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带信眼图实验m精编b仿真
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
班级通信1403 学号 201409732 姓名裴振启指导教师邵军花日期实验2 眼图观察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会观察眼图及其分析方法,调整传输滤波器特性。
二、实验仪器1. 眼图观察电路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3.PSK调制模块,位号A4.噪声模块,位号B5.PSK解调模块,位号C6.复接/解复接、同步技术模块,位号:I7.20M双踪示波器1台三、实验原理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眼图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
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接收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时钟作为同步信号,基带信号一个或少数码元周期反复扫描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称为眼图。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地显示出来。
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很像人的眼睛故称眼图。
在图2-1中画出两个无噪声的波形和相应的“眼图”,一个无失真,另一个有失真(码间串扰)。
图2-1中可以看出,眼图是由虚线分段的接收码元波形叠加组成的。
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取样时刻。
当波形没有失真时,眼图是一只“完全张开”的眼睛。
在取样时刻,所有可能的取样值仅有两个:+1 或-1。
当波形有失真时,“眼睛”部分闭合,取样时刻信号取值就分布在小于+1或大于-1附近。
这样,保证正确判决所容许的噪声电平就减小了。
换言之,在随机噪声的功率给定时,将使误码率增加。
“眼睛”张开的大小就表明失真的严重程度。
眼图图2-1 无失真及有失真时的波形及眼图(a)无码间串扰时波形;无码间串扰眼图(b)有码间串扰时波形;有码间串扰眼图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在图2-2中给出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比较理想状态下的眼图照片。
本实验主要是完成PSK 解调输出基带信号的眼图观测实验。
(a) 二进制系统 (b) 随机数据输入后的二进制系统图2-2实验室理想状态下的眼图四、各测量点和可调元件作用底板右边“眼图观察电路”W06:接收滤波器特性调整电位器。
(完整word版)使用matlab绘制眼图.docx
使用 matlab 绘制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3、熟悉 MATLAB语言编程。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3-1 所示,要获得良好的基带传输系统,就应该a n t nT s基带传输a n h t nT sn n抽样判决H ( )图 3-1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抑制码间干扰。
设输入的基带信号为a n t nT s, T s为基带信号的码元周期,则经过n基带传输系统后的输出码元为a n h t nT s。
其中nh(t )1H ()e j t d(3-1 )2理论上要达到无码间干扰,依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在时域应满足:,k 0h( kT s)(3-2)0,k为其他整数频域应满足:T s,T s(3-3)H ( )0,其他H ( )T sT sT s图 3-2 理想基带传输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aud / Hz , 这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由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不容易实现,而且时域波形的拖尾衰减太慢,因此在得不到严格定时时,码间干扰就可能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2 i H2 2 ,(3-4)HH ( ) HT s iT sT sT sT s基带信号就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这种滤波器克服了拖尾太慢的问题。
从实际的滤波器的实现来考虑,采用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H ( ) 时是适宜的。
1 sinT s ( ) , (1 ) (1 )2T sT sT sH ( )1, (1 ) 0(3-5)T s0,(1 )T s这里称为滚降系数,1。
所对应的其冲激响应为:sin tcos( t T s )h(t )T s (3-6)t 1 4 2t 2 T s 2T s此时频带利用率降为 2 / (1 ) Baud/ Hz ,这同样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实验八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四、实验原理
1、M序列
移位时 钟节拍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表1 m序列发生器状态转移流程图
第1级 a n1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1
第2级
an2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1 1 0 0 0
二、实验预习要求
认真预习《通信原理》中关于M序列及 眼图有关章节的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三、实验仪器仪表
1、70MHz双踪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2、实验模块:
数字编码模块——M序列输出 数字时钟信号源模块 眼图观测及白噪声输出模块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四、实验原理
2、眼图
