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中特第七章教学内容
【精选】2018版毛中特第七章
16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 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 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 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 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 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 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 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 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Chapter VII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Weina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Rovina Chan
WeChat:chenyufei1518888
3 1 2 导 论 4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目 录
形成过程
1
导
Part one
论
人物故事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
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 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59—1964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9—1974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 关党总支副书记 1982—1984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8—1992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3-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12 年12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2年11月)
2018版毛中特第七章PPT教学课件
人物故事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研究问题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首要理论问题
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进入新世纪,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的问题
2
Part two
形成过程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9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人类是怎样重新审视发
展问题,最终形成新的 发展理念的呢?
10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1、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 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 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 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 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 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 体,以致酿成大灾。
13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4、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 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 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 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 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 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 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 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 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 高叫,直至死亡。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举例:
二十二日凌晨山西屯兰矿瓦斯爆炸事故后当日的四小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口播的方式插播了这则信息。从到山西指导抢救工作的副总理张德江,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再到山西省委主要负责人,他们作出的事故救援工作的指示中,都不忘强调一点,及时、公开、透明的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此次事故截止目前导致七十四名矿工遇难,尚有百余名伤病者住院疗治中。
1、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呼应视频,说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
让学生自己看书,并找出科学发展观第一次提出、深刻阐述及写入党章的时间。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举例:分别说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公司直至个人的重要意义(略)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笔记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笔记本文档是关于最新一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七章的教学笔记。
以下是主要内容概述: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本节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需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进行决策和实践。
第二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本节详细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目标,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进行协调发展。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本节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
这些建设目标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本节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在坚持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处理好稳定和变动、顶层设计与分步推进的关系。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任务本节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需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总结第七章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布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任务。
了解和把握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是本文档对最新一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第七章的教学笔记的总结,请您参考。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教学虞难点: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导入新课: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呼应视频,说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嘱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提问:让学生列举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例子(略)。
教师归纳: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高想问题、办事情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板书)教师: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才能正确把握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教案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导入新课: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呼应视频,说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提问:让学生列举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例子(略)。
教师归纳: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高想问题、办事情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板书)教师: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才能正确把握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版毛中特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 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 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 革需要继续深化; 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 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 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 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3)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暴露了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推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成为各国共 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主要国家纷纷反思和调整发展方式、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 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成功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 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 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 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3.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 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 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 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国际环境 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不断增大。
毛中特第7章
(2)一些国家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 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有的出现了两极分化、失业增加、 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1.新世纪新阶段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 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1.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 程中逐步形成。 2.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1)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 作了全面阐述。 (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 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毛中特第七章教案
课程讲义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教学目的]完整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社会主义改革的地位、特征及其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学习重点]1、正确地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
2、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3、准确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开放不是对旧体制的枝节性修补,而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的新的革命。
但这种革命与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同,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哲学依据。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地生产力的发展,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不是阶级斗争。
第二节:坚定不移的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中国改革不是片面的改革,而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文化科技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和基础。
