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新报告范例

合集下载

课题项目查新情况汇报

课题项目查新情况汇报

课题项目查新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课题项目进行了查新工作,现将查新情况进行汇报如下:首先,我对课题项目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的检索和查找,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报告等。

在查找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各类文献数据库和检索工具,确保了查新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查找到的文献中,我发现了一些与课题项目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其中,一些文献对课题项目的研究方向和解决方案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观点,对我深入了解课题项目的背景和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也为课题项目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此外,我还对课题项目的相关领域进行了横向比较和分析,了解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发现了一些国外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在课题项目中的创新点和亮点,这对于我深入探讨课题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解决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在查新工作中,我还发现了一些课题项目相关的专利文献和技术报告,这些文献对于课题项目的技术实现和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和梳理,我对课题项目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课题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对课题项目的查新工作,我全面了解了课题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掌握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为课题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课题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将成为我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感谢领导对我的支持和关心,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为科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

研究性学习查新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查新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查新报告格式篇一:查新报告范例本表根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项目查新报告要求制定项目查新报告项目名称:项目作者:查新完成日期: XX.02申报者本人、申报单位及区县大赛主办单位签字盖章的查新声明与证明: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

我们按照大赛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

申报者本人(签字):申报单位(盖章):区县创新大赛主办或主要负责单位(盖章):英特尔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二○一一年制1本页仅供填写时参考,请勿在申报时提交。

查新报告内容仅为举例说明。

填写说明一、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是查新者用书面形式就查新情况及其结论所做的正式陈述。

二、查新报告格式说明本报告采用A4纸,每栏的大小,可随内容调整。

三、报告内容应当打印;签字使用钢笔或者炭素笔。

四、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查新点:是指需要查证的内容要点。

查新要求:(1)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有无相同或类似研究;(2)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对比分析;(3)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做出判断五、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应当列出对查新项目进行分析后所确定的手工检索的工具书、年限、主题词、分类号和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文档、年限、检索词等。

六、检索结果检索结果应当反映出通过对所检数据库和工具书命中的相关文献情况及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论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情况。

检索结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对所检数据库和工具书命中的相关文献情况进行简单描述;②依据检出文献的相关程度③对所列主要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描述(一般可用原文中的摘要或者利用原文中的摘要进行抽提),对于密切相关文献,可节录部分原文并提供原文的复印件作为附录七、查新结论查新结论应当客观、公正、准确、清晰地反映查新项目的真实情况,不得误导。

查新结论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相关文献检出情况;②检索结果与查新项目的要点的比较分析;③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判断结论。

八、附件附件主要包括密切相关文献的题目、出处以及原文复制件;一般相关文献的题目、出处以及文摘。

查新报告范本(附件6)

查新报告范本(附件6)

附件6:2012年佛山市三水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新项目查新报告(范本)项目名称:接触式防盗锁装置项目作者:查新完成日期:2012年9月申报者本人的查新声明(签字):学校的查新证明(盖章):填写说明一、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是查新者用书面形式就查新情况及其结论所做的正式陈述。

二、查新报告格式说明本报告采用A4纸,每栏的大小,可随内容调整。

三、报告内容应当打印;签字使用钢笔或者炭素笔。

四、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查新点:是指需要查证的内容要点。

查新要求:(1)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有无相同或类似研究;(2)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对比分析;(3)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做出判断五、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应当列出对查新项目进行分析后所确定的手工检索的工具书、年限、主题词、分类号和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文档、年限、检索词等。

六、检索结果检索结果应当反映出通过对所检数据库和工具书命中的相关文献情况及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论点进行对比分析的客观情况。

检索结果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对所检数据库和工具书命中的相关文献情况进行简单描述;②依据检出文献的相关程度③对所列主要相关文献进行简要描述(一般可用原文中的摘要或者利用原文中的摘要进行抽提),对于密切相关文献,可节录部分原文并提供原文的复印件作为附录七、查新结论查新结论应当客观、公正、准确、清晰地反映查新项目的真实情况,不得误导。

查新结论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相关文献检出情况;②检索结果与查新项目的要点的比较分析;③对查新项目新颖性的判断结论。

八、申报者本人、所在学校及省级大赛主办单位的查新声明查新报告应当包括经申报者本人、所在学校及省级创新大赛主办单位签字的查新声明。

声明的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进行撰写。

(1)报告中陈述的事实是真实和准确的。

(2)我们按照项目查新规范进行查新、文献分析和审核,并做出上述查新结论。

九、附件附件主要包括密切相关文献的题目、出处以及原文复制件;一般相关文献的题目、出处以及文摘。

实验室标准查新报告(共10篇)

实验室标准查新报告(共10篇)

实验室标准查新报告(共10篇):实验室标准报告查新参观机电实验室报告实验室能力验证程序实验室间比对分析报告 篇一:检测标准查新、确认、验证程序 标准更新及方法确认的管理规定 1.目的:1.1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5.3.2款的要求,为及时、有效地获得最新标准,以确保实验室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需定期进行标准查新。

1.2对查新的标准进行确认和验证是为了证明实验室是否能够达到方法需要的操作水平, 也就是说,要辨别新、旧标准内容是否存在差异,从人员资质能力、仪器设备配置、操作方法、试剂材料、环境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建立确认记录,以提供能够使用该方法的客观依据。