所谓“眼图”,就是由解调后经过低通 滤波器输出的基带信号,以码元定时作为同 步信号在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干扰和 失真所产生的传输畸变,可以在眼图上清楚 地显示出来。因为对于二进制信号波形,它 很像一只人的眼睛。
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 眼图观测实验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序列等伪随机码的发生原理。 2、了解伪随机码在通信电路中的作用。 3、掌握眼图的观测。
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
实验八 M序列发生及眼图观测实验
t
关于使用matlab绘制眼图
使用matlab 绘制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3、熟悉MATLAB 语言编程。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3-1所示,要获得良好的基带传输系统,就应该图3-1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抑制码间干扰。
设输入的基带信号为()nsna t nT δ-∑,sT 为基带信号的码元周期,则经过基带传输系统后的输出码元为()nsna h t nT -∑。
其中1()()2j th t H ed ωωωπ+∞-∞=⎰(3-1)理论上要达到无码间干扰,依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在时域应满足:10()0,s k h kT k =⎧=⎨⎩,为其他整数 (3-2)频域应满足:()0,ss T T H πωωω⎧≤⎪=⎨⎪⎩,其他 (3-3)图3-2 理想基带传输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aud Hz ,这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由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不容易实现,而且时域波形的拖尾衰减太慢,因此在得不到严格定时时,码间干扰就可能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222(),s i s s s si H H H H T T T T T ππππωωωωω⎛⎫⎛⎫⎛⎫+=-+++=≤⎪ ⎪⎪⎝⎭⎝⎭⎝⎭∑ (3-4)基带信号就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这种滤波器克服了拖尾太慢的问题。
从实际的滤波器的实现来考虑,采用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H ω时是适宜的。
(1)(1)1sin (),2(1)()1,0(1)0,s s s s s s T T T T H T T ππαπαωωαπαωωπαω⎧⎡⎤-+--≤≤⎪⎢⎥⎣⎦⎪⎪-⎪=≤≤⎨⎪⎪+>⎪⎪⎩(3-5)这里α称为滚降系数,01α≤≤。
实验二 信道与眼图实验
实验二信道与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眼图来定性评价基带传输系统性能。
2、掌握信道与眼图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信号送入高斯白噪信道,调节噪声功率大小,观测信道输出。
2、数字基带传输信道观测眼图。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一块2、信道与眼图模块一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虚拟仪器(选配)一块5、频谱分析仪一台四、实验原理1、高斯白噪本实验中我们用伪随机序列模拟高斯白噪声。
伪随机噪声具有类似于随机噪声的一些统计特性,同时又便于重复产生和处理。
由于它具有随机噪声的优点,又避免了它的缺点,因此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实际应用。
目前广泛应用的伪随机噪声都是由数字电路产生的周期序列(经滤波等处理后)得到的。
我们把这种周期序列称为伪随机序列。
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
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存器和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
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m序列。
由于m序列的均衡性、游程分布、自相关特性和功率谱与上述随机序列的基本性质很相似,所以通常认为m序列属于伪噪声序列或伪随机序列。
用m序列的这一部分频谱作为噪声产生器的噪声输出,虽然这种输出是伪噪声,但是多次进行某一测量,都有较好的重复性。
将m序列进行滤波,就可取得上述功率谱均匀的部分作为输出。
实验中,“噪声功率调节”旋转电位器用来控制叠加在信号上的噪声功率的大小。
2、传输畸变和眼图一个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尽管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但要使其传输特性完全符合理想情况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码间干扰也就不可能避免。
我们知道,码间干扰问题与发送滤波器特性、信道特性、接收滤波器特性等因素有关,因而计算由于这些因素所引起的误码率就非常困难,尤其在信道特性不能完全确知的情况下,甚至得不到一种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
眼图就是一种能够方便地估计系统性能的实验手段。
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
使用matlab绘制眼图
使用matlab 绘制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3、熟悉MATLAB 语言编程。
二、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1、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3-1所示,要获得良好的基带传输系统,就应该图3-1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抑制码间干扰。
设输入的基带信号为()nsna t nT δ-∑,sT 为基带信号的码元周期,则经过基带传输系统后的输出码元为()nsna h t nT -∑。
