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在现代班集体建设结题报告
中学德育中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德育中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研究结题报告河北昌黎汇文二中周洪良一、课题的提出1、目前,全国上下提倡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创建和谐班级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不断进步。
因此,研究并构建和谐班集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2、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校和谐发展的需要。
和谐的社会少不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离不开和谐的班级。
研究并建立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更科学更有效的构建和谐班级办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将关系到学生成长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3、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是班级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在认知能力、道德风貌和精神力量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必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将来进入不了理想的学校,对他们一生却很重要。
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述评:(1)理论研究基础较差是我国和谐班级体的基本情况,目前尚无完整的文献和资料反映。
(2)现状:①在各种学术刊物上以“和谐班集体建设”为题或与之相关的文章日渐增多。
②有关和谐班集体建设的网络文章数目庞大③和谐班集体建设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中得到推广。
④和谐班集体建设研究在不同的教育视野中得到推广。
⑤和谐班集体建设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3)对和谐班级体建设职能的认识。
①充分意识到了班主任在和谐班级体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②在提出对和谐班集体进行整体设计的同时,又认识到了在具体操作中选择突破口的重要意义。
③注意将构建和谐班级体与班级的育人目标相结合。
(4)当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课题的界定和理论依据(一)课题的界定和谐班集体,是班集体建设的最高层次。
其表现特点为——核心、骨干力量得到扩大,绝大多数同学都成了集体的主人和积极分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更多地在年级和学校发挥集体影响;优良班风得到巩固,形成传统;班级心理气氛十分和谐稳定,极少出现不良性偶发事件;各方面的成绩优良,成为学校各班学习、追赶的榜样;集体成员充满了自豪感。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立项号课题名称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研组数学组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基于我国目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落后的反思长期以来,学校文化大多以学校层面的统一部署、统一干预为主,很少触及班级个体和学生个性,因此往往产生“绝对统一”、“整体划一”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课程文化,以这种文化为载体的德育明显缺少针对性、主体性,也不能保证可持续性,更谈不上有特色。
这类“千班一面”的班级文化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使教育工作有效性大打折扣。
基于此,我校力求通过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探索一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二)基于本校办学理念下的特色班级文化追求我校确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文化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管理、班级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并深刻认识到学校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优秀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
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所以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建设特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成为了我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改革发展的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分析我国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
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左右,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了微观层面,于是,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广泛开展。
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年)中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
倡导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祛除社会文化中不利影响,还要重视潜在课程的影响,坚持尊重学生的观点。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
《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总结报告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为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向“精致课堂”这一高远目标迈进。
基于学校发展现阶段特征,优化班级建设是提升教育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我们申请的市级课题《小学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自2018年9月开题至今,已走过了将近一年的历程。
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很多努力,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现就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情况本课题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类型的本质内容,以及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构建新型的个性化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一种充满教育力的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生成长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实施本课题的研究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达到预定效果。
自开题以来,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圆满完成了对该课题的选题——课题论证——成员组建——方案制定——课题申报——批准立项等一系列工作,于2018年9月正式开题。
(二)、第二阶段的研究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2018年10月我们正式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实验前期,我们采取了“总结经验,分层实施,及时交流,定期跟踪”的策略,就“如何建设班级特色文化?”展开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通过相互切磋、互动交流,各学段组和个人都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制定了详实的《研究行动计划》,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11月我们围绕“学校各班级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问题指导全校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提出解决方案,并再次明确研究目标。
”正式进入了本课题的实质性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二、研究反思我们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受益匪浅,课题的研究本身就是对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一次全新的挑战,深入课题研究的同时,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凸显了我校的特色,收到了一些效果。
班级小组建设与管理实践的研究结题报告
南街高中李政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新课标方案的实施,对学生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自主管理的能力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而我们普通高中的现状是:一、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90 后、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导致学生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较差;二、对于县城高中来说,很多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关爱和管教,性格上较孤僻,行为习惯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差;三、农村高中班额较大,班主任的精力有限,这种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及时转变教育管理观念,认清形势,以人为本,寻求科学管理的方法。
