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弹力重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精品讲义之--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中物理精品讲义之--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3cf8d2afa5e9856a5712604a.png)
内容 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力的概念 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重力 理解重力、重心的概念,计算重力大小弹力 理解形变和弹力,认识胡克定律计算弹力大小摩擦力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的分类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在较复杂情境中计算摩擦力知识点1 力1.力的概念(1)力(force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国际单位是牛顿(newton ),简称牛,符号是N . (2)任何力都有四个基本属性,即物质性、相互性、瞬时性和方向性.①力的物质性:物质性指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只要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力应对应两个物体.注意: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作用也可以是间接作用,两个物体不一定要接触.②力的相互性:相互性指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注意: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且性质相同.这一对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称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③力的瞬时性:瞬时性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随这种相互作用的施加与否而瞬时同步有无. ④力的方向性:方向性指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我们把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所以力是矢量.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两种:(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转、剪切等.(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知识点睛考试要求相互作用:力3.力的分类 (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产生条件分:①场力(非接触力、主动力):重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②接触力(被动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浮力),摩擦力.【例1】 关于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拳击运动员一拳打出去却没击中对方,此时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有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D .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例2】 下列几组力中,都按力的性质命名的是( )A .重力、浮力、摩擦力B .弹力、压力、分子力C .重力、分子力、磁力D .支持力、摩擦力、拉力【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后,随后必有乙物体对甲物体的施力B .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C .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D .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一个受力物体知识点2 重力1.重力的产生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 ). 2.重力的特点(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3)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 mg =,通常取9.8N/kg g =,g 的物理意义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9.8N .粗略计算时10N/kg g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静止时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知识点睛例题精讲(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可由铅锤线确定.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注意:切不可说成垂直向下,因为平面不一定水平,其垂直向下的方向也不同,另外,重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指向地心.(3)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center of gravity )上.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不是重力的实际作用点,也不一定在物体上.物体重心的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情况所决定,与物体的放置状态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4.薄板重心的求法——悬挂法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的位置.具体做法如图所示,先在薄板的边缘取一点A ,在A 点把薄板悬挂起来,当薄板处于平衡时,由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所受的重力跟悬绳的拉力在同一直线上.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通过A 点的竖直线AB 上;然后在D 点把物体悬挂起来,同样可以知道,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过D 点的竖直线DE 上,AB 和DE 的交点C 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例4】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跳水选手郭晶晶在空中翻转时的受力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空气阻力不计)( )A .向上的冲力、重力B .重力C .翻转力、重力D .向上的冲力、翻转力、重力【例5】 质量为2kg 的物体被一根细绳悬吊在天花板下静止(19.8N/kg g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重力大小等于19.6NB .物体对绳的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个力C .剪断细绳后,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D .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例6】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仅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B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称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或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C .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作用在重心上D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其几何中心【例7】 9.8N/kg g =,表示 ,一个质量m =60kg 的人受的重力G = N ,如果这人在6gg '=的月球上,他的重力G ′= N .【例8】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一定的物体,其重心位置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质量分布情况有关B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该物体上C .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其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D .重心是物体各个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例9】 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 .马跑得快的缘故例题精讲B .马蹄大的缘故C .马的重心在飞燕上D .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例10】 下列物品中,可以用悬挂法测重心的是( )A .木棒B .石块C .不均匀的金属薄板D .雨衣知识点3 弹力1.形变及其种类(1)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deformation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elastic deformation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elastic limit ).(2)形变的种类: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等. 2.弹力(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elastic force ).(2)弹力的产生: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3.