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实验四 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哈理工版本

合集下载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手册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手册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1.1 背景在今天的高度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各个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出现,为网络管理员和安全专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发现和修复网络系统中的安全弱点。

1.2 目的本手册的目的是提供关于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详细介绍和操作指南,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漏洞扫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扫描工具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本手册将介绍漏洞扫描的概念、原理、分类以及一些常用的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漏洞扫描概述2.1 漏洞扫描定义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自动化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寻找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快速了解网络系统中的弱点,并及时采取措施修复这些漏洞,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2 漏洞扫描原理漏洞扫描的原理是基于漏洞数据库和漏洞检测规则,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方法和技术来主动发现目标系统中的漏洞。

漏洞扫描工具会自动对目标主机进行端口扫描、服务指纹识别、漏洞检测等操作,生成扫描报告供用户分析。

第三章:漏洞扫描分类3.1 主动式扫描主动式扫描是最常见的漏洞扫描方式,它通过发送特定的网络请求来测试目标系统的安全性。

主动式扫描包括端口扫描、服务识别、漏洞检测等操作,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和安全弱点。

3.2 被动式扫描被动式扫描是一种隐蔽的扫描方式,不直接与目标系统进行通信。

它通过监听网络流量,分析数据包的内容来发现系统中的漏洞和异常行为。

被动式扫描对于检测潜在的网络攻击和入侵非常有用。

第四章:常用漏洞扫描工具4.1 NessusNessus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漏洞扫描工具,它拥有庞大的漏洞库和丰富的特性。

Nessus 可以通过扫描目标系统的端口、服务和应用程序来检测安全漏洞,并提供详细的扫描报告和建议。

4.2 OpenVASOpenVAS 是另一款流行的开源漏洞扫描工具,它是 Nessus 的开源替代品。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实验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实验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实验(共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1、建立一个虚拟的操作系统,这里按照默认的4G就够了。

点击按钮“下一步”进入文件存放路径设置界面,如图所示。

12、整个虚拟机上操作系统就包含在这个文件中,点击按钮“完成”,可以在VMware的主界面看到刚才配置的虚拟机,如图所示。

13、点击绿色的启动按钮来开启虚拟机,如图所示。

14、可以看到VMware的启动界面,相当于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如图所示。

15、在图1-18中可以看到,按下功能键“F2”进入系统设置界面,进入虚拟机的BIOS(Basic Input and Out System)设置界面,如图所示。

16、为了使所有的网络安全攻击实验都可以成功完成,在虚拟上安装没有打过任何布丁的Windows Advanced Server 2000。

安装完毕后,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如图所示。

17、这样两套操作系统就成功的建成了。

启动成功后,进入操作系统,配置虚拟机上操作系统的IP地址,使之和主机能够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配置虚拟机操作系统的IP地址是:,如图所示。

18、主机和虚拟机在同一网段,并可以通信。

利用Ping指令来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在主机的DOS窗口中输入“Ping .”,如图所示。

实验二 Sniffer的使用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学习利用Sniffer抓包软件的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实验环境:Windows 2000 Server、Sniffer实验内容:1、进入Sniffer主界面,抓包之前必须首先设置要抓取数据包的类型。

选择主菜单Capture下的Define Filter菜单,如图所示。

2、在抓包过滤器窗口中,选择Address选项卡,如图所示。

窗口中需要修改两个地方:在Address下拉列表中,选择抓包的类型是IP,在Station1下面输入主机的IP地址,主机的IP地址是;在与之对应的Station2下面输入虚拟机的IP地址,虚拟机的IP地址是。

网络安全小实验

网络安全小实验

网络安全小实验网络安全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学会防范网络攻击。

二、实验材料:计算机、网络设备。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上,并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2. 获取网络信息:打开浏览器,输入"what is my IP"进行查询,记录下计算机的公网IP地址和其他相关信息。

3. 扫描端口:使用网络扫描工具(如nmap)扫描自己计算机的端口开放情况。

观察扫描结果,了解自己计算机的漏洞和风险。

4. 配置防火墙:根据自己计算机的端口开放情况,合理配置防火墙规则,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并允许必要的端口开放。

测试防火墙配置是否生效。

5. 模拟攻击:使用网络攻击工具(如Metasploit)模拟对自己计算机的攻击,观察防火墙是否成功阻止攻击,记录下攻击的细节和结果。

6. 强化安全:根据攻击结果和防火墙日志,进一步加强自己计算机的安全设置,如更新系统补丁、修改默认密码、安装防病毒软件等。

再次进行端口扫描和攻击模拟,观察安全加强是否有效。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了解自己计算机的安全风险和防护的效果。

可以发现,理想情况下,防火墙可以有效阻止大部分攻击,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然而,防火墙并非万能,对于一些高级攻击可能仍然无法防护。

因此,我们需要在防火墙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其他安全措施,如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使用强密码、安装防病毒软件等,以提高自己计算机的安全性。

通过模拟攻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黑客的攻击方式和手段。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防御攻击,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时要保持警惕,不应随意点击可疑链接,不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等。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网络扫描和模拟攻击时,应提前取得相关授权,并遵循法律和道德规范。