其中1()()2j th t H ed ωωωπ+∞-∞=⎰(3-1)理论上要达到无码间干扰,依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在时域应满足:10()0,s k h kT k =⎧=⎨⎩,为其他整数 (3-2)频域应满足:()0,ss T T H πωωω⎧≤⎪=⎨⎪⎩,其他 (3-3)图3-2 理想基带传输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aud Hz ,这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由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不容易实现,而且时域波形的拖尾衰减太慢,因此在得不到严格定时时,码间干扰就可能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222(),s i s s s si H H H H T T T T T ππππωωωωω⎛⎫⎛⎫⎛⎫+=-+++=≤⎪ ⎪⎪⎝⎭⎝⎭⎝⎭∑ (3-4)基带信号就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这种滤波器克服了拖尾太慢的问题。
从实际的滤波器的实现来考虑,采用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H ω时是适宜的。
(1)(1)1sin (),2(1)()1,0(1)0,s s s s s s T T T T H T T ππαπαωωαπαωωπαω⎧⎡⎤-+--≤≤⎪⎢⎥⎣⎦⎪⎪-⎪=≤≤⎨⎪⎪+>⎪⎪⎩(3-5)这里α称为滚降系数,01α≤≤。
实验二 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
实验二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眼图与信噪比、码间干扰之间的关系及其实际意义;2、掌握眼图观测的方法并记录研究。
二、实验器材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17号模块各一块2、双踪示波器一台3、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PSK 调制信号带通滤波信道输入白噪声观测信道输出加升余弦滤波的带通信道模拟白噪声产生噪声幅度调节升余弦滤波带通信道模拟框图2、实验原理框图带通信道是将直接调制的PSK信号和经过升余弦滤波后调制的PSK信号送入带通信道,比较两种状况的眼图。
然后,改变带通信道的带宽重复观测。
四、实验步骤概述:该项目是通过分别改变噪声幅度和带通信道频率范围,观测信道的眼图输出变化情况,了解和分析信道输出原因.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的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PN15 模块9:TH1(基带信号) 调制信号输入信号源:256KHz 模块9:TH14(载波1) 载波1输入信号源:256KHz 模块9:TH3(载波2) 载波2输入信号源:CLK模块9:TH2(差分编码时钟)调制时钟输入模块9:TH4(调制输出) 模块17:TH1(信道输入)调制输出经过信道模拟模块17:TH2(信道输出)模块13:TH2(载波同步输入)载波同步模块信号输入模块13:TH1(SIN)模块9:TH10(相干载波输入)用于解调的载波模块17:TH2(信道输出) 模块9:TH7(解调输入) 送入解调单元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信道模拟及眼图观测实验】→【250KHz~262KHz带通信道】。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15为8K。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CLK时钟信号为触发源对比观测LPF-BPSK观测点,观察输出眼图波形。
(2)调节17号板W1噪声幅度调节,调节噪声幅度,观察眼图波形变化。
17号模块测试点TP4可以观察添加的白噪声。
(3)在主控菜单中改变带通信道频率范围,观察输出眼图变化,并分析原因。
眼图观察实验
眼图观察实验实验九眼图观察实验实验内容1、PN码/CMI码的眼图。
2、噪声、码间干扰对眼图的影响。
3、眼图的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
一、实验目的1、熟悉基带信号的眼图观察方法。
2、学会用眼图判断数字信道的传输质量。
3、分析眼图的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
二、眼图观察电路眼图是在同步状态下,各个周期的随机信码波形,重叠在一起所构成的组合波形。
其形状类似一只眼睛故名眼图。
其形成是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把随机信号在荧屏上反复扫描的波形复合起来。
眼图是用来观察数字传输系统是否存在码间干扰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
将示波器置于外同步状态,平台的输出时钟接往示波器的通道1,伪随机码接往示波器的通道2,缓慢调整示波器的“同步”旋钮,当时钟与信码的相位同步时即可在示波器屏幕上观察到眼图。
眼图的垂直张开度反映信码幅度的变化量,可用来表示系统的抗噪声能力,垂直张开度越大,抗噪声能力越强。
水平张开度则反映信码的码间干扰。
水平张开度越大,表示信码的码间干拢越小。
垂直张开度与水平张开度越大,越有利于信码再生器的判决,还原出来信码的误码率就越小。
Vt11垂直张开度E= 水平长开度E1= 0tV22V V 12 t 1 t 2图9-1 模型化眼图平台上专门设置有眼图观察电路,它是一级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组成的低通滤波器,把输入数字信号的高频分量滤除,得到一个模拟的升余弦波,以获得眼图观察效果。
输入的PN码数字信号由U101 CDLD可编程模块二内的数字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经过 U101 CPLD可编程模块二 70 CMI码 34 产生电路 35 5 36 31 PN2 2KB/S PN 32 码产生电路CMIOUTCMI MCMI 数字信号眼图FCMI 测试点测试点TP902 TP903 HPN2 FPN2 眼 HPN2 CMI码 1 图 HPN32 2 PN32 3 K02 观 FPN32 察 HC1 1KHz方波电产生电路 FC1 路 HC2 FC2 32KHz方波产生电路 U301 U302 FPGA可编程模块一 39 CMI码产生电路 47 2KB/S PN 码产生电路 48 32KB /S PN 码产生电路 ? ? ? ? 图9-2 眼图观察方框图 ? ? FPGA/CPLD模块选择开关K01和PN码/CMI码选择开关K02的3~2送入眼图观察电路。