如果新标准与旧标准不仅仅是文字上的修改而涉及到技术指标、仪器设备、操作方法等的变更,实验室应该在确认时进行试验验证并记录。

2.适用范围:本实验室所有通过资质认定、审查认可和机构考核的检测标准。

3.职责:3.1实验室有关人员定期关注标准变更信息,建立标准获取信息渠道。

通常的方式有通过网络及时查新标准;订阅标准信息刊物;和标准出版社签订协议等。

同时,将标准查新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

 3.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更新标准的确认、验证。

标准变更必然带来方法的变化,实验室应按照质量体系的规定进行新方法的确认、验证工作,并留有质量记录。

必要时,还须向相关部门申报批准,以维持该项目资质认定的有效性。

3.3检测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室有关人员对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标准更新进行具体确认、验证,如果标准变化不大,未涉及检测资源和方法的重大变化,可以直接进行标准的确认。

如果标准发生重大变更,如对于人员、设备、环境设施或检测方法的要求发生重大的变化,须进行试验验证。

相关过程须进行记录,并确保所有记录上交归档。

4.工作程序 4.1检测标准查新 4.1.1 标准查新渠道、方式(可以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1)向标准情报部门查询:由情报部门定期提供相关产品标准的发布、更新信息和所需的标准。

标准查新情况汇报

标准查新情况汇报

标准查新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部门的文档创作者,特此向您汇报最近的标准查新情况。

首先,我们对目前正在使用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比对,发现了一些需要
更新或修订的内容。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已经展开了相关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还对国际标准进行了跟踪和比对,确保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我们也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进行了全面
的检视和修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标准的及时更新和完善。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讲座等形式,向
社会各界介绍最新的标准内容和应用方法,提高大家的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

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标准,推动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发展。

最后,我们将继续加强标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标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的研究和解决,提高标准的执行效果和社会效益。

总之,我部门将继续努力,确保标准查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谢谢!。

查新报告模板_3

查新报告模板_3
中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英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查新机构
名称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通信地址
上海市永福路265号
邮政编码
200031
负责人
陶翔
电话
64332247
传真
64377626
联系人
陶翔
电话
64332247
电子信箱
Webmaster@
四、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
光盘检索:
国内:S1:XXXandXXXXXX
中国专利1985~2014S2:XXXandXXXXXXXXX
(CNPAT)
中国新闻1983~2014
(XWK)
科技成果1986~2014
(CSTAD)
科技期刊文摘1986~2014
(CSJA)
报刊索引1993~2014
(CNJSS)
APS1975~2014
(美国专利文摘)
国内联机:
中国专利局1989~2014检索策略同光盘检索
全文数据库
维普科技期刊1989~2014
全文数据库
清华同方中国1994~2014
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1994~2014
数据库
中国科技成果库1964~2014
(CSTAD)
中国学术会议论文1980~2014
报告编号:20XXXXXX
科 技 查 新 报 告
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XX
委 托人:XXXXXXXXXXXXX
委托日期:20XX年X月XX日
查新机构(盖章):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

产品查新报告模板

产品查新报告模板

产品查新报告一、概述本报告旨在为委托人提供所委托产品在市场上的最新信息和科技进展情况,以帮助委托人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和科技趋势,为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产品概述产品名称:XXX产品类型:XXX产品功能:XXX三、查新内容1.国内外市场现状及趋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行业报告、市场研究数据等,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市场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信息。

2.科技进展情况通过查阅科技文献、专利数据库、技术报告等,了解与该产品相关的最新科技进展、技术突破、专利申请及授权等情况。

3.用户需求与反馈通过调查问卷、用户访谈、在线评论等方式,了解目标用户对该类产品的需求、使用习惯、购买意愿等方面的反馈。

4.竞争对手分析对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了解其产品特点、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等信息,以便为委托人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5.政策法规与标准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文件,了解该类产品在市场准入、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四、查新结论根据以上查新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外市场现状及趋势表明,该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格局,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2.科技进展情况表明,该领域的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为该类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用户需求与反馈表明,用户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同时对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有着更高的要求。

4.竞争对手分析表明,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存在多个品牌和型号,竞争激烈。

委托人的产品需要在品质、功能和价格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5.政策法规与标准表明,该类产品在市场准入、安全环保等方面需要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委托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需遵守相关规定。

查新报告范例

查新报告范例
Author:Hardy, K., Blakeney, T., Copeland, L., Kirkham, J., Wrangham, R., Collins, M
Abstract:Recent work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ha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ncient starch granules surviving and adhering to archaeological artefacts. Often 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fer aspects of diet. One additional source for recovery of archaeological starch granules is dental calculus. The presence of plant food debris in dental calculus is well known but has not been not widely investigated using archaeological material. The extraction of starch granules from dental calculus represents a direct link to the consumption of starchy food by humans or animals. Using dental calculus also sidesteps many other questions still inherent in using starch granules to reconstruct aspects of ancient diet, such as the effects of diagenesis on their morphology; as the starches are trapped inside a concreted matrix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alter over time. We used amylase digestion by a starch-specific enzyme to confirm the material as starch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查新报告事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查新报告事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查新报告事例你知道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吧?这可不是简单的玩笑,它可是成千上万孩子创新梦想的舞台。