2. 在配置防火墙时,应仔细考虑开放和关闭的端口,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网络不可访问。

3. 在进行攻击模拟和加强安全设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应过度依赖工具和自动化。

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

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

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网络安全扫描是指通过对网络的深度扫描和检测,以发现、评估和防范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威胁的行为。

网络安全扫描通常由专门的安全工具进行,其目的是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安全扫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主动扫描是指网络管理员主动使用安全工具对网络进行扫描,以发现网络中的漏洞和威胁,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和配置扫描。

被动扫描则是指将安全工具部署在网络中,对网络流量进行监听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网络安全扫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端口扫描:通过扫描网络中的开放端口,确定网络设备的服务和协议,以及是否有未经授权的端口开放。

非必要的端口应该被关闭或限制访问,以降低网络面临的风险。

2. 漏洞扫描:对网络中的主机和应用程序进行扫描,以寻找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弱点。

常见的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和配置错误等。

漏洞扫描可以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并修复这些漏洞,以免受到黑客攻击。

3. 弱口令扫描:使用常见的用户名和密码对网络中的设备和服务进行登录尝试,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弱口令。

弱密码是黑客入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确保网络中的设备和服务使用强密码非常重要。

4. 配置扫描:检查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的配置,以确认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最佳实践。

配置错误可能导致系统易受攻击,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修复这些配置问题。

5. 恶意代码检测:使用恶意代码扫描工具对网络中的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检测,以发现是否存在恶意代码的感染。

恶意代码通常会对系统造成损害或盗取敏感信息,因此需要及时清除感染并进行修复。

6. 漏洞验证:对已发现的漏洞和弱点进行验证,以确定其是否存在真正的风险。

虽然漏洞扫描工具可以发现漏洞,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漏洞都会被黑客利用,因此需要进行验证和评估。

7. 安全策略审计:对网络安全策略进行审计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组织的安全要求和合规性标准。

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防火墙规则、入侵检测和预防系统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软件安全测试与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

软件安全测试与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

软件安全测试与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软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性,软件开发者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软件安全测试和漏洞扫描工具,并提供一些使用技巧,以帮助开发者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

一、软件安全测试工具1. OWASP ZAP:OWASP ZAP(Open Web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ject Zed Attack Proxy)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免费开放源代码的安全测试工具。

它可以用于寻找Web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如跨站脚本(XSS)、SQL注入等。

使用OWASP ZAP,开发者可以模拟真实攻击的行为并发现潜在的漏洞。

使用技巧:- 配置代理:在使用OWASP ZAP进行测试之前,将浏览器的代理配置为ZAP代理,这样ZAP可以拦截和分析应用程序的请求和响应,提供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 主动和被动扫描:ZAP支持主动和被动两种扫描模式。

主动扫描通过发送特定的攻击向量来测试目标应用程序,而被动扫描只是观察和分析应用程序的流量。

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测试结果,应该同时进行主动和被动扫描。

2. Burp Suite:Burp Suite是常用的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工具,它有免费版本和高级版本。

Burp Suite可以用于发现和利用Web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如CSRF(跨站请求伪造)、路径穿越等。

使用技巧:- 设置代理:与OWASP ZAP类似,使用Burp Suite进行测试之前,需要配置浏览器的代理设置,以便Burp Suite能够拦截流量并进行分析。

- 使用被动扫描:Burp Suite可以在被动模式下监视应用程序的流量,通过观察和分析流量来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

开发者可以在使用应用程序的同时进行被动扫描,以获得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二、漏洞扫描工具1. Nessus:Nessus是一款强大的漏洞扫描工具,可用于发现网络主机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

网络安全实验NMAP扫描

网络安全实验NMAP扫描

网络安全实验NMAP扫描在网络安全领域,NMAP是一款强大的开源网络扫描工具,常用于检测目标主机和网络的安全。

它能够在网络上发现目标主机,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扫描。

本文将通过实验的方式,探讨NMAP扫描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NMAP,全称Network Mapper,是一款开源的综合性扫描工具,支持端口扫描、服务发现以及安全审计等。

它具有速度快、功能强大、灵活性高等特点,因此在网络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主机发现:NMAP能够快速扫描大型网络,发现其中的目标主机,帮助管理员了解网络拓扑结构。

端口扫描:NMAP可以通过端口扫描技术,发现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对应的服务,为进一步的安全审计提供基础数据。

安全审计:NMAP可以检测目标主机的漏洞,包括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并修复安全问题。

确定目标主机:利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可以确定目标主机是否在线,以及其所在的网络位置。