3.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姓名:学号:班级:
实验名称:实验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
1 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图 1
图1为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仿真系统。
图 2
图2为关闭噪声的情况,Sink 6为PN信号通过延时器后的波形,Sink 8为PN信号通过升余弦滚降低通滤波器和延时器后的波形,Sink 10为通过FIR低通滤波器后的波形,Sink 15为经抽样,保持和缓存后的波形。
图 3
图3为加入噪声后的各个分析仪器的波形,可见噪声会干扰源信号,导致接受到的信号发生错误现象。
2 眼图的观测
图 4
图4为观察眼图的仿真系统。
图 5 图4为输出波形。
图 6
图7
图5为经过图6设置后变换得到的图形。
眼图不清晰,信号受噪声干扰较大。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眼图
部分响应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基带信号眼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部分响应系统为了提高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减小定时误差带来的码间干扰,升余弦传输特性在这两者的选择是有矛盾的。
理想低通传输特性可以有最高的频带利用率2=s η,但拖尾的波动比较大,衰减也比较慢。
若能改善这种情况,并保留系统的带宽等于奈奎斯特带宽,就能在保证一定的传输质量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传输速率。
这是有实际意义的,特别是在高速大容量传输系统中。
部分响应传输系统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部分响应传输系统是通过对理想低通滤波器冲激响应的线性加权组合,来控制整个传输系统冲激响应拖尾的波动幅度和衰减。
当然,这样做会引入很强的码间干扰,但这种码间干扰是可控制的,是已知的,因此很容易从接收信号的抽样值中减去。
由于这种组合并不影响系统的传输带宽,因此频带利用率高。
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是在相邻的两个码元间引入码间干扰。
由于理想低通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其冲激响应为ssT t T t t h //sin )(ππ=,如果用)(t h 以及)(t h 的时延s T 的波形作为系统的冲激响应,那么它的系统带宽肯定限制在⎪⎪⎭⎫ ⎝⎛-s s TT 21,21,也就是说,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为2bit/Hz 。
接着来看系统的冲激响应函数)(t g :s ss s s s s T t T t T tT T t c T tc T t h t h t g /11sin)(sin sin )()()(-=⎥⎦⎤⎢⎣⎡-+=-+=ππππsT f 21||<其他⎩⎨⎧=0)(sTf H可以看到,这个系统的冲激响应的衰减是理想低通冲激响应函数衰减的sT t /11-,它比理想低通系统冲激响应函数衰减快,因此相对于对定时精度的要求降低,它的系统响应为可以看到,第一类部分响应系统并不满足抽样点无码间干扰的条件,其每个抽样点仅受前一个码元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减去前一码元的干扰来确定当前抽样点值,从而正确判决。
基于SystemView仿真下的眼图分析
1基带传输的基本原理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中,很难完全消除码之间的串扰。
这主要是由于传输过程中传输系统的信号不稳定所致,使得波形存在变形、展宽,而且之前波形会出现长的拖尾现象,到观察码元的抽样时间点上,识别器会对结果出现错误判决。
对误码率的影响现在还没有找到数学上能处理的统计规律,还无法在这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计算。
码间串扰如图1所示。
为了在实验室中测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的常用方法是将示波器连接到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以匹配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的符号周期和持续效果同步。
用于扫描的示波器的波形重叠,并且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结果看起来像人眼,这就是将其称为“眼图”的原因。
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基带信号与眼图如图2所示。
眼图是通过在示波器上叠加特定的数字信号而显示的图,它包含很多信息。
噪声的影响以及符号之间的对话在眼图中可见。
这些效果反映了数字信号的一般属性,因此,评估了整个系统的优缺点。
所以眼图分析是高速互连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核心。
此外,眼图还可以用于调整接收滤波器的属性,以减少符号之间的串扰效应,并改善整个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眼图张开的大小反映了码间串扰的强弱。
眼睛越大,眼图越正确,符号之间的距离越小,反之符号之间的距离越大。
如果发生噪声,则噪声会叠加在信号上,眼图的轨迹会变得模糊。
如果有拦截码,“眼睛”或多或少会张开。
与代码之间没有交集相比,原始的细轨道明显平滑且变成模糊的条纹,并且标准化程度不高。
噪声越大,轨道越宽、越深,代码之间的交点越大,眼图的校正越少。
眼睛中的图像包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可用于衡量数字信号传输系统性能的好坏,它可以显示接收过滤器的设置,以减少代码之间的间隔。
眼图如图3所示。
①最佳采样时刻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间。
②对时间误差的敏感度可以通过图表的斜边斜率来确定。
③在采样期间,【作者简介】赵瑄(1983-),女,吉林磐石人,实验师,从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研究。
