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1)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独特描写,引导学生了解骆驼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作者通过骆驼队展现出的童年记忆和对成长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骆驼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理解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培养珍惜过去、感悟生活的态度。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全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3 教学步骤2.3.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3.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3.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第三章:骆驼队特点和生活习性探讨3.1 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骆驼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
3.2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资料查询法,让学生观察骆驼的特点,查阅相关资料。
3.3 教学步骤3.3.1 学生观察骆驼的图片,了解骆驼的特点。
3.3.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
3.3.3 教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所学知识。
第四章:感悟童年的成长4.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悟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成长的思考。
4.2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体验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
4.3 教学步骤4.3.1 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4.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5.1 教学内容5.2 教学方法5.3 教学步骤5.3.2 教师介绍与骆驼队相关的拓展知识。
5.3.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5.3.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林海音及其背景。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能够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特殊情感。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经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北方的生活经历。
课文以骆驼队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和对家乡的眷恋。
2.2 课文主题探讨童年记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引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认同。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课文中对童年记忆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3.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特殊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讨论互动: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情感。
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和创意思考。
单元测试:设计相关的测试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讨论、与同学合作。
写作练习:内容充实、表达清晰、结构合理、创意思考。
单元测试:正确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记忆准确。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小说原文和相关评论文章。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范文(通用9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篇1一、立足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源自学生、复归于学生。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可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五岁孩子的视角看故乡的景物,感受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上述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考虑的。
《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作者林海音回忆了五岁时在北平故里的几个生活片段,抒发了对童年一去不返的怅惘(“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更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如果仅从成人的角度去看作者回忆的人和事,会觉得琐碎而细微,但是当唤起学生童年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从五岁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些事、这些人时,平凡的生活小事会让他们觉得新鲜而有趣,从而对林海音笔下的故乡、童年产生贴己的感受,由此我确定了“目标1”。
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用词极其凝炼,比如文中的一个“呆”字,精准而形象地表现了小英子看得投入,教学时应当围绕这个内容展开;又比如文章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营造了怀旧的氛围,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加以体会。
由此我确定了“目标2”。
二、观照整体确定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先从宏观角度去考量。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8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业篇一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自由畅读,步入童年篇二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⑴看骆驼咀嚼。
⑴看骆驼脱皮毛。
⑴关于铃铛的遐想。
⑴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教学难点:篇三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篇四教材简析: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是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1.学习本字生字词,注意嚼字的不同读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毡、卸、咀3个生字,会写寞、漠、袄等9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描写了童年的哪几个片段。
3、重点品味学骆驼咀嚼这个片段。
一、导入课题,想象画面1、课件出示《城南旧事》的书名与封面,然后在书旁慢慢出现林海音的照片与简介:林海音,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小名英子。
五岁随父母亲从中国台湾来到北京,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
学生默读。
师:25年后林海音全家离开北京又去了中国台湾,但她是多么怀念童年在北京城南度过的时光啊!她把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就叫《城南旧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场景和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珍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场景和情节。
(2)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童年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与动物相关的趣事。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所学生词和短语。
4. 讨论和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节。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写作练习:(1)教师出示一个与童年相关的写作话题。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用所学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程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了解骆驼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协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骆驼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课文讨论: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骆驼队的故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骆驼队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骆驼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直观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骆驼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与他人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关于骆驼队的故事。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2. 图片、视频资料:准备与骆驼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骆驼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巩固生字词。
4. 故事创作素材:准备一些关于骆驼队的故事创作素材,供学生创作时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骆驼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骆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丰富课堂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难点知识。
3.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看到他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我很欣慰。但在实践活动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新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时,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不够自信。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的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表达。
此外,关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认为今天在讲解情感表达这个难点时,举例还不够丰富,导致部分学生可能仍然觉得难以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选取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片段。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体会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还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文字充满情感和生命力。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上存在一些差异。有的孩子能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的怀念,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优秀5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篇一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③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②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看骆驼脱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阅读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带领学生领略童年时光的美好,感悟成长的过程。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倾听,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1.3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
1.4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感受作品描绘的童年时光。
讨论作品中的美好瞬间,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课程内容介绍作者林海音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解析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创作背景。
2.2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讲解法:详细解析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第三章:作品赏析3.1 课程内容分析《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精彩片段,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探讨作品中童年的美好时光,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3.2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感悟作品魅力。
互动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3.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章:讨论与分享4.1 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中的童年时光的感悟。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感受成长的过程。
4.2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思维。