服务发现:通过NMAP扫描,可以发现目标主机上开启的端口以及对应的服务,如HTTP、FTP等。

漏洞检测:NMAP能够检测目标主机上的漏洞,为管理员提供详细的安全报告,帮助他们及时修复漏洞。

在进行网络安全实验时,我们可以利用NMAP进行以下操作:对目标主机进行扫描:通过指定IP或域名,NMAP可以快速扫描目标主机,查看其在线状态以及网络拓扑结构。

端口扫描:通过指定端口范围,NMAP可以扫描目标主机上开启的端口以及对应的服务。

例如,使用命令“nmap -p 1-1000 target_ip”可以扫描目标主机上1到1000端口的服务。

漏洞扫描:利用NMAP的脚本执行功能,我们可以对目标主机进行漏洞扫描。

例如,使用命令“nmap -sC -p 80,443 target_ip”可以扫描目标主机上80和443端口是否存在已知漏洞。

服务版本检测:NMAP可以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检测目标主机上运行的服务版本信息。

例如,使用命令“nmap -sV target_ip”可以检测目标主机上所有开放端口上的服务版本信息。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HEU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部实验)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HEU哈尔滨工程大学-全部实验)

实验报告网络安全实验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录实验一、网络分析器应用实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4)三、实验原理 (4)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5)五、实验分析 (15)六、实验体会 (16)七、单元考核 (17)实验二、剖析远程控制程序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18)三、实验原理 (18)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19)五、实验分析 (26)六、实验体会 (27)七、单元考核 (28)实验三、SSL、VPN应用及防护墙技术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29)三、实验原理 (30)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30)五、实验分析 (35)六、实验体会 (35)七、单元考核 (36)实验四、入侵检测系统分析与应用 (37)一、实验目的 (37)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37)三、实验原理 (37)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38)五、实验分析 (43)六、实验体会 (43)七、单元考核 (44)实验五、虚拟蜜罐分析与实践 (45)一、实验目的 (45)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45)三、实验原理 (45)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45)五、实验分析 (53)六、实验体会 (53)七、单元考核 (54)综合成绩 (55)实验一、网络分析器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1、程序安装实验通过本实验,学会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Sniffer;能够运用Sniffer捕获报文。

2、数据包捕获实验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Sniffer数据包捕获功能的使用方法。

3、网络监视实验通过本实验,熟练掌握Sniffer的各项网络监视模块的使用;熟练运用网络监视功能,撰写网络动态运行报告。

4、网络协议嗅探通过本实验,理解常用Sniffer工具的配置方法,明确多数相关协议的明文传输问题;通过TCP/IP主要协议的报头结构,掌握TCP/IP网络的安全风险。

5、FTP协议分析通过本实验,掌握利用Sniffer软件捕获和分析网络协议的具体方法。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扫描与修复方法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扫描与修复方法

学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扫描与修复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学校校园网络存在着各种潜在的漏洞,这些漏洞一旦被黑客利用,将给学校和师生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因此,漏洞扫描与修复在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学校校园网络漏洞扫描的常用方法以及漏洞修复的有效措施。

一、漏洞扫描方法1. 主动扫描法:主动扫描是通过使用专业的漏洞扫描工具,对学校校园网络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主动检测。

该方法可以快速发现网络中的漏洞,有利于及时修复并加固网络的安全性。

常用的主动扫描工具包括Nessus、OpenVAS等。

2. 被动扫描法:被动扫描是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数据包,识别和分析其中的漏洞。

与主动扫描相比,被动扫描更灵活、更节省网络资源。

被动扫描工具如Wireshark和Snort可以帮助学校实时监控网络安全状况。

3. 静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是通过对学校校园网络中的应用程序代码进行静态扫描,识别其中的漏洞。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发现软件和应用存在的安全隐患,尤其适用于自主开发的网络应用。

常用的静态分析工具有Fortify、Coverity等。

二、漏洞修复措施1. 及时升级和补丁管理:学校校园网络服务器和软件应及时升级到最新版本,以确保可以及时修复已知漏洞。

另外,对于已经发布的安全补丁也应该及时安装,以填补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漏洞。

2. 强化访问控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包括对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敏感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和操作相关资源,从而减少未经授权者的攻击和访问。

3. 定期备份和恢复:学校校园网络应建立定期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网络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一旦发生漏洞攻击或数据损坏,能够快速通过备份进行恢复,减小损失。

4. 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教育:针对学校师生,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信息收集与主动扫描实验指导书

信息收集与主动扫描实验指导书

信息收集与主动扫描实验指导书
实验目的:
通过信息收集与主动扫描实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
1、计算机或移动设备
2、互联网连接
3、笔记本和笔
实验步骤:
1、确定研究主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例如环境污染、人工智能等。

2、制定信息收集计划:确定你需要收集的信息类型和来源。

可以包括图书馆、学术期刊、报纸、网站、专家访谈等。

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信息来源。

3、收集信息:按照计划开始收集信息。

使用不同的来源,包括书籍、期刊、报纸和互联网资源。

记下你找到的有用信息,包括引用和来源。

4、分析和评估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

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将信息分类和整理,以便后续使用。

5、总结和归纳: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总结你对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归纳出关键的发现和结论。

6、展示结果:根据你的研究结果,选择适当的方式展示你的发现,可以是报告、海报、演示文稿等。

实验注意事项:
1、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注意引用和记录信息来源,避免抄袭和侵权问题。

2、对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要谨慎评估其可靠性和准确性,尽量选择权威和可信的来源。

