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知识讲解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06485518af45b307e871975c.png)
一般而言,不同类别的非货币性资产因其产生经济利
益的方式不同,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时间、金额和风
险方面也不相同。不同类别的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
交换,一般具有较易判断。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之间
的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通常较难判断。
另外,判断商业实质时还要注意是否有关联方关系,
交易双方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表明交易不具有
2)借:主营业务成本
80万元
贷:库存商品
80万元
2019-5-18
谢谢观赏
17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1)支付补价的企业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 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 入当期损益。
换入资产 = 换出资产 + 应支付的 +支付补价 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 相关税费
(二)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
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 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
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不准备
持2019有-5-18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谢等谢观。赏
谢谢观赏
22
乙公司该交易若不具有商业实质,按账面价值计量 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8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库存商品
8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
2019-5-18
谢谢观赏
23
2、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1)支付补价的企业 换入资产 = 换出资产 + 应支付的 +支付补价 入账价值 账面价值 相关税费
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5620075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5.png)
中级会计实务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知识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其中:1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钱、短期债权、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2.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特别提示】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仅包括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进行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
(注:以非货币性资产发放股利、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合并或债务重组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均不属于本章范围)②预付账款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b.支付补价方:支付的补价<25%支付的补价T⅛出奥产公允价值知识点三、确认和计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都有两种计量基础。
一、公允价值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2个条件的,应当以:(1)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2)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中:2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至少一个即可)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视换出资产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资产处置损益)(1)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照公允价值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结转销售成本,相当于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收入和按账面价值结转的成本之间的差额,也即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在利润表中作为营业利润的构成部分予以列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ce40e2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2.png)
(1)根据税法有关规定:
公小允汽价 车值的为账补1面5原价0万价元为/换。300入万元资,在产交换公日的允累计价折旧值为19(0万元换,公出允价资值为产万元公; 允价值+补价)<25%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收到补价的一方: 在建工程成本=630×77.8%=490.14(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2)与非所有者的非互惠转让:政府补助《企业
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互惠转让 2.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和发行 取得的非货币性
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换入资产的计量 2.换出资产损益是否确认、计量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550 000
(2)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4)计算各补项换价入资/产换账面出价值资占换产入资公产账允面价价值总值额的(比例换: 入资产公允价值+补价)<2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为适应公司不同经营活动的需要,经协商,ABC 公司决定用一辆桑塔纳轿车交换EDF公司的一辆标 致轿车 在交换日
价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 准则
高于25%(含25%),适用《企业会计准 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本章所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以下交易和事项 1.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
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实例分析
![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611160f7ec4afe04a1dfd7.png)
•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及实例分析一、准则的新旧之别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分类有别新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为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换,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不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同时考虑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旧准则(指2001版,下同)未作分类,全部按照统一原则处理。
2、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计量不同新准则: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若不同时满足此条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旧准则: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涉及补价的,应扣除补价中对换出资产成本的收回部分。
3、损益的计量确认有别新准则: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损益的确认,公允价值模式下,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即交易损益=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模式下不确认任何损益。
旧准则:对于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方才确认损益,且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等式有别新准则:①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资产成本的情况下:不发生补价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②账面价值模式下:不发生补价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旧准则:不发生补价时: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补价+(-)确认的收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二、案例长安公司与永安公司不具有关联关系,二者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适用17%的增值税率,长安公司的库存商品与永安公司的一闲置车间进项交换,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18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为2000万元。
注会会计学习笔记——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注会会计学习笔记——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494fe84176eeaeaad0f33041.png)
会计相关知识学习笔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十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资产按未来经济受利益流入(表现形式是货币金额)是否固定或可确定,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收取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的权利,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等)、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则该资产是货币性资产;反之,如果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则该资产是非货币性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企业用货币性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来交换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交易最为普遍;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入和流出,而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
第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交换,通常是指一个企业和另一个企业之间的互惠转让,通过转让,企业以让渡其他资产或劳务或者承担其他义务而取得资产或劳务(或偿还负债)。
非互惠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不属于本章所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企业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等。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72526427d3240c8447ef0c.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实务工作中,交易双方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方面可以满足各自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如某企业需要另一个企业拥有的一项设备,另一个企业需要上述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原材料,双方就可能会出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货币性资产的流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不涉及如下交易和事项:一是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惠转让。
所谓非互惠转让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由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企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所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而不是单方向的非互惠转让。