每年,参赛的小伙伴们不仅要动脑筋,还得动手做,得出的成果可不止是一个小奖杯哦,背后还代表着他们对于科技的理解和热爱。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在大赛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查新报告。

那你会想,查新报告到底是什么鬼?其实呢,说白了,就是你要证明你这个研究项目,别人已经做过了没。

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提出的东西别人早就有了,那么你的成果就不新鲜,也就不能算“创新”了。

是不是听着有点复杂?别担心,听我慢慢说。

这就像你上学的时候,老师让你交作业,结果你交的是别人已经交过的,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抄的,这可不行吧?查新报告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它会帮你检查你做的东西是不是别人已经做过了。

举个例子吧。

有一个小伙伴,他搞了个超酷的项目——一种可以自动浇水的植物盆栽。

小家伙用了好多天才弄明白了什么传感器、什么电路要配合才能让水管自动喷水,简直是天才。

不过,在他准备参加大赛的时候,他得先做一份查新报告。

这查新报告一开始,他觉得嘛,肯定没啥问题,我这技术新颖得很,怎么可能别人做过?于是他信心满满地坐下来开始查。

谁知道,查着查着他居然发现,天哪,居然有好多类似的研究都做过了!虽然他们的方案不完全一样,但是原理差不多,很多地方简直和自己想的一模一样!小伙伴一开始脸都绿了,差点没气炸,心想:“这才叫破罐子破摔!”不过,经过一番整理,他倒是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亮点——他所设计的浇水系统比起别人的更加节能环保,且能精准控制水量,解决了传统智能植物盆栽的一个大难题:浇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你看,虽然查新报告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创意原来有一个独特的地方。

就这样,查新报告不仅没让他沮丧,反而帮他完善了作品,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说起来,查新报告对于那些充满热血的小创新者来说,真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其实你一开始总会想,自己做的东西肯定没别人做过,可你一翻查新报告,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坐井观天,有时候光是“瞎做”可能早就跟别人撞车了。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

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以下是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的范例:报告日期:2021年10月15日报告编制人:XXX科技研究中心报告内容:一、背景介绍: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科技创新领域的作品进行查新,了解最新的科技创新动态,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查新方法:本次查新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检索、专利搜索、行业调研等,以保证对科技创新作品的全面了解。

三、查新结果:根据查新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科技创新作品:1.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汽车的自动驾驶,大大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和驾驶效率。

2.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加密货币领域,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交易和安全的数字资产管理。

3. 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医学影像和病理数据的自动诊断,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4.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传感器技术,实现了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被广泛应用于游戏、教育和娱乐等领域。

5. 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四、创新趋势分析:通过对以上科技创新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创新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新的可能。

2. 多领域的跨界合作:科技创新作品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结合,跨界合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3. 可持续发展技术的重视: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五、结论与建议:科技创新作品的查新对于了解当前科技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2020).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healthcare.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15(3), 127-135.[2] Wang, L., & Li, Z. (2021).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9(2), 45-52.[3] Zhang, H., & Liu, Y. (2019).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28(1), 67-75.以上为科技创新作品查新报告的范例,供参考使用。

查新报告范例

查新报告范例

查新报告范例
报告目的:
该报告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查新方法范例,帮助研究者更加全
面地了解和评估已有的文献。

报告内容:
1. 背景介绍:
本章节主要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现状,以及该领域的研究重
点和难点问题。

2. 查新策略:
本章节介绍了查新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关键词搜索、引文检索、参考书目跟踪、专利信息搜集、会议论文追踪等。

3. 查新工具:
本章节介绍了使用的查新工具,如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ResearchGate、PubMed、IEEE Xplore等。

4. 查新结果分析:
本章节分析了查新结果,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热点
问题、研究方向和趋势。

5. 结论:
报告总结了查新的方法和策略,并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帮
助研究者更加科学地开展研究工作。

报告格式:
本报告以五大章节为主线,每章分节。

各章之间有层次分明的
标题,方便读者查找和理解。

另外,报告使用了合适的引用方式,清晰明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报告还使用了专业
术语和事实数据等支撑,使报告更加权威和可信。

结语:
查新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查新报告,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已有文献和研究进展,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因此,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查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高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技能。

项目查新报告

项目查新报告

项目查新报告一、项目概况。

本报告旨在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查新工作,以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项目名称为“XXX”,由公司内部研发团队负责执行,项目内容涉及XXX领域,旨在解决XXX问题,具有重要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意义。

二、项目背景。

项目的立项背景是XXX,主要原因是XXX。

在XXX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分析中,项目的推出将有利于XXX,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社会价值。

三、项目目标。

项目的核心目标是XXX,具体包括XXX。

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达到XXX效果,为公司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四、项目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XXX。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XXX,采取XXX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五、项目进展。

截至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XXX工作,取得了XXX成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继续XXX,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六、项目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正视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主要包括XXX。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我们已经采取了XXX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七、项目前景。

基于对市场和行业的深入分析,我们对项目的前景非常乐观。

我们相信项目的推出将会对XXX产生积极影响,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机会。

八、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项目查新报告,我们对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我们相信项目的推出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社会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进。