3、在分析和评估信息时,要保持客观和批判的态度,避免个人偏见对结果产生影响。

4、在展示结果时,要清晰、简洁地表达你的观点和发现,利用图表和图像辅助说明。

希望以上指导书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网络安全中的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研究

网络安全中的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研究一、网络漏洞扫描技术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漏洞扫描技术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

网络漏洞是指网络中存在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软件漏洞、配置错误等安全隐患。

网络漏洞扫描技术是利用扫描工具进行自动化扫描和检测,以找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潜在漏洞,及时进行修复,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二、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的分类目前,网络漏洞扫描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扫描方式和扫描内容进行分类:1.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主动扫描是通过主动向网络目标发送请求并获取返回信息进行扫描的方式,包括端口扫描、服务扫描等。

被动扫描则是在网络中被动监听,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协议等信息进行识别并进行漏洞扫描,包括Web应用漏洞扫描等。

2.黑盒扫描和白盒扫描黑盒扫描是在未知网络环境中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模拟攻击者的攻击方式,通过手段在系统内部找出漏洞。

白盒扫描则是在已知网络环境中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由于已知网络环境,其扫描方式一般反映为知道攻击,了解攻击并保护系统。

3.非侵入式扫描和侵入式扫描非侵入式扫描是在不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漏洞扫描,它利用多种扫描工具尝试检测目标网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并将检测结果报告给系统管理员。

侵入式扫描则是在发现漏洞之后对目标系统进行攻击测试,通过攻击验证漏洞的危害性。

三、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的应用网络漏洞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各个领域。

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有效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漏洞扫描技术也是黑客攻击的重要工具,许多黑客利用网络漏洞扫描技术扫描潜在漏洞,实施入侵的攻击。

四、网络漏洞扫描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攻击的不断升级,网络漏洞扫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网络漏洞扫描技术将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和全面化。

网络安全实验教程(完整版)

网络安全实验教程(完整版)

四. 实验内容
(1)为了加深对whois域名查询服务的了 解,自己找一些域名进行查询。
可以访问/,利用 CNNIC对其CN域名信息查询的WHOIS服务, 来查询某些域名或IP的信息
四. 实验内容
(2)Google Hack的具体应用
可以利用“index of”来查找开放目录浏览的站 点 可以用Google来搜索一些具有缺陷的站点 利用[allintitle:“index of /admin”](不包括括 号)会列出所有开放 “admin”目录浏览权限 的WEB站点链接列表
二. 实验原理
3 扫描分类
1)全TCP连接 • 这种扫描方法使用三次握手,与目标计算机 建立标准的TCP连接。 • 攻击者首先向目的端口发送一个SYN数据包, 如果收到来自该端口的SYN/ACK数据包,就 可以判定该端口是开放的;然后攻击者再发 送一个ACK数据包(参见图1-2-1)。 • 如果目标端口是关闭的,攻击者就会收到一 个直接返回的RST/ACK数据包
域名解析的工作原理及其步骤是: • 第一步:用户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域 名发送给本地的DNS域名服务器。 • 第二步:当本地的DNS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 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域名对 应的IP地址,则本地的DNS域名服务器就直 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 第三步: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 本地DNS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DNS 域名服务器,然后根DNS域名服务器再返回 给本地DNS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 域,如CN)的主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
二. 实验原理
DNS服务攻击原理
DNS(Domain Name System)即域名系统, 是一种分布式的、层次型的、客户机/服务器式 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实现了将域名翻译为IP 地址的功能。 域名解析需要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进行, 整个过程是通过DNS系统自动完成的。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使用技巧第一章:介绍网络安全扫描工具的作用及分类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的软件工具。

通过对网络进行主动或被动扫描,可以发现网络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存在的安全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可以分为漏洞扫描工具、端口扫描工具、Web应用扫描工具等。

第二章:漏洞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漏洞扫描工具主要用于发现和识别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已知漏洞。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漏洞扫描工具可以通过远程扫描、本地扫描或云扫描等方式来执行漏洞扫描。

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扫描方式,确保扫描结果准确可靠。

2. 设置扫描目标和范围:在进行漏洞扫描前,需要明确扫描的目标和范围,包括IP地址、端口、子网等。

合理设置扫描目标和范围可以提高扫描效率和准确度。

3. 配置扫描策略和规则:漏洞扫描工具通常提供多种扫描策略和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

例如,可以设置扫描的时间段、扫描深度和扫描频率等。

4. 分析和处理扫描结果:扫描完成后,需要认真分析扫描结果,查看漏洞的具体信息和危害等级。

对于发现的漏洞,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和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章:端口扫描工具的使用技巧端口扫描工具用于扫描目标主机上开放的网络端口,识别目标主机上运行的服务和应用程序。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扫描方式:端口扫描工具可以使用全连接扫描、半开放扫描或SYN扫描等方式进行扫描。

根据具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扫描方式,确保扫描结果准确可靠。

2. 设置扫描策略和参数:端口扫描工具通常提供多种扫描策略和参数配置,包括扫描的端口范围、超时时间、并发连接数等。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以提高扫描效率和准确度。