实务中,与所有者的非互惠转让如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等,属于资本性交易,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与所有者以外方面发生的非互惠转让,如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建造固定资产,属于政府以非互惠方式提供非货币性资产,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二是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和发行股票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其成本确定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相当于以权益工具(如发行股票方式)换入非货币性资产,其成本确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着重解决了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入资产的成本确定和资产交换产生损益的确认问题。
[管理学]第5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管理学]第5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ccfc1a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5.png)
第二节 非货币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例4]沿用[例3],但假定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 120万元换入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由此乙公 司另支付20万元补价给甲公司。
该项交换交易涉及补价,且补价占比例分别如下: 甲公司:收到的补价20万元÷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20
万元=17% 乙公司:支付补价20万元÷换入资产公允价值120万
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换的认定
二、货币性资产交换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主 要区别:
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这种交 换有现金的流入或流出,或者能在预定的期间内 流入或流出现金。
货币性资产交换所换入的资产成本的计量,是以 所放弃的货币性资产金额为基础。而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因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因 此,换入资产成本的计量基础以及对换出资产损 益的计量基础与货币性资产交易不同,需要运用 不同的计量标准。
银行存款
500
同时
借:其他业务成本 11000
贷:原材料――乙材料 11000
关于增值税的说明
增值税同于价外税,一般纳税企业购入存货,按照 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激,单独计入“应 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并由销售 商品所发生的销项税额予以抵扣。而购入存货的入 账价值则按照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 以及发生的运输、保管等费用(商品流通企业所发 生的进货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作为存货的实际 成本,并按实际成本入账。由于增值税同于价外税, 因此,存货的实际成本中不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即 存货的入账价值为不含税的实际成本。
以存货换入存货,或以存货换入除存货外的其他资 产,或者以存货和其他资产换入存货或(和)其他 资产等时,由于除存货外的其他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含增值税的价值(不纳增值税的项目除外),而存 货账面价值则为不含增值税的价值。
会计师职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会计师职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f078bc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d.png)
谢谢欣赏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附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货币资产或仅涉及少量补价。 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 见教材
二、非货币性交换不涉及
(一)非互惠性转让 (二)权益合并、债务重组、发行股票取得的非还必须资产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总额-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总额+支付的补价(-收到补价)
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
应确认的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 例子:见教材
(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会计处理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总额-可以抵扣的进项税总额
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各项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
2.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1、换入资产的入账价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可以抵扣的进项税
2、应确认的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3、关于损益的会计处理
(1)换出的是存货:通过收入、成本 反映 (2)换出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通过 营业外收支反映 (3)换出是金融资产投资:通过投资收益反映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财务会计学 第十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d93fd7217375a417866f8f10.png)
4、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处理示例
例:A公司以一辆小汽车换取B公司一辆小型中巴,A公 司小汽车的账面价值为19万元,B公司小型中巴账面 价值为25万元,假定两辆车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 量,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 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借:固定资产——小汽车 现金 贷: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19+6) 19 6 19(25-6) 6 25
B公司
(四)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计量与处理
1、适用情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虽具有 商业实质但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的情况。
2、计量
——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无 论是否支付补价,均不确认损益 ——损益是否确认与是否收到补价无关
3、处理(略)
(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交换损 益的确定
具有商业实质性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且换 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 计量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换入资 产的成本(以出计入) 不发生补价时:
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关税费计量换入资产的价值 支付补价方:按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相关税费
发生补价 时: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 会计处理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按存活 的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 售成本。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 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 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 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 收益。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点知识点总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f71a3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0d.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点知识点总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并不罕见,它对于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要点知识点。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与特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其特点主要包括:1、交换的资产是非货币性的。
这意味着不是以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货币资金形式存在。
2、可能涉及补价,但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通常较小。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判断一项资产交换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键在于确定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
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则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否则,应作为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
计算补价比例时,分子是补价,分母是整个资产交换金额。
资产交换金额是在整个资产交换中最大的公允价值。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一)以公允价值计量1、满足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商业实质的判断,通常考虑以下因素: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和金额是否存在显著不同。
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否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否重大。
(二)以账面价值计量不满足上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四、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一)以公允价值计量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的补价)2、涉及补价的情况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二)以账面价值计量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2、涉及补价的情况支付补价方: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收到补价方: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收到的补价五、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换入资产相关的税费,如契税、车辆购置税等,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与换出资产相关的税费,如增值税销项税额等,应计入损益。
注册会计师cpa会计讲义第15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注册会计师cpa会计讲义第15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1ce069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损益确认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产生的损益,应根据具体情况确认为营业外 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并计入当期损益。
增值税处理
根据税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注册会计师cpa会计讲义第15章非 货币性资产交换
目录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露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案例分析
0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0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 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 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 产进行的交换。
案例三: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总结词
多项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详细描述
当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应分别确 定各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例如,甲公司以其持有 的E股票和F专利权与乙公司的G设备和H存货进行交 换。根据市场价值和有关协议,E股票的公允价值为 30万元,F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20万元,G设备的公 允价值为70万元,H存货的公允价值为40万元。甲公 司应分别按照E股票和F专利权的公允价值确认换入G 设备和H存货的成本,乙公司则按照G设备和H存货的 公允价值确认换出E股票和F专利权的收益。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应披露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其 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
