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观察力训练(教师论文).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观察力训练
观察是对认知对象自觉地、有目的地感知,观察力则是直接影响观察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O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观察作为感性认知的…种形式,必须从属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总体规律。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观察力的培养对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理性认识的感悟乃至整个写作实践的操作过程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就以本人所教的六(2)班进行观察力训练的尝试归纳如下:
一、手眼并用看世界
在孩子的智能、心理和语言发展过程中,观察力具有重耍的意义。观察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智能、心理和语言表现能力。如何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成了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首要之为。
一次看大型舞蹈“丝路花雨”的演出,我发现,孩子们深为其中千手千眼菩萨的曼妙变化而感叹。菩萨观察大千世界仅用眼睛,为什么不能眼、耳、鼻、舌、手都用呢?试观幼儿认识世界,除了眼看之外,凡是能抓到的东西,都拿到嘴里尝尝。“尝”不也是认识事物的手段之一吗?再看盲人,根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可是凭手摸,一样也可以认识世界。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蒂认识的第一个字"Water"不就是用手触摸学到的吗?在这些方面的启发下,我决定在所带的班级作文教学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在课堂上,我以瓷杯、牛奶、小虫为学生观察探究的对象,让同学们用眼看、耳听、手触、舌尝……尽可能多的方式参与认知,并在一旁用相应语言指导,促使他们用语言去分析表现已感知到的。让他们自己选择作文题目,可以用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他们的观察。
因为形式新,作文要写内容直观,无需臆造,又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事物的信息, 当然就有东西写了。这一段训练有50%以上的同学作文水平明显提高。如方圆同学写“水竹”:"刚发芽的竹笋,大一点如荷花开放,过儿天如向日葵,最终成了一朵太阳。”变化如电影;盛浩同学“并蒂莲长得像大姑娘,落落大方。疏疏的几片叶子,从根茎里碧碧地展开来。”高雅而纯真;曹婷婷同学的兰花蓿蕾“就像一支支粉红的蜡烛”,半透明而粉红的质感,润雅而精致;廖敏同学写道:“小青虫凉凉的像一滴水落在胳臂上,一摸像一条小蛇蠕动,似乎还有咂咂之声。落到地上,像一段失了叶片的叶柄,一动不动,倏忽乂不见了。”如自己亲历一般。
二、用你的眼睛看世界
有了初步成果,我们就想搞个系列训练,在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克洛德•莫奈《印象•日出》的启示下,我们又搞了个“物与环境”的专题,引导同学们认识任何物体的色彩不都是固定不变的,随所观察的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影响而发生种种不同的变化。比如说任何物体都有阴影,阴影也有各种色彩,黄色阴影带紫,红色则带绿。作文题为常见的“日出(H落)”,要求要亲自观察,详细记录下口出或日落中景物的变化、注意过程。加工成作品可以发挥想象,加入精彩的比喻、拟人等修辞。结果除了25%自由选题的同学外,70%的同学目标完成理想。请看苏玲同学的落日:“那落日像喝多了酒的红脸醉汉,跌倒在山那边了。”落Fl珊珊乂突然消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再看张旺同学晨光中的感受:“晨光中,我觉得自己身体睁开了一只眼睛,世界上的光线深深地涌了进来。”刘冬梅同学的“落日校园”,有如莫奈的“印象• 口出”,色彩随时间变
化,“金红、桔红、桔黄、暗黄……黑暗中透着些许朦胧的光”,“又突然像个睡醒的怪兽睁开许多光芒四射的眼。”写出了校园光与影的变化。
三、想象——天使的翅膀
经过两个专题的观察训练,大多数的同学知道怎样去观察,怎样去发现,可是写起来,仅限于干巴巴描写还不能形象逼真。没有生动的联想、丰富的想象,描写就缺少了水灵和耀人的光彩。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天使。经学生想象发挥,绘画中将天真幼童两肩插上灵动的翅膀——那就是天使的模样。天真、纯洁的天使,能在梦中给人带来好运,谁也不会怀疑他们的真实存在。那么,我们给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会怎样呢?我们接着的专题是给观察插上翅膀。观察景物时,要求必须发挥联想,展开想象,题目自定,共进行两周。班级中有半数以上同学观察角度好,既注意了过程描写,乂发挥了想象,精品比比皆是。如肖云同学的作文《门前有棵大树》写道:树是爷爷种的,树中当然有爷爷的影子。“那老树婆娑的枝叶,是爷爷的蓬发……”刘佳欣同学发现“枫” “像梦一般,枫叶闪现于万木丛中,又落于丛丛花瓣之间”。而彭颖同学看到“冬雪”中“白色的雪花,在天空中扑啦啦地开放”,她说:“让我喝着雪花烈酒,醉倒在雪地,枕着冬天的梦沉沉睡去,梦中有我父亲绿油油的庄稼。”多么美妙的遐想呀!
四、把珍珠串起来更耀眼
再好的观察,再美妙的想象,如果不能有机串连在一起,就只能是零金碎玉。散落的珍珠,不能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读者能感受到或记忆屮的只能是支离的印象,不会有难以忘怀的心灵震撼。正如有了好的布料,没
有高明服装师的组合,穿起来也只能挡风遮体而已。这一阶段,我们的训练专题就是学会将珍珠串起来。没有给学生太多的限定,重点指导同学如何去按物体方位的顺序或物体空间移动的顺序去描写。没有明显顺序的文章视作不好的,鼓励整体构建文章结构。同学们90%以上都可以成功地安排好表达顺序,文章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言朴实准确。朱玲玲同学写的《菜园》:“外面是小树枝围成的环形篱笆,中间有条'S'形小道,像道上的八卦阵…样。地自然成了两大片,畦垄又将地分成四个小方阵。”精致。李婷同学写的《我家的盆景》:“萝卜头透出春天的气息……从一个小蒜头成长为一丛蒜苗,这期间孕育一种企盼、一种希望。”盆景朴实而生机盎然,夹杂着主人对生命的感悟和追求。还有肖雄斌《荷塘》中袅娜参差的荷叶; 李莎莎《捍泥人》时小朋友的争相展示;廖云龙《红杏枝头》花儿争艳的热闹春意,都给人以如饮醴酪的美感。
五、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欣赏,从读者的接受角度
来看,尽管“哈姆雷特”是
作品中已定型的人物形象,可是,由于欣赏者的个性、文化背景等不同,他(她)对作品人物的接受效应不尽一致。观察与写作而言,也
存在这种现象。同一事物,比如“花”、“圆月”,由于观察人的生活经历、年龄、性别、文化素养、审美爱好、心情等等的不同,观察到的和伴随的审美感受也不会相同。比如说鲁迅先生笔下闰土在月下瓜地的那一幕,由于少年鲁迅与闰土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的差异,虽是同一年龄阶段的活泼男孩,鲁迅见到、感受到的是月下田园美景,充满着神奇的童话色彩,可以看出作者的神往。闰土作为长久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亲历无数个那样的晚上,他走在月下的瓜地间,可能更多的是紧张、警觉与疲倦并存的感受。而那童话般的理想心理,只在他讲述给鲁迅这样镇子里的少年听时,才会夸张形成。我们教同学们学观察和表达,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像全能全知的上帝,观察时无所不知,表达也无所不能。而事实上,我们就如印度寓言《盲人摸象》中其一的盲人,因为我们观察所用感官有限,所处的角度、位置不同,原来所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