3. 分析扫描结果:端口扫描完成后,需要分析扫描结果,查看目标主机上存在的开放端口和运行的服务。

对于开放的端口和服务,需要进行安全评估和加固,避免被攻击者利用。

浅谈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

浅谈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

浅谈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在社交、工作、生活上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扫描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

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网络上潜在的漏洞和威胁,并对其进行修复和预防,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就将就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网络扫描技术概述网络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对目标系统进行端口扫描、打开端口扫描、操作系统识别、漏洞扫描、设备识别等手段进行检测和搜索,来收集目标系统相关信息的技术。

其目的在于发现目标系统的漏洞和易受攻击的部分,以寻求加固他们的方法。

网络扫描技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主动扫描是指主动调用扫描工具进行网络扫描,而被动扫描是指利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对入侵进来的流量进行检测和过滤。

网络扫描技术通常由扫描引擎、扫描器、漏洞库、扫描策略组成。

二、网络扫描技术的优势1. 及时发现漏洞和威胁:网络扫描技术可以及时、快速地发现网络设备和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威胁,管理员可以针对这些漏洞和威胁进行修复和预防,从而保障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2. 自动化处理:利用网络扫描技术可以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检测和评估,无需人工干预,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3. 发现多样化的威胁:网络扫描技术通过扫描网络设备和系统,可以发现多种类型的安全威胁,例如口令弱、网络服务漏洞等。

4. 提高安全性:网络扫描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和组织提高网络安全性,通过排除漏洞和弱点,提升系统的安全水平,从而避免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

三、网络扫描技术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1. 端口扫描端口扫描是网络扫描技术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开放的网络端口和运行的网络服务。

端口扫描通常使用TCP连接方式,通过不断地发送SYN、FIN、NULL等特定的TCP包,来进一步协助判断目标设备的开放端口和运行中的网络服务,从而识别目标设备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网络拓扑。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网络10-2班 XXX 08103635一、实验目的通过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了解漏洞扫描的常用方法,掌握插件扫描的原理,了解针对扫描工具的防范措施。

二、实验要求(1)本实验可以在Linux环境也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

(2)总结Nessus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分析Nessus扫描结果,得出自己的分析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安装Nessus的服务器端、插件库和客户端。

(2)配置Nessus服务器端,分配具体用户。

(3)用Nessus客户端对局域网或者公共网主机进行扫描。

(4)分析扫描结果报告,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5)提出防范扫描工具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

再用Nessus进行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结果的异同。

四、实验分析1、对网络中的部分主机扫描:本实验我选取的ip段是:219.219.68.110-219.219.68.120(不包含本机219.219.68.106),一共11台主机,理论上可以将11台主机全部扫描出来,但最终只扫描出来8台主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另外三台主机没有接入网络,或主机ip已经被篡改。

这里我先简单比较分析一下上面两图的不同,具体的扫描内容分析将会在下面的本机扫描中呈现。

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扫描出来的8台主机,有5台显示黄色(下面以ip尾号.113为例),其余的是黑色(下面以ip尾号.112为例),.113有标记:“Medium Severity problem(s) found”,意思为“发现中等严重程度的问题”。

仔细比较,不难发现,113的扫描数据比112多了一项general/udp,因为udp是传输不可靠,所以我分析就是这个传输不可靠造成被发现中等严重程度的问题。

2、只对本机扫描:主机名:19_26扫描时间: 2013年4月8日(周一)17:14:47——17:17:26漏洞:开放的端口:10最低:21介质:2高:0有关主机的信息: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XPNetBIOS 名称:19_26DNS名称:19_26。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训教学大纲教案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训教学大纲教案

《网络安全管理与防护》教学大纲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进行安全网络的设计、规划、实施;(2)能够进行网站建设中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服务的实施;(3)能够进行网络安全产品使用、维护、设计、生产;(4)能够进行对存在安全隐患网络的改造;(5)能够进行网络安全技术的咨询服务、培训服务。

2.知识目标(1)掌握假冒技术支持战术;(2)掌握对主机的远程控制防护能力;(3)掌握大多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危害性;(4)掌握一般病毒感染后的症状;(5)掌握什么是计算机木马;(6)掌握大多数计算机木马的特点及其危害性;(7)掌握一般木马感染后的症状;(8)掌握什么信息隐藏技术;(9)掌握数据库注入攻击的原理;(10) 掌握入侵检测设备的配置;(11) 掌握Linux服务的攻击与防护;(12) 掌握Web的入侵与防范;(13) 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

3.素质目标(1)养成正确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2)制定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3)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进一步提升;(4)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加强;(5)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6)知法懂法,具备网络安全意识;(7)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课程设计1. 教学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学生除了在课上通过系统化的工作过程教学,掌握网络安全与防护的知识外,可以利用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进行能力的加强与提升。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与企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通过校园网的维护使得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很多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参与了大量企业网络建设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项目,并参加各种网络技能大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计以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先进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为指导。

将理论融合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实战中,以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实操相结合,最终使学生掌握职业资格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资格,踏上网络安全管理的职业岗位。

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实验项目名称: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主动式扫描工具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了解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意义,熟悉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方式的具体方法和几种基础扫描软件的使用。