现在很多高中都在实践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在高效课堂的作用不容置疑,如何把小组建设融入到日常班级管理中,是基层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小组建设对班级的管理”是指一种在自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
它属于自主教育研究的范畴。
“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构建起“学生自主发展”与“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的理论及操作规程,形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从而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培育人格完善、思维广博、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中生。
一个班集体有若干个小组组成,小组是班级里的最基层组织,是落实学习、纪律、卫生等工作的最基层的单位,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只要各个小组充满活力,这个班集体自然就会有勃勃生机。
“班级小组建设与管理实践的研究”课题,主旨想从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出发,把学生自主班级管理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把班组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尝试制定管理班级计划,尝试独立开展班组活动,完成班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班级团队建设开展情况汇报
班级团队建设开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某某某,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我们班级团队建设开展情况。
首先,我要说的是我们班级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班级开展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包括团队合作游戏、团队拓展训练、团队合作项目等。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团队任务。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其次,我们班级团队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个别同学在团队活动中表现得较为消极,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导致团队整体效果不佳。
其次,团队建设活动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有待加强,需要更多的长期计划和持续的跟进。
最后,团队建设活动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更多的定期评估和改进机制,以便更好地推动团队建设工作的开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个别同学的团队意识培养,通过个别辅导、激励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二是制定更为系统和长期的团队建设计划,包括团队建设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确保团队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三是建立团队建设活动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团队建设活动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的来说,我们班级团队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们将继续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团队建设工作,确保团队建设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谢谢大家的聆听!。
【德育小课题】《特色班级建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特色班级建设的研究――德育课题结题报告《特色班级建设的研究》该课题于2018年9月正式举行开题仪式,通过专家组论证后正式启动。
前期由各班班主任调查摸底、搜集资料;课题组制订具体的研究方案;后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展开具体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各种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并及时总结成果。
课题应于2019年6月结题。
如今对照开题报告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
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㈠时代的要求: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学生的发展与班集体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面对课程改革等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不断组织更新班级管理的理念,使之更加符合新形式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新课程中,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焕发生命光彩的互动过程;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他的思想道德面貌,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对教育的信念与追求,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认同与取舍等,无不渗透在他对班级管理之中。
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
班主任必须转变陈旧的育人观,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渗透到每一位班主任的思想和行动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会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不断自省、内省,追求较高境界的人格品质,为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育人观,构建师生和谐的班级氛围。
这样,我们才能号准时代的脉搏,着眼未来,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㈡心理特点的需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性,反映出中学初期(少年期)和中学后期(青年初期)过渡状态的两种不同特点。
前一时期,即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后一时期,即青年初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是独立的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2024年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____年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一、总结回顾____年是我们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关键一年,全班同学以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班级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1.组织协作良好:全班同学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各项任务得到了很好的组织和协作。
2.团队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团队建设活动,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得到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识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学习和生活团队。
3.文化氛围浓厚:班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4.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班级的学风和校风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5.班级管理有效:班主任和班委成员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班级管理得到有效的展开。
6.困难学生的关爱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及时关注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帮助。
二、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1.沟通交流不畅:在一些班级活动中,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顺畅,需要进一步加强。
2.个别同学的参与度较低:虽然大家都非常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但还是存在个别同学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全体同学的参与度。
3.班级纪律亟待加强:学习班级纪律还不够严格,时常出现违纪行为,需要引起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上述问题和总结,我们提出了以下的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同学们的艺术兴趣,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2.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形成更加团结的集体。
