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走进秋天”单元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秋天”单元第五模块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一、单元导读

现在正是金秋时节,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缤纷的色彩,听见了她美妙的声音,分享了她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发现她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二、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三、教学目标:

1、会写“促、深”等34个生字,掌握左窄右宽的字“抖”,左宽右窄“邮”,半包围“扇”,上下结构“梨”的比例特点和结构关系和关键笔画和非关键笔画的关系,能够规范书写;会认“精心、希望”等29个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背诵优美的段落。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流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背诵优美的段落。

2、概括文章的大意。

3、学习抓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4、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想象并能够正确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根据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5、通过秋天的声音、颜色,感受秋天的美,体会秋天的美好感情。

第一课时秋韵如诗

教学内容:

《留住秋天》《秋姑姑》《秋天.秋天》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感受秋天的美好。

3.运用默读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三单元课文,知道单元主题是(),想想每篇课文让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这几篇文章作者共用()方法写的。这节课我们再读几篇写秋天美丽的文章,继续体会作者对秋天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新授

2. 归纳总结:都是写秋天的美丽,却是从不同角度。

3.自读归类:

写事:《柿园》《秋趣》、

写景:《金黄的叶子》《秋日里遐想无限》

4.交流感悟

哪一个段落,哪一句话让你感触最深,请你与大家分享一下。

(结合具体段落谈感悟,谈谈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的。)

三、延伸拓展

1.填诗:秋天是……

例:秋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

秋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渡:不同的作家,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秋天有着不同的感悟,他们想要表达的感情不同,所以会结合不同的事物、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写秋天。

那么你所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说到秋天,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幅画面是什么?

第三课时斑斓秋色

教学内容:

《秋雨》《三峡之秋》《菊》《秋色如画》《枫叶如丹》《风沙中的小野菊》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美丽。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主题回顾

三、学习《风沙中的小野菊》

1. 作者写了小野菊的哪些特点。教给学生新的表达方法:抓住事物的最突出的特征来概括

2. 学生阅读,汇报。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1)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总结学法

4.按照这种方法学习后面四篇文章。汇报交流。

秋天真美丽?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第四课时倾听秋雨

教学内容:

《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树》《三片红色的落叶》

教学目标:

1. 根据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初步领悟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 积累好词佳句,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就马上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二、依法读《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团泊洼的秋天》《秋天的枫树》《三片红色的落叶》

1.默读课文《秋天的歌》,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 熟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了。美美的读一读优美的段落。

教学反思:

孩子们的阅读速度逐步提高,学会了找好词,好句,批画感悟的学习方法,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