基带信号眼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09级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 指导教师 本组成员学号姓名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第六周 项目名称 基带信号眼图 实验类型 软件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和实时工作过程;2.加深理解时域均衡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特点及均衡器的主要作用; 3.学会按给定的均衡准则调整,观测均衡器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通信实验箱和数字示波器各一台 三、实验原理K可变 手调图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信号源产生19.2 KHz 的基带信号时钟,经过乘4之后,提供均衡器所需的两个互补驱动时钟76.8 KHz 。
显然本实验系统的基带速率为19.2 Kbit/s 。
测试信号和信码发生器按19.2KHz 的时钟节拍,分别产生测试单脉冲波形及63位M 序列,两种码分别作为均衡的对象,通过开关K 予以选择。
可变信道滤波器是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来模拟传输信道特性的,改变电位器即可改变滤波器的传输函数特性,进而模拟信道特性的变化。
均衡器是借助横向滤波器实现时域均衡的,它由延迟单元,可变系数电路和相加器三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信号源时 钟 测试信号信 码信 道 均衡器 接收滤波器 取样判决4图2 横向滤波器图2中,横向排列的延迟单元是由电荷转移器件完成的。
本实验所采用的是国产斗链器件BBD (Bucret Brrgades Device ),它有32个延迟抽头输出端,因为我们抽样频率为76.8KHz 是基带信号19.2 Kbit/s 的4倍,故取6,10,14,18,22,26,30等七个抽头输出端。
理论上讲,抽头数目越多就越能消除码间串扰的影响,但势必会增加调整的难度。
且若变系数电路的准确度得不到保证,增加抽头数所获得的效益也不会显示出来。
实现Ci 调整的电路,称为变系数电路。
通信原理实验B-软件仿真实验一 数字基带系统
班级:通信工程1612 姓名:学号:软件仿真实验一数字基带系统实验目的:1、熟悉仿真环境;2、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与功率谱密度;3、掌握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与码间干扰的消除;4、掌握眼图及其性能参数。
知识要点:1、单、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2、单、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3、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与码间干扰的消除;4、眼图及其性能参数。
仿真要求:建议时间参数:No. of Samples = 4096;Sample Rate = 2000Hz双边功率谱密度选择(Power dBm in 50 ohm)1、记录单、双极性不归零码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Rate = 100Hz;双极性码Amp = 10V;单极性码Amp = 10V,Offset = 10V;2、记录单、双极性归零码的波形与功率谱密度;用于采样的矩形脉冲序列幅度1V,频率100Hz;脉宽0.005s(占空比50%);3、改变采样脉冲的占空比,观察并记录归零码波形与功率谱密度的变化;4、建立如下系统:其中图符4、5均为示波器;图符0为Rate = 100Hz,Amp = 10V的双极性不归零码;图符3为FIR低通滤波器,其参数设置如下:通带增益0dB,阻带增益-40dB;归一化最低截止频率10Hz/2000Hz = 0.005;归一化最高截止频率190Hz/2000Hz = 0.095;分别记录信源与信宿的眼图,建议时间参数:Start = 0.02s,Length = 0.05s;5*、改变FIR低通滤波器的归一化截止频率,观察并记录信宿眼图的变化;6*、在FIR低通滤波器前加入高斯白噪声,观察并记录信宿眼图的变化,建议Density in 1 ohm = 0.001W/Hz;7*、改变高斯白噪声的功率谱密度,观察并记录信宿眼图的变化。
实验报告要求:1、记录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与功率谱密度,并分析其各自的特点;2、记录归零码的变化,分析占空比对归零码波形与功率谱密度的影响;3、记录信宿眼图的变化,并分析系统传输特性对信宿眼图的影响;4、记录信宿眼图的变化,并分析噪声对信宿眼图的影响。
基于matlab的通信信道与眼图的仿真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通信信道与眼图的仿真摘要由于多径效应和移动台运动等影响因素,使得移动信道对传输信号在时间、频率和角度上造成了色散,即时间色散、频率色散、角度色散等等,因此多径信道的特性对通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多径信道的包络统计特性则是我们研究的焦点。
根据不同无线环境,接收信号包络一般服从几种典型分布,如瑞利分布、莱斯分布等。
因此我们对瑞利信道、莱斯信道进行了仿真并针对服从瑞利分布的多径信道进行模拟仿真。
由于眼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评价基带传输系统的一种定性而方便的方法,“眼睛”的开程度可以作为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一种度量,它不但反映串扰的大小,而且也可以反映信道噪声的影响。
为此,我们在matlab 上进行了仿真,加深对眼图的理解。
关键词:瑞利信道莱斯信道多径效应眼图一、瑞利信道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可能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这种相对运动将产生多普勒频移。
在多径信道中,发射端发出的信号通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这些路径具有不同的延迟和接收强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衰落。
MATLAB中的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块可以用于上述条件下的信道仿真。