3.提高班级纪律:加强班级纪律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们自觉遵守纪律,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4.激发学习兴趣:组织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5.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反馈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的情况,共同为同学们的成长和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2篇)
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时光飞逝,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学期中,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班集体建设工作。
在这次班集体建设中,在班主任工作中多体现关爱、让学生多体验成功,善引导、多激励,让学生在和谐、充满爱的班集体中快乐成长。
回顾这一学期的班集体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搞好班级形象设计,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整体,应该要团结一致,共同进步。
班级目标,就是每个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
每个学生都应把它视为自己行动的,在实现班级目标的奋斗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制定班规,班规是每个同学必须遵守的,每个同学都要学会自我约束,使班级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全员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学习等方面得到锻炼,增强班级责任感和义务感。
班级目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
有了目标,集体才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显得更具活力。
二、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造就人。
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布置好现有教室环境,不仅仅使学生身心愉悦,更能形成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
我觉得教室布置应简洁大方、彰显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期间,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前门右侧墙上是我们班级公约,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小报。
2.班级墙的中间是名人名言,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还有好书推荐,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3.在后面的书柜上有图书角,每天班级里的报纸。
图书角的边上是植物区,摆放了两盆吊兰,同学们平时精心呵护,常常浇水。
4.后面的墙报上是学生的作品,把好的学生优秀作品向班级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分享。
学期也接近了尾声。
此时静静地回忆这这一学期的生活,颇感欣慰。
五个月来,我们一路走来,踩的是踏实的脚步,踩的是平凡的脚步,收获的是成功,收获的是喜悦。
第二学期优秀班集体工作总结我班被评为20nn-20nn学年第一学期"优秀班集体",面对荣誉,我们并未停步。
新学期开始,我们采取了更为有效地管理措施,务求在班风班貌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林小平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现代班级管理在设计中需要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
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
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当今的小学班级管理亟需班级管理者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
如今我校的班级管理现状是: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一般,教师工作方法的简单化,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应试教育”的枷锁,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
分析目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班级精细化管理理论体系,探索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探索在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
让学生在班级精细化管理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学生、班级的自我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
根据以上理论,我选择了“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研究”这一课题。
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
体现了教育的服务性、实践性和教育的创新性,就是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通过爱心、细心、放心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
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所谓“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服务人、发展人。
班级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学班级管理的必然要求。
学校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总结报告
学校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xxx”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及机制的研究》这一总课题的子课题。
从xxx 年x月至今已满x年时间,在这x年时间里,我们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严格程序,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现就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请总课题组、专家审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大力开展日常校园文化活动。
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建设好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性文化氛围,形成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学校个性,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中的基础教育管理者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唯恐文化建设影响升学率,影响教学质量。
使我们的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千篇一律,严重禁锢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标准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而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探索班级文建设的途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织部分,必须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完善、人格养成、精神境界提升出发,下大气力抓好。
因此,培养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既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对推动现实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学校教育,已经由过去的外显的行政途径,走上了内涵的文化驱动的途径。
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至关重要。
它是学校及班级现代性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育人的首要途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僵化,沟通的困难使得教育缺乏人性关怀,从而出现了班风学风的严重滑坡。
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
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1.引言1.1 概述概述:班集体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和谐关系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总结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班集体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班集体建设的概述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分别阐述班集体建设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对每个要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及对各项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整个结构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目的班集体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总结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促进班级建设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各级学校和班主任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建设的工作,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班集体建设方面的工作总结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班级文化的培育和传承。
