一坡称为背风坡,或叫落沙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一般为28度-55度左右,有时达56度。
背风坡的坡度大小和不同粒径沙粒的饿休止角有关。
沙垅:即“沙垄”。
纵向沙丘溶蚀谷:岩溶地貌中宽阔而平坦的谷地。
谷地两侧多被峰林夹峙,谷坡急陡,但谷底平坦,横剖面如槽形,又称为槽谷。
谷地内通常有过境河穿过,它由谷地一端流出,至另一端潜入地下。
在河流的作用下,谷地不仅迅速扩大,而且堆积了较厚层的冲积物。
流水地貌: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称为流水地貌黄土梁:黄土呈条状延伸的平顶岭岗称为黄土梁。
面积较小,为0.5-1平方千米。
黄土峁:黄土区形成的孤立穹状丘陵地形,顶部浑圆,斜坡较陡,峁顶坡度5度-10度,峁坡坡度10度-55度。
黄土峁一般是由于继承了古丘陵地形,或黄土被近代河谷流水切割而成。
黄土峁一般分布在切割强烈的河流下游或河流交汇处。
角峰:当不同方向的数个冰斗后壁后退,发展成为棱角状的陡峻山峰,叫做角峰。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和简答
1.矿物的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通常采用摩氏硬度2.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在最近地质时期发生过活动的断层3.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4.风化作用:让岩石产生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的作用5.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有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6.节理: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断裂构造7.原位测试:在岩土层原来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的天然结构含水量以及盈利状态下测定岩土的工程力学性质8.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类型之一,利用规定重量的穿心锤,从恒定高度上自由落下,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难易程度判别图的性质9.含水层: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10.断层:岩层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的位移的这种断裂构造11.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12.矿物:天然产生的均匀固体,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是掩饰的基本组成13.土的构造:地球表面还没有固化成岩的松散堆积物14.土的压缩性:15.斜坡:地表因自然作用而形成的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地段16.工程地址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17.解理:矿物受外流作用,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18.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起破裂面称作断口19.径流: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叫径流20.隔水层: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21.土的工程分裂:以松散土为对象,以服务于工程建筑为目的的分类22.岩浆岩:岩浆作用的产物,分布于大陆海洋地表和地下23.变质岩:原先生成的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高温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24.断裂构造:岩石受力后发生变形,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而发生破裂形成的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25.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的氧和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复杂化学变化26.滑坡:斜坡土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27.岩溶: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28.填土:由人类多动而堆积成的土,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压实填土29.渗透性:岩土能被水或其他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之为渗透性30.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面上标高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图1.简述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性比所具有的优势:1.不需经过钻探取样,直接测定岩土力学性质,更能真实反映岩土的天然结构及天然应力状态下的特性2.原位测试所涉及的土尺寸较室内试验样品要大得多,因而更能反映土的宏观结构如裂隙等)对土的性质的影响,比土样具代表性3.可重复进行验证,缩短试验周期2.岩溶作用发生的基本条件:1岩石必须是可溶的2.岩石必须是透水的3.水必须有溶蚀力4.水必须是流动的2.按运动方式可将斜坡分为哪几类1.崩塌2.泥石流3.滑坡3.工程地质现场原位测试的主要方法:静力荷载试验,触探试验,剪切试验,地基土动力特性试验4.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流纹构造6.水对岩体质量的影响:1.产生浮托力,空隙水压力2.流动的重力水产生动水压力3.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腐蚀,导致岩石成分及结构的破坏7.层流与紊流的区别:8.何为滑坡?简述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斜坡上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包括岩土体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自然地质现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七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所存在的矛盾(稳定和安全)。
因工程建筑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和工作方式不同,存在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分析的基本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力学分析法3.模型模拟试验法4.工程地质类比法断层分类:走滑断层、逆断层、正断层,按断裂的主次关系划分为主断层、分支断层和次断层野外识别:走滑断层:1地表出露线平直,断层倾角较陡。
2断层面两侧相对的水平运动,相对的垂直升降很小。
3河流最易于沿这种断层发育,水工建筑物也就最易于受到这种活断层的威胁。
走滑断层:位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相同或相近的大型平移断层活断层:一般理解为目前还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活动过、极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活动断层的活动特性:蠕滑:持续不断缓慢蠕动的称为蠕滑或稳滑 ;粘滑:间断地、周期性突然错断的为粘滑,粘滑常伴有地震,是活断层的主要活动方式。
各类活断层在我国的分布1.分布于我国西部的多个NWW—NW向的长大弧形断裂,主要为逆走滑—走滑断层,其走滑速率由南而北有所减小。
2.活动逆冲断裂也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分、3.现代活动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
活断层区规划设计建筑物的原则(1)有低级别的活断层的场地优于有高级别的; 有活动时期老的断层的场地优于有活动时期新的; 有全新世(10000 a)内无活动的断层的场地优于有全新世内有活动的断层的场地等。
(2)尽可能避开主断层带;(3)如为逆断层或正断层类型,尽可能避开有强烈地表变形和分支、次生断裂发育的断层上盘(逆断层的上升盘、正断层下降盘)。
如有较大的正、逆断层,场地往往需要选在距主断面数千米之外。
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烈度:衡量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基本烈度: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普遍遭受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10.1地下洞室围岩 :由开挖洞室 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 洞周一定范围内。通常此范围等于 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 倍,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 “围岩”。
10.2山岩压力(山压) :设计 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时,如果工 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计算的结 果表明开挖后围岩是不稳定的, 那么就必须设计相应的支衬结构 以支承变形或塌落的围岩,保证 洞体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支衬结构来说,就是所谓的山岩 压力(或简称山压),它是设计 支衬结构的主要依据。
3.5累进性破坏 :即应力变化不大,微裂及 扩张地不断进行扩张、转移直至整体破坏。