以上为项目查新报告内容,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技术查新报告

技术查新报告

技术查新报告技术查新报告是一种通过系统化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现有技术文献,以帮助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现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革新。

下面将介绍三个关于技术查新报告的案例。

案例一:针对某企业产品的技术改进某企业生产一种新型工具,但是发现该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较大磨损的问题,导致产品寿命较短。

该企业面临着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以及占用过多人力和物力等问题。

因此,该企业决定进行技术查新报告,以了解近年来有哪些新型涂层和材料,以改进该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经过对大量的相关文献和专利的研究,该企业发现可以使用一种新的涂层材料并对工具进行改进,可以显著提高工具的硬度和耐磨性,从而延长其寿命。

案例二:针对某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某教育机构想要了解现阶段在线教育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会涌现出哪些新技术。

该机构决定进行一份技术查新报告,对当前的在线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经过研究,该报告发现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在线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也将会有更多人工智能技术与在线教育进行深度融合。

此外,该报告预测未来在线教育可能会涌现出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例如基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定制化学习模式。

案例三:针对某领域的技术发展历程综述某科技企业希望了解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发展趋势。

该企业决定进行一份技术查新报告,查询智能家居领域的文献和专利,并进行分类和分析。

该报告列出了智能家居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简单远程控制到现在的AI智能控制。

此外,该报告还指出智能家居未来的发展可能会涉及更广泛的生活领域,例如健康管理和个人安全等,而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设备的控制。

综上所述,技术查新报告可以帮助各行各业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市场趋势,帮助企业、组织、研究人员等实现核心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技术查新报告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向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指导和支持,优化产品制造流程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查新报告模板

查新报告模板
19鲍氏层孔菌菌丝体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罗建光南京农业大学2010-06-01博士
20桑黄菌发酵菌粉及其组分抗小鼠移植性肝癌H22作用的研究王英辉江南大学2008-06-01硕士
六.查新结论
经对检索相关文献结论如下:
综上所述,我国在“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和细胞水平抗氧化功效的比较”有相关研究报道。但本课题的研究检索中未见与本课题相同的报道。
(说明: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大标题加粗处理)
3桑黄菌的物理诱变与发酵研究祝子坪江苏大学2007-11-01博士
4桑黄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结构修饰研究葛青浙江工业大学2009-04-01博士
5鼎湖鳞伞菌丝体多糖的发酵条件优化、分离纯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甘聃南京农业大学2012-04-01博士
6桑黄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分离纯化王钦博上海师范大学\ 2011-03-01硕士
15真菌对三种中药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影响的物质基础研究郭文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7-06-01博士
16桑黄发酵菌粉与桑黄子实体成分分析比较王英辉;许泓瑜;敖宗华;陆震鸣;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02-28期刊
17桑木层孔菌生物学特性及多糖结构的研究曹春多糖降血糖、保护肝功能生物活性研究张暴东北师范大学2007-05-01硕士
新项目名称
《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和细胞水平抗氧化功效的比较》
小组成员
二.查新项目的创新要点
对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实验研究比较其功效异同
三.查新点
(1)对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抗氧化活性成分中三萜和黄酮含量进行实验比较
(2)桑黄菌丝体和子实体活性成分在细胞水平抗氧化功效进行比较

查新报告模板

查新报告模板

查新报告模板
目录: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2. 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主要发现
3.2 统计数据
4. 讨论
4.1 结果解释
4.2 结论和展望
概述
研究背景
在这部分,我们将介绍研究主题的背景和相关文献综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

目的和意义
在这部分,我们将阐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意义,为后续内容铺垫。

方法
数据收集
在这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以确保研究过程的透明和可复制性。

数据分析
在这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结论和发现。

结果
主要发现
在这部分,我们将列出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和解释。

统计数据
在这部分,我们将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以支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讨论
结果解释
在这部分,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解释,并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结论和展望
在这部分,我们将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查新报告范例范文

查新报告范例范文

查新报告范例范文标题:《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报告2024》摘要:本报告基于对全球气候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列举了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报告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一、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不断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二、气候变化趋势1.全球平均温度上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其中近几年的升温速度更加明显。

2.极端气候事件增多:暴雨、干旱、飓风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率与强度增加,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损失。

3.海平面上升: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2-3毫米,对沿海城市和岛屿国家造成威胁。

4.生态系统威胁: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影响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

三、气候变化的影响1.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导致疾病传播途径改变,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2.经济发展: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渔业、旅游等行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3.水资源压力: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分布不均匀,影响水资源的供应和稳定性。

4.能源需求增加:气候变化导致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以满足空调、供暖等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建议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

2.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和落实具体减排目标,并共享科技和经验。

3.提倡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促进天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加强适应能力:开展气候变化适应研究,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结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必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产品查新报告

产品查新报告

产品查新报告产品查新报告是指针对某一产品的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查找、分析、整理、评估的报告。

这种报告是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进入市场等关键环节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下面,我们将列举三个案例,介绍产品查新报告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一:某公司生产的新型纺织品产品的查新报告某公司在生产新型纺织品产品时,需要进行产品查新。

针对此需求,该公司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查新。

检测机构对新型纺织品产品的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要求等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并撰写了详细的产品查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新型纺织品产品的国内外生产、销售情况,关键指标分析,相关法规、标准、技术要求的研究分析,新型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情况等信息。