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不是观念性的或意识形态的因素,而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总结中国改革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经验教训形成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进入2005年,“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制 定“十一五”规划的任务提上日程。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 观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 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 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4章 科学发展 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还要看到,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深化改革开放,加 快发展步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 企稳回升;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 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 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 到新的发展阶段。
2018版毛概新教材第七章 科学发展 观
2.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 丰富。
2004年初,胡锦涛结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经验及时阐 发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
2004年5月,胡锦涛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指出:“科学发展观总 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 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 识。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只有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基本实现现代化。”
18版毛概第七章教案·优选.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主要内容及指导意义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发展,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
情感目标:使学生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难点: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教学课时:4课时导入新课: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任何一种理论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它之前的某些理论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理论;同时,由于它又结合了我国的国情、阶段性特征,并吸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积极成果,因此它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1、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呼应视频,说明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提问:让学生列举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例子(略)。
教师归纳: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高想问题、办事情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板书)教师: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正确把握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才能正确把握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指南
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指南
本教学指南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指导。
以下是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一、概述
本章主要讲述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的历史地位。
二、重要事件与概念
本章涉及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和概念,包括中国的成立、五四运动、土地革命、长征等。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事件和概念,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三、主要思想与理论
本章中,学生将研究和掌握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理论,如阶级斗争理论、人民战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等。
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思想和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本章将介绍对的历史评价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深刻理解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
作用。
五、研究方法和建议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本章内容,本教学指南还提供了一些
研究方法和建议,如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参加讨论和辩论等。
学生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建议。
通过对最新18版毛概第七章教学指南的研究,学生将能够全
面了解的核心内容和历史意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为未来的
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注意:本教学指南仅供参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和
教师的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叫,直至死亡。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经过近十年的分析,科学家才确认: 工厂排放的废水中的汞是“水俣病” 的起因。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 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Cl),这 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 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 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 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在日 本,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 的鱼虾人数达数十万。
一系列充满死亡气息的公害事件,促 发了人类的大反思。
18
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 尔·卡森出版的一本读后令 人毛骨悚然的作品登上了 美国畅销书的排行榜-----《寂静的春天》。对杀虫 剂DDT破坏大自然危害生命 的行径进行了尖锐谴责, 从而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 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12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4、日本水俣病事件:
从1949年起,位于日本熊本县
水俣镇的日本氮肥公司开始制造氯乙 烯和醋酸乙烯。由于制造过程要使用 含汞(Hg)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 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 俣湾。1954年,水俣湾开始出现一种 病因不明的怪病,叫“水俣病”,患 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 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
1969—1974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技术员、秘书、机 关党总支副书记
1982—1984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 1988—1992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2003-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012 年12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12年11月)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 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 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国内 + 国际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
8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人类是怎样重新审视发 展问题,最终形成新的 发展理念的呢?
9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1、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多诺拉镇持续雾天,而这里却是 硫酸厂、钢铁厂、炼锌厂的集中地,工 厂排放的烟雾被封锁在山谷中,使6000 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 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这次烟雾事件主要由二氧化硫等有毒有 害物质和金属微粒附着在悬浮颗粒物上, 人们在短时间内大量吸入了这些有害气 体,以致酿成大灾。
历史评价
14
形成条件
导论
5、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19世纪80年代,日本富山县平
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实现现代化 经营,成为从事铅、锌矿的开采、精 炼及硫酸生产的大型矿山企业。然而 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 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却直接长期流入 周围的环境中,积。
2018版毛中特第七章
1 Part one
导论
人物故事
导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
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 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
1959—1964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 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 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 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 增加 社会腐败 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 来更多的实惠。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11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拥有大 量汽车的美国洛杉矶城上空开始出现 由光化学烟雾造成的黄色烟幕。它刺 激人的眼睛、灼伤喉咙和肺部、引起 胸闷等,还使植物大面积受害,松林 枯死,柑橘减产。1955年,洛杉矶因 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呼吸系统衰竭死亡 的人数达到400多人,这是最早出现 的由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
历史评价
10
形成条件
导论
2、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城市 上空高压,大雾笼罩,连日无风。 而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燃煤取暖期, 煤烟粉尘和湿气积聚在大气中,使 许多城市居民都感到呼吸困难、眼 睛刺痛,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000 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 有8000人陆续死亡。这是20世纪世 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 事件。
16
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6 、中国三江源头生态环境恶化事 件—玛多的悲剧。
17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恩格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 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 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15
形成条件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 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在妇女妊娠、哺 乳、内分泌不协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 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 浑身剧烈疼痛的病,叫痛痛病,也叫骨 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 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 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
人物故事
导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研究问题
导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
首要理论问题
接力奋进续伟业,继往开来谋新篇。进入新世纪,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发展
为什么发展
怎样发展的问题
2 Part two
形成过程
导 论 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 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