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惯用语作为早已存在的语汇单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惯用语以其本身的复杂性,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惯用语的本体出发,力图通过留学生的惯用语偏误分析,来寻找教学策略。

标签:惯用语对外汉学教学偏误

一、关于惯用语

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早已存在的语汇单位,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其名称是后起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惯用语的研究才逐渐增多,尽管学界对惯用语的定义还很不一致,但惯用语以其极富魅力的表达形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一)惯用语的定义

为给惯用语作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由于惯用语是词组,我们必须将惯用语同词区分开来。其次,惯用语属于熟语的一种,必须将惯用语同成语、歇后语等其它熟语区分开来。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惯用语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

惯用语是一种结构相对稳定的以三音节动宾结构为主的短语。它通常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段来表达一种抽象意义。具有鲜明的口语性,是熟语的一种。

(二)惯用语的感情色彩

由现行各类惯用语词典可知,惯用语大部分都是贬义的,主要用于讽刺当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一些不良现象,以便给人们提供经验教训,这样的惯用语大量存在。如:

倒打一耙放空炮搞小动作挂招牌喝西北风

也有些惯用语是褒义的,但数目极少,如:

肩膀硬开门红

中性的惯用语也很少,如:

倒插门单干户打夜作

(三)惯用语的来源

1.形式来源

惯用语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文献、戏剧作品、寓言故事或传说等。其表层意义很容易被人理解,但其隐含的新义却超越了原词组而且也很抽象。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1)来源于古代文献。如:

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子交——语本《庄子·山木》

左右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黄粱梦——语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眼中钉——语本《五代史·赵在礼传》

(2)来源于日常用语

如“吃排骨”是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的惯用语,意思是挨批评,受责备;“吃现成饭”意思是不经自己的劳动而坐享其成;“吃空心汤圆”比喻说的好听,实则一无所得。

(3)来源于不同行业术语

如来自医学术语的“害软骨病”“打防疫针”;来源于商业术语的“收摊子”“翻老帐”;来自戏剧舞台术语的“打对台”“演滑稽戏”;来自棋类用语的“马后炮”“一着棋”等。

(4)来自方言的惯用语

如“扯淡”“拉饥荒”“撂挑子”来自北方话,“打牙祭”“搞名堂”来自西南官话,“拆烂污”“敲竹杠”“吃豆腐”来自吴方言,“炒鱿鱼”“包二奶”“傍大款”来自粤方言等。

(5)来自文艺作品

如“丑小鸭、灰姑娘”来自安徒生童话;“牛魔千、紧箍咒”来自《西游记》;“借东风、空城计、走麦城”来自《三国演义》;其他诸如“大姐大、霸王花、酷毕、帅呆”等词则大部分来自近年来上映的一些影视作品。

(6)来自其他国家

如“十字架、救世主、替罪羊”来源于《圣经》;“上西天、取经、口头禅、阎王殿、开杀戒、阿弥陀佛”来自佛教用语;“乌托邦”,本是英国空想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现常用于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或计划;其他诸如“木乃伊、马拉松、三八线、新大陆”等则源于海外。

2.意义来源

意义的整体性是惯用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抽象的意义往往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来实现。就大多数惯用语来说,它们通常是与比喻分不开的,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比喻就没有惯用语。因此,大部分的惯用语都来源于比喻。具体情况如下:

(1)比喻

“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过了河就拆桥”,比喻事成以后,把帮助过自己的人甩开;“好了伤疤忘了痛”,比喻生活条件刚好转就忘记了过去的苦;“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2)引申

“挑重担”,原指挑很重的担子,泛指担负繁重的责任或工作;“没理占三分”,本指没有道理也要说成有几分理,指不讲道理,胡闹;”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调”,泛指人各行其是,步调不一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泛指人各说自己有理,谁也不服谁。

(3)借代

“耍嘴皮子”,指说动听的话,用“嘴皮子”指代说话;“富了方丈穷了庙”,指单位或企业变穷而当头头的却捞尽了油水,富了起来,用“方丈”指代单位或企业里掌实权的头头,用“庙”来指代单位或企业;“抱着贼秃叫菩萨”,指把坏人当成慈善的救世主,用“贼秃”指代坏人,用“菩萨”指代好人。

(4)夸张

如“鸡蛋里挑骨头”,形容人故意找茬子;“吃虱子留后腿”,形容人非常吝啬;“拔出一根毫毛来,比腰杆还粗”,形容人极其富有。

(5)白描

“面和心不和”,指表面上很客气,内心却闹矛盾;“饥一顿,饱一顿”,指饥饱不匀,艰难度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指白刃拼杀。

二、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常见偏误类型

由于惯用语本身比较复杂,难于理解,对于留学生来说,要想准确地使用惯用语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收集了一些留学生的习作,对其中的惯用语偏误做了如下分析:

1.语义方面偏误

(1)惯用语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客观对象不相符

1)老师说如果我们再不按时完成作业,就要炒我们鱿鱼了

2)爸爸是我们家的半边天,家里的好多事情都是由爸爸来决定的。

(2)惯用语在句中表义不明确

3)桥很窄,可我们还是努力向前跑,惟恐前面的人过了河就拆桥。

4)每当我早晨不按时起床的时候,妈妈总会给我敲警钟。

(3)惯用语表义准确,但前后两句语义矛盾

5)他这个人很随和,喜欢鸡蛋里挑骨头。

6)那个老板花钱特别大方,到了吃虱子留后腿的地步。

(4)惯用语的感情色彩方面不明确

7)每当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一些进步时,老师总会给我们拍马屁。

8)几年不见,你的进步可真快啊,说的比唱的好听。

2.结构方面偏误

(1)误加

9)开了一夜夜车使我很疲惫。

10)怕什么,你肯定能通过这次考试的,我敢打一张保票。

(2)遗漏

11)吃锅饭的思想造成了生产上的很多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