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精神支柱和团结力量,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和信奉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班级注重培养学生的爱集体、爱班级的情感,倡导班级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氛围。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班会文艺节目、主题读书活动等,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同时,我们也通过正能量的口号、班训的制定和宣传,倡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这些努力为班级文化的培育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会详细分析和总结近期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和不足,为未来的工作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和安排。
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
班集体建设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班级集体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全面提高班级凝聚力、团结力和凝心聚力,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班级共同责任感和团队意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本次班集体建设工作,我作为班级班主任,负责策划计划、组织实施,并对此做出总结。
二、工作计划本次班集体建设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调查研究:了解班级成员的需求和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确定工作方向。
2.策划活动: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适合班级成员的活动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和安排。
3.组织实施:与班级干部团队合作,协调各项活动的具体细节,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总结评估:对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集体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三、工作过程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我了解到班级成员对于班集体建设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氛围,促进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班级共同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这些反馈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策划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包括班级团建活动、学习小组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在策划过程中,我积极与班级干部团队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不断完善方案。
最终确定了一套既符合班级特点,又能够满足班级成员需求的活动计划。
3.组织实施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与班级干部团队一起进行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安排。
我们确定了各个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流程,并负责协调各项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与成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4.总结评估活动结束后,我组织了班级成员进行了一次总结评估会议。
通过会议,大家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和建议,并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从评估中,我深刻认识到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改进之处,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便为下一步的班集体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四、工作成效通过本次班集体建设工作,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成果——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成果——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成果——七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2023年。
自从担任七年级班主任以来,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努力,我的班级在各方面得到了不少进步和成果。
今天,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年来的工作,回顾班级建设的探索与成果。
首先,我感到自豪的是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在我的带领下,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各种班级活动和课堂教学,不断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我们还利用社交软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们及时汇报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家长对班级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促进了合作与沟通。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策划了一系列班级活动,比如运动会、联欢会、文化节等,丰富了同学们的生活,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氛围越来越向着和谐、积极的方向发展。
其次,我们在教学方面也保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在我管理下,我们班实行的是全员关注教学质量,共建共享课堂。
我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有老师回答,也有同学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课前我会带着同学们进行思考,课堂中我则会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带领大家一道探寻答案。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也让他们在互相之间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发现和启发。
同时,我们还大力开展课外拓展活动,比如课外读书会、文化活动、讲座等等,不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而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让许多同学在各项考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除此之外,我们班还注重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
我们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不同之处。
我们班有的同学喜欢绘画、音乐,有的则喜欢体育运动。
我们班每周会安排不同的特长课程,让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
同时,我也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现和展示自己的潜力。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同学们更加自信,也让班级整体更加鲜明和有活力。
回顾七年级这几年,我的工作也有过许多失误和不足。
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
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在当今世界,创新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的关键力量。
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而在学校中,班级作为学生进行集体学习和合作的重要环境,也十分重视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的培养。
本文将着重探讨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
一、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学术研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术研究,学生可以拓展知识面,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学术研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案例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是集体合作和个人努力的结晶。
例如某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项关于环保的实地调查和研究。
他们走访了当地居民,了解排放废弃物的情况,研究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可行性。
通过搜集数据、分析和讨论,他们形成了一份有关环保措施的详细报告,并呈交给有关部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另外,某班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创新性的科技研究。