多径瑞利衰落信道模块用于多径瑞利衰落信道的基带仿真,该模块的输入信号为复信号,可以为离散信号或基于帧结构的列向量信号。
无线系统中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引起信号频率的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值由下式决定:其中v是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相对速度,θ是相对速度与二者连线的夹角,λ是信号的波长。
Fd的值可以在该模块的多普勒平移项中设置。
由于多径信道反映了信号在多条路径中的传输,传输的信号经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延迟。
当信号沿着不同路径传输并相互干扰时,就会产生多径衰落现象。
在模块的参数设置表中,Delay vector(延迟向量)项中,可以为每条传输路径设置不同的延迟。
如果激活模块中的Normalize gain vector to 0 dB overall gain,则表示将所有路径接收信号之和定为0分贝。
基于M精编B的智能天线及仿真精编WORD版
基于M精编B的智能天线及仿真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的移动用户数量和日趋丰富的移动增值服务,使无线通信的业务量迅速增加,无限电波有限的带宽远远满足不了通信业务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的影响严重,更影响了无线电波带宽的利用率。
并且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信号在无线传输过程中产生多径衰落和损耗。
这些因素严重地限制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因此为了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智能天线技术就应运而生。
智能天线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应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频率资源匮乏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移动通信系统容量和服务质量。
开展智能天线技术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MATLAB软件平台上实现的。
首先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背景;其次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原理和相关概念,并对智能天线实现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实现方式、性能度量准则、智能自适应算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着重探讨了基于MATLAB的智能天线的波达方向以及波束形成,阐述了music和capon两种求来波方向估计的方法,并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算法性能分析;关键字:智能天线;移动通信;自适应算法;来波方向; MUSIC算法AbstractWith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bile users and communication,increment service are increasing,this make wireless services increase so that bandwidth of wireless wave is unfit for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On the other hand,much serious Co-Channel Interruption and the Multiple Address interruption effect utilize rate of wireless wave’sbandwidth,so the transported signals are declined and wear down,All this has strong bad effect on the 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of question and be 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so smart antenna arise Smart Antenna,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lacking frequency, becomes a hotspot 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area.With this technology, Capacit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be increased effectively and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an be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To study Smart Antenna and its key technologies is important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基于眼图判决的基带传输系统仿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眼图判决的基带传输系统仿真设计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系别:专业:届别:指导教师:基于眼图判决的基带传输系统仿真设计1课程设计的任务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
为了使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特性相匹配。
在这个过程中就要用到数字调制。
用System View建立一个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电路,信道中加入高斯白噪声(均值为0,均方差可调),分析理解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并通过观察眼图,判断系统信道中的噪声情况。