胡克定律(Hooke law )(1)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 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 (2)公式:F kx =另有变形式F k x ∆=∆,其含义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弹力大小的增量F ∆与弹簧长度的增量x ∆成正比.(其中F ∆和x ∆可正可负)(3)公式中的k 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coefficient of stiffness ),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用N/m 表示. (4)胡克定律仅适用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升或压缩形变.【例11】 在一根轻绳的下端悬吊一个小球,则球对绳有弹力,绳子对球也有弹力,关于这两个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球对绳的弹力,是由于球发生形变而产生的例题精讲知识点睛B .球对绳的弹力,是由于绳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绳对球的弹力,是由于绳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 .绳对球的弹力,是由于球发生形变而产生的【例12】 如图所示,某球用A B 、两根绳悬挂起来,若A 绳竖直且A 、B 两绳的延长线都通过球心,球受几个力( )A .1个B .2个C .3个D .无法确定【例13】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计,一切摩擦不计,重物的重力10N G =,则弹簧秤A 和B 的读数分别是( ) A .10N ,20N B .10N ,10N C .10N ,0 D .0,0【例14】 在图所示的各物体A 上画出所受弹力的示意图.此时,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例15】 一根劲度系数是100N/m 的弹簧原长是10cm ,当它的长度变为12cm 时,弹簧的弹力大小是N ,若使弹簧的长度再增加2cm ,对弹簧施加的拉力需增大 N .知识点4 摩擦力1.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或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rictional force ).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摩擦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滑动摩擦力(物体间相对滑动),另一种是静摩擦力(物体间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为: (1)两物体直接接触; (2)两接触面不光滑;(粗糙)(3)两接触的物体必须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有弹力; (4)两物体间发生了相对滑动或者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滑动摩擦力(sliding frictional force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跟压力N F 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N F F μ=公式N F F μ=中的N F 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弹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μ为滑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跟接触面情况(如粗糙程度)有关. 注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大小无关,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无关.(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且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static frictional force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如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当人用力推车时,虽然车没有动,但车已有知识点睛了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由二力平衡知,地面对车产生一个阻碍车运动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大小:只要物体与接触面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大小就随着产生静摩擦力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并与该外力保持大小相等.(3)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注意:如果接触面是曲面,则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5.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引起静摩擦力产生的外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静摩擦力就不能够抵抗外力的作用保持物体平衡了,这时物体将开始运动(但是物体还没有运动),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即将开始运动(但是物体还没有运动)的临界状态下的静摩擦力即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其数值等于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引发摩擦力的外力的大小.(实际上,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通常认为二者是相等的.)两物体之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max F 之间,即max 0F F <≤.【例16】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且运动着的物体一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B .只有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都保持静止时,它们的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才叫静摩擦力C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相切D .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例17】 下列关于动摩擦因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越重,物体与其他物体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越大B .物体在一支撑面上滑动,当支撑面倾斜放置时,动摩擦因数比水平放置时小C .两个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反比D .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是由两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决定的,与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无关【例18】 下列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 .静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N F F μ=直接计算D .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例19】 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受的重力都等于10N ,各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都等于0.3,同时有1N F =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 和B 上,则地面对B ,B 对A 的摩擦力分别等于( )A .6N ,3NB .1N ,1NC .0,1ND .0,2N【例20】 置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增大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也随之变大,则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D .无法确定【例21】 如图所示,A 为长木板,在水平面上以速度1v 向右运动,物块B 在木板A 的上面以速度2v 向右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是12v v =,A 、B 之间无滑动摩擦力例题精讲B .若是12v v >,A 受到了B 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C .若是12v v <,B 受到了A 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D .若是12v v >,B 受到了A 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例22】 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200N G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μ=,设桌面对木块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分别用水平拉力115N F =、230N F =、380N F =拉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1f = ,2f = ,3f = .。
(完整版)弹力、重力、摩擦力__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弹力、重力、摩擦力_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4e2f760242a8956bece4f7.png)
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方法:(1)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2)调零(3)应是弹簧测力计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一、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单位是N。