他们团队合作,共同解决了一个社会难题,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能有效减少家庭能源消耗的智能设备。
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他们最终研发出一种具有较高效能的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为该班赢得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奖。
三、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创新能力,优秀班集体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
首先,建立良好的指导机制。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创新团队,为学生提供科研指导和资源支持,指导学生从选题到实施的整个过程。
其次,鼓励创新尝试。
学校可以举办科技展示活动、学术论坛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术研究成果的机会。
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
最后,加强师生互动。
优秀班集体需要与专业教师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专业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支持。
总结优秀班集体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成果是在良好学术创新氛围下培养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小学和谐班集体构建策略的研究》课题年度总结
《小学和谐班集体构建策略的研究》课题年度总结自从《小学和谐班集体构建策略的研究》被批准为徐州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以来,得到了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论证、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修整课题方案,充分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题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努力地做好课题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结合一年来研究工作,具体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1、对课题进行完善召集课题组的成员,并请来学校的领导,参与开题活动。
本课题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小学和谐班集体的研究,师生能以平等、民主、信任、关怀的原则相处,同学之间有团结的精神,能更友好的相处。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使教师从科学的观点了解班级的现状,从而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去管理班级。
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将子课题的内容具体化,使各个成员明确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及应取得的成果。
这样将研究的内容与每天的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对遇到的困难用理论来指导。
2、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班级管理,尽管和—般的行政管理的对象不同、目的不同,但和行政管理相同的是,它们存在的价值都是发挥集体的优势,提高组织的效益,实现单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从目前情况看,小学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缺乏科学的模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同学之间缺乏团结互助的精神,班集体的建设并非如人意,这还有待于班主任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为了更好地做好课题的研究,总结出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本年度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的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变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提升认识,推进课题的开展。
主要学习了《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班主任工作艺术》、《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魏书生教育文选》等,分别采用了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一、课题基本情况(一)研究的背景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
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中共中共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下,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成效显著。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
因此,班级文化不仅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最基本的支点与抓手,班级文化建设理应成为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
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
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
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
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成果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子课题“城乡结合部班级教育与管理研究”、“反思型班主任专业成长研究”,从2007年7月至今已两年有余。
自开题以来,学校组织科研水平强、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四方面全方位实行学习、实践、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每年向总课题组汇报两次,先后有24人次受到课题组的表彰。
现就研究成果在现代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简单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与实践,要达到的预期目标1、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学生能实行自我管理,能主动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水平,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形成自律水平的目的。
3、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水平、充分发挥自主的创造性,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信、自爱、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
4、老师能真正更新教育理念,用科学与民主,“面向全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来统帅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促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1、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班集体中的成员,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主人翁,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了学生日常行为中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增强自我责任感,逐步使学生改他律为自律,使外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要,促动了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大家有目共赌的是:班级中、校园内抢着做事的同学多了,“旁观者”少了;自觉保洁的同学多了,校园变得更干净了;上下楼梯主动排队、注意交通安全的多了,楼道内追逐打闹的少了;早操课间操规范了、不说闲话、不左顾右盼了;课外活动内容丰富了,身体素质提升了;兴趣班人数增加了,学生才艺丰富了;课堂上无所事事、吃东西的同学没了,都能专心听讲了;老师不在反而安静了,学生学习自觉了,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文明了,顶撞老师、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的没了;餐厅中剩菜少了,放菜盆的声音轻了……总来说之,一句话,校园中,正气在持续上升。
2、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和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班集体作为一个集体,就会有很多管理活动,主要有组织管理、日常学习管理、活动管理、行为规范管理等。
这些管理活动的作用在于它的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班干部实行毛遂自荐、竞争上岗制,轮换制和双轨制,集体生活管理中普遍采用“人人有岗位”制等。
每个集体成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有时是管理者,有时被管理者,某些方面是管理者,某些方面是被管理者,在这样持续的角色转换中,人人成为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
班主任的舞台逐步从前台转到后台,工作效益得以提升。
3、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发展学生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岗位、有自已的职责,通过发挥自己特长,为班集体争光的实践上,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发现自己能够从不同方面为集体争光,有了自己努力方向。
这样学生的自身的价值在班集体中得到体现,发现自己“原来真行”。