此次课程设计,学会熟练掌握System view的用法,在该软件的配合下完成各个系统的结构图,还有调试结果图。
2课程设计的背景及应用2.1研究的意义实际中,基带传输不如频带传输应用广泛,但对基带传输的研究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第一,数字基带系统的许多问题也是频带传输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二,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基带传输这种方式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它不仅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且还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第三,在理论上,任何一个线性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总是可以有一个等效的基带载波调制系统所替代。
因此,很有必要对基带传输系统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1[。
2.2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数字通信在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方面发展很快。
由于基带传输系统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范围也随着技术的发展渗入网络通信、卫星通信、手机通信、数字电视、数字电话等生活、科技的各方面,日益成为数字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工业电视采用的基带传输方式]2[。
它是工业用的一种视频监控系统,已在宝钢分公司广泛应用。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基带传输和调制传输两大类,这里的基带传输是指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到监视端。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记忆非线性信道的自适应数字基带预失真线性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多项式的非直接学习结构的自适应基带预失真方案,给出了自适应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带信眼图实验m精编b仿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数字基带信号的眼图实验——m a t l a b 仿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码间干扰传输的基本条件和原理,掌握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的实现方法;2、通过观察眼图来分析码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观察在输入相同码率的NRZ 基带信号下,不同滤波器带宽对输出信号码间干扰大小的影响程度;3、熟悉MATLAB 语言编程。
二、实验预习要求1、复习《数字通信原理》第七章节——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内容;2、复习《数字通信原理》第七章节——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内容;3、认真阅读本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
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1、基带传输特性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如图3-1所示,要获得良好的基带传输系统,就应该图3-1 基带系统的分析模型抑制码间干扰。
设输入的基带信号为()n s na t nT δ-∑,s T 为基带信号的码元周期,则经过基带传输系统后的输出码元为()n s na h t nT -∑。
其中1()()2j th t H ed ωωωπ+∞-∞=⎰(3-1)理论上要达到无码间干扰,依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基带传输系统在时域应满足:10()0,s k h kT k =⎧=⎨⎩,为其他整数 (3-2)频域应满足:()0,ss T T H πωωω⎧≤⎪=⎨⎪⎩,其他 (3-3)图3-2 理想基带传输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为2/Baud Hz ,这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由于理想的低通滤波器不容易实现,而且时域波形的拖尾衰减太慢,因此在得不到严格定时时,码间干扰就可能较大。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满足:222(),s i s s s si H H H H T T T T T ππππωωωωω⎛⎫⎛⎫⎛⎫+=-+++=≤⎪ ⎪⎪⎝⎭⎝⎭⎝⎭∑ (3-4)基带信号就可实现无码间干扰传输。
这种滤波器克服了拖尾太慢的问题。
从实际的滤波器的实现来考虑,采用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H ω时是适宜的。
(1)(1)1sin (),2(1)()1,0(1)0,s s s s s s T T T T H T T ππαπαωωαπαωωπαω⎧⎡⎤-+--≤≤⎪⎢⎥⎣⎦⎪⎪-⎪=≤≤⎨⎪⎪+>⎪⎪⎩(3-5)这里α称为滚降系数,01α≤≤。
所对应的其冲激响应为:()222sin cos()()14s s s stT t T h t t t T T παππα=-(3-6)此时频带利用率降为2/(1)Baud/Hz α+,这同样是在抽样值无失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频率利用率。
换言之,若输入码元速率'1/s s R T >,则该基带传输系统输出码元会产生码间干扰。
2、眼图所谓眼图就是将接收滤波器输出的,未经再生的信号,用位定时以及倍数作为同步信号在示波器上重复扫描所显示的波形(因传输二进制信号时,类似人的眼睛)。
干扰和失真所产生的畸变可以很清楚的从眼图中看出。
眼图反映了系统的最佳抽样时间,定时的灵敏度,噪音容限,信号幅度的畸变范围以及判决门限电平,因此通常用眼图来观察基带传输系统的好坏。