g=9.8N/kg。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
塑(su)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产生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守胡克定律F= kx.(2)非弹簧类弹力的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5.常见的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粗糙;(3)两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4)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正压力3.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滑动摩擦力F=μF N ,静摩擦力:0≤F≤F 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6、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7、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时…)、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f3fec9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4.png)
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力学1. 力的概念和性质1.1 力的定义1.2 力的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1.3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2 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2.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3. 物体运动的描述3.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关系3.2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计算3.3 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4. 物体的力学性质4.1 质量、重量与密度的定义 4.2 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4.3 物体的惯性与质量的关系5.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 平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2 斜抛运动的特点与公式推导 5.3 平抛和斜抛运动的应用第二章: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1.1 温度的定义与测量1.2 热量的概念和传递方式1.3 物质的热平衡与热容量2. 理想气体定律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与应用2.2 理想气体温度与压力的关系2.3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3. 热传递3.1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3.2 热传导的导热定律与应用3.3 热功定理与功率的计算4. 相变与焓变化4.1 相变的概念与分类4.2 相变热的计算4.3 焓变化与物质的热力学性质5. 热力学循环5.1 热机的基本原理与分类5.2 卡诺循环的特点与效率5.3 热力学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三章:电磁学1. 电荷与电场1.1 电荷的性质与电量守恒定律1.2 电场的概念与性质1.3 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表示2. 电势与电势能2.1 电势的定义与计算2.2 电势能的概念与计算2.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 电容与电容器3.1 电容的定义与计算3.2 并联电容和串联电容的等效电容3.3 电容器在电路中的应用4. 电流与电阻4.1 电流的定义与计算4.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4.3 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影响因素5. 磁场与电磁感应5.1 磁场的产生和性质5.2 安培定律与磁场强度的计算 5.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应用第四章: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1.1 光的传播的直线性与速度 1.2 光的反射定律与镜面成像 1.3 镜子的种类和应用2. 光的折射与透镜2.1 光的折射定律与介质的折射率 2.2 透镜的种类与成像规律2.3 光的色散与光谱的产生3. 光的衍射与干涉3.1 光的衍射现象与衍射角的计算 3.2 光的干涉现象与干涉条纹的解释 3.3 杨氏双缝干涉与薄膜干涉4. 光的偏振与光的波动性4.1 光的偏振现象与偏振角的计算 4.2 德布罗意波与电子的波粒性4.3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波粒对应5. 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构造与原理5.2 光的衍射与干涉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激光与光导纤维的应用结语:以上便是高三物理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总结,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都是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https://img.taocdn.com/s3/m/00f8d9edcc7931b764ce1578.png)
高中物理弹力重力摩擦力中的知识点_(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弹力、重力、摩擦力__知识 点
![弹力、重力、摩擦力__知识 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e96bea76eeaeaad1f33048.png)
重力、弹力、摩擦力1、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单位是N。
g=9.8N/kg。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
塑(su)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产生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守胡克定律F= kx.(2)非弹簧类弹力的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三、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粗糙;(3)两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4)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正压力3.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滑动摩擦力F=μF N ,静摩擦力:0≤F≤F 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6、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7、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时…)、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55e558d03186bceb19e8bb22.png)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张明声贵州省独山民族中学 558200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本质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重力略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无论静止还是运动,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重力的大小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所受重力是不同的。
其大小G=mg,在不同位置g 的取值是不同的。
通常取的近似值g=9.8N/kg。
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离开地面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如果物体离地面的高度与地球的半径相比不能忽略,物体受到的重力明显减少,在地球两极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在地球的其它位置重力约小于万有引力。
在相同高度,赤道的重力最小。
一般计算都取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在赤道和两极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在地球的其它位置重力的方向稍微偏离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来看,可以认为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根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有关,如果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均匀,重心在几何中心。
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则的几何的形状,要采用悬挂法等来确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以外的某一位置,例如圆环、三角框架等,其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对使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弹性是指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性质;(2)弹性形变指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3)两物体相互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条件。