交易的商业理由
应说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理由, 如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等。
披露的格式和要求
格式要求
披露的内容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表述,如表格、列 表等,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财务基础--第五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财务基础--第五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938b4e5781c758f5f71f671e.png)
第五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里的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
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将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定。
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中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是否低于25%作为参考比例。
也就是说,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的规定。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不涉及的交易和事项(一)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惠转让所谓非互惠转让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或由其所有者或其他企业将非货币性资产无代价地转让给企业。
CPA 注册会计师 会计 分章节知识点详解 第十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CPA 注册会计师 会计 分章节知识点详解 第十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ece010e849649b6648d74798.png)
本章概述(一)内容提要本章系统地介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主要内容包括: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的区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特别是存在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账面计量模式的适用条件;公允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账面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二)关键考点知识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1.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所谓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资金及将来对应一笔固定的或可确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2.非货币性资产的概念所谓非货币性资产,是指在将来不对应一笔固定的货币资金量的资产。
如:固定资产、存货、无形资产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等。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所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也可以将其称为以物易物。
4.有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案例引入】甲公司以专利权换取乙公司的专有技术,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专有技术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经协商,由乙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答案解析』甲公司收取的补价占整个交易额比重==10%<25%,站在甲公司角度,此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乙公司支付的补价占整个交易额比重==10%<25%,站在乙公司角度,此交易也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案例引入】甲公司、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6%。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换取乙公司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原材料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经协商,由乙公司支付含增值税的补价11.6万元,即价款补价10万元,增值税差价1.6万元。
『答案解析』甲公司收取的补价占整个交易额比重==10%<25%,站在甲公司角度,此交易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乙公司支付的补价占整个交易额比重==10%<25%,站在乙公司角度,此交易也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示】如果补价能够明确分拆价税,则必须以价款部分的补价认定所占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其中:
①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钱、短期债权、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投资)
②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特别提示】
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仅包括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进行的互惠转让,即企业取得一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以付出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
(注:以非货币性资产发放股利、政府无偿提供非货币性资产给企业、合并或债务重组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发行股票形式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均不属于本章范围)
②预付账款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2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A.外埠存款
B.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
C.拟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定,包括存货(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选项C正确。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5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有()。
A.应收账款
B.无形资产
C.在建工程
D.长期股权投资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根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
在涉及少量补价的情况下,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补充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非关联方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有()。
A.以账面价值300万元的应收账款换入公允价值为280万元的设备,并收到补价20万元
B.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公允价值为220万元的专利权,并收到补价100万元
C.以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换入账面价值为400万元的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并支付补价40万元
D.以公允价值为300万元的设备换入公允价值为350万元的房屋,并支付补价50万元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A,应收账款属于货币性资产,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B,100÷320=31.25%,大于25%,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C,40÷(360+40)=10%,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选项D,50÷(300+50)=14.29%,小于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二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换出资产的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或者
2.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无法可靠计量。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一)判断条件
认定某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不同时相同即可)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补充例题·多选题】(2007年)
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有()。
A.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B.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C.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D.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相比具有重要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以上选项均符合商业实质的条件,所以ABCD均为正确答案。
(二)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三、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的判断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以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总原则: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注意:优先选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处理:(资产处置损益)
【补充例题·判断题】(2010年)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假定不考虑补价和相关税费等因素,应当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假定不考虑补价和相关税费等因素,应当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不涉及补价情况下的会计处理
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
【例7-1】2×11年5月1日,甲公司以20×9年购入的生产经营用设备交换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甲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乙公司换入的设备继续用于生产钢材,甲公司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 500 000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25 000元,公允价值为1 404 000元,甲公司此前没有为该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此外,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1 500元。
乙公司钢材的账面价值为1 200 000元,在交换日的市场价格为1 404 000元,计税价格等于市场价格,乙公司此前也没有为该批钢材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甲公司、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假设甲公司和乙公司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甲公司和乙公司均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特别说明】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
【正确答案】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出设备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 404 000×17%=238 680(元)借:固定资产清理975 000(倒挤)累计折旧525 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 50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借:原材料——钢材 1 404 000(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8 680
(1 404 000×17%)贷:固定资产清理 976 500(975 000+1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 680
(1 404 000×17%)营业外收入 427 500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1 404 000-976 5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设备 1 404 000(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38 680
(1 404 000×17%)贷:主营业务收入——钢材 1 40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38 680
(1 404 000×17%)借:主营业务成本——钢材 1 200 000 贷:库存商品——钢材 1 200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