4.1 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 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 的断层。
(在工程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 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区域稳定性问题”。)
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 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 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释放的能量愈大 则震级愈大。 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 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地 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 影响。
6.1 水库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 致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大部分是由于水库蓄水 所引起的地震的活动的增强。这类地震称为水库诱发 地震。
7.1 砂土液化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 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 的,要变密实就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果砂 粒很细则整个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 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砂体之外, 结果必然使砂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 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 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 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整套的研究核心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区域稳定性:是指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程度以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程度。
区域稳定性评价:全面研究分析一定地区地壳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岩土体介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或叠加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评估不同地方现今地壳及其表层的稳定程度差异与潜在危险性。
结构面:岩体中的地质界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位和厚度、两向延伸的地质界面。
结构体:由结构面所切割成的岩石块体,即岩块。
岩体结构:岩体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的结构形态,不同类型的基本单元在岩体内组合、排列的形式。
活断层: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切割深度为数公里至百余公里。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源机制: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或震源物理过程。
震源参数: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一些特征量或震源物理过程的一些物理量。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决定。
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斜坡: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是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
人工边坡:是指由于某种工程活动而开挖或改造形状的斜坡,如路堑、露天矿坑边帮、渠道边坡、基坑边坡、山区建筑边坡等。
浅表生改造:以斜坡岩体为代表的处在地壳浅表圈层部位的岩体,在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其表生改造过程与地貌形成演化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实质上是一个卸荷过程。
工程地质学_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2.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3.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4.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有1.全晶质结构,2.半晶质结构,3.非晶质结构。
5.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
分为1.块状构造,2.流纹状构造,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6.绝对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
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
7.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不能说明形成的年代。
地质工作中,一般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8.地质构造: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行迹,称为地质构造。
9.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10.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1.残积土:是岩石经风化后未被搬运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剥蚀后的产物。
12.坡积土:是经雨雪水的细水片流缓慢洗涮,剥蚀,及土粒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山坡逐渐移动形成的堆积物。
13.洪积土:由暴雨或大量融雪骤然集聚而成的暂时性山洪急流带来的碎屑物质在山沟的出口处或山前倾斜平原堆积形成的土体。
14.冲积土:由河流的流水作用将碎屑物质搬运到河谷中坡降平缓的地段而成的土体。
15.软土:泛指淤泥及淤泥质土,是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和冲积洪积沼泽相等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16.红粘土:是指在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杂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常考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自考试题,计算题,复习题名词解释:1.基础: 设置于建筑物底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并向地基传递压力的下部结构。
2.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3.固结:土的骨架受压产生压缩变形,导致土孔隙中水产生渗流,孔隙中水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渗流排除,孔隙体积缩小,土体体积逐渐压缩,最后趋于稳定,这个过程常称为渗透固结、简称固结。
4.压缩变形:土体受外力作用后产生体积缩小称为压缩变形。
5.矿物的解理:矿物受到外力的作用,其内部质点间的连结力被破坏,沿一定方向形成一系列光滑的破裂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6.渗透性:土被水渗流通过的性能称为渗透性。
7.静止土压力:若挡土墙具有足够的刚度,且建立在坚实的地基上,墙体在墙后土体的推力作用下,不产生任何移动或转动,则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这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2。
风化作用:地壳表面的岩石由于风、电、雨和温度等大气应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风化作用指的是岩石中发生物理和化学作用。
14。
渗流:土通过水中连续孔隙流动称为渗流。
15.流土:在渗流向上作用时,土体表面局部隆起或者土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和移动的现象。
16.土层:在图的形成过程中,有些残留在原地形成的残积层,有些经过风、水、冰川等的剥蚀、侵蚀、搬运,在某一适当的沉积环境下,按一定的沉积规律形成层状的沉积层,称为土层。
19.达西定律:在稳定流和层流的作用下,用粗颗粒土进行大量的渗透试验,测定水流通过土试样单位截面积的渗流量,获得渗流量与水力梯度的关系,从而得到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或水头能量损失)和土的渗透性质的基本规律,即渗流基本规律——达西渗透定律。
20.砂土液化:无粘性土从固体状态转变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22.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斜坡内的某些滑动面(带)整体向下滑的现象. 25.土坡:土坡就是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确定的内部结构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滑坡: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钻探:是用钻机设备从地表向地下钻进成孔,从而达到所要任务的工程施工工程。