1)弹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有相互的挤压或拉伸,而产生形变。
2)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具体判别的标准如下:(1)面与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公共接触面;(2)点与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面;(3)点与点接触.弹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如图半圆形的碗内放一根木筷而平衡,碗的圆心在O点,木筷与碗内壁A、C点接触,木筷端与A点接触应是点与面接触,木筷与C点接触应是点与点接触。
高中物理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看看你都掌握了吗
![高中物理 重力 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看看你都掌握了吗](https://img.taocdn.com/s3/m/2d5ff36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79.png)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识点总结看看你都掌握了吗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二、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2、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等于kx计算,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三、摩擦力: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弹力重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高中弹力重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c678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c.png)
高中弹力重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1.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力后产生的一种恢复力,它的方向与物体
的变形方向相反。
弹力的大小正比于物体变形的大小。
2.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引力,其大小与物
体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
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
4. 弹力与重力的平衡:当物体受到弹力和重力的两个相等大小但
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状态称为弹力与
重力的平衡。
5. 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
度有关。
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可以由摩擦力公式计算得出,公式为:摩擦力 = 摩擦系数 ×法向压力。
6. 法向压力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7.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只与物体之间的粗糙度和摩擦系数有关。
8. 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常数,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材
料和条件。
常见的摩擦系数有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分别对
应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9. 静摩擦系数一般大于动摩擦系数,因此物体在开始运动时所需
的力大于物体在已经运动时的所需的力。
10. 静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小于最大静摩擦力,而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动摩擦系数相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31e31604a1b0717ed5ddc3.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G=mg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F=k×Δx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F合2=F12+F22+ 2F1F2cosQ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x合力=0Fy合力=0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
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 合力矩=FL 合力矩=0 或 M 正力矩= M 负力矩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6ed97b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2.png)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f21fd76a3b3567ec102d8a8e.png)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答案:3.竖直向下知识点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2)发生.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答案:1.恢复原状 2.(1)相互接触(2)形变 3.相反知识点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答案:1.正比 2.(1)劲度系数自身性质(2)变化量知识点四摩擦力相对运动0 F fmμF N相反相反相对运动趋势相对运动考点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向1 接触面上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1] 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体的盒子中放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小球的直径恰好和盒子内表面正方体的棱长相等,盒子沿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滑动,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盒子沿斜面上滑还是下滑,球都仅对盒子的下底面有压力B.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右侧面有压力C.盒子沿斜面下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D.盒子沿斜面上滑时,球对盒子的下底面和左侧面有压力[解题指导] 先把盒子和小球看做一整体,计算整体运动的加速度,再隔离小球,分析小球受力.[解析] 先以盒子和小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论上滑还是下滑,用牛顿第二定律均可求得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由于盒子和小球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也是a=g sin α,方向沿斜面向下,小球沿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大小恰好等于所需的合外力,因此不需要盒子的左、右侧面提供弹力,故选项A正确.[答案] A考向2 轻绳(轻杆)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2]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木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一重物,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木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只有角θ变小,作用力才变大B.只有角θ变大,作用力才变大C.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变大D.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解析] 由于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不变,所以杆对滑轮的作用力也不变,D正确.[答案] D考向3 轻弹簧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3]如图所示,两个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分别为是k1、k2,它们一端固定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Q、P上,当物体平衡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若把固定的物体换为质量为2m的物体(弹簧的长度不变,且弹簧均在弹性限度内),当物体再次平衡时,物体比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下降了x,则x为( )A.mgk 1+k2B.k1k2mg k1+k2)C.2mgk 1+k2D.k1k22mg k1+k2)[解析] 物体质量为m时,上面的弹簧处于原长,由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面的弹簧一定对物体有向上的弹力,因此下面的弹簧被压缩了x1,由平衡条件得k1x1=mg.换成质量为2m的物体后,下面的弹簧将进一步压缩x,同时上面的弹簧被拉伸x,平衡时有k1(x1+x)+k2x=2mg,联立解得x=mgk1+k2.[答案] A考点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断物体的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考向1 摩擦力有无与方向的判断[典例4]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体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受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C有沿地面向右滑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而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问题探究] (1)B、C间一定存在摩擦力吗?