图3-3 眼图示意图四、仿真环境Windows NT/2000/XP/Windows 7/VISTA ; MATLAB 以上。
五、仿真程序设计 1、程序框架图3-4程序框架首先,产生M 进制双极性NRZ 码元序列,并根据系统设置的抽样频率对该NRZ 码元序列进行抽样,再将抽样序列送到升余弦滚降系统,最后画出输出码元序列眼图。
2、参数设置该仿真程序应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即要求能调整相应参数以仿真不同的基带传输系统,并观察输出眼图情况。
因此,对于NRZ 码元进制M 、码元序列长度Num 、码元速率Rs ,采样频率Fs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参考码元周期Ts 、滚降系数alpha 、在同一个图像窗口内希望观测到的眼图个数Eye_num 等均应可以进行合理设置。
3、实验内容根据现场实验题目内容,设置仿真程序参数,编写仿真程序,仿真波形,并进行分析给出结论。
4、仿真结果参考参考例程参数设置如下:无码间干扰时:Ts=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理想参考码元周期,单位s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图3-5(a) 仿真参考结果图(1)图3-5(b) 仿真参考结果图(2)图3-5(c) 仿真参考结果图(3)从眼图张开程度可以得出没有发生码间干扰,这是因为基带信号的码元速率Rs为50Baud,而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的等效带宽B=60Hz(Ts=10ms),Rs<2B,满足了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条件。
有码间干扰时:Ts=5*(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参考码元周期,单位s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M=2;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 %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图3-5(d) 仿真参考结果图(4)眼图基本闭合,存在较为严重的码间干扰,这是因为码元速率Rs虽然仍为50Baud,但滤波器等效带宽已经变为12Hz(Ts=50ms),Rs>2B不再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多进制码元情况:图3-6 四进制NRZ码元眼图六、实验报告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画出相应的波形。
2、结合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分析波形,表述出码间干扰ISI现象与滤波器的等效带宽设定值之间的关系,给出原因。
3、结合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分析波形,表述出码间干扰ISI现象与滤波器的滚降系数设定值之间的关系,给出原因。
七、思考题1、自行编写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冲激响应函数,特别注意当公式中分子分母均为0时的特殊情况。
2、采用MATLAB自带眼图函数eyediagram来观察眼图。
八、参考程序close all;alpha=; %设置滚降系数,取值范围在[0,1]Ts=1e-2;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参考码元周%期, Ts=10ms,无ISI。
% Ts=2*(1e-2); %Ts=20ms,已经出现ISI(临界点)% Ts=5*(1e-2); %Ts=50ms,出现严重ISIFs=1e3; %采样频率,单位Hz。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Rs=50; %输入码元速率,单位Baud% M=2;M=4; %输入码元进制Num=100; %输入码元序列长度。
注意:该数值%过大将严重增加程序运行时间。
Samp_rate=Fs/Rs %采样率,应为大于1的正整数,即 %要求Fs,Rs之间呈整数倍关系% Eye_num=2;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Eye_num=4; %在一个窗口内可观测到的眼图个数。
%产生双极性NRZ码元序列NRZ=2*randint(1,Num,M)-M+1;figure(1);stem(NRZ);xlabel('时间');ylabel('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双极性NRZ码元序列');%对双极性NRZ码元序列进行抽样k=1;for ii=1:Numfor jj=1:Samp_rateSamp_data(k)=NRZ(ii);k=k+1;endend%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冲激响应[ht,a] = rcosine(1/Ts,Fs,'fir',alpha);%画出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冲激响应波形figure(2);subplot(2,1,1);plot(ht);xlabel('时间');ylabel('冲激响应');hold on;grid on;title('升余弦滚降系统冲激响应,滚降因子\alpha=');%将信号送入基带升余弦滚降系统,即做卷积操作st = conv(Samp_data,ht)/(Fs*Ts);subplot(2,1,2);plot(st);xlabel('时间');ylabel('信号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经过升弦滚降系统后的码元')%画眼图,在同一个图形窗口重复画出一个或若干个码元figure(3);for k = 10:floor(length(st)/Samp_rate)-10%不考虑过渡阶段信号,只观测稳定阶段ss = st(k*Samp_rate+1:(k+Eye_num)*Samp_rate); plot(ss);hold on;endxlabel('时间');ylabel('信号幅度');hold on;grid on;title('基带信号眼图');% eyediagram(st,Samp_rate);% xlabel('时间');% ylabel('信号幅度');% hold on;% grid on;% title('基带信号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