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火层岩:火成岩或称岩浆岩,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
含水层:凡透水性能好空隙大的岩石以及卵石、粗沙、疏松的沉积物、富有裂隙的岩石,岩溶发育的岩石均可为含水层。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3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如:地基沉降、水库渗漏等。
4岩体:为各类演示在自然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等的影响所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岩层层理、节理裂缝、断层等切割成的碎裂块体所组成。
5建筑场地烈度:也称为小区域烈度,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建筑场地烈度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6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所承受由建(构)筑物基础传来的荷载的能力。
7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8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称为矿物。
9土体: 分布于地壳表部尚未固结成岩体的松散堆积物。
10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工程中,地壳经受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的影响,使地壳岩层受到压缩、拉伸、剪切、扭曲、相对位移和岩浆侵入的冲切、上覆、下顶,以及热熔岩浆围岩的挤压与摩擦等的作用,引起地壳中岩层产生倾斜、褶皱、断裂和侵入岩体的贯穿与覆盖等,形成的各种岩层形态和行迹在空间的分布,称为地质构造。
11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岩层产状要素: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产状要素。
12褶皱构造:一系列波浪起伏的弯曲状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13断裂构造:构成地壳的岩体,受力作用发生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各种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14节理:节理也称裂隙,是存在于岩体中的裂缝,为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体没有显著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15断层:岩层受力作用断裂后,岩层沿着破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16岩石: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是岩石,它们都是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地质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条件:也称为地质环境,是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各项因素的总和。
地质作用: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地表岩石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等引起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促使岩石在固体状态下改变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的作用。
矿物:矿物是地壳中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
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大小、形状,及其彼此间的组合方式等特征。
构造:岩石中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层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上发生变化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片理构造:岩石中的片状、柱状或长条状矿物,在定向压力或差异压力作用下,垂直压力方向平行排列而形成的构造。
不整合:由于沉积过程发生间断,岩层在形成年代上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少沉积间断期的岩层,而两种形成年代不相连续的岩层叠合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不整合。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使岩层和岩体发生变形和变位,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态,是构造运动的产物。
裂隙:裂隙又称节理,是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块没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小型断裂构造。
断层:岩体受力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地貌;由于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
阶地:沿谷坡走向呈条带状分布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总矿化度;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总矿化度地下水中Ca2+和Mg2+的总含量称为总硬度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崩塌;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工程地质单元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单元名词解释一、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指针对特定区域的地质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观测,以获取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信息。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下岩土的性质、构造断层的特征以及地下水等地质要素的分布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二、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通过实地观测、取样分析等手段,对工程地质单元的内部结构、岩土性质等进行详细研究的活动。
地质勘探可以分为地面勘探和井下勘探两种形式。
地面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井下勘探则通过钻孔等方式获取地下信息。
三、地质单元地质单元是指在工程地质调查和勘探中对地质要素进行划分的最小单位。
地质单元可以是一块地,也可以是一处岩土体,通常由其地质特征、岩土体性质等因素决定。
在工程设计中,地质单元的划分对于评估地质风险、确定施工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岩石岩石是地球上由矿物质聚集而成的固体物质。
岩石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熔岩成岩、沉积成岩和变质成岩三个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成因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物质,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和空气等组成。
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风化分解和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在工程地质中,土壤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粉土、黏土、砂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和水文特性,对土木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六、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填充在岩石、土壤孔隙中的水。
地下水对于地质单元的稳定性、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体的水力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程地质中,地下水的来源、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的测定和控制等都是重要的技术问题。
七、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
工程地质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估,提供合理的工程设计和防灾措施,减轻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名词解释.doc
地质名词解释1、含矿建造:将以富含某些有用元素为特征的特定岩石(变质岩)组合称之为含矿建造或含矿组合。
如;硅铁质建造(组合为磁铁矿、赤铁矿和石英);富铝的片麻岩建造。
2、安山岩:成分同闪长岩,深灰、浅玫瑰、褐色,一般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有时具气孔和杏仁状构造。
(喷出岩)3、英安岩:花岗闪长岩的喷出岩,一般呈灰红色、浅紫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一般为浅色矿物),基质常具有玻璃质结构、玻晶交织结构或霏细结构。
根据暗色矿物可进一步分类。