通过被动式扫描发现系统上的不合适设置及不安全的本地安全策略;通过主动式扫描模拟对系统的攻击,从而记录系统反应,发现漏洞,对漏洞进行修复,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自身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二、实验内容(一)被动式策略扫描1.系统用户扫描2.开放端口扫描3.共享目录扫描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二)主动是策略扫描1.漏洞扫描(三)网络监听1.监听工具Win Sniffer使用三、实验步骤案例4-1系统用户扫描(1)对IP为192.168.0.111的计算机进行扫描,首先将该计算机添加到扫描列表中,选择菜单File下的菜单项“添加主机”,输入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

(2)可以得到对方的用户列表了。

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得到的用户列表。

(3)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设置”,设置密码字典为一个文本文件。

(4)利用该工具可以对计算机上用户进行密码破解,首先设置密码字典,设置完密码字典以后,将会用密码字典里的每一个密码对目标用户进行测试,如果用户的密码在密码字典中就可以得到该密码。

一个典型的密码字典。

(5)利用密码字典中的密码进行系统破解,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字典测试”,程序将按照字典的设置进行逐一的匹配。

案例4-2开放端口扫描(1)得到对方开放了哪些端口也是扫描的重要一步。

使用工具软件PortScan 可以到得到对方计算机都开放了哪些端口。

(2)对172.18.25.109的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在Scan文本框中输入IP地址,点击按钮“START”,开始扫描。

案例4-3共享目录扫描(1)通过工具软件Shed来扫描对方主机,得到对方计算机提供了哪些目录共享。

工具软件的主界面。

(2)该软件可以扫描一个IP地址段的共享信息,这里只扫描IP为192.168.0.111的目录共享情况。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的软件工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攻击的日益增多,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成为了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主要通过扫描目标网络中的主机、服务器、应用程序和网络设备等,寻找其中的安全漏洞和弱点。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分为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两种方式。

主动扫描是指用户主动启动扫描工具来对目标网络进行扫描。

主动扫描工具一般会通过扫描端口,检测操作系统的漏洞,寻找常见的安全配置错误等方式来评估目标网络的安全性。

主动扫描能够快速发现网络中的安全隐患,并提供详细的扫描报告,帮助用户及时修复漏洞和弱点,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被动扫描是指使用者在目标网络中部署特殊的设备或软件来监控网络流量,并分析其中的安全风险。

被动扫描工具可以通过监控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其中的恶意流量、漏洞利用等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被动扫描工具主要用于网络入侵检测、入侵防御和安全事件响应等方面。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的作用不仅是发现和评估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还可以帮助用户制定和执行防范措施,提高网络安全的水平。

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可以对目标网络进行漏洞扫描、弱口令扫描、漏洞利用测试、系统安全评估等操作,帮助用户识别和修复网络中的安全漏洞,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在选择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时,用户需要考虑工具的性能、功能、易用性和报告等方面。

一个好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应具备快速扫描、准确识别、详细报告、可定制化等特点。

此外,工具供应商的信誉、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也是用户选择的重要因素。

总之,网络安全扫描工具在互联网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定期执行扫描操作,用户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中的安全漏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因此,对于企业和个人用户来说,选择和使用一款适合自己需求的网络安全扫描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漏洞扫描

网络漏洞扫描

网络漏洞扫描是现代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通过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和检测,寻找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从而提前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

本文将从的定义、原理、分类、工具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的定义和原理是指利用计算机专业技术和工具,对互联网、局域网、和操作系统、服务、应用程序进行扫描和渗透测试,寻找存在的安全漏洞。

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是指未经授权者利用的系统弱点、错误或缺陷,可被攻击者用于越权访问、数据丢失、信息窃取、拒绝服务等等。

安全漏洞扫描是对网络系统的基础安全保障措施,对于防范黑客攻击以及其他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的原理是基于已知的安全漏洞库,利用专业漏洞扫描工具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和分析。

漏洞扫描工具会根据目标服务器的信息,自动发起网络请求,模拟黑客攻击的行为,检查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

扫描工具的基本工作方式是:扫描器发起与目标网络有关的请求,目标主机对请求做出响应,扫描器获取目标机器扫描相关的信息。

通过对目标主机的扫描和分析,确定存在安全漏洞的位置和类型。

二、的分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主动扫描是指由安全管理员或运维人员主动发起扫描,用于对系统进行日常安全保护。

主动扫描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发现漏洞,自动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主动扫描的缺点是容易对网络系统造成影响,其次,主动扫描的结果仅限于扫描时间和工具的限制。

被动扫描是指在网络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利用网络监控设备或安全设备进行的扫描。

被动扫描通过设备获取网络流量,分析流量包,检测行为和事件,评估网络状态。

被动扫描的缺点是不能完全获取所有漏洞信息,漏洞检测效果相对较低。

三、的工具工具是实现漏洞扫描的基本手段。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四种漏洞扫描工具:网络扫描器、安全扫描器、攻击模拟器和漏扫探针。