(2)分析C和地面间的摩擦力时,选谁为研究对象?[提示] (1)B、C间不一定存在摩擦力.(2)分析C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时,选B、C整体较方便.[解析] 分析B的受力,当绳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分力时,摩擦力等于零,A错误;以B、C为研究对象,由于绳子对整体有斜向右上方的拉力,所以地面对C一定存在向左的摩擦力,B错误,C正确;剪断细绳后,地面对C不存在摩擦力,D错误.[答案] C[变式1]如图甲、乙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图中物体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同B.两图中物体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C.两图中物体A均不受摩擦力D.图甲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图乙中物体A受摩擦力,方向与F相同答案:D 解析:图甲中,假设A、B之间接触面光滑,则物体A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作用,A仍可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不受摩擦力;图乙中,假设物体A不受摩擦力作用或所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则A将会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或该分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与题设条件矛盾,故A所受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上,即方向与F相同.选项D正确.考向2 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典例5](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g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M)gC.当F>μ2(M+m)g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解析] 由于木块在木板上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其大小为μ1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也为μ1mg .又由于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板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木块的摩擦力μ1mg 和地面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二力平衡,选项A 正确,B 错误;若增大F 的大小,只能使木块的加速度大小变化,但木块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因而也就不可能使木板运动起来,选项C 错误,D 正确.[答案] AD[变式2] 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2B.32C.22D.52答案:C 解析:木板的倾角α为30°时物块静止,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沿斜面方向二力平衡可知其大小为mg sin 30°;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滑动,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45°,由二者相等可得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2. 考点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考向1 静—静“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典例6] 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 1、F 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F 1=10 N ,F 2=2 N ,若撤去F 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A.10 N ,方向向左B.6 N ,方向向右C.2 N ,方向向右D.0[解析] 当物体受F 1、F 2及摩擦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8 N ,方向向左.可知最大静摩擦力F fmax ≥8 N.当撤去力F 1后,F 2=2 N<F fmax ,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发生突变,且与作用在物体上的F 2等大反向.选项C 正确.[答案] C考向2 静—动“突变”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突变”点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典例7](多选)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在滑块与小车分离前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2.5 s前小车慢慢滑动B.2.5 s后小车做变加速运动(假设细沙仍在加注中)C.2.5 s前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D.2.5 s后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解析] 由题图乙可知,在F的变化阶段,沙的质量在由小变大,滑块与小车之间没有相对滑动,属于静摩擦力,所以2.5 s前,小车、滑块均静止,选项A错误;2.5 s后小车受恒定摩擦力,但是外力增加,因此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2.5 s前滑块受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在变化,2.5 s后受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不变,选项D正确.[答案] BD考向3 动—静“突变”两物体相对减速滑动的过程中,若相对速度变为零,则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突变”点为两物体相对速度刚好为零时.[典例8] 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解析] 当墙壁对物体的摩擦力f小于重力G时,物体加速下滑;当f增大到等于G时(即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物体继续下滑;当f>G时,物体减速下滑.在上述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都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F=μkt,即f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线段(不含上端点).当物体减速到速度为零后,物体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知f=G,此时图象为一条水平线.1.[弹力有无的判断]如图所示,轻绳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重球,在重球下放着一光滑斜面,球与斜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轻绳保持竖直,则重球受到的力是( )A.重力和轻绳的拉力B.重力、轻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斜面的弹力和斜面的静摩擦力D.重力、轻绳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答案:A 解析:轻绳保持竖直,轻绳的拉力竖直向上,斜面光滑,重球不会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要保证重球处于静止状态,斜面对重球的支持力必定为零,故重球只受到重力和轻绳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选项A正确.2.[静摩擦力](多选)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将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B.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传送的速度无关D.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为物体随皮带运输机上升的动力答案:ACD 解析:物体随皮带运输机一起上升的过程中,物体具有相对于皮带下滑的趋势,受到沿皮带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是使物体向上运动的动力,其大小等于物体重力沿皮带向下的分力,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无关,故A 、C 、D 正确,B 错误.3.[弹簧弹力的分析与计算]完全相同且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用轻弹簧相连,置于带有挡板C 的固定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恰好静止.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拉A ,直到B 刚要离开挡板C ,则此过程中物块A 的位移大小为(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mg k B.mg sin θk C.2mg k D.2mg sin θk答案:D 解析: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A 恰好静止,根据平衡条件,有:mg sin θ=F f ,其中F f =μF N =μmg cos θ,联立解得:μ=tan θ.B 刚要离开挡板C 时,弹簧拉力等于物块B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之和,即kx =mg sin θ+F f ,解得:x =2mg sin θk. 4.