该公司得到了一份详实可靠的产品查新报告,为公司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案例二:某企业研发高端农药产品的查新报告某企业研发高端农药产品时,需要进行产品查新。

该企业将产品样品提交给知名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查新。

检测机构通过对农药产品的组成、性能、安全性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撰写了一份详细的产品查新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产品的市场需求、配方特点和成本分析、食品安全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

该企业通过产品查新报告掌握了行业关键信息,从而有助于产品研发的进一步规划。

三、案例三:某公司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查新报告某公司生产多种食品添加剂,需要进行相关产品查新。

该公司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查新,检测机构对公司的添加剂产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撰写了一份详实的查新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产品各项指标评估、国内外同类型食品添加剂品牌、功能、成分等情况的分析等。

该企业通过产品查新报告获得了市场趋势和需求的最新信息,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产品查新报告在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市场中新兴的产品,进行详尽的查新报告,可以使企业掌握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针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查新报告,则可以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或决策参考。

项目查新报告三篇

项目查新报告三篇

项目查新报告三篇篇一:项目查新报告篇二:项目查新报告第一部分:申报者确认事宜我(们)确认已认真阅读大赛规则并且同意遵守规则。

我(们)确认所有申报资料属实。

我(们)授权主办单位比赛结束后无偿合理使用相关申报材料(包括公开出版等,不要求退还)。

同时本人亦享有公开发表该项目资料的权利。

我(们)服从大赛评委会的决议。

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同意遵守以上要求,并签名确认以后才能参赛.申报者签名:20XX年6月2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制第二部分:参赛信息请选择比赛的级别,如是省级竞赛请在括号里填上所在省(市、区)的名称:□全国赛省(市、区)赛(XX县)项目名称: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方案申报者:申报者所在单位:项目学科类别:项目类别: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只能选择一项如属发明类: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外观设计项目如属科教制作(展教具)类: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数学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物理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化学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生物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其他教学类科教制作项目申报者所属类别: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个人项目□集体项目项目适用人群: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小学项目□初中项目□高中项目□其他A、申报者情况说明:个人项目只填第一作者情况,集体项目须填写每位作者的情况。

C、推荐意见篇三:项目查新报告一、查新报告查新报告是查新者用书面形式就查新情况及其结论所做的正式陈述。

二、查新报告格式说明本报告采用A4纸,每栏的大小可随内容调整。

三、报告内容应当打印,签字并盖章。

之后扫描制作成PDF文件上传到申报系统。

四、查新点与查新要求查新点:是指需要查证的内容要点。

查新要求:(1)通过查新,证明在所查范围内有无相同或类似研究;(2)对查新项目分别或综合进行对比分析;(3)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做出判断。

五、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应当列出对查新项目进行分析后所确定的手工检索的工具书、年限、主题词、分类号和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文档、年限、检索词等。

查新报告范文

查新报告范文

查新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司近期委托我进行了一项市场调研,特此向您汇报相关情况。

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我们对市场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一、市场概况。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我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情况、消费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经调研发现,当前市场上同类产品竞争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二、竞争对手分析。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在产品品质、价格、营销手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在新兴的电商渠道上,竞争对手的销售额增长迅速,给我司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三、消费者需求分析。

通过对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质、价格、售后服务和购物体验等方面。

他们希望购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同时也希望在购物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愉快的购物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合理定价,加强售后服务,提升购物体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未来发展规划。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未来发展规划:1. 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2. 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3. 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产品的曝光度和吸引力;4. 加强售后服务,提升购物体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市场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们将按照以上规划,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努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

查新报告申请

查新报告申请

查新报告申请

尊敬的xxx领导:
我是xxx,现就xxxxx申请查新报告。

我是xxx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xxxxx。

在进行我的研究过程中,我需要查阅关于xxxxx的最新研究成果。

因此,我诚恳地向您申请一个查新报告。

在此之前,我已经尝试过各种途径去查阅相关文献,但是由于xxxx等原因,我并未能够成功。

我相信,在您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获取到最新的、最全面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展开我的研究工作。

如果您能够批准我的申请,我将会非常感激。

我会尽快前往图书馆进行查阅,并对所得到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您对我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