4、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是各具特点的生命体。
每个人都有追求进步的愿望,这就是他们的生命欲;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那便是他们旺盛的生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这可能成为他们的生命流向。
班集体为每个学生搭建的发展的舞台:给他们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他们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自愿参加课外篮球队、乒乓球队、拔河队、踢毽子队、美术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5、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1)订计划的习惯;(2)确定阶段奋斗目标的习惯;(3)预习的习惯;(4)适合老师的习惯;(5)纠错的习惯;(6)自留作业的习惯:(7)课后反思的习惯;(8)保存资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9)讨论问题的习惯;(10)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11)大事做不来小事抢着做的习惯;(12)即时总结复习、用好课本的习惯;(13)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用脑的习惯。
6、班集体特色纷呈、充满活力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同样发挥着各班的主体作用,班级纷纷创自己的特色,如诚信班、爱心班、快乐实践班等。
实验班班主任都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所在班级都是优秀班集体,其中一人获得市级模范班主任。
优秀班集体的建成,那些在生命流程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生命质”,诸如良好的班风、学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成功的经验,甚至挫折的教训,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将被传承下来,不光对整个学校现代化建设中将长时间地发挥积极的影响。
同时,作为班集体的组成,每一个孩子在班集体消亡后(即当他离开了这个班集体),班集体对个体的影响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继续发生作用,乃至,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终身。
三、课题研究与实践,促动班主任专业成长1、理念得到更新。
“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促动老师真正更新了教育理念,用主体发展教育的理念来统帅班集体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表现在:(1)尊重学生主体人格,教师中提倡“三讲”:一讲公正话。
平等待人,对学生有真心、有爱心、有信心、有诚心、有耐心,评价学生,看表现、看发展、看进步,教师的爱象阳光雨露一样惠及所有学生。
二讲热情话。
热情待人,用积极情感感染诱导学生,能给所有学生都能满腔热情,常给学生微笑。
三讲鼓励话。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总是以鼓励为主:赞赏学生取得成绩进步与长处;对准确的、好的部分作肯定,热情指正错的完善不足部分;对错的变换角度作鼓励,协助改正、进步。
(2)重视对学生主体人格的保护(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
(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伤害学生上进心。
(三)、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
(四)、保护学生学习兴趣,不增加生学生学习负担,不对学生布置惩罚性作业。
(五)、保护学生集体归属感,不剥夺学生在集体中的所有权利。
(六)、保护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不单纯以分数评价不同类型的学生。
(3)“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通过“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时,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中心位置,站在讲台上高踞于学生主宰课堂。
“班主任专业化与现代班集体”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仅是学生心灵的净化者、精神的引领者、学习的合作者、启发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角色起了质的变化。
所以教师应该大多时间不处于讲台的位置,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学习中来。
教师站不站在讲台上上课,看似形式,实际上体现了师生地位的变化,把中心的位置让给学生,是课堂上实行学生主体性的保证和必要条件。
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建设班集体培训等举措体会到了做班主任高于一般教师:能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超越自己。
富有挑战性,教师喜欢上了班主任职业。
2、研究水平得到了提升。
研究过程是探索、进取、创新的过程,研究中,教师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大的收获。
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教育科研水平有了发展。
理论研究水平有了进步。
两年来,教师们撰写了大量的班集体建设的论文和案例,在全国课题组新成果展评活动中,3位教师的论文、案例获一等奖,4位教师的论文、案例获二等奖,3位教师的论文获三等奖,7位教师授予优秀科研工作者,7位教师授予优秀研究员。
课题也提出要促动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必须做到:第一,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和水平,上一堂好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有雄厚的资本抵制职业怠倦,学科教学的成就感铸就幸福感。
第二,提升管理班级的水平,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集体,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第三,增强创新意识,让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创新的色彩,创新的乐趣。
第四,多读书,适当读一些心理学书籍和励志书籍,开阔眼界,开阔心胸,充实内心世界。
内心世界越充实,无聊、苦闷、空虚、忧郁、愤怒、自卑、职业倦怠……就无立足之地。
四、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模式通过对班集体评价的研究,使我校班集体的评价模式得到了完善。
通过实施,我们从方方面面深切感受到新的评价模式真正促动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促动了班集体的发展。
例举如下:1、目标促动发展。
每个学生不光有自己参与讨论而产生的集体目标和小组目标,更有结合自己的发展要求而制订的与集体目标整合一致的个体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就是每个学生的发展动力。
2、在岗位上锻炼成长。
班级内按垂直管理、水平分工的组织机构,并且岗位自己选,人人有岗位,个个明职责。
这些岗位包括干部岗位、值周岗位、劳动岗位,每个孩子在各自的岗位上锻炼成长。
3、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每个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全过程,计划自己订,活动自己搞,总结自己写,主题班会自己设计,晨会主题按情况自己定。
每个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合作方式实行班集体的管理活动,在管理活动中充当好一定角色,不当“观众”。
这样,孩子就在活动中体验成长。
4、个性得到张扬。
在班集体的效能评价一栏中,倡导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爱好,多种素质持续提升,这就为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5、实行个人纵向比较,看进步,看发展,不和他人横向比较。
变专制式评价为民主式评价,变单一性评价为差异性评价,变创优性评价为争先性评价。
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准确班级舆论一个班级有了准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准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不准确的东西,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准确的标准。
所以说,要想带出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首先在班内树立准确的舆论。
1、在培养良好习惯及良好品质的过程中,班主任采取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对班上出现的好品质、好风尚,在同学中表扬、宣传、扩大,使其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对于班内出现的或大或小的不良倾向,予以及早的制止与批评、教育,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好事争取做,纪律不可违”的意识,从而形成习惯。
2、养成教育重点是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为什么不该做,为什么该做。
这就需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增加开学初所确立的班级及个人追求的目标的权威性。
具体办法是对学生实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
中学阶段正是对人生的理解逐渐明朗并趋于稳定的阶段。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实行以上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准确的公私观、荣辱观、恋爱观、劳动观、幸福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准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识别真假、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水平和素养。
具备以上水平与素养方能在是非、美丑、善恶等问题上作出准确的选择,才能抵抗形形色色的不健康的思想,班级内才能有基本一致的准确的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