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
累推想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叙述顺序,感受和
积累语言。
(3)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或是人生启示。
2、教材分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
文中的一篇。第二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是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品读重
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
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好教材课文作为引子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而此课文是林海音在小说《城南旧事》
的一篇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语言,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
样与爸爸谈论关于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怎样想为骆驼修剪不整齐的毛,怎样好奇
得去问妈妈夏天骆驼的行踪等童年中琐碎的小事。这些淡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
童年生活的魂牵梦萦,对已经远去的童年生活的依依留恋。
3、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
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
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在此课文的教学,运用了抓重点句段的教学,达到学生
领悟与运用训练目的。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读,多写。因此我利用课文中重点
句段,通过多形式的品读,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种习作的
技能,从而会运用在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另外,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创设一种天
真无邪的诗意童年世界,让孩子在作者的诗意语言中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通过品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
一、揭题——想象画面
活动一:1、(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谁来读读课题?
你发现这课题跟我们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2、再指名读课题,读着课题,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3、我们一起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齐读课题)
朗读课文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初读——感知画面
活动二:1、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些画面和场景呢?
让我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正音。(重点:“嚼”的两种读
音,“卸”的字形)
整体把握文章结
构
环节三合作学习相互质疑三、合作学习——互相质疑
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几个场景.
2、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拥有怎样的童年?
四、小结,完成作业
1、课堂作业第三题
2、生字抄写本
组织学生相互补
充、讨论。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一
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回忆课文主要内
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
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
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
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
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
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
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
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
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注:小作
者为什么这样?)
(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整体把握文章结
构
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
(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大鼻孔里(),白沫子()。我(),()。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②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