谢谢!
此致
敬礼
xxx
2019年xx月xx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查新报告项目名称:古代残留物性质特征及其埋藏学研究委托单位:委托日期:年月曰查新机构:科技查新咨询中心完成日期:二O—O年四月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二O O O年制中国学术期刊网(1994-2010)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0)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1977-2010)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数据库(1998-2010) 万方中国科技成果库(1985-2010) 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1997-2010) 万方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1985-2010)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0)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162.105.139.89/c nipr Web of Scie nee (1990-2010) Web of Proceed ings (1996-2010)Elsevier(1995-2010)Ei Compe ndex Web (1969-2010)INSPEC( 1969-2010)查新使用的检索工具书:关键词:中文英文古代残留物an cie ntresidue淀粉粒starch grain蛋白质protein脂类lipid埋藏学taph onomy检索式:1. (古代残留物or淀粉粒or蛋白质or脂类)and考古2. (ancient residue or starch grain or protein or lipid) and taphonomy第四纪研究25, 224-2274. 题名:北京平谷上宅遗址磨盘磨棒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作者:杨晓燕,郁金城,吕厚远,崔天兴,郭京宁,刁现民,孔昭宸,刘长 江,葛全胜文摘:传统考古学认为,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大量磨盘和磨棒是一种农具 , 用于加工谷物,是农业出现的象征,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 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 cal a BP )出土的一件 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面残留物上提取出的淀粉粒,可分为 9类12种.其中,最多的是来自栎属(Quercus)果实(橡子)的淀粉粒;其 次是来自粟(Setaria italica )的淀粉粒.栎属中包括蒙古栎(Q. mongolicus )、麻栎(Q. acuttssima )和槲树(Q. dentata )的淀粉粒,另 有一定数量的黍(P. miliaceum )和小豆属(Vigna)淀粉粒,其余杂草类及 可能为块茎类的淀粉粒无法鉴定归属.磨盘磨棒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代表了 磨盘磨棒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即这些器物不是只用来加工谷物,更不能作为 农业出现的标志.这些石器被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粒的植物果实或者 块茎.同时磨盘磨棒上的植物组合也反映了 7000年前,北京平原上人类社会的经济方式以采集与农业并重,日常饮食包括了粟、黍、橡子以及一些块 茎类和杂草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当时的气候条件较今温暖湿润。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39, 1266-12735. Title : Starch granules, dental calculus and new perspectives on ancient dietAuthor : Hardy, K., Blakeney, T., Copeland, L., Kirkham, J., Wrangham, R., Colli ns, MAbstract : Recent work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has suggested the possibility of ancient starch granules surviving and adhering to archaeological artefacts. Oftenthis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fer aspects of diet. One additional source for recovery of archaeological starch granules is dental calculus. The presenee of pla nt food debris in den tal calculus is well known but has not bee n not widely inv estigated usingarchaeological material. The extract ion of starch granu les from dental calculusrepresents a direct link to the consumption of starchy food by huma ns or ani mals. Using den tal calculus also sidesteps many other questi ons st in here nt in using starch granu les to recon struct aspects of ancient diet, such as th effects of diage nesis on their morphology; as the starches are trapped in side a con creted matrix they are less likely to alter over time. We used amylase digestio by a starch-specific en zyme to confirm the material as starch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 nee 36, 248-255.ill ie 6. Title : Starch characterizatio n of is chile nsis Stuntz and P.flexuosa DC, and the an alysis of their archaeological rema ins in An dea n South AmericaAuthor: Giovannetti, MA; Lema, VS; Bartoli, CG , et al.Abstract: The fruit (pods) of Prosopis (Fabaceae) are frequently recovered from pre-Hispa nic Arge nti nian archaeological sites, suggesti ng that this genus was of importance in ancient economies in this region. Yet it is only recently thatarchaeobotanistshave begun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research into this genus.Therefore many questi ons rema in to be addressedc oncerning the food value of Prosopis fruit, and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starch from the pods of two species, Prosopis flexuosa and Prosopis chile nsis, for the purposes of describing and classifying their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biometrical Parameters.Pods of both species were gathered from two extremes (no rther n and southern) of the Hualfin Valley, Catamarca, Argentina. Starch abundance is estimated andcompared with that of Zea mays, an econo mically importa nt pla nt with highconcen trati ons of starch.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Prosopis pods contain very low amounts of starch compared to starch-rich edible species. Despite this, the recovery of Prosopis starch grains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assess archaeological tool uses. Prosopis starch grain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variable in shape. Grain size ran ged betwee n 10 and 20 mu m. Granule irregularity and th high birefri ngence un der polarized light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 nt diag no stic feature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size and hilum) of the starch of the same species from both localities. Fin ally, the implicati ons for the role of this pla nt in past societies are discussed.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08.35: 2973-29857. Title : Millet noodles in Late Neolithic China - A remarkable find allows the reconstructio n of the earliest recorded preparatio n of no odlesAuthor: Lu HY, Ya ng XY, Ye ML, et alAbstract: Noodles have been a popular staple foo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fo, at least 2,000 yearsl, although it is debatable whether the Chin ese, the Italia ns o the Arabs inven ted them first. Here we an alyse a prehistoric sample of no odlescontained in a well preserved, sealed earthenwarebowl discovered in the LateNeolithic2 —archaeological site of Lajia in northwesterin China. We identify millet as the source of the abundant seed-husk phytoliths and starch grains present in the vessel. This shows that the con versi on of ground millet flour into doughthat could be repeatedly stretched into long, th in stra nds for the preparati on of boiled no odles was already established in this regi on 4,000 years agoNATURE ,OCT 13 2005 437 (7061): 967-9688. Title : Starch grain evidence for the preceramic dispersals of maize and root cropsin to tropical dry and humid forests of Pan amaAuthor: Dickau, R; Ranere, AJ; Cooke, RGAbstract: The