4、斜长石:通常看着是由端员矿物钠长石(Ab)和钙长石(An)组成的类质同象系列,总称斜长石。
分为:(以钙长石组分的含量)酸性斜长石(An0-30);——花岗岩中中性斜长石(An30-60);——闪长岩中基性斜长石(An60-100)。
——辉长岩中5、钾钠长石(碱性长石)系列:是钾长石(Or)和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的类质同象。
随温度变化,在钾长石成分的端员区,出现透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
在钠端员区,高钠长石——低钠长石——中钠长石。
6、勘探线剖面图:是反映矿床(体)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也可用作储量计算,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储量计算剖面图)。
当矿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是二者可以合并。
图件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方位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孔深,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等。
用于储量计算的剖面图,还应有各级储量的分界线,各块段面积的编号及其面积,矿体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用于推定矿体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变化,先后沉积下来的岩石沿垂直方向在大小、形状、成分、颜色、结构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成层现象。
2风化作用: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产生裂隙、发生机械破碎和矿物成分的改变,丧失完整性的过程。
3褶皱构造:岩层或岩体受力产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产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4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分类:节理和断层。
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5褶曲分类: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褶曲。
或者是:水平,倾伏褶曲。
6岩层的产状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7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8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有压重力水。
9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震级大小由震源释放的能量多少来决定。
10地震烈度: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分类: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设计烈度。
11岩溶:可溶性岩石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产生的溶蚀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
12垭口: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即相连的两山之间较低的部分。
13阶地:沿着谷坡走向呈条带状或断断续续分布的阶梯状平台。
工程地质学
1、名词解释: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是近期曾有过活动而不久的将来也许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地震级:通常地震学上所说的地震的大小。
是依据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来划分的,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震级是um(微米)的对数来表达的。
区域稳定性:指在内、外力动力地质作用下,现今一定区域地壳表层的相对稳定限度及其对工程建筑安全的影响限度。
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
滑坡体:与母体脱离通过滑动的部分岩体。
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或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其溶蚀能力有所增强的效应。
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减少的现象。
渗透变形:岩土体在地下水渗透力(动水压力)的作用下,部分颗粒或整体发生移动,引起岩土体的变形和破坏的作用和现象。
表现为鼓胀、浮动、断裂、泉眼、沙浮、土体翻动等。
流土: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中的土颗粒同时发生移动,或一定体积的土体发生悬浮隆起和顶穿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移动的现象,工程界称为潜蚀。
正常固结土:假如抽水前土层不同深度处的固结限度都与土中现有的天然有效应力此相适应,那么这种土层就称为正常固结的土层。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限度的尺度。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
土洞:是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上层的溶蚀和冲刷而产生空洞;空洞的扩展,导致地表陷落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地质因素涉及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
临界水力梯度:渗流水出逸面处开始发生流土或管涌时的界线梯度即在渗流作用下,土粒开始发生移动时的水力坡度。
渗透力:渗透作用于土体的力叫做渗透力。
地质超前预报: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手段,收集地下工程所在岩土体的有关系信息,运用相应的理论和规律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对施工掌子面前方岩土体情况,不良地质体的工程部位及成灾也许性做出解释、预测和预报,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地质年代:地球(壳)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
矿物:天然形成的单中化合物,为均质固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重力水。
流砂:是地下水自下而上渗流时砂土产生流动的现象。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统称为岩溶
滑坡: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失去稳定,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急骤水流,挟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松散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山前地带的现象。
软土:一般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潜水: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逆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方向,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的褶皱。
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无间断。
地质构造: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
洪积土:大雨或融雪水将山区或高地的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
冲积土: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以角度相交,且地层时代不连续。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的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砂土液化:疏松且含水量高(或饱和)的砂性土在受到地震的情况下,砂体达到液化状态,丧失地基承载力。
膨胀土: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特别是对于湿热变化非常敏感,易于发生膨胀和收缩,产生膨胀压力的土。
结构面:岩体中各种具有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二维地质界面均称为结构面。
正断层:是沿断层面倾斜线方向,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地震烈度:地震对某具体地点的实际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
平行不整合:在沉积过程中,受到剥蚀,沉积作用间断,后来又下沉接受沉积,故其间缺失部分地层。
残积土: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称为残积物或残积土,因其覆盖在地表,又常称为残积层。
风化作用:出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发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平推断层:断层两盘基本无上下相对运动,而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以走向断距为主的断层,叫平推断层。
孔隙比:是指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中颗粒体积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