网络扫描器是从网络上抓取数据包来检测系统或设备的漏洞,它可以进行端口扫描、操作系统识别、服务识别和漏洞检测等相关工作。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_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_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网络10-2班 XXX 08103635一、实验目的通过Nessus扫描工具的使用,了解漏洞扫描的常用方法,掌握插件扫描的原理,了解针对扫描工具的防范措施。

二、实验要求(1)本实验可以在Linux环境也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进行。

(2)总结Nessus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分析Nessus扫描结果,得出自己的分析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安装Nessus 的服务器端、插件库和客户端。

(2)配置Nessus服务器端,分配具体用户。

(3)用Nessus客户端对局域网或者公共网主机进行扫描。

(4)分析扫描结果报告,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5)提出防范扫描工具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施。

再用Nessus进行扫描,比较两次扫描结果的异同。

四、实验分析1、对网络中的部分主机扫描:本实验我选取的ip段是:219.219.68.110-219.219.68.120(不包含本机219.219.68.106),一共11台主机,理论上可以将11台主机全部扫描出来,但最终只扫描出来8台主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另外三台主机没有接入网络,或主机ip已经被篡改。

这里我先简单比较分析一下上面两图的不同,具体的扫描内容分析将会在下面的本机扫描中呈现。

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出,扫描出来的8台主机,有5台显示黄色(下面以ip尾号.113为例),其余的是黑色(下面以ip尾号.112为例),.113有标记:“Medium Severity problem(s) found”,意思为“发现中等严重程度的问题”。

仔细比较,不难发现,113的扫描数据比112多了一项general/udp,因为udp是传输不可靠,所以我分析就是这个传输不可靠造成被发现中等严重程度的问题。

2、只对本机扫描:主机名:19_26扫描时间: 2013年4月8日(周一)17:14:47——17:17:26漏洞:开放的端口:10最低:21介质:2高:0有关主机的信息: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XPNetBIOS 名称:19_26DNS名称:19_26。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标准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 标准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标准《扫描那些事儿》嘿,同学们!你们知道扫描吗?可不是我们拿个扫帚扫地的那种扫哦,是高科技的扫描!扫描还分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呢,这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主动扫描吧。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一样,主动扫描就是自己主动出击去获取信息。

比如说,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拿着那个扫码枪对着商品的条形码“滴”的一声,这就是主动扫描呀!它就像一个勇敢的小战士,主动去探索商品的信息,价格啦、名称啦,一下子就都知道啦。

这难道不神奇吗?再讲讲被动扫描。

这就有点像我们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来点名回答问题。

被动扫描呢,是等着信息自己送上门来。

比如说,我们过安检的时候,那个安检设备会自动扫描我们的身体和包包,不用我们去操作,它自己就开始工作啦。

这是不是有点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小卫士,悄悄地保护着我们的安全呢?有一次,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用扫码枪扫描呀?”妈妈笑着说:“宝贝,这样才能知道商品的价格,方便结账呀。

”我又问:“那为什么不一个一个手写价格呢?”妈妈摸摸我的头说:“那样多慢呀,而且还容易出错呢!”我恍然大悟,原来主动扫描这么方便!还有一次,我们全家出去玩,在高铁站过安检。

我看着那个安检设备,心里想:“这个被动扫描可真厉害,能发现危险物品,保护大家的安全。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虽然方式不同,但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大的便利。

它们就像两个好帮手,一个积极主动,一个默默守护。

你们说,未来的扫描技术会不会更厉害呢?会不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一下子就能扫描出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哈哈,那可太酷啦!反正我觉得,扫描技术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安全实验项目: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2 年5 月17 日实验项目名称:主动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 2学时)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主动式扫描工具和被动式扫描工具的使用,了解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意义,熟悉主动式扫描和被动式扫描的方式的具体方法和几种基础扫描软件的使用。

通过被动式扫描发现系统上的不合适设置及不安全的本地安全策略;通过主动式扫描模拟对系统的攻击,从而记录系统反应,发现漏洞,对漏洞进行修复,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完善自身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二、实验内容(一)被动式策略扫描1.系统用户扫描2.开放端口扫描3.共享目录扫描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二)主动是策略扫描1.漏洞扫描(三)网络监听1.监听工具Win Sniffer使用三、实验步骤案例4-1系统用户扫描(1)对IP为192.168.0.111的计算机进行扫描,首先将该计算机添加到扫描列表中,选择菜单File下的菜单项“添加主机”,输入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

(2)可以得到对方的用户列表了。

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得到的用户列表。

(3)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设置”,设置密码字典为一个文本文件。

(4)利用该工具可以对计算机上用户进行密码破解,首先设置密码字典,设置完密码字典以后,将会用密码字典里的每一个密码对目标用户进行测试,如果用户的密码在密码字典中就可以得到该密码。

一个典型的密码字典。

(5)利用密码字典中的密码进行系统破解,选择菜单栏工具下的菜单项“字典测试”,程序将按照字典的设置进行逐一的匹配。

案例4-2开放端口扫描(1)得到对方开放了哪些端口也是扫描的重要一步。

使用工具软件PortScan 可以到得到对方计算机都开放了哪些端口。

(2)对172.18.25.109的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在Scan文本框中输入IP地址,点击按钮“START”,开始扫描。