Central American isthmus was a major dispersal route for plant taxhoriginally brought under cultivation in the domestication centers of southern Mexico and northern South Americ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ologies in the archae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cie ncesare provid ing in creas ing amounts of data regarding the timing and nature of these dispersals and the associated transitionto food product ion in various regi ons. One of these methodologies, starch grain analysis, recovers identifiable microfossils of economic plants directly off the stone tools used to process them. We report on new starch grain evidenee from Pan ama dem on strat ing the early spread of three importa nt New World cultige ns: maize (Zea may9, manioc (Manihot esculenta, and arrowroot (Maranta arundinacea). Maize starch recovered from stone tools at a site located in the Pacific lowla nds of cen tral Pan ama con firms previous archaeobota ni cal evide nee for the use of maize there by 78007000 cal BP. Starch evide nee from preceramic sites in the less seas on al, humid prem on ta ne forests of Chiriqupro vin ce, western : Pan ama, shows that maize and root crops were prese nt by 7400 -5600 cal BP, several millennia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documented. Several local starchy resources,including Zamia and Dioscorea spp., were also used. The data from both regi ons suggest that crop dispersals took place via diffusi on or excha nge of plant germplasm rather than movement of human populations practicing agricultur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FEB 27 2007,3651-36569. Title : Starch grains reveal early root crop horticulture in the Panamanian tropicaforestAuthor: Piperno, D.R., Ra nere, A.J., Holst, I., Han sell, PAbstract: Native American populations are known to have cultivated a large nu mber of pla nts and domesticated them for their starch-rich un dergro und orga ns.Suggestions that the likely source of many of these crops, the tropical forest, was an early and in flue ntial centre of pla nt husba ndry have long bee n con troversial because the orga nic rema ins of roots and tubers are poorly preserved in archaeological sedime nts from the humid tropics. Here we report the occurre nee of starch grains identifiable as manioc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yams (Dioscorea sp.) and arrowroot (Mara nta arundin acea L.) on assemblages of pla nt milling stones from preceramic horizons at the Aguadulce Shelter, Panama, dated betwee n 7,000 and 5,000 years before prese nt (BP). The artefacts also contain maize starch (Zea mays L.), indicating that early horticultural systems in this regi on were mixtures of root and seed crops. The data provide the earliest direct evidence for root crop cultivation in the Americas, and support an ancient and in depe ndent emerge nce of pla nt domesticati on in the lowla nd Neotropical forest.Nature 407, 894-89710. Title : Processing of wild cereal grains in the Upper Palaeolithic revealed by starcgrain an alysisAuthor:Piper no, D.R., Weiss, E., Holst, I., Nadel, DAbstract: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and wheat (Triticum monococcum L. and Triticum turgidum L.) were among the principal 'founder crops' of southwest Asian agriculture. Two issues that were central to the cultural transition from foragi ng to food product ion are poorly un derstood. They are the dates at which huma n groups bega n to rout in ely exploit wild varieties of wheat and barley, and whe n foragers first utilized tech no logies to pound and grind the hard, fibrous seeds of these and other plants to turn them into easily digestible foodstuffs. Here we report the earliest direct evidenee for human processing of grass seeds, including barley and possibly wheat, in the form of starch grains recovered from a ground stone artefact from the Upper Palaeolithic site of Ohalo II in Israel. Associated evidence for an oven-like hearth was also found at this site, suggestir that dough made from grain flour was baked. Our data indicate that routine process ing of a selected group of wild cereals, comb ined with effective methods of cooking ground seeds, were practiced at least 12,000 years before their domesticati on in southwest Asia.Nature 430, 670-67311. Title : Mixed results of seven methods for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applied to onevessel with the residue of a known foodstuffAuthor: H. Barnard , S.H. Ambrose , D.E. Beehr et al.Abstract: Several methods of archaeological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were appliedof to a sin gle un glazed and un seas oned ceramic vessel that had absorbedresidues heated camel milk. Sections of the wall of this vessel were sent to eleven archaeological laboratories. Seve n reported their results before the ide ntity of the residue was revealed, during the 70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America n Archaeology. Methods in cluded stable carb on and n itroge n isotope rati an alysis, protein an alysis and lipid an alysis. These laboratory tech niq ues providebio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residue in a ceramic matrix, the archaeological interpretati on of which can be rather difficult. The exact source of the residue was not identified by any laboratory, but it is evident that residue analysis can providevaluable in formatio n, especially whe n comb ined with additi onal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data. We therefore support a close cooperati on of those worki ng in this field to develop it to its full pote ntial.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 nce 34 (2007) 28-3712. Title : The Removal of Protein from Mi neral Surfaces:lmplicati ons for Residue Analysis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Author: Oliver E. Craig , Matthew J. Colli nsAbstract: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great interest and controversy concerning the detect ion of protei ns in archaeological residues,very few studies have con sider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methods. Using well-defined control materials,thisstudy compares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a number of different extractionreagents. Immunological and spectrophotometricassaysare used to assess theamount of protein removed by each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effectivenessisreported with referenee to previous work. None of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methods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atrem oving the protein from the mi neral surface. We con clude that prote ins are very stro ngly bound to the surfaceprobabl via short-ra nge bon ds. Although this may be en couragi ng for the Ion g-term preservati on of protei ns in thisc on text, extract ion methods will have to be re-evaluated in order toachieve efficie nt recovery.