[摩擦力有无和方向的判断](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 ,在滑块M 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M 和m 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物块m 受到摩擦力B.图乙中物块m 受到摩擦力C.图甲中物块m 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图乙中物块m 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BD 解析:对图甲:设物块m 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与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块m 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 、C 错误.对图乙:设物块m 不受摩擦力,由于m 匀速下滑,m 必受力平衡,若m 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 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 、D 正确.5.[摩擦力突变]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37°(sin 37°=0.6,cos 37°=0.8).质量为1 kg 的滑块以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设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取g=10 m/s2)( )答案:B 解析:滑块上升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F=μF N和F N=mg cos θ联立得:F=6.4 N,方向为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mg sin θ<μmg cos θ,滑块不动,滑块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mg sin θ,代入可得F=6 N,方向为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
高中物理 2.1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课件
![高中物理 2.1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69f8c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3.png)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
两________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两________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________ ②接触处有________ 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
①接触面________ ②接触处有________ ③两物体间有________
大小、方向
大小:0<Ff≤Fm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________
大小计算
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
运用平衡方程或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
除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外,还可应用胡克定律F=kx
变化情况
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弹力只能渐变
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确定方法 (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虽相对静止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即为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从而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若没有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没有静摩擦力.
3.常见理想模型中的弹力比较
类别
轻绳
轻杆
轻弹簧
特性
轻、软,伸长量可忽略不计、绳中各处张力大小相等
轻,伸长量或压缩量均可忽略不计
轻,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各处张力都相等
特点
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拉力的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具有可变性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沿弹簧轴线
(4)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例如一个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铁环的重心就不在铁环上. 说明:1.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悬挂法确定重心的位置.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0f4e108e9951e79b8927e7.png)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
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
5牛顿第二定律B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9电场力:F电=q E =q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F= BIL(BI)方向:左手定则
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f=BqV(BV)方向:左手定则
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
13电阻定律B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动量定理B
动能定理B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高中物理:力的种类知识点总结
力的种类:(13个力)
有18条定律、2条定理
1重力:G = mg(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滑=N
4静摩擦力:Of静fm(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703160f90f76c660371a3d.png)
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 G =mg 方向: 竖直向下3.重力加速度:g=9.8m/s2 ★规律:g 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规律:①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②区别重心与几何中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③“悬挂法”确定薄板重心。
三、弹力:1.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垂直于接触面)3.面面接触,弹力垂直平面。
点面接触,弹力通过接触点而垂直平面。
点点接触,弹力垂直于公切面。
绳的拉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的弹力: 沿着弹簧指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杆的弹力: 不一定沿杆的方向4、★弹力的有无判断方法:①假设法: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②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四、★胡克定律(弹簧弹力:F=kx )1.实验表明,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即F=k △x2.① △x: 弹簧的形变量 : △x=l -l 0(伸长状态:长度-原长;压缩状态:原长-长度) ;② k:劲度系数(单位:N/m )注:k 只与弹簧自身有关,与F 、△x 无关;弹簧“软”、“硬”指 k 不同。
五、摩擦力:1、①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② 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夹角2、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平行于接触面)3、静摩擦力:大小:被动力,由外界因素决定,(二力平衡算出)范围:max 0f f ≤≤ ,4、最大静摩擦力:f max =F f 动=μF N :f max 与正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f max 也越大。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
![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6dcde427d3240c8447ef9f.png)
弹力重力摩擦力1、弹力(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去后,又能恢复原状,如弹簧、橡皮筋等,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2)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大小:同一物体产生的弹力大小与它的形变大小成正比。
(4)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a、使用前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没对准的要先调零;c、使用前把挂钩轻轻来回拉动几次,避免弹簧被壳卡住;d、使用时,所测的力不能超出它的量程;e、测量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一致,避免由于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
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3、摩擦力(1)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b、在接触面上,两物体之间有挤压作用,即有压力产生;c、两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