案例4-3共享目录扫描(1)通过工具软件Shed来扫描对方主机,得到对方计算机提供了哪些目录共享。

工具软件的主界面。

(2)该软件可以扫描一个IP地址段的共享信息,这里只扫描IP为192.168.0.111的目录共享情况。

在起始IP框和终止IP框中都输入192.168.0.111,点击按钮“开始”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共享目录了。

案例4-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1)实现端口扫描的程序可以使用TCP协议和UDP协议,原理是利用Socket 连接对方的计算机的某端口,试图和该端口建立连接(2)如果建立成功,就说明对方开放了该端口,如果失败了,就说明对方没有开放该端口,具体实现程序proj4_4.cpp所示。

案例4-5漏洞扫描(1)扫描结果保存在/log/目录中,index_*.htm为扫描结果索引文件。

主界面。

(2)可以利用该软件对系统存在的一些漏洞进行扫描,选择菜单栏设置下的菜单项“扫描参数”,扫描参数的设置。

可以看出该软件可以对常用的网络以及系统的漏洞进行全面的扫描,选中几个复选框,点击按钮“确定”。

(3)下面需要确定要扫描主机的IP地址或者IP地址段,选择菜单栏设置下的菜单项“扫描参数”,扫描一台主机,在指定IP范围框中输入:192.168.0.111-192.168.0.111。

(4)设置完毕后,进行漏洞扫描,点击工具栏上的图标“开始”,开始对目标主机进行扫描。

案例4-6监听工具 Win Sniffer(1)Win Sniffer专门用来截取局域网内的密码,比如登录FTP,登录Email 等的密码。

(2)只要做简单的设置就可以进行密码抓取了,点击工具栏图标“Adapter”,设置网卡,这里设置为本机的物理网卡就可以。

四、实验结果案例4-1系统用户扫描案例4-2 开放端口扫描案例4-3共享目录扫描案例4-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案例4-5漏洞扫描案例4-6监听工具 Win Sniffer五、程序代码案例4-4利用TCP协议实现端口扫描#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include <winsock.h>#include <winbase.h>#define BUFSIZE 64#define WSVERS MAKEWORD(2, 0)#define WINEPOCH 2208988800#define MSG "Is this port you open?\n"#define MAX_PACKET 1024SOCKET connectsock(const char *host, const char *service,const char *transport );void errexit(const char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char *host = "localhost"; /* host to use if none supplied*/ char *service = "5060"; /* default service name */ SOCKET s; /* socket descriptor */int errcnt = 0; /* error count */WSADATA wsadata;switch (argc) {case 1:break;case 3:service = argv[2];/* FALL THROUGH */case 2:host = argv[1];break;default:fprintf(stderr, "usage: file1.exe [host [port]]\n");exit(1);}if (WSAStartup(WSVERS, &wsadata))errexit("WSAStartup failed\n");s = connectsock(host, service, "tcp");;(void) send(s, MSG, strlen(MSG), 0);closesocket(s);WSACleanup();return 1;}#ifndef INADDR_NONE#define INADDR_NONE 0xffffffff#endif /* INADDR_NONE *//*------------------------------------------------------------------------* connectsock - allocate & connect a socket using TCP or UDP*------------------------------------------------------------------------*/SOCKET connectsock(const char *host, const char *service, const char *transport ) {struct hostent *phe; /* pointer to host information entry */struct servent *pse; /* pointer to service information entry */struct protoent *ppe; /* pointer to protocol information entry*/struct sockaddr_in sin; /* an Internet endpoint address */int s, type; /* socket descriptor and socket type */memset(&sin, 0, sizeof(sin));sin.sin_family = AF_INET;/* Map service name to port number */if ( pse = getservbyname(service, transport) )sin.sin_port = pse->s_port;else if ( (sin.sin_port = htons((u_short)atoi(service))) == 0 )errexit("can't get \"%s\" service entry\n", service);/* Map host name to IP address, allowing for dotted decimal */if ( phe = gethostbyname(host) )memcpy(&sin.sin_addr, phe->h_addr, phe->h_length);else if ( (sin.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host)) == INADDR_NONE) errexit("can't get \"%s\" host entry\n", host);/* Map protocol name to protocol number */if ( (ppe = getprotobyname(transport)) == 0)errexit("can't get \"%s\" protocol entry\n", transport);/* Use protocol to choose a socket type */if (strcmp(transport, "udp") == 0)type = SOCK_DGRAM;elsetype = SOCK_STREAM;/* Allocate a socket */s = socket(PF_INET, type, ppe->p_proto);if (s == INV ALID_SOCKET)errexit("can't create socket: %d\n", GetLastError());/* Connect the socket */if (connect(s, (struct sockaddr *)&sin, sizeof(sin)) ==SOCKET_ERROR)errexit("can't connect to %s.%s: %d\n", host, service,GetLastError());return s;}void errexit(const char *format, ...){va_list args;va_start(args, format);vfprintf(stderr, format, args);va_end(args);WSACleanup();exit(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