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 nee 29, 107—1082.13. Title : The use of an improved pRIA techniqu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residuesAuthor: Joshua D. Reuther , Jerold M. Lowenstein , S. Craig Gerlach , DardenHood ,Gary Scheue nstuhl , Douglas H. UbelakerAbstract:Blood and protein residue identification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has bee n a con troversial subject for the last 20 year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use ol an improved protein radioimmunoassay (pRIA) technique in identifying proteinresidues. Results from the bli nd testi ng of the orig in ala nd improved pRIA tech niq ues in ide ntify ing bloodsta ins on experime ntal lithic artifacts are described and compared. We argue that the improved pRIA tech nique is highly sen sitive anaccurate for identifying protein residues to genus, and thus has excellent applicati ons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ee 33 531-537.14. Title : Dairying in antiquity. III. Evidence from absorbed lipid residues dating to theBritish NeolithicAuthor: M.S. Copley, R. Berstan, A.J. Mukherjee, S.N. Dudd, V. Straker,S. Payne, R.P. EvershedAbstract: Absorbed lipid residue an alysis has previously dem on strated that dairy ing was a major comp onent of ani mal husba ndry in Brita in duri ng both the Iron Age and Bronze Age. As a continuation of this research into the antiquity of dairy ing, the in cide nce of dairy fats associated with pottery vessels from six Neolithic sites from Southern Britain is presented herein. A total of 438 potsherds from Win dmill Hill, Abingdon Causewayed En closure, Hambled on Hill, Eton Rowing Lake, Runny mede Bridge and Yarnton Floodpla in were submitted for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To date, this constitute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herds inv estigated from one particular archaeological period. The compo un d-specific stable carb on isotope values of the major fatty acid comp onents in ani mal fats, namely C16:0 and C18:0, enable absorbed lipids in pottery vessels to be classifie to commodity group, i.e.ruminant adipose, dairy and non-ruminant adipose fats can be disti nguished. The lipid extracts were relatively well preserved, and dairy fats were observed inapproximately 25% of all of the sherds, dem on strat ing that milk was a valuedcommodity in the British Neolithic.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at dairy ing was anestablished comp on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that reached Britain in the 5th Millennium BC.Journal Scie nce 32 523-46.15. Title : Dairying in antiquity. II. Evidenee from absorbedlipid residues dating to theBritish Bronze AgeAuthor: M.S. Copley, R. Berstan, V. Straker, S. Payne, R.P. EvershedAbstract: Molecular and isotopic analyses were undertaken of absorbed lipidresidues from 256 pottery vessels obta ined from four souther n British Bronze Age sites (Potterne, Brean Down, Black Patch and Trethellan Farm). The resultsconfirm that not only were ancient Britons utilising dairy products during this period, but also that they were processed in pottery vessels on a large scale. Thk has bee n dem on strated through the determ in ati on of the compo un d-specific stab carb on isotope values of the prin cipal fatty acids found in ani mal fats (C16:0 and C18:0) that allows ruminant dairy and ruminant/non-ruminant adipose fats to be distinguished. The proporti on of sherds yield ing degraded dairy fats at each of th sites is variable, with the highest occurrence being from Potterne, and the lowest occurre nce being from Black Patch. The faunal rema ins, and vessel characteristi( (e.g. rim diameter and vessel type) are compared with the organic residue analyses, and intra-site variability is investigated at Trethellan Farm.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 nce 32 (2005) 50552116. Title : Dairying in antiquity. I. Evidence from absorbed lipid residues dating to theBritish Iron AgeAuthor: M.S. Copley, R. Berstan, S.N. Dudd, V. Straker, S. Payne, R.P. Evershe Abstract: The evidence for dairying in antiquity has, until recently, primarily been restricte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herd structur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aunal rema ins. Using this method alone cannot provide defi nitive evide nce for the prese nce of dairy herds,due to differe nces in the recovery of ani mal bones at site and the many different farming strategies that can affect herd structures (e.g. dairy ing, meatproducti on, tract ion etc.). Absorbed lipid residues have bee n extracted from 237 pottery vessels from the British Iron Age sites of Maiden Castle, Dan ebury Hillfort, Yarnt on Cresswell Field and Sta nwick. The compo un d-specific stable carb on isotope (d13C values) of the prin cipal fatty acid: found in animal fats (C16:0 and C18:0) have allowed the direct detect ion of dairy fats,thus provid ing evide nce that dairy ing was an importa nt comp onent of farming practices in the British Iron Age.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assessments of the faunal remains at each of the site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ssels (e.g. type, form, use wear and rim diameter) and lip residue discussed.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 nce 32 (2005) 485503.六、查新结论经对检出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对比,结论如下:文献1和文献11为综述,介绍可用于考古研究领域的不同古代残留物分析方法及可行性讨论;文献2-10为对淀粉粒的研究,其中文献2和文献5为研究综述,文献3和文献6对淀粉粒的形态学展开研究,文献4和文献7-10探讨了古代淀粉粒残留物分析方法在中国及中美洲地区考古遗址研究中的应用;文献12-13探讨了蛋白质残留物残留机制及提取方法;文献14-16介绍了脂类及有机小分子残留物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本项目主要对与古代残留物研究相关的现代样本中所包含的残留物分子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建立相关数据库,并探讨实验室条件下对古代残留物分子的残留机制及其埋藏学条件,目前所检文献中尚未见有与本项目研究内容一致的文献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