(2)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者虽未运动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3)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a、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测摩擦力时,应匀速拉动木板,利用二力平衡知识,此时的摩擦力等于拉力。
b、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滑动代替滚动。
c、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如加润滑剂、气垫、悬浮等。
(4)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例如:地面滚动的足球受到的摩擦力),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例如,皮带轮上的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5)作用点:摩擦力的作用力在接触面上,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可以把摩擦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力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dbca9a71fe910ef12df8c9.png)
第一章力知识要点: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1)力的本质(2)重力、物体的重心(3)弹力、胡克定律(4)摩擦力(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1、力的本质:(参看例1、2、3)(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均属静摩擦力)(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
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
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专题五:重力、弹力、摩擦力
![专题五: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3a1b2f320912a2161479298e.png)
专题五:重力、弹力、摩擦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地球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2、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但与地理位置有关,一般同一物体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在两极处重力最大.3、重力的测量测量工具:弹簧秤或台秤测量原理:根据二力平衡知识,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到的竖直悬挂物的拉力或水平支持物的支持力在数值上与物体的重力相等.4、物体重心的确定定义:物体的任何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与质量的分布有关,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分布均匀的圆环其重心就不在圆环上.练习:1. 用弹簧秤竖直悬挂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等于小球的重力C.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D.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重力的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小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大小3.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如图所示,一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装满了细沙,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沙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球壳内剩余细沙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将会()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4.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2.弹力的方向:垂直接触面。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65b42531126edb6f1a1081.png)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①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
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
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若F>F1>Fsinθ有两组解若F<Fsinθ无解(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需要进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题思路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因此其解题思路可表示为:必须注意: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仅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不能认为在这两个分力方向上有两个施力物体。
矢量与标量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来确定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标量矢量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标量用代数方法运算。
一条直线上的矢量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用正负号表示其方向。
思维升华——规律•方法•思路一、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同,物体可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主要是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与周围物体的接触情况来考虑。
具体的方法是:1. 确定研究对象,找出所有施力物体确定所研究的物体,找出周围对它施力的物体,得出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
(1)如果所研究的物体为A,与A接触的物体有B、C、D……就应该找出“B 对A”、“C对A”、“D对A”、的作用力等,不能把“A对B”、“A对C”等的作用力也作为A的受力;(2)不能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的认为可通过“力的传递”而作用在研究的对象上;(3)物体受到的每个力的作用,都要找到施力物体;(4)分析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后,要检查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出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等),否则会发生多力或漏力现象。
2. 按步骤分析物体受力为了防止出现多力或漏力现象,分析物体受力情况通常按如下步骤进行:(1)先分析物体受重力。
(2)其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有接触,则分析弹力或摩擦力,依次对每个接触面(点)分析,若有挤压则有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则有摩擦力。
(3)其它外力,如是否有牵引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3. 画出物体力的示意图(1)在作物体受力示意图时,物体所受的某个力和这个力的分力,不能重复的列为物体的受力,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过程,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认为是物体所受的力。
(2)作物体是力的示意图时,要用字母代号标出物体所受的每一个力。
二、力的正交分解法在处理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复杂问题上的一种简便的方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把力沿着两个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其目的是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
通常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坐标轴方向的选择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原则是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即是使需要向两坐标轴分解的力尽可能少。
(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
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x 和Fy,其中:Fx=F1x+F2x+F3x+…… ;Fy=F1y+F2y+F3y+……注意:如果F合=0,可推出Fx=0,Fy=0,这是处理多个作用下物体平衡物体的好办法,以后会常常用到。
第2章的...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我们有a==V/t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上的y=kx(V相当于y,t相当于x,a相当于k)数学知识指出,k是特定直线y=kx的斜率,直线斜率有如下性质:(1)不同直线(彼此不平行)的斜率,数值不等(2)同一直线上斜率的数值,处处相等(与y和x的数值无关)(3)直线斜率的数值,可以通过y和x的数值来求算:k==y/x(4)虽然k==y/x,但是,y==0,x==0,k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