示范法:邀请学生上台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倾听,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通过讨论,让学生感悟成长的过程,懂得珍惜当下。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价值。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品词析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感受作者对童年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2.课件或黑板3.纸质材料(用于学生写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童年趣事呢?2.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3.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问: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3.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美,提问: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五)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同学们以“我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关于童年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作业1.收集关于童年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品词析句、写作训练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本节课在时间把握上还需加强,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和故事背景。
2. 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故事中的骆驼队景象。
3.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开头部分,并讨论故事的主要人物。
第二章:主要人物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2. 探讨人物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关于主要人物的描述。
2. 让学生分组讨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过程。
3. 每组选择一位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2. 探讨故事情节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3. 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情节的发展和转折。
第四章:象征意义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中出现的象征元素和其意义。
2. 探讨象征元素对故事主题的贡献。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出现的象征元素。
2. 让学生分组讨论象征元素的意义和作用。
3. 每组选择一个象征元素,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2. 探讨故事对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5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精品5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
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资料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
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透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学习这篇课文,要把握课文主要资料,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懂得珍惜童年、珍惜时光;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设计理念本文为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结构,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习得文章写作方法带给了很好的典范。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资料,营造情感基调;透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曾有过的奇思、妙想,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完美。
[由整理]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述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有兴趣的同学能够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点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透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歌曲《送别》简单制作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营造氛围1.时光悄悄流逝,留下许多完美的回忆,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搞笑的事呢?(《送别》的音乐轻轻响起)[深情的音乐在教室里缓缓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思。
教师细腻真挚的语言,一石激起千层浪。
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文教案模板

冬阳童年骆驼队语文教案优秀模板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骆驼的特点和魅力。
2.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骆驼的基本特点,如它们的体型、生活习性等。
2. 引导学生观察骆驼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骆驼有直观的认识。
教学方法:1. 使用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活动:1. 展示骆驼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骆驼的特点。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的生活习性。
3.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主旨。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场景等。
2. 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方法:1.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创作和表达,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冬阳童年骆驼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事件。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骆驼队的喜爱。
体会小说中表现的家庭亲情、友情和成长过程中的苦与乐。
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关爱身边的人。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现代作家林海音所写的一篇童年回忆录。
作品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骆驼队的相识,展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文章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唤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
2.2 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体验成长的苦与乐。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3.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共同探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分析其中的启示。
3.3 探究学习法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
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学生分享对童年的回忆,引出课题。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主人公的成长过程。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4 探究学习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课内外阅读,拓展视野。
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必做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练习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3个,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贪图语文的特点。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视频文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唤起学生读书的欲望1、导入,走进童年的记忆:师:在你们的记忆当中,小时候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生答,老师做恰当的评价。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座房子,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
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一样。
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南度过的。
后来又去了台湾,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作《城南旧事》。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先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解题激趣: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做恰当的评价及引导。
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
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女士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响着悦耳的铜铃声。
这一幅画面成为作者关于童年生活的最为清晰的记忆,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的心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的、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及叙述顺序,感受和积累语言。
(3)初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或是人生启示。
2、教材分析《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
第二单元的主要训练重点是通过读书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利用好教材课文作为引子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而此课文是林海音在小说《城南旧事》的一篇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语言,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与爸爸谈论关于骆驼脖子上的铃铛,怎样想为骆驼修剪不整齐的毛,怎样好奇得去问妈妈夏天骆驼的行踪等童年中琐碎的小事。
这些淡淡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魂牵梦萦,对已经远去的童年生活的依依留恋。
3、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已经能基本把握。
但对抓住重点的语句领会文章中深刻的含义还有待提高。
对于课文的一些表达方式有所了解,但并不太熟悉,也不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上。
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语文的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在此课文的教学,运用了抓重点句段的教学,达到学生领悟与运用训练目的。
尽可能地做到精讲,多读,多写。
因此我利用课文中重点句段,通过多形式的品读,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种习作的技能,从而会运用在自己的实际写作中。
另外,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创设一种天真无邪的诗意童年世界,让孩子在作者的诗意语言中体会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通过品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揭题——想象画面活动一:1、(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谁来读读课题?你发现这课题跟我们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2、再指名读课题,读着课题,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3、我们一起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
(齐读课题)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初读——感知画面活动二:1、课文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些画面和场景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正音。
(重点:“嚼”的两种读音,“卸”的字形)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环节三合作学习相互质疑三、合作学习——互相质疑1、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骆驼队”回忆了哪几个场景.2、读了课文,你认为作者拥有怎样的童年?四、小结,完成作业1、课堂作业第三题2、生字抄写本组织学生相互补充、讨论。
(评价目标二)环节一复习导入第二课时一、导读——回顾画面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
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
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评价目标一)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批注——感悟画面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
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
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
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学咀嚼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整体把握文章结构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2)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那样(),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大鼻孔里(),白沫子()。
我(),()。
谈驼铃(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②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想剪骆毛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
(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环节三合作学习情感感悟三、悟情——留恋画面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
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想: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
引导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引读)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引读)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点评: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出示书图片)3.品悟最后一段(1)齐读——教师范读(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指名读2人)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3)齐读总结: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组织学生相互补充、讨论。
(评价目标二)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